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家莊市高邑縣工行開戶行是哪裡
中國工商銀行(高邑鳳城支行)
地址:高邑縣鎮鳳中路314號
2. 從寶坻區到昌黎縣有沒有公共汽車
如果你認為這架飛機是太昂貴了,它是21時55分在株洲坐K1684長沙到福州的火車,大概在9點鍾第二天上午在南平南站下車,坐車到車站入口三明車西站車,然後去到寧化在下午3點左右,運氣好的話,將能夠寧化縣可以考慮在24小時內正確的。 。 。不這樣做,重慶北至廈門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個問題。
3. 石油用地有多少都在哪呢有多少需要復墾復墾了什
2010年1月12日,國土資源部發出《關於切實加強耕地佔補平衡監督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從近年來檢查和考核情況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補充耕地不實、占補平衡不到位、監管薄弱等不容忽視的問題」。2009年12月,為了貫徹落實「占補平衡」制度,針對地方普遍存在的對補充耕地質量缺乏有效管理等問題,國土資源部聯合農業部頒布《關於加強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通知》。通知出台前後,內地媒體即披露了石家莊市國土系統官員虛報土地佔補指標轉賣獲利的窩案。「耕地佔補平衡」政策早在1996年開始實施,並於1998年寫入了《土地管理法》,其中確保18億畝耕地是底線。占補平衡的具體做法是以農村地區通過集體用地、農民宅基地復墾增加的耕地指標兌換城市近郊開發需用的農地,在土地總量不變的前提下,滿足城市不斷增長的土地開發需求。然而,盡管中央政府對於「占補平衡」極為強調,卻難以解決虛報問題。舊歷年關的短短兩個月間,中國政府連續出台兩個關於「占補平衡」問題的通知。南京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學院副院長王萬茂認為,這說明虛報占補平衡面積的問題在地方政府中已相當普遍和嚴峻。這並非僅是一般的腐敗,在土地財政驅動之下,國土資源部「幾個文件」不可能解決問題。如若不改變土地財政的現狀,「占補平衡」這一制度創新很可能淪為吞噬大陸耕地、威脅糧食安全的黑洞。虛報土地數據貓膩難除土地佔補平衡的前提是當地城市已經用完當年建設用地指標,又確需用地。占補平衡的要求是「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對於占補平衡的土地規劃和行政區劃范圍,也有一定限制。但政策口子一旦打開,由於用地需求和復墾成本的雙向擠壓,占補平衡的各個環節都帶來了貓膩。2009年11月,石家莊國土系統數名官員相繼被「雙規」,其原因被認為是虛報耕地復墾和占補平衡面積,並以此牟利。由於該案牽涉甚廣,石家莊國土系統的這一震盪至今仍未平息。據媒體報道,石家莊國土系統的腐敗案中被虛報的地塊位於高邑縣。高邑縣西崗土地開發復墾項目於2006年被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立項,並得到中央和省級專項土地開發整理資金,共約3000萬元。石家莊當地媒體曾稱,該項目由120多名建設者經過3個月完成,拆除瓮窯300多座,拆除危房及其他建築物4000多平方米,清運垃圾150萬立方米,修築田間道路10公里,打深水井15眼,開發整理土地面積5000多畝。在2007年該項目通過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驗收時,上報數據為「新增置換指標4860畝,已置換使用1965畝」。而實際上的復墾面積僅900畝。一些原有的耕地被虛假計入復墾面積中。在2009年夏天的專項審計中,高邑縣被發現將虛增的新增置換指標賣給石家莊其他縣市。這已經違背了現行占補平衡政策關於不得倒賣指標、不得超出批復范圍進行指標調換的規定。嗣後,原石家莊國土局局長顧旗章和現任局長師吉奎先後被「雙規」。尚有多名石家莊房地產商和國土局相關人員、高邑縣國土系統多名人員被調查。三農問題專家、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昌平表示,由於巨大的利益誘惑,石家莊國土系統這種虛報土地復墾和占補平衡面積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地方政府中,只是披露尚不多。王萬茂表示,自2007年7月開始的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過程,最根本的問題是土地數據基數不真實,反映在動態上就出現了很多錯位。國家掌握的土地數據有很大水分,不少地方政府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虛報土地數據,隱瞞真實情況,「有些地方甚至鬧出了基本農田面積超過耕地面積的笑話」。他認為,虛報土地數據問題難以解決,除了巨大的利益驅動外,根源還在於土地基數本身不實,難以判斷地方政府虛報與否。復墾質量難以保證2010年1月29日,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吳海洋,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分組討論會上表示,土地整理和占補平衡將是2010年國土資源部的七大工作重點之一。耕地佔補平衡是一項耕地保護的基本制度,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建設單位必須要補充相應的耕地,以保證耕地不減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關於切實做好耕地佔補平衡工作的通知》,耕地佔補平衡中的「占」地是指非農建設佔用耕地,「補」地是指通過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補充的耕地,占補平衡是指「補」地面積與「占」地面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平衡(要求在縣市,或者省市區行政區域內實現平衡)。在國有建設用地告罄的背景下,「占補平衡」政策為地方政府增加建設用地指標提供了出路。雖然,國土資源部一再強調「占補平衡」不僅要保證數量上的平衡,還要兼顧質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耕地轉為非農用地,一般都在城郊地區,這一地區以平原為主,適宜耕作;而復墾耕地多位於不利耕種的山區,且灌溉條件不理想,耕作成本更高且產量極低。「占補平衡」往往成為了倒換建設用地指標的「數字游戲」。中國礦業大學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研究所胡振琪認為,雖然「占補平衡」政策初衷很好,但是缺乏相關的配套政策和細則,對補充耕地的監管與標准有待進一步完善。他介紹,現有的復墾標准主要側重於復墾技術方面,對於耕地生產力的要求、土壤結構等方面則欠缺標准。復墾土地本身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地方政府卻處於財政困難之中,導致很多地方土壤有可能不按照農業生產的要求進行恢復,復墾後土地生產力低下。中央對土地復墾有資金補貼,更激發了地方政府虛報數量的沖動。石家莊窩案中實際復墾的土地,不過是推倒瓮窯後原地鋪上不足10厘米厚的土,案發時並未實際種植農作物。學者披露,目前關於復墾耕地的最新標准,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當中,可能會對耕地質量的等級加以明確。土地財政是問題關鍵大陸每年投入上千億元資金用於土地整治,而資金使用情況並未得到有效監管,這使得地方政府利用虛報土地整治,以騙取國家補助的現象並不少見。2008年,安徽阜陽出現3.6萬畝耕地「被復墾」。阜陽國土資源局局長王五一,在2008年3月召開的阜陽市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要求各區縣,在當年阜陽完成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之前,即2008年8月前,「把過去的一些打穀場,現在已經變成了耕地,抓緊時間變通成新增耕地上報」。其後,根據安徽省國土資源廳數據,阜陽有626個曬谷場復墾項目通過驗收,總面積達36205畝,相當於阜陽市兩年的建設用地指標。而事實上這約3.6萬畝的耕地復墾項目並未動一鍬一土,「被復墾的曬谷場」或者在數十年前就已被整理為耕地,或者在分田到戶後就被劃為宅基地,至今仍無整治跡象。阜陽市國土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復墾一畝谷場的經費在1000元以上。這意味著3.6萬畝谷場的復墾費用超過3000萬元,其中中央需要補貼一部分。這宗虛擬的費用,成為腐敗的源頭。更大的利益則是這「復墾」的3.6萬畝「耕地」所置換出來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王五一曾表示,他所理解的阜陽政府對該國土資源局的期望和要求是「多批地多掙錢」。這3.6萬畝「復墾耕地」為阜陽市「多批地多掙錢」提供了十分可觀的空間。變現的方式一是騙取國家對土地復墾的補助費用,二是收取出讓金,此外更可以倒賣指標給其他地方。地方政府對「土地佔補」政策的趨之若鶩,最大的理由是城市開發用地的剛性需求。不久前北京市等城市宣稱,政府調控房價的有效手段是手裡掌握的土地。「現在普遍認為,房價高就是因為地價高,地價高是土地供應量太少。但這不符合真實情況,根據現在的統計數據來看,開發商囤積土地約有五百萬畝,完全可以滿足未來兩年、三年房地產開發的收入。」在此背景下,土地佔補中出現的貓膩,仍舊是因為土地財政和官員腐敗的需求。王萬茂認為,中國的土地問題不能單純依靠土地政策來解決,涉及深層的制度問題。
4. 華北油田2000~2005年的原油產量
2005年,華北油田公司全面強化勘探開發管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油氣勘探不斷取得新進展,提前3個月完成全年儲量任務;油氣產量始終在新的生產計劃線上運行,增儲上產一體化亮點頻閃;華北油田地層岩性油藏勘探創新項目與神舟六號飛船項目等一起榮獲「中國企業新紀錄(第十批)十項重大創新項目」稱號……尤為可喜的是,華北油田公司在連續5年實現儲量替換率大於1的基礎上,2005年的石油儲量替換率達到了1.32。
這一系列成果充分表明,華北油田公司已經邁出了由穩定發展向健康發展轉變的堅實一步。
把勘探開發作為實現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
華北油田的勘探始於1955年,自1974年上交探明儲量以來,出現過兩次儲量增長高峰,一是1976—1977年發現任丘油田,形成第一次儲量增長高峰,使原油年產量快速達到1700萬噸以上;二是1983—1985年發現岔河集、大王莊等油田,形成第二次儲量增長高峰,使原油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
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經過20多年勘探和開發的華北油田,卻逐漸呈現出油氣產量規模規律性遞減的趨勢。近幾年來,華北油田勘探開發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地層岩性油藏勘探獲得突破性進展,連續5年實現儲采平衡,滾動勘探開發形成幾個千萬噸級儲量規模的油藏,油田穩產基礎逐步得到夯實。但是,隨著老區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發現整裝規模儲量的難度與日俱增,而新區勘探成藏條件復雜,難以形成儲量接替。勘探開發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嚴峻挑戰,依然是制約華北油田發展的關鍵問題。
油氣勘探開發是華北油田公司健康發展和華北油田整體協調發展的關鍵。華北油田公司黨政領導班子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立足大場面,瞄準大目標,力求大突破,才能落實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群眾利益是第一利益,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發展。
為此,這個公司緊緊圍繞「555」的工作目標,進一步落實2005年油氣勘探開發的主要任務,明確其核心是:大打勘探進攻仗,積極尋找經濟規模儲量,確保儲量接替率滿足公司健康發展的需求;深化油田開發,提高老油田採收率和已探明儲量動用率,確保油氣產量穩中有升,箭頭朝上。
加大勘探力度,為由穩定發展向健康發展轉變奠定資源基礎
對於華北油田公司來說,實現由穩定發展向健康發展的轉變,勘探是重中之重,也是實現油氣資源接替良性循環的必然選擇。過去一年來,這個公司始終把勘探工作放在首位,突出表現在不是單純地增加勘探投入和工作量,而是堅持從思想認識、領導精力、資金投入、科技進步上做到同時「四個到位」,建立起真正把勘探放在首位的運行機制。
公司黨政領導親自上手抓勘探,真正坐下來、沉下去,多次專題研究地質勘探問題,與地質工程技術人員一起把工作做深做細,把勘探抓緊抓實。在2005年召開的公司領導幹部工作會議、職工代表大會、勘探工作會議以及每季度工作會上,公司黨政主要領導的講話,關於油氣勘探的部分內容最多、分量最重。公司精簡各種會議,惟獨對勘探工作多次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先後4次召開冀中探區和二連探區勘探區帶分析會,做到了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前所未有的進攻姿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資金,集中技術,大打勘探進攻仗,呈現出加快勘探的強勁態勢。
按照「創新思維,實現戰略突破;轉變思路,尋找發展現實戰場」和「整體認識、突出重點、集中力量」的總體要求,華北油田公司在勘探部署上按照「突出饒陽、強化冀中、加強二連、突破新區」的總體思路,堅持「多發現、較整裝、可動用」的勘探原則,突出石油勘探,全面推進「1363」油氣勘探工程的實施,即主攻饒陽一個凹陷,戰略展開烏里雅斯太、吉爾嘎朗圖和廊固凹陷3個重點戰場,戰略突破冀中岔—高—莫構造帶、二連巴音都蘭凹陷等6個區帶,戰略准備桑達萊、巴彥花和南宮3個凹陷;同時加強天然氣勘探,積極推進風險勘探。
措施實,力度大,成果出。2005年以來,這個公司油氣勘探不斷向縱深發展,取得了一批重要勘探成果:饒陽凹陷趙皇莊地區勘探取得重要發現,具備形成一個新的3000萬噸儲量接替區塊;霸縣凹陷鄚西地區油氣勘探取得新發現,圍繞雁翎構造南北翼有望形成一個千萬噸以上的儲量接替戰場;晉縣凹陷高村-高邑地區油氣勘探取得新發現;二連盆地老凹陷預探新類型,油氣勘探取得新發現;烏里雅斯太凹陷南窪槽油氣勘探取得新進展,5000萬噸的儲量規模進一步擴大;吉爾嘎朗圖凹陷勘探取得新進展,新增預測儲量3092萬噸;廊固凹陷油氣勘探取得新進展,在萬庄構造形成了2000萬噸的儲量區塊,在河西務構造帶老井復查京6井獲高產天然氣源;饒陽凹陷楊武寨構造帶勘探取得新進展,具有千萬噸級儲量規模;積極推進風險勘探,興隆1井見到良好顯示,欠平衡鑽井點火成功;積極准備新凹陷,巴彥花凹陷發現新苗頭。
深化油田開發,為由穩定發展向健康發展轉變提供現實保證
在不斷加大勘探工作力度的同時,華北油田公司加強老油田綜合治理,搞好油藏精細描述,積極推進調水增油工程,強化地質研究,依靠技術進步,努力減緩兩個遞減,全面提高油氣最終採收率;進一步搞好老油田簡化、新油田優化,把「效益第一」的思想貫穿於產能建設的各個環節;不斷加大三次採油和低效難動用儲量的合作開發,形成新的產量增長點。
這個公司嚴密部署、科學實施,確保了油藏評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公司在一般評價項目中強調勘探開發一體化,將預測和控制儲量及時轉化為探明儲量和產能建設區塊;在滾動評價項目中立足區帶整體研究,力求鑽探取得突出地質效果,並確保儲量套改工作按計劃順利開展。2005年,這個公司完鑽評價井30口,已鑽井的評價井成功率為85.7%。經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預審,2005年上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15.71萬噸,溶解氣5.85億立方米,完成油氣當量2262.32萬噸,完成年計劃2000萬噸任務的113.1%;可采儲量445.83萬噸(當量),完成年計劃420萬噸任務的106.2H。
這個公司強化產能建設和油藏評價相結合,優化整體方案部署;強化老區立體滾動,實現增儲上產一體化;重新落實潛山構造,多層兼探,調整井獲得高產;積極探索低滲透油藏開發技術,提高邊際油藏開發效益,確保了產能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去年,這個公司產能建設共發井位248口,占計劃的100%;完成試油216口,占計劃的87.1%。已經投產175口,形成原油生產能力57萬噸、天然氣生產能力0.6億立方米。
這個公司還將精細描述成果與改造方案相結合、精細描述與基礎地質研究相結合、精細描述與沉積微相研究相結合、精細描述與數值模擬相結合、精細描述與建設測井資料庫相結合,完成了三維地質建模含油麵積79.3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490萬噸;三維地震處理解釋219平方公里;測井資料二次解釋1152口井;完成地層劃分1109口井;儲層沉積單元描述1317個等工作量,確保了油藏描述工作全面展開。
在三次採油工作方面,公司強化評價研究,嚴格方案審查,嚴密項目組織,確保了岔河集化學驅項目順利實施,蒙古林砂岩油藏可動凝膠驅推廣應用區現場試驗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在非重點區塊積極開展應用試驗,確保了三次採油逐步實現規模化應用。通過一系列工作,2005年,這個公司三次採油現場實施區塊全年增油量達6萬噸。
戰略展開謀突破,齊心協力縛油龍。油氣田勘探開發工作的全面扎實推進,為華北油田的原油產量穩中有升、箭頭向上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隨著積極由穩定發展向健康發展轉變,華北油田必將以新的認識、新的部署、新的實踐、新的科技手段,不斷推動油氣勘探實現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