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開戶費用 » 涼山金陽縣原油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涼山金陽縣原油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4-27 06:12:58

⑴ 盆地特點

盆地,顧名思義,就像一個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們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扎伊爾盆地,面積約相當於加拿大的1/3。這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按盆地的成因把盆地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地殼構造運動形成的盆地,稱為構造盆地,如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江漢平原盆地。另一種是由冰川、流水、風和岩溶侵蝕形成的盆地,稱為侵蝕盆地 ,如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盆地,主要由瀾滄江及其支流侵蝕擴展而成。
盆地的特點
地形特點: 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應的不同構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間低,四周高的盆狀形態。盆地內部相對盆地外部地形平緩,多平原和丘陵,適合人類居住和農業生產。盆地外部多為高山,適合山地農業的發展。
氣候特點:按照世界上不同緯度,不同地形可以把盆地氣候大致劃分為熱帶雨林盆地氣候、海洋性盆地氣候、亞熱帶季風盆地氣候、沙漠盆地氣候等氣候。
熱帶雨林盆地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影響,降雨量豐富,常年溫度較高。由於受四周高山阻擋,雨水聚集在盆地四周,並向盆地內部移動,降雨量豐富,植物繁茂,河流豐富。典型例子:剛果盆地
海洋性盆地氣候:氣候溫暖,全年降水適中,農業發達。 典型例子:法國巴黎盆地
亞熱帶季風盆地氣候:受地形影響,冬季冷空氣被阻擋在盆地外緣,形成冬季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溫度相對較高;夏季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帶上,氣流下沉,溫度持續高溫。氣流受高山阻擋,氣流沉積在盆地內部,易形成高溫悶熱天氣。典型例子:四川盆地
沙漠盆地氣候:深居內陸,海洋濕潤空氣被阻擋在盆地外側,盆地內部氣候乾燥,降水較少 。典型例子:塔里木盆地
資源儲藏特點:
一是盆地縱向含油層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從太古界、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遼河盆地共發現19套含油層系,油藏埋深從550米到4050米,是典型的小而肥的復式油氣區。
二是盆地經歷多期構造運動,斷裂發育,構造復雜。根據現有資料認識,僅盆地陸上就發育一級斷層8條,二級斷層20條,三級斷層400餘條,四級斷層1200條以上,形成三凸四凹7個一級構造單元,35個二級構造單元,83個三級構造單元,800多個四級斷塊,是典型的復雜斷塊油藏。
三是儲層類型多,物性變化大,非均質嚴重,儲層岩性以正常沉積的各種類型的砂岩為主,也有火山岩、碳酸鹽岩和變質岩等特殊岩性油藏,儲層空間類型多樣,儲層孔隙度從3%到35%,且受沉積等因素影響,儲層非均質嚴重。
四是受多期構造、多種沉積、多種儲層岩性影響,遼河盆地油藏類型多樣,油氣富集程度差異大,深度變化大。按圈閉成因可劃分為構造、岩性和地層三種油氣藏,進一步可細分為18種油藏類型,若按油氣水分布特徵又可劃分為9種類型。原始含油飽和度47%至75%,已探明油藏的含油豐度從每平方公里不足10萬噸到上千萬噸。
五是油品類型多,原油物性變化大。有凝析油、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高凝油。通過30多年的開發,遼河盆地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稠油和高凝油生產基地。
六是稠油埋藏普遍較深,其中埋深1300米至1880米的超深層儲量為6.95億噸,占稠油動用儲量的42.2%,埋深在900米至1300米的深層儲量為2.91億噸,占稠油動用儲量的36.7%。
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與構造運動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油氣通常形成並賦存在沉積岩中,相對獨立連片分布的沉積岩往往被油氣勘探者稱為「含油氣盆地」。這種含油氣盆地的形成與分布是構造運動的必然產物。我國已故地質學家黃汲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個前提是按地質構造特點進行構造分區,然後按構造單元討論生油、儲油和含油氣遠景」。石油和天然氣作為地殼中流體的部分,其形成、運移和保存受控於地質體的發展變化,大地構造、構造地質等基礎科學對地質體的構成和演化認識越深刻,油氣地質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

⑵ 煤、石油、天然氣是怎樣產生的

天然氣的產生

科學家們認為,天然氣的形成多數與生物有關,例如礁型的天然氣資源。在地質歷史中,海洋里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具有分泌鈣質骨骼的能力,在水深、溫度、光照和海水含鹽度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便形成了堅固的生物礁。研究得知,鈣藻類、海綿、水螅、苔蘚蟲、層孔蟲、珊瑚等等都曾是地質歷史中的造礁生物,現代海洋中的生物礁就是由珊瑚和藻類共同形成的。在漫長的地質史中形成的礁體厚度巨大,它們死亡後,被沉積物覆蓋並埋藏在地層深部,在長期的地質作用下,逐漸成為石油和天然氣形成的物質基礎。科學家們通過對地史時期和生物礁的研究發現,在礁體的生物骨骼遺骸中具有成千上萬的孔洞和空隙,含有較理想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它們為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和儲集提供了便利條件。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已在湖北、四川等地找到了一批產量豐富的礁型天然氣田。

石油是怎樣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屍體,生物的細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則是由碳、氫、氧等3種元素組成的。生物遺體沉降於海底或湖底並被淤泥覆蓋之後,氧元素分離,碳和氫則組成碳氫化合物。

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3000種以上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種左右的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輕的碳氫化合物則成為天然氣。煤礦與石油的成因很類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態。

大量產生碳氫化合物的岩石即稱為「石油源岩」。埋沒於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熱和壓力的影響,再加上其他多種化學反應之後就產生石油,而石油積存於岩石間隙之間便形成油田。

地殼變動而石油生成

我們最近逐漸了解地球內部的變化與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描述此種關系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內部的狀況。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400公里,覆蓋地球表面的地殼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達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則是由金屬形成的「地核」,並以大約5100公里深處分界,分為「外核」與「內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態金屬鐵組成,內核則主要是固態鐵。 地球表面鋪滿堅硬的「板 塊」,厚度約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噴出的「洋脊」產生的,』在 緩緩移動到「海溝」後就沉降於 另一板塊下方。 80年代後期,人們學會捕捉地震波傳遞到地球內部時的立體圖,於是發現令人驚訝的地慢活動狀況。高溫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級卷流」由地底湧上後,以蘑菇形態分別存在於夏威夷和非洲大陸正下方。此外,低溫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則以水滴形態占據亞洲大陸及南美洲大陸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們現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內部落熱對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級卷注移動的形態而形成的。此種運動不僅影響板塊運動,似乎也對整個地球的地質和環境的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

超級卷流是石油製造者?

現在全球生產的石沒之中,有60%是產生了恐龍稱霸地球時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頁岩」則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頁岩主要是由未經氧化的藻類等浮游植物遺骸堆積而成。由此可知當時必須有可讓浮游植物繁殖又不會產生氧化的缺氧環境條件,大量的黑色頁岩才會形成。

最近發現,石油源岩在此時代的形成似乎與超級卷流運動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湧出的地幔物質所形成的洋脊體積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較低的陸地變成淺海,而淺海則具有可當石油原料的藻類等浮游植物極易繁殖的環境。

淺海地區的藻類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現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現象,周圍的細菌為分解其殘骸而消耗氧氣,於是出現了缺氧環境。

地球溫暖化也會改變深層海水的流動狀況,由於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高低不同,較低溫但含有豐富氧氣的高緯度地區深層海水會流向低緯度地區海洋。但地球溫暖化的現象減少。氧氣較少的海域因而擴大,無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漸堆積,所留下的大量有機物則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變了石油的性質

由於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遺骸,因此調查石油的性質便可以得知古老時期的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環境歷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過程。生命是於38億年前誕生,並逐漸地進行演化,到了距今5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時期,爆發性的演化才開始,大約4億4500萬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陸地。

4億4000萬年至4億年前時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當時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氫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齒類植物在此時期繁瑣盛於海岸近處,因此以陸上植物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現了。

2億9000萬年前,廣大的陸地普遍出現由裸子植物組成的森林,並到處形成被沼澤地包圍的湖沼,藻類便在湖沼中開始繁殖。由此也產生了以藻類為原料的新種石油源岩,這也是陸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質石油源岩誕生的一例。

9000萬年前時期,被子植物和針葉樹林開始逐漸擴張到高緯度地區和高地,因而出現以陸地木材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樹木的樹脂成為輕質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針葉樹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類,成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質的分析技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已逐漸可以取得有關石馱

⑶ 北京金陽普泰石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待遇怎麼樣急求答案!

碩士進去,不知道你具體什麼崗位,研發崗位工程師,試用期2700(稅後工資),轉正後4500-5000到手工資。還可以。社保5金。待遇還行。算中等吧。

⑷ 大英縣的歷史

大英位於川中、涪江中游,它山川奇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這塊紅土見證了數千年風雲變幻,十數計朝代興衰,幾經更名異姓,幾多分合變革。古代《史記》、《三國志》、《唐書》等名志均見其屬地轄所與建置的沿革。那一江潺潺東去的郪江水默默地記載著這段漫長的史話……

郪縣時期(公元前201-公元355年)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首發義兵,項羽、劉邦乘機滅秦。公元前207年秦滅楚漢之爭繼起。弱漢勝強楚,楚敗,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建漢稱帝。劉邦曾被楚封為漢中王,之所以勝楚,多藉助張良、蕭何、韓信和巴蜀人才。既立漢、功不忘巴蜀,遂將境內地名冠以「漢」字褒獎之。改嘉陵江為西漢水,蜀中多以漢字立縣,如安漢(南充)、漢昌(蒼溪)、宣漢、廣漢等。以漢字立縣在內的13縣又隸屬廣漢郡,廣漢郡又於漢武帝元封五年隸屬益州(成都)。縣境屬益州、廣漢郡廣漢縣和郪縣(治所今三台縣郪江鎮)轄地。大英縣境屬郪縣轄地。

漢武帝太康元年(280元)廢東廣漢郡並入廣漢郡,郪縣改作伍城縣,縣境分屬廣漢郡廣漢縣、伍城縣轄區。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原蜀漢名將李嚴、李豐後裔李明、李壽、李勢據蜀反晉建立成漢政權(公元303-347年),將廣漢郡治由梓潼遷往雒縣(今廣漢市境內),復伍城為郪縣,縣境屬地不變。

西晉末,原戰國諸侯及秦漢、三國名將後裔紛紛叛晉,群雄征戰不息。西晉政權搖搖欲墜,被迫遷都建立東晉。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東晉名將桓溫受命伐「成漢」政權。蜀地既平,取「息事安寧」意改德陽郡為遂寧郡,郡以下建置及縣境屬地不變。

巴興縣時期(355年-555年)

東晉永和十一年(355年),該年為分郪縣東南部和廣漢縣南部臨郪江、涪江地帶置巴興縣,治地靈鷲山。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名為長江縣,巴興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兩百年,為大英縣歷史的早期,史稱「巴興縣時期」。

巴興縣歷經東晉、劉宋、南齊、梁、西魏等五個封建王朝,這是我國歷史上長期分裂、割據、混戰的時代。巴興縣是當時蜀中一座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文化重鎮,巴興城的建立,拉開了大英歷史的帷幕。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譙縱在巴興縣水口(今大英縣郪口)稱王,在攻下成都後,割據四川八年,頗得蜀人愛戴。

劉宋元嘉九年(432年)七月,許穆之自稱晉之宗室,領導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起義軍千餘人攻破巴興縣城(今大英長江壩),殺死巴興縣令王貞之。後來,遂寧郡守也棄城逃跑。起義軍發展至10萬余眾,轉戰岷、沱、涪三江地區,長達八年之久,給封建統治者以沉重打擊。王貞之為大英歷史上第一個遺臭萬年、被農民起義軍殺死的縣令。

由於巴興縣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許多大臣也選擇巴興縣作為身後安葬之地,如蕭齊(479-502年)時期,信州都督冉道周和他的妻子南康公主就被齊帝敕葬於巴興縣玉壘鎮(今蓬溪縣西白土壩)。

兩晉南北朝戰亂時,巴興人煙稀少,大部份地域還是茫茫一片原始森林。南朝時,佛教開始傳入巴興縣,建了一些寺廟,如蓬萊鎮臨水寺即建於南朝時期。

長江縣時期(555年-1282年)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巴興縣為長江縣,以境內有長長的涪江故名,兼置懷化郡。長江縣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後蜀、北宋、南宋、元等九個封建王朝,於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並入蓬溪縣,存在了727年之久,史稱(長江縣時期)。

西魏、北周時期,長江縣隸遂州,大業三年(607年),遂州改稱遂寧郡,長江縣隸之。長江縣治由靈鷲山遷治於鳳凰山,即今回馬鎮長江村明月山附近。《太平寰宇記》卷八七《長江縣》雲:「唐上元二年,以舊縣不安,移在明月山下鳳凰川,明月山在縣西二里。」

唐代初年,即著手調整南北朝以來混亂的行政區劃,確立了州、縣兩級行政區制。各州、縣按其地理形勢、面積、人口、物產等條件劃分等級。州分輔、雄、望、緊、上、中、下七等;縣分京、畿、望、緊、上、中、下七等。

宋代長江縣疆域比今天大英縣廣,大約包括今日大英縣全境和遂寧地區、蓬溪縣的一部分。據《元豐九域志》載:「長江,州北八十里,十一鄉,白土、鳳台、江店、長灘、客館、趙井六鎮。」白土鎮——今蓬溪縣天福鎮白土壩一帶;鳳台鎮——今遂寧市船山區鳳台壩一帶;江店鎮——今遂寧市桂花鎮一帶;長灘鎮——今大英縣隆盛鎮一帶;客館鎮——今大英縣蓬萊鎮一帶;趙井鎮——今大英縣河邊鎮一帶。長江縣六鎮只有客館、長灘、趙井三鎮在今大英境內。

唐宋時期,長江縣經濟發達。唐代在長江縣的客館鎮、趙井鎮發現了石油,這是四川地區發現石油最早的記載。宋代長江縣井鹽、天然氣、製糖業也有長足發展。《新唐書》就有記載長江產鹽。到宋代,長江縣採用先進的卓筒井技術,深取地下井鹽,鹽井空前發達,客館鎮、趙井鎮成了卓筒井分布集區。「趙井鎮」鎮名亦因其地在唐宋時代盛產井鹽而得名。

蒼蒼古寺映林巒,山路逢人半是僧——唐宋時代,長江縣佛教、道教也很興盛。據舊縣志記載,大英縣境內有不少寺廟建於唐宋之時。長江縣南三十里有唐代摩崖金剛經圖,惜今佚;清代承天寺(今天保鎮)山岩崩塌,見一石洞,洞中有諸佛像,另外還有一塊唐代垂拱三年(685年)碑,碑文盡剝落,惟識其年代而已;長江縣覺苑寺,有唐代鑄鍾記碑,為元和十二年(817年)遂州刺史張九宗撰書;長江縣給孤寺有唐代大中十四年(860年)石刻,裝飾有千手觀世音像。長江縣唐碑、宋碑不少,遍於全縣,歷經千餘年風霜,今已罕有其傳。從幾方倖存的殘碑斷碣中,可推知唐宋時代,長江縣曾經擁有過的輝煌。

並入蓬溪縣時期(1282年—1997年)

宋末元初,四川經過長期殘酷的戰爭,灶冷無煙、人口驟減、田地荒蕪,部分縣已無民可治,於是元朝統治者採取了省並州縣的措施。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長江縣因人口太少並入蓬溪,上屬四川行中書省潼川府遂寧州轄。歷經元、明、清、民國時代,直到199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蓬溪縣行政區劃,設立大英縣為止,長江縣並入蓬溪縣共有715年。在這715年中,大英縣境不再設縣治,史稱「並入蓬溪縣時期」。

在山崩海立宋元換代的大風暴中,蓬溪縣曾經是南宋愛國志士苦撐抗元的地域,許多將士屯兵蓬溪寨,重振旗鼓,拼力死守大宋江山最後一片國土。元兵南侵,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震地,所過州縣望風瓦解。當邑中黎民百姓還未「醒悟」是怎麼回事時,穿身羊裘、拖著小辮子的蒙古大軍已騎著高頭大馬佔領了蓬溪和蓬萊鎮。據有關《族譜》記載:蒙古軍入境搜殺不遺,戰馬過處無殘生,不少人逃散他鄉,臨逃時埋下貴重物品於土中,可是他們再也沒有回來。今天,有的地方還時有宋末元初窖藏發現——手撫遺物,點點滴滴,眼前盡是離人淚。蓬溪、長江兩縣在宋代分別為望縣和緊縣,可是元代兩縣合並後,卻降為了下縣,原因是縣內人煙依然十分稀少,百姓處境令人揪心。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寧州為遂寧縣;十年(1377年)五月,並蓬溪縣及遂寧縣;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置蓬溪縣,遂、蓬分縣而治,隸潼川州。清順治十年(年),並遂寧縣入蓬溪縣,十七年(1660年)復置遂寧縣,蓬、遂再次分縣,劃界仍舊。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為府,領三台、射洪、鹽亭、中江、蓬溪、遂寧、安岳、樂至等八縣直至清末。據《清史稿》卷69《地理志》載:清代蓬溪等級為繁難,鹽井795口,縣城駐蓬萊鎮,鹽課大使駐康家渡(今蓬溪縣紅江鎮)。

清雍正八年(1728年),蓬萊鎮設置巡檢署,乾隆元年(1736年),改蓬萊巡檢署為蓬萊鎮鹽大使。乾隆二十年(1756年),鹽大使移至康家渡,蓬萊鎮改縣丞。從此,蓬萊鎮成為蓬溪縣下屬的一個分縣。清咸豐年間,全縣設中、東、西三鄉團保局,今大英縣為「西鄉」。

民國元年(1912年),蓬溪縣隸屬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改蓬萊分縣縣丞為分知事,後為「防區制」時代(1917-1935年),大英縣為鄧錫侯部佔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行政監察區制,蓬溪縣屬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監察區,蓬溪改中東西鄉為三個區,今大英縣為第三區。建國後,稱「老三區」。

大英人十之八九不是土著,多半是湖廣移民的後代,宋元以前就在大英落戶的老川民是不多見的。明末清初戰亂頻頻,四川地區「民無遺類、地盡拋荒」、「叢篁夾路、虎狼逼人」,田多荒蕪、蜀山盡碧。清順治三年(1646年),蓬溪縣城居民僅數十戶。到康熙、雍正年間,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省居民遷居四川,史稱「湖廣填四川」。湖廣填四川,填的是蒙滿貴族悍然製造的無人區。據有關《族譜》記載:今大英縣人80%以上的祖先來自湖北、湖南一帶。

1949年12月4日,蓬萊鎮解放,泥途此日翻身起。對大英來說,這一天是黑暗與光明的分水嶺。

1950年,四川省劃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政區,蓬溪縣隸屬於川北行署遂寧專區。1952年9月,四川行政區合並為四川省,蓬溪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專區,1958年遂寧專區並入綿陽地區,蓬溪縣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地區。1985年設遂寧市,蓬溪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市。

大英縣成立(1997年12月28日)

明清時代蓬溪號稱「三興」,它是由唐宋時代的三個縣:唐興縣(蓬溪縣)、巴興縣(長江縣)、晉興縣(青石縣)合並而成的。唐興縣在清代為蓬溪縣的中鄉,民國時期為「一區」,建國後稱「老一區」;晉興縣在清代為蓬溪縣的東鄉,民國時為「二區」,建國後稱「老二區」;巴興縣在清代為蓬溪的西鄉,民國時為「三區」,建國後稱「老三區」。

三縣合並後的蓬溪,幅員面積1953平方公里,區域橫跨涪江東西兩岸,區域呈「人」字形,兩翼狹長,周邊與重慶、內江、德陽等6個市、地的10個區縣接壤,邊界長達600多公里。老蓬溪縣級行政區劃的設置是因歷史造成的。由於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等幾次改朝換代的戰爭摧殘,使蓬溪、長江、青石等縣內人煙幾絕。唐宋時代三縣人口共約6萬餘人,經過戰亂後,行百里而無人煙,三縣人口總數剩下不及一萬人,地方官員無公可辦。於是在元至元十九年將長江縣並入蓬溪縣,明洪武十三年將青石縣涪江東岸地區並入蓬溪縣。

當時合並只注意了人口規模、產值數量等,而忽略了經濟、地理位置和發展潛力,遺下了布局不合理的缺陷。特別是縣城處於「人」字形的頂端,涪江以西的鄉鎮中,有7個距縣城110公里以上,交通十分不便,經蓬溪的行政管理帶來諸多困難,不利於傳達政令、交換信息、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也影響到後來遂寧市整體城鎮協調布局,已成為遂寧市適應市場經濟,加快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1958年到1959年間,蓬溪縣城准備遷往蓬萊,並於1958年在蓬萊鎮田壩子開工修建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郵電大樓和縣委招待所。縣委招待所於1959年下半年建成,後因發生「文革」十年動亂使遷縣城的計劃被擱置了下來。1997年12月28日大英縣成立後,招待所成為大英縣委、縣人大、縣政府和縣政協的臨時辦公處所。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加快兩縣的發展步伐,促進全市經濟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行批(1997)23號文,向四川省人民政府下達了《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蓬溪縣行政區劃設立大英縣的批復》。1997年12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遂寧市人民政府下達了《關於調整蓬溪縣行政區劃設立大英縣的批復》,批復中稱:經省政府審核並報國務院批准,同意調整蓬溪縣行政區劃,設立大英縣。

公元1997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大英縣成立。大英縣轄原蓬溪縣管轄的通仙、金元、智水3個鄉和玉峰、象山、卓筒井、天保、蓬萊、河邊、隆盛、回馬(含原紅江鎮的文武、永和、夏家溝3個村)8個鎮。縣人民政府駐蓬萊鎮。

至此,歷經歲月滄桑的大英終於有了承載自己欣欣向榮的歸宿。

這正是:覆攬郪江水 殘奠滄海淚 含恨幾合離 彎眉重生喜

(鄧先勇 本報記者 張柯)

⑸ 貴州高峰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待遇和發展空間好嗎

2012年畢業生來公司實習據說到手的是2200,但實際上一本是1500,二本1300,扣掉四險兩百來一本能領到手的1200多,二本的,1000零幾十塊,轉正後還要扣住房公積金,轉正後就沒拿到1300那麼多了,轉正和實習工資一樣,一個月只休息四天。。。。。。。。。。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