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孫吳-嘉蔭盆地石油地質特徵
孫吳-嘉蔭盆地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松遼盆地的北端,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的結雅-布列亞盆地為同一盆地,面積為22810km2。大地構造上東臨佳木斯地塊,西為大興安嶺褶皺帶。盆地是在吉-黑褶皺系和佳木斯隆起基礎上經燕山運動而形成的中—新生代盆地,具有斷陷和坳陷雙重結構特點。盆地具有三凹二隆的構造格局,依次為孫吳斷陷、茅欄河隆起、沾河斷陷、富饒隆起和嘉蔭斷陷。盆地經歷了張裂—斷陷—抬升—坳陷—沉降—抬升的構造演化過程。孫吳-嘉蔭盆地基底為古生代花崗岩,沉積蓋層自下而上劃分為下白堊統寧遠村組和淘淇河組,上白堊統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魚亮子組和富饒組,古近系烏雲組,新近系孫吳組和第四系。主要發育湖泊、扇三角洲、湖底扇和火山岩相。盆地目前完成重磁13994點,二維地震2100km(其中選區項目部署二維地震695km,探井1口,地質井3口,2008年資源量油2.18×108t,氣409.15×108m3。
(一)地層分布特徵
孫吳-嘉蔭盆地發育的地層有寧遠村組、淘淇河組、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魚亮子組、烏雲組和孫吳組,其上為第四系覆蓋。
下白堊統寧遠村組岩石組合為淺黃色細粒岩屑長石砂岩、淺黃褐色凝灰砂岩、淺黃色岩屑砂岩、灰白色中粒凝灰砂岩、黑色細砂粉砂岩、灰色礫岩、黑色泥岩和細砂岩夾煤層。
下白堊統淘淇河組下段以礫岩、砂礫岩為主,夾含礫長石砂岩和泥岩,底部常出現凝灰岩。上段沉積物顆粒較細,為中細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夾薄層煤層。
上白堊統永安村組岩石組合以粉砂質泥岩和粉砂岩為主,夾數層細粒長石砂岩、局部含礫粗—細長石砂岩和薄層鈣質砂岩、泥岩、石膏和薄煤層。砂岩中見交錯層理,含豐富的植物化石和孢粉、魚類、介形類、淡水雙殼類及腹足類化石。
上白堊統太平林場組岩石組合以灰色泥岩和泥質粉砂岩為主,其次為細粒長石砂岩,底部為油頁岩,粒度較永安村組更細。本組含葉肢介、介形類、魚及植物化石、孢粉。
上白堊統魚亮子組岩石組合為一套灰綠色—黃色砂礫岩、礫岩、含礫砂岩為主的粗碎屑沉積。以富含恐龍化石為特徵,與下伏太平林場組為假整合接觸。
上白堊統富饒組為一套煤系地層,以灰黑色、黑褐色粉砂質泥岩、炭質泥岩及粉砂岩為主,夾薄層褐煤,厚度大於55m,與上覆古新統烏雲組呈整合接觸。
古近系古新統烏雲組由灰白色、黃褐色泥岩、泥質頁岩夾砂岩組成,底部有黃色砂礫岩,其上被孫吳組覆蓋。產豐富的植物化石和孢粉,見少量昆蟲。
新近系中新統—上新統孫吳組上部為灰白色、灰綠、灰黃色半膠結的中細粒—中粗粒砂岩,下部為礫岩、砂礫岩。
孫吳-嘉蔭盆地自下而上具有沖積扇-扇三角洲-湖泊→湖泊→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辮狀河-辮狀河三角洲-湖泊→沖積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積演化規律。寧遠村組為一套火山岩地層,其上的淘淇河組、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魚亮子組、烏雲組和孫吳組為連續正常沉積的地層,各組間沒有較大范圍的不整合接觸關系。淘淇河組和孫吳組發育的沉積相為沖積扇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永安村組和太平林場組為曲流河相、曲流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永安村組為河流淡水注入少,有蒸發岩出現;魚亮子組、烏雲組均由辮狀河相、辮狀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構成。
(二)構造單元劃分及演化
1.構造單元劃分
孫吳-嘉蔭盆地基底埋深一般在0.1~2.2km 之間,俄羅斯境內結雅-布列亞盆地基底埋深可達2.8km(圖3-25),顯示盆地基底深度自南向北逐漸加深。盆地基底形態具有構造軸向北東走向的三斷二隆的構造特徵,與俄羅斯境內的坳陷區隔江相對,自西向東相間分布,並明顯受北東向基底斷裂控制,依次為孫吳斷陷、茅欄河隆起、沾河斷陷、富饒隆起和嘉蔭斷陷。根據斷裂發育及基底結構,可進一步劃分9個二級構造單元(圖3-26)。
孫吳斷陷位於盆地西部,以F1、F2斷裂所形成的北東向斷陷,北部以黑龍江為為界,面積約5650km2,該區的重力異常整體呈東西分帶、南北分塊特徵,北部重力異常呈南北向展布;而在孫吳斷陷南部則呈北北東向展布。重力計算的基底埋深在100~2400km,形態為東淺西深,中部辰清鄉一帶的局部斷凸將南、北斷陷隔開,在吳家鋪-新村一帶存在一局部斷凹,基岩可達埋深2400km。孫吳斷陷向北與俄羅斯境內相應斷陷隔江相連,基岩埋深2800km。基底岩性主要為華力西晚期花崗岩,在斷陷南部F18斷裂以南,主要為古生界淺變質岩基底。根據基底埋深、基底起伏、沉積岩厚度等特徵,進一步劃分出卧牛河凸起、腰屯斷凹、龍鎮東凹陷等5個二級構造單元。其中腰屯斷凹基底埋深500~2100m,局部達2300m。沉積蓋層以侏羅系、白堊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為主。
圖3-25 孫吳-嘉蔭盆地基底深度圖
圖3-26 孫吳-嘉蔭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圖
茅欄河隆起位於盆地孫吳斷陷以東,與沾河坳陷以F5、F6斷裂為界,面積約700km2,基底埋深比較淺,在100~400m 之間。該隆起基底為花崗岩。
沾河斷陷位於盆地中部,以F5、F6斷裂為斷陷西部邊界,東部以F6斷裂為界,在斷陷活動作用下形成的北東—北北東走向斷陷,北部以黑龍江為界,面積約7810km2。該區的重力異常整體上兩側高、中間低,東部高於西部,自西向東存在特徵鮮明的4個重力低值區、3個重力高值區。可以看出基底形態相當復雜,在北東向及北西向兩組斷裂的不同時期斷陷活動的作用下形成多個北東走向的斷凹、斷凸,基底埋深一般在0~2200km 之間,局部斷凸上有多個基岩出露。根據本次重力反演基底深度計算結果及重力資料對沾河坳陷南部斷裂分布的最新研究結果,確定了沾河坳陷南部(盆地南部)與湯元山盆地的邊界為F14斷裂,解決了孫吳-嘉蔭盆地南部邊界不清的問題。沾河坳陷向北與俄羅斯境內相應坳陷隔江相連,基岩埋深2.1km。沾河坳陷基底主要為華力西期晚期花崗岩組成,斷陷西南部存在規模不大的古生界淺變質岩基底。根據基底埋深、基底起伏、沉積岩厚度等特徵,進一步劃分出烏底河斷凹、松樹溝凸起、五道林凸起、石參山斷凹等4個二級構造單元。
富饒隆起位於盆地沾河坳陷以東,與沾河坳陷以F5、F6斷裂為界,北部以黑龍江為為界,東部以F10斷裂與嘉蔭坳陷相鄰,面積約1950km2,基底埋深比較淺,在100~400km 之間,局部基岩出露。該隆起北部基底岩性為華力西晚期花崗岩。
嘉蔭斷陷位於盆地東部,在北西向斷裂及北東向斷裂的疊加作用下,形成斷陷北部以北西走向為主,南部以北東向走向為主。該坳陷北部以黑龍江為界,西部以F10斷裂與富饒隆起相鄰,東部及南部以基岩出露線為盆地邊界。面積約5000km2,根據最新的重力資料反演計算的基底埋深在0~2.5km 之間,形態為兩凹夾一凸,可劃分為3個二級構造單元即結烈河凹陷、嘉蔭凸起及烏拉噶斷凹,最深處在結烈河凹陷,深度為2.5km。嘉蔭斷陷基底主要為華力西晚期花崗岩及中元古界變質岩組成,以中元古界變質岩為主,兩者以F11斷裂為界。反映在1∶100萬的磁測資料上,該坳陷為平緩大面積分布的幅值在-50nT至50nT的弱磁場區,與其它地區分布廣泛的100nT以上正值異常區截然不同。
2.構造演化
孫吳-嘉蔭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與鄰近的松遼盆地頗為相似,大致經歷了熱隆張裂、裂陷、坳陷和萎縮4個階段。
(1)熱隆張裂階段
在三疊紀—早白堊世可能因為地幔柱的形成,促使莫霍面拱起,發生熱隆作用,引起張裂構造構成盆地雛形,直至白堊紀早期演化成規模不等的裂陷。
(2)裂陷階段
這一階段發生在早白堊世,是盆地的萌生期。其火山活動十分強烈,寧遠村組沉積早期地層以火山岩為主,只在裂陷的深凹處沉積有斷崖扇、洪積扇;寧遠村組沉積晚期,在斷陷深部位,沉積有小范圍的淺湖和半深湖相地層。盆地處於過補償沉積環境,是一個快速沉積、填平補齊的過程。
(3)坳陷階段
寧遠村組沉積末期,太平洋板塊向歐亞大陸俯沖,擠壓力波及盆地,盆地褶皺回返成陸,並遭受剝蝕,形成低幅度的丘陵地貌。其後,盆地開始沉降,進入坳陷期,先後沉積了淘淇河組、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魚亮子組、富饒組。
(4)萎縮階段
喜馬拉雅運動同樣也是孫吳-嘉蔭盆地的一次重要的構造運動。在孫吳、遜克、嘉蔭斷陷內均沉積了以烏雲組為代表的泥岩及薄層河湖相沉積建造,但范圍大小不一。至新近紀末,廣大區域內受斷裂控制,有玄武岩噴溢,顯示本區進入了一個新的構造沉積旋迴。
(三)石油地質條件
1.孫吳-嘉蔭盆地暗色泥岩發育,達到低熟—成熟階段
根據重磁資料結合厚度分析,推測孫吳-嘉蔭盆地沉積岩厚度在400~2000m,與本區大地電磁資料反演低阻沉積層最大厚度在1600~1800m 是吻合的。孫吳-嘉蔭盆地的淘淇河組、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暗色泥岩是主要烴源岩層,野外暗色泥岩最大厚度分別達104m、258m和254m,總厚度達616m。利用鑽井和露頭的泥地比,結合重磁解釋的沉積岩厚度,預測了孫吳-嘉蔭盆地泥岩厚度和分布,泥岩厚度一般在0~650m 之間,其分布嚴格受斷陷規模和斷裂控制。孫吳-嘉蔭盆地主要目的層為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從有機質類型看,野外採集到的太平林場組暗色泥岩樣品的乾酪根分析結果,腐泥組最高含量93%,平均含量57.8%;殼質組含量為2.3%;鏡質組含量最高30.0%,平均含量14.5%。有機質類型主要為Ⅱ型。從族組成分析看:野外所選剖面樣品鏡質體反射率在0.3%~1.0%之間,說明烴源岩有機質部分已進入低熟—成熟階段。用嘉D 1井Ro與深度的關系推斷,烴源岩深度在2000m 進入生油高峰。在太平林場組暗色泥岩所夾的砂岩樣品中,經薄片分析鑒定首次發現含油,說明有機質已成熟,並已發生過油氣生成和運聚。
2.孫吳-嘉蔭盆地儲層物性好
孫吳-嘉蔭盆地以粗碎岩儲層為主,物性較好,具備良好的油氣儲集能力。烏雲組、永安村組和淘淇河組為儲層發育層位,孔隙類型以原生粒間孔隙和粒內溶蝕孔隙為主。烏雲組砂岩佔地層總厚約50%以上,孔隙度為35.1%,滲透率較低,為(0.19~9.5)×10-3μm2。永安村組孔隙度最大值為30.9%,平均值為17.80%,滲透率最大值為786.00×10-3μm2,平均值為393.04×10-3μm2,為中孔、高滲儲層。淘淇河組孔隙度最大值為32.8%,平均值為16.50%,滲透率最大值為209.00×10-3μm2,平均值為16.98×10-3μm2,為中孔、中滲儲層,物性較好,具備良好油氣儲集能力。
3.蓋層特徵及生儲蓋組合分析
孫吳-嘉蔭盆地蓋層主要以泥岩和頁岩為主,分布廣泛,厚度大,上白堊統主要目的層之上發育的緻密砂泥岩、礫岩覆蓋在目的層烴源岩之上,封蓋條件較好。
綜合分析認為,孫吳-嘉蔭盆地主要目的層為下白堊統淘淇河組及上白堊統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目的層在盆地凹陷處埋深較大,烴源岩達到成熟階段,儲層發育在淘淇河組、永安村組中,儲層孔隙性及滲透性較好,有較強的油氣儲集能力,蓋層為目的層及其之上發育的緻密砂泥岩、礫岩,盆地中可能形成有多種生、儲、蓋組合,由於盆地內一些地層的下部是泥岩,上部是砂岩,同時砂岩又有泥岩夾層,易形成一套自生、自儲、自蓋式組合,也可能形成下生上儲、側生側儲的組合形式。
(四)有利區帶預測
1.重磁預測全盆地有利勘探遠景區
(1)孫吳斷陷的腰屯斷凹
孫吳斷陷腰屯斷凹面積2100km2,基底埋深500~2100m,局部達2300m。在吳家鋪-新村一帶存在一局部斷凹,基岩可達埋深2400km,預測泥岩厚度300~500m,與之相鄰的俄羅斯境內坳陷面積大,基岩埋深3000m。沉積蓋層以白堊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為主。
(2)沾河斷陷的烏底河斷凹
沾河斷陷面積7810km2,斷陷內烏底河斷凹,面積1200km2,石參山斷凹,面積900km2。蓋層沉積較全,主要有白堊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其中主要目的層白堊系最大厚度800m。利用厚度分析法預測本區泥岩厚度為200~400m。太平林場組在遜克縣南部地區,暗色泥岩厚度較大,並夾有較厚油頁岩層(含油率0.6%~25%),古生物化石豐富,地化指標反映出湖相沉積,具還原—弱還原環境,暗色泥岩佔地層厚度39%,泥岩單層厚17.5~28.0m。凹陷內基底最大埋深1500m。
這兩個地區面積較大,基底埋藏相對較深,主要目的層白堊系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中暗色泥岩發育,有機質豐富,具備油氣成藏條件,並與臨近俄羅斯的主要坳陷銜接較好,是孫吳-嘉蔭盆地目前油氣勘探的有利勘探遠景區(圖3-27)。
(3)嘉蔭斷陷
嘉蔭斷陷面積3384km2,基底埋深在0~2.8km 之間,為全盆地基底深度最大的一個斷陷,構造形態為兩凹夾一凸,可劃分為3個二級構造單元,即結烈河凹陷、嘉蔭凸起及烏拉噶斷凹,最深處在結烈河凹陷,深度為2.8km。蓋層沉積較全,主要有白堊系、古近系和新近系。野外地質剖面觀察在嘉蔭縣火燒橋一帶,主要目的層永安村組厚555m,出露面積較小,泥岩累積厚237.07m。野外剖面取樣分析表明暗色泥岩有機碳平均分別為0.778%和0.843%,氯仿瀝青「A」平均值分別為0.071%和0.0553%,生烴潛量平均值分別為1.70mg/g和0.85mg/g。從有機質豐度看,生油岩達到了好—較好的生油岩標准。總之,嘉蔭斷陷面積較大,基底相對較深,地層發育較全,是孫吳-嘉蔭盆地目前油氣勘探的有利勘探遠景區。
圖3-27 孫吳-嘉蔭盆地有利區預測圖
2.高精度重磁解釋確定孫吳斷陷腰屯斷凹為有利勘探區帶
腰屯斷凹平面上呈南北向展布,南寬北窄,南北延伸55km,東西寬10~15km,分布面積為1020km2,該斷凹是由腰屯斷裂、山河屯斷裂共同控制的雙斷結構,最大埋深超過-3000m。腰屯斷凹在孫吳縣以北地區重力異常呈現高低相間的特點,預示著斷陷內隆凹相間,東西分帶,區間不乏背斜、半背斜、斷塊等構造圈閉。腰屯地區的剩餘磁力異常顯示沿腰屯斷凹主控斷裂,分布有一定面積的局部正磁力,這些磁力正異常,基本呈南北延伸長、東西分布短的不規則橢圓狀分布,單個磁力異常面積達幾十平方千米,推測其為斷陷內火山岩磁力異常的反映。這些現象說明腰屯斷凹除發育構造圈閉外,還可能發育一定規模的火山岩等岩性圈閉。從斷凹的規模、斷陷期地層厚度、基底頂面埋深等幾個方面綜合評價,認為腰屯斷凹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區(圖3-28)。
圖3-28 孫吳-嘉蔭盆地孫吳斷陷有利區帶預測圖
3.地震預測有利勘探區
(1)嘉蔭地區油氣聚集有利區帶預測
綜合分析認為,嘉蔭地區生、儲、蓋條件較好,烴源岩較為發育,儲層、蓋層物性條件較好。從剖面和構造圖上看,烏拉嘎凹陷是本區規模和深度最大的一個凹陷,為一個西陡東緩、走向近北北東向的箕狀斷凹,凹陷中部存在鼻狀構造,由深到淺,各層逐漸變得平緩。烏拉嘎凹陷湖相地層發育,其湖相沉積地層最深達1.7s左右,深度達2600m 左右,烴源岩比較發育,最厚處達475m。該區生油門限較淺,只有1200m。綜合本區的石油地質特徵,確定烏拉嘎凹陷是本區最有利的含油氣有利區帶(圖3-29)。
圖3-29 孫吳-嘉蔭盆地嘉蔭地區含油氣有利區帶預測圖
(2)遜克-沾河地區油氣聚集有利區帶預測
本區構造特徵為兩凸夾一凹,烴源岩主要發育在工區中南部的沾河向斜。沾河向斜為一個東斷西超、走向近北北東向的斷凹,存在兩個規模較大的鼻狀構造,由於受勘探程度的限制,推測該區正向構造比較發育,還有待於後續地震工作證實。遜克-沾河地區生、儲、蓋條件較好,烴源岩較為發育,儲層、蓋層物性條件較好,生、儲、蓋配置條件較好,斷層起主要連通作用。火山岩沿斷裂侵入現象明顯,火山岩侵入造成地溫升高,存在由煤生氣的可能。沾河向斜內均存在鼻狀構造,表明沾河向斜內正向構造較為發育,存在形成構造油氣藏的可能。寧遠村組火山岩發育,從岩石物性分析看,可作為儲層,其與上部淘淇河組烴源岩直接接觸,油氣向下運移成藏成為可能。綜合本區的石油地質特徵,確定沾河向斜是本區最有利的含油氣區帶(圖3-30)。
圖3-30 孫吳-嘉蔭盆地沾河地區有利含油氣區帶預測圖
4.嘉1井鑽探成果
嘉1井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遜克農場1分場9隊西南6.0km,是孫吳-嘉蔭盆地沾河斷陷沾河向斜上的一口區域探井,自下而上鑽遇基底、下白堊統寧遠村組、淘淇河組、上白堊統永安村組、太平林場組、新近系孫吳組和第四系。
(1)烴源岩地球化學特徵
永安村組烴源岩有機碳為1.105%~1.806%,平均值為1.504%;氯仿瀝青「A」為0.0348%;總烴為267.49×10-6;生烴潛量為0.08~1.28mg/g,平均值為0.41mg/g。淘淇河組烴源岩有機碳為0.526%~7.178%,平均值為1.950%;氯仿瀝青「A」為0.0159%~0.1169%,平均值為0.0433%;總烴為(180~880)×10-6,平均值為370×10-6;生烴潛量為0.14~8.40mg/g,平均值為2.49mg/g。根據陸相烴源岩有機質豐度評價標准,永安村組為差—中等烴源岩,淘淇河組為中等—好烴源岩。
淘淇河組烴源岩有機質類型以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為主,即Ⅱ2和Ⅲ型。根據烴源岩有機質顯微組分統計可知,永安村組烴源岩樣品1個,乾酪根類型為Ⅱ2型;淘淇河組烴源岩樣品24個,其中Ⅱ1型為5個,Ⅱ2型為12個,Ⅲ型7個,這與H/C-O/C原子比關系以及IH-Tm ax圖版進行的分類是相符的。
沉積岩中有機質的豐度和成烴母質類型是油氣生成的物質基礎,有機質的熱演化程度是油氣生成的關鍵。下面根據陸相烴源岩有機質成烴演化階段劃分及判別指標,劃分嘉1井永安村組和淘淇河組烴源岩的熱演化階段。
嘉1井永安村組烴源岩鏡質體反射率值為0.49%;最高熱解峰溫為427~520℃,平均值為467℃。淘淇河組烴源岩鏡質體反射率為0.54%~1.30%,平均值為0.72%;最高熱解峰溫為420~462℃,平均值為438℃。就這兩項分析結果來看,充分說明嘉1井永安村組烴源岩為未成熟—低成熟熱演化階段,淘淇河組烴源岩為低成熟-成熟熱演化階段。
永安村組烴源岩正構烷烴碳數分布特徵呈單峰型分布,碳數范圍一般為nC14~nC35,主峰碳為nC19和nC21;∑C21-/∑C22+為1.02~1.97,顯示輕烴組分佔有優絕對優勢;OEP值為1.07~1.14,具有明顯的奇碳數優勢;Pr/Ph比值為0.48~0.86,具植烷優勢,說明沉積環境為咸化還原環境;Pr/nC17和Ph/nC18比值分別為0.43~0.69和0.49~0.81,表現出烴源岩熱演化程度較低的特徵。淘淇河組烴源岩正構烷烴碳數分布特徵呈單峰型分布,碳數范圍一般為nC14-nC 37,主峰碳多為nC19和nC23,其次是nC21和nC25,∑C21-/∑C22+為0.16~1.37,多數小於1,C21+C22/C28+C29為0.32~5.86,顯示重烴組分佔有絕對優勢。OEP值為0.43~3.76之間,多數大於1,具有明顯的奇碳數優勢;Pr/Ph比值為0.60~2.31,多數接近於1,姥鮫烷和植烷優勢不明顯,說明沉積環境為弱氧化弱還原環境;Pr/nC17和Ph/nC18比值分別為0.21~1.98和0.08~1.49,表現出烴源岩熱演化程度較低的特徵。這種明顯的高碳數正構烷烴的奇數碳優勢表明孫吳-嘉蔭盆地沾河斷陷烴源岩有機母質來源既有陸生高等植物又有低等水生生物。
(2)儲層物性特徵
嘉1井儲層取心段深度為1287~2042.80m、2490.4~2644.59m、2792.04~2795.33m,依次對應地層淘淇河組、寧遠村組、基底。
淘淇河組砂岩共取樣8塊,根據實測的砂岩岩心薄片鏡下鑒定結果,儲層岩性主要為不等粒砂岩、粗砂岩,其次是細砂岩,含個別礫石,礫石成分為凝灰岩、碎裂石英、單晶長石,礫石最大粒徑2.8mm左右。顆粒排列疏鬆,孔隙發育較差。陸源碎屑含量為50%~94%,主要由石英、長石和岩屑組成;火山碎屑含量為3%~30%,基本為火山灰塵,多呈團塊狀,少量呈填隙物狀充填在孔隙中,火山灰團塊邊緣界限不清。填隙物主要為碳酸鹽膠結物和泥質雜基,泥質含量少,具重結晶,呈團塊狀、薄膜狀和條帶狀分布;次生碳酸鹽充填在岩石的孔隙中,呈團塊狀分布,碳酸鹽為方解石、菱鐵礦和碳鈉鋁石,大多為碳鈉鋁石,碳鈉鋁石呈放射狀、束狀分布,碳酸鹽溶蝕交代碎屑顆粒,部分碎屑顆粒被完全交代呈現其假象。粗砂岩的碎屑顆粒粒度主要分布在0.52~1.60mm之間,磨圓度為次棱,分選性好。顆粒之間一般為點接觸,膠結類型為孔隙,其次是薄膜-孔隙。不等粒砂岩的碎屑顆粒粒度主要在0.16~1.82mm之間,磨圓度為次棱,分選性差。顆粒之間一般為點接觸或點-線接觸,膠結類型為孔隙和薄膜-孔隙。細砂岩的碎屑顆粒粒度主要在0.12~0.25mm之間,磨圓度較好,分選性好。顆粒之間一般為點接觸,膠結類型為孔隙。
寧遠村組共取了6塊樣品,根據實測的岩心薄片鏡下鑒定結果,寧遠村組岩性主要為安山質沉凝灰岩,其次是中砂岩、安山岩和碎裂岩。其中砂岩取了1塊樣品,為含火山灰中砂岩,呈含粗砂中砂狀結構,顆粒排列較疏鬆,孔隙發育差。泥質具重結晶,呈團塊狀、薄膜狀分布,含少量碳酸鹽岩和一定量的火山碎屑,基本為火山灰塵,多與泥質混合,呈團塊狀或填隙物狀分布。火山灰塵團塊邊緣界線不清。含少量黑雲母,多具綠泥石化。碎屑顆粒粒徑主要在0.28~0.50mm之間,磨圓度較好,分選性好。顆粒之間為點接觸,膠結類型為孔隙-薄膜。
淘淇河組礫岩物性相對較好,其次是淘淇河組砂岩,寧遠村組砂岩物性普遍較差,隨深度增加物性有變差的趨勢。
由鑄體薄片觀察分析,嘉1井孔隙發育很差,主要為少量的粒間孔和粒內溶孔,有些樣品鑄體薄片觀察不到孔隙。
(3)生、儲、蓋組合
本井區主要生油層為下白堊統淘淇河組、上白堊統永安村組,其暗色泥岩是主要烴源岩,有機質豐富,達到了成熟階段;儲層發育在淘淇河組、寧遠村組砂岩中,孔隙性、滲透性較好,具備油氣儲集能力;蓋層為目的層及其之上發育的緻密砂泥岩、礫岩,封蓋條件較好。可能形成有多種生、儲、蓋組合類型,由於該井淘淇河組頂部和底部是砂礫岩,中部是泥岩和砂岩夾層,易形成一套自生、自儲、自蓋式組合,也可能形成下生上儲、上生下儲的生儲蓋組合類型。
嘉1井鑽探在淘淇河組見到大套暗色泥岩,有機質豐度中等-較好,有機質類型為Ⅱ:和Ⅲ型,達到成熟。儲層物性淘淇河組礫岩相對較好,其次是淘淇河組砂岩。證實孫吳-嘉蔭盆地具有較好的勘探前景。
2. 急尋同江到牡丹江 配貨車
黑龍江
行政區劃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黑龍江政區圖哈爾濱市 松北區 道里區 南崗區 道外區 平房區 香坊區 呼蘭區 阿城區 雙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依蘭縣 方正縣 賓縣 巴彥縣 木蘭縣 通河縣 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 龍沙區 建華區 鐵鋒區 昂昂溪 富拉爾基 碾子山 梅里斯 訥河 龍江 依安 泰來 甘南 富裕 克山 克東 拜泉
雞西市 雞冠區 恆山區 滴道區 梨樹區 城子河區 麻山區 虎林市 密山市 雞東縣
鶴崗市 興山區 向陽區 工農區 南山區 興安區 東山區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 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寶山區 集賢縣 友誼縣 寶清縣 饒河縣
大慶市 薩爾圖區 龍鳳區 讓胡路區 紅崗區 大同區 肇州縣 肇源縣 林甸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 伊春區 南岔 友好 西林區 翠巒區 新青區 美溪區 金山屯 五營 烏馬河 湯旺河 帶嶺區 烏伊嶺 紅星區 上甘嶺 鐵力市 嘉蔭縣
佳木斯市 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郊區 同江市 富錦市 樺南縣 樺川縣 湯原縣 撫遠縣
七台河市 桃山區 新興區 茄子河區 勃利縣
牡丹江市 愛民區 東安區 陽明區 西安區 綏芬河市 海林市 寧安市 穆棱市 東寧縣 林口縣
黑河市 愛輝區 北安市 五大連池市 嫩江縣 遜克縣 孫吳縣
綏化市 北林區 安達市 肇東市 海倫市 望奎縣 蘭西縣 青岡縣 慶安縣 明水縣 綏棱縣
大興安嶺地區 呼瑪縣 塔河縣 漠河縣 加格達奇區 松嶺區 新林區 呼中區
2007年人口平穩增長。據抽樣調查測算,全年人口出生率7.88%。,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長率2.49%。年末全省常住總人口3824萬人,戶籍人口3600萬人。
人口增長率: 200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2.49‰
黑龍江林礦產資源豐富,工業以石油、煤炭、木材、機械、食品為主體,原油、木材、發電設備、鐵路貨車、膠合板、纖維板和天然氣、汽油、柴油、軸承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一、二位。本省鐵路、公路分別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五位。
主要糧食作物為雜糧,以玉米、水稻、高粱較多。黑龍江為全國重要小麥產區,主要分布在北部。黑龍江大豆在全國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北緯五十度以南的平原地區,每年大量外運。經濟作物以甜菜、亞麻、向日葵為主,產量常居全國第一位。
大、小興安嶺森林茂密,為我國最重要林業基地,木材畜積量、採伐量均居全國首位,以紅松、落葉松為主要樹種,是全國最重要的木材供應基地。本省礦產以煤、石油、金為最主要。松嫩平原有相當豐富的石油,以大慶油田最有名。煤分布很廣,以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著名。
遼寧
根據2004年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省總人口4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61.5萬人,占總人口的56%;鄉村人口1855.5萬人,佔44%。男性人口2115萬人,占總人口的50.2%,女性人口2102萬人,佔49.8%。在總人口中,0-14歲611.5萬人,佔14.5%;15-64歲3230.2萬人,佔76.6%,65歲及以上人口375.3萬人,佔8.9%。全年出生27.5萬人,出生率6.5‰ ;全年死亡23.6萬人,死亡率5.6‰ ;全年凈增人口3.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9‰ 。就業結構發生新變化。年末納入統計制度的全省從業人員2090.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5%。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006.7萬人,增長0.4%;鄉村從業人員1083.8萬人,增長6.6%.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8.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6.4%,下降0.3個百分點。
全省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提高到72.09歲,其中男性為70.55歲,女性為73.85歲。
遼寧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括弧內為各地方政府所在地):
遼寧政區圖沈陽和大連均為副省級城市
沈陽市 轄10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瀋河區市府大路260號,中共沈陽市委駐瀋河區青年大街150號。
瀋河區 皇姑區 和平區 大東區 鐵西區 蘇家屯區 東陵區 沈北新區(新城子區) 於洪區 渾南新區
新民市
法庫縣
3. 黑龍江省地理位置有那些特點
黑龍江省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
西起121°11′E,東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2個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3個濕潤區。
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區和松嶺區)。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遠東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西部與南部分別與內蒙古和吉林省相鄰,東部近日本海。
(3)黑河遜克縣原油開戶擴展閱讀:
一、地形地貌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是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
興安山地與東部山地的山前為台地,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包括興凱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黑龍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58%。
台地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4%;平原海拔高度在50—2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8%。
二、氣候特徵
黑龍江省屬於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省從南向北,依溫度指標可分為中溫帶和寒溫帶。從東向西,依乾燥度指標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
全省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春季低溫乾旱,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易澇早霜,冬季寒冷漫長,無霜期短,氣候地域性差異大。黑龍江省的降水表現出明顯的季風性特徵。夏季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充沛,冬季在乾冷西北風控制下,乾燥少雨。
4. 最新中國東北三省行政區域介紹
黑龍江
行政區劃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黑龍江政區圖哈爾濱市 松北區 道里區 南崗區 道外區 平房區 香坊區 呼蘭區 阿城區 雙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依蘭縣 方正縣 賓縣 巴彥縣 木蘭縣 通河縣 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 龍沙區 建華區 鐵鋒區 昂昂溪 富拉爾基 碾子山 梅里斯 訥河 龍江 依安 泰來 甘南 富裕 克山 克東 拜泉
雞西市 雞冠區 恆山區 滴道區 梨樹區 城子河區 麻山區 虎林市 密山市 雞東縣
鶴崗市 興山區 向陽區 工農區 南山區 興安區 東山區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 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寶山區 集賢縣 友誼縣 寶清縣 饒河縣
大慶市 薩爾圖區 龍鳳區 讓胡路區 紅崗區 大同區 肇州縣 肇源縣 林甸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 伊春區 南岔 友好 西林區 翠巒區 新青區 美溪區 金山屯 五營 烏馬河 湯旺河 帶嶺區 烏伊嶺 紅星區 上甘嶺 鐵力市 嘉蔭縣
佳木斯市 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郊區 同江市 富錦市 樺南縣 樺川縣 湯原縣 撫遠縣
七台河市 桃山區 新興區 茄子河區 勃利縣
牡丹江市 愛民區 東安區 陽明區 西安區 綏芬河市 海林市 寧安市 穆棱市 東寧縣 林口縣
黑河市 愛輝區 北安市 五大連池市 嫩江縣 遜克縣 孫吳縣
綏化市 北林區 安達市 肇東市 海倫市 望奎縣 蘭西縣 青岡縣 慶安縣 明水縣 綏棱縣
大興安嶺地區 呼瑪縣 塔河縣 漠河縣 加格達奇區 松嶺區 新林區 呼中區
2007年人口平穩增長。據抽樣調查測算,全年人口出生率7.88%。,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長率2.49%。年末全省常住總人口3824萬人,戶籍人口3600萬人。
人口增長率: 200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2.49‰
黑龍江林礦產資源豐富,工業以石油、煤炭、木材、機械、食品為主體,原油、木材、發電設備、鐵路貨車、膠合板、纖維板和天然氣、汽油、柴油、軸承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一、二位。本省鐵路、公路分別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五位。
主要糧食作物為雜糧,以玉米、水稻、高粱較多。黑龍江為全國重要小麥產區,主要分布在北部。黑龍江大豆在全國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北緯五十度以南的平原地區,每年大量外運。經濟作物以甜菜、亞麻、向日葵為主,產量常居全國第一位。
大、小興安嶺森林茂密,為我國最重要林業基地,木材畜積量、採伐量均居全國首位,以紅松、落葉松為主要樹種,是全國最重要的木材供應基地。本省礦產以煤、石油、金為最主要。松嫩平原有相當豐富的石油,以大慶油田最有名。煤分布很廣,以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著名。
遼寧
根據2004年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省總人口4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61.5萬人,占總人口的56%;鄉村人口1855.5萬人,佔44%。男性人口2115萬人,占總人口的50.2%,女性人口2102萬人,佔49.8%。在總人口中,0-14歲611.5萬人,佔14.5%;15-64歲3230.2萬人,佔76.6%,65歲及以上人口375.3萬人,佔8.9%。全年出生27.5萬人,出生率6.5‰ ;全年死亡23.6萬人,死亡率5.6‰ ;全年凈增人口3.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9‰ 。就業結構發生新變化。年末納入統計制度的全省從業人員2090.5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5%。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006.7萬人,增長0.4%;鄉村從業人員1083.8萬人,增長6.6%.據勞動部門統計,年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8.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8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6.4%,下降0.3個百分點。
全省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提高到72.09歲,其中男性為70.55歲,女性為73.85歲。
遼寧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括弧內為各地方政府所在地):
遼寧政區圖沈陽和大連均為副省級城市
沈陽市 轄10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瀋河區市府大路260號,中共沈陽市委駐瀋河區青年大街150號。
瀋河區 皇姑區 和平區 大東區 鐵西區 蘇家屯區 東陵區 沈北新區(新城子區) 於洪區 渾南新區
新民市
法庫縣(法庫鎮) 遼中縣(遼中鎮) 康平縣(康平鎮)
大連市 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西崗區人民廣場1號,中共大連市委駐中山區育才街二七廣場對面。
西崗區 中山區 沙河口區 甘井子區 旅順口區 金州區
瓦房店市 普蘭店市 庄河市(城關街道)
長海縣(大長山島鎮)
鞍山市 轄4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鐵東區勝利南路36號,中共鞍山市委駐鐵東區勝利南路市政府對面。
鐵東區 鐵西區 立山區 千山區
海城市(海城經濟開發區)
台安縣(台安鎮)
岫岩滿族自治縣(岫岩鎮)
撫順市 轄4個市轄區、1個縣、2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新撫區臨江東路21號,中共撫順市委駐新撫區永安路21號。
順城區 新撫區 東洲區 望花區
撫順縣(撫順市順城區)
清原滿族自治縣(清原鎮) 新賓滿族自治縣(新賓鎮)
本溪市 轄4個市轄區、2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平山區人民路18號,中共本溪市委駐平山區勝利路。
平山區 明山區(新明街道) 溪湖區 南芬區
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 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
丹東市 轄3個市轄區、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振興區錦山大街,中共丹東市委駐振興區九緯路。
振興區 元寶區 振安區
東港市(大東街道) 鳳城市
寬甸滿族自治縣(寬甸鎮)
錦州市 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太和區解放路三段32號,中共錦州市委駐凌河區雲飛街。
太和區 古塔區 凌河區
凌海市(大凌河街道) 北鎮市
黑山縣(黑山鎮) 義縣(義州鎮)
營口市 轄4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站前區渤海大街西1號,中共營口市委駐站前區遼河公園內。
站前區 西市區 鮁魚圈區 老邊區
大石橋市(青花街道) 蓋州市
阜新市 轄5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海州區中華路45號,中共阜新市委駐海州區人民大街(市政府北走不遠即到)。
海州區 新邱區 太平區 清河門區 細河區
彰武縣(彰武鎮)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
遼陽市 轄5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白塔區民主路38號,中共遼陽市委駐白塔區青年大街。
白塔區 文聖區 宏偉區 太子河區 弓長嶺區
燈塔市
遼陽縣(首山鎮)
盤錦市 轄2個市轄區、2個縣。市人民政府、市委駐興隆台區市府大街18號。
雙檯子區 興隆台區
盤山縣(太平鎮府前大道) 大窪縣(大窪鎮)
鐵嶺市 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銀州區市府路15號,中共鐵嶺市委駐銀州區南馬路。
銀州區 清河區
調兵山市(調兵山街道) 開原市(新城街道)
鐵嶺縣(鐵嶺市銀州區) 昌圖縣(昌圖鎮) 西豐縣(西豐鎮)
朝陽市 轄2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雙塔區朝陽大街三段7號,中共朝陽市委駐雙塔區文化路。
雙塔區 龍城區
凌源市 北票市
朝陽縣(朝陽縣柳城鎮)
建平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
葫蘆島市 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龍港區龍灣大街15號,中共葫蘆島市委駐龍港區程龍街。
龍港區 南票區 連山區
興城市(市)
綏中縣(鎮) 建昌縣(鎮)
遼寧省工業的發展,開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 本省中部城市產業帶主要有:沈陽的機械、電子、醫葯、化工、汽車、航空、紡織、輕工、石化,撫順、阜新的輕工、電力、石化、鋼鐵,遼陽的化纖,鞍山、本溪的鋼鐵、建材,紡織,鐵嶺的電力、煤炭等等。
工業
汽車:1929年5月,中國第一輛國產「民生」牌75型載貨汽車於沈陽民生工廠問世。這輛車採用65馬力6缸汽油發動機,液壓制動,裝載量為1816千克,最高時速64千米。除少數重要部件委託國外依圖紙代制以外,其餘均為自製。
裝備製造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729億元,同比增長26.5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8.5%,實現銷售收入1665億元,同比增長27.43%。磁懸浮軌道梁加工機床生產線、大型電力變壓器等重大國產化裝備;機車、船舶、機床、軸承、輸配電設備、大型石化設備、工業機器人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船舶產量144.6萬噸,列全國第2位,汽車產量13萬輛,列全國第10位,金屬切削機床5.6萬台,全國第1位;發動機產量41.7萬台,列全國第一位,其中柴油機產量21.8萬台,汽油機產量19.9萬台。( 2003年)
醫葯: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83億元,同比增長16.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4%,實現銷售收入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VC產量1.6萬噸,同比增長14%。(2003年)
輕工: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639億元,同比增長16.6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0.3%,實現銷售收入611億元,同比增長15.06%。啤酒產量149萬噸,列全國第5位;空調器壓縮機產量309.8萬台,列全國第4位;鋼琴產量2.75萬架,列全國第4位;防撬門產量 70萬鏜,列全國第1位;塑料製造產量83萬噸,列全國第5位。( 2003年)
電子: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43億元,同比增長18.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7.3%,實現銷售收入完成406億元,同比增長16.1%。彩色電視機產量446萬台,列全國第4位;微型計算機產量成178萬台,列全國第4位;汽車音響產量328萬台,全國第1位;激光視盤機(DVD)產量309萬台,列全國第4位。(2003年)
航空:位於沈陽的沈飛工業集團是中國航空工業飛機設計和製造的主要基地之一.
紡織: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90億元,比上年增長13.3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實現銷售收入 166億元, 比上年增長13.0%。化學纖維產量26.3萬噸,紗15.6萬噸,服裝20765.3萬件。(2003年)
鋼鐵:本省素有"鋼鐵大省"之稱,省內既有鞍鋼、本鋼等鋼鐵大廠,又有遍地開花的中小鋼廠。
2004年9月東北三家企業跨地域重組,東北特鋼集團正式掛牌成立,
煤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97億元,同比增長13.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6%,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83%。煤產量5870萬噸,列全國第7位。(2003年)
石化: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596.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6.4%,實現銷售收入1611.6億元,比上年增長27.5%。原油產量1332.2萬噸,列全國第4位,原油加工量4446.5萬噸,列全國第1位,乙烯產量47.9萬噸,列全國第8位,化肥(折純)產量為91.7萬噸,列全國第13位,輪胎產量787.1萬條,列全國第7位,塑料樹脂及共聚物產量117.4萬噸,列全國第6位。( 2003年)
農業
本省也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在中國居領先地位。進入21世紀,本省農業繼續有所發展。2004年糧食總產量達1720萬噸,成為歷史上僅次於1998年(1828.9萬噸)的第二個豐收年。
2006年主要數據:
生產總值9257.05億元
人均生產總值21802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89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4.6億元
進出口總額483.9億美元
實際使用外資59.9億美元
國內外旅遊者13327.6萬人次
旅遊總收入970.5億元
全口徑稅收(不含關稅、扣出口退稅)1384.18億元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16.89億元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418.57億元
金融機構(不含外資)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3596.78億元
吉林
2004年年末全省總人口為2708.5萬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20.0萬人,出生率為7.39‰;死亡人口15.2萬人,死亡率為5.63‰;全年凈增人口4.8萬人。2004年自然增長率為1.76‰。
5. 黑龍江有幾個省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
哈爾濱市松北區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平房區香坊區呼蘭區阿城區雙城市尚志市五常市依蘭縣方正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建華區鐵鋒區昂昂溪富拉爾基碾子山梅里斯訥河龍江依安泰來甘南富裕克山克東拜泉
雞西市雞冠區恆山區滴道區梨樹區城子河區麻山區虎林市密山市雞東縣
鶴崗市興山區向陽區工農區南山區興安區東山區蘿北縣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嶺東區四方台區寶山區集賢縣友誼縣寶清縣饒河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龍鳳區讓胡路區紅崗區大同區肇州縣肇源縣林甸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南岔 友好 西林區 翠巒區 新青區 美溪區 金山屯 五營 烏馬河 湯旺河 帶嶺區 烏伊嶺 紅星區 上甘嶺 鐵力市 嘉蔭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郊區同江市富錦市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新興區茄子河區勃利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東安區陽明區西安區綏芬河市海林市寧安市穆棱市東寧縣林口縣
黑河市愛輝區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嫩江縣遜克縣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安達市肇東市海倫市望奎縣蘭西縣青岡縣慶安縣明水縣綏棱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塔河縣漠河縣加格達奇區松嶺區新林區呼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