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開戶費用 » 德州夏津縣原油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德州夏津縣原油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4-22 04:34:53

㈠ 德州資源現狀

德州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在臨邑縣附近,現在的地下儲量大約能維持10年(公布的保守說法),別的沒有什麼大的資源。
德州是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良好基地。這里有糧、棉重點區,有糧棉瓜果區,有糧棗牧區,有棉糧林牧區,有糧棗牧漁區,有林果油漁區,各區有各區的優勢,有獨具的特產。這里瓜果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分布廣,品種多,產量大,質量優。西瓜、棗、梨、蘋果、桃、杏、沙果、柿、葡萄、山楂、桑葚、石榴等果樹品種資源達300多個。德州西瓜馳名南北,倍受青睞。樂陵金絲小棗核小皮薄,果肉豐滿細膩,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夏津縣素有小雜果之鄉的美稱,曾有「幾十里路攀樹可串親,背著糞筐沒法行」之說。所產的杏、李子、桑葚等果品是罐頭食品的主要原料。
德州市的無核柿歷來是皇家貢品。陵縣等縣的胎黃梨、鴨梨。德州的天然草場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牛、馬、驢、騾、豬、羊、雞、兔、鴨、鵝、鳥、蜂種類多,品種優。德州大驢以個高、力大、耐性強,被列為國家三大名種驢之一。夏津縣的芙蓉鳥(又稱金絲雀)以體形健壯、鳴聲嘹亮婉轉而聞名。德州五香脫骨扒雞久負盛名,還有齊河縣的大鯉魚等。
-----------------礦產資源(詳細)------------
德州市經濟以紡織、化工、電力、建材、食品、造紙、機械等為主。礦業以煉油和建築材料為主,石油、煤、地熱等礦產資源較豐富,磚瓦用粘土分布廣、規模小,其它礦產相對較貧乏。「九五」期間,全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速度處在山東省前列。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0.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721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6.1:42.8:31.1,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水平和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得到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區內礦產品種類少、產量低,不能滿足經濟的發展需求,大部分需從區外購進,水資源短缺更是制約著經濟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德州市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發現並探明了煤、石油、天然氣、地熱和礦泉水等一批礦產資源。受地質構造條件的影響,德州市的礦產資源有以下特點:

1.礦產資源以能源礦產為主,且埋藏較深,開發難度大。以煤為例,全市煤儲量絕大多數埋藏在-1000m以下,而且水文地質和構造地質條件極為復雜,開發難度大。

2.礦產資源不夠豐富,礦種單一,緊缺礦種較多,供需矛盾突出。德州市屬礦產資源缺乏地區,已發現評價礦產資源僅有三類11種,除能源礦產外,磚瓦用粘土儲量多且分散,金屬礦產尚是空白,非金屬礦產種類較少。金屬與非金屬礦產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

3.已探明的礦產地儲量規模以小型為主,大中型礦產地少,主要礦產在地域上分布較集中,礦種分布不均衡。本市已發現評價礦產資源產地440處,小型礦產地418處,中型礦產地15處,大型礦產地僅7處;在22個大中型礦產地中,能源礦產和水氣礦產為21處,佔大中型礦產地總數的95.56%, 1處為非金屬礦產(建築用砂)僅佔4.44%;主要礦產在地域分布上較集中,如石油(天然氣)集中分布在中東部的臨邑縣一帶,煤則集中分布在南部的齊河、禹城等縣市。

4.礦產品供需總量失衡,後備資源緊缺。煤、金屬、建築材料等礦產長期需要外部供應,石油(天然氣)、地下水、陶粒用粘土、水泥用粘土後備資源緊缺,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礦產儲量增長滯緩。

5.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偏低,人均佔有量低。本市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797.36億元,佔全省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的1.83%,居全省第12位;人均佔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1.488萬元,佔全省人均佔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的30.43%,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目前已開發利用礦種有10種,主要是石油、天然氣、煤、地熱、地下水、礦泉水、磚瓦用粘土、建築用砂、陶粒用粘土和水泥配料用粘土。德州市主要礦產資源及礦山開發利用情況詳見附表4、附表5。

全市已開發利用礦產地406處,共頒發各類采礦許可證406個(石油、天然氣除外),礦山企業406個,從業人數22976人;礦產品年產量中:固體礦產676.78萬噸,液體礦產0.4萬立方米,礦業總產值22485. 6萬元。其中按礦山規模分:中型礦山1個,礦產品產量8.50萬噸,礦業產值850萬元;小型礦山405個,礦產品產量固體礦產668.28萬噸,液體礦產0.4萬立方米,礦業產值21585.60萬元;按企業性質分:國有礦山企業3個,從業人數701人,礦產品產量10.04萬噸,礦業產值897.50萬元;集體礦山企業255個,從業人數14272人,礦產品產量固體礦產440.83萬噸、液體礦產0.2萬立方米,礦業產值13303.90萬元;其它經濟類型礦山企業148個,從業人員8003人,礦產品產量固體礦產225.91萬噸、液體礦產0.2萬立方米,礦業產值6960.6萬元。

總之,德州市礦產資源不豐富,礦種較單一,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面較窄,礦業在工業經濟中比重不大,礦產品產量小、產值低,屬礦產資源較緊缺地區,2000年度礦業總產值位於全省第13位。人均礦產值41.97元,佔全省人均值的5.73%。

石油、天然氣:為省規劃礦種,配合勝利石油管理局完成在本市區域內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確保省對石油開發利用總量調控目標的實現。

煤:為省規劃礦種,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其開發的監督管理,適度鼓勵加大開發利用力度,提高現有礦山的生產能力,「九五」已竣工的邱集煤礦要達到設計生產能力45萬噸/年,規劃期間新建年生產能力45萬噸礦井一座。力爭到2005年總生產能力達到90萬噸。

地熱:本市地熱資源較豐富,現有地熱產地7處。鼓勵加強開發利用研究,因地制宜,實行綜合開發、綜合利用。

磚瓦用粘土:為本市重點調控開發礦種。規劃期內,嚴格限制開采,不再審批新礦山,對現有礦山實行限采,逐步關閉在農田、耕地中取土燒制磚瓦的企業。2005年磚瓦用粘土開采量控制在245萬立方米左右,逐步形成改用黃河淤泥、粉煤灰、煤矸石等替代燒制磚瓦,爭取新型磚瓦牆材的生產量要達到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加強企業結構調整,向集約化規模經營發展。

地下水: 合理開采利用沿黃地帶淺層地下水資源;德城、臨邑、夏津等城區要嚴格控制深層地下水的開采。提倡鼓勵開發利用地表水,綜合利用中層微鹹水資源,將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在10.0億立方米之內,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礦泉水:維持開發總量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開采總量控制在2.4萬立方米/年。重點開發含碘礦泉水和含碘礦泉水系列飲料,提倡規模開采,扶優劣汰,創建優質暢銷品牌。

只能查到這些了......礦產部分詳情參見
http://cache..com/c?word=%B5%C2%D6%DD%3B%D7%CA%D4%B4%3B%CF%D6%D7%B4&url=http%3A//www%2Edzgtj%2Egov%2Ecn/kuangchankfzl/kcgh%2Ehtm&p=8b2a940a9ddb1fff57efc56d47&user=

㈡ 從寶坻區到昌黎縣有沒有公共汽車

如果你認為這架飛機是太昂貴了,它是21時55分在株洲坐K1684長沙到福州的火車,大概在9點鍾第二天上午在南平南站下車,坐車到車站入口三明車西站車,然後去到寧化在下午3點左右,運氣好的話,將能夠寧化縣可以考慮在24小時內正確的。 。 。不這樣做,重慶北至廈門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個問題。

㈢ 誰能評價一下山東在中國的定位

【山東簡稱】
別稱齊魯,東魯.簡稱 魯

【地理位置】
經度:東經114度19分 - 122度43分 緯度:北緯34度22分 - 38度23分

【地形地貌】
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在濟南。陸地南北最長約420公里,東西最寬約700餘公里,陸地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近年來山東亦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地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窪地佔4.1%,湖沼佔4.4%,平原佔55%,其他佔7.8%。

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網密度為0.24公 里/平方公里,長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條,其中,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 1000多條,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

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總面積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為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和東平湖。

山東的海岸線全長3024.4公里,大陸海岸線佔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於廣東省, 居全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餘處;有近陸島嶼296個,其中廟島群島由18個島嶼組成,面積52.5平方公里,為山東沿海最大的島嶼群;沿海灘塗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萬余平方公里。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海上運輸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將大有作為。

【面積總數】
總面積 15.78萬平方千米 (中國內地的1.6%,第19位)水域面積 約2100平方千米(湖泊)

【人口總數】
山東省2006年底總人口達9309萬
擁有在校大學生133.8萬,研究生4.2萬
到2008年山東省總人口將控制在9424萬人左右

【氣候特點】
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

年平均溫 11.0℃(文登)~14.2℃(濟南)

最高月均溫 23.5℃(成山頭)~27.4℃(濟南)

最低月均溫 -4.4℃(沾化、無棣)~-0.8℃(棗庄)

年降水量 584(聊城)~905(棗庄)毫米,

全境平均約710毫米

無霜期 173(萊陽)~約250天(煙台)

年日照時數 2300~2900小時, 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由於降水量60%以上集中於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行政劃分】
中國省級行政單位。省會濟南。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省總計17個地級市,140個縣級單位(其中市轄區49,市31,縣60),1931個鄉鎮級單位(其中街道辦事處460,鄉277,鎮1194),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180萬人。
濟南市:
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
市南區 | 市北區 | 城陽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黃島區 | 嶗山區 | 膠南市 | 膠州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 即墨市
淄博市:
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庄市:
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庄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
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台市:
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 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
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
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
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
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
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
蘭山區 | 羅庄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
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
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谷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
濱城區 | 鄒平縣 | 沾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
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註:濟南市、青島市為副省級城市。)

【歷史沿革】
龍山文化的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Mountain攝影。
[史前時代]
沂源縣發現的距今四五十萬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為直立人在中國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東境內發掘的石器時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與龍山文化。漢字的最早發掘品目前追溯到山東龍山文化的陶片.

先秦時代
(參見:齊魯文化) 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的山東很早就受到華夏文明的影響。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統治的中心區域;對山東東部未漢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進行統治。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於齊;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後輔佐周成王)則封於魯。
齊國定都臨淄,據《左傳·僖公四年》,其疆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黃河)、南至於穆陵(今沂水與臨朐交界處)、北至於無棣(今河北鹽山)」。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並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魯國都於曲阜,其疆域在《詩·魯頌·宮》中描述為「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尊尊而親親」,農業發達,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
曲阜孔廟大成殿的龍柱。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創始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孟子、莊子、孫子、墨子、魯班、扁鵲……等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其他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滕等國,他們後來多被齊、魯兩國並吞。周公東征三年,撲滅紂王子武庚聯合東夷的反叛,齊、魯遂兼並奄、薄姑等國。姜太公又攻滅萊國,齊國勢力擴張至膠東半島。進入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佔有。公元前249年,楚國攻佔魯國;公元前223年,秦國攻陷楚國。及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成為最後被秦國吞並的諸侯國。中國首次實現統一,齊魯之地從此成為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漢朝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以來,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西漢時期,山東地區有1700餘萬人、390餘萬戶,接近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山東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緻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漢朝在今山東設2個州(一級行政區):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兗州。
及至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爭戰頻仍,經濟有所破壞。
唐朝
至隋朝初年,山東地區的戶數佔全國總數的21%。到唐代,山東恢復發展。當時主要屬於河南道。開元天寶年間,每年都有幾百萬石的粟米運至關中,而青、齊(今青州、濟南)等地的物價仍遠低於中國其他地方。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至唐後期,戰亂又起。
宋元
北宋時期,宋江等人在梁山造反,這個故事後來被寫進《水滸傳》。金元時期,剝削嚴重,加上受到不斷的外來侵擾及野蠻統治,社會與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到元代,山東只有126萬人、38萬戶,與金代相比,人數減少約87%、戶數減少約75%,更不及西漢時期的十分之一。
明朝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省(當時包括遼寧)。明初光復時,山東「多是無人之地」,政府獎勵人民墾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東的耕地面積有7240餘萬畝,是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1421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和臨清由於漕運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清朝
到清朝康熙年間,山東耕地達到9000餘萬畝。1860年代,煙台成為山東第一個開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日軍攻佔威海,北洋海軍全軍覆沒。1898年,青島和威海分別租借給德國和英國。德國還修築了從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1905年),和津浦鐵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勢力范圍。1899年,義和團從山東興起,攻擊遍布全省的西方傳教士。清末,面對俄國和日本的威脅,東北終於向漢族移民開放,加上民國初年張作霖的鼓勵措施,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山東農民闖關東謀生,成為今天東北人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朝以後
1914年,日軍從德國手中奪取青島。1922年華盛頓會議後歸還中國。1930年,國民政府從英國手中收回威海。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日軍佔領了山東的鐵路和城市,共產黨則在農村建立起沂蒙山、膠東等解放區。國共內戰爆發後,1947年5月,陳毅的華東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崮全殲中央軍精銳部隊張靈甫74師。1948年9月24日,陳毅的部隊攻佔濟南,在壽光俘虜逃往青島途中的山東省主席王耀武。1949年6月2日,美軍從青島撤退後,解放軍進駐該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東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東省菏澤、聊城等地,1952年撤銷該省,將其轄區並入山東、河南。
1953年6月,滕縣專區更名為濟寧專區。7月,撤銷湖西專區和沂水專區,將其所屬縣市分別劃歸濟寧、菏澤和臨沂專區。1954年12月,撤銷淄博工礦區,設立淄博市。1958年,萊陽專區更名為煙台專區。1960年,撤銷嶧縣,設立棗庄市。1963年,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1964年,范縣劃歸河南。1965年,館陶劃歸河北,河北省的寧津縣、慶雲縣劃歸山東。1967年,專區更名為地區,全省共轄德州、惠民、昌濰、煙台、臨沂、泰安、濟寧、菏澤、聊城9個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棗庄4個省轄市,5個縣級市,107個縣。
1981年5月,昌濰地區更名為濰坊地區。1982年11月,設立省轄東營市。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濰坊地區、濟寧地區,設立地專級煙台市、濰坊市、濟寧市。1985年,撤銷泰安地區,設立地專級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專級市。1989年日照市升為地專級市。1992年,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萊蕪市升為地專級市。1994年,撤銷臨沂地區、德州地區,設立地專級臨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專級聊城市。2000年,撤銷濱州地區、菏澤地區,設立地專級濱州市、菏澤市。
至2005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縣級行政單位140個,鄉鎮級單位1941個,其中,街道辦事處423個,鄉295個,鎮1223個。

【交通運輸】
高速公路
山東有密集、優質的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超過3000公里,居全國首位。1993年建成第一條濟青高速公路,連接濟南與青島。現有的「三縱兩橫」網路主要包括南北向的京福、京滬、同三三線與東西向的日東、青銀兩線。全省多數城市之間可在半日互達。新建成的與在建的高速公路多基於「五縱四橫一環」的藍圖。山東省計劃在2008年使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達到4000公里,實現全省80%的縣、市、區由高速公路全程連接。

山東的高速公路(按山東境內里程排序)
京滬高速 北京 上海 482公里 德州北 臨沂紅花埠 德州、禹城、濟南、泰安、蒙陰、臨沂
濟青高速 濟南 青島 318公里 濟南大橋路立交 青島城陽區流亭立交 鄒平、淄博、青州、昌樂、濰坊、高密
濰煙高速 濰坊 煙台 272公里 濟青高速濰坊立交 煙台福山區 平度、萊西、萊陽、棲霞
青煙高速 青島 煙台 184公里 青島城陽區流亭立交 煙台萊山區 即墨、萊西、萊陽
濟聊高速 濟南 聊城 147公里 濟南黃河二橋 館陶縣 荏平、聊城、冠縣
煙威高速 煙台 威海 86公里 煙台福山區八角鎮 威海市田村 牟平
青威高速 青島 威海 公里 青煙高速即墨立交 威海市蒿泊 海陽、乳山、文登
京福高速 北京 福州 公里 德州北 張山子 德州、禹城、濟南、泰安、曲阜、薛城
同三高速 同江 三亞 360公里 煙台 汾水 煙台、萊西、膠州、膠南、日照
日東高速 日照 東明 公里 日照 東明 臨沂、曲阜、濟寧、菏澤
青銀高速 青島 銀川 公里 青島 夏津 青島、濰坊、淄博、濟南
高速 公里

鐵路
南北走向的主要有京滬、京九等鐵路。京滬鐵路最為繁忙,在山東境內有三條復線,其中一條是貨運專用。京滬高速鐵路的修築在計劃中。
東西走向的主要有膠濟、藍煙等鐵路。膠濟鐵路連接濟南與青島,非常繁忙,也是青島、煙台兩港的重要疏港通道;2004年至2005年膠濟鐵路進行了電氣化改造,成為山東省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藍煙鐵路連接煙台、青島兩大港口。還有石德、兗石、新兗鐵路及一些通往礦區的支線。
省境內樞紐性的鐵路車站及其匯通的鐵路線列舉如下:濟南車站(京滬-膠濟)、德州車站(京滬-石德,北京鐵路局管)、兗州車站(京滬-新兗-兗石)、菏澤車站(京九-新兗)。另外,濟南鐵路局也管轄位於江蘇省北部的徐州車站(京滬-隴海)。
航空
山東的主要國際機場有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濟南張庄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青島膠州機場、煙台萊山國際機場、濰坊機場、臨沂機場、威海機場、濟寧機場、東營機場,另外,還有一處海上救援機場,位於煙台蓬萊市。
海運
山東主要有青島、煙台、石臼港、威海、龍口、羊角溝等港口。青島港始建於1892年,外貿總吞吐量1.2億噸(2004年),居於中國內地海港的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514萬TEU標准箱(2003年),居中國內地海港的第三位,(上海港為1500萬teu) 也是世界15大集裝箱港口之一。

【資源能源】

生物資源
山東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餘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樹木600多種,分屬74種209屬,以北溫帶針、闊葉樹種為主。各種果樹90種,分屬16科34屬,其中煙台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棗庄石榴、大澤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蔥、萊蕪生薑、濰坊蘿卜等都是山東久負盛名的特產,山東因此被稱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中葯材800多種,其中植物類700多種。山東是全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重點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煙、麻類產量都很大,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陸棲野生脊椎動物450種,佔全國種數的21%。其中獸類55種,鳥類362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25種。陸棲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種類繁多,居全國同類物種之首。在山東境內的動物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
水資源
山東分屬於黃、淮、海三大流域。根據山東1956—1999年實測資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676.5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5.82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地表水資源量)為222.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52.57億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復計算量69.65億立方米。黃河水是山東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資源,每年進入山東水量(黃河高村站1951—2001年資料)為376.1億立方米,按國務院辦公廳批復的黃河分水方案,一般來水年份山東可引用黃河水70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畝均佔有量少,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年際年內變化劇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聯系密切等是山東省水資源的主要特點。全省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09%,人均水資源佔有量344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4.7%(小於1/6),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4.0%(1/25),位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倒數第四位。
海洋資源
山東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灘塗面積佔全國的15%。近海棲息和洄遊的魚蝦類達26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40多種,淺海貝類百種以上。其中,對蝦、扇貝、鮑魚、刺參、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山東已建成多處大中型鹽場,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山東還有可供養殖的內陸水域面積400多萬畝,淡水植物40多種,淡水魚類70多種。
能源
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也在山東,山東原油產量佔全國1/3。近年來,勝利油田鑽探范圍逐步進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鑽井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油田一直保持著穩產、高產。山東境內含煤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滕礦區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到2004年底,全省發電裝機達到3292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完成1640億千瓦時。截至2006年底,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5005萬千瓦。全省電力供需由總體平衡轉為相對富餘,呈現供大於求的趨勢。山東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省獨立電網。
礦產資源
全省現已發現的礦藏資源有128種,佔全國已經發現礦產品種類的70%以上。探明儲量的74種,其中有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全國第一位的有黃金(岩金)、自然硫(佔全國儲量90%以上)、石膏(佔全國儲量79%以上)等,其中黃金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剛石(儲量佔全國40%,產量佔80%)、菱鎂礦、鈷、鉿、花崗石等。居第三位的有鉀鹽、石墨、滑石、膨潤土、石灰岩等。其餘居前10位的還有煤、天然氣、鐵、重晶石、硅藻土、鋁土礦、輕稀土、油頁岩、石英砂、磷、鎵等。
旅遊資源
山東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五嶽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遺產」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齊國故都臨淄,「人間仙境」蓬萊,「道教聖地」嶗山,「世界風箏都」濰坊,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台,榮成「天盡頭」,「泉城」濟南,黃河入海奇觀,「仙山之祖」昆嵛山,有著女媧補天的美麗傳說的嶧山,以集聚水滸英雄而著名的史稱「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經濟狀況】
據2005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據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18468.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僅較第三位的江蘇省多出約二百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0.4:57.5:32.1。實現進出口768.9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 人民幣18468.3億元(2005年)(中國內地的11.3%,第2位) - 每人平均 人民幣20427.28元(2005年)
山東是工農業大省,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有九分之一多;比較著名的品牌包括青島啤酒、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等,這些企業的總部都設在青島。
對外貿易
全省大力推進對外經濟工作。截止2004年底,累計已有113家世界500強在我省興辦企業262家。全省境外發行股票融資7.6億美元。
2004年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07.8億美元;其中出口358.7億美元;進口249.1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09.6億美元。省級撥付出口扶持及獎勵資金7000萬元,完成出口退稅291.4億元。
全省有1200多家企業在10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境外加工貿易、資源開發和承包工程;累計批准設立服務貿易領域的外商投資企業6248家,實際使用65億美元,占直接投資總額的14%。目前,已有8家境外金融機構在山東開設代表處或分支機構,外資設立的倉儲物流企業達到400多家;對外貿易的企業已發展到2萬多家,其中內資企業1.4萬家,外貿依存度達到34.3%。利用外資興辦了一大批產業龍頭項目,通用汽車、沃爾沃重卡、LG手機、富士康電子、三星電子等,與全省加快發展的裝備製造業共同構築起了山東現代製造業雛形。
開發區建設
山東省的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2004年,全省經濟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242.6億元;工業增加值1162.7億元;稅收收入163.1億元;財政收入140.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46.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44.4億元。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營造最佳投資環境,投資環境評價綜合指數列國家級開發區第四位,其中,社會環境指數居第1位,綜合經濟實力居第5位。
2004年共吸收外商投資項目1394個,其中投資總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275個,實際使用外資40.2億美元,佔全省的40.9%。投資國別趨於合理,亞洲國家投資繼續占據主導地位。實際使用外資居前三位的分別是,韓國、香港、日本。
全年完成進出口額170.5億美元,其中,出口98.5億美元。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開發區31家。
青島、煙台、威海三市開發區發展迅速,2004年,三市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完成出口62.7億美元,分別佔全省經濟開發區總額的59.9%、69.7%;實現工業總產值、稅收、財政收入2154.5億元、87.6億元和90.4億元,分別佔全省經濟開發區總額的50.8%、53.7%和64.4%。
全省開發區把引導產業集聚作為推進開發區發展的突破口,把提高配套能力作為增強開發區發展的潛力和後勁所在,注重引進大項目,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同時,強化配套招商,延伸產業鏈條,實現龍頭企業拉動,配套企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
境外企業
截至2004年12月全省累計設立境外企業(機構)933家,中外方協議投資13.4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9.6億美元。境外投資分布在39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境外投資遍布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項目主要涉及紡織服裝、印染、輪胎生產、汽車改裝等行業。境外資源開發項目主要集中在煤炭資源和森林資源開發兩大領域。全省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興辦企業77家,投資額1.58億美元,到2004年底,全省有10家企業在新加坡掛牌上市(全國有60家),融資6億多美元。 以「綠地」方式設立的境外企業(機構)109家,以跨國並購方式設立的境外企業18家。
2004年全省16個市興辦了境外投資企業,3個市興辦境外企業10家以上,其中青島市設立境外企業數61個,居各市之首,臨沂、煙台分別興辦企業13家和11家。中方協議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的市有5個,分別是濟寧、臨沂、煙台、萊蕪、青島。
口岸開放與管理
全省現有開放口岸30個,其中一類口岸15個,包括11個海港口岸和4個空港口岸;二類口岸15個,其中海港7個,陸港8個。開放口岸數位居全國第四位。截至2004年年底,空港口岸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24條;海港口岸客貨運國際航線新開26條,現已有79條。海上與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全省沿海港口擁有大中小泊位286個,其中萬噸以上深水泊位87個,通過能力達1.9億噸。全省空港24條國際及地區航線分別為:青島空港15條,分別至東京、大阪、漢城、澳門、福岡、香港、釜山、大邱、曼谷、經上海至巴黎、經北京至歐洲七國、經深圳至新加坡和至東京、大阪、漢城貨運;煙台空港4條,分別至漢城、香港、大邱、大阪;濟南空港5條,分別至香港、漢城、曼谷、經深圳至新加坡和至俄羅斯貨運。口岸實行信息化建設。推行電子口岸,整合信息資源,實施網上辦公,推廣「三電工程」,實施電子監控,實行關、檢、港三家聯網等。
2004年全省海港口岸外貿進出口貨物運輸量突破1.8億噸。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85億噸。外貿進出口貨運量達到18011.16萬噸,其中進口完成1.24億噸;出口完成5596.14萬噸。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71.82萬個標准箱。經山東口岸入出境旅客人數達到177.79萬人次。外貿進出港船舶18075艘次;國際航線進出空港飛機11547架次。山東口岸外貿運輸量在各大港口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依然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其中青島港外貿運量完成12062.6萬噸,僅次於上海口岸排全國第二位;煙台港完成1531.5萬噸;日照港完成2548.29萬噸;威海港完成520.1萬噸;龍口港完成367.5萬噸。

㈣ 誰知道衡水怎麼樣

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
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界於東經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東部與滄州市的東光縣、吳橋縣和山東省德州市毗鄰,西部與石家莊市的深澤縣、辛集市接壤,南部與邢台市的南宮市、新河縣以及山東省武城縣相連,北部同保定市的安國市、博野縣、蠡縣和滄州市的肅寧縣、獻縣、泊頭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區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19公里。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衡水歷史悠久。上古時代因地跨黃河,今轄區分屬冀、兗二州。饒、昌、武城、武羅均系境內主要封邑方國。春秋時期多歸晉 國。戰國時代為燕、趙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屬鉅鹿郡。漢代屬冀州刺史部,先後設有廣川國、信都國和安平國,今轄縣市區多為此時建置。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鄴始移信都,境內分屬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晉代仍為冀州所轄。隋時,南部屬冀州,北部屬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屬河北道。宋初冀州屬河北東路,深州屬河北西路。元初,觀州治所移至縣城(今景縣城),並於公元1265年復稱景州。此後直至明、清,先後為中書省、京師、直隸省所轄,境內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領。
中華民國初期,各州皆改為縣,直隸於省。至1914年,今轄區分屬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各縣直隸於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今轄區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邊區之冀中區和晉冀魯豫邊區之冀南區。1948年5月,兩邊區合並改稱 華北行政區。
1949年8月1日始設衡水專區,轄原冀南、冀中兩區之部分縣域,包括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清河、恩縣、夏津、武城、故城、景縣、阜城等13縣,屬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專區奉華北行政委員會之命撤銷,其轄區之夏津、恩縣、武城3縣劃歸山東省,衡水、深縣、武強、武邑、棗強、冀縣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景縣、故城、阜城3縣劃歸滄縣專區,清河縣劃歸邢台專區。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准衡水專區復置,下轄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饒陽、安平、故城、景縣、阜城計11縣。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1982年1月,衡水鎮升為衡水市。1993年9月,冀縣改建為冀州市。1994年7月,深縣改建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同時撤銷原縣級衡水市,改設桃城區。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轄1區、8縣和2個縣級市。

人口概況
[編輯本段]
根據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424.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死亡率為6.95‰,自然增長率為5.45‰,比上年增0.3個千分點。
衡水市是以漢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雜散居地區。到2004年末,共有少數民族37個,5123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12%,主要居住在桃城區、故城縣、深州市、景縣等地,呈小聚居特點。全市有景縣西營村、大楓林村和故城縣太興鎮、趙魯屯村4個回族聚居村。
全市少數民族中,回族、滿族、壯族人口較多。其中回族2274人,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44%,主要居住在景縣、桃城區、故城縣;滿族950人,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18.5%,主要居住在桃城區、深州市、故城縣、景縣;土家族420人,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8%,主要居住在阜城縣、棗強縣、深州市、冀州市。
衡水市境內居住的其他少數民族還有朝鮮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納西族、俄羅斯族、藏族、傣族、維吾爾族、高山族等共1479人,各縣市區均有分布。
全市各民族長期以來交錯居住,在政治經濟生活中互相支持,團結合作,互通有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全市各民族之間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為建設經濟強市做出了新的貢獻。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全市總計:1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8個縣。共設57個鎮,57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下轄4994個村委會, 92個居委會。
市轄區:桃城區
縣級市:冀州市 深州市
縣:棗強縣 武邑縣 武強縣 饒陽縣 安平縣 故城縣 景縣 阜城縣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土地資源】 衡水市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原中地形變化較大,高差多為30厘米~50厘米,有的可達1米左右,構成明顯的崗、坡、窪等不同地貌類型。緩崗為古河道遺留下來的自然堤,一般沿古河道呈帶狀分布,比附近地 面相對高出1米~3.5米。饒陽、安平境內緩崗地貌十分普遍。微斜平地分布最廣,是緩崗向窪地過渡的地貌單元。窪地分布也很多,僅萬畝以上大型窪地就有46個,其中冀州市、桃城區界內的千頃窪為全市最大窪淀,總面積達75平方公里。

【土壤類型】 據第二次土壤普查,衡水市共有3個土綱,4個土類,7個亞類,26個土屬,111個土種。面積最大為潮土土類。全市潮土亞類面積43.40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2.10%,廣泛分布於各縣市區,是農用土地主要土壤類型。其土層深厚,質地多變,但以輕壤土為主,部分為砂質和粘質。土壤礦質養分較為豐富,但有機質、速效氮、磷養份缺乏,易受旱、澇、鹽鹼化威脅,歷年以種植業為主。脫潮土面積14.33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4%,廣泛分布於古河道自然堤緩崗及高平地處。該土類地下水質好,無洪澇鹽鹼威脅,水利條件好的地段,多是糧、棉高產區。

【土地資源利用】 根據2003年衡水市土地變更調查,全市土地總面積為883664.88公頃。其中耕地585298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6.3%,耕地中有旱地228026公頃、水澆地350896公頃、菜地6376公頃,分別佔耕地總面積38.96%、59.95%、1.09%;園地 3746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25%;林地1186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20%;牧草地184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0.20%;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2.06萬公頃,佔13.63%;交通用地589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0.67%;水域3537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7.08%;未利用土地33467.3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3.79%。

【礦產資源】 衡水市目前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地熱、礦泉水和磚瓦用粘土資源等4個礦種。油氣資源主要分布於深州市、饒陽縣、武強縣。11個縣市區均有地熱異常顯示,地熱資源已被開發利用的有桃城區、深州市;磚瓦用粘土資源全市廣泛分布,並已大量開采,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全市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油氣資源】 目前已查明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於深州市、饒陽縣、武強縣一帶,有深南油田、深西油田、留楚油田等。分布面積約91平方公里,查明的石油儲量約3000多萬噸,原油日產量約1500噸。油氣藏類型屬古潛山油氣藏和第三系油氣藏。1996年在饒陽縣與深州市交界處探明溪村油區,儲量約600萬噸。

【地熱資源】 屬新能源,衡水市特有的地層構造為地熱資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熱儲條件。全市平均地溫梯度值3.16℃/100米,略高於大地梯度背景值(3℃/100米),垂向上可分為三個熱儲層。一是上第三系中低溫熱水。開采深度為300米~1200米,水溫在23℃~50℃,礦化度較低,水量較大。二是下第三系高礦化熱水。開采深度在1000米~1500米以上,水溫可達50℃~80℃,礦化度較高,由於目前綜合利用條件限制,暫不宜開發。三是古潛山基 岩高溫熱水及凹陷區上第三系高溫熱水。基岩高溫熱水埋深在1500米~2500米以深,水溫60℃以上,礦化度較低,水量較大,水頭高,具備很好的開發前景。

據《衡水地熱田普查報告》表明,衡水市桃城區中低溫地熱田,計算面積556平方公里,2000米深地溫平均為68℃~80℃,熱水體積儲量51868×106立方米,開采儲量為1471.45×106立方米,可采熱儲量為523.497×1016 J(合12552385167×106kcal),有效利用資源熱量摺合標准煤約1億噸。屬中等規模熱田。

【礦泉水】 衡水市已查明兩處礦泉水,分布於桃城區劉家莊和深州市石象村。

【水資源】 降水 2003年衡水市降水量為56.6億立方米,平均降水量為642.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22.5毫米)多119.6毫米。比上年降水量(340.7毫米)多301.4毫米,為近年來第一個豐水年份,從總的情況看,2003年衡水市降水無論從區域分布還是從年內分配上都是不均勻的,這也是衡水市降水的主要特徵。

【地表水】 自產水量。2003年全市平均徑流深14.4毫米,自產徑流量為12660.6萬立方米,僅為多年平均徑流深(19.1毫米)的75.4%。

入出境水量。2003年總入境水量13.7億立方米,其中清涼江入境量最大為8.74億立方米(主要為引黃濟津輸水),其次是衛運河,入境水量為4.35億立方米。全市總出境水量為12.3億立方米,其中清涼江出境量最大為7.25億立方米,衛運河出境水量次之為4.31億方米。全市各河流入出境水量差為1.39億立方米,其中3517萬立米入蓄衡水湖。2003年石津渠總引水量為0.92億立方米,比上年引水量(1.15億立方米)少20.0%。

【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量。2003年全市地下水資源量5.92億立方米,加上2克/升~ 3克/升和3克/升~5克/升微鹹水量,全市地下水總量為12.17億立方米。

【水資源利用】 2003年全市用水總量為15.4億立方米,比上年總用水量少1.0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利用量為13.7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89.0%;地表水利用量1.4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9.1%;外調水量0.3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9%。地下水利用量中,深層地下水開采量8.2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開采(包括微鹹水)5.49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作物類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高粱、甘薯、黍子、稻穀、蕎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食用菌、煙草等。蔬菜瓜果類主要有:白菜、菠菜、芹菜、茄子、西紅柿、豆角、白蘿卜、辣椒、茴香、蔥、蒜、韭菜、筍、冬瓜、北瓜、西瓜、南瓜、西葫蘆、甜瓜、黃瓜、土豆等。

家畜主要有:豬、羊、牛、驢、騾、馬、兔、駝、鹿等。野生類被馴化飼養的有狐、貂、貉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近些年國內引進並已在衡水市養殖的野生禽類有山雞、火雞、珍珠雞、鷓鴣、鵪鶉及觀賞鳥類。水產主要有羅非魚、河蟹、甲魚、優質鯽魚、白鯧、白鯊、黑魚、鯰魚、美國回魚、青蝦、鱔魚、泥鰍、蚌類等。

自然環境
[編輯本段]

【地質條件】 衡水市轄區內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系、第三系及古生界和元古界地層。

【地勢地貌】 衡水市地處河北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海拔高度12米~30米。地面坡降,滏陽河以東在1/8000~1/10000之間,以西為1/4000。境內河流較多,由於河流泛濫和改道,沉積物交錯分布,形成許多緩崗、微斜平地和低窪地。境內的衡水湖為華北平原上僅次於白洋淀的自然窪淀,蓄水面積7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20平方公里,設計水位21米,最大蓄水量2億立方米,被譽為華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氣候特點】 衡水屬大陸季風氣候區,為溫暖半乾旱型。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濕差異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邊緣的偏南氣流影響,潮溫悶熱,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氣候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旱少雨多風增溫快,秋季多秋高氣爽天氣,有時有連陰雨天氣發生。農業氣候資源較豐富,但是自然災害也頻頻發生,好乾旱、冰雹、洪澇、低溫、大風等、常給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河流水系】 流經衡水境內的較大河流有瀦龍河、滹沱河、滏陽河、滏陽新河、滏東排河、索瀘河——老鹽河、清涼江、江江河、衛運河——南運河9條,分屬海河水系的4個河系。其中瀦龍河屬大清河系,滹沱河、滏陽河、滏陽新河屬子牙河系,滏東排河屬南大排水河系,索瀘河——老鹽河、清涼江、江江河屬南大排水河系,衛運河——南運河屬漳衛南運河系。

旅遊概況
[編輯本段]
衡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三國時期袁紹曾於冀州屯兵百萬與曹操抗衡,西漢大哲學家、儒家學派一代宗師董仲舒就生於衡水棗強縣。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縣「封氏墓群」和「開福寺舍利塔」。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縣的「周亞夫墓」、「高氏墓群」,桃城區的「寶雲塔」、「孔穎達墓」、「安濟橋」,故城縣的「慶林寺塔」,深州市的「馬君起造像碑」、「大馮營漢墓」(即李佐車墓)、「深州盈億義倉」,棗強縣的「董仲舒石像」,安平縣的「東漢壁畫墓」、「西寨子古墓」,冀州市的「後冢墓」、「冀州舊城址」、「西元頭漢墓」、「西堤北石塔」(即震雹塔)、「雙冢漢墓」,武邑縣的「竇氏青山」和「中角漢墓」。此外,衡水湖,冀州市的「孫鄭李大墓」、「東元頭大墓」,桃城區的「尚王墳」,阜城縣的「竇氏青山」,棗強縣的「侯冢古柏」,安平縣的「聖姑台」,桃城區的「人民公園」、「中華公園」,棗強縣的「比干廟公園」,武邑縣的 「武羅園」,深州市的「貿易城」、「教育城」,饒陽縣的「鎮海寺」,武強縣的「年畫博物館」,故城縣里老的「原始森林」也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衡水現有星級飯店11座,客房1萬余間,旅行社9家,業務遍及全球市場。

教育科技
[編輯本段]
素質教育全面深化,基礎教育平穩發展。至年末,全年普通高中在校生9.6萬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4.4萬人,分別較上年增長了9.0%、5.4%,小學在校生28.6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3.2萬人,分別較上年下降了8.5%和6.6%。

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全年受理專利申請403件,比上年增長12.3%;授權專利241件,增長37.7%。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316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338萬元。共有42項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省級鑒定40項,市級成果鑒定41項。

經濟建設
[編輯本段]
整體情況
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測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4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7.6%,人均GDP達12971元。三次產業共同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第一產業增加值98.5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85.6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164.7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8%、52%和30%。
農 業
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繼續提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8.4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109.3億元,增長5.5%;畜牧業產值71.2億元,增長3.3%。嚴格實行耕地保護,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同步增長,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5.9萬公頃,較上年增加了1.1萬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317.9萬噸,增加了7.9萬噸,棉花種植面積達到12.7萬噸,增加0.2萬公頃,產量達14.4萬噸,增產0.5萬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9萬公頃,減少了0.3萬公頃,產量11萬噸,下降了7.7%。全年蔬菜產量408.0萬噸,牛奶產量3.9萬噸,生豬出欄數321.4萬頭,家禽存欄4825.4萬只。
工 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65.2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9.7億元,增長8.3%。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 125.5億元,增長7.2%,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37.1億元,下降9.4%;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02.6億元,增長12.8%。分經濟類型看:2006年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10.5億元,增長11.6%;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82.2億元,較上年增長3.9%,佔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8.9%;集體企業增加值完成8.7億元,增長4.1%;股份合作企業完成增加值1.0億元,下降9.1%;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完成增加值20億元,增長4.9%;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7.3億元,增長14.6%。
工業生產產銷銜良好。經濟效益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8.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45.6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4.2億元,增長11.6%。全年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效益綜合指數為191.9%,比上年提高7.86個百分點。
建築業
建築業保持較快發展。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年我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有110個,竣工房屋價值17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7.2%。建築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年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平穩發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5.5億元,增長2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07.3億元,增長11.3%。分行業看,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7.6億元,增長22.9%,高出批發和零售業8.4個百分點。
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2006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場達126個,比上年增加39個,全年成交額達到147億元。比上年增加3億元。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69.9億元,生產資料成效額77.2億元
交通、郵電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2006年末,國省干線總里程達1074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40公里;占總里程的比重達13.0%,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3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7%;旅客周轉量26.6億人公里,下降了2.2%。
郵電通訊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9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年末固定電話達到87.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24.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1.8%。2006年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10.6萬戶,較上年增長了1%。

財政金融與保險
財政收支大幅度增加。全市財政總收入32.66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增值稅12.5億元,增長15.1%;企業所得稅增幅最大,完成2.3億元,增長57.8%。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4.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基本建設支出2.4億元,增長20.1%;農業支出2.0億元,增長6.7%;科教文衛事業支出12.6億元,增長7.5%。
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86.1億元,比年初增加69.3億元,貸款余額305.9億元,比年初增加24.4億元,全年累計現金收入1405億元,累計現金支出1422億元,收支相抵現金凈投放17億元。
保險業健康發展。至年末,全市有各類保險公司13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全年保費收入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2.3億元,增長14.8%;人身保險保費收入9.2億元,增長21.0%,全年支付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1.97億元,其中,財產險1.14億元;人身險8300萬元。

城市建設
[編輯本段]
改革開放,特別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來,市區城市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得到了長足發展。到目前,市區建成區面積已達26.7平方公里,人口27.6萬,已初步形成集紡織、化工、機械、商貿等為一體的中等發展城市,是衡水市黨政機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一、 市政建設日新月異
伴隨著地級市的建立,市政建設呈現出強力度超越空前的發展態勢。從地改市之初的"一路、一街、一場"建設到1997年的"五路四處"、1998年的"126、215"、1999年的"30項"、2000年的"621"、2001年的"642"等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都為整個市區的市政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年來,先後新建、拓寬、改造各種道路72條,衡水市區擴展了14.5平方公里。至2001年底,市區城市道路總長已達144公里,鋪裝總面積335.8萬平米,排水管網總長243.9公里,擁有城市路燈5079盞,城市橋涵32座。其中道路建設是改革開放前的5.5倍,路燈是改革開放初期的16.8倍。
二、 園林綠化初具特色
按照"修一路綠一線、建一區綠一片"的基本工作思路,專業綠化先後完成了育才街、榕花街、紅旗大街、中心街等數條路段10萬多平米的精品綠化工程,新上仿漢白玉護欄4361米,種植喬、灌木105.47萬株,草皮16萬平方。街道樹木已由原來的單一種植喬木發展為常青樹與落葉樹相結合,喬、灌、花、草相配置的綠化格局。積極開展創建園林城市庭院活動,涌現出石油公司、衡水師專、老白乾酒廠、發電廠、財政局等28個"省級園林庭院單位",59個單位成為市級達標單位。目前,市區園林綠地面積達536.06公頃,綠化覆蓋率達24.46%,建成區綠地率達到16.25%,人均公共綠地5.55平方米。
三、 公用事業發展迅速
總投資7億元,開工建設了地表水廠(引湖入衡)、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垃圾處理廠。新建了3座水廠,給水管道總長已達100公里,日供水能力11.4萬噸。目前,全市110KV以上線路總量長度達595公里,11KV以上變電站達19座,35KV以上輸電線路總長度1839.54公里,35KV以上變電站達78座。全市已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用電水平也日益提高。
四、 市區環境潔凈靚麗
目前市區共擁有機械中轉站6座,簡易運轉站56座和一座佔地40餘畝的垃圾處理場。近年來,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實施了"凈化"工程,先後對安居工程小區等5個居民生活小區的25000多戶居民和市區主要街道的6000多個門店實行了垃圾上門收集服務,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市容衛生初步達到"四有"、"六無"的要求。自1996年以來,連續保持了"省衛生城市"榮譽稱號。1998年市區人民路被省主管部門評為"城市樣板街"。近幾年,先後建設了體育休閑廣場、胡堂排干綠化帶、濱河綠化帶、人民公園百花園等工程。2001年在全省城市容貌"燕趙杯"考核競賽中取得了全省C類城市第一名的好成績。通過在市區內實施"夜景"工程,目前市區內各種燈箱、電子屏幕、霓虹燈達到了5000餘處,設置了各種光源帶3500多米,城市夜景流光異彩。
五、 電信網路縱橫交錯
京滬214微波、京九廣、津石、濟石太銀四條國家一級干線和省中環、南環、石衡光纜、石唐微波等省級干線在衡水境內交織,使衡水成為通訊地理上的"黃金十字點",成為河北省及石家莊後的第二個電路匯接中心。2001年,全市實現電信業務總量3.5億元。電話普及率每百人11.4部,並相繼開辦了無線尋呼、移動通訊、IC卡電話、數字、數據傳輸、國際互聯網等新型電信業務。
六、 交通線路四通八達
隨著1982年石德鐵路復線全面開通和1997年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的全線通車,確定了衡水鐵路樞紐的重要位置。作為京九鐵路京南第一大站,衡水被譽為"黃金十字交叉"。至2001年底,全市油麵路里程已達606公里。公路密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到60公里,大大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了以衡水市區為中心,以國省干線為骨架的公路網路。市區公交車輛74部,營運線路12條,計7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