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開戶費用 » 三明尤溪縣原油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三明尤溪縣原油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4-24 08:27:43

㈠ 石油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沈括像
[1],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 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葯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沈括自幼對天文、地理等有著濃厚的興趣,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少年時代他隨做泉州州官的父親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當時的一些見聞,均收入《夢溪筆談》。在天文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經製造過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 地磁偏角示意圖
的景表等。為了測得北極星准確位置,他連續三個月,每天用渾天儀觀測北極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後夜所見到的北極星方位,分別畫於圖上,經過精心研究,最後得出北極星與北極距三度。這一科學根據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沈括在數學方面的貢獻,他發展了《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創造了新的高等級數求和法——隙積數。幾何學中,他發明了會圓術,即從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高度來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為此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曾給予沈括以極高的評價。 《宋史·沈括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和「中國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在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 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是第一個人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曾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編輯本段人物年表
在我國北宋時代,有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他就是沈括——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博學善文 夢溪筆談
,對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等無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古代的學術寶庫,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字存中,生於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開封、江寧做過地方官,祖父曾任大理寺丞,外公許仲容曾任太子洗馬,舅舅許洞是咸平三年(1000年)進士。母親許氏,是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婦女。沈括生於宋仁宗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奮好讀,在母親的指導下,十四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後來他跟隨父親到過福建泉州、江蘇潤州(今鎮江)、四川簡州(今簡陽)和京城開封等地,有機會接觸社會,對當時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有所了解,增長了不少見聞,也顯示出了超人的才智,十八歲至南京,對醫葯產生興趣。 皇祐三年(1051年)沈周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蔭入仕,任海州沭陽縣(今屬江蘇)主簿,修築渠堰,開發農田,頗有政績。 嘉祐六年(1061年),任安徽寧國縣令,倡導並發起了修築蕪湖地區萬春圩的工程,並撰寫了《圩田五說》、《萬春圩圖記》。 嘉祐八年(1063年),三十三歲考中進士,被任命做揚州司理參軍,掌管刑訟審訊。治平三年(1066年),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在這里他開始研究天文歷算。 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變法運動。沈括積極參預變法運動,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擔任過管理全國財政的最高長官三司使等許多重要官職。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兼任提舉司天監,職掌觀測天象,推算歷書。接著,沈括又擔任了史館檢討。 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做集賢院校理。因職務上的便利條件,他有機會讀到了更多的皇家藏書,充實了自己的學識。在此期間,撰寫了《渾儀議》、《浮漏議》、《景表議》、《修城法式條約》、《營陣法》。還多次出使,視察了很多地方。 熙寧八年(1075年)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分,出使契丹交涉劃界事宜,獲成而還。他在出使途中繪記了遼國山川險阻及風俗人情,成《使虜圖抄》,上於朝廷。 熙寧九年(1076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王安石變法失敗,沈括因為受到牽連以及詩案敗露等原因,照例出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一帶)。 熙寧十年(1077年),沈括出任宣州知州(今安徽宣城)。 元豐二年(1079年),爆發烏台詩案,因政治立場不同,曾出面指責蘇軾。 元豐三年(1080年),為抵禦西夏,改知延州(今陝西省延安一帶),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升龍圖閣直學士。但是不久又因為與給事中徐禧、鄜延道總管種諤、鄜延道副總管曲珍等人貪功冒進,不聽隨行內侍李舜舉勸告,在死地築城,釀成永樂城慘敗,損失軍人2萬,民夫無算,高永亨、李舜舉等都壯烈犧牲。此戰是北宋歷史上較大的慘敗之一,並使得平夏城大捷以後良好的統一形勢被葬送。此事沈括雖非首罪,但他畢竟負有領導責任,加之在戰役中救援不力,因此被貶為均州(今湖北省均縣)團練副使,隨州安置,從此形同流放,政治生命宣告完結。 元祐二年(1087年),他完成了在熙寧九年即已奉命編繪的「天下郡縣圖」,定名為《守令圖》,被特許親自到汴京進呈。 元祐三年,沈括移居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市東面),將他以前購置的園地,加以經營,名為「夢溪園」,在此隱居,八年後即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去世。他一生著作多達幾十種,但保存到現在的,除《夢溪筆談》外,僅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和醫葯著作《良方》等少數幾部了。《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共600餘條。其中200來條屬於科學技術方面,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
編輯本段沈括治水
沈括十分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和興修水利。早在他青年時期任沭陽縣主簿的時候,就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 鎮江市的沈括塑像
程,組織幾萬民工,修築渠堰不僅解除了當地人民的水災威脅,而且還開墾出良田七千頃,改變了沭陽的面貌,那時他只有24歲。在任寧國縣令的時候,他積極倡導並且主持在今安徽蕪湖地區修築規模宏大的堅固的萬春圩,開辟出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的良田一千二百七十頃,同時還寫了《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關於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設。為了治理汴河,沈括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他採用「分層築堰法」,測得開封和泗州之間地勢高度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這種地形測量法,是把汴渠分成許多段,分層築成台階形的堤堰,引水灌注入內,然後逐級測量各段水面,累計各段方面的差,總和就是開封和泗州間「地勢高下之實」。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個創舉。僅僅四五年時間里,就取得引水淤田一萬七千多頃的顯著成績。在對地勢高度計算時,其單位竟細到了寸分,可見,沈括的治水態度是極其嚴肅認真的。
編輯本段環保觀念
沈括很有環保觀念,很早就指出我們不得隨便砍伐樹木。有一次,沈括在書中讀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句話。後來,他特地對書中所講的內容實地考察。考察中,沈括發現了一種褐色液體,當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燒火做飯,點燈和取暖。沈括給這種液體取了一個新名字,叫石油。這個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他當時就想用石油代替松木來作燃料。他說不到必要的時候決不能隨意砍伐樹木,尤其是古林,更不能破壞!在今看來其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可當時並未得到重視。
編輯本段發現石油田
最早考察煉銅與採油業的高官 沈括生於宋明道元年(1031年)的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沈周當過福建泉州、河南開封、江蘇南京、四川成都的知府,使得沈括有機會隨父親走過全國許多地方,見識比限於一地一市的讀書人要開闊得多。他讀的也是四書五經,但他有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每到一地,很關注當地與自然科學相關的新鮮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很注重勞動人民的創造。在沈括紀念館里,記者就看到這樣一則記載:他隨父親居住在福建泉州時,就聽說江西鉛山縣有一泓泉水不是甜的,而是苦的,當地村民將苦泉放在鍋中煎熬,苦泉熬干後就得到了黃燦燦的銅。他對這一傳說很感興趣,於是就不遠千里來到鉛山縣,看到了村民「膽水煉銅」的過程,並在《夢筆溪談》中記錄下來。這是我國有關「膽水煉銅」的最早記載,歷史的發展證明他的記載是正確而可靠的。原來在鉛山縣有幾道溪水不是清的,而是呈青綠色,味道是苦的,當地村民稱為「膽水」,「膽水」就是亞硫酸溶液。村民將「膽水」放在鐵鍋中煎熬,生成了「膽凡」,「膽凡」就是亞硫酸銅,亞硫酸銅再在鐵鍋中煎熬,與鐵產生了化學反應,就分解成銅與鐵。 由於歷史的局限,沈括還不能明確地揭示「膽水化銅」的化學原理,但已經闡述了「膽水煉銅」的全過程,同時也記錄了在鉛山周圍有一個規模不小的銅礦。他的記載有巨大的經濟價值,沿著鉛山縣的膽水往北尋找,在貴溪縣果然找到了巨大的銅礦,這座銅礦就是現在江西銅業公司的開采地。如今江西銅業公司的電解銅已經達到年產90萬噸,產量在國內居第一位,在世界居第三位,江西銅業的發展,常會使後人想起沈括有關「膽水煉銅」的記載。 我國最早記述石油與石油開採的記載也來自於沈括的《夢溪筆談》。那是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沈括50歲,出任陝西延安府太守,在西北前線對抗強敵西夏的入侵。他在緊張的軍旅生活中,仍不忘考察民間開採石油的過程,在《夢溪筆談》中他記錄了石油的存在狀態與開采過程。他是這樣寫的: 「在鄜州、延州境內有一種石油,就是過去說的高奴縣脂水,脂水就是石油。石油產生在水邊,與砂石和泉水相混雜,時斷時續地流出來。當地居民用野雞尾毛將其沾取上來,採集到瓦罐里。這種油很像清漆,燃起來像火炬,冒著很濃的煙,帳幕沾上了油煙都變成了黑色。我猜測這種煙可以利用,於是試著掃上它的煙煤用來做成墨,墨的光澤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於是就大量製造它,給它標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這種墨以後一定會廣泛流行在世上,只是從我開始做它罷了。」 根據現有的史料,他是第一個使用石油的人,他將石油燃燒後產生的煙塵製成了墨,他還寫過一首《延州詩》,描述了延州開採石油形成煙塵滾滾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沈括,最早描繪石油形態與開采過程的是沈括,最早用石油煙塵代替松煙制墨的也是沈括。他筆下的延州石油如今已形成我國著名的長慶油田,年產量達到了二千萬噸,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
編輯本段繪制地圖
在長達三十餘年的官宦生涯中,沈括很注重考察祖國的山河特點,形成了他的地理學說。他考察了浙江的雁盪山並提出雁盪山的凌空巨石是雨水千百年沖刷的結果,他考察了黃河三角洲並提出三角洲是黃河泥沙堆積而成的,這些見解用今天的眼光來檢驗也是正確的。他提出廣種樹木、保護樹木以涵養水份的觀點,也完全符合當代的保護環境的理念。他還有一大創造,就是用「飛鳥圖」繪制了「大宋天下郡守圖」,使得北宋的地圖越來越精確。在宋代,由於測繪技術的局限,繪制地圖用的是「循路步之」法,也就是沿路步行丈量,用步行得出的數據繪制地圖,由於道路彎彎曲曲,山川高低錯落,用「循路步之」法繪制的地圖與實況有很大的誤差,圖上差之一厘,實地就差之千米。他採用「飛鳥圖」 也就是「取鳥飛之數」,用的是飛鳥直達的距離,有點像現在的航空拍攝,使得地圖的精確度大為提高。令人沒想到的是,他的地理學說與《大宋天下郡守地圖》在與遼國的邊界談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十萬士兵都難以達到的威力。 北宋與遼國之間戰爭不斷,簽訂《澶淵之盟》後雙方罷兵休戰。遼國垂涎中原地區的繁華,仗著驍勇的騎兵,不斷提出領土要求。宋熙寧八年(1075年),遼國派大臣蕭禧來到東京,要求重新劃定邊界,他提出的邊界是山西北部的黃嵬山,黃嵬山以北為遼國所有,以南為大宋朝所有,大宋朝如同意他的要求,等於將遼國的領土向南推進了三十多里。黃嵬山是一座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山脈,北宋大臣幾乎是一無所知,朝廷上上下下亂作一團。這時,朝廷想起了熟識地理的沈括,命他出任談判特使,要他既不能輕開戰釁,也不能向敵示弱而接受無理要求。沈括不卑不亢,胸有成竹,他所恃的武器就是他的地理學說與《天下郡守圖》。他向蕭禧指出,兩國按《澶淵之盟》劃分邊界,邊界是白溝河,白溝河以北為遼國領土,以南為大宋領土,而黃嵬山在白溝河以南,是大宋的領土,而不是遼國的領土。蕭禧沒有一張自己的地圖,更不知道黃嵬山的准確方位,在地圖面前,他感到理虧三分,氣焰不知不覺地矮了一截,爭論了幾天後,雙方無功而返,但沒有將爭論推向極端。 不久,沈括又受命出使遼國,在遼國首都上京再談兩國邊界,這時遼國的談判代表升了級,改成了遼國宰相楊益戒。在談判時,沈括再次提出以《澶淵之盟》為基礎,以《天下郡守圖》為依據,有理有節,寸步不讓,而遼國宰相找不到重劃邊界的理由。這時,沈括又出示宋朝的木製地形模型,這使得遼國宰相大為驚奇,深感宋朝有奇才能人。沈括終於使得遼國放棄了對宋朝的領土要求,他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與地圖學家,運用智慧捍衛了宋朝的尊嚴。
編輯本段天文成就
沈括還是一個傑出的天文學家。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負責汴河水建設時,沈括還負責領導司天監,在任職期間,他先後罷免了六名不學無術的舊歷官,不計出身,破格推薦精通天文歷算、出身平民的淮南人衛朴進入司天監,主持修訂新歷的重要工作。沈括和衛朴治學態度認真,對舊歷官憑借演算湊數的修歷方法非常不滿,主張從觀測天象入手,以實測結果作為修訂歷法的根據。為此,沈括首先研究並改革了渾儀、浮漏和影表等舊式的天文觀測儀器。 渾儀是測量天體方位的儀器。經過歷代的發展的演變,到宋朝,渾儀的結構已經變得十分復雜,三重圓環,相互交錯,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沈括對渾儀作了比較多的改革。他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環,把儀器簡化、分工,再借用數學工具把他們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省去月道環,其侯月之出入,專以歷法步之」);另一方面又提出改變一些環的位置,使它們不擋住觀測視線。沈括的這些改革措施為儀器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後來元朝郭守敬於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創制的新式測天儀器——簡儀,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漏壺是古代測定時刻的儀器,由幾個盛水的容器裝置成階梯的形式,每一容器下側都有孔,依次往下一容器滴水漏水。最下面的容器沒有孔,裡面裝置有刻著時間標度的「箭」,隨著滴漏水面升高,「箭」就慢慢浮起,從顯露出來的刻度可以讀出時刻。沈括對漏壺也進行了改革。他把曲筒銅漏管改做直頸玉嘴,並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壺體下部。這樣流水更加通暢,壺嘴也堅固耐用多了。 此外,沈括還製造了測日影的圭表,而且改進了測影方法。 沈括在《渾儀議》、《浮漏議》和《景表議》等三篇論文中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詳細說明改革儀器的原理,闡發了自己的天文學見解,在是我國天文學史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沈括和衛朴的一系列革新活動遭到守舊勢力的攻擊和陷害。在沈括和衛朴的堅決斗爭下,衛朴主持修訂的奉元歷終於在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修成頒行。但是,由於守舊勢力阻撓和破壞,比較先進的奉元歷只實行了十八年就被廢止了。但是沈括並不因此而灰心,在晚年又進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氣歷」代替原來歷法的主張。我國原來的歷法都是陰陽合歷,而「十二氣歷」卻是純粹的陽歷。它以十二氣作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個月,並且按節氣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驚蟄算二月一日,依此類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間,即使有「兩小相並」的情況,不過一年只有一次。有「兩小相並」的,一年共有三百六十五天;沒有的,一年共三百六十六天。這樣,每年的天數都很整齊,用不著再設閏月,四季節氣都是固定的日期。至於月亮的圓缺,和寒來署往的季節無關,只要在歷書上註明「朔」、「望」就行了。沈括所設計的這個歷法是比較科學的,它既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也有利於農業活動的安排。他預見到他的這一主張必定會遭到頑固守舊派的「怪怒攻罵」,極力阻撓,而暫時不能實行,但是,他堅信「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果然,近八百年後,偉大的農民革命政權——太平天國所頒行的天歷的基本原理和沈括的「十二氣歷」是完全一致的。現在世界各國採用的公歷,也就是陽歷,其實在分月上還不如沈括的「十二氣歷」合理。
編輯本段數理化成就
物理成就
沈括對物理學研究的成果也是極其豐富而珍貴的。《夢溪筆談》中所記載這方面的見解和成果,涉及力學、光學、磁學、聲學等各個領域。特別是他對磁學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第一次明確地談到磁針的偏角問題。在光學方面,沈括通過親自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面鏡成象、凹凸鏡的放大和縮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動的論述。他對我國古代傳下來的所謂「透光鏡」(一種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圖案花紋的銅鏡)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較科學的解釋,推動了後來對「透光鏡」的研究。此外,沈括還剪紙人在琴上做過實驗,研究聲學上的共振現象。沈括還是最早發現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場的N,S極並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針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間有一個很小的偏角。被稱為磁偏角。

㈡ 從寶坻區到昌黎縣有沒有公共汽車

如果你認為這架飛機是太昂貴了,它是21時55分在株洲坐K1684長沙到福州的火車,大概在9點鍾第二天上午在南平南站下車,坐車到車站入口三明車西站車,然後去到寧化在下午3點左右,運氣好的話,將能夠寧化縣可以考慮在24小時內正確的。 。 。不這樣做,重慶北至廈門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個問題。

㈢ WWTO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

樓主說的是wto吧
悄然之變一:商品物美價廉

今年10月1日,細心的三明市民尤其是女性市民都知道:在三明列東商業貿易中心二樓突然冒出一家「零關稅」的雅購女性世界,商場除了出售香港、澳門一些「零關稅」商品外,還有大量泰國、越南、韓國、日本等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近年來,許多「洋商品」與國內商品並列在同一條街、同一個商場、同一個貨架出售,現在人們已經習以為常,這在入世之前的三明還是比較少見的。入世後,對三明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商品及其服務價格的下調了,原來許多可望不可及的商品,如電腦及其零配件、手機等電子產品價格全面下調,個人電腦從幾萬元降為3000至5000元,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特別是手機,機身從3000至4000多元,降為幾百至1000多元,話費亦從每分鍾0.4元降至0.06元。這些商品及服務價格的下降,莫不與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關,2002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履行世貿組織承諾的關稅減讓義務,其中水產品、原油及成品油、木材、化工產品、交通工具、機械產品、電子產品的平均降稅幅度均超過25%,有些「洋商品」關稅下降甚至超過50%。此外,我國為了《建立內地與香港、澳門更加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即CEPA),2004年起對273種香港原產地商品和190種澳門原產地商品實行零關稅。大量國(境)外商品關稅的降低,價廉物美的「洋品牌」如期而至。同時由於洋貨的沖擊,從根本上打破了某些行業的價格壟斷和「霸王條款」,這些行業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向百姓讓出更多的既得利益,許多紛紛加快了改革和競爭的步伐,產品價格全面下調,服務質量普遍提高,最終使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

悄然之變二:就業機會增多

詹美華是大田縣梅山鄉一位普通的農家女孩子,今年10月10日她正式被該縣新茂電子有限公司這家外資企業入用,成為外資企業的一名職工。目前,象詹美華一樣農村女孩子在自己的家鄉就職於外資企業的我市職工達2.8萬人。據市外經貿部門統計:「入世」四年來,先後就有281家外資企業到我市投資興業,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我市有232家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累計出口8億美元;對外勞務輸出3140人,先後有20家民營企業「走出去」,在全球五大洲的12個國家投資。這些與「外」字型大小有關的企業,不僅為我市創造了大量新的社會財富,也給我市百姓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據測算:由於「入世」帶動我市對外經濟貿易事業快速發展,新增就業機崗位3萬個以上。

悄然之變三:辦事方便快捷

香港客商歐陽先生在尤溪縣投資興辦一家服裝織造企業,10月18日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25日就辦好全部審批手續,前後7個工作日。外商投資企業審批部門工作人員如是說:「如果投資者申報材料齊全,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屬於審批許可權范圍內的項目,完全可以做到隨到隨辦」。如今辦事講究透明度、公平公證、快速便捷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政府通過「入世」,廢止了80份與世界貿易組織不相適應的規范性文件,簡化各種審批環節,一些審批制改為報備制,極大方便了市民群眾,如成立行政服務中心,把審批服務部門集中在一棟樓辦公,並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制等,辦事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各行各業內部改革大大提速,幾乎每個行業都在提供「一條龍服務」,經常與社區、物業、服務窗口打交道的百姓發現,現在的辦事比前確實方便、高效多了,有時一個電話就能解決問題,到各類銀行存貸款更便捷了,原來存取款要填的單據被口頭語言所替代,省時、省心、省事多了。

悄然之變四:食品用品更安全

家住列東文化巷的陳女士,每天早晨都要至三明市場買菜,最近她聽說水產品中含有一種「魚吃了治病,人吃了致癌」叫「孔雀大石綠」東西,於是對農貿市場出售的水產品懷有戒心,前些天她買一條鯉魚後,就送到該市場的「農葯殘留檢驗室」進行檢測,結果呈「陰性」,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放心食用」。現在食品、用品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和百姓生活中最為關心的問題,對各種食品安全的監督和檢測機構也逐步建立起來,現在市內及各縣(市、區)較大的農貿市場均設有「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對百姓「入口」的各種食品進行適時監管。「入世」以來,因產品質量標准問題引發的國際貿易糾紛不少,也成為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打壓我國產品出口常用的「技術壁壘」,這不但使市民百姓對各種產品質量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政府部門對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提高了許多。許多農產品、日用品標准由原來的沒有標准或執行「國內標准」,一步提升到「國際標准」,通過質量認證或強制質量認證的商品越來越多。近年來,市政府部門出台了不少確保「菜籃子」、「米袋子」、「葯罐子」安全的措施,全面加強了對食品、葯品和日用品等安全檢測與監管力度,類似有食物中毒、豬肉灌水之類的事件大為減少,杜絕「餐桌污染」已經成為政府部門建設「平安三明」的一項經常性的舉措。

悄然之變五:輕松享受生活

被單位同事稱作「超級女生」的林婷小姐,三年前大學畢,通過公開招考進入市直某機關辦公室當文秘人員,她夢想在城裡擁有個兩居室的家,今年她拿出全部的積蓄,加上寧化鄉下父母所能給她的錢,共計8萬元作為首期付款,向銀行貸款,在列西水榭坊購置了一套新居室,從此過上了真正意義上的城裡人生活。據了解:象林小姐這樣利用銀行按結貸款,購得並住上新房的市民已經佔七成以上。隨著WTO大門的打開,百姓的消費觀念日趨與世界同軌,「用未來的錢,享受現在的生活」不僅被三明百姓接受,並逐漸成為消費時尚。這一傳統消費觀念的改變,莫不與入世有關。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對國內的銀行、保險、證券、汽車、電信等主要行業開放是有承諾時間表的,如銀行業入世承諾:「自加中國入世貿時起,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向所有客戶從事外匯業務,無地域限制。人民幣業務先放開上海、深圳、天津和大連;入世一年內,開放廣州、珠海、青島、南京和武漢;兩年內,開放濟南、福州、成都和重慶;三年內,開放昆明、北京和廈門;四年內,開放汕頭、寧波、沈陽和西安;五年內取消地域限制。」為了兌現入世承諾,四大國有銀行加快改革步伐,按國際通常做法,不斷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特別在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購房、購車貸款方面採取了不少便捷措施,為百姓普遍接受。此外,關稅下調,「寶馬」、「賓士」等名牌汽車價一路走低,使國內生產的眾多車價隨之下調,從二、三十萬元降到十幾萬元,不僅使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過上了有車簇的生活,也使汽車得以進入更多家庭的購物計劃。

悄然之變六:人性化服務

日前,筆者到市區某醫院看牙科,到了門診部三樓,幾個兒童正在大廳的一角玩動物拼圖和嘻戲,要是沒有一旁的牙醫和器械在為顧客修牙不時發出的聲響,我還以為走錯到了幼兒園呢,原來醫院為了讓病人在等候時少些無奈,不僅在候醫室里設置了飲水機、報架等,還為害怕就醫的小朋友放置了各種玩具,消除恐懼心理。百姓不難發現,現在各大銀行、商場、醫院和辦事機構,不僅設置有顧客坐席等設施,而且還有一些溫馨周到的小服務,這些微小的變化,每一點都體現著「人性化服務」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服務的含義在加入世貿後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商品。入世以來,我市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國外成熟而規范的強烈競爭,對此所有的企業、行業而言只有兩條路可選擇:要麼被淘汰,要麼按國際貫例改進。在這「羊狼效應」作用下,許多企業特別是服務行業為了搶在國外企業或同行的到來之前,佔得先機,不得不比照國外的通常做法,按照「人性化」的要求紛紛自行改進,洗新革面,為百姓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以求得生存。

據悉,2006年我國「入世」進入後過渡期,按照入世承諾,許多保護條款將到期,特別是銀行、保險、運輸、電訊等服務領域市場准入更加放開。此外,按《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第三階段的開放措施,明年1月1日起,所有港、澳產貨品進口內地都享有零關稅優惠。百姓的生活將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各種好處,當然也將會倍加感受到國際競爭更加劇烈的現實。

㈣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那家證券公司更實惠啊

本土可以考慮興業證券或華福證券。目前是自助在券商官網或手機開戶,傭金低,開戶便捷。平安證券萬二點五傭金,可以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