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石油油庫江蘇鹽城有哪些謝謝麻煩告訴我
42 321045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響水石油分公司 響水縣灌河東路11號 趙祖琴
43 32104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射陽石油分公司 射陽縣合德鎮人民西路45號 彭偉
76 321079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東台石油分公司 東台市東台新東東路40號 王樹春
118 323019 鹽城聯孚油品經銷有限公司 鹽城市人民北路149號 李旭光154 323070 鹽城市永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鹽城市鹽都區開創路 明加權
⑵ 中國石油部部長是誰
中國歷任石油部部長:
李聚奎,1904年生,湖南省安化(令漣源)縣人。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排長、中隊長、大隊長,紅3軍第3縱隊支隊長,第9師27團團長、師長,紅1軍團第1師師長,紅四方面軍第31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參謀長,抗日先遣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決死第1縱隊副司令員、旅長兼太岳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參謀長,駐北乎「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執行處副處長,西滿軍區參謀長,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2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後勤學院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5年6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余秋里,1914年10月生,江西吉安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革命工作,初中,中將軍銜。1929年參加江西省吉安縣農民暴動,後任吉安赤衛隊大隊戰士、分隊長、中隊長。入黨後在吉安永陽軍事部工作。1933年任湘贛省蘇維埃政府工農檢查委員會委員,曾在紅軍大學第四分校學習,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四分校二連指導員。1934年任紅六軍團政治保衛隊隊長。1935年任紅二軍團六師十八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其間:率部任紅二軍團前衛。1936年11月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後轉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處副主任。1938年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兼巡視團主任,八路軍第一二○師幹部大隊政治委員,一二○師獨立第三支隊政治委員,一二○師三五八旅八團政治委員、團長。1944年起任一二○師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晉綏軍區第七軍分區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一二○師三五八旅政治委員,晉綏野戰軍縱隊政治委員。1949年2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軍一師政治委員,6月起任第一軍副政治委員,後兼任青海省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青海軍區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起任中共川西區委委員、常委。1950年10月起任西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1951年起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1952年起任西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區黨委常委。1954年12月至1955年9月任解放軍總財務部副部長,1955年9月至1957年5月任總財務部部長,1955年1月至1957年5月任總財務部黨委書記。1957年5月至1958年3月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總後勤部黨委第二書記。1958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業部部長,1958年5月至1965年2月任部黨組書記。1959年9月起兼任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工委書記。1964年12月至1970年6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兼秘書長,領導中央「小計委」工作。1970年6月至1975年1月任國家計委革委會主任、國家計委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5年1月至1982年5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其間:1980年3月前兼任國家計委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黨組書記。1977年8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79年3月起任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1980年2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80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任國務委員。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其間:1982年10月起任總政治部黨委第一書記、書記。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歐陽毅,1910年4月生,湖南省宜章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28、29團黨委秘書,第10師黨委辦公廳秘書長,第28團連政治委員,紅4軍無線電台政治委員,第10師教導隊政治委員,紅4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辦公廳秘書長,紅4軍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第10師師黨部秘書長,中華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局秘書、執行科科長、秘書長,紅5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紅四方面軍政治保衛局秘書長,總指揮部1局局長,西路軍總指揮部5局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秘書長,軍委總政治部鋤奸部副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政治委員。(文革中曾任石油工業部軍管會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05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宋承志,1917年出生,安徽省金寨縣人。1931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金寨縣少先隊中隊長、紅四方面軍紅30軍軍部通信隊排長、連指導員、營政委、營長,參加了長征。1937年隨西路軍余部進入新疆,任新兵營炮兵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1940年7月,任炮兵團教導營副營長。宋承志還擔任過延安軍事學院炮兵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1944年成立延安炮兵學校,宋承志擔任訓練部副部長。1945年9月,炮兵學校奉命開赴東北,歷任東北軍區炮兵3團團長、第3炮群群長、炮兵第2指揮所副主任、炮兵2師副師長、師長。1950年,宋承志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炮兵2師師長,參加了第1、2、3次戰役。回國後,歷任東北軍區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擔任沈陽軍區炮兵司令員。文革期間,出任石油部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後回到軍隊,擔任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1955年授銜少將。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王 星,軍隊幹部,1969年1月至1970年6月任石油工業部軍管會主任。
伊文,1916年生,浙江省餘姚市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區隊長,第1分校區隊長、軍事教育幹事、青年隊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2支隊教導隊教員、隊長,山東縱隊第2旅參謀,濱海軍分區參謀、股長,濱海軍區司令部參謀、作戰科科長、代參謀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後勤部參謀處處長、司令部參謀處副處長兼後勤科科長,華東野戰軍山東團南線指揮部副參謀長,華東軍區後勤部司令部參謀長、後勤部軍械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過華東軍區後勤部軍械部部長,華東軍區後勤部司令部辦公室主任、計劃處處長,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油料部副部長、部長,營房部部長,總後勤部副部長,燃料化學工業部主任。1964年被晉升為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92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
康世恩,1915年5月生,河北懷安人。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大學文化。1935年在北平高中讀書時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學習,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分隊長,並任清華大學學生救國會常委。1937年至1940年任八路軍第一二○師民運部工作隊隊員,晉西北區黨委警衛連指導員,山西朔縣戰地動委會主任、中共朔縣縣委統戰部部長,山西決死四縱隊游擊六團組織股股長,犧盟會太原中心區組織部部長。1940年至1946年任晉綏八分區行政公署專員。1946年至1949年任晉綏雁門軍區政治部主任,晉綏獨立五旅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九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至1955年任玉門油礦軍事總代表、黨委書記,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長,北京石油管理總局局長。1955年7月至1956年9月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黨組委員(1955年10月起)。1956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委員、黨委書記(1965年2月起)。1967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1969年至1971年任湖北省革委會副主任兼江漢油田會戰指揮部副指揮。1970年6月至1971年9月任燃料化學工業部革委會第一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1971年9月至1975年1月任燃料化學工業部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代組長。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任石油化學工業部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其間: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2月任國家經委黨組書記;1978年9月至1979年3月兼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任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80年至1982年5月兼任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組第二書記;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國務委員。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1995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宋振明。1926年生,河北館陶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文化教員、連指導員、獨立團政治處主任、安康軍分區幹部部副部長。建國後,任玉門礦務局運輸處處長和採油廠廠長、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軍、中共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大慶油田革委會主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長、黨組副組長,1978年任石油部部長。1981年後,任國家能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原油田會戰領導小組組長、中國石油開發公司總經理。1990年6月13日在大慶逝世。
唐克,1918年2月生,江蘇鹽城人。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北京外語學院俄語系畢業,大專學歷。1938年3月參加新四軍。1938年春至6月為河南確山縣竹溝教導隊學員。1938年6月至1939年2月任新四軍政治部宣傳科、後方留守處宣教幹事。1939年2月至12月任新四軍直屬政治處、軍醫處宣教股股長、政治指導員。1940年1月至10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政治部教導大隊政治教導員、宣教(科)副科長。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任八路軍第五縱隊統戰科科長。1941年10月至1944年6月任蘇北解放區阜東縣縣長。1944年6月至9月任蘇北解放區射陽縣縣長。1944年10月至1945年12月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1946年1月至3月任東北解放區開魯縣縣長。1946年3月至6月任東北解放區中共乾安縣委書記。1946年6月至8月任東北解放區前郭旗吉林專署財經處處長。1946年9月至1947年1月任黑龍江省財政廳副廳長。1947年1月至8月任黑嫩省企業管理局局長。1947年9月至1950年秋任東北經濟委員會工礦處經理部主任、辦公處副處長、基建處處長。1950年冬至1953年7月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副局長。1953年7月至1955年7月在北京外語學院俄語系學習。1955年夏至1958年10月任石油工業部辦公廳副主任,其間:曾兼任石油工業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58年10月至1965年2月任石油工業部地質勘探司司長。1965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5年6月至1977年6月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977年6月至1982年3月任冶金工業部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黨組書記。1982年3月至1985年6月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5年8月至1989年7月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董事長、黨組書記。1987年9月後曾任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董事長。中共第11屆、12屆中央委員。
王濤,1931年11月生,河北樂亭人。194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蘇聯莫斯科石油學院地質勘探系畢業,研究生學歷,副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48年至1950年在松江省立行知師范學校學習。1950年至1952年任哈爾濱工農速成中學黨總支部幹事。1952年至1953年在東北工學院幹部補習班學習,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學習。1953年至1954年在北京俄文專修學校留蘇預備班學習。1954年至1963年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礦業學院學習,莫斯科石油學院地質勘探系研究生,獲副博士學位。1963年至1965年任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勘探室、大慶油田開發研究院實習員,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勘探室主任、院副總地質師。1965年至1970年任大港油田副指揮兼總地質師。1970年至1979年任遼河石油勘探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兼總地質師。1979年至1983年任南海石油勘探指揮部珠江口籌建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兼臨時黨委書記。1983年至1985年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東部石油公司總經理。1985年6月至1988年4月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8年至1989年任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總經理、臨時黨委書記。1989年至1996年12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1996年12月至1998年3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高級顧問。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十二屆(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增選)、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
李范一,1891年生,湖北應城人。兩湖師范學校畢業。同盟會會員,參加武昌起義。1912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班,學習和研究電機工程。1924年回國,1927—1929年,創辦短波無線電機製造廠,建立我國第一座短波無線電台,舉辦中國無線電上海國際電台,為我國無線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曾任陝西省教育廳長、湖北省建設廳長。因不滿國民黨特務的暴行,於1935年辭官回鄉,興辦合作事業。「七·七」事變後,與中國共產黨合作,任第五戰區豫鄂邊區抗敵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解放後,任武漢軍管會高級參議,漢口第一紡紗廠總經理。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新中國成立後,任燃料工業部、石油工業部副部長。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4月30日在北京病逝。
李人俊,1914年出生,浙江溫州人。1939年參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供給部部長,新四軍蘇北財經部副部長,江淮銀行副行長兼印鈔廠廠長,淮北邊區行署審計處處長兼新四軍第四師供給部政委,蘇皖邊區政府貨管總局局長,山東省政府財政廳副廳長兼山東省渤海區財辦主任,華東財辦工礦部部長兼黨委書記,山東淄博特區黨委副書記,山東省政府委員兼工礦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李人俊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財委秘書長,解放軍建築第五、第六師(聯合司令部)政委,1953年任燃料工業部副部長,1955年任石油工業部常務副部長,1964年任建築工程部部長、黨組書記。1972年後先後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人俊是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開拓者和傑出領導者之一,1983年他參與組建了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任董事長、黨組書記。他為石油、石化工業的改革、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因病於1999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周文龍,1909年生, 湖南瀏陽人。瀏陽中學學生。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紅三軍團先後任八軍四師司令部書記、總指揮部秘書。1932年冬,擔任紅一方面軍紅二十一軍軍部管理科科長。1933年6月部隊縮編後,改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部參謀。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征。1935年2月,改任第十三團管理主任。9月,擔任紅軍陝甘支隊第二縱隊司令部管理科科長。1936年6月入紅軍大學第一期學習。同年12月畢業留校工作,擔任校務部副部長。1938年春,任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很好地完成了抗大的物資保障任務。1940年3月,調任八路軍(十八集團軍)前方總部供給部副部長。1942年2月,改任前總供給部政治委員兼後勤政治部主任。1943年秋,擔任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部政治委員。協助部長楊立三領導了八路軍前方的後勤工作建設和保障工作,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冬擔任晉冀魯豫軍區後勤部部長。1946年6月改任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1948年5月任華北軍區後勤部供給部部長。參與領導組織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作戰物資供應和平津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1949年7月,任華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參謀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擔任華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1957年9月調任國務院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參與組織開發大慶油田的工程會戰。1978年冬,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顧問等職。曾榮獲二級紅星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3年12月8日逝世。
焦力人:(1920-2007),男,漢族,1920年8月出生,陝西省韓城縣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延安中央印刷廠管理科科長,陝甘寧邊區第一兵工廠總務科科長,晉綏軍區第十兵工廠總務科科長、副政治協理員、職工大隊隊長、指導員、天水軍管會企業科科長。玉門油田解放後,擔任玉門油礦軍事副總代表、黨總支副書記,協助軍事總代表康世恩同志在油田建立了工會組織,並建立和發展了黨的基層組織。1958年3月任玉門礦務局局長、黨委副書記。1960年2月帶領以全國勞模王進喜為代表的一大批玉門石油職工參加松遼石油會戰,並擔任會戰指揮部工委委員、副指揮。1964年10月起先後擔任石油部地質勘探司司長,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工委副書記、總指揮,江漢油田會戰指揮部副指揮,組織了勝利油田和江漢油田的勘探開發工作。1972年2月擔任燃料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院長。1975年10月擔任石油化學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並兼任華北油田工委書記、總指揮。1978年4月擔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80年年初主持石油工業部全面工作。1983年1月從石油工業部領導崗位退下來以後,擔任石油部顧問。1998年7月離職休養。2004年1月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6月15日21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李天相:(1928-2005),男,漢族,1928年12月8日出生,北京市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9月到天津北洋大學機械繫學習,1951年7月在甘肅玉門油礦鑽探大隊實習,1952年畢業後,歷任西北石油管理局技術員,石油工業部供應製造局技術員、工程師、副處長、處長,湖北潛江「五七」油田機械處副處長,燃料化學工業部勘探開發組裝備組組長,石油化工部勘探開發組副組長,石油工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能源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咨詢中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8年7月離職休養。因病於2005年11月23日22時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孫敬文,1916年生,河北鹽山縣人。1932年加入共青團,193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7年他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先後任西北青年戰地工作團區團長,川康特委委員兼青委書記和上川東特委書記,重慶新華日報社黨總支書記、營業部主任。1946年調到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工作。後任張家口市委民運部長和企業黨委書記,中共察哈爾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副書記、省政府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後,孫敬文先後擔任建築工程部城市建設局局長、國家城市建設總局副局長、城市建設部副部長和建築工程部副部長,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建築工程部代理部長和黨組書記,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71年恢復工作後,他先後擔任天津市生產指揮部副主任、天津市革委會副主任、石油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和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978年任化學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是黨的八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5年離休。因病醫治無效,於1998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d >4g{
徐今強,1915年生,浙江省寧波人。煤炭工業部原部長。1938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第四師政治部聯絡科科長,中共中央華東局聯絡科科長等職。建國後,歷任中國石油公司軍代表,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副局長,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兼大慶油田黨委書記、總指揮,化學工業部代理部長,燃料化學工業部副部長,1975年1月,任煤炭工業部部長。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76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
孫曉風,1917年生,山東蓬萊市人,1936年5月參加革命,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幹事,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機關黨支部書記,師政治部宣傳部宣傳科科長、秘書處處長,魯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華東軍區第三縱隊十師政治部主任,昌濰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政治部秘書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孫曉風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0師政委,華東軍區司令部辦公廳主任。1956年8月,他調到石油工業部工作,先後任辦公廳副主任、生產技術司司長等職,1962年兼任石油部煉油新技術核心領導小組組長,1965年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1975年後,歷任石油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石油工業部副部長、顧問,石油化工總公司副董事長。1988年離休。因病醫治無效,於1999年2月19日在深圳逝世,享年82歲。
⑶ 盤灣鎮中國農業銀行的開戶行網點
農行
盤灣分理處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盤灣街人民東路1號
82732181
基礎網點 本幣業務
24小時自助服務
隸屬關系:江蘇 鹽城 射陽
⑷ 江蘇淮海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蘇淮海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是在原「江蘇省國營淮海石油機械廠」和「江蘇省國營淮海農機修造廠」基礎上進行改制後成立的企業,1953年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籌建的軍轉民老企業。
法定代表人:丁添仁
成立時間:1982-09-18
注冊資本:163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9240000193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淮海農場場部
⑸ 中國石油油庫江蘇鹽城有哪些謝謝
41 321044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阜寧石油分公司 阜寧縣城射河西路53號 劉軍
42 321045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響水石油分公司 響水縣灌河東路11號 趙祖琴
43 32104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射陽石油分公司 射陽縣合德鎮人民西路45號 彭偉
76 321079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鹽城東台石油分公司 東台市東台新東東路40號 王樹春
118 323019 鹽城聯孚油品經銷有限公司 鹽城市人民北路149號 李旭光
154 323070 鹽城市永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鹽城市鹽都區開創路 明加權
⑹ 射陽縣股票開戶在哪邊開啊
在寶隆銀樓的樓上。
開戶時需要咨詢傭金的問題。也就是說買入一千元的股票證券公司收你多少錢。
我在我們縣城想開一戶,一問傭金為千分之二點八。太貴了。全縣就那麼一家證券公司。。
你可以在異地開戶,找傭金少一點的證券公司,但如果國家推出一些新的業務的時候(如創業板)需要本人到開戶的證券公司新自辦理,所以你要考慮衡量一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