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交易 » 連雲港灌雲縣貴金屬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連雲港灌雲縣貴金屬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5-09 01:37:14

A. 灌雲縣期貨開戶有哪些公司,灌雲縣新規後開戶辦理

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在手機上開戶,期貨公司是可以網路開戶的

B. 灌雲聖峰傢具有限公司怎麼樣

灌雲聖峰傢具有限公司是2015-03-09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灌雲縣經濟開發區伊山南路七號。

灌雲聖峰傢具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723330938309U,企業法人徐啟高,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灌雲聖峰傢具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木質傢具、金屬傢具、竹傢具、藤傢具生產;建材、五金產品、家用電器、廚房用具、衛生間用具批發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江蘇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44318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470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灌雲聖峰傢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C. 灌雲縣向陽大橋下工商銀行開戶行是什麼

如果想知道開戶行具體是哪裡,那你最好是到櫃面好好咨詢一下,這樣比較安全全

D. 灌雲界恆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怎麼樣

灌雲界恆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是2018-06-27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連雲港市灌雲縣東王集鎮條河村二組1號。

灌雲界恆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723MA1WRMXY36,企業法人侍海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灌雲界恆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建築用石、商品混凝土製造;金屬材料、裝飾材料(危險化學品除外)、鋼材、水暖器材、五金產品、電子產品、建築工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文具用品、針紡織品銷售;水電安裝工程、鋼結構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室內外裝飾工程施工(憑資質證書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灌雲界恆域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江蘇十大貧困縣有哪些

1.江蘇省級貧困縣16個:淮安市:盱眙、淮陰區、漣水。徐州:豐縣、睢寧。鹽城:濱海、阜寧、響水。宿遷:沭陽、宿豫、泗洪、泗陽。連雲港:灌南、灌雲、東海、贛榆

2.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江蘇擁有江淮、金陵、吳、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的1.12%,人均國土面積在全國各省區中最少,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4.江蘇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名勝古跡遍布全省,全省13個城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中國5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

5.江蘇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截至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7189元,常住人口8029.3萬人。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第一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6.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詳情的貧困縣可以參照這個非常權威的網路鏈接:國家級貧困縣_網路

F. 安徽省廬樅火山岩盆地的地質構造演化及其成礦

(一)基本概況廬樅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呈橢圓形,長軸約56km,短軸約24km,總面積約1032km2,長軸方向為北東40°。廬樅火山盆地的大地構造位置如圖9-11所示。

圖9-11長江中下游地區郯廬斷裂中南段地質構造略圖

(1)華北地台;(2)膠東地塊;(3)魯南蘇北地塊;(4)秦嶺造山帶;(5)淮陽地塊;(6)長江中下游斷陷帶(揚子板塊);(7)江南古陸;(8)錢塘江-信江斷陷帶;(g)浙、閩、粵中生代火山岩帶。(a)五蓮-諸城斷裂;(b)廬江-灌雲斷裂;(c)郯廬斷裂;(d)商丹斷裂。A.廬樅盆地;B.寧蕪盆地;C.溧水盆地;D.溧陽盆地;E.繁昌盆地;F.廣德盆地;G.懷寧盆地,H.寧鄉盆地一深斷裂帶;-----推測深斷裂;_._.隱伏深斷裂

研究廬樅火山盆地的地質與構造演化及火山成礦,要從以下4個方面加以認識:一是秦嶺造山帶的演化;二是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塊(或太平洋-庫拉-澳大利亞板塊)與歐亞大陸的相互作用;三是郯廬斷裂的活動;四是長江中下游斷陷帶的作用性質(任啟江等,1991)。

1.華北與揚子板塊的對接及陸內擠壓碰撞作用

華北與揚子兩大板塊在大別地體對接碰撞發生的時代為印支期,有Sm-Nd等時線年齡為244Ma(李曙光等,1989)。在印支期中晚階段和燕山期東秦嶺造山帶發生強烈收縮作用,出現多層次的逆掩推覆構造,逆沖方向均指向南,出現A型俯沖及與其有關的東秦嶺燕山期花崗岩。與此同時,在大別南緣繞過郯廬斷裂帶延至張八嶺及連雲港,在巨厚沉積蓋層(Z-T2)與淺變質基底間(Pt2)有韌性滑脫構造,滑脫面向東,並伴有高壓變質帶(張樹業等,1989)及糜棱岩帶(王奎仁等,1995;劉德良、楊曉勇等,1996),說明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在中生代發生了強烈的擠壓、碰撞,甚至陸內俯沖作用,地處揚子板塊北緣的廬樅火山岩盆地,受這一大的構造背景的制約。

2.中生代太平洋-庫拉-澳大利亞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互作用

廬樅地區的主導構造為北東向,屬於太平洋構造體系,因此,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太平洋-庫拉-澳大利亞板塊)在中生代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廬樅火山岩盆地構造與演化的另一重要因素。從190~100Ma在庫拉板塊—太平洋板塊—澳大利亞板塊以NWW向向歐亞大陸移動過程中,首先是轉換斷層與大陸相接,接著是小段洋脊與大陸相撞,並消亡於大陸板塊之下,前者產生以擠壓為主的壓力效應,引起大陸內部的活化和新斷裂的產生,後者產生熱效應。這一過程的結果,或在大陸邊緣後側引起地幔上隆和地殼引張,或在古隆起邊緣古縫合線或古斷裂活化地帶形成火山-侵入岩漿活動帶。就整體而言,決定中國東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漿活動時空分布、岩漿成分和物質來源的因素,一是大陸內部斷裂系統的活化;二是殼幔各個圈層的推覆、滑移過程;三是基底的性質;四是與俯沖帶的距離、俯沖角度及俯沖速度,廬樅火山岩盆地的地質-構造演化顯然是受上述因素的聯合控制。

3.郯廬斷裂帶的活動

廬樅火山岩盆地的西部邊界斷層即是郯廬斷裂。對於郯廬斷裂的演化特點,曾受到國內外許多學者的關注(Xu,1993;王奎仁等,1995),它自印支期以來,發生了巨大的左行平移,它對廬樅地區的地質與構造的演化控制是和華北與揚子兩大陸塊的碰撞、拼合作用相聯系的。特別是在晚三疊世—早白堊世兩大板塊最終拼合階段,郯廬斷裂的左行平移最為明顯。郯廬斷裂在研究地區內由4條主要斷裂組成(圖9-12),其東界斷裂——羅昌河斷裂最重要。地表觀察,斷裂面陡傾,結構面力學性質變化大,主要是向南東傾斜。在晚白堊世以前以擠壓-平移性質為主,晚白堊世至老第三紀,為以引張為主的斷裂帶,堆積了白堊世—老第三紀碎屑岩及膏岩沉積地層,具有發育不全的裂谷帶的特點。新第三紀以來郯廬斷裂帶性質又有變化,可見到新地層逆沖於老地層之上,局部受擠壓,且發生了弱的右行平移。

4.長江中下游斷裂坳陷帶性質

根據HQ-13地殼地震資料(何友三等,1988;馮如進等,1988),下揚子地區莫霍面是由高低速層互層所組成的殼幔過渡帶,一般厚2~4km,最厚達6km,並有明顯的折斷、升降,還有明顯的波動痕跡,表明較為活化,按下揚子HQ-13線(靈璧-奉賢)地球物理-地質綜合解釋結果(華東石油局,1988)和麻城-九宮山大地電磁測深資料(地礦部第一綜合物探大隊,1989),長江中下游地區岩石圈可分為6大層,其間有6個滑移層和3個均衡調節層(董樹文等,1993)(表9-2)。

圖9-12廬江附近郯廬斷裂帶地質圖(據安徽省地礦局圖修改)

;Dy1.J1-2;Dy2.J3—K1(火山岩);Wh1.Z—S;Wh2.D~T。(1)、(2)、(3)、(4)為郯廬斷裂帶的主要斷裂,其中(1)為西界主斷裂;(4)為東界主斷裂(羅昌河斷裂)

長江中下游地區江北一帶的變質基底下部以大別山群為代表的深變質岩系,上部為張八嶺群、洪安群及變質的震旦系組成的淺變質岩系。加里東旋迴為拉張斷陷型沉積環境,並經受了3次明顯的構造運動(震旦紀末、晚奧陶世—志留世、晚志留世—晚泥盆世)。海西旋迴沉積環境總體無明顯改變,並有多次微弱的火山活動出現,也經歷了3次主要以上升為主的構造運動(早—中石炭世間、晚石炭—早二疊世間、二疊紀中期)。印支旋迴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構造演化的轉折點,沉積岩系構成了完整的海侵和海退序列,這一時期主要為T2-3(銅頭尖組)和T2(東馬鞍山組)之間的金子運動與T3與J1之間的南象運動,後者尤為明顯。在這一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中—酸性的侵入岩體(九瑞的洋雞山、大湖山、十六公里;安徽九華山、太平;江蘇高資、蘇州),同時蓋層沉積岩系(Z—T)遭受了強烈的側向擠壓,受邊界條件的限制,形成弧形構造帶,造成郯廬斷裂帶東西兩側岩石圈表層總縮短量有明顯的差異(翟裕生等,1992)。廬樅火山岩盆地就是在上述區域構造背景下開始了其190~100Ma的演化歷程。

表9-2長江中下游地區岩石圈層狀結構特徵

(二)廬樅火山岩盆地的地質構造演化

1.地層及沉積環境

廬樅盆地出露的地層主要有志留系、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廬樅火山岩盆地大多由上侏羅—下白堊統陸相火山岩構成,其直接基底為中—下侏羅統的陸相碎屑沉積建造。全區的地層及岩性和相互關系見表9-3的柱狀圖(據安徽省地礦局區調隊,1987)。

表9-3廬樅盆地地層特徵表

2.火山岩系以前的中生界沉積

(1)三疊系僅在廬樅盆地周邊零星出露,可分為下統殷坑組、龍山組和南陵湖組;中統東馬鞍山組、月山組和銅頭尖組;上統拉犁尖組。下三疊統(殷坑組、龍山組和南陵湖組)灰岩和鈣質頁岩分布區域較廣,中統東馬鞍山組為下部白雲岩和上部鹽溶角礫岩及硬石膏,見於盆地邊緣;中三疊統沉積范圍明顯縮小,出現蒸發台地相沉積。中三疊世中晚期—晚三疊世沉積范圍更小。整個三疊紀時期,在下揚子地區表現為一完整的海退過程,坳陷中心位於沿江一帶,廬樅地區位於該坳陷的邊緣。

(2)侏羅系下、中統下統磨山組下部以石英砂岩為主夾少量炭質頁岩和粉砂岩,底部為含礫砂岩或礫岩,不整合或假整合於三疊系之上。上部為灰綠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質頁岩夾不穩定的煤系;中統羅嶺組總厚度大於1800m。下段底部為粗粒含礫砂岩或礫岩,主要岩性為薄層粉砂岩、鈣質粉砂岩、粉砂質頁岩、長石砂岩及長石石英砂岩。沉積地層等厚圖見圖9-13。

圖9-13廬樅鄰區南陵湖組、東馬鞍山組、磨山組+羅嶺組地層等厚線圖(任啟江等,1992)

3.中生代火山岩系

中生代火山岩系與中侏羅統羅嶺組陸相碎屑岩沉積呈不整合接觸。這一套火山岩系可劃分為4個旋迴,它們分別是:上侏羅統龍門院旋迴(J3l)和磚橋旋迴(J3z),下白堊統雙廟旋迴(K1s)和浮山旋迴(K1f)。廬樅火山岩盆地的構造與火山岩岩相見圖9-14所示。有關廬樅火山岩盆地的火山岩系的時代問題爭議頗大:按古生物證據,磚橋組雙殼類和腹足類化石組合屬於晚侏羅世,植物孢粉多為早白堊世特徵。當然還有其他類的化石組合。收集到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齡值分別見表9-4、9-5所示。由上述兩個表中的同位素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任啟江等,1991):龍門院旋迴年齡在167~155Ma(按沙溪打銀山U-Pb模式年齡計算);磚橋旋迴為155~135Ma;雙廟旋迴為135~115Ma;浮山旋迴為115~100Ma。比較廬樅火山岩盆地的主要火山活動開始的時間早於中國東南部中生代其他地區約30Ma左右(寧蕪地區136~25Ma;大王山組125~115Ma;姑山組115~109Ma;娘娘山組105.5~91Ma)。(寧蕪項目組,1978)。據任啟江等(1991)研究結果認為:廬樅盆地火山活動時代開始較早的主要原因,一是與郯廬斷裂的活動有關,二是受到華北與揚子板塊的碰撞、擠壓、推覆作用的影響。

圖9-14安徽廬樅火山岩盆地地質構造與火山岩岩相圖

1.角礫凝灰岩;2.角礫熔岩;3.熔結凝灰岩;4.沉積凝灰岩;5.正常沉積碎屑岩;6.凝灰岩;7.二長岩類;8.正長岩類;9.花崗岩類;10.推斷主幹基底斷裂;11.推斷基底斷裂;12.(1)~(24)為斷裂編號;地層代號見圖9-13

表9-4廬樅地區火山岩同位素年齡

資料主要來自全國同位素年齡匯編:任啟江等,1991。

表9-5廬樅地區侵入岩同位素年齡

資料主要來自全國同位素年齡匯編:安徽327地質隊,1982;任啟江等,1991。

(三)岩石地球化學特徵

40件有代表性的岩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化學分析數據列於表9-6、9-7中。

表9-6岩石微量元素化學分析結果(wB/10-6

表9-7岩石稀土元素化學分析結果(wB/10-6

1.常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1)岩石化學特徵根據Irvine(1971)的Si2O-(K2O+Na2O)變異圖解,全區的火成岩大部分都落在鹼性岩區域,少量屬亞鹼性區域(圖9-15),表明全區的岩石以高鹼性為特徵;從Peacock(1931)鈣-鹼性指數圖解上可以看出(圖9-16);全區的岩石成分投點落在鹼性—鈣鹼性投影區,也反映了廬樅地區火成岩大部分都有較高的鹼性。

圖9-15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岩石化學成分SiO2-(K2O+Na2O)變異圖解

(2)火成岩大地構造環境判別根據AFC圖解,可以看出岩石的數據投影點偏向於F一方,按照中田章(1979)的資料認為,岩石成因主要屬S型花崗岩,少部分落在I型花崗岩投影區(圖9-17),這與任啟江等(1991)鉛同位素的研究結論相吻合;如果用Batheior等(1985)的多項陽離子判別圖解可以看出岩石數據點主要落在4區(圖9-18),即造山後期花崗岩類,與全區的大地構造背景是一致的(常印佛等,1991;任啟江等,1992)。

2.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1)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從微量元素的蛛網圖上可以看出(圖9-19),廬樅火山岩盆地非銅礦化的火成岩與上下地殼中性岩的平均成分相比大離子親石元素像Li、K、Rb、Cs等表現為強烈的富化,高場強元素與相容元素相比,顯示出較大的虧損,而不相容元素除Cu以外多表現為較強烈的虧損;對於含銅岩石,相容元素除具有上述岩石的一些特徵外,其中Cu表現為強烈的富集(圖9-20、21、22、23),但是其中的相容元素分布特徵與非銅礦化岩石相比有不同的變化規律:除個別樣品具有Ce的負異常外,岩石中已不表現為Ce的負異常,與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相比,不相容元素不像非銅礦化岩石那樣表現為強烈的富集。我們認為: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在Cu的熱液成礦階段岩石又經歷了一次較大改造作用和結晶分異作用。

圖9-16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岩石化學成分Peacock鹼性-鈣鹼性變異圖解

圖9-17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AFC圖解

A.Al2O3;C.CaO+MgO;F.TFe+MnO;S.S型;I.I型

圖9-18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多項陽離子變異圖解

圖9-19廬樅火山岩盆地安山岩蛛網圖(據Thorpe,1982)

NOJ17-04.安山岩(樅陽黃梅尖);NOJ17-05.安山質火山角礫岩(樅陽黃梅尖);NOJ-08.粗面安山岩(樅陽巴家灘);U-1.上地殼安山岩的平均成分;D-1.下地殼安山岩的平均成分

圖9-20廬樅火山岩盆地安山岩及銅礦化岩石蛛網圖(樅陽白湖黑凹里)(據Thorpe,1982)

BLK 07-01.富銅礦化粗面質安山岩;BLK 07-02.銅礦化粗面安山岩;BLK 05.銅礦化粗面安山岩;U-1.上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D-1.下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

(2)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從全區岩石稀土元素的配分圖上可以看出(圖9-23、24、25、26),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的稀土配分曲線都具有右傾形式,即輕稀土富集重稀土虧損的特點,除部分非銅礦化岩石(圖9-23,流紋安山岩,LZ24)具有最強烈的Eu的負異常外,礦化岩石大都不表現為Eu的負異常;其中正長岩具有最高的稀土總量(見表9-6)。從上述圖解可以看出,非銅礦化的火成岩與上地殼中性岩的平均稀土成分配分曲線相似,銅礦化的火成岩與下地殼中性岩的平均稀土成分配分曲線相似,由此可以反映出岩石在形成與礦化過程中的影響。

(四)廬樅火山岩盆地火山作用與銅礦床

(1)主要的成礦類型

在廬樅盆地開展火山岩型銅礦調查與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盆地中與火山岩有關的銅礦點星羅棋布,但一般具有規模小、品位高、延伸不長、埋深不大等特點。從已知的幾個銅礦床(點)來看,主要集中在盆地的東北部井邊礦區和西南部拔茅山礦區,二者呈對角線分布。兩個礦區所在部位均少有火山岩分布,多有頂蓋中侏羅統羅嶺組地層大面積分布,據此,我們選擇位於盆地西北部有蓋層分布的樅陽白湖鄉地區開展了野外調查,確定走向140°和160。的兩組高角度(有時近乎垂直)斷裂為容礦裂隙,並詳細考察了銅嶺古人洞、井窪礦帶、柳峰山礦帶、龍井礦化帶、蓮屏山礦化帶等地區。從野外考察的結果,我們得出不論礦帶分布規模及經濟價值如何,均有明顯的礦脈展布方向和等間距特點(圖9-27)。

圖9-21廬樅火山岩盆地安山岩及銅礦化岩石蛛網圖(樅陽白湖古人采坑)(據Thorpe,1982)

BLK11-01.富銅礦化粗面質安山岩;BLK11-02.銅礦化粗面質安山岩;BLK09.銅礦化粗面安山岩;U-1.上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D-1.下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

圖9-22廬樅火山岩盆地安山岩及銅礦化岩石蛛網圖(樅陽白湖龍井脈狀礦體)

BLK14.富銅礦石(過渡帶中);BLK16.原生銅礦化硫化物,主要是黃銅礦化;BLK08.褐鐵礦化粗面安山岩(樅陽雨山黑凹里);U-1、D-1意義同圖9-21、23

圖9-23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配分圖解(據Thorpe,1982)

LZ-24.流紋質安山岩;LZ-19.正長岩;AQ-13.安慶月山閃長岩;U-1.上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D-1.下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

圖9-24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配分圖解(樅陽白湖黑凹里)(據Thorpe,1982)

BLK07-01.富銅礦化粗面質安山岩;BLK07-02.銅礦化粗面安山岩;BLK05.銅礦化粗面安山岩;U-1.上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D-1.下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

圖9-25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配分圖解(樅陽白湖龍井脈狀礦體)

BLK14.富銅礦石(過渡帶中);BLK16.原生銅礦化硫化物,主要是黃銅礦化(原生硫化物礦體中樣品);BLK08.褐鐵礦化粗面安山岩(樅陽雨山黑凹里);U-1、D-1意義同前

圖9-26廬樅火山岩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配分圖解(樅陽白湖龍井脈狀礦體)(據Thorpe,1982)

BLK11-01.富銅礦化粗面質安山岩;BLK11-02.銅礦化粗面質安山岩;BLK09.銅礦化粗面安山岩;U-1.上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D-1.下地殼安山岩平均成分

圖9-27皖中廬樅火山岩盆地白湖鄉一帶地質、火山岩分布及火山熱液型銅、金礦床成礦圖(據安徽省1∶5萬礬山鎮幅地質圖改編)

1.地質界線;2.斷層與中基性侵入岩脈(牆);3.預測的隱伏礦體;4.銅、金、銀多金屬礦脈;5.岩相界線。Q4al.第四系全新統洪積物;Q3al.第四繫上更新統洪積物;Q2al.第四系中更新統洪積物;K1s2.白堊系下統雙廟組第二段;K1s3.白堊系下統雙廟組第三段;K1s2-3.白堊系下統雙廟組第二至三段;K1y.白堊系下統楊灣組;K1f1.白堊系下統浮山組第一段;K1βμ.早白堊世火山岩;

燕山晚期正長岩;

燕山晚期第二次石英正長岩;J3z3.侏羅繫上統磚橋組第三段

2.典型礦床(點)礦化特徵

該區的銅礦化類型多見黃銅礦方解石脈型或黃銅礦石英脈型,黃銅礦常見半自形或它形,有時呈浸染狀分布。見到銅礦物的多期交代現象:斑銅礦交代黃銅礦而後又被藍輝銅礦交代。這類銅礦脈的氧化帶非常發育,經常見到銅礦氧化帶中呈針狀、膠狀產出的褐鐵礦。部分礦石的化學分析結果表明(表9-7)銅礦化呈高度的不均勻性,局部礦脈的礦石銅品位可達20%左右,其中銀品位近80g/t,已達到銀的綜合利用品位。

部分元素的相關圖解見圖9-28、9-29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的銅礦化與貴金屬金、銀有著非常一致的正相關關系,表明該區的銅礦成礦過程中往往伴生著貴金屬Au、Ag的系列礦化;同時Cu與Au、Ag貴金屬與礦化劑元素S、As、Se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顯然可以推斷,這與Cu和Au、Ag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上述成礦元素的化合物或配合物,這與上述元素的地球化學性質是相一致的,因為Cu是過渡族元素,也是親S元素,容易和S、As等非金屬元素形成共價鍵化合物;Au、Ag也具有親硫性,在自然界中常常與硫形成硫化物,如金銀礦[(Ag3,Au)4S2]、硒金銀礦Ag3AuSe2等。已有的研究表明(王奎仁等,1994):在微細粒金礦中Au與As的關系密切,從本區的地質情況出發,我們認為這里的金、銀貴金屬也是呈微細粒狀態與銅的硫化物共生在一起的,這與前面的光片觀察結果也是對應的。成岩的岩石中Cu與Pb、Zn、Co、Ni等元素的對應關系亦呈較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圖9-28樅陽縣白湖地區銅礦石及礦化岩石中銅與金、銀、砷、硫等元素相關關系圖解

圖9-29樅陽縣白湖地區銅礦石及礦化岩石中銅與鉛、鋅、鈷、鎳等元素相關關系圖解

圖9-30安徽省樅陽縣白湖鄉井窪激電剖面

Ms.極化率;ρs.視電阻率(橫坐標為剖面測點號)。

(五)地球物理探礦方法在該區找礦應用

1.實驗方法

在樅陽縣北龍井地區,我們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合作應用了激發極化方法進行了配合驗證工作。這是根據對已知礦脈(井窪)進行實驗對比得出的,該礦體是一個出露地表的銅的硫化物礦脈。根據正在開採的井下觀察和取樣分析得知:該礦脈於地表以下4m見氧化帶,延伸至地下26m,為原生硫化物銅礦,礦脈寬3~5m,延長較穩定。取樣分析結果表明,氧化帶礦石:w(Cu)=4.34%,Pb=35×10-6,Zn=118×10-6,Au=0.06×10-6,Ag=74.7×10-6;塊狀硫化物礦石:w(Cu)=20.9%,Pb=24.5×10-6,Zn=70×10-6,Au=0.06×10-6,Ag=8.0×10-6。由此可知它是一條經濟價值較大的銅礦脈。據現場觀察研究,我們認為鄰近南側大面積的第四系覆蓋層下有存在礦脈的可能(見圖9-27)。據此,首先對上述礦脈進行激發極化法和磁法測量,得出標准激電剖面(圖9-30)和磁測剖面(圖9-31),根據這兩條標准剖面,我們對預測礦脈進行了激電剖面的測量工作:先後共測定5條激電剖面(圖9-32),從圖中可以看出,預測礦體的激電剖面曲線和已知礦脈的激電剖面曲線對應良好,不同位置的5條剖面的曲線重現性非常一致,預測礦體對應位置的極化率值為18‰~23‰,比已知礦脈的極化率值高出5‰~8‰。分別對預測礦脈3線35號測點和4線39號測點所進行的兩個四極電測深表明:高極化率體距地表100m左右(圖9-33)。預測礦體的控制范圍為帶寬20~40m,延長約近200m,走向約為160°的高極化硫化物礦化異常帶。

圖9-31安徽省樅陽縣白湖鄉井窪磁測剖面圖(橫坐標為剖面測試點號)

圖9-32安徽省樅陽縣白湖鄉龍井地區火山熱液型銅礦預測區激電剖面圖(橫坐標為剖面測點號)

圖9-33安徽省樅陽縣龍井地區火山熱液型銅礦預測區激電測深曲線剖面圖

上圖為3線35號點:下圖為4線39號點:Ms.極化率:ρs.視電阻率

2.討論

為了對測量結果的可靠性進行驗證,我們又選取了鄰近一條已知的較小的硫化物銅礦脈(樅陽白湖古人洞)進行測量對比驗證。該礦脈為地表出露的線狀硫化物礦化脈體,寬度小,僅為ncm~n×10cm級,銅品位較高,兩個樣品的化學分析結果見表9-8(樣號BLK9,BLK11-1)。這里也曾是古採掘的位置。但礦脈向深部延伸不穩定,故經濟價值較小,現已為廢棄的采坑。4條激電剖面的測量結果見圖9-34所示。比較圖9-31、圖9-32的測量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古人洞4條剖面都有較高的極化率值(15‰左右),與已知的井窪礦體接近,略低於龍井預測礦體,但是從其曲線的形狀上分析可以看出,曲線為尖棱狀(No2、No3)或非常寬緩的弧形,向兩側延長較遠(No1、No4),都不具有典型的高斯正態分布的特點,代表一個礦化規模較小的礦脈。與之相反的是不論是井窪已知礦體還是龍井預測礦體的激電剖面,所對應的高極化率值的礦體(高極化率體),其曲線形狀不僅寬緩圓滑,而且具有特徵的高斯正態分布,代表著規模較大的硫化物礦化。上述情況和已知事實相吻合。綜合考查龍井預測礦體的規模和賦存形式,與已知礦體井窪和古人洞相比:考慮到後二者出露在地表,而龍井隱伏預測礦體分布在低窪的且有較厚鬆散沉積物的地區,且具有更高的極化率值。因此該異常體應具有更大規模。由此可以推測龍井預測礦體是一條具有潛在規模的銅的硫化物礦體。

由我們提出並預測的這個較大規模的隱伏銅礦體已受到地方政府和經濟開發部門的重視。

3.結論

這一成果的意義在於:高品位、埋深淺的脈型銅礦的理論研究工作應當加強,應當重視礦脈成群成帶出現的規律,不應忽視全區的銅礦的累積儲量的潛在規模。由於該地區除存在與火山期後熱液有關的銅礦體之外,尚發現有較豐富的硫化物礦化斑岩岩體的出露(樅陽雨山)。因此,探討全區的斑岩型銅礦化的分布、成礦與規模的問題是以後應注意的重點之一,同時我們認為:查明廬樅火山岩盆地火山熱液成礦與斑岩成礦之間的聯系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表9-8廬樅火山岩盆地部分銅礦礦石的化學分析結果(wB/10-6

註:分析在華東冶金地質局中心實驗室完成,分析方法為原子吸收法。標*者單位為10-9,標**者單位為%。

圖9-34安徽省樅陽縣白湖鄉古人洞激電剖面圖

Ms.極化率;ρs.視電阻率(橫坐標為剖面測點號)

參考文獻

1.王之田等,中國大型銅礦類型、成礦環境與成礦集中區的潛力,礦床地質,1991,10(2):119~129。

2.王奎仁、劉德良、楊曉勇,郯廬斷裂帶南段構造地球化學研究,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

3.王奎仁等,中國幾個典型的卡林型金礦床金的賦存狀態研究,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

4.任啟江等,安徽廬樅中生代火山構造窪地及其成礦作用,北京:地質出版社,1991,202。

5.劉德良、楊曉勇等,郯廬斷裂帶南段木孚槎山韌性剪切帶的變形條件與化學組分遷移的耦合關系,岩石學報,1996,(4):573~588。

6.張樹業、康維國,揚子陸台北緣中段藍片岩,長春地質學院院報(鄂皖藍片岩專集),1989。

7.李應運等,安徽花崗岩類的成因類型及其成礦作用,岩石學報,1987,(4):44~54。

8.李曙光等,中國華南、華北陸塊碰撞時代的Sm-Nd同位素年齡證據,中國科學(B輯)1989,(3):312~319。

9.楊曉勇等,安徽沙溪斑岩銅礦床礦體空間分布的趨勢面分析及其與控礦構造的關系,高校地質學報,1996,(3):273~283。

10.邱瑞龍,安徽月山高鉀閃長岩岩石學特徵及其成因探討,地質論評,1992,38(2):97~108。

11.陳江峰等,安徽月山岩體的40Ar/39Ar年齡及有關的成礦時代估計,現代地質,1991,5(1):91~99。

12.陳江峰等,安徽南部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的源區鍶釹同位素制約,地球化學,1993,(3):261~268。

13.周作俠,我國斑岩銅礦特徵及其成礦物質來源,礦床地質,1983,2(4):43~50。

14.周泰喜等,安徽銅陵銅官山礦田火成岩同位素年齡,中國科技大學學報,1987,17(3):403~407。

15.南京大學地質系編,地球化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236~238。

16.常印佛、劉湘培,吳言昌長江中下游銅鐵成礦帶,北京:地質出版社,1991,246~248。

17.董樹文,沙溪帚狀構造型式的釐定及其控岩控礦作用,地質學報,1984,58(4):305~315。

18.董樹文、邱瑞龍,安慶月山地區岩漿活動與構造作用,北京:地質出版社,1993。

19.翟裕生等,長江中下游鐵、銅成礦規律,北京:地質出版社,1992。

20.Batchelor,R.A.et al.,Petroggenetic interpritation of granitoids rock series using multicationic parameters.Chem.Geol.,1985,Vol.48:43~56.

21.Chen W.M.and Tang Z.,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copper-molybdenum deposits and the crustal evolution in China:Resource Geology(Special Issue),1993,(15):19~30.

22.Chen J.F.et al.,Mesozoic granitoids of the Yangtze foldbelt,China: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magma sources in the lithosphere.In:Wu L-R et al.(eds).The crustal significance of granites S.A.,Athens,1985,217~235.

23.Irvine T.N.,A guide to the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mon volcanic rocks.Can.J.Earth Sci.V.,1971,8(3):523~548.

24.Maniar P.D.et al.,Tectonic descrimination of granitoids.Geol.Soc.Amer.Bull.,1989,(101):635~643.

25.Thorpe S.R.,Andesites,Orogenic andesites and related rocks.John Wiley 86.Sons,1982,18.

26.Xu Jiawei,The Tancheng-Lujiang Wrench Fault System.UK:John Wiley&.Sons Ltd.,1993.

G.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 工商銀行開戶,那我的開戶行是什麼

你的是摺子還是卡,摺子上有開戶行的章,開戶行應該是中國工商銀行灌雲支行營業部或**分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