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銀交易 » 漢中寧強縣貴金屬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漢中寧強縣貴金屬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5-16 07:24:39

❶ 四川有哪些特色

1、有川菜,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

2、四川有世界遺產6處,列居全國第二位。

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一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處(東風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卧龍、黃龍、稻城亞丁)。

3、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於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

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4、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5、文化區

川中文化區: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

川南文化區:自貢、宜賓、瀘州、內江。

(1)漢中寧強縣貴金屬開戶擴展閱讀: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6個民族。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民族。

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

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❷ 寧強是什麼地方,太次了吧,房價又那麼貴

[編輯本段]區域概況
寧強位於陝西省西南角、漢中西部,介於東經105°21′10〃—106°35′18〃、北緯32°37′06〃—33°12′42〃之間,地界三省、毗鄰八縣,東鄰勉縣、南鄭縣,南接四川的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西連甘肅的康縣、武都區,北與略陽縣相連。
縣人民政府駐漢源鎮,郵政編碼724400,電話區號:0916
全縣總面積3246.8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31萬畝,其中水田6.6萬畝。總人口33.96 萬人,其中農業人j口30.55萬人,有回族、蒙古族、苗族、藏族、壯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近千人。轄26個鄉鎮269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超過2萬人的鄉鎮有6個,其中3萬人以上的2個,低於5000人的鄉5個。寧強屬中低山區縣,北屬秦嶺山系,大部分海拔1000-1600米;南屬巴山山系,大部分海拔1000-1800米。縣委、縣政府駐地海拔800米。毛壩河鎮三道河九埡子主峰海拔2103.7米,為全縣最高峰;燕子砭鎮嘉陵江入川處海拔520米,為全縣最低點。寧強是漢江發源地,有「三千里漢江第一城」之美譽。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14.68億元,財政總收入73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1元。
地處秦嶺和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地形多呈「V」形構造,最高海拔2103.7米,最低海拔520米,分為谷壩、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五個地貌類型。屬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3℃。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寧強縣轄12個鎮、14個鄉:漢源鎮、高寨子鎮、大安鎮、代家壩鎮、陽平關鎮、燕子砭鎮、廣坪鎮、青木川鎮、毛壩河鎮、鐵鎖關鎮、胡家壩鎮、巴山鎮、舒家壩鄉、廟壩鄉、南屏鄉、寬川鄉、鞏家河鄉、東皇溝鄉、曾家河鄉、太陽嶺鄉、蒼社鄉、巨亭鄉、安樂河鄉、禪家岩鄉、黃壩驛鄉、二郎壩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寧強原名寧羌。古屬梁洲,為氐羌據地。唐朝初年在陽平關設三泉縣,宋乾德三年直屬京師,南宋紹興三年設大安郡,轄三泉縣。明洪武三十年在縣城建寧羌衛,後置寧羌州。1935年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1942年元旦改為寧強縣。
2000年,寧強縣轄11個鎮、2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339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31121 高寨子鎮 17971 大安鎮 24369 代家壩鎮 18774 陽平關鎮 25946 燕子砭鎮 26830 廣坪鎮 9880 青木川。鎮 7260 毛壩河鎮 12309 鐵鎖關鎮 13704 胡家壩鎮 14793 舒家壩鄉 8802 滴水鋪鄉 5963 廟壩鄉 5422 南屏鄉 6172 寬川鄉 6042 鞏家河鄉 6763 東皇溝鄉 4251 曾家河鄉 7160 雙河鄉 4893 竹壩河鄉 3297 太陽嶺鄉 6600 蒼社鄉 4426 巨亭鄉 3778 安樂河鄉 5641 八海鄉 4038 關口壩鄉 6236 禪家岩鄉 5664 黃壩驛鄉 4014 茅坪溝鄉 3729 二郎壩鄉 4218 水田坪鄉 3329。
[編輯本段]優勢資源
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礦產、水能資源是寧強的三大優勢資源。全縣林木資源豐富,有樹種282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連香、杜仲等7種。林業用地316萬畝,森林覆蓋率49.8%,活立木總蓄量達419.8萬立方米,有五丁關、紅石樑兩大林寧強天津中學場。已初步形成以杜仲、天麻、西洋參為主的中葯材,以木耳、香菇為住的食用菌,以核桃、柿餅為主的干鮮果等七大生產基地。生漆、油桐是寧強的傳統項目,歷史悠久。「寧強雀舌」、「金牛早」等名優茶葉,享譽海內外。野生動物有18目50科142種,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0種。寧強草場資源豐富,適宜養殖。養牛、養羊、養豬、養禽為主的養殖業已成為縣上的優勢產業。
寧強地處寧略勉三角地帶,成礦條件優越,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列漢中市第二位。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1種,礦石量26840萬噸,潛在價值達132億萬。其中金屬礦藏5種,42個礦點,主要有鐵、銅、錳、鋅、金等,經初步探明,單黃金儲量既有3萬多公斤。非金屬礦藏佔全縣礦藏的94%,構成本縣礦藏的主體,主要有石棉、磷、硫、重晶石、大理石、花崗石、海泡石、菊花石等。
縣境內有嘉陵江、漢水兩大水系,蘊藏水能資源17.46萬千瓦,已開發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23萬千瓦,正在建設中的省級重點建設項目——二郎壩水電工程計劃裝機5萬千瓦,年發電量2億度。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寧強原名寧羌,系衛、州舊稱,古屬梁洲,縣境東周以前為氐羌所據。秦漢為葭萌縣地,唐初在陽平關設三泉縣,宋乾德三年三泉縣直屬京師,開我國歷史上中央直轄縣之先河。1935年紅軍長江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時,分別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1942年,於佑仁提「安寧強固」,改名寧強。1949年12月11日寧強解放寧強夜景。寧強歷史文化沉澱甚厚,獨特險要的地理位置,促使南北文化在這里撞擊,秦蜀風情在這里融合,巴蜀文化特色鮮明。歷代文人騷客對寧強多有題詠,如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文同、陸游,明代的薛宣、楊慎,清代的曾國藩、何紹基以及近代的於右任、羅章龍等人,都曾寫下贊美寧強的壯美歷史篇。李白有詩曰:「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天子一行遺聖道,錦城長作帝王州。」三國名將趙雲曾在陽平關子龍山駐扎軍隊,古時入川險道「金牛峽、五丁關、西秦第一關」等遺跡猶存。諸葛亮經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寧強文化事業也蒸蒸日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本土書畫、文學、音樂名家,其中多名書法人才多次在中國書協主辦的各項展覽中獲獎,這一現象被界稱為「寧強書法」現象,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注。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綠筍針茗茶
產於漢水之源的寧強縣境內,是採摘清明前後的細嫩芽頭,要求芽葉緊包,長短基本一致,不採病芽、蟲芽、紫芽,經殺青、理條、做形、烘乾、揀剔精製而成的高檔名茶。此茶沖泡方法也相當講究。取克茶葉置透明杯中,將杯傾斜,用開水(溫度在95℃以上)沿杯壁沖下,使芽葉在水中翻滾,然後放平茶杯,不加蓋,不搖動,先是茶葉懸墮於上,後芽葉舒展如綠傘徐徐下落,待完全泡開後,鮮活的芽葉如綠筍一般玉立杯中。即可見「綠傘下降,春筍玉立」之景象。
「綠筍針茗」茶是寧強縣農業局2000年新研製開發的針形名茶,同年通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農業部茶葉質檢中心品質鑒定,為陝西省唯一一枝針形名茶。全國著名茶專家原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農業部茶葉質檢中心主任、全國茶葉學會理事長程啟坤品「綠筍針茗」茶後,揮毫題字:「碧湯綠筍,嫩香針茗」。
寧強雀舌
來自漢江源頭,茶葉生長在海拔800米——1200米間,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常年雲霧繚繞,是生產有機茶葉的理想基地。
「寧強雀舌」茶是寧強研製出的扁形名茶。該茶於清明前後採摘,標准為1芽1葉初展,不能采紫葉、病蟲葉、展開葉、對夾葉,不帶鱗片、魚葉、茶蒂、茶果、老葉及其它夾雜物。製作分殺青、理條、做形、烘焙、簡易分裝等工序完成,外形微扁挺秀,色澤翠綠,銀毫披露,形似雀舌,湯色綠亮,香氣高長馥郁,滋味醇爽甘甜,可謂茶中至寧強茶園寶,人間仙品。 1992年通過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品質鑒定,據農業部茶葉質量檢測中心檢測,茶葉含氨基酸3.34%,茶多酚24.7%,水浸出物44.11%,咖啡鹼4.07%,產品面市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主銷漢中、關中、廣元、隴南等地,遠銷上海、北京,出口日本。1995年榮獲第二屆中國(楊凌)農業科技博覽會「後稷」金獎,同年被選為國家特需用茶,1997年,參加97ˊ中國(北京)國際茶技術和茶文化交流會,並在茶業展會上榮獲銀獎,2004年榮獲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2006年其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准注冊為證明商標。

寧強麻辣雞

在陝西寧強,有一種獨具特色的風味涼盤,高檔的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的餐桌上時常見到它;朋友來了一定要吃它;給人饋贈也常常選它。它就是鼎鼎大名、享譽西北的寧強地方風味小吃王家麻辣雞。
王家麻辣雞又名王婆麻辣雞,2002年以當今掌案人王素雲之名注冊商標,全稱是「王素雲麻辣雞」,上邊有她的頭像。
王婆是王家麻辣雞的創始人。
王婆本名李玄珍,為本縣高寨子人。因其夫家姓王,在城裡住的時間長了,年齡漸漸大了,輩份高了,家族中有人叫她婆婆,街房鄰里的小孩子開始也跟著叫,而大人們呢習慣以小孩的稱呼為稱呼,前面再冠以夫姓,所以都叫她王婆,把她做的麻辣雞叫王婆麻辣雞。認識的人和不認識的人都這樣叫,久而久之,「王婆」竟叫成了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王婆生於1910年,卒於1992年,享年82歲。從僅存的一張照片上看,王婆長得很富態,五官端正,滿臉福相。她的丈夫王榮晉,大約生於1907年,卒於1981年,享年74歲。王家是經商世家,據說祖上還出過貢爺。但王家家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後輩兒孫只准經商,不許做官。有趣的是,寧強兩大地方名吃「王家核桃饃」和「王家麻辣雞」都是出自同一個王家。王婆結婚後,王家家道已經中落,為了生計,王婆開始自己做小生意糊口,比如賣臘汁豬肉、涼拌牛肉什麼的,後來又添加了雞肉。到了公私合營時,王婆進了公私合營店。1958年,王榮晉在大煉鋼鐵中因意外受傷導致半身不遂,合營店就勸王婆回家自謀生路。於是,王婆夫婦倆便認真地做起自家的小吃生意來了。
寧強與四川毗鄰,口味上喜食麻辣。王婆便琢磨做些麻辣雞來賣。開始,味道也不怎樣,王婆就在做生意的過程中,時時徵求顧客意見,並不斷改進。在火候上,在調味上,反復實踐、鑽研、總結,終於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麻辣雞製作工藝。到了上世紀60年代,王婆麻辣雞的名聲開始在縣內漸漸傳播開來。
據王婆的兒子王柏壽(1946——)回憶,小時候,家裡就在賣麻辣雞。母親做,父親賣。每當夜幕降臨,父親就提一隻竹籃,裡面放一個大盤子,盤子里盛著剛拌好的麻辣雞。父親一手提著馬燈,一手挎著竹籃,走街竄巷,沿途叫賣。也到一些小酒館去賣,比如寧一中路口的小酒館,水觀樓的小酒館,喝酒的人喜歡用麻辣雞下酒。兩根雞爪子,幾截雞腸子,都能下一頓酒呢。每當父親出去賣麻辣雞時,我便跟在父親的身後,提著馬燈,聽父親邊走邊吆喝,看那些大人、小孩從家中跑出來爭著買我們家的麻辣雞。有的接過就吃,有的拿回家才享用。尤其是小孩子,性急得不得了,抓在手裡就開吃,弄得嘴巴周圍甚至臉頰上也糊滿了紅油,麻的嘴唇「突突」直跳,辣的口中「唏唏唏」的,涎水長淌,仍一個勁地嚷著「還要,還要!」我上中學後,喜歡做木工活,就自己設計製做了一個手推車,有裝錢的小抽屜。最上邊是一個長方形的放盤子的平面,左上角還有放馬燈(又叫罩子燈)的地方。母親很喜歡,有了這個小推車,就可以省不少力氣,顧客不用彎腰,看起來也比較漂亮。
隨著王婆麻辣雞名聲的不斷擴大,喜歡的人愈來愈多。縣城裡有七八戶人家也學王婆做起了麻辣雞生意,解決了一批人的溫飽問題。不過,王婆自有一批老主顧,他們認准了王婆麻辣雞的那個特殊味兒,其他誰家的也不要。聽說有個司機,讓別人幫忙買了一些王婆麻辣雞,准備帶回家去,拿到後總不放心,半道上又跑回王家詢問,確認是在這兒買的才放心地走了。有個小孩賊精,吃慣了王家的,再也不吃別人家的。有一次,王婆的麻辣雞賣完了,大人就給他買了一點別家的,哄說就是王家的。可小孩才吃一口,「呸」的一聲就吐了,說大人騙他,哭著鬧著非要王婆的麻辣雞。有的人買麻辣雞不看東西只看人,只要王婆坐在那裡,就毫不猶豫地去買,若是王婆的家人坐在那裡,就產生疑問,打聽一下這是不是王家的?得到肯定答復後,才決定購買。
王婆有3個孩子,兩女一男。大女兒遠嫁西安,小女兒在本縣工作。兒子上了鐵路運輸學校後,分配在鐵路部門工作直至退休。由於耳濡目染,王婆的兩個孩子都學會了做麻辣雞的手藝。尤其是小女兒王際英,哥哥外出上學以後,她就一度成為媽媽的得力助手。
1969年,王家迎來了一個新媳婦。這是王婆的兒子王柏壽的妻子。巧的是,她也姓王,名素雲,生於1949年,初中文化,娘家也是高寨子的。
王素雲嫁到王家後,就跟婆婆學做麻辣雞。那時,婆婆已經很有些名氣了。攤子雖然擺在家門口,但王素雲卻很少在攤前露面,一則是她害羞不好意思做生意,二則是顧客只認王婆這個活招牌。王素雲成年累月在廚房辛勤勞作,得到婆婆的口傳心授,慢慢掌握了麻辣雞製作的全套技術。從選購原料到殺、洗、煮、切以及調汁、拌和等一系列工序,無一不精。後來,婆婆因為年事已高,得了老年性白內障,幹活不大方便了,王素雲就獨當一面,這時她才不得不從幕後走到前台。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麻辣雞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從一塊兩塊地買,到半隻雞一隻雞地買。有的顧客還要現場看他們操作。於是,王素雲就購買了冰櫃、電風扇、真空包裝機等一些現代化設備,按照顧客的需求,為他們選取大小合適的雞,然後當著顧客的面,手起刀落,兩三分鍾剁完一隻雞,又極快地調好料汁,拌好,裝好,遞與顧客。她讓每一位買麻辣雞的人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2007年5月11日,是個星期五,下午3點多鍾,我前往位於寧強縣城羌州路的王家麻辣雞店「暗訪」。遠遠望見「王家麻辣雞」的金字招牌古色古香。進得店去,窗明幾凈,買雞的男女絡繹不絕。操作間里,一個高個子、干凈整齊、手腳麻利的中年婦女正在忙活。每來一個買雞的人,她都熱情地詢問人家要多大的?是要烏肉皮的還是白肉皮的?是現在吃呢還是帶走的?當她從冰櫃中取出煮好的整雞,放在一個菜墩上,先一刀縱剖為二,再去頭,去翅,去腿,三五兩下,就把一隻雞剁好了,那刀法嫻熟精到,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刀技表演。她將剁好的雞塊放在一個專用盆子里,澆上調好的料汁,拌合拌合,就成了。這時,有忍不住的顧客伸手便到盆里抓起一塊放進了口中。
這位能乾的女主人就是王素雲。當她轉身含笑問我要什麼樣的雞時,我才道出了我是要「漁」的,不是要「魚」的。這樣我的「暗訪」也就變成了「明察」。
王素雲性情直爽,對麻辣雞的製作工藝毫不保守。不僅當場給我示範,還領我看了她們的操作間。哪是煮雞的大鍋,哪是晾雞的家什,煮時用什麼調料,拌時澆什麼料汁,一一道來,還邊說邊讓我品嘗、感受。我「偷」此藝並非為了做生意,而是想搞明白為什麼王家的麻辣雞如此有魅力?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原來,王婆創制的這個麻辣雞,選用的都是本地土公雞,煮雞用的又是一鍋幾十年的老湯,湯里每天要換一個調料包,包中的調料有肉桂、草果、沙仁、白蔻等,十多種精選的上等葯材按比例配方裝成。雞肉只能煮到七成熟,這樣既入了香味,肉質又細膩嫩脆。我特意吃了一塊沒有澆汁的「白肉」,不僅肉香,連骨頭都十分有味,吃完了肉還捨不得把骨頭扔掉,總覺得「棄之可惜」。我想這奇特的香味才是人們魂牽夢縈的原因,才是王家麻辣雞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而麻辣雞的麻辣味則來源於最後一道工序——拌汁。這汁取自煮雞的原湯,加入花椒粉、辣椒油、薑汁、味精調制而成,讓雞肉既有了麻辣鮮香,又彷彿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油光金亮,真是可賞可食。
王素雲不愧是新一代的掌案人,她秉承了傳統的工藝,改革了銷售的方法,還學會了保護自家的知識產權。如今,她的丈夫、大兒媳、小兒子都在家給她幫忙,孫子、孫女老愛圍著她轉,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二代「王婆」。買麻辣雞的人現在又認她這張名片,加之需求量越來越大,過去一天賣一兩只,現在一天賣幾十隻,逢年過節一天則要賣上百隻,年銷量在萬只以上。縣內的人買,周邊縣市的開著車來買。她們沒有做廣告,但吃過的人都是活廣告。王素雲快樂地忙碌著。她說,她的小姑子在老城開了一家店鋪,生意紅火;她的小兒子很熱愛這個事業,刀法比她還嫻熟……說話間,自豪、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看得出,王家麻辣雞後繼有人,一代又一代「王婆」演繹的麻辣人生將更加精彩!
[編輯本段]工業經濟
歷程:寧強工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縣境內就有制陶業,唐宋時期有釀酒的記載,明朝時期金、銀、銅、鐵等礦產資源已經得到開發,清代逐漸興起了紡織、印染、土陶、冶煉、火柴等工業,民國年間出現了以米面加工、釀造、縫紉、製鞋、木器、磚瓦、造紙為主的手工業,解放以後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寧強工業得到迅速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決定》、《關於對重點骨幹企業實施掛牌保護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企業包抓聯系制度、「綠卡」制度和掛牌保護制度,不斷加大對工業的扶持力度,全縣工業經濟呈現出發展增速、效益增高的良好態勢。
現狀:「十五」期間,依託礦產、水能、生物資源,通過招商引資,加大資源開發,盤活整活原有企業,先後建成了漢中長江公司、陝西金燕鋅業、漢中金燕公司、山坪鉛鋅礦、天洋制葯公司、丁家林金礦、球溪礦業、大關峽電站、永康油脂公司等一批規模企業,縣域工業由礦產資源開發拓展延伸到水能、生物資源開發,工業經濟結構日趨優化,初步形成了以礦產采選冶煉、水能開發、生物加工為主的三大工業支柱體系。同時,「十五」期間,先後完成了漢中長江公司2萬噸電解鋅技改、天洋制葯公司GMP生產線技改、球溪礦業公司西礦區和尾礦庫技改、西秦建材公司10萬噸粉磨站、丁家林金礦環保技改等工業企業技改項目,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11976萬元,年均增長11.4%,工業經濟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十五」期間,全縣地方工業總產值完成28.03億元,年均遞增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6.09億元。2006年,全縣地方工業總產值完成9.29億元,其中26戶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06億元。
前景:寧強地域寬廣、物華天寶,是一塊發展工業經濟的熱土。縣境內礦產、水能、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極具開發潛力。今後,縣委、縣政府將繼續堅持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資源開發為依託,以招商引資為動力,通過改造提升和整合擴張,逐步壯大礦產采選冶煉、水能開發、生物加工三大工業支柱,努力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依託礦產資源,抓好代家壩、廣坪、鞏家河、廟壩等工業小區建設,建成一批礦產企業群;依託水能資源,重點啟動嘉陵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新增水電裝機容量5萬千瓦;依託生物資源,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打造寧強綠色食品工業品牌;依託科技進步,進一步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大力發展環保、循環、高效經濟,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力爭五年內投入技改資金2億元以上,完成金燕、鑫燕、同強公司和火烽埡金礦等工業企業技改項目。同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增強工業發展後勁的突破口;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切實強化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把全縣打造成低門檻、高回報的投資「窪地」,力爭五年引進到位資金5億元以上。到2012年,力爭地方工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以上,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到36戶以上,其中年產值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到10戶,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戶。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近年來,寧強縣按照「打造魅力綠色寧強,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以建設「人在綠中、綠在城中、城在園中、園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生態型園林城市為目標,堅持改造舊城和開發新區並重,完善功能和加強管理並舉,不斷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縣城常住人口達到4萬餘人,縣城建成區拓展到5.2平方公里,被命名為省級園林縣城。
聚集各種社會資金,先後投資4億元,實施了上關街、河街、等15個片區的拆遷改造和校場壩、王家壩等5個新區開發,完成拆遷12萬平方米,新建商住樓34萬平方米,建成了河濱小區、石獅小區、寧興花園、永惠小區和山水嘉苑等一批精品商住小區,二郎壩商住樓、羌城明珠高層建築拔地而起,縣城骨架不斷拉大。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人民廣場、羌州公園、供水工程、天然氣工程、永惠橋、永寧橋和垃圾處理場一期工程,改建、硬化城區道路13.4公里,2007年又完成了雲書西堤、臨溪東路拓寬改造及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羌南路、永惠北路、梁家巷拓寬改造及人民廣場擴建工程正在緊張進行。加大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力度,自2005年以來,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完成了玉帶河縣城段綜合治理一、二、三期翻板閘工程,縣城形成了近20萬平方米的人工水面,極大地改善了縣城生態環境;積極實施拆牆透綠、破硬植綠、見縫插綠工程,新增城區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
2006年,被建設部通報表彰為「全國城市園林綠化先進縣」。在狠抓縣城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鄉鎮集鎮建設,胡家壩、高寨子、鐵鎖關、大安、代家壩、燕子砭、廣坪、青木川等一批小城鎮蓬勃發展,聚集、輻射、帶動功能明顯增強。

❸  地槽型金礦

地槽型金礦限定為:在地槽階段形成並賦存於地槽構造層和前地槽構造層中的金礦產。在此限定下,那些在地槽階段結束以後地殼發展階段(尤其是地窪階段)中,以地槽、前地槽構造層為全部或部分賦礦層和以地槽、前地槽構造層中金礦質為全部或部分礦源而形成的金礦產,均不能列為地槽型。現在所見的地槽、前地槽構造層及產於它們之內的地槽型金礦產,常受後地槽(尤其是地窪)階段發生的構造、岩漿、變質和成礦作用等影響,疊加了諸構造、熱事件的形跡和產物(岩漿體、構造-變質帶和礦帶等)。這一方面將部分原來的地槽型金礦產改造為多大地構造階段的多因復成礦產,另一方面還使部分原來的地槽型金礦產難於識別。

地球化學研究表明,金的豐度(10-9)由地殼(3.5)經地幔(5.0)向地核(2600)急劇增高(黎彤,1975)。在地槽階段時,陸殼厚度較薄,斷裂較易切穿到地幔或更深,能較大量帶出地球深部圈層中富金的氣、液和熔融體等,所以地槽階段不僅是形成金「礦源層(體)」的有利時期,也是形成地槽型金礦的有利時期。

在我國,不同地域的地槽階段在開始發育、終止發育和經歷時距等方面不相一致,激烈程度和表現特徵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這使地槽型金礦在不同地域的發育程度和類型等方面不盡相同。而且由於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地槽階段結束時代較早,前地槽、地槽構造層在後地槽階段(尤其是在地窪階段)受各種內力改造十分顯著,或被大量剝蝕,又或被巨厚的後地槽階段諸構造層覆蓋等,致使被完整保存下來的或能夠出露的地槽型金礦床(點)較少。

對於這一類內生金礦產,在大地構造類型和成礦時代的歸屬上,常具有前地槽型、地槽型、地台型和地窪型等的認識分歧。有必要區別真正的地槽型與狀似地槽型而實為其他大地構造類型的金礦產或多大地構造階段的多因復成金礦(尤其是地窪型和有地窪階段成礦作用的多因復成金礦產),以利於金的成礦預測和找礦勘查。在我國,尤其是東部現華夏型地窪區,內生金成礦研究中有一種現象值得進一步給予充分重視。這種現象表現為金的成礦物質來源於老的地層(體)(主要為元古宙、太古宙,部分為早古生代或晚古生代)或者賦礦地層(體)時代老(元古宇、太古宇或古生界),而成礦時代新(中、新生代)。有時,來源古老的金礦物質在中、新生代地質體中成礦,或者同一礦區或礦床中具有從很老到很新的一系列成礦年齡數據。

按照生因類型、形成階段、礦質來源等特徵差異,我們將地槽型金礦進一步劃分為兩大類十個亞類(見下表2—1),並以實例較詳細闡述。

表2—1地槽型金礦一覽

1.與海底火山噴氣形成近火山口塊狀硫化物礦床有關的伴生金礦

地槽階段早期海相火山作用較發育。在火山口附近,噴氣、熱液等攜帶金礦質,在同期火山岩中形成多種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其中常伴生金,銀等貴金屬有用組分。陝西省寧強縣燕子砭銅鋅礦床屬之。該地區的地槽型海底火山噴發活動具多期性。第一期火山活動為強噴發,形成火山角礫岩層,浮岩角礫岩和凝灰岩;第二期為較寧靜噴溢的酸性流紋岩、珍珠岩和凝灰熔岩;第三期為次火山的流紋斑岩。礦區碧口群中亞群內有一個同沉積-噴發期的火山穹窿,穹窿軸部附近北西側有一火山管道,管道中心為火山渣角礫岩,往外為酸性火山角礫岩,再往外粒度不斷變細並成為石英角斑質凝灰岩。礦體呈層狀和脈狀,產於該石英角斑質凝灰岩中,主要為銅、鋅等的塊狀硫化物礦石,礦石中Co/Ni值為2—10,表明為深源岩漿供給礦質。礦石中含金0.29g/t、含銀6.24g/t。

青海省門源縣紅溝銅礦中的伴生金礦也屬之。它雖然受地槽褶皺回返期和地窪階段侵入岩漿作用的疊加影響,但其主要成礦期發生在地槽階段地槽沉降期的海底火山噴發時期,主要為火山噴氣熱液成礦。該礦床主要產於加里東優地槽邊緣帶細碧岩中,是塊狀黃鐵礦型富銅礦床,在松樹南溝等地段伴生金較多。礦體主要賦存在上奧陶統的細碧質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夾陸源碎屑岩和碳酸鹽岩中。火山岩屬於裂隙式噴發岩,從基性至酸性大致分成兩個旋迴。伴生金礦體主要分布在第二旋迴的細碧岩中,其次在第一旋迴的細碧岩中。礦區內有較多火山噴發中心,岩相和厚度按距噴發中心距離不同而有較大變化。礦體常呈扁豆狀、平行復脈狀或側幕脈狀,產於距火山噴發中心較近且與細碧岩產狀一致的構造裂隙發育地段。這些構造裂隙多為片理或與片理產狀一致,常發育在凝灰岩與細碧岩接觸帶的細碧岩一側,距凝灰岩底面約9—26m。細碧岩層厚度大、延伸長時,礦體的厚度和延伸也隨之增加。塊狀礦石為主,浸染狀和脈狀礦石為次。銅的品位一般是深部富於淺部,金、銀與銅在含量上正相關。伴生在黃銅礦中的金、銀、硒、碲、鈷、砷含量高於在黃鐵礦和磁鐵礦中的相應組分。金、銀以超顯微機械混入物存在於黃銅礦和黃鐵礦中。礦石的δ34S變化於+2.51至+10.62‰之間。晚奧陶世的火山口中常有較晚期的侵入岩或次火山岩充填。礦區內有多種岩性的加里東期和華力西期岩漿侵入體,而且在部分岩體內及岩體與奧陶紀火山岩系的接觸變質帶中見到金礦化及銅、鉛、鋅等礦化,有時形成小礦體。因此,有金礦伴生的紅溝銅礦,雖然有後期構造-岩漿作用疊加成礦,但金的主要成礦類型仍屬同火山期近火山口塊狀硫化物中的伴生金礦。

該類型金礦較廣泛分布在地槽階段火山作用區。它們的主要特徵是,產在海相火山岩系中,具一定層控性,靠近當時的火山通道,主要與塊狀硫化物礦石伴生,含金儲量常為小型或礦點。受火山期後構造-岩漿作用疊加明顯時,金品位和儲量可大為上升。

2.海相火山岩中區域變質型礦床的伴生金礦

地槽階段地槽沉降期和前地槽階段海相火山岩系廣泛分布,與火山作用同時生成的黃鐵礦多金屬硫化物礦體或含礦層、「礦源層」廣為發育,其中伴有較豐富的金礦物質。至地槽褶皺回返期,區域性構造-岩漿作用使這些火山岩系、礦層、礦體接受區域變質與構造應力的影響,導致多金屬和伴生的金礦質單獨富集或疊加富集。例如陝西省東溝壩多金屬金礦屬之。該礦床產在碧口群上亞群內的角斑質-石英角斑質火山爆發相碎屑岩中,礦體與圍岩呈整合接觸關系。礦體下部為角斑質集塊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等,從下往上粒度變細、岩性的酸度增大、火山碎屑增加。鉛鋅多金屬和金等礦體直接產於白色石英角斑凝灰岩,硅質岩和白雲岩中。礦石類型有重晶石型、硅質岩型、白雲岩型和浸染狀石英角斑岩型四種。含金礦石具有變余層狀、層紋狀、透鏡狀、條帶狀、浸染狀、脈狀、網脈狀和斑點狀構造。近礦圍岩缺乏蝕變現象。成礦溫度在118—293℃間,δ34S為+3.32—+8.56‰。不少沿層分布的含金、銀硫化物重晶石礦體被片狀變質石英角斑凝灰岩包圍,礦石中普遍有壓力影結構和揉皺壓力影結構,這表明區域變質作用前已有成礦。但脈狀、網脈狀和斑點狀等表明區域變質對成礦也有疊加作用。綜上所述,這類金礦床的特徵是:①直接產於海相火山岩中,較遠離同火山噴發期的火山口(或沒發現火山口);②附近缺乏後火山作用的地槽期侵入體或大斷裂,但有火山期後的地槽期成礦作用;③具層控特點,成礦溫度較低,圍岩蝕變弱至缺。它們與第一類金礦床的區別在於:①與同火山期火山口的關系不明顯,而在地槽階段內、火山活動以後的疊加成礦作用顯著;②品位較富、儲藏量大。該類金礦在地槽型火山岩建造分布區發育較多,但有時見有後地槽階段金的疊加和改造成礦作用。

3.少火山物質陸源碎屑沉積岩中區域變質熱液型金礦

在一些地區的前地槽和地槽型陸源碎屑沉積岩中,沒有或極少有同沉積期火山物質,附近也不見或少見地槽階段的侵入岩。但這些沉積岩中的金豐度較高,其中金成礦又主要發生於地槽階段的褶皺回返(或區域變質)期。湖南沃溪金礦即是其一。在該礦床中,金與銻、鎢共生,金儲量達大型。礦床賦存於淺變質的元古宇板溪群中,且主要在馬底驛組第二岩性段中、上部紫紅色含鈣質板岩的層間斷裂內。礦體成群成帶地分布於古佛山復背斜兩翼的狹窄地帶。該背斜核部為冷家溪群,兩翼為馬底驛組和五強溪組,局部被震旦系和上白堊統不整合。除礦田外圍局部地段見冷家溪群中出露少量細碧角斑質火山岩外,前震旦系全部為陸源碎屑岩,它們之中的金含量為幾至幾十(10-9)量級,比克拉克值較高。礦區及較大區域內缺乏地槽階段的侵入體,地窪階段也僅有酸性脈岩侵入。金礦主要產於石英脈中,占總儲量60%的礦石則賦存於與地層產狀一致的層間脈中,約占總儲量30%的礦石賦存於層間脈下盤伴有圍岩蝕變的細脈帶內,細脈帶與層間脈相互平行,並平行於古佛山背斜軸和區域壓性滑動的走向大斷裂破碎帶(沃溪斷裂),控礦構造和容礦構造與區域褶皺、斷裂相一致。礦物包裹體水和裂隙水的δD在-81‰—-18‰之間,δ18O在+2.0—+18.3‰之間,它們的分布區間和投影關系圖均表明礦液來自變質水。礦石硫同位素組成與馬底驛組地層中變質型硫化物的相近,均以富輕硫為特徵;而與冷家溪群和五強溪組中以富重硫為特徵有別;也不像深源硫的δ34S(‰)主要集中於0值附近,這表明礦質主要來自賦礦圍岩馬底驛組。近礦圍岩具弱蝕變,以褪色化為主,其次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和粘土化等。成礦溫度在100—338℃之間。其成礦作用主要與雪峰運動和加里東運動有關,但也存在地窪階段的疊加富集。如礦床中局部存在燕山晚期的酸性岩脈被次要的含金銻石英脈切割。

湖南黃金洞金礦床也屬於這一類型。它以含金石英脈、含金石英網脈-破碎帶賦存於元古宇冷家溪群的淺變質陸源碎屑岩中,分布在一個復式背斜兩翼,並與背斜軸平行的一系列壓性破碎帶中。礦區內沒有發現元古宇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硫同位素組成上富輕硫,說明成礦物質為沉積岩來源。礦脈中石英、硫化物的形成溫度在340—230℃之間,近礦圍岩蝕變有硅化,黃鐵-毒砂化、絹雲母化、白雲石化、綠泥石化等。成礦作用主要發生於雪峰期,但由於區域上大量分布中生代和加里東期侵入體等,也可能存在雪峰期後多期構造岩漿作用的疊加、改造成礦作用。

黑龍江東風山金礦床為典型沉積變質型金礦床。礦體賦存在屬於前地槽階段沉積、華力西地槽回返期區域變質的元古宇東風山群中,原岩為一套夾酸性火山岩和碳酸鹽岩的陸源碎屑岩,現為中-淺變質岩(板岩、結晶灰岩等)。金礦體分布在東風山背斜兩翼及核部,呈似層狀、扁豆狀產於東風山群下部的含鐵建造中,其頂板為條帶狀磁鐵礦體,底板為石榴石硅質板岩或硅質板岩。礦體與圍岩整合接觸。礦石以鐵鈷金礦石及鈷金礦石為主,次為含金石英脈。在頂、底板的硅質石英板岩磁鐵鐵閃石英片岩中含金量高於克拉克值10倍以上。在礦層和沉積變質圍岩中金、砷、鈷、鎳、錳、硫呈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硫同位素反映硫為沉積-變質成因(δ34S變化范圍寬,較多樣品富集32S)。金粒細小,多與磁黃鐵礦、毒砂、輝鈷礦等共生或伴生。礦區內,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岩漿作用和熱液活動廣泛發育,它們對成礦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產於地槽階段沉降期和前地槽階段的陸源碎屑沉積岩中,具層控特點,礦質主要來源於賦礦沉積岩,成礦溫度較低,圍岩蝕變弱,地槽階段火山作用和侵入岩漿直接供給礦質甚少等,是該類金礦的特徵。該類礦床常受後地槽階段的疊加成礦作用影響。

4.地槽回返期酸性侵入岩漿熱液與較早期火山-陸源碎屑沉積岩中的活化熱液混合而成金礦

該類金礦產與前三類金礦產的不同處,主要在於地槽褶皺回返期的侵入岩漿作用不僅為金礦成礦作用提供了熱和動力源,而且還為礦區、礦床直接地提供了成礦物質。例如新疆吉木乃縣布爾克斯岱金礦床屬之。該礦床賦存在布爾克斯岱復式向斜北翼的布爾克斯岱斷裂帶中,該斷裂帶平行於復式向斜的壓性走向斷裂破碎帶。礦體的圍岩為下石碳統黑山頭組下段,它是華力西期地槽中的陸源碎屑岩。黑山頭組的上覆和下伏層位均為中基性火山岩,尚未發現金礦體產出。下石炭統陸源碎屑岩平均含金128.5×10-9,比礦區同類岩石的平均含金量102.9×10-9高。黑山頭組上、下層位中的火山岩平均含金5.6×10-9,比礦區同類火山岩(347Ma)的平均含金量180.0×10-9低。礦區內,侵入到下中石碳統內並受蝕變影響的鹼性、酸性岩(329—314Ma)的含金量約154×10-9。按礦體中鉛同位素計算模式年齡為304—309Ma。金礦體分布在布爾克斯岱斷裂與黑山頭組粉砂岩、泥質粉砂岩的交匯部位。金的成礦作用主要發生於華力西地槽的褶皺回返期,當時的構造作用和侵入岩漿作用使黑山頭組等火山-陸源碎屑岩層褶皺,並形成斷裂破碎帶等,使圍岩中的成礦物質發生活化、遷移,而且侵入岩漿直接提供部分礦質,兩種礦液混合在斷裂破碎帶中形成金礦床。

5.超基性侵入岩漿熱液與較早期火山-陸源碎屑岩的活化熱液混合而成金礦

該類型金礦與前述四類金礦的區別在於侵入體的岩性不同。例如雲南省墨江縣金廠金礦即是。該礦床是個大型金礦床和一個中型含砷硫化物鎳礦床,賦存在金廠超基性岩體西側邊緣與中下志留統金廠組接觸帶的蝕變斷裂岩中。部分礦體產狀與地層一致,具一定的層控性。金廠組為淺變質砂、板岩,原岩為含火山物質的陸源碎屑岩,其中金的含量普遍較高,達數十至百餘量級(10-9),是一個礦源層。金廠超基性岩體為華力西晚期侵入體,其金含量平均值達35×10-9,岩體內也有金的礦化。電子探針分析表明礦石中自然金、銀金礦與自然鉑、銅金礦、鈀金礦和金鉑礦等共生,金與鉑呈正相關。金精礦中含Pd,Ir,Os,Rh和Ru等。礦區各類礦石中的δ34S‰平均值全為負數,分布較集中,塔式效應較明顯,但在含金石英脈的黃鐵礦中散布寬和有較大正值(-4.2至+9.8),花崗斑岩中平均值接近零(-1.6),有變質硫和深源岩漿硫的反映。礦體通常分布在距岩體與地層接觸帶斷裂構造的數米至數十米范圍內。朝遠離岩體的方向,金含量緩慢上升後急劇下降。金廠金礦是華力西地槽階段超基性侵入岩體提供的礦液與從加里東地槽構造層中活化出來的礦液混合成礦。

6.地槽回返期岩漿含礦熱液成礦

該類型與前述第四、五兩類型的區別在於賦礦的地槽和前地槽構造層中含金礦質不豐富,成礦物質主要由地槽回返期岩漿供給。在那些地槽回返期侵入岩體附近貧金的碳酸鹽岩中形成的矽卡岩型、石英脈型等地槽型金礦都屬於這一類型。這一類型的金礦產,在現存地槽區、地台區及中亞型地窪區內較易識別。例如在中亞型的巴甘吉林地窪區,與華力西期侵入岩漿體關系密切的卡休他他矽卡岩型金礦床、腦木洪銅金礦床及沙拉希別銅鐵金礦床等即是。在其他中亞型地窪區內,與華力西—印支等地槽回返期侵入岩漿體關系密切的矽卡岩型、石英脈型獨立金礦產或伴生金礦產也較常見。由此推之,在華夏型地窪區內,必然存在與各種地槽期岩漿含金熱液有關的金成礦作用,只是它們常被地窪階段強烈或較強烈的構造-岩漿作用疊加、改造等,因而有時較難於識別。

7.後期侵入岩漿活動使前期侵入體內成礦物質活化成礦

地槽階段的侵入岩漿活動常為多期(次)的,後期(次)侵入岩漿的動、熱、化學能力也能活化、遷移前期(次)侵入體中的礦質成礦。新疆吉木乃縣塔斯特金礦(點)是(長沙大地所,1991)其一例。該金礦床(點)賦存於華力西地槽褶皺回返期侵入的塔斯特復式岩體的鉀長花崗岩(Rb-Sr年齡316Ma)與稍晚期二長花崗岩的接觸帶附近、偏鉀長花崗岩一側的斷裂破碎帶中。鉀長花崗岩含金5.72×10-9,二長花崗岩含金僅0.38×10-9。礦體中鉛同位素(模式年齡為368—250Ma),與礦化關系極密切的硅化石英的氧同位素均顯示礦液來自幔源岩漿,鉀長花崗岩和二長花崗岩的Rb-Sr同位素顯示岩漿也是幔源的。綜上所述,認為華力西階段稍晚期侵入的二長花崗岩漿作用於稍早期侵入的鉀長花崗岩體,使其礦質活化,遷移到斷裂破碎帶中富集成礦。

8.超基性侵入岩熔離-貫入礦床中的伴生金礦

地槽階段幔源岩漿侵入體的熔離-貫入礦床中可以伴生金礦。例如青海省瑪沁縣德爾尼礦床的礦體直接產在華力西地槽階段末期的超基性侵入岩中,金與銅、鈷等共生,金、銀與銅、鈷、硫的儲量均達大型,共生鋅的儲量為中型。德爾尼超基性岩體群順層侵入到二疊系地層中,岩體中含有下二疊統下組地層構成的大小不一的捕擄體。寬約一公里的帶內由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長條狀超基性岩體組成,各單個岩體或相互平行,或首尾銜接,斷續延伸。岩性主要為輝橄岩,其次為橄欖岩、純橄岩、輝石岩以及少量輝長岩。它們侵入的地層僅及上古生界,在中、新生界中未見類似侵入體,並且與二疊系具有同褶皺現象。礦體賦存在超基性岩體中部,底板為超基性岩,頂板常為被超基性岩包裹、厚薄不一、原屬於下二疊統的砂板岩。礦體與圍岩的界線清楚。礦體中的主要組分以銅和鈷含量高,二者且正相關;鎳含量低。還共生或伴生Mn,Zn,Au,Ag,Se,Cd,Ga和In等。主要組分沿礦體的縱向呈帶狀分布,在礦體中硫分布較均勻,鋅在礦體上部富集,鈷主要富集在礦體中、下部,銅富集於礦體下部。除少部分金在礦體頂部的氧化帶或在礦體近地表破碎帶中因後期疊加富集並以自然金賦存外,大部分金賦存在黃銅礦和黃鐵礦中,即黃銅-黃鐵礦礦石中。金與銅在含量上正相關。礦床中δ34S(‰)在-6.15—+6.64間,平均+0.43,具明顯的塔式效應。該礦床中金品位低,各主礦體平均品位0.26—0.71g/t,礦床頂部次生疊加富集帶也僅有1.26g/t。該礦床為產於超基性岩內受變質的深部熔離-貫入礦床。

9.地槽下構造層中的古砂金礦

在地槽階段早期的強烈沉降沉積帶,當蝕源區的前地槽構造中的金礦產較豐富時,在近源的地槽構造層下部,不僅可能形成富金「礦源層」,還可能形成礫岩型砂金礦(主要在底部)。豫西崤山地區的半寬及申加窯(葉連俊,1993)有該類型金礦。該地區太古宙為前地槽階段,元古宙進入地槽階段(廣州地震大隊,1977)。元古宇的嵩山群底部為底礫岩,不整合蓋在太古宇太華群的古風化殼之上。整個嵩山群為海相陸源建造,由礫岩-石英岩-細碎屑岩-碳酸鹽岩組成海侵層序。其中底礫岩層為含金層,厚2—20m,由礫岩、含礫石英岩、含礫細碎屑岩組成韻律層。四川若爾蓋地區(劉文君,1986)也有這類砂金礦。該地區白龍江復背斜西端白依溝背斜核部的白依溝群是地槽初動期火山-沉積層。白依溝群中產有含金礫岩層,礫石以花崗岩礫為主,膠結物為火山-沉積物。

該類型古砂金礦在國內其它元古宙地槽(參見表1—7)和加里東地槽中時有發現,但未構成工業礦體;而且常具多因復成特徵。它們對應的層位可以成為以後的疊加、改造成礦中的重要賦礦層和「礦源層」。

10.地槽上構造層中的古砂金礦

地槽階段晚期,大規模的褶皺隆起,使含金的或賦存有金礦的地槽-前地槽構造層受破壞,剝蝕並遷移到山間坳陷和山前坳陷的磨拉石建造中富集為砂金礦。陝西省勉略寧地區新元古宇郭家組中的古砂金(葉連俊等,1993)屬於該類型。較古老地槽褶皺區中的這類砂金及相應層位,也可以在後來的大地構造階段(尤其是地窪階段)內,以重要的「礦源」及賦礦層出現。

❹ 山西金屬鎂礦有投資人嗎

發行債券,或找基金公司合作,那樣比較安全

❺ 我是陝西省漢中寧強趙姓一族支脈:德桂富連金;志有成發明;屬於哪一支,相傳從四川遷過來

我這邊我爺爺德字輩,我爸明字輩我連字輩我兒子金字輩,後面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