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慶現在有幾個採油廠,他們是否有下屬單位,都是哪些希望有知道的給說下,非常感謝!
採油一廠到採油十廠 外加榆樹林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及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共十二個。
第一採油廠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中部,也稱薩中油田。始建於1960年,所轄薩中油田開發區面積161.2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11656口,有聯合站(庫)10座、中轉站82座、計量間610座、注水站39座、污水處理站43座、變電所42座、配電所12座。廠下設12個機關部室,23個礦(大隊)級單位,265個小隊級單位。共有員工14659人。
大慶油田第二採油廠成立於1964年11月,是以生產原油天然氣為主的企業,油田開發面積182.8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9200多口。現有員工10000多人, 其中管理、技術人員2185人,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925人。截止2007年底,累計生產原油3.76億噸,原油產量16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採油廠成立於1966年5月,所轄薩北開發區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的北部,南與薩中開發區相接,北、東到油田過渡帶,西到喇、薩油田儲量分界線。全區東西平均長12.7公里,南北寬9.5公里,管理油田面積118.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129億噸,可采儲量2.728億噸,是大慶油田重要油氣生產基地之一。從1972年開始第三採油廠已連續32年實現原油生產500萬噸以上,1984年原油年產量躍升到83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大慶油田第四採油廠位於大慶長垣杏樹崗油田北部,1966年10月24日投入開發,油田面積197.9平方公里,原始地質儲量53460萬噸。目前,全廠現有員工8701人,共管理油水井8266口、各類站庫518座,下設礦(大隊)級單位14個,機關部室14個。
第五採油廠成立於1972年5月4日,位於大慶市紅崗區南部,大同區北部,北與第四採油廠相連,南與大同區大同鎮接壤,東與安達市昌德鎮交界,西與大同區興隆泉鄉毗鄰。廠機關設在紅崗區杏南中心村,負責管轄杏南、太北和高檯子油田,全廠含油麵積317.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33310萬噸,可采儲量16526萬噸。
採油六廠位於大慶長垣北部邊緣,含油麵積100平方公里和氣頂面積32.3平方公里的喇嘛甸油田,能強烈感覺到這個原油持續高產、經濟初具規模、礦區功能配套、社會治安穩定、員工生活富足的現代化石油生產基地的生機和活力。
大慶油田第七採油廠(以下簡稱:七廠)位於大慶油田長垣的最南端,於1975年6月開始籌建,1978年7月20日正式建廠。三十年來,經過幾代石油人的辛勤建設,現已開發了葡萄花、太南、敖包塔油田及台105、肇212、茂801、敖南等區塊,轄區面積達1510.65平方公里。所轄油田動用含油麵積449.77平方公里,動用地質儲量2.033385億噸,可采儲量7177.29萬噸。建廠以來,年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原油生產任務。截止到2006年末,已累計生產原油4837.4萬噸,累計注水21169.50萬立方米,累積注采比1.39,地質儲量采出程度23.79%,可采儲量采出程度67.4%。目前,全廠有6座聯合站、24座中轉站、190座計量間、189座配水間,現有油水井4183口(採油井2947口,注水井1236口),油、水井數比2.38,井網密度9.3口/Km2,年產油量為145萬噸。廠機關設14個部室,廠下屬14個礦、大隊級單位,現有員工4589人,其中管理人員811人、技術人員390人、操作人員3388人,有女工2070人;有基層黨支部110個、黨員1304名,團支部57個、團員449名。廠生活區位於大同區屬地的慶葡村,面積約4.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約100公里,所管理的井站分布在大同區和肇源縣境內,處在9個鄉(鎮)、278個村(屯)地界中。廠區內駐有分屬管理局和油田公司的7個單位及16個政府派出機構,居住人口1.4萬人。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八採油廠籌建於1983年,1986年正式建廠,負責宋芳屯、昇平、徐家圍子、永樂、肇州等五個油田和衛11區塊的開發,探明含油麵積938.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3億噸;油區分布在大同區、安達市、肇州縣、肇源縣境內。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第八採油廠從一個小試驗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年產百萬噸原油生產規模的石油生產企業。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改革和重組,到2005年底,全廠共有油水井3915口,計量間180座,各類站庫(所)82座,固定資產和油氣資產94.74億元,凈值53.86億元;全廠共有14個礦(大隊)級單位,93個基層小隊,機關12個部室,在冊員工3749人。
大慶油田第九採油廠1983年3月籌建,1986年10月建廠,承擔著大慶長垣西部外圍油氣田開發生產任務。廠部位於大慶市紅崗區創業庄,現有員工3176人。共設機關部室13個、作業區(大隊)16個、基層小隊77個。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十採油廠管轄的朝陽溝油田,位於肇州縣、肇源縣、肇東市交界處,距大慶市區150公里,距哈爾濱市區70公里。
大慶榆樹林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98年9月4日,由原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十一廠和樹2公司合並重組後成立。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與黑龍江省肇東石油開發總公司合資經營。公司現有員工2211人,其中全民合同制員工666人,市場化用工28人,子女工38人,臨時合同工1479人。注冊資金人民幣12.719億元,其中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控股88.16%,黑龍江省肇東石油開發總公司占股11.84%。公司最高決策機構為股東會,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下設經理層12人,分管機關11個部室和24個基層單位。公司主要經營業務范圍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天然氣生產、石油及其產品銷售、天然氣加工及其銷售等業務。
大慶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頭台公司,成立於1993年12月28日,是國內陸上石油企業實行股份制體制的第一塊試驗田;也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與地方合資合作開發邊際低產油田的第一次嘗試。公司總股本為51371萬元,有4家股東組成。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8億元,佔79.45%;肇源縣石油開發總公司投資1977萬元,佔3.85%;黑龍江省油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482萬元,佔8.72%;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投資4099萬元,佔7.98%。截止目前,公司共有員工1200人。公司機關設置油藏管理部、生產協調部、工程管理部、經營管理部、財務資產部、人事監察部、經理辦公室等「六部一室」,基層單位為採油一、二、三、四、五區、輸油工區、維修工區、生活服務區、器材供應站和經保大隊等10個單位以及一個子公司(黑帝廟稠油試采公司)。
⑵ 大慶共有多少個採油廠,每個廠有採油井多少口,每個廠有多少個礦,每個廠有職工
採油一廠到採油十廠 外加榆樹林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及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共十二個。
第一採油廠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中部,也稱薩中油田。始建於1960年,所轄薩中油田開發區面積161.2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11656口,有聯合站(庫)10座、中轉站82座、計量間610座、注水站39座、污水處理站43座、變電所42座、配電所12座。廠下設12個機關部室,23個礦(大隊)級單位,265個小隊級單位。共有員工14659人。
大慶油田第二採油廠成立於1964年11月,是以生產原油天然氣為主的企業,油田開發面積182.85平方公里,管理油水井9200多口。現有員工10000多人, 其中管理、技術人員2185人,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925人。截止2007年底,累計生產原油3.76億噸,原油產量16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採油廠成立於1966年5月,所轄薩北開發區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的北部,南與薩中開發區相接,北、東到油田過渡帶,西到喇、薩油田儲量分界線。全區東西平均長12.7公里,南北寬9.5公里,管理油田面積118.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129億噸,可采儲量2.728億噸,是大慶油田重要油氣生產基地之一。從1972年開始第三採油廠已連續32年實現原油生產500萬噸以上,1984年原油年產量躍升到83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三採油廠成立於1966年5月,所轄薩北開發區位於大慶長垣薩爾圖油田的北部,南與薩中開發區相接,北、東到油田過渡帶,西到喇、薩油田儲量分界線。全區東西平均長12.7公里,南北寬9.5公里,管理油田面積118.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6.129億噸,可采儲量2.728億噸,是大慶油田重要油氣生產基地之一。從1972年開始第三採油廠已連續32年實現原油生產500萬噸以上,1984年原油年產量躍升到830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大慶油田第四採油廠位於大慶長垣杏樹崗油田北部,1966年10月24日投入開發,油田面積197.9平方公里,原始地質儲量53460萬噸。目前,全廠現有員工8701人,共管理油水井8266口、各類站庫518座,下設礦(大隊)級單位14個,機關部室14個。
第五採油廠成立於1972年5月4日,位於大慶市紅崗區南部,大同區北部,北與第四採油廠相連,南與大同區大同鎮接壤,東與安達市昌德鎮交界,西與大同區興隆泉鄉毗鄰。廠機關設在紅崗區杏南中心村,負責管轄杏南、太北和高檯子油田,全廠含油麵積317.5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為33310萬噸,可采儲量16526萬噸。
採油六廠位於大慶長垣北部邊緣,含油麵積100平方公里和氣頂面積32.3平方公里的喇嘛甸油田,能強烈感覺到這個原油持續高產、經濟初具規模、礦區功能配套、社會治安穩定、員工生活富足的現代化石油生產基地的生機和活力。
大慶油田第七採油廠(以下簡稱:七廠)位於大慶油田長垣的最南端,於1975年6月開始籌建,1978年7月20日正式建廠。三十年來,經過幾代石油人的辛勤建設,現已開發了葡萄花、太南、敖包塔油田及台105、肇212、茂801、敖南等區塊,轄區面積達1510.65平方公里。所轄油田動用含油麵積449.77平方公里,動用地質儲量2.033385億噸,可采儲量7177.29萬噸。建廠以來,年年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原油生產任務。截止到2006年末,已累計生產原油4837.4萬噸,累計注水21169.50萬立方米,累積注采比1.39,地質儲量采出程度23.79%,可采儲量采出程度67.4%。目前,全廠有6座聯合站、24座中轉站、190座計量間、189座配水間,現有油水井4183口(採油井2947口,注水井1236口),油、水井數比2.38,井網密度9.3口/Km2,年產油量為145萬噸。廠機關設14個部室,廠下屬14個礦、大隊級單位,現有員工4589人,其中管理人員811人、技術人員390人、操作人員3388人,有女工2070人;有基層黨支部110個、黨員1304名,團支部57個、團員449名。廠生活區位於大同區屬地的慶葡村,面積約4.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約100公里,所管理的井站分布在大同區和肇源縣境內,處在9個鄉(鎮)、278個村(屯)地界中。廠區內駐有分屬管理局和油田公司的7個單位及16個政府派出機構,居住人口1.4萬人。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八採油廠籌建於1983年,1986年正式建廠,負責宋芳屯、昇平、徐家圍子、永樂、肇州等五個油田和衛11區塊的開發,探明含油麵積938.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3億噸;油區分布在大同區、安達市、肇州縣、肇源縣境內。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第八採油廠從一個小試驗區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年產百萬噸原油生產規模的石油生產企業。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改革和重組,到2005年底,全廠共有油水井3915口,計量間180座,各類站庫(所)82座,固定資產和油氣資產94.74億元,凈值53.86億元;全廠共有14個礦(大隊)級單位,93個基層小隊,機關12個部室,在冊員工3749人。
大慶油田第九採油廠1983年3月籌建,1986年10月建廠,承擔著大慶長垣西部外圍油氣田開發生產任務。廠部位於大慶市紅崗區創業庄,現有員工3176人。共設機關部室13個、作業區(大隊)16個、基層小隊77個。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十採油廠管轄的朝陽溝油田,位於肇州縣、肇源縣、肇東市交界處,距大慶市區150公里,距哈爾濱市區70公里。
大慶榆樹林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98年9月4日,由原大慶石油管理局採油十一廠和樹2公司合並重組後成立。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與黑龍江省肇東石油開發總公司合資經營。公司現有員工2211人,其中全民合同制員工666人,市場化用工28人,子女工38人,臨時合同工1479人。注冊資金人民幣12.719億元,其中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控股88.16%,黑龍江省肇東石油開發總公司占股11.84%。公司最高決策機構為股東會,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下設經理層12人,分管機關11個部室和24個基層單位。公司主要經營業務范圍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天然氣生產、石油及其產品銷售、天然氣加工及其銷售等業務。
大慶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頭台公司,成立於1993年12月28日,是國內陸上石油企業實行股份制體制的第一塊試驗田;也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與地方合資合作開發邊際低產油田的第一次嘗試。公司總股本為51371萬元,有4家股東組成。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8億元,佔79.45%;肇源縣石油開發總公司投資1977萬元,佔3.85%;黑龍江省油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482萬元,佔8.72%;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投資4099萬元,佔7.98%。截止目前,公司共有員工1200人。公司機關設置油藏管理部、生產協調部、工程管理部、經營管理部、財務資產部、人事監察部、經理辦公室等「六部一室」,基層單位為採油一、二、三、四、五區、輸油工區、維修工區、生活服務區、器材供應站和經保大隊等10個單位以及一個子公司(黑帝廟稠油試采公司)。
⑶ 石油管道
輸油管道(也稱管線、管路)是由油管及其附件所組成,並按照工藝流程的需要,配備相應的油泵機組,設計安裝成一個完整的管道系統,用以完成油料接卸及輸轉任務。
輸油管道系統,即用於運送石油及石油產品的管道系統,主要由輸油管線、輸油站及其他輔助相關設備組成,是石油儲運行業的主要設備之一,也是原油和石油產品最主要的輸送設備,與同屬於陸上運輸方式的鐵路和公路輸油相比,管道輸油具有運量大、密閉性好、成本低和安全系數高等特點。
輸油管道的管材一般為鋼管,使用焊接和法蘭等連接裝置連接成長距離管道,並使用閥門進行開閉控制和流量調節。輸油管道主要有等溫輸送、加熱輸送和順序輸送等輸送工藝。管道的腐蝕和如何防腐是管道養護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輸油管道已經成為石油的主要輸送工具之一,且在未來依舊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⑷ 肇源縣永興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肇源縣永興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是2017-06-13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肇源縣新站鎮旭日村。
肇源縣永興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622MA19FWU31N,企業法人王維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肇源縣永興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普通機械、球墨鑄鐵、抽油機曲柄、毛坯鑄造零部件、冶金專用設備加工、銷售,石油鑽采設備、通訊設備、電器設備、井下工具、電子產品(國家禁止銷售的除外)、小包裝潤滑油、橡膠製品、鑄鐵、砂石、儀器儀表、五金電料、煤炭、其他建材、化工產品(易燃易爆及危險化學品除外)銷售,普通貨物道路運輸、維修,非生產性廢品收購。
通過愛企查查看肇源縣永興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肇源縣什麼時間發現的石油
大慶頭台油田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頭台公司,成立於1993年12月28日,是國內陸上石油企業實行股份制體制的第一塊試驗田;也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與地方合資合作開發邊際低產油田的第一次嘗試。公司總股本為51371萬元,有4家股東組成。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8億元,佔79.45%;肇源縣石油開發總公司投資1977萬元,佔3.85%;黑龍江省油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482萬元,佔8.72%;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投資4099萬元,佔7.98%。
⑹ 大慶旅遊資源概況,開發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指出優勢不足,今後發展方向
慶,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生產基地,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松嫩平原。全市下轄五區四縣,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262.2萬,其中,市區面積5107平方公里,人口121.2萬。在近半個世紀的開發建設中,英雄的大慶人,一次創業,在一片荒原上開發建成了世界級的特大油田,為民族爭了光,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次創業,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崛起了一座繁榮美麗、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續寫著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一、 經濟實力
大慶,處於全國百強城市前列,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在2004年國家統計局組織的全國百強城市綜合實力評比中,大慶名列第23位,在進入百強的資源型城市中雄居榜首。經濟總量占黑龍江省1/4以上。200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連續八年保持8%以上增幅;人均GDP 4.8萬元,在全國名列前茅。
二、資源情況
油氣資源儲量巨大。大慶石油勘探范圍,包括黑龍江省全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共72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占據中國陸地面積的1/13。據科學預測,這一區域至少蘊藏著100億至150億噸石油儲量,預測天然氣資源量1.17萬億立方米,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8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1000億立方米。大慶石油比重中等,粘度高,含蠟量高,凝固點高,含硫量極少,是理想的石油化工原料。
三、工業特色
大慶是我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47年來,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占同期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7%以上,連續27年保持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目前仍保持5000萬噸以上油當量,享有「共和國加油機」的美譽。2004年,生產原油4640萬噸,到2010年仍可維持3600萬噸,依然是全國最大的油田。目前,大慶油田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原油採收率,通過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發現新的可采儲量,搞好天然氣開發提供新的能源,努力延長油田開采期,正在向「百年油田」目標邁進。
大慶市位於松嫩平原中部,距哈爾濱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與沼澤。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國十周年大慶前夕,故定名大慶油田。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239萬,其中城市面積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萬。
大慶市是在沼澤和草原上建立的以石油和石油化工為主的新興工礦城市,無明顯的城市中心,城市與郊區無明顯分別,市區呈現南北向長條布局。市區東部為石油化工區,主要生產單位有大慶石油化工總廠、龍鳳熱電廠、大慶化肥廠和30萬噸乙烯聯合化工廠,東北部有紅旗水庫和大慶水庫兩個地面水源和王家圍子文化教育區。西部為文教衛生、科研發展區,有一些研究院和大專院校。西南部為石油化工發展區,有新華電廠、石油外輸總站、林源煉油廠等。南有松基3井(松遼盆地第三號基準探井)大慶油甲發現紀念地和薩55井(王進喜在大慶打的第一口油井)紀念地。
大慶市1984年1月實行政企分開,至今形成5區4縣的北方高科技現代化城市。近年大慶市提出了二次創業,即1.向外開拓發展,打井打到國外去;2.科學採油;3.發展石油以外的多種產業。
厚重如山石油詩,幾十年的沉澱和積累,使大慶擁有大量的石油文化景觀和石油歷史遺跡,她的獨特性和所生成的歷史背景,都使其成為我國石油文化和精神文明寶庫中的巨大財富,也支撐了中國北方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繁榮、文明、美麗的嶄新形象。
主要景點有大慶油田發現井一一→松基三井、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大慶油田科技博物館、石化公司展覽中心等。其中,由眾多建築、景點遺跡組成的鐵人紀念館尤為典型,那高6.5米、重達60多盹的大型花崗岩雕塑《鐵人》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人物石雕。
大慶油田科技博物館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大型石油類綜合性博物館。陳家大院泡的2號採油平台上的大型集群式叢式井和聞名於世的大型雕塑《石油之光以《石油之星》
《奉獻》和《騰飛》等景點也是遊客喜愛的好去處。
人間仙境冬之景
冬天的大慶,干里油田銀裝素裹,在油田深處,那種潔白、寧靜、安謐的美,透出淡淡的無窮的詩意。
大慶時代廣場是僅次於天安門廣場的我國第二大廣場,佔地144公頃,氣勢雄偉,設施齊全,處處體現了高科技的神奇。大慶作為現代化城市,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如今已是道路寬敞、樓宇雄偉、宅區精美、碧水清澈、空氣清新、生活舒適的美麗城市。
廣闊的水域和無邊的葦盪中,棲息著240多種鳥類包括30餘種珍稀禽類,尤以6種鶴類最為珍貴。賞鶴探幽,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