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交易 » 南陽淅川縣貴金屬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南陽淅川縣貴金屬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5-09 00:09:14

1. 淅川縣金通農產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淅川縣金通農產品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6日,位於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淅川縣金河鎮,是一家農產品購銷、加工、冷藏、批發為一體的生態環保企業。金通農產品公司的主要業余有:農產品冷藏,農產品批發,農產品示範園推廣,農產品銷售。淅川縣金通農產品購銷有限公司,是一個集果蔬產品鮮儲、跨區域冷藏物流配送、科技開發、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生態經濟環保企業。證明材料來自南陽網
法定代表人:全新旗
成立時間:2010-12-06
注冊資本:56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13260000031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金河鎮王嶺村

2. 河南省淅川縣金藍灣房價

大概是在7000~8000塊錢一平方米,這是一個新進的樓盤,它的價格應該比較高。

3. 淅川縣三寶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淅川縣三寶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9月,廠址位於南水北調源頭,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淅川縣三寶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是以生產橡子系列產品、紅薯澱粉、粉絲、南瓜粉、橡子澱粉的專業公司,產品以其質量優,性能好而深受廣大用戶的青睞。暢銷日本、韓國和周邊30多個縣市,年產總量3000噸,產值達1600萬元。淅川地處南水北調源頭,豫、鄂、陝三省交界處,距寧西鐵路西峽站16公里,312國道10公里,209國道傳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該公司地處縣城北端,地理位置優越,當地物產豐富,發展食品工業條件得天獨厚。橡子每100克約含熱量510kcal。主要成分為6%的水、54%的碳水化合物、8%的蛋白質以及32%的油脂(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此外,橡子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鉀和煙酸等礦物質和維生素。由於橡子澱粉所含營養成分充足且脂肪較小麥澱粉略低,常期食用橡子產品可起到減肥的作用。據研究橡子還具有改善腸胃吸收功能、排除體內金屬垃圾、降血脂等作用。淅川縣三寶綠色品有限公司所生產的橡子澱粉、紅薯澱粉暢銷韓國、日本、朝鮮等國家13年,曾先後獲得消費者放心食品、優質產品獎、先進單位、科技創新名牌企業等等二十八個獎項。因橡子澱粉的純天然特性、有利身體健康特效、減肥特性,其必然會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該公司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法定代表人:程國慶
成立時間:2002-11-28
注冊資本:2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132610000249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淅川縣上集鎮程窪村

4. 西峽縣國土資源局

西峽縣位於河南西南部,伏牛山老界嶺南麓,東臨內鄉縣,南依淅川縣,西接陝西省商南縣,北交盧氏縣、欒川縣、嵩縣。全縣轄10鎮、6鄉、3個辦事處,299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人,總面積3454平方公里,是河南省第二區域大縣。該縣旅遊資源豐富,是河南省第一林業資源大縣,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區,生態戰略地位突出;被譽為「植物標本園」、「中原綠色心臟」、「天然氧吧」,先後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縣」、「全國科技興林示範縣」。全縣已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7個,是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

方成 黨組副書記、局長

張成立 黨組書記

符建華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宜秦 黨組副書記、主任科員

常新勝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玉華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長

鄭新玉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

王宜敏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

王錦根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

封榮貴 主任科員

李瑜 副主任科員

程義芳 副主任科員

方成簡介:南陽市西峽縣人,1964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2010年10月至今,任西峽縣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西峽縣國土資源系統現共有227人,其中,財政全供73人,自收自支154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紀檢監察室、用地股、規劃股、地籍股、資源環境股、勘查開發股、政策法規股、耕地保護中心、土地儲備中心、信訪處理中心11個股(室、中心);下轄土地交易所、國土資源監察大隊、土地開發整理中心、礦產資源執法監察中心、國土資源評估所5個二級單位,以及丹水、田關、陽城、回車、城關、五里橋、丁河、重陽、西坪、寨根、軍馬河、石界河、米坪、桑坪、雙龍、二郎坪、太平鎮17個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西峽縣土地總面積516.812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3.7843萬畝,園地面積7.2892萬畝,林地面積424.7959萬畝,草地面積17.9168成畝,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3.4973萬畝,交通運輸用地4.9787萬畝,水利設施用地10.1820萬畝,其他土地4.3682萬畝。

【礦產資源】西峽縣已發現各類礦產49種,其中,金屬礦產12種(貴金屬礦產2種,即黃金、金銀礦;黑金屬礦產3種,即磁鐵礦、鉻鐵礦、錳;有色金屬礦產7種,即銅、鉛、鋅、鉬、鎂、銻、鎳),非金屬礦產37種(冶金輔助材料礦產7種:石墨、長石、石英、橄欖石、白雲石、石灰石、氟石;耐火材料礦產6種,即紅柱石、矽線石、海泡石、石棉、蛭石、耐火黏土;建材原料礦產4種,即大理石、花崗石、水泥灰岩、黏土;化工原料礦產8種,即螢石、滑石、重晶石、電氣石、金紅石、磷灰石、硫鐵礦、自然硫;寶玉石原料礦產8種,即琥珀、墨綠玉、白綠玉、漢白玉、石榴子石、玉髓、綠柱石、水晶;特種非金屬礦產4種,即藍石棉、雲母、冰洲石、方解石),此外,古生物化石主要有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魚化石等。已探明儲量礦產23種,其中,石墨、紅柱石、金紅石、橄欖石等礦種儲量大、品質好,在國內外佔有一定的位置。全縣石墨儲量近1億噸,為亞洲四大礦床之一;金紅石儲量1億噸,為亞洲特大礦床;鎂橄欖石儲量1.5億噸,紅柱石儲量約5000萬噸,儲量均居全國第一。

【耕地保護】2010年,西峽國土局採取3項措施,切實加強耕地保護。一是加強宣傳。以「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為契機,通過電視講話、發放宣傳彩頁、懸掛過街橫幅、刷寫標語等形式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政策進行廣泛宣傳,全縣上下保護耕地的意識明顯增強。二是建立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積極建議縣政府於年初將耕地保護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各鄉鎮政府年度目標管理,並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同時,報請縣政府轉發了《南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強化了鄉(鎮)政府主要領導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三是嚴格執行耕地動態巡查制度。堅持每月對全縣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動態巡查不少於3次,及時發現和制止非法佔用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行為。加強動態監測,定期開展巡查,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佔用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行為,全縣耕地面積穩定在20822.48公頃。新設立基本農田保護地塊11塊,簽訂保護責任書1.21萬份,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18613.11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89.3%。

【土地開發整理】2010年,已通過竣工驗收土地整治項目區12個、3批次,通過批准項目1個,新上報項目3個。竣工驗收項目包括占補平衡項目區11個、2批次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1個:占補平衡項目涉及丹水、田關等7鄉(鎮)的項目,總規模229.51公頃,項目預算總投資1432.7067萬元,分別於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通過驗收,未完工的1批次、2個項目預計2011年1月可竣工驗收,建成後項目區預計新增耕地182.42公頃,耕地面積增加率79.84%;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預算總投資39.3260萬元,項目建設總規模10.666公頃,復墾後新增耕地10.666公頃,新增耕地率為100%,4月已通過市局驗收。已經市局批準的2009年耕地佔補平衡項目,項目預算總投資1214.3781萬元,項目建設總規模141.79公頃,共涉及8個鄉(鎮)、9個行政村,開發後預計新增耕地123.57公頃,新增耕地率87.15%。新上報項目包括2010年西坪、陽城等3鄉鎮省級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項目2個,以及災毀耕地土地整治項目1個。西坪、陽城等3鄉鎮省級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項目總投資2442.96萬元,項目建設總規模878.78公頃,整理後可凈增耕地27.78公頃,新增耕地率分別為3.03%和3.26%;災毀耕地土地整治項目預算總投資3515.59萬元,建設總規模2343.73公頃,涉及全縣16個鄉鎮,建成後可為全縣16個鄉鎮的災毀耕地進行復墾,可恢復優質耕地2343.73公頃。

【建設用地管理】依法為西泵特種鑄造有限公司、好想你果然風情食品有限公司等全縣重點工程供地2675.1畝。全年上報鄉鎮建設用地、城市建設用地和城鄉掛鉤項目用地17批次、308.48公頃(含衛片執法補辦手續6批次,「百日行動」補辦手續2批次)。省、市已批復10批次、124.18公頃,可基本滿足城鎮建設、工業及旅遊業項目的用地需求。

【土地出讓】2010年,共成功出讓土地25宗,出讓面積642374平方米,收繳土地出讓金3.84億元,實現土地凈收益2.41億元。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010年,繼續堅持「大企業上崗,小企業下鄉」的工業用地思路,嚴把項目准入關,實現節約耕地1000餘畝。結合全縣第二次土地調查,重點對2008年、2009年批而未征的土地進行了全面清查,共盤活存量土地64.24公頃,占市政府下達目標任務的321.2%。全年共完成保障性住房1.3333公頃,完成保障性住房面積25000平方米。全年供應標准化廠房土地面積3.9808公頃,建成標准化廠房面積70000平方米(其中,葯廠雙層、多層標准化廠房25000餘平方米,通宇擴建標准化廠房50000餘平方米)。

【地產市場建設】2010年,共辦理土地交易74宗,面積11.33公頃,補交土地出讓金3645.3萬元,依法徵收土地年租金20萬元;全年共評估土地340宗,其中,抵押評估284宗,面積257.63公頃,為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評估31宗,為二級市場的土地出讓評估17宗,為其他拍賣評估8宗。

【土地登記發證】2010年,共發放土地使用證530餘宗。其中,國有土地使用證450餘宗,集體土地使用證80餘宗。

【第二次土地調查】2010年,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已全面完成,待國務院、省國土資源廳驗收,城鎮、建制鎮、鄉鎮政府所在地地籍調查外業部分已完成,正在進行內業資料庫整理。第二次土地調查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及村莊試點潛力調查分析兩個科技成果已報省廳預審備案。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縣、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已經省、市政府批准,為縣域經濟社會今後10年的發展留足了用地空間。

【礦業權管理】2010年,嚴格各項程序,強化礦產資源管理。一是全面實行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堅持對所有采礦權全部實行「招拍掛」方式出讓,擬對五里橋水磨溝大理岩等14個采礦權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進一步完善了礦業權市場。二是加強資源整合。按照「擴大規模,減小數量,合理布局,集約開發」的原則,制訂了全縣礦產資源整合方案,完成了桑坪大理岩整合區及石灰石整合區兩個整合區五個采礦權整合任務,並且對全縣所有礦山企業進行了儲量動態監測備案。通過對鎂橄欖石、大理岩、鉬礦等重點礦種進行全面整合,使全縣礦山總數減少20%,礦業權設置將日趨合理。三是積極會同協作單位,科學編制了全縣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初稿,已通過南陽市國土資源局初審。同時,根據《南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做好2009年度礦山年檢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對全縣25家應檢礦山企業進行了年度檢查,對其中11家不合格企業進行了依法查處。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西峽縣「7·24」洪災發生後,該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劇增,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該縣重點做了3個方面工作。一是編制了全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健全完善了地災群測群防網路。二是對地災隱患點分布廣泛且危及群眾人數相對較少但險情嚴重的,實施避險搬遷,已安置避險搬遷戶589戶。2010年,共爭取中央財政兩權價款項目資金890萬元,對米坪鎮高庄村山體滑坡受威脅群眾進行整體搬遷安置,擬搬遷93戶、384人,工程正在組織實施中。三是先後爭取上級資金支持1880萬元,對二郎坪蒿坪金礦及軍馬河白果村山體滑坡等10餘個地災點進行了治理。

【鄉所建設】2010年,基層國土資源所以群眾滿意基層所創建活動為載體,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各項檔案資料。在積極鞏固達標所建設成果的同時多方籌措資金,為沒有獨立辦公場所的國土資源所選址建設辦公樓。全縣17個國土資源所,2009年年末已達標13個,雖然「7·24」洪災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所建設進度,但該局仍然通過成立專門督查組,開辟鄉所規范化建設工作綠色通道等方法,截止2010年底,17個國土資源所均已全部達標。

【執法監察】2010年,健全完善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和違法違規用地月報等項制度,建立了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查處運行機制,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導的執法監察共同責任機制,將違法用地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一家管改變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共同管,提升了執法合力。全年共立案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155起,涉及土地面積316畝。聯合相關鄉(鎮)和部門,組織開展了7次違法用地大型強制拆除活動和6次礦業秩序專項集中整治活動,動用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36台(次),拆除違法建築物4570平方米,依法取締無證礦山41家,摧毀拆除礦山設備50台。

【信訪工作】西峽縣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國土資源局成立信訪接待中心,開設專門的辦公場所,配齊配全辦公設備。2010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64起、320人(次),來信15封,來電18人(次),共受理京、省、市、縣四級交辦信訪案件31件,按期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87%以上。

(王錦根封立博)

5. 淅川縣金信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淅川縣金信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是2015-03-26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淅川縣東風路535號。

淅川縣金信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1326335784433B,企業法人朱建成,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淅川縣金信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商務信息咨詢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在河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998056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69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淅川縣金信金融外包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 淅川縣砂金礦()

淅川縣為河南省砂金分布集中區之一。砂金礦分布於丹江、淇河和老鸛河河床、河漫灘和兩岸階地中。已作過勘探的有位於丹江的寺灣和下灣兩個礦床,作過詳查的有位於丹江的蘇家河、黨崗礦床,位於淇河的西簧礦床和位於老鸛河的下集礦床。

淅川砂金礦均為小型。該地區階地中砂金分散,一般未形成一定規模的礦床,勘探和詳查的5個礦床均為河床—河漫灘型砂金礦。浙川砂金礦品位不高,平均品位0.1745—0.2328克/立方米。主要礦體長2298—11580米,厚1.78—15.20米。砂金粒度以中粗粒為主,大於0.3毫米者佔90%以上。砂金成色很高,一般在900以上。

淅川砂金早有民采,古采坑甚多,始於何時尚待查清。對砂金礦地質調查始於1938年。時值抗日戰爭,開封吃緊,河南地質調查所遷至鎮平。張人鑒、曹世祿和韓影山等人曾前往淅川荊紫關一帶調查砂金礦。1939年5月,河南地質調查所遷淅川荊紫關,並成立豫陝鄂邊區採金處與地質調查所合署辦公,從事砂金收購,在淅川一帶掀起一股淘金熱。1940—1944年期間,除收購黃金外,張人鑒、王景尊、曹世祿、韓影山進一步對淅川砂金進行了調查,編寫有文字報告並編制了1∶40萬丹江、老鸛河流域金礦地質圖和1∶20萬丹江、淇河、老鶴河流域礦產分布圖。初步劃分了含金層位,估算金儲量0.5噸。

1945年,河南地質調查所遷離淅川,地質調查中斷了一段時間。至1958年春,河南省地質局成立了黃金地質隊,黃金地質隊和豫西南地質隊對淅川砂金進行了普查,黃金地質隊主要在淇河、老鸛河一帶工作;豫西南地質隊主要在丹江流域荊紫關一帶進行工作。時間都不長,認為該區砂金儲量不大。當年提交有《上集砂金普查報告》、《荊紫關砂金普查報告》和《柳林溝、金斗溝普查報告》,估算儲量總計0.63噸。

1976年,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地質局地質六隊再次對丹江、老鸛河砂金進行普查,其結論,仍是礦床規模小,僅可供當地民采。

1981年,黃金十四支隊進入淅川,先在老鸛河淅川大橋以南勘查,認為工業價值不大。1982年,轉赴丹江和淇河一帶工作。淇河流域仍不理想。丹江流域荊紫關下灣和寺灣兩地礦化較好,進行了普查,1985年轉入勘探。1985年底和1987年分別提交寺灣和下灣兩個砂金礦勘探報告,分別提交黃金儲量1.147噸和1.010噸。經過多年反復勘查,至此淅川砂金礦取得突破,探明兩個小型礦床。

1985年,陝西省地質礦產局地質二隊也進入淅川,對老鸛河砂金再次普查,在淅川大橋以南圈定3個礦體,估算儲量可達1.4噸。1986年,地質礦產部《秦嶺—大巴山》地質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對老鸛河砂金普查進行招標,河南省地質礦產局第四地質調查隊中標,在陝西地質二隊工作基礎上開展普查。1988年轉入詳查,1989年提交下集砂金礦詳查報告,探明黃金儲量0.5噸。

1987年,第四地質調查隊在對下集砂金礦工作的同時,分析了前入資料認為淇河西簧一帶有一定遠景,再次進行普查,並於1988年轉入詳查。1988年,第四地質調查隊還對丹江流域寺灣附近蘇家河、黨崗一帶開始詳查。西簧和蘇家河、黨崗兩地同時於1991年提交詳查地質報告,分別探明黃金儲量0.58噸和1.65噸。至1991年,淅川砂金共探明5個礦床,總計儲量4.91噸。

淅川砂金礦除民采外,1989年在寺灣建成100升採金船。另外,在寺灣西1公里處有小型機采砂金礦。100升採金船1991年共產黃金38公斤,效益較好,擬再建100升採金船一隻,以擴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