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的唐山是什麼樣子了
唐山,隸屬河北省地級市,地處渤海灣中心地帶。位於河北省東部,因位於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李世民念其愛妃,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唐山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京津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中文別稱鳳凰城。
唐山是我國近代工業搖籃。這里誕生了中國大陸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孕育了豐厚的工業文明。 2008年中國首列時速3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在唐山誕生。
唐山曾於1990年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並將於2016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唐山的重工業和礦業,異常發達,同級別城市全國前三名。目前產業結構調整正在逐漸向第三產業靠攏,其中旅遊業發展迅速,唐山灣國際旅遊島是華北地區火爆的景區之一,唐山南湖也是舉辦世園會的主會場。
唐山人穿著越來越時尚,懂得搭配了,會吃,餐飲味道不錯。
高圓圓,姜文,趙麗蓉等眾多明星都是唐山人哈!
⑵ 黃淮海地區的工業發展
黃淮海地區工業發展歷史較久,特別是經過建國4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已形成了工業門類較齊全、工業整體實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在全國工業40個行業大類中,本區均有,並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輕紡、機電等傳統行業為支柱,其他加工工業相應發展,工業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區域工業綜合體。
一、能源原材料工業基礎雄厚
黃淮海地區礦產資源中以能源(煤炭、石油)、原材料(鐵礦、建材及化工原料)為主的資源結構特點,加之建國以來工業投資又集中於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體的重化工行業,使得這兩個工業部門基礎十分雄厚,主要產品在全國佔有十分重要地位。
1.能源工業
黃淮海地區的能源資源開采規模較大,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強大的電力工業。據統計,本區集中了全國l6個年產超1000萬噸煤礦中的8個, 21個陸上油(氣)田中的5個,26個裝機容量在100萬千瓦以上大型火電廠的10個。
1995年,全區原煤產量為28 200萬噸,原油產量為 4 746萬噸,天然氣開采量為 35.4億立方米,發電量為2 167億千瓦小時,分別佔全國產量的 1/5到1/3弱(見表11.4)。
本區煤炭資源具有儲量大、分布集中、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等特點,既有主焦煤、配焦煤、氣煤、肥煤、瘦煤,又有無煙煤;煤質通常為低灰、低硫、低磷和高發熱量,可滿足冶金、動力、化工等多方面需要。同時,各主要煤田區位條件優越,鄰近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線,距離缺能嚴重的華東地區(尤其是長江三角洲)也較近,海陸運輸便捷。自70年代起,本區煤炭工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新建成了一批大型現代化礦井,生產能力有了較大的增長。煤炭開采主要集中於河北省的開灤、邯鄲、井陘、峰峰,山東省的兗州、滕州、棗庄、新汶、淄博,河南省的平頂山、焦作、鶴壁、永(城)夏(邑),安徽省的淮北、淮南,江蘇省的徐州等地。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老礦區由於經過長期高強度開采,加之居民點和「三下」(建築物下、路下、水下)壓煤數量大(如徐州、淮北礦區「三下」壓煤約占可采儲量的一半),可采資源逐漸枯竭,其中一部分礦要陸續衰老報廢(如山東的淄博、棗庄,蘇北的徐州和皖北的淮北礦區),多數煤礦由於後備資源儲量不足,生產規模擴大受到較大限制。
二是由於地質勘探工作滯後,新礦區建設進度慢,新老礦區難以順利接替。例如唯一可作為山東省世紀之交建設大型接續礦區的巨野煤田(位於魯西南平原),仍處於普查找煤階段,2005年才能提交礦區詳查總體報告,嚴重影響了老礦區的接替工作。
三是煤炭企業普遍虧損,發展後勁不足。四是採煤塌陷地數量與年俱增。據兗滕、徐淮地區調查,平原地區每采百萬噸煤平均塌陷土地360畝,其中絕大部分為優質耕地。採煤塌陷還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並帶來一系列諸如村莊搬遷、居民安置等社會經濟問題。
本區石油、天然氣開采主要集中於山東省的勝利油田、天津市的大港油田、河北省的華北油田及冀東油田、河南省濮陽的中原油田等。其中勝利油田年產原油約3 000萬噸,是全國僅次於大慶的第二大油田。本區主要油田由於經過20多年高強度的開采,已進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開采成本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逐年下滑。油氣資源勘探除渤海有較好前景外,陸上可采資源已難以滿足開采規模需要。
電力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是本區建國40多年來一直優先發展的少數行業之一。黃淮海地區電力工業主要是在區內和鄰近的晉陝蒙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火電占絕對優勢。按電廠的布局特點可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坑口電廠,建於煤礦礦區附近,如河北省的唐山、陡河、邢台、下花園,山東省的淄博、鄒城、十里泉(棗庄)、石橫(泰安)、萊蕪、龍口,河南省的平頂山、焦作,皖北的淮北及淮南,蘇北的徐州等。電廠規模一般較大,經多次擴建後,能力大多超過100萬千瓦。二是路口電廠,通常建於晉陝蒙西煤東運通道的交通樞紐或港口。前者如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鄭州、德州、新鄉、菏澤等地的電廠,後者如青島的黃島、秦皇島以及在建的日照電廠等。
本區電力工業按管理體制分屬華北電網(京津及河北省)、山東電網(山東省)、華東電網(蘇北及皖北)和華中電網(河南省)。各電網均以500千伏、220千伏和110千伏輸電線為骨幹,將電廠同各地市、縣用戶相連接。本區電力工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水火電廠嚴重失衡,除河北的潘家口水電廠、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電廠和在建的山東大汶河抽水蓄能電廠外,水電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火電廠裝機容量的巨大浪費。因此從長遠發展看,迫切需要在太行山、燕山和伏牛山山前地帶選擇適合修建抽水蓄能電廠的廠址。
總的來看,黃淮海地區仍是能源供應不足地區。由於能源後備資源不足,預測到2010年,本區煤炭產量只能維持現狀或略有增長,原油開采量將呈下降趨勢。今後解決區內能源不足的途徑主要依靠從晉陝蒙地區調入能源和電力,為此,除對現有的大秦輸煤通道和新石鐵路進行改造和擴建外,應加快濟(南)邯(鄲)線和大秦二線的建設,2010年以前建成神(木)黃(驊)輸煤通道。同時,要加快連雲港、膠東半島的海陽(或乳山)的核電廠建設,以滿足本區對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2.原材料工業
(1)鋼鐵工業。本區是我國主要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區內鐵礦資源探明儲量約100億噸,主要集中於以遷安—灤縣為主體的冀東地區及河北省的邯鄲地區,兩地合佔全區鐵礦儲量的2/3。此外,在山東的金嶺、淄河、萊蕪,河北的宣化,河南的舞陽、濟源以及江蘇的徐州等地也分布有一些中小鐵礦。本區鋼鐵工業主要集中於京津唐地區,其次是魯中和冀南地區。其中,首都鋼鐵公司1995年產鋼達800萬噸,是全國僅次於寶鋼和鞍鋼的第三大鋼鐵公司。區內年產鋼1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廠尚有:唐山鋼鐵公司、邯鄲鋼鐵總廠、濟南鋼鐵公司、萊蕪鋼鐵總廠、天津鋼廠等。此外,在河北省的涉縣、邢台,河南省的舞陽、濟源、安陽,山東省的青島、濟寧,蘇北的徐州、淮陰以及皖北的蚌埠還建有中型鋼鐵廠、專業煉鐵廠和煉鋼廠。1995年黃淮海地區三省兩市產生鐵2 937.5萬噸,鋼 2 439.9萬噸,成品鋼材 2 383萬噸,分別佔全國生鐵總產量的27.9%,鋼總產量的25.6%和成品鋼材總產量的26.5%。本區所生產的各類鋼鐵產品除滿足區內需要外,部分產品運往區外,同時也調入一些區內短缺的板、管、帶材及型材。
黃淮海地區發展鋼鐵工業的鐵礦資源雖仍有較大開發潛力,但由於受水資源供應緊張、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制約,多數老企業難以進一步擴建。早在80年代,有關部門就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論證,提出了在冀東樂亭縣的王灘和山東省的日照港建設能力為1000萬噸的現代化大型鋼鐵廠方案。上述兩個臨海型鋼鐵廠用地條件均較好,並具備修建10~15萬噸級礦石專用泊位條件,環境容量亦較大。前者依託當地鐵礦石資源,接近煉焦煤產 地,遠景還可利用國外進口的鐵礦石;後者位於西煤東運重要通道新石鐵路的終點,擬利用進口鐵礦石,現港區與輸煤碼頭並列預留有10萬噸級的礦石碼頭。上述兩廠的共同缺陷是淡水資源供應不足,要從鄰區調水,並需較多地利用海水和提高淡水的重復利用率。
有色冶金工業中以煉鋁工業具有區際意義。區內大型電解鋁廠通常接近電源、氧化鋁產地和消費市場,如山東的淄博,河南的焦作、鄭州,河北的秦皇島等。
(2)建材工業。黃淮海地區建材工業包括水泥、玻璃、建築衛生陶瓷、新型牆體材料、石膏板和石材等行業,具有資源分布廣、產品種類較多、布局較分散等特點。水泥工業主要接近石灰石產地,且需具備較好的鐵路和水運條件,主要集中於魯南、冀東、豫北和淮北地區的唐山、北京、邯鄲、濟寧、臨沂、棗庄、徐州、淮北、焦作、新鄉、平頂山、安陽等地。 1995年全區水泥產量達11 164萬噸,佔全國水泥總產量的24.5%(不含皖北地區)。產品除滿足區內需要外,還大量運往華東和東北地區。
玻璃工業以平板玻璃為主。本區是我國平板玻璃生產規模最大的地區,又是浮法玻璃生產及玻璃深加工基地。 1995年全區平板玻璃產量為6 335.4萬重量箱,佔全國平板玻璃總產量的40.3%,主要集中在秦皇島、邢台、滕州、蚌埠、宿遷、洛陽、商丘等地,其中秦皇島耀華玻璃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平板玻璃生產企業。
此外,建築衛生陶瓷和牆體材料生產集中於唐山、淄博、濰坊、焦作等地。
(3)基本化工原料。基本化工原料以乙烯和兩鹼應用最廣。本區作為我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基地,煉油工業主要布局在既接近原油產地、又接近石油產品消費地的淄博、北京、天津、洛陽、濮陽、濟南、石家莊、滄州、大港及青島等地。其中齊魯和燕山石油化學公司的原油年加工量(1995年分別為706萬噸和645萬噸)分別居全國第二、四位。與煉油廠相配套,本區乙烯年生產能力達128萬噸,主要分布在燕化、齊魯、天津和濮陽。以乙烯為龍頭,帶動了合成纖維、塑料和合成橡膠三大合成材料以及深加工產品的發展。
兩鹼工業作為海洋化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同海鹽資源的開發有著緊密聯系。
1995年,本區純鹼產量約330萬噸,燒鹼產量175萬噸,分別佔全國的55.2%和32.9%。純鹼生產集中於天津、濰坊、青島、連雲港。由於現代燒鹼大多採用離子膜生產法,單位產品耗電較大,因此在接近電源的同時,為解決生產過程中氯氣平衡問題,廣泛同石油化工和農葯等企業聯合,如淄博、天津、滄州、青島、開封等地。
二、輕紡工業發展較快,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本區輕紡工業經歷了50年代和80年代的兩次大發展,現已成為全區工業的支柱行業。該部門行業眾多,大部分立足於以當地農副產品為原料進行加工,其中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和造紙工業生產規模較大,產品在全國亦佔有重要地位。
紡織工業是本區傳統的輕工部門之一,除天津、青島解放前有一定基礎外,主要是在「一五」期間發展起來的,包括棉紡織、毛紡織、針織、絲織、麻紡、化纖等行業。1995年主要紡織品產量為:棉紗168.6萬噸,棉布73.8億米,呢絨9 144萬米,化學纖維49.6萬噸,分別佔全國的31.1%,28.4%,13.8%和14.0%。棉紡織在本區紡織工業中佔主導地位,主要中心大多集中於產棉區,並同消費市場緊密結合,如北京、天津、青島、石家莊、鄭州、邯鄲、安陽、新鄉、德州等。80年代初以來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各地又在集中產棉區的冀南、魯西北和魯西南、豫北、蘇北和皖北等地區相繼建立了一批棉紡織廠。紡織工業重復建設,設備陳舊落後,產品檔次低等情況十分突出。90年代初,由於受區內棉花連年減產和紡織品國內外市場波動的影響,棉紡織生產能力出現嚴重過剩,經濟效益下降。
90年代中期起,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干預下,對北京、天津、青島、濟南、石家莊、鄭州等大中城市棉紡織能力進行壓縮,通過淘汰一批、遷移一批,使棉紡織加工中心逐步向棉花主產區轉移。
食品飲料工業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農副產品的初加工,如糧油、肉類、果蔬及水產品加工等;另一類是對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如釀酒、飲料等。1995年本區主要食品飲料產品產量為:食用植物油247萬噸,飲料酒985.8萬噸,原鹽1825萬噸,卷煙949萬箱,分別佔全國產量的21.6%,38.5%,61.2%和27.2%。大力發展食品飲料工業,既能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又可實現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已形成若干係列產品(如白酒、啤酒、方便食品等),今後發展深加工的潛力仍很大。
本區造紙工業的原料資源(如麥秸、棉桿、棉絨、蘆葦等)十分充足,是我國主要中低檔紙產區, 1995年全區機制紙及紙板產量1210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43%,其中絕大部分是年產量1萬噸以下的小造紙廠所生產的。小造紙廠是本區最主要的水體污染源之一,特別是對淮河及其支流污染尤為嚴重。為保護環境,各地一方面嚴格限製造紙廠的建設,對現有造紙廠的污染限期治理,並對5 000噸/年以下的小造紙廠堅決實行關、停、並、轉;另一方面,按照「集中制漿,分散造紙」的原則,應建設大型紙漿生產基地,便於集中治理污染。
三、機電工業門類較齊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
機電工業是本區建國以來重點發展的工業部門之一,其產值在工業各部門中居首位。本區機電工業包括普通機械製造、專用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儀器儀表製造、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等行業,具有生產規模較大、產品種類繁多、配套能力較強、經濟效益較好、出口創匯能力較強等特點。通常每個行業以骨幹企業為主體,在布局上相對集中,如北京、唐山、青島、石家莊等地的機車車輛製造;北京、天津、濟南的汽車製造;北京、天津的重型機械、電機及電器材料製造;北京、天津、濟南的通用機械和機床製造;北京、鄭州、濰坊的動力機械製造;洛陽、唐山的礦山機械製造,徐州、濟寧、青州的工程機械製造;天津、鄭州、石家莊的紡織和輕工機械製造等。
本區機械工業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產品的配套協作能力較強,例如北京和天津的汽車零部件、電機與電器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都面向全國。當前機電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優勢行業和拳頭產品不突出,產品未形成系列化,多數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缺乏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四、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發展不平衡
高新技術產業包括電子信息技術、機電儀一體化、生物醫葯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業。本區高新技術產業起步比東南沿海地區要晚3~5年,但發展勢頭較快。在北京、天津、青島、煙台以及濟南、石家莊、鄭州等省會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如唐山、淄博、徐州、洛陽、焦作等)都建有不同層次和不同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如北京市除設有電子城、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外,還建有亦庄、上地、豐台、昌平、八大處、空港、望京、雁棲等10多個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科技工業園和工業開發區,全市高科技隊伍約18萬人。90年代以來,各地充分利用上述園、區作為「孵化器」,促使高科技產業加速發展,特別在以計算機及軟體和微電子為主的電子信息、通信設備、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和新醫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以北京市為例,高新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從1992年的66.4億元增至1994年的213億元,在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也相應地從7.6%上升到13.3%。但是從全區來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很不平衡,在地區上集中於北京、天津、青島、濰坊、石家莊等少數大中城市;在行業上側重於發展電子信息技術、通信設備製造和新醫葯等少數行業。如何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仍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努力方向。
⑶ 十萬火急!唐山市基本情況;唐山市產業結構;唐山市投資狀況;曹妃甸基本情況;
樂亭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唐山市東南部,面積1308平方公里,地處環渤海灣地區中心地帶和京津唐秦四市環抱之中,東南兩面瀕臨渤海,海岸線長98.2公里,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故鄉,河北省第一沿海大縣。氣候溫和濕潤,屬暖溫帶濱海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有29條大小河流,地下水資源豐富,全年無霜期180天。現轄9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680個行政村,49.3萬人口。耕地面積95萬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對外開放縣,被河北省確定為秦唐滄環渤海開放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樂亭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2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0.21億元(現價),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30.28億元、19.10億元和20.83億元,分別增長6.7%、15.3%和15.5%。
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農產品基本實現無公害和標准化生產。蔬菜生產面積38.7萬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面積6.5萬畝,大中小棚等設施蔬菜12.8萬畝,總產206萬噸。被列為「河北省蔬菜特產之鄉」、「全省七大蔬菜中心產區之一」、「環京津蔬菜生產基地縣」和「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基地縣」。全縣蔬菜品種齊全,品質優良,四季生產不斷檔,常年批發有貨源。在全省率先注冊了「青健」牌商標,韭菜、西紅柿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標」認證。果品生產以桃、葡萄、蘋果、梨為主,栽培面積26.5萬畝,其中鮮桃栽培面積13.7萬畝,設施果品面積1.5萬畝,果品總產量56.3萬噸,注冊有「樂豐」果品商標,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鮮桃之鄉」和「全國經濟林示範縣」。9種果品被評為名優產品,3種果品被評為省級名牌。畜禽飼養總量達到2009萬頭(只),其中以貂、貉、狐為主的珍皮動物飼養量達到131萬只,居全省首位。全縣畜禽優種率達80%,珍皮動物品種改良率達64.5%。水產品總產量12萬噸,海水養殖以對蝦、貝類為主,對蝦養殖面積達到8萬畝,貝類精養面積11萬畝,扇貝精養面積4.5萬畝,名優海產品工廠化養殖面積突破7萬平方米。農產品產銷銜接較好,流通順暢,被譽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縣」和「全省25個縣域經濟示範縣之一」。投資1億元,佔地300畝的冀東果菜批發市場是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54元,比上年增長5%。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縣有工業企業479家,固定資產總量15億元,從業人數2.5萬人。初步形成了紡織、建材、造紙及紙製品、化工、機加工、醫葯、原鹽、農副產品加工等八大骨幹行業,180多種產品,1000多種規格。產品主要有鋼鐵、水泥、原鹽、機制紙、農用機械、出口農具、化工產品、服裝、棉紗等150多種。2002年,全縣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4.32億元,工業增加值15.57億元,工業利稅2.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17.3%和20.4%。企業體制創新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縣域工業民營化步伐。到目前,縣鄉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93.9%,退出國有集體資產1.9億元,盤活存量資產4.1億元,1500名職工實現了再就業。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工業基建技改項目投入不斷加大。2002年,全縣共完成工業投入3.6億元,實施基建技改項目92個。
對外開放和項目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2002年以來,全縣共簽約外資目項13項,總投資4.02億美元;利用內資項目17項,總投資88.25億元人民幣。到2002年底,全縣接轉和新開工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項目共計62項。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6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4.8%,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出口創匯6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區面積9.5平方公里,建成了茂源小區、富強大街、冀東果菜批發市場、電力大廈、縣醫院門診樓、樂泰賓館、青春廣場、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點形象工程。縣城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9.8平方米,城區供水、供熱普及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100%、40%和32%。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文明小城鎮建設示範點」,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縣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城」。
旅遊業漸入佳境。以躋身環渤海黃金旅遊帶、著力培育新興特色產業為目標,把沿海旅遊資源開發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招商引資,廣泛吸引海內外客商投資樂亭旅遊業。2002年,共投入建設資金1.4億元,以「三島(菩提島、月坨島、金沙島)、一灣(淺水灣)、三場(金銀灘浴場、碧海浴場、翔雲島林場)」為主的沿海旅遊資源開發全面啟動,發展勢頭強勁。全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1200萬元,社會效益近億元。
財稅、流通、金融業發展勢頭強勁。認真貫徹落實農村稅費改革的有關政策,下大力培植財源,強化財政管理,減輕農民負擔。2002年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2.45億元,比上年增長27.8%。縣內有設施完備的大型綜合集貿市場17家,2002年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縣有個體工商戶11070戶,從業人員17553人,注冊資金19944萬元;私營企業317家,從業人員3354人,注冊資金21362萬元。縣內共有金融保險機構7家,各級信用社、銀行儲蓄點遍布城鄉。2002年銀行各項存款余額達24.0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3.13億元。
交通、電力、通訊飛速發展。形成了集港口、鐵路、公路為一體的交通運輸格局。縣城南部京唐港與國內外120多個港口實現了通航,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已躋身全國港口20強。北接京山線、南通京唐港的坨港鐵路貫通全縣南北31公里。唐港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並與京沈、唐津等高速公路動脈相連。秦唐滄沿海公路實現了樂亭與滄州、山東和東北地區的直接通連。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全縣的公路干支線四通八達。2001年樂亭作為華北電網第一批農改縣完成了1363公里的農網建設與改造,目前,境內共有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9座,年供電量2.86億千瓦時,供電能力達到9.58億千瓦時。實現了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全縣擁有固定電話10萬戶,行動電話3.1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836戶。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縣鄉村三級科技管理、科技創新、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科技人員總數達到1萬多人。2002年,全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相結合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縣有各類學校197所,在校生7.57萬人,教職員工4923人。文化業繁榮發展,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樂亭秧歌是冀東藝苑三枝花。縣城有文化館、圖書館、歌舞廳、保齡球館、健身房、老幹部活動中心等多種文體娛樂場所。全縣有14個鄉鎮文體站指導基層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全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40所,技術人員1482人,病床1258張。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及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取得歷史性飛躍,全縣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36所,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示範縣。民政事業不斷發展,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和「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
遷安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灤河岸邊,是典型的半山區市。該市地處東經118度26分至118度55分,北緯39度51分至40度15分之間。東西跨度39公里,南北縱距45公里。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1.5度。全年降水量711.9毫米。全年日照2292.5小時,無霜期198天。全市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總人口71.8萬,其中首鋼5萬人。轄19個鎮鄉、1個城區街道辦事處,有534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
(1) 綜合實力雄厚,縣域經濟發達。 2004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8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5.5億元,完成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101.2億元,同比增長28.1%,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25.3%;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1.3億元,同比增長27.2%。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6億元,同比增長45.9%;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1.19億元,同比增長69.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06億元,同比增長39.7%;工業利稅達到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50元,同比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510元,同比增長13%。
1996年撤縣設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分別名列第82位、第80位、69位、53位,綜合經濟實力名列河北省縣級30強之首。在全國最發達百強縣中名列第97位。
(2)工業基礎雄厚,支柱產業鮮明。2001年,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2.2%(一產佔13.7%,三產佔34.2%),初步形成了冶金鑄造 (15.7%) 、水泥建材(4.9%) 、地毯服裝(1.3%)、造紙包裝(2.5%)、醫葯食品(7.3%)、電線電纜(0.7%)等六大支柱產業 (上述比例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2001年六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2.5%)。全市工業企業總資產達到35.6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超千萬元企業達到35家,產值超千萬元企業達到89家(其中超億元的7家:華豐造紙廠、弘業地毯有限公司、第一包裝有限公司、冀東線纜公司、建源鋼鐵有限公司、趙店子鐵礦、西峽口鐵礦),利潤超百萬元企業達到49家,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40家(超1000萬元的3個:天波集團、隆宇工貿公司、弘業地毯有限公司)。全市564家鄉村集體企業和105家市屬企業已全部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累計盤活存量資產20.5億元,國有資產「退出」的達到21億元,出租的資產達到11.5億元,年可收取租金1.1億元。
(3)農業條件明顯改善,結構調整扎實推進。近年來,累計投入農業開發資金2億多元, 開發高標准「圍山轉」工程20萬畝,完成中低產田改造22.3萬畝,全市水澆地面積達到54萬畝,噴灌面積達到30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71%和40%,是全國農業噴灌示範縣。以實施菜籃子、花卉、苗木、綠色食品「四大工程」為載體,農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生產區域化、規模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01年底,已經建成萬畝以上精品干鮮果品基地3個,千畝以上設施果菜基地1個,年出欄10萬只以上的養雞小區47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生豬生產基地5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肉牛生產基地4個。2001年出欄生豬71.5萬頭,肉牛5.7萬頭,肉雞800萬只。鄉鎮企業快速發展, 在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中, 已由「八五」末的半壁江山躍升到目前的四分天下有其三,上繳稅金已佔全市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4)第三產業發達,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到2001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達到41032戶、私營企業1090家,從業人員達11.7萬人, 綜合注冊資金16.5億元,實現個體工商稅收9430.4萬元。 全市已擁有各類市場55個,其中,綜合市場37個,專業市場12個,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市場6個,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5億多元。城鄉市場日益活躍繁榮,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億元,同比增長23.3%。
(5)雙向開放活躍,經濟外向度高。全市已建成投產三資企業10家,新加坡勝科能源有限公司、北愛爾蘭戴爾特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日本歧阜武株式會社先後落戶遷安,累計利用外資2274.98萬美元,利用亞行貸款248萬美元。已與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和80家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系,引進合作項目100多項,資金3.8億元,人才1000多人。擁有自營出口權企業6家,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258萬美元,增長48.5%;引進省外資金達到20億元,同比增長32.5%;出口創匯達到3350萬美元,同比增長19.7%。
京唐港曹妃甸港區位於唐海縣南部海域,距我縣陸岸僅17公里,是京唐港正著手開發建設的以進口礦石、原油為主的大型深水港區,港口在我縣直接上陸,省市重點工程-曹妃甸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已經拉開了序幕,與其配套的部分工程已經開始啟動。
一、碼頭建設規劃
1、吞吐量預測
基準年:2002年。
水平年:2020年。
鐵礦石:按照冶金工業發展規劃,沿黃、渤海海岸線建設3個大型礦石接卸碼頭,為包括首鋼、包鋼、唐鋼、承鋼等鋼鐵企業接卸來自南美、南非、澳洲等地的進口礦石,預測鐵礦石吞吐量3000萬噸。
原油:按照中國石化工業發展需要,腹地內部分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需要進口中東原油,考慮國家實施戰略儲備原油計劃,預測原油吞吐量3000萬噸。此外,2010年前將建成生產能力為800萬噸的煉油廠。
液化天然氣(LNG):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區人口密集,對液化天然氣(LNG)需求量大,預測將從中東進口1000萬m3。
焦炭:腹地內煤礦眾多,可生產部分焦炭,預測外運吞吐量800萬噸。另外,20l0年前將建成年產400萬噸的焦化廠、l200萬噸的燒結項目和30萬噸的煤焦油項目。
鋼鐵:首鋼「2160」軌鋼項目計劃於2010年投產,年產量500萬噸。連同其它鋼鐵企業產品,包括造船用的厚鋼板和其它鋼鐵產成品,預測鋼鐵吞吐量500萬噸。
集裝箱:腹地內生成量將超過1000萬TEU,預測集裝箱吞吐量300萬TEU。
其它:唐山市屬於冀東地區,盛產水泥,預測包括水泥、機電產品、糧食、化肥、木材和日用品在內的貨物吞吐量500萬噸以上。
2、曹妃甸港區性質和功能
曹妃甸港區宜分階段、有步驟開發。第一步:建設大型專業化散貨港區;第二步:進一步發展工業港區;第三步,建設功能完善的、貨種齊全的、保障有利的綜合性港區。
3、曹妃甸港區規劃船型
根據規劃期內預測的港口分貨類的吞吐量和分貨類的流量流向,進行分航線的合理運輸船型論證,結合港口自然條件、國際國內船型發展趨勢確定分貨類的合理運輸船型。
二、臨港工業區規劃
1、用地發展方向
臨港工業區在保證港口發展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陸上各項設施陸路進港的要求。規劃用地由南向北發展。使各項目用地安排結合港口布局,形成完整的布局結構體系。
方案一
緊鄰深水碼頭布置,從臨港工業區周圍四個方向來看,東南部是沿海冶金和石油化工工業區,靠近深水碼頭作業區,臨港工業區可以沿東側向北發展。西北側是生活區,靠近淺水碼頭區,位於常年主導風向的側向,免受工業區的污染,生活區可以沿西側向北發展。
方案二
在臨近碼頭的陸域布置,西側為工業區,東側為生活區,用地可平行向北延伸。
2、建設用地項目構成及規模結構
臨港工業用地內一期建設計劃安排首鋼500萬噸/年鋼鐵廠、300萬噸/年煉焦廠、1200萬噸/年燒結廠、30—40萬噸/年焦化廠、600—800萬噸/年煉油廠、華北石油儲備基地等冶金化工項目。二期建設用地安排首鋼700萬噸/年鋼鐵廠及熱電廠一座。臨港工業區佔地規模37.68平方公里,其中一期佔地21.97平方公里。工業區計劃需要職工人數約5萬人,帶眷系數按3.5計,同時考慮港口職工及流動人口等因素,臨港工業區內人口規模約20萬人。其中一期人口10萬人。
方案一
佔地2197.08公頃,人均佔地219.7平方米,工業用地安排在東南側,生活居住用地在西北側,發展備用地可分別平行向北延伸。
方案二
佔地1269.61公頃,人均佔地126.96平方米,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安排在靠近鐵路和青林公路一側(西側),生活居住用地在東側,發展備用地可分別向北延伸。
三、配套設施建設
1、鐵路:自坨港地方鐵路灤南站接軌,向南經灤南趙庄、唐海第一農場,至曹妃甸港站止。新線長度67.75Km,其中曹妃甸港區l7KM,陸域60.75公里。建設年限及投資估算(建設年限:自2003年開工,2004年建成,總工期二年。投資估算總額:本建設方案估算總額為6l8l9.5萬元。)
2、公路:全長52.2公里,平原區一級公路,路基寬25米,路面寬22米,本項目投資估算總額49324萬元。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北段於2003年底簡易通車,南段於2003年8月底形成鋼渣路面,簡易通車。
3、供水:管線總長99Km,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根據需水量預測和供水水源分析,確定本工程建設總規模為年供水9000萬立米(24.7萬m3/d),滿足工業園區近期用水規模的要求。遠期年需水17560萬m3。其中唐海200萬m3。
工程目標
(1)建設年限:本工程從2003年9月10日動工,工期兩年。不含勘測、設計等施工前期准備工作時間。
(2)水量:本項目工程建成後,總供水量達到9000萬M3/年。
(3)水質:本項目工程建成後,每年560萬M3出廠水水質經過處理後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其餘部分只進行消毒處理後供工業用水。
(4)水壓:供水水壓滿足配水管網最不利點自由水壓不低於0.24MPa。
⑷ 樂亭和津唐港的區別
樂亭是個地區縣,
而京唐港地處,
樂亭縣的轄區內。
它們的區別是:
樂亭縣管理京唐港!
京唐港(津唐港)。
⑸ 曹妃甸與京唐港的區別
京唐港 :1993正式對外開放,河北省地方港口。目前吞吐量也在4500萬噸;地理位置靠近唐山市樂亭縣;
曹妃甸:2006年礦石碼頭開始運營;08年9月,中石化原油碼頭運營;河北省一號工程,隨著首鋼東遷至此,曹妃甸發展(至少規劃)為世界級大港。地理位置更靠近唐山市的唐海縣(陸路)、灤南縣(海上)。
另外,唐山市現在把曹妃甸和京唐港統稱為唐山港的兩個港區。
我1995年到京唐港;2006年到曹妃甸。現在正在曹妃甸的辦公室,回答你這個問題!
⑹ 河北唐山怎麼樣
好啊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現轄2市6縣6區和6個開發區(管理區、工業區、園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里,人口719.1萬。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里,人口301.2萬;其中建成區面積152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是全國較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1878年唐山建喬屯鎮,1889年改名唐山鎮,1938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自然資源。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196.5公里,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47種。煤炭保有量62.5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57.5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勝地。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100%、98.4%、81%和64.6%,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1990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唐山港京唐港區已與國內外12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20強;曹妃甸港區一期2座25萬噸級礦石碼頭建成通航,煤炭碼頭、原油碼頭已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1976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1986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198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比1980年);1994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1996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50強。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2362億元,全部財政收入264億元。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57%。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10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9.2億美元;2006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34.6億美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2006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376元和5155元。
未來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們「努力打造科學發展示範區」、「在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中當好領頭羊」,這為我們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市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區為主導,以「搶抓新機遇、建設新唐山」為主題,以依託大港、走向海洋、跨越發展為基本方略,緊緊圍繞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建設和諧唐山兩大主要任務,更加著力推進發展模式轉變和資源型城市轉型,更加著力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更加著力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能源,更加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體制機制政策創新,更加著力推動城市與農村、沿海與腹地的良性互動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著力改善民生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扎實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實現新跨越,加快建設文化名城、經濟強城、宜居靚城、濱海新城。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7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3%以上,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萬元以上;全部財政收入達到418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3%以上。
唐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情況表
指 標 名 稱 單位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2010年
實際 實際 增長% 預計 增長% 預期 「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
全市生產總值 億元 915 2362 14.6 2670 13 3700 13
人均生產總值 元 13075 32841 15.4 36936 12.5 50000 12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 % 30.6 31.3 31.5 31.4 (0.4)
全部財政收入 億元 48 264.3 16.7 300 13.5 418 13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210 765.3 20.4 942 23 (4900) 15
#重點建設投資 億元 35.2 281 17 350 2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229 544.3 16.2 620 15 943 15
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4.88 34.6 30.7 37.3 13 80 25.2
實際利用外資 億美元 2.19 5.07 0.5 5.3 5 (2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802 12376 18 13614 10 15410 8
農民人均純收入 元 3411 5155 12.5 5567 8 6130 6
城市化率 % 35.3 48 49.5 52 (7)
年末總人口 萬人 700 719.1 722.9 732
人口自然增長率 ‰ 3.36 5.45 5.22 4.18
城鎮新增就業 萬人 6.2 6.4 (20)
城鎮登記失業率 % 4.35 4.5 5
全社會年均受教育年限 年 9 11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 67.3 85 87 90
每千人口床位數 張 3 3.4 3.7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 61.45 73.1 70 (31)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 % 81 81 85 (5)
註:(1)「2010」欄帶()為五年累計數,「年均增長」欄帶()為五年累計增長(降低)水平。(2)全市生產總值:報告期絕對指標按當年價格計算,規劃期絕對指標按2005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⑺ 唐山佳源石油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河北省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張學民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樂亭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樂亭縣樂亭鎮樂新路南側
法定代表人:張學民
成立時間:2003-01-17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302250000045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樂亭縣樂亭鎮樂新路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