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交易 » 楚雄牟定縣貴金屬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楚雄牟定縣貴金屬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5-11 00:32:39

⑴ 選一個熟悉的市(縣)介紹給大家

大姚概況
編輯
位置
大姚位於雲南省北部偏西,地處東經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緯25度33分—26度24分。東鄰永仁、元謀縣,南同姚安、牟定縣毗鄰,西和大理州的祥雲、賓川縣接壤,北瀕金沙江,約62公里江岸,與麗江地區的永勝、華坪縣隔江相望。
縣城金碧鎮居縣境南部,縣人民政府駐金碧鎮,東南壩子,西北倚山,城隨地勢起伏,狀似荷葉。古有「荷葉城 」之稱。南距省城昆明市270多公里,離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鋼鐵工業城市攀枝花市178公里,省道南永線貫穿境內。
面積
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
人口
總人口28萬人(2004年)。
郵編:675400。
代碼:532326。
區號:0878。

2歷史沿革
編輯
宋置大姚堡,元置大姚縣。有大姚河,源出鎮南縣北十八盤山,納諸水入金沙江,縣以河為名。
2000年,大姚縣轄3個鎮、11個鄉: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鐵鎖鄉、桂花鄉、三台鄉、曇華鄉、三岔河鄉、新街鄉、趙家店鄉、七街鄉、倉街鄉、龍街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7983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金碧鎮 56863 、石羊鎮 28261 、六苴鎮 17431、 七街鄉 14145 、倉街鄉 23128 、龍街鄉 24927、 趙家店鄉 16100、 新街鄉 26788 、曇華鄉 7409 、桂花鄉 11721 、灣碧鄉 17557、 鐵鎖鄉 10312、 三台鄉 11853 、三岔河鄉 13343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雲政復[2005]91號)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並方案。其中,大姚縣撤銷倉街鎮和七街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金碧鎮,金碧鎮政府駐地不變;將六苴鎮海古簸村委會劃歸曇華鄉管轄。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3行政區劃
編輯
大姚縣轄3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龍街鄉、趙家店鄉、新街鄉、曇華鄉、桂花鄉、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鐵鎖鄉、三台鄉、三岔河鄉。

4四大顯著的特點
編輯
核桃之鄉
一是核桃之鄉。大姚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核桃之鄉」,是全國100個「經濟林產業示範縣」之一,是全國核桃產業發展協作組首屆輪值主席,是雲南省核桃產業發展重點縣之一。2
滇中銅都
二是滇中銅都。目前已探明的銅礦蘊藏量達67萬噸,是滇中地區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
祭孔聖地
三是祭孔聖地。有明朝建造的石羊孔廟、有鑄造於清朝的世界上體積最大、工藝最精湛、鑄造時間最長和保存最完好的孔子銅像。
教育名縣
四是教育名縣。全縣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中考、高考教學質量居楚雄州前列,2010年可以實現在全州率先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標。
自然資源
礦業資源
神奇而富饒的大姚,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和森林資源。
礦產資源有銅、銀、鉛、鐵、金、煤、鹽、石棉、石膏、水晶石、高嶺土等;銅礦分布較廣,礦點48個,金屬銅儲量75.5萬噸,伴生銀667.5噸。境內16條河流總流量4.7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量9.9萬千瓦;已建成小水電站28座,總發電量近70000千瓦。境內活立木總蓄積量約7000萬立方米,已基本消滅了宜林荒山,
經濟林果
經濟林果主要有核桃、板栗、油桐和水果梨;稀有珍貴植物有紅豆杉、禿杉、荷木;野生中草葯材500多種,其中茯苓、黃連、黃芩、防風、苦良姜、珠子參、首烏等出產豐富;動物葯材有麝香、碎蛇、穿山甲、龍衣、五靈脂、猴骨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雲豹、虹雉、紅腹角雉、黑頸鶴、赤頸鶴、白鶴、蟒等。

5經濟發展情況
編輯
隨著資源開發,大姚已形成了以林、畜、輕工、食品、礦業四大產業為骨乾的工業體系,涌現出彩印廠、星盛飲品公司、金碧制葯廠、機械配件廠、金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大姚食品工業公司、大姚旅遊公司等48家現代企業和石羊鹽廠,桂花銅選廠、六苴電解銅廠、六苴硫酸廠等一大批工礦企業。
同時,還通過制定有關土地使用,稅收、工商管理、進技術人才、資金等一系列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招商資,創辦了中港合資大金彩印有限公司;與廣東喬士集團合資興建桂花氧化亞銅廠;與福建合資開建鐵鎖銅選廠三家合資企業。
其中的雲南大金彩印有限公司是原大姚縣彩印廠與香港金冠實業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現代企業,始建於1992年,1994年正式投產,擁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六色、八色兩條凹印生產線及其完善的配套輔助設施,可承印高、中、低不同檔次商標和塑料包裝製品,年生產能力80萬色令。其技術優勢、作業規程、廠房建築設計均屬當代滇西同行列一流水平。生產、生活區各在一處,僅產區佔地13000平方米,四周青山環抱,除各類車間、辦公大樓、倉庫、工間休閑設施外,還有花圃、園林、魚池布局,其環境美若瓊閣仙山。
近期通過深化改革,又分別與昆明塑料彩印廠、迪慶州報社印刷廠聯合創建了昆明紫荊包裝彩印有限公司、迪慶香格里拉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經營勢頭良好。
1998年實現產值2855萬元,銷售收入3253萬元,實現利稅360萬元。此外,公司還興辦了畜牧、林果農場、飼養山羊1000多隻,培育經濟林果500餘畝,在縣城中心部位開辦了集賓館、餐廳、各種娛樂為一體的紫荊綜合服務大樓,以戰略家的目光,面對21世紀的市場風雲。
目前,雲集大姚客商遍布全國三十個省市,金碧、石羊、六苴三鎮房屋出租供不應求。全縣企業資產超過4億,工業基礎名列彝州各市、縣之首,不少產品相繼步入國家名優行列,其中的金碧牌「小把粉絲」、白鶴牌「雙珍酒」、滇星牌「蜂蜜核桃汁」、白草嶺牌「野壩子蜂蜜」先後榮獲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6城鎮建設
編輯
歲月匆匆,昔日「山潼水涸,生齒日薔」的大姚已成歷史,4146平方公里大姚山河,經新中國50年修整培育,變得如詩如畫,原不足3平方公里的縣城規模,已發展到8.2平方公里。
全縣三鎮十一鄉,都有小學、中學、醫院、文化站、集貿市場、各類商店、餐廳、歌廳、舞廳,通了公路。金碧、龍街、倉街、七街、石羊、新街、三岔河、三台等鄉鎮,和不少村公所、辦事處,每天都有定時班車往來,高壓電網、程式控制電話、無線電傳呼、800、900兆、國際網路行動電話和有線電視,覆蓋全縣大小村落,家用電器和高檔傢具,服裝也紛紛涌進農家門檻。
優美、舒適、亮麗的生產、生活、學習與工作環境,正激勵著全縣人民挺胸闊步,奔向小康,同樣,也為縣域豐富資源的充分利用和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7旅遊景點
編輯
大姚縣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推出「攀登彝州高峰、體驗彝族風情、品嘗核桃美食、祭拜先聖孔子」四大旅遊品牌,全力打造開發彝族文化旅遊產業,文化旅遊魅力漸顯,大姚縣的人文歷史、彝族風情、自然風光倍受青睞。
大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早在秦漢時代就已開發,素有三鄉露銅、五井噴鹽、文化名邦之說,有著以石羊孔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唐代白塔、妙峰山德雲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和以曇華地區為代表的彝族文化,曇華鄉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近年來,大姚縣通過舉辦民族傳統節日、搭建外宣平台等形式,不斷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去年,大姚核桃種植面積達27萬畝,產量4129噸,實現產值7639萬元,核桃成為山區農民致富的重要產業。依託豐富的核桃資源,2006年,大姚縣舉辦了首屆核桃美食大賽,提升了大姚核桃的知名度。

8大姚石羊古鎮
編輯
石羊鎮位於大姚縣城西北35公里。是雲南省首批命名的三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香河水彎彎曲曲地穿過整個石羊古鎮,橫跨小河的一座座風雨橋,分別導入古老的曲巷深院。這里,白草嶺下重疊的山峰,鬱郁蔥蔥的濃密山林,南北對峙的寶塔,整潔的街道,純朴的民風,人和自然和諧渾為一體。古時的「七寺、八閣、九座庵」,展示著昔日的輝煌。市場繁榮「曲終人散」,已演變為今日「世外桃源」式的寧靜。
石羊鎮,古稱「白鹽井」。歷史上因鹽業而興盛。早在西漢時期,石羊就開始制鹽。明末清初,鹽業達到最盛時期,石羊所產鹽,供應附近二十多個縣百萬人口的食用。宋代,這里曾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驛站,商賈雲集。
羊鎮曾是鹽豐縣城所在地。1958年合並於大姚縣。石羊鎮歷史悠久,唐初置瀘南縣,後更名為鹵水縣,屬姚州。清康熙45年(公無1706年)改名為直隸提舉司。1921年起稱鹽豐縣,由於工商發展、市場繁榮,和大姚縣、姚安縣並稱「三姚」。
百草嶺風光
百草嶺位於大姚縣城西北部的三台鄉,距縣城70公里,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區內高山峽谷,古木巍巍,主峰百草嶺海拔3657米,為楚雄州最高峰,多底河峽谷海拔1900米,峽谷兩岸,山勢險峻,莽莽原始森林間分布著古老而又富有生機的彝寨和千姿百態的石崖,如詩如畫。
在百草嶺山腰海拔2700-2800米之間,有著茂密的雲南松和華山松,人行其間,松濤陣陣,野花清香,陣陣襲人,彝族人民從林間的水源處用竹片和木槽連成彎彎曲曲,綿綿延延,幾百米的取水管道,嘩嘩的水聲,讓你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百草嶺還有另外兩個好去處,一處是海拔3000米以上,一望無際的高山草地似在藍天白雲間,飽覽無限風光,使人心胸豁然開朗,遠看牛馬成群,羊肥馬壯,牧童放歌,好像到了塞外草原。另一處是在一座山峰上,滿山遍野長滿杜鵑,五光十色,爭奇斗艷,漫步山間小徑,人在花中行,畫由景中生,讓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
石羊孔廟
石羊鎮距大姚縣城35公里,是雲南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久負盛名的石羊孔廟雄居在美麗的象嶺山腳下,它是文物古跡眾多的滇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孔廟又稱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歷經十二個朝代增建修復,逐得完善,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的建築規模十分宏大,佔地面積6584平方米,建築面積1616.8平方米。其建築格局完全按中國古代宮殿式衙署規模布置,縱橫對稱排列,主體建築布置於中軸線上,附屬建築置於兩側。整個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主體,兩側有東廡、西廡、鄉賢祠、名宦祠,外側有朱子閣、倉聖閣等建築,結構嚴謹,布局勻稱,宏偉端莊。
大成殿殿頂用黃、綠、藍、三色琉璃瓦覆蓋,門窗、木柱用朱漆彩畫,整座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成殿的門上方掛著歷代皇帝、名人題的「萬世師表」、「與天地參」、「聖集大成」、「斯民在茲」等九塊匾額,紅底金字,光彩奪目。
在大成殿內正中的1.6米高台上供有鑄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孔子全身銅像。銅像頭戴冕冠,手捧朝笏,儀態威嚴,正額端坐。其高約2.3米,重約2500公斤,論其重、其大、其鑄造工藝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均屬無雙尊者。
在東西兩廡供有孔子七十二賢人塑像,七十二賢人的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孔廟內還保存有一塊著名的封世節井浮雕,浮雕由6塊大理石直縫拼成,高2.2米,寬4.1米,畫中有人物80多個,馬28匹,刻繪於道光二十一年菊月(1842年9月)。其畫面上部為石羊名賦,中部為石羊風光,下部為明末清初張虎帶兵攻石羊的歷史事件。
石羊的鹽文化、儒教文化曾十分發達,如今的旅遊業發展蒸蒸日上,孔廟正呈現著新景象。

9曇華山風景區
編輯
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大姚縣境中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48.13公里,主峰海拔3117米,森林茂密,奇峰競秀,巍峨雄偉,系百草嶺群峰之一。山間蒼松翠柏,鬱郁蔥蔥,飛泉疊瀑,藏於深澗,奇花異卉遍布山嶺中,名木古樹零星分布。
陽春三月,漫山馬櫻花樹點綴其間,火紅一片,朵朵山茶,片片杜鵑配於其間,花潮似海,走在山間的林蔭小道上,諦聽林間小鳥歡歌,不時傳來高亢的彝族小調摻合著牧童悠揚的短笛聲,聽著彝家情男情女的梅葛對唱,喝著清涼可口的山泉,讓人留連忘返,冬春多雪,有北國風光的美景;夏秋多雨霧,雲霧彌漫,繚繞山間,變化無常,幻若仙景,雨後初晴,彩虹飛架,景色絢麗,古人謂之「月華揚彩曇」。
曇華山風景名勝區是較為典型的彝族聚居區,民族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有獨具特色的彝族民居--垛木房、閃片房、麻秸房,古老的生活習俗,精美的手工紡織,華麗的彝族服飾。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為了紀念獻身除惡的彝家女孩咪依嚕,民間都會來到曇花趕集的地方集會,舉行盛大的節日——插花節。
獨具特色的烤酒,刺綉和傳統節日--「插花節」,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開創了彝劇先河,傳世珍跡,明末清初著名彝族文人高天映石刻、民族史詩《梅葛》、彝族十八月歷及新時器時期的文化遺址--桂花大河遺址。
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於1993年被雲南省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曇華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較多,有千柏林跳腳台、高天映石刻、滴水岩、蒸人甄子煮人鍋、鬼門關、拉窄么瀑布群、猿人石和曇華夕照等自然景觀,景區景觀以雄、險、奇、秀的崇山峻嶺和隘谷地貌為主,並伴有古樹名花,飛泉奇石,疊水瀑布。
此外,彝族民族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曇華彝族十八月歷的發現,打破了瑪雅文化唯一的傳說,且早於美洲墨西哥瑪雅文化五千多年。曇華彝族的《梅葛》史詩是世界三大創世史詩之一,彝劇是優秀的彝族劇種。

10大姚三潭瀑布
編輯
三潭瀑布位於大姚邑人所描述的趙家店鄉境,距縣城約30多公里。這一帶屬金沙江支流蜻蛉河谷地區。因地質運動,河谷形成斷層,斷面分成3個台階。河水沿斷面飛流而下,勢若千鈞,形成3個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蜻蛉河水平均年徑流量為6.29億立方米,水流常年不斷,所以瀑布也就常年可見。
三潭瀑布總落差為220.28米,每當夏秋季節,雨水猛降,山洪暴發,洪水如蚊龍翻騰,洶涌直下,如巨雷轟鳴,令人驚心動魄。而在平時,沒有洪水,清澈的河流在3個檯面形成斷裂,向"三潭"傾瀉而去,如銀練垂空的瀑布,飄灑而下,激起了無數如碧玉般的水珠,瀑底深潭的粼粼碧波,使清澈見底的深潭像寶鏡一樣倒映出兩邊的青山。
三潭瀑布為古代大姚八景之一。潭邊的岩岸,古藤纏繞,百年老樹傲然兀立,樹根盤節蔓延。與古藤老樹相應成趣的,是幽深的溶洞和鍾乳石。在春、夏、秋三季,瀑布上空終日有數不清的雨燕盤旋纏綿,鳴聲不絕於耳。

11大姚白塔
編輯
大姚縣城西面的文筆峰上,有一塔高聳,因塔身粉白,人們稱它為白塔;又因形狀酷似廟宇中常用的磬錘,故又稱磬錘塔。
白塔高18米。為空心磚塔。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八角形寬大的須彌座之上,玉柱挺立,漸上漸收,亦有八角;柱上為中段,砌成12層密檐,將承受面擴展開來;上段建圓錘形塔身,頂端渾圓。全塔其座寬闊,腰部秀麗,頂部雄渾。這種形狀的高塔,在雲南實屬罕見。
據說,1975年修理白塔時,發現塔頂有一方洞,邊長40厘米。這可能是原來安置塔剎的柱洞。又,原八角柱正四方辟有鏤空的佛龕各一個,內供佛像,後因加固塔身而填塞。看來,這座磬錘塔古代是有剎頂,塔身有佛龕,通風較好;現存的塔身形狀,與古代略有不同。
經有關人員考查,白塔屬於藏工喇嘛塔,為密宗佛都流傳滇西的遺物。修塔時,曾從塔頂部發現梵文、漢字印磚,其中漢文有:「大佛頂」、「光垢凈光咒」、「十方諸佛靈塔咒」等字樣,前人還發現「尉遲監造」的印字磚。道光《大姚縣志》載,此塔關系較好的中唐時所造。

12大姚核桃
編輯
在大姚,種植核桃有廣泛而久遠的傳統。幾十來年,經過大姚人民的不斷努力,大姚縣被列為雲南省核桃生產基地縣、第一批核桃乾果基地示範縣,還是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中國核桃之鄉」。大姚核桃曾在全國出口商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2000年通過了歐盟有機食品認證。2007年1月,大姚縣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00個「經濟林產業示範縣」之一,同年在山東濟南舉行的「中國核桃產業發展協作組」成立大會上,當選為首屆輪值主席。如今,大姚縣從機關大院到廣袤的崇山竣嶺、荒山荒坡、田邊地頭,均有婆娑的核桃樹,向規模化種植發展,全縣核桃種植總面積已達53.2萬畝,全縣的森林覆蓋率也因此躍升到78%。 核桃種植不僅綠化了大地,更使農民得到實惠。到去年底,全縣核桃種植戶占總農戶的39%,今年上半年,農民核桃收入1.5億元,三台、桂花等8個核桃種植重點鄉鎮,近10萬農民人均核桃現金收入超過900元,全縣核桃收入過萬元的農戶達2526戶,最高的達7萬多元。很多農民靠核桃收入,供子女讀書上大學,起房蓋屋,買摩托車和高檔家用電器……因為核桃,「昔日羊皮褂,今日摩託大哥大」成了大姚山區農民新生活的寫照,核桃林成了大姚農民的「鐵桿莊稼」和「綠色銀行」。
最近5年來,大姚縣每年都召開一次核桃產業發展大會,對在發展核桃產業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個人予以大張旗鼓的表彰。隨著核桃產業的發展,核桃種植管理也由粗放化向規范化、基地化發展,整個產業在觀念、方式、數量、質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抓好核桃種植的同時,大姚縣注重發展核桃龍頭企業,生產的蜂蜜核桃汁、速溶核桃粉、核桃炒果、脫衣核桃仁、精裝核桃等產品遠銷海內外。核桃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提升了大姚核桃的價值和市場份額,又促進了核桃樹的種植,延長了產業鏈。
大姚縣十分注重打造核桃品牌。上世紀70年代,中央新聞記錄片廠就曾兩次到大姚拍攝了《核桃之鄉——三台》、《三台核桃豐收》電影紀錄片。2003年,中央電視台也深入大姚,拍攝了科教片《走進核桃之鄉—大姚》。2006年,大姚在舉辦首屆孔子文化節期間,舉辦了核桃美食大賽,推出的各種核桃佳餚,真是奇思妙想,巧手天成,美味絕倫,讓來賓領略到了別具一格的核桃美食文化。加之宣傳大姚核桃品牌的畫冊、書刊、大型戶外廣告等多種宣傳手段,使核桃文化更豐富多彩,核桃品牌更靚麗動人。隨著品牌戰略的實施,又助推著大姚核桃產業的迅猛發展。

⑵ (五)陸相砂岩型——雲南省牟定縣郝家河銅礦 

1.礦區地質特徵

郝家河銅礦床位於滇中中生代陸相盆地中段偏東側。滇中盆地處於揚子地台西南部川滇南北向構造帶的南西緣。郝家河銅礦區整體構造表現為東部為北西-南東向獅子山背斜,西部由北西向轉為北北東向朵基背斜,中部為近東西向溫家墳背斜,以及近東西向的殺人阱向斜(圖3-14)。郝家河銅礦床的主體位於朵基背斜東翼,在朵基背斜主體褶皺的基礎上形成了次一級的褶皺、斷裂構造。從構造規模與控礦關系看,獅子山背斜、溫家墳背斜和F1斷層屬礦床的主要控礦構造,控制著礦帶、礦群的展布(吳家貴等,2010;和繼聖,2011)。

圖3-14 郝家河區域地質圖

(據吳家貴等,2010)

1—第四系;2—白堊系;3—侏羅系;4—三疊系;5—元古宇;6—哀牢山群;7—基性-超基性火成岩;8—中酸性火成岩;9—震旦系;10—正長岩及正長斑岩;11—中型銅礦床;12—小型銅礦床及礦點

2.礦體特徵

礦田內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堊系下統普昌河組和上統馬頭山組(圖3-15)。普昌河組(K1p)為一套紫色砂質泥岩,未見銅礦化。馬頭山組(K2m)為一套河流相碎屑岩至湖泊相黏土岩韻律沉積,自下而上分為郝家河段、清水河段。賦礦地層主要為郝家河段,按岩性可細分為下、中、上3個亞段,其岩性為:下亞段紫色細粒砂岩夾紫色含礫石砂岩或礫岩;中亞段為主要賦礦層,為層狀、塊狀細粒長石石英砂岩,發育平行層理及大型楔狀層理;上亞段下部為紫色泥岩,上部為灰色細粒長石石英砂岩。清水河段以砂泥岩及其互層為主。含礦段底部礫岩具有東厚西薄的特點,以紫色—淺紫色石英砂礫岩為主(和繼聖,2011;吳家貴等,2010)。

郝家河銅礦床有151個礦體,分屬3個礦群,礦體主要集中分布於3個位置:①礦化帶西側近淺紫界線附近的淺色砂岩中;②郝家河段第二亞段中上部淺紫色界面之上緊靠淺紫色界面的淺色砂岩中(III號礦群)及淺紫色界面以下紫色砂岩所夾的淺色體中(II號礦群);③多組斷裂交匯部位。礦體平面上呈帶狀,剖面上呈豆莢狀、藕節狀產出。礦體頂板起伏不平,與圍岩產狀不一致,具有明顯穿層現象(和繼聖,2011;秦德先,1994;吳家貴等,2010)。

據野外觀察,結合鏡下鑒定,礦石主要由含銅細粒長石石英砂岩組成;具有細粒砂狀結構、交代結構和固溶體分離結構,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充填構造、條帶狀滲透交代構造和壓碎構造等;金屬礦物以輝銅礦為主,其次為孔雀石、斑銅礦、銅藍、黃銅礦,礦體越靠近淺紫色界線,銅品位越高;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為長石、方解石,伴生組分主要是銀,主要為輝銀礦,與輝銅礦呈類質同像存在;膠結方式主要為鈣質膠結,孔隙式或基底式膠結,砂質成分為細粒石英,膠結物主要有泥質、鈣質、鐵質、硅質,容礦岩石以孔隙膠結為主;圍岩蝕變有硅化和碳酸鹽化。

圖3-15 郝家河銅礦床縱剖面圖

(據和繼聖,2011)

1—馬頭山清水河段第四亞段;2—馬頭山清水河段第三亞段;3—馬頭山清水河段第二亞段;4—馬頭山清水河段第一亞段;5—馬頭山組郝家河上亞段;6—馬頭山組郝家河中亞段;7—馬頭山組郝家河下亞段;8—普昌河組;9—礦體;10—實測及推測斷層

3.成因模式

礦區位於滇中楚雄盆地砂岩成礦區內,是我國最早開採的最大的陸相砂岩型銅礦山。郝家河銅礦的成礦物質主要來源於地下深處,基底元古宇昆陽群可能也為成礦提供了部分物質,成礦作用與深部地下水循環作用有關,礦化受後期改造作用較強,為動力熱液成礦提供了必備的條件(陳根文等,2000,2002;秦德先等,1993)。含礦岩石為長石石英砂岩,上覆、下伏岩層為塑性泥岩、粉砂質泥岩,極易造成構造應力場在含礦砂岩中集中,發生強烈的擠壓、層間滑動和破碎,同時地層水被加熱成為熱水溶液。含銅建造下部煤系地層中釋放大量CO2、H2S等氣體,沿斷裂等通道加熱形成成礦熱液,經交代作用形成金屬硫化物沉澱,從而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透鏡狀、似層狀銅礦體,沿破碎帶及兩側節理、裂隙充填形成富銅礦細脈(圖3-16)(陳根文等,2000,2002;秦德先等,1993;魯文舉等,2013)。

圖3-16 楚雄盆地砂岩型銅礦成礦模式圖

(據魯文舉等,2013)

1—古近系;2—白堊系;3—侏羅系;4—三疊繫上統;5—變質岩;6—花崗岩;7—砂岩;8—泥岩;9—斷層;10—沉積成岩期紫色層;11—改造成礦期淺色層;12—大氣降水;13—深部熱鹵水;14—礦源層;15—大村式;16—六苴-郝家河式;17—凹地苴式;18—老青山式;19—鹽礦體

4.礦床系列標本簡述

2010年,在研究郝家河銅礦地質特徵及成礦背景後,採取礦區定點撿塊的方法採集礦區標本共11塊(表3-5),主要採集的是銅礦含礦地層即中生界白堊繫上統馬頭山組郝家河段的岩礦石標本。其中,採集礦石標本4塊,岩性為含銅砂岩-砂岩銅礦石和砂岩型銅礦石;採集圍岩7塊,岩性為含礫砂岩、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岩、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和淺紫色含礫石砂岩。所采標本基本代表了郝家河段各亞段的岩性及礦化(礦體)產出部位,構成了較完整的郝家河銅礦含礦層位地層。

表3-5 雲南牟定郝家河銅礦採集標本

續表

註:表中Cu5-B代表郝家河銅礦標本,Cu5-b代表該標本薄片編號,Cu5-g代表該標本光片編號。

5.圖版

(1)標本照片及其特徵描述

Cu5-B01

含礫砂岩。岩石呈黃灰色,中粗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厚層狀構造)。礫石成分較為復雜,有粉砂岩、石英岩、石灰岩、泥灰岩等,礫徑不一,0.5~3cm,稜角狀至次圓狀,略具定向排列。膠結物為泥質、鈣質粗粒—中粒砂岩,成分主要為石英,少量長石和岩屑。孔隙式膠結為主,部分基底式膠結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2

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淺綠灰色,氧化後呈褐紅色,中—細粒結構,0.2~0.5mm,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次為長石和岩屑。石英含量約80%。長石和岩屑,顆粒粒徑較大,達2~5mm。岩屑含量較高,可達10%~20%。岩石中偶見星點狀孔雀石。膠結物以鈣質為主,滴酸劇烈起泡,可見孔隙式和基底式膠結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3

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淺綠灰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次為斜長石。石英,無色透明,細粒結構,磨圓度極好,含量約80%。斜長石,粒度均勻,含量約10%。膠結物為鈣質,滴酸劇烈起泡,膠結形式為孔隙式和基底式。岩石中均勻分布微細粒孔雀石,並在其中見到微細粒金屬礦物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4

長石石英砂岩。岩石呈紅褐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次為長石。石英,無色透明,油脂光澤,磨圓程度高,含量約80%。長石,灰白色,半透明,磨圓程度高,含量約10%。膠結物為鈣質和泥質,滴稀鹽酸起泡,膠結形式為基底式和孔隙式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5

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淺綠灰色,風化後呈褐色—紅褐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岩石中見細粒鉛灰色金屬光澤的金屬礦物,呈雲霧狀、浸染狀分布,初步確定為輝銅礦、黝銅礦,礦物顆粒呈鉛灰色,強金屬光澤,顆粒細小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6

含銅砂岩-砂岩銅礦石。岩石呈淺綠灰色,風化後呈紅褐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可見細粒鉛灰色的金屬礦物,呈雲霧狀、浸染狀分布,初步確定為輝銅礦、黝銅礦,礦物顆粒細小,強金屬光澤,含量1%~2%。岩石風化面上出現綠色孔雀石,呈細粒—微細粒狀、薄膜狀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7

砂岩型銅礦石。礦石呈灰色,細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石礦物為輝銅礦(斑銅礦?),呈浸染狀、雲霧狀分布。氧化面上孔雀石發育。輝銅礦,鋼灰色,金屬光澤,顆粒細小,含量約5%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8

砂岩型銅礦石。礦石呈灰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礦石礦物主要為輝銅礦(斑銅礦?),多呈細脈狀,脈寬2~3m m,最寬5~8m m。礦石氧化面上可見孔雀石和藍銅礦顆粒或薄膜,含量約5%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09

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岩石呈淺灰白色或淺灰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次為長石。石英,細粒結構,粒徑0.1~0.5m m,含量約80%。長石,白—乳白色,含量10%~15%。少量暗色礦物黑雲母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10

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夾砂礫岩。岩石呈灰色—淺綠灰色,風化後呈紅褐色,細粒結構,塊狀構造、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磨圓度較好,膠結物為鈣質,滴酸起泡,基底式或孔隙式膠結。岩石中有一層砂岩角礫,礫石成分為石英,少量灰岩角礫,礫徑0.5~3cm,層厚約5cm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11

砂岩型銅礦石。礦石呈淺灰色,細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由細粒長石石英砂岩含銅形成,可見鈣質膠結、孔隙式或基底式膠結。礦石礦物為輝銅礦(黝銅礦?),鉛灰—鋼灰色,金屬光澤,呈稠密浸染狀或條帶狀分布,在標本局部富集,達10%。礦石表面氧化後形成孔雀石,呈細粒狀或薄膜狀,並伴生有黑銅礦,灰黑色,半金屬光澤,為銅的氧化次生礦物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2)標本鏡下鑒定照片及特徵描述

Cu5-b05

石英砂岩。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Qz,約55%)、斜長石(Pl,約20%)和方解石(Cal,約10%)。斜長石斑晶雙晶發育明顯並具有環帶。石英,正低突起,無解理。方解石,菱面體解理,明顯的閃突起。石英和長石近似為他形,粒度近似,0.1~0.2mm,基質為隱晶質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b10

含礫石砂岩。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Qz,約65%)、斜長石(Pl,約15%)和方解石(Cal,約15%)。石英有兩種顆粒大小,較大顆粒粒徑約為1mm,較小顆粒粒徑約為0.2mm。斜長石,負低突起,斑晶雙晶發育明顯並具有環帶。方解石,菱面體解理,明顯的閃突起,珍珠暈高級白乾涉色,粒徑0.2mm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g07

主要金屬礦物為輝銅礦,少量斑銅礦、黃銅礦和銅藍;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局部含少量方解石。輝銅礦(Cc)含量約15%,灰白色略帶藍色調,呈他形粒狀結構,粒徑100μm,呈團塊狀或細脈狀充填於原岩碎屑(石英(Qz))顆粒間隙中,後生礦化特徵明顯,常與銅藍、斑銅礦伴生。銅藍(Cv)少量,深藍色,沿輝銅礦、斑銅礦邊緣蝕變而成。方解石(Cal)與輝銅礦接觸界線彎曲呈溶蝕邊結構。偶見斑銅礦(Bn)和黃銅礦(Ccp)共生

礦物生成順序:石英、方解石→輝銅礦、斑銅礦、黃銅礦→銅藍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Cu5-g08

金屬礦物主要為輝銅礦,少量銅藍、藍銅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輝銅礦(Cc)含量約15%,灰白色略帶藍色調,呈他形粒狀結構,呈脈狀—團塊狀分布於原岩石英(Qz)裂隙中,局部被藍銅礦交代溶蝕呈交代殘余結構,粒徑大小不等,最大可達200μm,最小僅1μm。銅藍(Cv)少量,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10μm,呈細脈狀充填在輝銅礦裂隙中。藍銅礦(Az)少量,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10μm,交代溶蝕早期輝銅礦

礦物生成順序:輝銅礦→銅藍→藍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⑶ 哪裡可以查到楚雄州大姚縣和南華縣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急需!!!!

2010年楚雄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快速匯總的常住人口縣市分布如下:
縣市人口數(人)2000—2010年年平均增長率(﹪)楚雄市5886201.57雙柏縣1598670.41牟定縣2087260.67南華縣2361380.35姚安縣197676﹣0.07大姚縣273315﹣0.24永仁縣1093040.54元謀縣2157950.62武定縣2719630.35祿豐縣4227700.2

⑷ 主要礦產的基本狀況

(一)能源礦產

煤是本省主要礦物能源。雲南省是我國南方少數不缺煤的省區之一,也是我國探明儲量在150億噸以上的12個省區之一,居全國第八位。煤種齊全,儲藏豐富。全省已探獲一定儲量的煤產地170多處,其中,大中型以上煤礦26處,保有儲量236億噸。煉焦煤保有儲量33億噸,主要分布於滇東地區,少數分布在滇中的華坪、一平浪;無煙煤保有儲量40億噸,主要分布於鎮雄、威信、鹽津、富源;褐煤保有儲量155億噸,分布遍及全省,以滇東北的昭通、滇南的小龍潭、蒙自、姚安及昆明附近的鳳嗚村最豐;泥炭近年來有人注意,在騰沖、石屏、陸良、昆明有發現報道。

地熱是一種新能源,全省一百多個縣都有溫泉出露,每年流出的熱水約3600萬立方米,其熱量相當於100多萬噸標准煤。所以,地熱是正在探索利用的一種新能源,其利用前景很廣闊。

(二)黑色金屬及冶金輔助原料礦產

雲南省黑色金屬及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可稱品種配套、儲藏豐富、富礦比例高。已有10種鋼鐵基本原料和輔助原料礦產,共120多處產地,探明了儲量。

鐵礦93處,探明儲量約22億噸,富礦約佔四分之一。大部分鐵礦儲量分布於玉溪、楚雄兩個市(州),分別佔全省的47%和23%。其中,新平大紅山鐵礦、魯奎山鐵礦、峨山他達鐵礦、化念鐵礦,礦石質量好、儲量大、硫磷低,富礦佔有相當比例(25%—95%)。

錳礦集中分布於文山、建水,共探明儲量4054.7萬噸。礦石質量好,鹼度適中,不僅是鋼鐵工業的優質原料,而且部分優質錳礦還可用於化學工業。

鈦鐵礦以砂礦為主,大部分儲量分布於保山和昆明附近的武定、祿勸、富民,探明儲量759萬噸。

作為煉鋼的輔助原料熔劑石灰石、白雲石、粘土和硅石,分布廣泛,近年又在富源找到一處大型螢石礦,儲量350萬噸,改變了雲南省螢石靠外省調入的局面。

鋼鐵基本原料礦產除個別礦種外,大部分集中於武定—新平一線,這一地帶共保有鐵礦儲量11億噸,采、選、冶條件一般比較理想。

(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產

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是本省一大優勢。由於蘊藏量豐富,品種齊全,伴有貴重稀有金屬,綜合利用價值高,而且擁有一定的先進加工技術和開發能力,經濟效果好,競爭力強。據1990年儲量統計,全省108個縣(市)有20種有色金屬礦產,共353處產地,保有金屬儲量3540多萬噸。其中,鉛、鋅、錫、銅、鎳、銻、鉍、鎢、鈷、汞、銀、鉑等礦產儲量在全國佔有一定地位,尤以鉛、鋅、錫、銅最為明顯。擁有個舊錫礦、蘭坪鉛鋅礦、東川銅礦、大姚銅礦、易門和大紅山銅礦等大型礦產地。

錫礦:共發現產地87處,探明儲量213萬噸,其中95%的儲量集中在個舊和馬關的都龍,儲量集中,可大規模強化開采。80年代,在滇西11個縣內發現了錫礦點30多處,初步查明達到一定規模的礦床10處,其特點是小而分散,品位較高,有利於鄉鎮企業小規模開采利用。

鉛鋅礦:全省有20多個縣有鉛鋅礦分布,但較多集中在蘭坪、瀾滄、會澤、昭通(魯甸)、羅平、個舊、德宏等地。已發現礦產地474處,對118處礦產地(礦床)進行了勘探,共探明儲量2596.2萬噸,其中鉛686.6萬噸,鋅1909.6萬噸。值得一提的是蘭坪鉛鋅礦,其規模可居世界少數大型鉛鋅礦床之列,60年代發現,80年代初期探明,鉛鋅儲量達1541萬噸,佔全國鉛鋅儲量的16%,並伴生鎘、鉈、銀、鍶、石膏、硫等,價值相當於鉛鋅的一半。其他鉛鋅礦床中,大多也伴生上述礦產,部分還含鍺,可綜合回收利用。

銅礦:全省銅礦產地156處,大於10萬噸的大、中型礦床25處,探明儲量862.5萬噸。儲量比較集中的地區(或礦區)有:東川、大姚、新平大紅山、易門、牟定、中甸、個舊,資源前景較好。

銻礦集中產於廣南、巍山;鎢礦分布於中甸、文山(探明儲量8.3萬噸,佔全省鎢儲量的43%);鎳礦分布於金平、墨江(探明儲量64萬噸,但其中90%是硅酸鎳)。

鎮源縣老王寨大型金礦床、蒙自縣白牛廠大型銀-多金屬礦床、魯甸縣樂馬廠大型銀礦床、馬關都龍大型錫-多金屬礦床等是改革開放15年來新發現和探明的,是本省地勘工作的突出貢獻。鎮源金礦到1993年底已探明表內儲量逾100噸;白牛廠銀-多金屬礦到1993年底已探明銀儲量5000噸,同時探獲一定的鉛、鋅、錫、銅儲量;樂馬廠銀礦到1993年9月探明儲量大於2000噸;都龍錫-多金屬礦於50年代中期發現線索,70年代末期突破,至今已探明錫33萬噸、鋅302萬噸、銀842噸、銅13.5萬噸,其他尚有銦、鎘、硫、砷等。

當前,雲南有一部分銅、鉛、鋅礦石由於氧化率高,屬於難選礦石。

(四)化工原料及非金屬礦產

這類礦產在雲南省資源條件極為優越,潛力也很大,特別是磷化工、鹽化工礦物原料不斷有新發現。

磷礦:分布於昆明、玉溪、曲靖、昭通等地,30處礦產地已探明儲量31.7億噸,含磷在30%以上的富礦石佔20%左右;40%的探明儲量分布於昆明的滇池周圍。估計全省磷礦資源遠景儲量可達200億噸。雲南是我國五大磷礦產業基地之一,礦區交通方便,大部分可露采,富礦多,礦石類型多,品級全,適合於用各種不同方法生產磷肥及磷化工產品。

鹽礦:已探明的244億噸鹽礦,主要分布在思茅、勐臘等地。近年來,在昆明市的安寧和富民找到鹽質好、厚度大的鹽礦層,是很理想的鹽化工原料基地。

鉀鹽:江城勐野井鉀鹽礦是我國當今唯一的一個固體鉀鹽礦床,探明氯化鉀儲量1218萬噸。個舊產的霞石正長岩,儲量規模大,若利用的技術問題解決,也是一大鉀肥原料。

另外,武定、祿勸產芒硝,探明儲量15億噸;南華、下關有砷礦,保有儲量42萬噸。

硫鐵礦:全省已知硫鐵礦產地40處,探明儲量4.7億噸,主要分布於昭通、羅平、文山、昆明等地。

雲南省的建材非金屬礦產豐富多樣。水泥原料石灰石、粘土儲量充足;玻璃用砂、石膏、石棉、大理石、硅藻土儲量豐富。藍石棉、膨潤土、水晶、冰洲石、雲母、寶玉石等,有的探明了一定儲量,有的成礦條件較好。

⑸ 雲南地理位置評價

雲南
網路名片

雲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13萬(2008年),佔全國人口3.36%,人口排名為第13名。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其中麗江古城是雲南最大、最古老的民族古城。
中文名稱:
雲南
外文名稱: yunnan
別名: 雲,滇,彩雲之南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 昆明,曲靖,玉溪

政府駐地: 昆明
面積: 39萬平方千米
人口: 4513萬(2008年)
著名景點: 石林,西雙版納、麗江、大理,玉龍雪山,滇池,洱海

<a target=_blank href=/view/97.htm>GDP</a>: 5700.10億元(2008年)
地級行政區: 16個
縣級行政區: 129個
省委書記: 白恩培

省長: 秦光榮

目錄[隱藏]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風景名勝
宗教文化
經濟發展
人口民族
交通運輸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風景名勝
宗教文化
經濟發展
人口民族
交通運輸
• 主要名人(近現代)
• 歷任領導
• 方言特色
• 土特產品
• 雲南之最
• 雲南十八怪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省會:昆明市。
雲南省下轄地級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8個 。其下管轄的市轄區12個、縣級市9個、縣7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29個。(2009年)

雲南政區圖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沾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澄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沖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瀘沽湖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個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撫仙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六庫鎮)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編輯本段]
自然地理
氣候特點
1、類型: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復雜,所以氣候也很復雜。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壓氣流影響形成的高原季風氣候,全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共7個氣候類型。
2、特點: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雲南年降水量
①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這一現象與雲南的緯度和海拔這兩個因素密切相關。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紅河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表明了「立體氣候」的特點。
②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由於地處低緯

雲南一月平均氣溫
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溥,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雲南七月平均氣溫
③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但由於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降水量最多是6~9月份四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僅如此,在小范圍內,由於海拔高度的變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勻。
地質地貌
雲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雲貴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元江河谷,海拔僅有76.4米。 整個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有84%多的面積是山地,高原、丘陵佔10%,僅有不到6%是壩子、湖泊之類。個別縣市的山地比重

雲南地形圖
竟然超過了98%。
雲南的地貌,以雲南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為界,雲南全省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雲南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稱雲南高原,屬雲貴高原的西部,雲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雲南這里主要是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雲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羅平多依河、宜良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彌勒白龍洞等風景旅遊區。雲南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雲南地勢雄奇險峻,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一般來說,雲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4000米;雲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米~2200米;雲南靠邊境地區地勢逐漸和緩,平均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是雲南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之所在。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地勢較為平坦,有河流通過,土壤層較厚,多為經濟發達區。雲南全省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平方公里。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平方公里)、洱海壩(601平方公里)、昭魯壩(524.76平方公里)、曲沾壩(435.82平方公里)、固東壩(432.79平方公里)、嵩明壩(414.6平方公里)、平遠壩(406.88平方公里)、盈江壩(339.99平方公里)、蒙自壩(217平方公里)。

雲南衛星地圖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水文
1、水系
雲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具體說明如下:
⑴太平洋水系:
①長江水系:金沙江、龍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禮河、牛欄江、橫江、程海、瀘沽湖、滇池等,注入東海。
②珠江水系:南盤江、曲江、可渡河、黃泥河、馱娘江、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陽宗海、異龍湖等,注入南海。
③元江(紅河)水系:禮社江、綠汁江、把邊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盤龍江等,注入北部灣。
④瀾滄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遠江、曼老江、南臘河、南覽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⑵印度洋水系:
⑤怒江(薩爾溫江)水系:老窩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滾河、南卡江等,注入安達曼海。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獨龍江、檳榔江、大盈江、瑞麗江等,注入安達曼海。
2、湖泊
⑴滇池位於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平方千米,流域面積292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12米,最深處為11.3米,蓄水量為15.931億立方米。蓄水量15.7億立方米,海拔1887米,湖岸線長約200千米,屬水資源缺少地區,且年際變化大,存在連續豐水、連續枯水長周期變化的特點。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兩城區和官渡區、西山區、晉寧縣、呈貢縣、嵩明縣五個郊縣區的41個鄉鎮,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為活動最頻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⑵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於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平方千米,流域面積25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8米,最大水深21.5米,湖面海拔1966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立方米,湖岸線長約200千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條。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及洱源縣的18個鄉鎮。
⑶撫仙湖是我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於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米,面積216.6平方千米,流域面積674.6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2.5米,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其中大的河道有27條,湖水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撫仙湖流域包括玉溪市的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的7個鄉鎮。
⑷異龍湖位於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平方千米,流域面積360.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45億立方米。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⑸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於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平方千米,湖泊面積77.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9米,最大水深36.7米,蓄水量19.87億立方米,湖岸線長45.1千米。地處金沙江乾熱地帶,湖面蒸發量大約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湖泊水位持續下降,直至九十年代中期「引水補海」工程完工後,湖泊水位趨於穩定。
⑹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平方千米,其中雲南境內30.3平方千米。流域面積247.6平方千米,雲南部分107平方千米。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海拔2688米,是雲南九個高原湖泊中海拔最高的。瀘沽湖雲南部分屬麗江地區寧蒗縣永寧鄉落水行政村,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等少數民族
⑺陽宗海位於呈貢縣東部、澄江縣北部,湖泊面積31.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千米,容積6.16億立方米,蓄水量6.04億立方米,海拔1770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湖岸線長約34千米。湖泊分屬昆明市的宜良縣、呈貢縣和玉溪市的澄江縣。
⑻星雲湖位於江川縣城北部,又稱江川海。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連。湖泊面積34.71平方千米,流域面積38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湖面海拔1774米。大小入湖河流14條,多年平均水資源量7684萬立方米,湖岸線長36.3千米,多年平均流入撫仙湖水量約2400萬立方米/年。星雲湖流域包括江川縣的10個鄉鎮。
⑼杞麓湖是雲南省九個高原湖泊中最小的一個,位於玉溪市通海縣,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4.08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3條,洪水年湖水經湖東南面的岳家營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17億立方米。 2008年流域地區人口約30萬。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九大高原湖泊從整體上看具有四大功能:
①支持大都市發展;
②支持農業,特別是現代農業的發展;
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④支持特色產品的開發。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的四大功能及其湖區經濟在雲南省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涉及昆明、大理、玉溪、麗江、紅河五個地(州、市)的17個縣(市、區)。
自然資源
雲南省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全國162[1]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
1、水資源:本省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由於地形緣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雲南省降雨充沛,河流眾多,年徑流量達到200立方千米,三倍於黃河。不過,雲南水資源雖然量很大,但在時間上分布嚴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資源充足,旱季則顯得比較匱乏,尤其是雨季開始前的2-4月是雲南水最少的時候,春旱或者初夏乾旱是雲南最頻發的自然災害之一。
2、動植物王國:雲南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品種。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已經發現了274科,2076屬,1.7萬種。主要特色物種:滇金絲猴、綠孔雀、小熊貓、蟒、亞洲象、抗浪魚、望天樹、跳舞草、麗江雲杉、橡膠樹、油棕、三七、馬尾松、雲南松等。
雲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了寒溫熱帶動物交匯的奇特現象。有脊椎動物1737種,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鳥類有793種,爬行類143種,兩棲類102種,淡水魚類366種,昆蟲1萬多種。魚類中有5科40屬250種為雲南特有。鳥獸類中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3、礦產資源:雲南被稱為「有色金屬王國」。雲南已發現各類礦產150多種,探明儲量的礦產92種,其中25種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三名,54種礦產儲量居前十位,居全國首位的礦種有鋅、石墨、錫、鎘、銦、鉈和青石棉。雲南礦產資源共有9大類:黑色金屬礦產、能源礦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稀有及稀土礦產、特種非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建材非金屬礦產及彩石礦產等。雲南礦產具有種類多、品種全、分布相對集中、富礦優質礦儲量所佔比重較大、共生伴生組份多等特點。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公元前279年,楚國大將庄硚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今曲靖),並開五尺道聯系內地。
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曲靖),開辟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國時期,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姓孟獲。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稱王,爨氏統治維持400年。
南詔國和大理國唐朝時,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並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
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干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
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元明清時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1276年正式建立雲南行省。色目人賽典赤任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在雲南開發重要的銅礦和銀礦,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滅元朝梁王,漢族移民開始大批進入雲南。
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逃亡到雲南。
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曆。
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吳三桂駐守雲南。
1856年-1873年,雲南回民以大理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權。戰後,雲南回族人口大量減少。
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沖、蒙自、思茅。
1910年,法國投資的滇越鐵路(昆河鐵路)通車。
1909年,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陸軍講武堂。
清朝以後,1911年10月30日(重陽節),蔡鍔、唐繼堯率新軍發動重九起義,脫離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又在此發動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
民國時期,滇軍在雲南形成割據局面,先後有唐繼堯、龍雲、等統治雲南。
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成為中國與境外聯系唯一的交通線。
1942年有10餘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
1938年-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辦學,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60年代三線建設(將工廠搬到京廣鐵路以西、長城以南、韶關以北內陸地區)時期,修通了聯系雲南與內地的鐵路,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1997年南昆鐵路通車。
[編輯本段]
風景名勝
重點景區
石林
瀘沽湖
麗江古城
蒼山洱海
三江並流
香格里拉
玉龍雪山
西雙版納
騰沖地熱火山
世界遺產(3個)
麗江古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
三江並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2003年)

雲南麗江玉龍山
石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2008年)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個)
路南石林、滇池、九鄉、大理、玉龍雪山、三江並流、丘北普者黑、騰沖地熱火山、瑞麗江-大盈江、建水、西雙版納、瀘西阿廬古洞。
雲南旅遊注意事項
1、雲南每天早晚溫差大(12~15℃),請注意著裝,預防感冒;氣候較為乾燥,外出時請多注意喝水補水;
2、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室外紫外線照射較強,注意防曬,帶好防曬用品;
3、麗江、香格里拉、德欽等地海拔較高,注意休息,以防出現高山反應;
4、麗江玉龍雪山下纜車站旁,備有防寒服裝及氧氣包出租,客人可根據自身的需要租用;在纜車站排隊時,則請注意跟緊前面的人員,杜絕被別的旅遊團遊客插隊,造成自己和全團久等,耽誤行程;
5、在麗江、香格里拉、德欽等地地區自費騎馬或騎氂牛拍照時,亦請注意安全,聽從主人安排指導,切勿做出驚嚇牲口的行為,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 麗江葵花寶典中描述,其中拉市海的馬最為溫順,在香格里拉騎馬則注意不要劇烈運動防止高原反應。
6、旅遊攝影時,請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險的地區拍攝或攀爬;
7、在選購旅遊紀念商品、當地土特產時,請注意貨比三家;同時注意不要隨意去動擺設的樣品,以防意外損壞;
8、8月中旬~9月雲南的大致氣溫:昆明19~28℃,大理:18~28℃,麗江:16~28℃。
9、在海拔2800米以上地區不要走太快,否則會有缺氧的感覺,不要迷信和依賴氧氣,不要過分緊張,多做深呼吸。
10、昆明、大理、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很大,夜晚氣溫偏低。
11、隨身攜帶品:短袖T恤、外套、防曬品、雨具等。

⑹ 雲南省元謀縣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元謀縣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萬。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萬。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年均溫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熱帶稀樹草原。農產有水稻、玉米、小麥、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蔥、番茄等。礦藏有鐵、金、銀、銅、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產有龍須草、攀 枝花、酸角、泡果、烤小豬。成昆鐵路貫穿,昆渡公路過境。人類發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謀人遺址聞名世界。
元謀縣位於雲南北部。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省會理縣,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元馬鎮馬街,郵編:651300。代碼:532328。區號:0878。拼音:Yuanmou xian。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元謀縣轄3個鎮、7個鄉:元馬鎮、黃瓜園鎮、羊街鎮、老城鄉、物茂鄉、江邊鄉、新華鄉、平田鄉、涼山鄉、姜驛鄉。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元謀系傣語。「元」意為「飛躍」、「交配」,「謀」意為馬,即俊馬之意。「漢時居民以家馬牧於山下,而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其為之立祠。「此地「靈澤所鍾,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縣城北有元馬河。元謀與元馬意同。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設元謀縣,至公元1954年間,面積約960平方千米;1955年、1956年和1966年,分別從武定、大姚和永仁縣劃入以山區為主的毗鄰地帶,共1159.5平方千米。經土地詳查,總面積為2021.46平方千米。
199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元馬鎮、能禹鎮、黃瓜園鎮、老城鄉、羊街鄉、涼山鄉、新華鄉、平田鄉、苴林鄉、物茂鄉、江邊鄉、姜驛鄉、花同鄉。
200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277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元馬鎮 23291 、能禹鎮 27703 、黃瓜園鎮 12714 、苴林鄉 24350、 老城鄉 30245、 物茂鄉 15922 、平田鄉 11173 、江邊鄉 14802、 新華鄉 7616 、姜驛鄉 13865 、羊街鄉 10080 、花同鄉 7271、 涼山鄉 3747。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7月25日,雲復政[2003]48號:調整元謀縣元馬鎮、能禹鎮、老城鄉行政區劃。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並方案。其中,元謀縣撤銷花同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羊街,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羊街鄉改設為羊街鎮,鎮政府駐原羊街鄉政府駐地;撤銷苴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黃瓜園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能禹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元馬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元謀地處滇中高原北部,東經101°35′-102°06′、北緯25°23′-26°06′之間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縣城距省會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021.69平方公里,地勢呈四周高,中間低,由南向北傾斜的「筲箕凹」形。境內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國土面積的40%處於海拔1350米以下的乾熱河谷區。熱區面積達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鄉3鎮。熱區內乾旱少雨,年 元謀縣新農村均降雨量僅為616毫米,年蒸發量高達3627毫米,年平均氣溫21.9℃,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無霜,被譽為「天然溫室」。
行政區劃 2004年,轄元馬、能禹、黃瓜園3鎮,花同、羊街、老城、平田、新華、涼山、苴林、物茂、江邊、姜驛10鄉,有79個村(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2004年全縣總人口206528人,農業人口185884人,佔90%,非農業人口20644人,佔10%。外來人口12000人,有漢、彝、傈僳、苗、回、傣等21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3.6%。
編輯本段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可耕地面積463078.6畝,土壤共分9個土類,14個亞類,25個土屬,51個土種。在9個土類中,自然土壤占總面積的85%,農業土壤佔15%。海拔2300-2400米的陽坡為紫色土,沖積土分布在河流兩岸,水稻土多分布於低海拔地帶。
氣候資源
元謀盆地屬燥熱河谷區,氣候乾燥炎熱,光熱資源充足,是種植亞熱帶作物的好地方。境內農作物復種指數為158.7%,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蠶豆、薯類等作物,特別是冬春早熟蔬菜,可種植品種豐富,全國僅有。現有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香蕉20000畝,龍眼10000畝,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棗類、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畝,且種植面積每年都在遞增。反季花卉以生長周期短,花期長,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佔有市場,主要有非洲菊、康乃馨、玫瑰、情人草、滿天星及蘆薈、仙人掌等9類152個品種,產品銷往廣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水能資源
境內年降水量15.22億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量2.67億立方米。有常流河17條,季節河40條,年過境水量16.0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89485千瓦,可利用量11715千瓦,佔13.1%。盆地富水塊地下水儲量豐富,年地下平均徑流量0.3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地下水200萬立方米。熱水塘、摩訶溫泉流量穩定,水溫37℃-44.5℃,素有「神泉」之稱。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可露天開採的較多。已探明貴金屬有黃金、鉑、鈀、銠等,其中鉑、鈀礦為中至大型礦床。有色金屬有銅、鉛、銀、鎳、鑽、鎢等,其中,小月舊的鉑、銅、鎳礦為中型礦床。黑色金屬有磁鐵礦、褐鐵礦、菱鐵礦、鏡鐵礦等,大部分為中小型礦床。非金屬礦有雲母、石英、石墨、石膏、藍晶石等,其中,石膏、石英為中型礦床,另有褐煤、草煤、泥煤等可做燃料。建材用石料有白色花崗岩、紅色花崗岩、大理石儲量較大。砂礦有金沙江的砂金,龍川江的石英河沙則尤為豐富。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共有123個科462種,以禾本科和菊科居多。有熱區特色的植物有:攀枝花、鳳凰樹、西果樹、霸王鞭、仙人掌、金合歡等。境內還盛產龍須草(又名山草),分布廣,生長量大,是造紙、搓繩子的極好原料。珍稀植物有酸角、紅椿、龍眼、苦楝樹。野生動物已發現的主要有70多種,較為名貴的有香獐、毫 元謀縣豬、猴、黃鼠狼、穿山甲、箐雞、貓頭鷹。
民族文化資源
元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花山節」是彝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為有名的是元謀花燈,明末以來,正二三月鬧花燈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傳統花燈劇《谷頓子接妹》、《打樣》、《好當家》等,曾獲省州文藝匯演多項獎。元謀花燈曲調經音樂工作者不斷改編付諸舞台演唱,省內廣為流傳。節日喜慶,民族傳統文體活動有對歌、跌腳、磨擔秋、盪鞦韆、耍龍、射弩、賽馬、摔跤、鬥牛。地方風味尤以烤乳豬、涼仔雞、涼拌小豬、水米線最具特色。
編輯本段
旅遊資源

元謀是人類發祥地,170萬年以前的「元謀人」以其迄今發現最早的 人類而為世人所共鳴,古生物、古人類、古文化遺跡十分豐富。雲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觀、日燦金沙、虎跳灘、西河筏舟的龍川江、紅軍長征渡、絲綢之路、滇川必經之地姜驛古驛道、姜驛恐龍化石、涼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龍寺及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大菜園、大果園、大花園」等一批自然景點、景觀將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好去處。
農田水利 全縣有水庫、壩塘1627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7座,小(二)型水庫58座,壩塘1558座,總庫容量10848萬立方米,蓄水總量6959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600公頃,水利化程度達54%,建成高產農田7000多畝。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投資3.5億元的30萬畝大型灌區和投資1億元的省級重點項目丙巷河水庫正在建設,屆時將徹底解決元謀的灌溉用水問題。
編輯本段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綜 合
2009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77902萬元,比上年增加2508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700萬元,比上年增長6.2%,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5211萬元,比上年增長21.9%,拉動經濟增長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3991萬元,比上年增長11.6%,拉動經濟增長4.7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1.2%、38.9%和39.9%,分別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和下降8.8個百分點。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2︰19.8︰36.0。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按全社會從業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13012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8337元(按目前匯率折算摺合1222美元)。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上年持平。八類消費品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6%,其中糧食價格下降3.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0.1%;衣著類價格下降4.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3.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7%;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3.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8%;居住類價格下降2.6%。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中,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9%。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2%。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3.67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其中:從事農業產業的10.49萬人,比上年增加0.04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 76.8%,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從事非農產業的3.18萬人,比上年增加0.22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23.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就業服務中心安置就業1918人,其中下崗職工再就業60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為30.99%。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加快發展的基礎仍不牢固;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城鄉勞動力就業渠道不多,就業壓力增大;財源單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政支持發展的資金有限;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
二、農 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31213萬元,比上年增加19016萬元,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比上年增長6.57%。
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2175畝,比2008年增加6005畝,增長1.6%。糧食種植面積196246畝,比上年增加947畝,增長0.5%。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85929畝,比上年增加5058畝,增長2.8%。其中:蔬菜種植面積127729畝,增加2488畝;烤煙種植面積13300 畝,與上年持平;油料種植面積12691畝,增加2207畝;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結構為 51.35︰48.65,經濟作物種植比重比上年提高0.57個百分點。
全年糧食產量73341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秋糧67911噸、比上年增加2384噸;夏糧5430噸,比上年減少81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18466噸,比上年增長7.3%,禽蛋產量282 噸,減少8.7%;水產品產量 1620噸,增長10.9%。大牲畜年末存欄81630頭,比年初減少 1.9%;生豬年末存欄132993頭,比年初增長4.5%;羊年末存欄107598隻,比年初增長4.5%。
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2003公頃,節水灌溉面積6630公頃。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471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2%;其中排灌機械總動力3459萬千瓦,增長10.7%。拖拉機4716台,拖拉機駕駛員4731人。農村用電量2789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6902噸,增長5.2%;農葯使用量482噸,增長3.9%。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8644萬元,比上年增加35010萬元,按當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45423萬元,比上年增加11686萬元,增長34.6%;規模以下完成產值123221萬元,比上年增加23324萬元,增長2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530萬元,比上年增加187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5.6%。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612萬元,增長48.7%。其中:實現利潤942萬元,增長193%;實現稅金1671萬元,增長16.4%。
全縣15個資質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4598萬元,比上年增長33.2%,實現利潤1454萬元,增長55.3%,實現稅金781萬元,增長1%。按增加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7413元/人,比上年增長0.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1418萬元,比上年增加45402萬元,增長42.8%。其中:城鎮投資97998萬元,增長35.2%,其中國有單位投資50555萬元,比上年增長80.3%;農村投資31678 萬元,增長141.4%;房地產投資7399萬元,減少956萬元,下降11.4 %;農村私人投資14343萬元,增加2275萬元,增長18.8%。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2790萬元。全年新開工項目207個,比上年減少18.1%。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76萬元,比上年增長23.6%。分城鄉看,縣級實現31363萬元,增長 元謀縣土林26.1%,縣以下實現16213萬元,增長19.0%。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實現6169萬元,下降36.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實現5466萬元,下降33.2%;非公有制經濟實現41407萬元,增長43.6%,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的消費品零售額佔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比上年提高12.1個百分點。
六、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年末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03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478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機動車擁有量36910輛。其中:汽車3756輛;農用汽車873輛;摩托車32281輛。機動車駕駛員37015人。全年客運量 497萬人,客運周轉量 9610萬人公里,全年貨運量 96萬噸,貨運周轉量 11221萬噸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850萬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51萬元,增長13.6%;電信業務總量4299萬元,增長5.6%。訂售報紙160萬份,訂售雜志6.6萬份,收發國內信件39.54萬件,函件2.82萬件。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11.4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27萬戶。電話普及率53.62部/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5995戶。
全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42.9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2%,其中國內遊客14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4.7%;海外遊客6863人次,比上年增長487.1%。實現旅遊總收入34251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2913萬元,比上年增長9.9%,旅遊外匯收入1338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707.5%。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1509萬元,比上年增加214萬元,增長1.9 %。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476萬元,比上年減少72萬元,下降0.8%;上劃收入3033萬元,比上年增加286萬元,增長10.4%。縣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6788萬元,比上年增加2801萬元,增長5.2%。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7099萬元,比年初增長18.4 %。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19719萬元,比年初增長25.8%。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65106萬元,比年初增長32.3%。金融機構凈回籠現金15593萬元。年末存差111993萬元。
縣內保險公司全年保費收入3874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人壽險保費收入2852萬元,增長16.3%;財產險保費收入1022萬元,增長33.1%。已決賠款745萬元。其中:財產險 622萬元,人壽險123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有各類學校180所,比上年減少3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招生674人,在校學生1988人,畢業生678人,專任教師173人;職業高級中學1所,招生133人,在校學生276人,畢業生38人,專任教師44人;普通初中13所,比上年減少1所,招生3203人,在校學生8981人,畢業生2463人,專任教師556人;小學62所,比上年減少4所,招生2663人,在校學生 17399人,畢業生3232人,專任教師1089人;幼兒園(含學前班)13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園幼兒人數3782人,在園教職工178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89所。小學教學點10個,比上年減少26個。
全年進行就業及再就業培訓24次,參訓人數1820人。
全年列入各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重點科技推廣項目4項,獲科學技術進步獎勵的科研項目4項。全年組織科技培訓696期,參訓人數5.22萬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站)1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物陳列館1個,電影院1個。電視 元謀縣法院覆蓋率97%,廣播覆蓋率97%。有線電視用戶數 2.01萬戶。全縣有檔案館 1個。
年末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醫務室、診所)138個,其中:醫院5個,農村衛生院13所,婦幼保健院 1個,個體診所39個,防疫機構 1個,衛生監督所 1個,村衛生室78個。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13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69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65張,其中醫院床位413張。
年內縣文體局及其他部門共舉辦體育運動會49次,參加人數 1.62萬人。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⑺ 楚雄有些什麼廠

武定縣副食品廠 興復鐵件加工廠 永達瓷磚專業加工廠 大姚億利豐農產品有限公司核桃加工廠 市場印刷廠 沙橋小壩犁頭廠 祿豐迅達印刷廠 楚雄泰興紙品公司印刷廠 雲南省昆明滇池飲料分廠 元馬酒廠 東力面條廠 楚雄同升印刷廠 坤泰木材加工廠 昆明雲龍電纜廠 雲南新華印刷二廠 楚雄日報社印刷廠 祿豐縣華豐食品廠 牟定縣創佳棉絮廠 牟定縣大華印刷廠 楚雄市金鹿面條廠 楚雄師范學院印刷廠 楚雄鑫源塑鋼門窗廠 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 雲南省楚雄州絲綢廠 楚雄軍陽金屬加工廠 楚雄磷肥廠檸檬酸分廠 牟定縣商業食品加工廠 楚雄市鹿城鎮佳信機械廠 祿豐縣供銷社土產公司棉絮廠 楚雄州福達經貿有限公司印刷廠 雲南嘉宏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二分廠 雲南嘉宏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一分廠 雲南楚雄華威建築裝飾卷閘門窗廠 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合金廠 雲南省雲錦食品有限公司元謀脫水蔬菜廠 楚雄州新希望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晴川印刷廠 楚雄州新希望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紫溪印刷廠 鐵廠 鍋廠 紙廠 窯廠 果園 老廠 酒廠 碗廠 小廠 茶場 老廠 石膏廠 小鐵廠 老鐵廠 老紙廠 上碗廠 杞木廠 街子廠 三工區 陳官廠 賀銘廠 復烤廠 起木廠 山林果園 灣碧林場 果園磚廠 楚雄復烤廠 雲南開關廠 永仁鑄造廠 元謀水泥廠 土官水泥廠 順鑫紙箱廠 春光器材廠 元永井鹽礦 三岔河林場 金鑫型材廠 彝康火腿廠 興華印刷廠 姚安鋁箔紙廠 菖河蜂業總廠 雲南燃料二廠 牟定縣塑料廠 南華縣鑄鍋廠 南華縣水泵廠 古鎮小鍋酒廠 茂盛麵粉面條廠 楚雄市精製茶廠 雲南永仁機械廠 南華煙葉復烤廠 龍川車隊修理廠 黎偉養殖合作社 昆鋼集團鐵合金廠 雙柏縣煤礦水泥廠 楚雄市污水處理廠 南華縣惠強塑管廠 姚安東升工業濾布廠 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 雲南天力生物發酵廠 武定縣福瑞達包裝廠 瀾滄江啤酒生產中心 楚雄交通集團配件廠 姚安縣太陽能器件廠 蔡秉高廢舊回收加工廠 丫口茶場 大山茶場 萬馬林場 小哨林場 新村林場 花果林場 昔魯林場 獨田林場 昔魯林場 花箐農場 草海農場 埡口茶場 櫃山林場 吉象木業 楚雄復烤廠 雲南開關廠 永仁鑄造廠 元謀水泥廠 土官水泥廠 順鑫紙箱廠 春光器材廠 元永井鹽礦 三岔河林場 金鑫型材廠 彝康火腿廠 興華印刷廠 祿豐水泥廠 華興石材廠 大平壩農場 大彎地豬場 紫金山林場 蘆柯塘農場 大水井茶場 大廟房林場 咪苦喳茶場 石頭沖農場 雕林山林場 大荒地果園 麥地新林場 必底河農場 豬廄口茶場 燈心箐茶場 轉灣河林場 馬龍河林場 大平地林場 大龍潭林場 白馬河林場 麥地沖豬場 大平地林場 南山寺苗圃 外干河林場 小平掌茶場 大龍潭茶場 大中山林場 正興門窗廠 姚安鋁箔紙廠 菖河蜂業總廠 雲南燃料二廠 牟定縣塑料廠 南華縣鑄鍋廠 南華縣水泵廠 古鎮小鍋酒廠 雙包塘松香廠 茨菇壩蠶桑場 魯家大隊林場 天子廟坡林場 杞巴拉箐林場 長沖畜牧林場 茂盛麵粉面條廠 楚雄市精製茶廠 雲南永仁機械廠 南華煙葉復烤廠 龍川車隊修理廠 黎偉養殖合作社 武定麗華石材廠 昆鋼集團鐵合金廠 雙柏縣煤礦水泥廠 楚雄市污水處理廠 南華縣惠強塑管廠 姚安縣民政福利廠 姚安東升工業濾布廠 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 雲南天力生物發酵廠 武定縣福瑞達包裝廠 瀾滄江啤酒生產中心 楚雄交通集團配件廠 姚安縣太陽能器件廠 楚雄昌達水泥製品廠 楚雄德鋼公司寶泉礦 楚雄市紫溪鎮林業站 蔡秉高廢舊回收加工廠 雲南姚安縣荷城飲料廠 雲南省祿豐塑料編織廠 昆明電工總廠祿豐分廠 煥鑫實業南瓜魔芋精粉廠 德勝鋼鐵有限公司制氧廠 雲南省草海農場木製品廠 雲南安寧化工廠武定分廠 金塔經貿公司羊泉腐乳廠 祿豐縣燃料公司蜂窩煤廠 杞巴拉箐林場 長沖畜牧林場 雲南軸承總廠 茂盛麵粉面條廠 楚雄市精製茶廠 雲南永仁機械廠 南華煙葉復烤廠 龍川車隊修理廠 黎偉養殖合作社 武定麗華石材廠 勝鑫鋼鋁門窗廠 武定繽紛飲料廠 昆鋼集團鐵合金廠 雙柏縣煤礦水泥廠 楚雄市污水處理廠 南華縣惠強塑管廠 姚安縣民政福利廠 元馬鎮回族糕點廠 雲南省姚安蕎酒廠 宏盛達塑鋼門窗廠 姚安東升工業濾布廠 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 雲南天力生物發酵廠 武定縣福瑞達包裝廠 瀾滄江啤酒生產中心 楚雄交通集團配件廠 姚安縣太陽能器件廠 楚雄昌達水泥製品廠 楚雄德鋼公司寶泉礦 楚雄市紫溪鎮林業站 祿豐縣妥安鄉林業站 楚雄益友民族工藝廠 楚雄路通塑料製品廠 大姚縣曇華鄉林業站 蔡秉高廢舊回收加工廠 雲南姚安縣荷城飲料廠 雲南省祿豐塑料編織廠 昆明電工總廠祿豐分廠 雙柏縣林業局中山林場 煥鑫實業南瓜魔芋精粉廠 德勝鋼鐵有限公司制氧廠 雲南省草海農場木製品廠 雲南安寧化工廠武定分廠 金塔經貿公司羊泉腐乳廠 祿豐縣燃料公司蜂窩煤廠 牟定縣燃料公司蜂窩煤廠 楚雄勘查院玻璃鋼製品廠 武定強盛環保橡塑製品廠 姚安縣林業局光祿林業站 祿豐縣林業局羅川林業站 雲南燃二化工公司玻璃分廠 永仁縣城區生豬定點屠宰廠 地方國營南華縣良種繁殖場 楚雄開發區華雲金屬構件廠 永仁力鑫釩鈦低鉻合金球廠 實用菌產業協會萬家壩菌種廠 鑫輝有色金屬工貿楚雄化煉廠 雲南元謀興祥機械化工程集團 楚雄市林業局新村林場木片廠 大姚縣金碧鎮良種豬繁殖基地 紅塔木業(神光數碼攝影北) 百貨貿易批發公司貨物配送中心 楚雄奕標水泥有限公司塑編分廠 楚雄雁塔工藝美術廠(新市街) 楚雄市畜牧站種豬場新營盤豬場 楚雄長城卷閘門窗廠(雄寶路) 羅川鎮仔豬養殖技術信息交流協會 鑫盛實業姚安縣鑫盛摩芋精粉加工廠 楚雄州林業經貿運輸總公司第二修理廠 元謀縣龍川江化工薯類開發協會能禹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