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交易 » 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貴金屬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貴金屬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5-09 18:16:03

『壹』 紅格爾金礦

紅格爾金礦床也是通過本次工作新發現的一個小型金礦床,盡管礦床的規模較小,但該礦床的發現是中蒙邊境地區金礦床一個重要突破,打破了前人認為該區不能形成金礦的認識。因此,對該礦進行研究有助於在指導區域進一步找礦工作的部署和開展。

礦區位於研究區西北部,西距中蒙邊境僅1000m左右。行政區劃屬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紅格爾蘇木烏日尼勒圖嗄查管轄,面積61.05km2,地理坐標東經111°35༼″~111°40༼″,北緯44°38༼″~44°44༼″,礦區南距二連浩特市130km,有專用邊防公路通往二連浩特市,交通較為方便。

(一)區域地質背景

本區大地構造位置處於中晚古生代板塊增生島弧帶上,原屬古生代南蒙古洋中的南蒙古板塊南部。在中生代時,由於受太平洋板塊NNW斜向俯沖作用影響,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形成一系列NE—NEE向構造-岩漿隆起帶及火山斷陷帶,構成本區獨特的大地構造環境。

區域地層為古生界泥盆系、石炭-二疊系、奧陶系,岩性為變質砂岩,板岩,結晶灰岩等;中生界侏羅系,岩性為酸性火山岩,晶屑、玻屑凝灰岩。

區域構造復雜,在晚古生代末期,發生強烈的褶皺構造運動,產生軸向為NEE向的烏日尼勒圖褶皺構造及斷裂構造,構成二連浩特-東烏旗復背斜的一部分。斷裂構造為二連浩特-賀根山、查干敖包-阿榮旗NE向超岩石圈大斷裂,阿巴嘎旗NW向深斷裂。

區域岩漿活動強烈,發育多旋迴不同期次侵入的花崗雜岩體。有華力西期多次侵入的閃長岩、花崗閃長岩和燕山期早期花崗岩、鉀長花崗岩等。呈NE向展布,產狀為岩基、岩株,面積20至幾百平方千米。脈岩種類繁多,從酸性到基性都有發育。主要有花崗斑岩脈、霏細斑岩脈、閃長岩脈、輝綠岩脈等。

區域物化探、重砂異常,集中分布在查干敖包-阿榮旗早華力西期構造-岩漿岩活動帶及二連浩特-賀根山晚華力西期構造-岩漿岩活動帶上,區內金背景值較高,成礦上表現以金為主要形式產出,其他有色金屬與金成伴生形式產出,華力西期和燕山期花崗岩體內重砂金礦物較多,重砂異常規模大,強度高。

區域礦產有金、銅、鐵、鉛、石膏、螢石及放射性稀有稀土礦,分布在華力西期花崗雜岩體或與圍岩接觸帶上。

(二)礦區地質特徵

1.地層

區內僅見華力西期及燕山期花崗雜岩體,岩體外接觸帶分布泥盆系下統石英砂岩。主要礦物成分為長英質,變質礦物為絹雲母、綠泥石。岩層走向10°~40°,傾向SE,傾角50°~66°,厚約2km。與岩體呈侵入接觸,接觸帶未見蝕變礦化。

2.構造

區內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極其發育,總體均屬壓扭性斷裂,主要有近NS、NE和近EW向3組壓扭性斷裂,區內主要含金石英脈均充填於這3組斷裂中。其次為NW、NNW及NEE向3組斷裂構造,亦充填部分石英脈和脈岩。

NS向斷裂:在該區規模大,分布於普查區中部,屬壓扭性斷裂,沿走向呈「S」型展布,長一般500~1000m,構造活動強烈,岩石較破碎,常有石英脈沿斷裂貫入破碎帶中,本區內以近NS向斷裂對成礦最為有利,含礦以金為主要形式產出。5號脈的5號礦體即充填於近NS向斷裂中。

NE向斷裂:分布於該區的南部,規模不大,一般200~300m,屬壓扭性斷裂,沿走向呈雁行排列。石英脈帶沿斷裂局部充填,規模小,品位較富,構成小而富的金礦體,如13號脈13號礦體。

EW向斷裂:分布於礦區南部,規模不大,一般延長200~300m,呈雁行排列,常充填石英脈,含礦性較好,構成小而富的金礦體,如18號脈。

NW向斷裂:分布於礦區西部,規模一般,亦屬壓扭性斷裂,常充填石英脈及閃長岩脈,輝綠岩脈,常錯斷NE向霏細斑岩脈、花崗斑岩脈,屬晚期斷裂。

NNW向斷裂:分布於礦區北部及西部,規模大,延長600~1000m,整體被石英脈充填,斷裂沿走向展布較筆直,岩石遭受破碎蝕變較強,石英脈含礦性較好,有1~4個工程連續見礦,如22、27號脈。

NEE向斷裂:該斷裂規模在該區最大,長逾千米至幾十千米,寬十幾米至幾十米,有的有脈岩賦存其中,有的呈擠壓破碎帶形式展布,構造活動強烈,岩石破碎蝕變明顯,有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高嶺土化,局部有褐鐵礦化、孔雀石化、方鉛礦化。有金礦化顯示,但未構成金礦體,如9、40號脈。

3.岩漿活動

區內岩漿活動頻繁而強烈,具有多期次活動特點,主要有華力西期(石炭紀)、燕山期(侏羅紀)花崗雜岩體。華力西期岩體為花崗閃長岩、閃長岩,兩者呈漸變過渡接觸關系。呈岩基產出,面積幾百平方千米,遍布全區。

燕山期花崗岩體呈岩株侵入於華力西期花崗閃長岩、閃長岩中,形成穹窿構造,從而在華力西期花崗雜岩中形成放射狀線性密集斷裂。含金熱液均在線性壓扭性斷裂中運移、沉澱,形成石英脈型金礦床。岩體則構成了金礦的成礦母岩。

區內脈岩發育,種類繁多,密集分布,呈反演化系列脈岩組展布,早期為基性輝綠岩脈,漸次為閃長岩脈、閃長玢岩脈、花崗斑岩脈、花崗質岩脈、霏細斑岩脈、石英脈。以閃長岩脈和霏細斑岩脈、花崗質岩脈與成礦關系較為密切。礦脈有時賦存於脈岩兩側,有時追蹤脈岩分布,有時穿切脈岩。

4.變質作用

區內無變質岩類分布,只是個別斷裂兩側受充填熱液影響蝕變破碎較強,如5、9、13號脈等,蝕變以硅化、綠泥石化、高嶺土化為主,金屬礦化為褐鐵礦化、黃鐵礦化、方鉛礦化,該蝕變與金礦化關系密切,是良好的找礦標志之一。

(三)礦床地質特徵

1.礦體(脈)特徵

本區發現含金地質體40條,一般為石英脈型,個別為石英脈-蝕變岩復合型。控礦構造為壓扭性斷裂,脈體產於華力西期花崗閃長岩及閃長岩體內及岩體外接觸帶泥盆系變質砂岩中,呈近NS、NE、NW、NWW、NNW、NEE向分布。含金較好的脈體一般走向呈近NS、NE及近EW向,並與脈岩相伴,石英脈厚度普遍較窄,厚度一般為0.20~0.80m,但延長連續,品位變化很不均勻。個別脈體(如6號脈)含金量最高達292.27×10-6,構成小而富的金礦體。部分脈體還發現明金。以5號脈含金性最好,規模較大,為該礦區主脈,主要礦脈特徵如下。

(1)5號脈:產於華力西期花崗閃長岩、閃長岩中,屬石英脈-蝕變岩復合型。走向近NS向,傾向E,傾角70°~80°,脈體長近1000m,真厚度0.19~1.18m,礦脈風化面褐紅色,新鮮面煙灰色,碎裂結構,蜂窩狀構造、塊狀構造。發育硅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方鉛礦化、孔雀石化。在石英脈微裂隙中可見明金。

(2)6號脈:產於華力西期閃長岩中,屬石英脈型。總體走向350°,傾向NEE,傾角35°~60°,礦脈長1200m,水平厚0.20~0.90m。石英脈呈灰白色,碎裂結構,塊狀構造,發育硅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方鉛礦化,局部地段石英脈微裂隙發育,可見明金。

(3)13號脈:產於華力西期花崗閃長岩中,屬石英脈型。走向45°,傾向SE,傾角35°~48°,脈體長300m,水平厚0.15~0.80m。石英脈風化面褐紅色,新鮮面煙灰色,碎裂結構,塊狀構造、蜂窩狀構造,發育硅化、高嶺土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

(4)18號脈:產於華力西期閃長岩中,屬石英脈型。總體走向近EW向,傾向S,傾角38°~43°,礦脈長500m,水平厚0.10~0.81m。石英脈呈灰白色—煙灰色,碎裂結構,塊狀構造,發育綠泥石化、黃鐵礦化,方鉛礦化,石英脈微裂隙發育,偶見明金。

(5)22號脈:產於華力西期閃長岩體中,屬石英脈型。走向330°~350°,傾向NE,傾角60°~80°,石英脈長600m,水平厚度0.10~0.80m。石英脈風化面呈紅褐色,新鮮麵灰白色,碎裂結構,塊狀構造,局部蜂窩狀構造,發育綠泥石化、黃鐵礦化、方鉛礦化。

(6)24號脈:產於華力西期閃長岩中,屬石英脈型。走向20°,傾向SE,傾角45°,控制脈長600m,厚0.20~0.80m。石英脈風化面褐紅色,新鮮麵灰白色,發育硅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

(7)27號脈:產於華力西期閃長岩中,屬石英脈型。位於岩體內接觸帶,走向340°,傾向NE,傾角60°~80°,長約2000m,寬0.5~1.6m。石英脈呈灰白色夾褐紅色,碎裂結構,塊狀構造。發育綠泥石化、碳酸鹽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孔雀石化,局部可見明金。其他脈體特徵見表3-9。

表3-9 紅格爾礦區脈體特徵

續表

2.部分脈體高密度電法測量結果

配合本項目工作,2006年在紅格爾5、6、24號脈之間及9號脈開展了高密度電法測量工作。在5號脈上共測量8條剖面,剖面方位105°,線距160m,點距15m,剖面長度600m。其特徵如圖3-20和圖3-21。

80、96、112、128線的電阻率斷面圖電性界面較復雜,每條剖面上有2~3個電阻率相對高阻到相對低阻的變化梯度帶或相對低阻帶,4條剖面的充電率異常的出現位置規律性不強,電性界面復雜反映了異常是由多條地質構造或脈體相互作用引起。

64、48、32線的電阻率異常形態相對較為簡單,但相鄰測線的異常形態連續性較差,反映地質構造或脈體的規模小或物性差異小。充電率異常較為連續,但異常值不高,基本上低於20ms,反映金屬硫化物含量不高。

16線的電阻率和充電率斷面形態與其他相鄰測線的差異較大。

5號脈上的高密度電法測量結果結合地質資料得出初步結論:各剖面電阻率異常不連續,反映5號脈的規模較小或電阻率差異較小,脈體在走向上連續性較差,在64線以北脈體出現分支。充電率異常值不高,反映硫化物含量較低,該帶貧硫。

在9號脈上共測量3條剖面,剖面方位0°,點距15m,剖面長度600m。

9號脈上的3條高密度測量結果顯示,電阻率出現明顯的低阻異常帶,異常帶規模較大,各條剖面上異常連續性好,異常帶向S傾斜,傾角較緩。反映9號脈規模大,連續性好,產狀向S傾斜,傾角緩。

9號脈上各剖面的充電率異常普遍較低,3條剖面的充電率異常值均低於20ms,反映9號脈上硫化物含量低,貧硫。9-3線上脈體位置沒有出現充電率異常,9-1、9-2線上在深部出現充電率值升高的趨勢,反映在深部可能有硫化物富集的趨勢。

3.礦石特徵

礦石類型主要為石英脈型;礦石結構為粒狀結構及碎裂結構;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蜂窩狀構造、條紋狀構造為主;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褐鐵礦、黃銅礦、方鉛礦,局部見明金;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綠泥石;載金礦物主要為石英、黃鐵礦和褐鐵礦;金礦物多以粒狀、脈狀、樹枝狀產於石英及黃鐵礦的晶隙裂隙中,載金礦化一般為半自形—他形晶,裂隙發育。礦石蝕變主要有硅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高嶺土化、碳酸鹽化。礦石的礦化主要有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方鉛礦化、孔雀石化。

礦體圍岩主要為閃長岩、花崗閃長岩。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斜長石、角閃石,岩石裂隙發育。蝕變主要有硅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礦化主要有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黃鐵礦以細脈狀、團塊狀分布其中。圍岩與礦體蝕變礦化特徵相似,兩者呈漸變過渡接觸關系。礦體中夾石有害組分含量低,對礦石的采、選、冶構不成影響。

圖3-20 紅格爾礦區5、6、24號脈電阻率及充電率圖

圖3-21 紅格爾礦區9號脈電阻率及充電率圖

(四)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1.S同位素根據紅格礦區1號脈和8號脈兩件樣品硫化物同位素測定結果,方鉛礦δ34S值為-0.1‰,而

黃鐵礦δ34S值為3.2‰,均位於隕硫值附近,反映熱液硫主要為深部岩漿源。

2.H、O同位素紅格爾礦區部分脈體礦石石英H、O同位素組成測試結果見表3-10。表中均一溫度是按樣品中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值求得的平均值。從表3-10中可以看出,本礦床成礦溫度變化在234~313℃范圍內,較為穩定,表現典型的中溫特徵,H、O同位素組成變化也很穩定,其中O同位素變化為2.95‰~6.26‰,H同位素變化為-105‰~-122‰。位於岩漿水的范圍內或其下方,反映成礦流體主要源於岩漿。

表3-10 紅格爾礦區主要礦脈礦石石英包裹體H、O同位素組成

注:δ18O值按分餾方程1000lnα石英-水=3.38×106T-2-3.40(Claytonetal.,1972)計算。

3.流體包裹體成分

紅格爾礦區礦石石英流體包裹體氣液相成分見表3-11。總體來看,不同礦脈流體包裹體的成分組成基本相似,氣相部分以CO2和H2O為主要成分,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CH、C2H2+C2H4、C2H6等烴化物。具有顯著特徵的是N2和CO、O2的含量也很高。在液相成分中,以富含Na+、Ca2+、F、Cl、SO2-4等為主,部分樣品中含有K離子。從這個角度看,其與巴彥溫都爾有一些相似之處,可能也表明了具有多期成礦作用存在。

表3-11 紅格爾金礦區礦石石英流體包裹體氣液相成分ρ(B)/10-6

根據上述特徵,並結合礦體的形態、產狀、礦體與其他地質體的關系、圍岩蝕變等初步認為該礦床屬岩漿熱液成因的石英脈型金礦床,控礦因素主要為壓扭性斷裂,其次為脈岩因素,它與礦體在空間上有一定的伴生關系。如閃長岩脈、霏細斑岩脈的一側常有礦脈追蹤。

根據礦區礦化地質特徵,礦床的找礦標志主要有:

(1)地表出露的石英脈是直接找礦標志;

(2)區內壓扭性斷裂構造是主要的控礦構造,為重要的找礦標志;

(3)區內出露的閃長岩脈、霏細斑岩脈與礦化關系密切,也是找礦標志之一;

(4)硅化、褐鐵礦化與黃鐵礦化、方鉛礦化相疊加部位有利礦化,是重要的找礦標志。

『貳』 內蒙古二連浩特遠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內蒙古二連浩特遠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05-06-2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鐵道東、神木大街。

內蒙古二連浩特遠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2501776118428Q,企業法人彭志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內蒙古二連浩特遠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邊境小額貿易及代理業務,一般貿易;貨物或技術進出口;進出口和銷售鋼材、機械設備、礦產品、螢石、鐵礦石、煤炭、銅礦粉、砂石、食用植物油、農畜產品、飼料、油菜籽、亞麻籽、油葵、麥麩、小麥皮;道路普通貨物運輸;倉儲服務;室內外裝飾裝潢;非金屬礦采選;加工農產品、食用植物油、礦產品;加工及銷售建築材料、木材及製品。

內蒙古二連浩特遠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內蒙古二連浩特遠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