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礦產資源管理
一、礦產資源概況
(一)發現的礦種和礦產地
截至2005年底,全區已發現礦產138 種,佔全國已發現171種礦產的80.7%。探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81 種(亞種102 種)。探明資源儲量的油氣田87 個,其中大型10 處、中型43 處、小型34處。探明有資源儲量的非油氣礦產地993 處,其中大型137 處,中型210處,小型646處。
「十五」期間,新發現礦種與「九五」期末相比沒有變化,探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增加7 種(天然瀝青、銻、鍶、紅柱石、葉蠟石、玄武岩、珍珠岩),探明有資源儲量的油氣田增加13 處,探明有資源儲量的非油氣礦產地增加127處。見表3-1。
表3-1「十五」期間自治區發現礦種、探明礦產地情況表
(二)保有資源儲量概況
「十五」期間,全區33種主要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有27 種增加、2種持平、4 種減少。其中天然氣、鐵礦、金礦、銀礦、銫礦、紅柱石礦、芒硝礦、石鹽礦、鉀鹽礦、石棉礦、水泥用石灰岩礦、膨潤土礦、飾面用花崗石礦、飾面用大理石礦14 種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增加在19%以上(見附表10)。2005 年主要礦產保有儲量較2000年增減情況見表3-2。
表3-2 2005年自治區主要礦產保有資源儲量較2000年增減情況表
截至2005年底,全區探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中,保有資源儲量有41種礦產居全國前10 位,其中居首位有6 種,第2 位有10種,前5位的有27種。見表3-3。
二、礦業權管理和礦業權市場
(一)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發證
1.勘查許可證發證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依法批准新發非油氣礦產勘查許可證3652個。其中,能源礦產239個(煤礦223個),黑色金屬礦產528個,有色金屬礦產1322 個,貴金屬礦產892 個,稀有、稀土、稀散礦產62個,非金屬礦產571個,水汽礦產38個。是全國頒發勘查許可證最多的前3 個省(區)之一(依次為內蒙古、山東和新疆)。見表3-4及圖3-1。
表3-3 截至2005年底自治區主要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礦種一覽表
在自治區登記注冊的中外合資及外商獨資礦產勘查企業共有8家,共批准勘查許可面積1300平方千米。
2.采礦許可證發證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依法批准非油氣礦產采礦許可證1.33 萬個(地州市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證主要為小型建築用砂礦、粘土礦),其中,新發證2224個。
表3-4「十五」期間自治區勘查許可證新發證情況表 單位:個
圖3-1 自治區「十五」期間新發勘查許可證礦種構成圖
在全區批准非油氣礦產采礦許可證發證中,國土資源廳發證4590個,其中,新發證895 個,辦理延續1834 個,辦理變更821個,劃定礦區范圍1040個。見表3-5及圖3-2。
表3-5「十五」期間國土資源廳新發采礦許可證情況一覽表 單位:個
圖3-2 2005年自治區批准采礦許可證經濟類型構成圖
2005年與2000年相比,持有采礦許可證的企業按經濟類型分的比重是:國有企業降低3.3 個百分點,集體企業降低31.7 個百分點,有限責任公司增長15.4%,私營企業增長14.7%。數據說明,礦產資源開發資金投入格局的重大變化。
有19家港澳商和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區進行礦產資源開發,佔全國獲得采礦許可證港澳商外商投資企業187家的10.2%。
(二)礦業權市場建設情況
1.積極探索建立礦業權市場
礦業權市場建設是一項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同時又是地礦行政管理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建立規范有序、統一開放、合理競爭的采礦權市場,首先選擇礦產資源豐富,礦業產值高,管理到位的哈密地區、阿勒泰地區和塔城地區開展采礦權出讓試點工作。
(1)針對阿勒泰地區金屬及稀有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但地質工作程度低,礦產資源儲量級別不高,零星分散小礦較多這一特點,由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局嘗試採用協議的方式出讓零星分散小礦采礦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塔城地區托里縣花崗石資源較為豐富,其中「托里紅」花崗石品種在市場上比較走俏,因采礦點較多,品質和價格起伏較大,影響了該縣的礦業經濟的有序發展。通過治理整頓,關停了越權發證的礦山,對礦區重新規劃,設置了4個采礦權,以110萬元的價格招標出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哈密地區自然環境相對較好,資源豐富。2002 年8 月,通過調查摸底,哈密市國土資源局選擇了市場前景好,毗鄰國道開采運輸成本較低的「天山白麻」飾面花崗石品種,即哈密市柳溝花崗岩1、2號礦體進行拍賣,成功的敲定了全區以拍賣方式出讓采礦權第一錘。
在試點單位采礦權協議出讓和拍賣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制定並下發了《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管理暫行規定》(新國土資發 〔2002〕 134 號),以指導和規范全區礦業權的有償出讓。
2.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礦業權市場
為了培育和規范全區的礦業權市場,加快礦業權市場建設步伐,根據《礦產資源法》及配套法規和國土資源部有關要求,2001年制訂了《自治區進一步整頓礦業經濟秩序規范礦業權市場的實施方案》(新國土資辦發 〔2001〕 175號)、《關於加強采礦權轉讓管理培育規范采礦權市場工作的通知》(新國土資辦發〔2001〕 244號)等文件,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深入調查並依法查處非法轉讓礦業權行為,推進采礦權市場化管理。為了規范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行為,加大市場配置礦產資源力度,減少以行政審批方式出讓采礦權,在總結采礦權出讓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停止以行政審批方式出讓建材類礦產采礦權的通知》(新國土資辦發 〔2002〕 459 號),以上文件及制度的建立,對全區礦業權市場建設與規范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積極推進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
自2003年8月1 日《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實施以來,全區積極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進一步培育和規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和充滿活力的礦業權市場體系,「兩權『招、拍、掛』」出讓大幅增長,礦業權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兩權市場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1)建築用砂礦及粘土礦采礦權的掛牌出讓。全區采礦權市場啟動後,建築用砂礦及粘土礦采礦權有償出讓首先列入礦業權市場建設的日程。借礦業秩序整頓和風景名勝區采礦治理的機遇,首先在吐魯番地區開展了砂石粘土礦采礦權的有償出讓。對鄯善縣的非煤礦山重新進行規劃,全縣只設6個砂石料礦。鄯善縣國土資源局以掛牌方式向社會公開出讓縣城城區三岔口兩個砂石料礦采礦權,掛牌起始價位均為20 萬元,分別經15 和29 輪掛牌競價,兩礦以244萬元成交,成為新疆首例以掛牌方式出讓的砂礦采礦權。
(2)煤礦采礦權拍賣出讓。為進一步推動礦業權市場建設,按照礦產資源開發規劃和市場需求,選擇經詳查地質工作,探明儲量2566萬噸,且煤層巨厚,開采條件好的托克遜縣黑山煤礦的采礦權組織拍賣出讓。2002年11月18日,該礦采礦權以900萬元起拍,經過33輪競價,被新疆廣匯花崗石礦山開發有限公司以4900萬元的價格成交獲得,成為我國第一例以拍賣形式出讓的煤礦采礦權。
(3)重要礦產探礦權、采礦權公開出讓。2004 年3 月,根據自治區黨委六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新疆的礦產資源開發,也要解放思想,實現突破」的要求,組織了有煤礦、金礦、銅礦、鐵礦、菱鎂礦、鉀鹽等重要礦產的13 個探礦權、采礦權公開出讓,其中7個探礦權、采礦權合計起拍價3860 萬元,拍賣成交價1.83 億元。特別是拜城縣梅斯布拉克煤田(共3 個井田),合計起拍價2900 萬元,拍賣成交價1.72 億元,在社會上反響強烈,同時引起了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探礦權、采礦權的高度重視。
(4)採用「搖珠」方式確定采礦權評估單位。2005 年,為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提高礦業權審批的透明度,我區在全國率先採用「搖珠」方式確定采礦權評估單位。
4.積極探索采礦權管理方式的轉變,為經濟發展服務
「十五」期間,積極探索采礦權管理方式的轉變,為安置失業職工和社會穩定,促進自治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努力。如烏魯木齊市一家國有陶瓷廠,擁有兩個小煤礦和一個制陶用粘土礦,2001 年企業因管理經營不善,瀕臨破產。企業職工生活窘迫,上訪不斷,影響了當地社會安定。我廳根據自治區領導的批示,將企業原無償獲得的采礦權,作價360萬元為企業職工的安置費用入股,引入新資金技術和新的管理方式,盤活了資產,使老企業獲得了新生。又如,哈密一家老國有金礦,由於經營混亂,加之已探礦明資源基本枯竭,企業破產,職工安置成為老大難。哈密地區經與廳協商,將原企業無償獲得的4 個礦山采礦權與破產企業固定資產進行拍賣,最終以1108萬元成交,使原礦山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利用,企業職工生活有了保證,同時為處置破產企業的采礦權積累了經驗。
(三)探礦權、采礦權出讓情況
1.探礦權出讓
「十五」期間,全區出讓探礦權59個,合同價款4641.7萬元。其中拍賣和掛牌出讓9 個,成交金額1520 萬元,占出讓總合同價款的32.7%。2004年3 月,國土資源廳組織的重要礦產探礦權、采礦權公開出讓中,拜城縣梅斯布拉克煤田二、三井田探礦權經拍賣,成交金額達1200萬元。見表3-6及圖3-3。
表3-6「十五」期間自治區探礦權出讓情況一覽表
圖3-3「十五」期間自治區探礦權出讓主要礦種合同價款構成圖
2.采礦權出讓
「十五」期間,全區共出讓采礦權1589 個,合同價款6.93 億元。其中,招標、拍賣、掛牌出讓88個,成交金額2.08億元,占出讓總合同價款的30%。見表3-7、表3-8及圖3-4。
表3-7「十五」期間采礦權出讓情況表
表3-8「十五」期間采礦權出讓情況一覽表
(四)探礦權轉讓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轉讓探礦權8 個,轉讓金額5227 萬元。其中,2001年哈密土屋銅礦探礦權轉讓價款3500萬元;2004年霍城縣界梁子—惠遠北地區煤礦詳查作價500萬元轉讓。見表3-9。
圖3-4「十五」期間自治區采礦權出讓主要礦種合同價款構成圖
表3-9「十五」期間自治區探礦權轉讓情況表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一)礦產品產量
「十五」期間,全區實現原油產量 1.08 億噸,天然氣產量302.7億立方米,固體礦產礦石產量3.45 億噸。其中,2005 年原油產量2408.3萬噸,較2000年增長30.3%,年均增長5.4%,年產量佔全國原油產量的13.3%;天然氣產量106.24 億立方米,較2000年增加2倍,年均增長24.6%,年產量佔全國天然氣產量的1/6;固體礦產礦石產量7515.69萬噸,較2000年增長18.1%,年均增長3.4%;黃金18.3 萬兩,較2000 年減少7.6%。2005 年全區開發利用的礦產有95 種,較2000 年增加8 種。2005 年與2000年非油氣礦產資源開發情況對比見附表11。
(二)礦業產值
「十五」期間,全區實現礦業產值2209.3 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7662.8 億元的28.8%。僅2005 年,實現礦業產值757.87億元,較2000年增長105.8%,年均增長15.5%,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2.1%。其中,原油、天然氣產值694.63億元,較2000年增長106.6%,年均增長15.6%;非油氣礦產產值63.24 億元,較2000年增長98.2%,年均增長14.7%。見表3-10及圖3-5。
表3-10「十五」期間自治區實現的礦產品產量、礦業產值情況表
圖3-5「十五」期間自治區礦業產值與工業總產值對比圖
(三)礦業結構調整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和優化整合初見成效,礦業布局趨於合理。油氣供應通道初步形成,「西氣東輸」工程建成並開始輸氣,中國—哈薩克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工程開工建設;煤炭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其礦山數從2000 年底的938個減少為2005 年底的586 個;初步建成規模生產的一批鐵礦山、銅鎳礦山。非油氣礦山規模從2000 年有大型礦山9 個、中型礦山13個,發展到2005年的大型礦山35個、中型礦山88個。
(四)礦產資源開發「引進來」戰略實施情況
1.引進國內知名公司(企業)開發礦產資源概況
(1)山東魯能煤電化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有4 個項目:哈密煤電化基地項目,建設年產1000 萬噸煤礦投資13.9 億元,截至2005年底,已投資2 億元,煤礦一井田已完成精查勘探工作,煤炭儲量已經國土資源部批准;阜康煤電化基地項目,其建設年產2500萬噸煤礦的前期地質勘查工作已啟動;庫爾勒煤電項目經前期工作,配套煤炭資源已選定區域;塔城地區煤電化項目,其煤田總體規劃和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初步完成。
(2)江蘇徐州礦業集團:2001 年,該集團與阿克蘇地區行署及庫車縣簽訂了開發俄霍布拉克煤田的協議;2002 年,對俄霍布拉克煤田進行補充勘探,獲煤炭資源儲量10 億噸。目前,該集團已在俄霍布拉克煤田完成主副井的基本建設,單井產量達90萬噸,其煤炭主要供南疆地區工業和生活用煤,為緩解南疆缺煤的緊張局面起到積極作用。
(3)山東新汶礦業集團:2005年4月17日,該集團與伊犁州人民政府簽訂了開發建設伊犁煤田暨化工項目協議書,其中計劃「十一五」期間在伊犁地區建設年生產規模1000萬噸的煤礦。
(4)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在准東建設5×60 萬千瓦煤電項目和生產規模3000 萬噸煤變油項目。已完成電廠建設所需煤炭資源的精查勘探工作,5×60萬千瓦煤電項目即將動工。
(5)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參加羅布泊鉀鹽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重組,出資3.42億元,占總股本63%,羅布泊鉀鹽礦擴建年產8萬噸硫酸鉀項目已經完成,已投入試生產階段;擬在伊犁地區建設2×30萬千瓦的電廠和建年產300 萬~1000 萬噸的煤礦,目前正進行伊犁皮里青煤礦地質勘查工作,項目投產後,生產的焦炭主要銷往哈薩克。
(6)河北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4 年9 月,該公司與察布查爾縣、伊寧市簽訂了伊南煤田洪海溝—加格斯台煤礦區的開發利用協議,計劃新建年產300萬噸煤礦1 個、120 萬千瓦電廠1個。現階段正在進行伊南煤田洪海溝—加格斯台煤礦區的地質勘探工作。
(7)上海外經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12月,通過轉讓方式取得土屋銅礦探礦權和采礦權,2005 年開始進行資源開發(由於水資源問題進展緩慢)。
(8)福建紫金礦業集團:2002 年,該集團參股阿舍勒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並以51%的股權控股。阿舍勒銅礦日處理4000 噸礦石的選廠已於2004年9 月試生產,目前,礦山開發建設工作基本完成,已正式投產,年產銅精粉15 萬噸。2004 年,該集團參入金寶礦業有限公司對蒙庫鐵礦10~22號礦體的開采,並以51%的股權控股,現已建成年處理礦石100 萬噸的選礦廠,年生產鐵精粉30萬噸。
2.港、澳商和外商投資開發礦產資源概況
2001年,由港、澳商和外商投資建設的礦山有5 個,當年實現礦產品產量9.62萬噸,佔全區礦產品產量的0.15%,礦業產值2072.06萬元,佔全區礦業產值的0.65%。截至2005 年底,由港、澳商和外商投資建設的礦山發展到16 個,當年實現礦產品產量30.27萬噸,佔全區礦產品產量的0.40%,較2001 年提高了0.25個百分點;礦業產值7961.46 萬元,佔全區礦業產值的1.26%,較2001年提高0.61個百分點。
(五)礦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礦產品及其相關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13.5億美元,佔全區進出口貿易總額228.1 億美元的5.9%。其中礦產品進口貿易額10.24億美元,佔全區進口貿易總額102.07 億美元的10%;礦產品出口貿易額3.26 億美元,佔全區出口貿易總額126.05 億美元的2.6%。自治區「十五」期間礦產品貿易額占貿易總額的比重見圖3-6。
2005年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6.9億美元,是2001年的14倍,年均增長 171.9%。其中,出口貿易額為 1.23 億美元,是2001年的3.2倍,年均增長133.5%;進口貿易額為5.67 億美元,是2001年的32.4 倍,年均增長201.7%。主要大宗短缺礦產品的進口量持續增長,貿易逆差不斷擴大。見表3-5。
截至2005年底,新疆與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礦產品貿易往來,出口的主要有煤、瀝青、膨潤土、蛭石、石棉、紅柱石、石英、天然石墨、大理石、石灰岩、鉻礦等粗加工礦產品;進口的主要有煤、原油、鐵、錳、銅、鉛、鋅、銻礦等粗加工礦產品。
圖3-6「十五」期間自治區礦產品貿易額占貿易總額比重圖
表3-11「十五」期間自治區礦產品進出口貿易額情況表
四、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
「十五」期間,全區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切實加強礦產資源補償費征繳工作,加大對重點礦區、重點礦種的徵收力度,共徵收入庫礦產資源補償費14.09億元,超額完成了國土資源部下達的徵收任務。其中2001 年1.3 億元,2002 年3.34 億元,2003 年2.5億元,2004年2.75億元,2005年4.2億元。
五、礦產資源保護項目資金安排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共安排礦產資源保護項目121 個,補助資金9654萬元。其中,煤礦71個項目,補助資金6037萬元;金礦8個項目,補助資金531 萬元;鐵礦6 個項目,補助資金452 萬元;銅礦4個項目,補助資金295萬元;飾面用花崗石礦4個項目,補助資金283萬元;石鹽礦4個項目,補助資金264萬元;其他礦種小計共24個項目,補助資金1792 萬元。見表3-12。各礦種補充資金所佔比例見圖3-7。
圖3-7「十五」期間礦產資源保護項目補助資金構成圖
2005年,國家安排新疆礦產資源保護項目5個,補助資金840萬元。其中,金礦2 個,300 萬元;煤礦、鉀鹽礦、紅柱石礦各1個,各180萬元。
表3-12「十五」期間礦產資源保護項目安排情況一覽表
通過礦產資源保護項目的實施,礦山企業節約資源的意識進一步增強,部分礦山企業的采選方法、資源回採率、難選冶礦石及尾礦的回收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礦山服務年限延長。其中,重點煤礦開採回採率由30%提高到60%~75%,鐵礦回採品位由45%下降到28%,石材的荒料率由5%~20%提高到45%~60%。
六、礦產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查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違法案件 306件,其中,勘查違法案件4件(無證勘查3 件,非法轉讓探礦權1件),開采違法案件302 件(附表12)。查處的各類違法案件構成見圖3-8。
圖3-8「十五」期間自治區查處的礦產資源開采違法案件構成圖
「十五」期間,對95%以上的礦山企業進行年檢。通過年檢,取締非法采礦礦山92 個,注銷采礦許可證104 個,吊銷采礦許可證47個,查處侵權越界礦山31 個,追征礦產資源補償費1001.93萬元,罰沒款47.2萬元,沒收礦石6.08萬噸,刑事處罰1人;共查處未參加年檢的勘查項目125個、不按期施工或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勘查項目13個、「圈而不探」的勘查項目2 個,並責令有關當事人限期整改。
七、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
為貫徹《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 〔2005〕 28 號)文件精神,自治區下發了《自治區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實施方案》(新政發 〔2005〕107號),部署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以煤炭開發為重點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工作。
與煤炭工業管理局、煤炭安全生產監察局共同對全區的煤礦生產企業進行了全面審查,要求129家小煤礦停產整頓,關閉回採率達不到要求的小煤礦65個。
在2005年完成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的基礎上,制定了遏制煤炭資源回採率低及煤炭資源浪費嚴重的措施。取締非法采礦159個,注銷采礦許可證469個,吊銷采礦許可證180 個,關閉不符合規劃要求或生產能力落後的煤礦532 個。制定了礦產資源整合、確定重點礦區和重要礦種優化布局方案。
為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健全自治區礦產資源的動態管理工作和建立監管體系,制定了《關於轉發 〈關於全面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的通知〉 的通知》(新國土資發 〔2006〕 326 號),要求礦山企業進行儲量檢查檢測。
八、地質資料匯交和地質資料服務
2003年以來,認真貫徹實施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完成了全區地質資料的清理工作,地質勘查單位共補交各類地質資料702份。截至2005年底,館藏地質資料7015份,較2000年底館藏地質資料增加了1032份。見表3-13。
表3-13「十五」期間地質資料匯交和查閱情況一覽表
㈡ 中國古今絲綢之路的特點及他們出現的背景
復雜版: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海上交通的路線.中國的絲綢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國家外,也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國.因此,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橫貫東西的陸上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後,有的學者又進而加以引申,稱東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線為海上絲綢之路.後來,中國著名的陶瓷,也經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葯也通過這條路線輸入中國,一些學者因此也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㈢ 6月份適合去哪旅遊
1、墾丁
一個適合任性地放大心情的地方。有人說,在大陸丟失掉的傳統,在台灣都能找回來。在墾丁,可以找一間高層酒店,站在陽台就可以看到遠處的大海。
六月時,天氣還不算太熱,可以選擇和陌生人拼車讓專業的師傅帶著你把大大小小的景點都逛完。最重要的是,師傅一定能夠在日落之前帶你去關山最好的拍攝點,讓你簡簡單單就能拍出日落大片。
如果你想一個人隨便逛一逛,租電動車一個人走走停停探索也是非常好玩的,路邊上的海鮮攤和夜市都是非常熱鬧的,逛起來完全不覺得累。
2、蘇州
江南水鄉里,文人最愛蘇州。早晨醒來在最有蘇州味道的皮市街品嘗最正宗的蘇式點心;在最有民國范的西中市穿越時光回到一段滄桑的歷史中;
遊走在鳳凰街的各個名勝古跡與傳統建築的小館中,也可以隨意逛一逛最熱的平江路;夜晚漫步李公堤,感受微風遙望摩天輪和東方之門。
3、威海
相對於三亞和青島海灘的人滿為患,威海的成山頭就顯得略為安靜,但這里的海,卻無比湛藍。最富特色的礁石奇怪嶙峋,臨海峭立,乳山的十里銀灘沙石細軟,海風習習,比三亞少一份喧鬧;
漁船點點,與藍天碧海融為一體,比青島多一份蔚然,這里還是天之盡角,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漫步於沿海小路上,晨光未現霧氣朦朧,恍若仙境,紅日初升映海簾,絢麗多彩,美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4、杭州
杭州,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白居易在《憶江南》中寫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泛舟西湖、跨越斷橋、登上古寺,或在茶園里品一壺龍井,即使僅作為匆匆而過的一員,你都會被它的風情萬種所吸引。在初夏的早晨應該去隱秘幽深的雲棲竹徑,漫步竹林間聽鳥鳴;
正午在綠茵漫漫的九溪煙樹里,腳丫泡在溪流中感受清涼;在黃昏後去熱鬧的河坊街,感受人潮擁擠。
5、鼓浪嶼
鼓浪嶼最適合和好朋友一起住上幾天,享受靜謐的時光,漫步在六月的鼓浪嶼,綠樹鮮花掩映著萬國建築,彷彿置身於歐洲小鎮般,在海邊,陽光沙灘,琴島優雅的樂章共赴浪漫的時光。

(3)伊犁霍城縣貴金屬開戶擴展閱讀
1、安全是享受快樂旅程的保證。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2、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在試衣試鞋時,最好請同團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3、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4、在旅遊過程中,遊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遊合同、旅遊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遊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㈣ 霍城縣66中心團場中國農業銀行開戶銀行是
中國農業銀行霍城支行
地址: 團結路和中心東街的交叉口附近
㈤ 「桃花石」是什麼
桃花石為花崗岩,內有墨綠色的花紋。桃花石花紋痕跡面積較大,且清晰,若 珊瑚、若開滿桃花的桃花樹枝,疑為古代蕨類植物遺跡化石,質地細膩,耐觀賞,分布在桃花島各處及周邊島嶼。
花崗岩屬於酸性岩漿岩中的侵入岩,這是此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岩石,多為淺肉紅色、淺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細粒結構,塊狀構造。也有一些為斑雜構造、球狀構造、似片麻狀構造等。主要礦物為石英、鉀長石和酸性斜長石,次要礦物則為黑雲母、角閃石,有時還有少量輝石。

(5)伊犁霍城縣貴金屬開戶擴展閱讀:
桃花石分布於奧陶系地層,是一種變質岩,含有方解石、雲母、石英等硅酸鹽類的復合型礦物,成分復雜,品種較多,區別較大。多通體呈淺紅色澤,石上布滿桃花狀斑點,花朵以紅色為主,偶有綠色。罕有通體呈粉紅色者,價格昂貴,可以作為擺件觀賞。顏色來源於其含有多種稀有重金屬成分,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此外,學術界認為,「桃花石」是中國的一種故稱。
㈥ 伊犁州英語四城會課什麼時候舉行
維吾爾」是本族自稱,一般認為含有「凝聚」、「聯合」的意思,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多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個綠洲,也有少數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縣。200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公布,維吾爾族人口為8399393人。使用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古代用回鶻文,11世紀傳入伊斯蘭教後,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老維吾爾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曾經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80年代初又恢復使用了老維吾爾文。維吾爾族現在人口10000000以上。 維吾爾族歷史悠久,從古代起就以'Uyghur'為族稱,與西方和中國內地各族相交往,迄今已有兩千年歷史。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稱為丁令(即丁零)。3世紀以後稱為高車、狄歷、敕勒、烏護、韋紇、回紇、回鶻、畏兀兒。公元前,丁零分布在匈奴以北,主要在貝加爾湖一帶,也有一部分在當時西域的額爾齊斯河流域。5世紀以後,在當時西域的丁零(或稱鐵勒)大量增加,主要有三支:一支分布在沿天山由伊吾(今新疆哈密)至焉耆一帶;一支分莢誚鶘今阿爾泰山)西南}另一支則分布在昆侖山北側由鄯善(今新疆若羌)至於闐(今新疆和田)一帶,曾一度統治過昆侖山北側的廣大地區。也有不少學者不同意新疆南部地區有鐵勒之說。7世紀,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內的鐵勒人均受突厥汗國的統治。 唐天寶三年(744),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建立了回紇汗國。貞元四年(788),改回紇為回鶻。開成五年(840),回鶻汗國破滅,向西分三支遷移,其中一支南下附唐。咸通七年(866)。回鶻建立了西州回鶻政權。10世紀中葉,葛邏祿建立喀剌(哈拉)汗朝(一說為回鶻,一說為樣磨、葛邏祿),對維吾爾族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時維吾爾族的生產由游牧生產為主逐步轉變到以定居為主。天山一帶和新疆南部原來的各民族逐步被回鶻同化。另有一說認為,維吾爾族自古以來就分布在新疆境內,後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古維吾爾人(回鶻)西遷,與新疆原有的維吾爾人相匯合。此時維吾爾族的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商業繁榮,通過互市將馬匹、玉器、葯材等大量運往內地,換回鐵器、茶葉、絲絹或錢幣。 從1124年至13世紀初,今新疆境內的維吾爾族曾先後受西遼與乃蠻貴族的統治。1209年,高昌「亦都護」主動要求臣屬於蒙古成吉思汗。同年置達魯化赤監之。1324年並入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建都阿力麻里,即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元朝起用了許多維吾爾族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幫助蒙古貴族征服了金朝和南宋,並幫助蒙古貴族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 明洪武四年(1371),察合台汗國滅亡,今新疆境內分裂為許多割據政權,「地大者稱國,小者止稱地面」。這些割據政權的統治者仍為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他們出於爭權奪利的需要,發動了連綿不斷的戰爭,對維吾爾族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些蒙古貴族為了便於統治維吾爾族人民,別什巴里的馬哈麻繼禿虎魯鐵木兒汗之後,在蒙古族中強制推行伊斯蘭教,迫使為數眾多的蒙古族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這時維吾爾族中一些伊斯蘭教的宗教上層把聖譜加在了自己家族的頭上,以聖裔——和卓相標榜,在白山派和黑山派兩個不同教派的名義下形成了以奪取政權為目標的兩個政治派別。在這個時期,生活在維吾爾族農業區的大批蒙古族、漢族人民等相繼被同化於維吾爾族之中。 17世紀初年,在天山以南包括天山間諸盆地——焉耆、吐魯番、哈密建立了葉爾羌汗國。這個封建汗國的居民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其統治者仍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察合台蒙古貴族的後裔。葉爾羌汗國與清朝政府維持著朝貢、貿易的良好關系。在葉爾羌汗國內部由於白山派與黑山派的對立與斗爭,清康熙十七年(1678),白山派和卓勾結准噶爾蒙古統治貴族攻入南疆,葉爾羌汗國遂亡。 乾隆二十至二十二年(1755~1757),清朝政府平定了准喝爾貴族之亂,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758~1759)又平定了大小和卓圖謀建章「巴圖爾汗國」之亂。1762年清朝在惠遠城設立伊犁將軍,統管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以東的軍政事務。 維吾爾族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榮傳統。由於清朝的腐朽,官僚吏治的橫征暴斂,維吾爾族人民民不聊生,掀起了反抗斗爭。多次發生起義。1765、1864、1865、1901、1907、1912年都發生了反封建統治、反壓迫剝削的武裝暴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的腐敗統治。維吾爾族同新疆各族人民在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抵抗外敵入侵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沙俄侵略者和英帝國主義在新疆的侵略活動都遭到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堅決抵制。 社會經濟: 清朝對新疆實施統治後,對新疆境內採取三種不同的政治制度:①在南疆維吾爾族聚居地區仍然沿用伯克制,只是廢除了世襲制,規定各級伯克佔有不同數量的土地以及附屬於這些土地上的農戶,各級伯克對依附的農民擁有進行勞役制剝削的封建特權;②在烏魯木齊附近及以東的地區,除哈密以外,實行同於內地的府縣制;③對於蒙古貴族和歸附清朝較早的哈密、魯克沁等地的維吾爾族頭目則實行札薩克制與封以親王之類的爵號,擁有世襲領地。這個時期維吾爾族地區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有些地區還保留著塔蘭奇庄園制度。在新疆南部地區,占人口8%以地主、富農,卻佔有40~50%的土地,而占人口92%的農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沒有土地。主要剝削形式為伙種對分。農民種地主土地,只能分得產量的30~50%,還要替地主交納田賦雜稅,每年必須為地主作無償勞役。靠近城鎮的地主,用實物地租剝削農民。南疆的墨玉、庫車、阿克蘇有完整的庄園。農奴主被稱為「和加」(意為聖人後裔),佔有大量土地和各種農奴。他們可以隨便買賣農奴或把農奴作為禮物贈送。按等級給份地,每戶要有2至4個勞動力為農奴主服勞役。一些喪失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農民紛紛淪為僱工,受到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並出現了養子長工、贅婿長工。由於南疆地區的絕大部分耕地靠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天山雪水灌溉,地主則壟斷水源,利用掌握水權對農民進行水租剝削,或收取苛捐雜稅,甚至有意破壞水源以達到兼並農民土地的目的。 維吾爾族地區的地主經濟,又往往和宗教統治相結合。宗教上層佔有大量土地、房產、水磨,通稱「瓦合甫」。他們利用掌握的「瓦合甫」,與世俗地主相勾結,進行封建剝削。宗教稅有「吾守爾」糧,稅率為收獲物的十分之一;「扎卡特』』稅,稅率為全年產品四十分之一。買賣房屋、田產、典押、借貸、繼承、遺囑、宰牲、訴訟等都要交稅,名目繁多,使廣大勞動人民過著十分貧窮、落後和悲慘的生活。生產工具十分簡陋,生產力低下,很多農村瀕於破產的邊緣,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和橫征暴斂,更加速了這種進程。 維吾爾族有經營農業的悠久傳統,對於植棉和園藝尤其具有豐富經驗。新疆最遲在南北朝(420~589)時代就已大量種植棉花,內地大量種植棉花是在元朝(1279~1368)以後,而植棉技術傳入內地的道路之一就是新疆。在新疆由於有發達的園藝業,很多地區都出產大量的、品種繁多的瓜果,獲得了瓜果之鄉的美譽。其中特別著名的有和田地區的核桃、水蜜桃,皮山縣的石榴。英吉沙縣的巴丹杏仁,阿圖什縣的無花果,伽師縣、麥蓋提縣和鄯善縣的甜瓜,庫爾勒縣的番梨,庫車縣的杏乾和包仁杏,吐魯番縣的無核葡萄和葡萄乾,伊犁地區的蘋果以及呼圖壁縣的西瓜,等等。特別是吐魯番的無核葡萄和葡萄乾、庫爾勒的香梨以及鄯善等地的甜瓜近些年來遠銷國外,在國際上贏得了美好的聲譽。 維吾爾族的手工業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精湛的技藝。特別著名的有和田地區的地毯和絲綢,莎車縣的巴克衫綢,喀什市的綉花小帽,伊寧市的莫合煙和長筒皮靴。庫車縣的「砍土曼」(一種鐵制農具),烏魯木齊市的烏修爾鐮刀等。尤其是和田至若羌一帶素以出產美玉而著稱。和田玉種類甚多,以「白如截脂、黃如蒸粟、紅如雞冠、紫如胭脂、墨如點漆」者為上品。歷史悠久的玉雕造型別致,製作精美,是中國民族工藝美術品中的一支鮮花。和田的地毯圖案精美,色澤鮮明,作工精細,經久耐用,暢銷國內外。英吉沙縣和庫車縣製作的小刀,刀刃鋒利,刀柄和刀鞘鑲嵌精美,深受人們的喜愛。 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向甘肅河西地區勝利進軍。同年9月25日和26日,駐新疆的國民黨軍隊將領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宣布起義,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在司令員王震的率領下進駐新疆,與三區革命軍會合。三區革命軍改編為第五軍。同年12月,成立了新疆省人民政府,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結合新疆的具體情況,制定了施政方針。1952年夏季,在農村完成了減租反惡霸運動;1953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從1953年起先後建立9個民族鄉、7個民族區、6個自治縣和5個自治州,於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7年,全區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40多年來,國家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給新疆地區以巨大支援,雖然經歷過曲折的道路,但經過維吾爾族和各族人民一道辛勤勞動,各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生產迅速發展,維吾爾族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顯著改善。 1950—1988年新疆用於基本建設的投資累計330億元。其中60 %來自中央。經過投資建設,初步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經濟格局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單一的農牧經濟結構正在向綜合經濟結構轉變;封閉型經濟開始向外向型經濟轉變;自然經濟與計劃經濟正在向商品經濟的市場經濟轉變。199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農業總產值達207.6億元。鋼鐵、煤炭、石油、電力、有色金屬、汽車、農牧業機械、紡織、製革、製糖、木材加工等現代工業崛起於天山南北。農、林、牧、副、漁、鄉鎮企業連續發展。商業流通、對外貿易出現了新局面。新疆利用沿邊優勢、其對外開放的步伐在內陸省份中最快。隨著新疆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一個高速發展的現代地區將在亞州大陸腹地崛起。 文化與藝術: 維吾爾族有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文化藝術。文學的體裁、內容都十分豐富,如流傳至今的敘事長詩《福樂智慧》等。勞動人民的口頭文學豐富多彩。流傳極廣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為人們喜聞樂見。近現代也有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毛拉比拉力賓·毛拉玉素甫所著《中國土地上的戰爭》的敘事長詩,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1864年的抗清斗爭。革命詩人穆塔里甫在抗日戰爭時期寫出《中國游擊隊》、《戰斗的姑娘》、《愛與恨》等許多熱情洋溢、歌頌祖國的詩篇。維爾吾族能歌善舞。在農村中,結婚、節日、歡迎貴客以及一切喜慶的日子,男女老幼簍警歌警舞。傳統的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多種,「賽乃姆,,是最普遍的舞蹈曩譽:.霎行全疆尤其盛行於南部地區的「夏地亞納」,是一種歡樂的民間集體舞。古代維吾爾族型竺紫曼簍舞譬史詩——《十二木卡姆》,包括歌曲、舞曲、組歌等340多首,已整理、錄譜。建粵要』顰楚孽的音樂、舞蹈以及民歌等從形式到內容更加豐富、新穎、多采。維吾爾族的民族水襦句十兒種,常用的有「達甫」(手鼓)、「獨他爾」、「熱瓦甫」等。 另外,值得維吾爾族驕傲的是維吾爾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簡稱「維醫」。有悠久的歷史和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早在高昌回鶻時期,就有回鶻文醫書,其中有內科、外科、眼科、皮膚尊、婦產科的葯方,還有食療法。在元代還將《難經》、《本草綱目》等漢文醫學著作譯成維吾爾文。漢維開展了醫學上的交流與借鑒。維吾爾醫學以「土、水、火、空氣,為代表的「四大物質學說」和「血津、痰津、膽津、黑膽津」的「四津體液學說」為基本理論,解釋人體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創立了一整套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法。診斷疾病重視查脈、望診和問診。治療內科疾病以內服翌望主,多用糖漿劑和膏劑,並重熏葯、坐葯、放血、熱敷、拔火罐、飲食療法等十多種療法,對心臟病、肝膽病、胃病、結石、痢疾、精神病、白癜風等幾十種疾病的治癒率較高。治療外科疾病有服葯、敷葯、烙法、熱罨、結扎與普通手術等療法。在吐魯番有埋沙療法,患者或躺或卧,或跪或坐,將身體的一部分埋在灼熱的沙子中治療疾病。這種療法,對治療各種類型的關節炎、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脈管炎、慢性附件炎等都有明顯效果。在葯劑方面,方劑的組成有主葯和副葯之分,常用復方合劑,多者50味葯,少者7味葯,一般不用單味葯。. 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維醫的挖掘整理,並廣泛用於臨床實踐中。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學校。整理編寫出版了醫學史、理論基礎、醫術、常用葯、常用單方、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包紮等方面的醫葯學著作多種。維吾爾醫葯學是中國醫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俗習慣維吾爾族一般是小家庭,子女結婚以後便與父母分居。過去雖行一夫一妻制。但多由家長包辦,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上普遍受到尊敬。 維吾爾族農民的住房一般用泥土建築,用天窗採光,屋內設有壁爐,燒柴作飯和取暖。有些人家的牆壁上有用石膏雕塑的壁龕,是放置日用物品的地方,也是裝飾家庭的藝術品。中等以上人家的住房,有夏房和冬房之分。房前屋後,一般都栽培著桃、杏、蘋果、桑樹等,門前往往種植匍萄,形成涼棚,有些人家在庭院里種植各種花卉。 維吾爾族農民日常的食品有饢(烤餅)、面條、抓飯、茶、奶等。待客、節日和喜慶的日子,一般都吃抓飯。集市上出賣的烤肉、烤饢、薄皮包子、小水餃等,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瓜果是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維吾爾族植棉和棉織業歷史悠久。過去一般都穿棉布衣。男子穿的長袍稱為「袷袢」;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套穿黑色對襟背心,現在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都愛戴「尕巴」(四愣小花帽)。耳環、手鐲、項鏈是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宗教與節日: 維吾爾族在古代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襖教(拜火教)和佛教(在吐魯番與哈密),11世紀後主要信仰伊斯蘭教(黑汗人)。大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中的正統派(遜尼派),少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中的依鄯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取消了上層宗教人士干涉司法(如設立宗教法庭)、干涉教育、徵收宗教捐稅(如吾守爾、扎卡特、卡斯布里)等特權,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法律保護。 維吾爾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齋節(肉孜節)、古爾邦節(亦稱庫爾班節或獻牲節)、諾魯孜節。一年一度的古爾邦節最為隆重,信教群眾家家炸油饊子,很多人家宰羊殺雞。節日開始,男女老幼芽上新衣互相拜節,互致節日的祝賀。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編)
㈦ 五年級絲綢之路資料短的不要書上的
絲綢之路,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歸。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派張騫西去聯絡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費爾干納盆地)和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亞)、安息(帕提亞)、身毒(天竺)各國。司馬遷《史記·大宛傳》稱他的兩次出使為「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開通的道路。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在我國西漢時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絲綢之路已有南北兩道。公元3世紀以前,天山以南兩道,以南道較為繁榮。公元3世紀至5世紀,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為昌盛。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還有一條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與中西貿易 中國除出口大量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銅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亞、西亞直到羅馬。中國從中亞以西輸入毛織品、玻璃、寶石、瑪瑙、香料和化妝品,特別重要的是從大宛輸入汗血馬、天馬;中亞各國的葡萄、苜蓿、蠶豆、石榴、番紅花、芝麻、胡蘿卜和黃瓜等植物,都傳到中國。從西域和伊朗傳入中國的,還有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及繪畫、雕刻、圖案設計等技藝。安息和羅馬的毛織品、玻璃也源源東來。
絲綢之路與中外友好 絲綢之路開通之後,中國與中亞、西亞和南歐各地各民族友好往來綿亘不絕,日益密切。
㈧ 昌吉州天元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霍城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昌吉州天元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霍城分公司成立於2012年09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商品房銷售及信息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侯增志
成立時間:2012-09-26
工商注冊號:65412315000134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新疆伊犁州霍城縣7區團結北路天元·政和嘉苑小區商A棟-116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