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開戶費用 » 文山硯山縣原油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文山硯山縣原油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4-29 20:09:59

① 西南地區旱災感想 作文

水成最珍貴的禮物

位於群山頂峰、海拔1800米的文山州硯山縣阿猛鎮水塘村大榔樹組,是雲南最乾旱的村落之一。

山山相連,峰峰相接是硯山縣阿猛鎮的地理概貌。阿猛鎮地處廣西和雲南兩地三縣交界處的邊緣地帶,是一個苗族、壯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聚集的鄉鎮。和眾多山腳下的村落不同,大榔樹組居民簡陋的黑瓦土房都修建在山頂,稀稀落落散布著。

87戶居民中,50戶為苗族,37戶為白族。因距離阿猛鎮40公里,且不通公路,當地政府的「愛心水」一度無法送到這里。斷水20多天後,村領導徒步半天來到鎮里匯報災情,方才引起重視。

3月18日是水塘村村支書李少中的母親50歲生日,李少中的大姐夫用牛車拉了100公斤水給岳母祝壽。因送水有功,大姐夫被安排坐在上席。李少中為表示對大姐夫的感激之情,特意敬了一杯酒。

「現在誰家辦紅白喜事,水是最珍貴的禮物。」大榔樹組小組長李振勇這樣說。

找水差點將命搭上

2月27日,村民李連宏三兄弟在「滴水崖」山洞找到了水。

三兄弟最初的想法是,給自家的水窖裝滿就停手。可誰知,有水的消息迅速在附近的村子裡傳開,前來拉水的人很快在山洞前排起長隊。

三兄弟決定,幾個人輪流值班,用水桶從崖縫中接滴落的水。誰知兩天後,這個尋遍大山後找到的唯一透水點也斷流了。

村小組長李振勇提議,由對山洞熟悉的李連宏三兄弟繼續找水。

3月3日,三兄弟攀爬到村子對面一處山崖,發現一個山洞,決定點著火把進去尋水。

「覺得裡面水汽很重,應該有水,我就下去了。」洞口只能容納一人,李連宏的大哥打著火把試探著往洞里爬。為了安全,3人約定,用聲音當做呼救信號。

10多分鍾後,大哥的回話聲停止了,李連宏感覺不對勁,趕緊跟著下去了。「大哥說胸悶,估計是缺氧,我趕緊往外拽他,火把也熄了。」憑著年輕體力好,李連宏將哥哥拉了出來。

兩人出洞後臉色蒼白,過了好一陣才緩過勁來。「找水差點將命搭上」,老母親聽說了3個孩子遭遇後,下了「死命令」――誰也不準再去山洞尋水。

一周洗一次碗筷節水

60歲的彭文仙,看到幾個陌生人來到自家門前,有些激動。

「感謝你們呀,不是你們我們都要渴死了。」老人誤把記者當做送水的鄉鎮幹部。

在她背後,是3個10歲左右的男孩。見到陌生人,孩子們有些局促地躲在老人身後,黑乎乎的臉和亂糟糟的頭發,表明他們已經很久沒有洗臉和洗頭了。

「洗澡?」聽到記者詢問,老人不好意思地笑起來。村支書李少中說,為了節約用水,村民幾乎一周洗一次臉,洗一次衣服,洗一次碗筷。

記者在一個村子裡看到一位大媽在洗衣服,晾衣繩上掛了二三十件衣服。「我們家快一個月沒洗衣服了,衣服都是穿臟了就在太陽下面曬曬,然後再穿,再臟再曬,一般穿了三遍我們才洗一次,這樣就攢了這么一大堆。」

3個月沒吃到新鮮蔬菜

乾旱讓蔬菜成了奢侈品。村民李大友開始從山上采野菜「餓羊菜」吃,這是羊餓急了才肯吃的植物,需要用水泡六七天才能除掉菜里的澀味。

除了「餓羊菜」,李大友家的一日三餐就是鹽水伴著乾菜下飯。「3個月沒有新鮮蔬菜了,很多村民都到山裡去找一點野菜。」村幹部說,因為天旱,找到一點野菜先留給孩子和老人,壯勞力吃腌肉湊合。

文山州翁達村村民林光德也說,家裡不怎麼吃青菜,只有每星期一次的集市上可以買點。但是很貴,以前兩三毛錢一斤,現在都要一塊多。這里的人一星期能吃上一次青菜就很了不起了。平時都是吃鹹菜、腐乳來下飯,差不多忘記青菜的味道了。

半瓶礦泉水先給妹妹喝

3月17日,農歷二月初二,按村裡的規矩,居民按照風俗在老樹下殺雞敬天,祈求風調雨順。阿猛鎮政府決定,即使山再高、路再險,也要把水送到這個最乾旱的村莊。

當天早上7時,阿猛鎮黨委副書記張友福就忙碌起來,在聯系好6台送水車後,他又打電話給村裡,叮囑村民在5公里外的陡峭山路上等候。

3個小時後,從40公里外駛來的送水車終於抵達村莊。20多天沒有看到干凈水的村民排隊領水。

「一些孩子直接把水舀到瓢里大口喝起來,好像渴了幾百年。」想起當時的情景,鎮幹部張友福說,想哭。

3月18日,記者在大榔樹組目睹了兄妹讓水的感人一幕。當時,記者將隨身帶的6瓶礦泉水分給幾個孩子。一個沒分到水的10歲男孩沒走。他指著記者包里那瓶喝了一半的礦泉水,不好意思地說:「叔叔,給我一瓶水吧。」

「喝吧,都給你。」出人意料的是,拿到這半瓶礦泉水後,男孩迅速將蓋子打開,遞到旁邊3歲妹妹的口中。這一幕讓人動容,大家記住了他的名字李細偉。

村支書哭勸村民外出打工

「連吃的水都沒有,哪來的水種莊稼。」幾個月來,水塘村村支書李少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村民找水源,但在多次努力失敗後,他失去了耐心,開始一家一戶上門,勸村民外出打工,要不投靠親戚渡過難關。

「出去吧,難道在這里等著渴死嗎?」李少中和村幹部這樣勸村民。

在大榔樹組,目前除了幾個村幹部堅守外,其他村民都外出尋找生路去了。其中外出打工的有50多人,佔到村裡人口的六分之一。

「我對他們說,你們出去吧。家裡剩下老人和孩子,我們幫著照看。」李少中說。不少村民有些猶豫,他甚至哭著勸他們離開。 這些都是材料 夠你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