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在阿拉善盟買了一套房子,可是要領鑰匙就得交300元的有線電視初裝費和3000多天然氣安裝費,請問是否合理
兩項費用在大連已經取消多年,具體收費,請咨詢當地物價局
⑵ 植被指數
植被指數是由多光譜數據,經線性和非線性組合構成的對植被有一定指示意義的各種數值。在植被指數中,通常利用植物光譜中的近紅外與可見光紅波段兩個最典型的波段值。根據這兩個波段計算產生的各種參數都對植被生長狀況、生產力敏感。因此,常被用作描述植被生理狀況,估測現存綠色生物量、植被生產力等等。
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NDVI即是普遍利用的刻畫植被的指數。植被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NDVI(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被定義為近紅外波段與可見光紅波段數值之差和這兩個波段數值之和的比值。即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IR為近紅外波段地表反射率;R為可見光紅光波段地表反射率。
NDVI可以用於季節性植被變化的研究,也可用於年際間植被變化的分析,如沙漠邊緣的變化(C.J.Tucker等,1991)、氣候變化(Los等,2001)、乾旱地區植被變化規律等等。
我國利用衛星數據進行區域范圍的植被分類及變化的研究時間較短,李曉兵等(1999)利用NOAA/AVHRR數據對中國主要植被類型NDVI指數10年的變化規律進行了研究;王心源等(2001)在3景TM衛星數據的基礎上對額濟納旗地區近15年綠洲變化進行了分析;羅格平等(2003)用氣象衛星數據和TM數據分析了天山北坡近10年植被的變化。
氣象衛星影像中得到的植被指數受到土壤亮度、土壤顏色、探測器衰減和大氣因子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如果不進行有效的校正將造成較大的誤差。不同的衛星數據系統提供的數據在信息處理上有所差異。
例如,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數據是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於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的全球植被指數變化數據(C.J.Tucker,et al.,2003)。這套數據包括了1981~2002年間的全球植被指數變化,其時間解析度是15d,空間解析度是8km×8km。GIMMS NDVI數據採用衛星數據的格式記錄了22年間區域植被的變化情況。它可以用於氣候模型及生物化學模型計算光合作用、大氣層與地表間的CO2交換、地表蒸發蒸騰量和地表吸收及釋放的能量。
GIMMS NDVI數據被認為是相對標準的數據,因為它考慮了全球范圍內各種因素對NDVI值的影響,並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校正:①衛星感測器的不穩定性校正;②熱帶闊葉林區雲的覆蓋引起的變形校正;③太陽天頂角和觀測角度的校正;④火山氣溶膠的校正;⑤對北半球冬季缺失的數據採用了插值法;⑥短期大氣氣溶膠、水蒸氣及雲層覆蓋的影響校正。因此,GIMMS NDVI數據可用於監測植被動態變化。
筆者應用GIMMS NDVI數據(共計504 幅影像),對祁連山以北地區1982~2002 年21年間植被的動態變化進行了研究。首先,對1982~2002年(21年)504幅圖像每個像素的NDVI值進行一元線性回歸法擬合,將得到的直線斜率值放大(放大10000倍),作5×5均衡濾化後畫等值線圖(圖12-1),得到研究區多年的植被變化總趨勢。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為:
生態水文地質學
此處變數x為1~21的年序號,變數y為1982~2002年的NDVI值(式(12-2)中表示為NDVIi,當i=1時為1982年,i=2時為1983年,以此類推至2002年),SLOPE為由x和y計算出的一元線性回歸斜率。
根據擬合結果,黑河中游的酒泉盆地及張掖盆地,石羊河流域的武威盆地及金昌盆地,植被指數呈上升趨勢;而位於黑河下游的額濟納旗綠洲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阿拉善右旗地區,植被指數為負增長。說明在1982~2002年的21年間,酒泉、張掖、武威及金昌盆地的植被情況是逐漸變好的,而黑河下游地區,由於中游地區用水量逐年增加,正義峽下泄水量銳減,額濟納旗綠洲呈現嚴重退化的趨勢,生態環境惡化。
張掖地區的植被指數呈穩定而緩慢上升的趨勢(圖12-1),其總的線性擬合方程為: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NDVI為張掖地區的植被指數平均值;t為對應於時間的數據個數,t=1,2……504。
圖12-1 張掖地區植被指數總的變化趨勢
從植被指數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在1982~1990年中,植被指數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與此期間張掖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大量開墾農田,使得人工植被逐年增長的趨勢相吻合,見圖12-2。
圖12-2 1982~1990年張掖地區的農田面積統計
從1991~1998年,特別是1994~1998年,植被指數有小的振盪,但總體趨勢仍然是上升的。但是,從1998至2001年,植被指數出現小幅下降趨勢,與年降雨量較少、氣候相對乾旱有關。
額濟納旗地區的植被指數則呈下降的趨勢,且處於不穩定狀態(圖12-3),其總的線性擬合方程為:
生態水文地質學
式中:NDVI為額濟納旗地區的植被指數平均值;t為對應於時間的數據個數,t=1,2……504。
圖12-3 額濟納旗地區植被指數總的變化趨勢
從圖12-3中可以看出,在1982~1994年之間,植被指數不斷變化,這種變化與狼心山排泄至黑河下游的水量大小有關。在1982~1990年間,年下泄水量均超過5×108m3/a。雖然1991年和1992年的下泄水量較小,但是在這兩年間植被指數的變化並不明顯。而1994~2002年,由於狼心山向下游的排泄水量下降(圖12-4),使得額濟納旗地區的植被指數下降,綠洲萎縮,生態環境惡化。
圖12-4 1988~2002年狼心山的下瀉水量統計圖
⑶ 阿拉善盟工商注冊需要哪些材料
阿拉善盟注冊一個新公司的流程如下:1、工商局名稱核准擬定企業的名稱(字型大小),字型大小要2個中文字以上(包含2個字),新規定相同行業字型大小有兩個字相就不可以注冊,因此要先擬定三到五個字型大小,以備選用。
選定字型大小在工商局檢索如果沒有重名就會核發一張「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2、租辦公室辦公室必須是商業或者辦公用途,現行規定居住用途是不可以注冊的,租房時要簽訂房屋租賃合同,並到當地房屋中心備案,提取備案合同原件和出租方的房產證復印件,合同上的名稱和地址必須和房產證一致。
3、驗資後,提交工商注冊受理填寫各種表格,包括設立登記申請表、股東(發起人)名單、董事經理監理情況、法人代表登記表、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登記表。
填好後,連同核名通知書、公司章程、房屋租賃合同、房產證復印件、驗資報告等一起交給工商局受理,。
4、辦理組織機構代碼憑營業執照和相關資料到市技術監督局辦理組織機構代碼,一般3個工作日可完成。
5、辦理國地稅登記領取執照後,15個工作日內必須到當地國地稅局申請辦理國地稅登記,並且每個月按時向稅務局申報稅,即使沒有開展業務不需要繳稅,也要進行申報。
6、辦理開戶許可憑營業執照、代碼證、國地稅原件到銀行辦理開戶許可,開立基本戶。
7、開始做稅務賬務工作公司成立後,必須按規定於每月15號之前完成上月報稅工作。
費用的話,那就得視您的注冊資金多大了,因為大小會影響出報告等費用,所以沒有指定的價格!但其中代碼局收費是一致的,都是449(不含數字證書)。
⑷ 阿拉善盟股票開戶,交易手續費多少
股票交易手續費是從萬分之2到萬分之30都有可能,一般是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極少數券商能做到萬分之二。
⑸ 阿拉善盟左旗有幫助辦理營業執照的嗎在一個區域開兩家同樣的飲品店。
一個區域里邊是可以開兩家相同飲品店的,統一交稅。因為您是一個營業執照,所以交稅肯定一個地方交了。
辦理營業執照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核准名稱
確定公司類型、名字、注冊資本、股東及出資比例後,可以去工商局現場或在網上提交核名申請。名稱審核通過後你會拿到一張工商局給你的名稱預先審核通知書。在網上申請的,可以在網上查詢申請通過後,下載申請表,拿著去當地工商局領取名稱預先審核申請表,如果失敗了則需要重新核名。
第二步提交資料
拿到名稱預先審核通知書後就可以開始准備提交辦理的資料了。申請需要提交的資料有:1.名稱預先審核通知書;2.公司備案登記表3.公司章程4.商品房買賣合同復印件;5.租賃合同復印件;6.如果不是法人本人去辦理,還需要法人手持身份證照片(法人到場簽字則無需),具體表格和資料可以詢問當地工商局下載。
值得注意的是,住所使用證明材料的准備,分為三種情況:
(1)若是自己房產,需要房產證復印件,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
(2)若是租房,需要房東簽字的房產證復印件,房東的身份證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
(3)若是租的某個公司名下的寫字樓,需要該公司加蓋公章的房產證復印件,該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還有租金發票。
第三步領取執照
交資料時問好出證天數,攜帶准予設立登記通知書、辦理人身份證原件,到工商局領取營業執照正、副本就好了。
領取營業執照後,你還不能太著急哦,現在還不能開業,你還必須辦理這些事項:
1.
辦理銀行基本戶
公司注冊完成後,需要辦理銀行基本戶開戶。基本戶是公司資金往來的主要賬戶,經營活動的日常資金收付以及工資、獎金和現金的支取都可以通過這個賬戶來辦理。每個公司只能開一個基本戶,至於選擇哪個銀行,沒有規定,以方便為主。
2.
刻章等事項
憑營業執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點辦理刻章:公司公章、財務章、合同章、法人代表章、發票章。
3.
繳納社保
公司注冊完成後,需要在30天內到所在區域管轄的社保局開設公司社保賬戶,辦理《社保登記證》及CA證書,並和社保、銀行簽訂三方協議。之後,社保的相關費用會在繳納社保時自動從銀行基本戶里扣除的。
4.
申請稅控及發票
如果企業要開發票的話,就需要申辦稅控盤,核定申請發票了,完成申請以後,企業就可以自行開具發票了。
雖然辦理營業執照的流程看起來比較復雜,但你只有準備齊全資料,然後按照流程走就比較簡單了,值得注意的是,你需要多准備幾個公司名字,以防審核失敗。
5.
記賬報稅
完成公司注冊後,需先辦理稅務報到,報到時需提供一名會計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公司成立後一個月起,需要會計每月記賬並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企業准備好資料到專管所報到後,稅務局將核定企業繳納稅金的種類、稅率、申報稅金的時間,及企業的稅務專管員。企業日後將根據稅務部門核定的稅金進行申報與繳納。
⑹ 阿拉善盟的公司法人變更流程和需要的材料是什麼
阿拉善盟公司法人變更的流程和材料如下:
一、公司變更法人需要什麼材料?
1.營業執照:
(1)公司變更申請表(蓋章簽名)
(2)股東會決議(蓋章簽名)
(3)公司章程(或章程修正案)(蓋章簽名)
(4)營業執照正/副本
(5)新舊法人身份證原件加復印件加蓋公章
(6)涉及到變更股權變更的要提交轉讓合同
2.代碼:
(1)代碼證正副本
(2)組織機構代碼申請表(蓋章)
(3)法人身份證復印件(蓋章)
(4)營業執照副本(蓋章)
3.國稅:
(1)國稅證正副本
(2)變更稅務申請表
(3)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加復印件)
(4)公司變更通知書(原件加復印件)
(5)股東會決議
(6)章程(或章程修正)
(7)新法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8)所以復印件加蓋公章
(9)涉及到變更股權變更的要提交轉讓合同
4.地稅:
(1)地稅正副本
(2)變更稅務申請表
(3)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加復印件)
(4)公司變更通知書(原件加復印件)
(5)股東會決議
(6)新法人身份證原件加復印件
(7)所以復印件加蓋公章
(8)涉及到變更股權變更的要提交轉讓合同
二、企業法人變更的流程
1.整理需要變更的信息,並在工商局網上登記界面記性初審提交,3-5個工作日審核通過;
2.下載並列印審核通過的材料,進行相關的填寫;
3.打電話到工商局預約遞交材料的時間(目前北京市轄區基本都是電話預約交件時間);
4.按照預約的時間到工商局遞交企業法人變更的材料;
5.等待5個工作日領取新的營業執照;
6.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的企業法人變更;
7.辦理稅務登記證的企業法人變更;
8.辦理銀行開戶許可證企業法人變更。
⑺ 典型地區環境地質指標研究
我國歷來十分關注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土地退化、沙化動態。國家為實現宏觀管理,制定防治沙化戰略,統籌規劃,需要掌握沙漠化現狀,土地沙化程度等;也需要在研究國內沙漠化過程、危害等基礎上,制定一套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評價指標體系。而缺少實地研究是以往制定沙漠化評價指標體系的一大弊端,導致評價指標體系實用性差。因此,我們以乾旱地區額濟納旗為研究個案,對沙漠化環境地質指標進行研究和驗證。
一、額濟納盆地自然地理背景
(一)地形地貌
額濟納盆地位於黑河流域的下游,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最西端,系指阿拉善以北、阿爾泰山以南、巴丹吉林沙漠與走廊北山之間的額濟納荒漠平原。地勢低平,海拔900~1130m,自南西向北東緩慢傾斜,地面坡度1‰~3‰。其北部和西部為馬鬃山和阿爾泰山低山丘陵,海拔1000~1500m,相對高差50~200m;東南部為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海拔1100~1200m;南與甘肅省鼎新盆地相鄰。在行政上隸屬甘肅省金塔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總面積約3.4萬km2,地理坐標為E99°30′~102°00′、N40°20′~42°30′(圖3-3)(王根緒、程國棟,1999)。
圖3-3 研究區地理位置圖
額濟納盆地為阿拉善台隆凹陷,其間發育的北東、北西及北北東向構造,將其分割成規模不等的棋盤格式地塊,構成凹陷與隆起相間的特徵。狼心山—木吉湖隆起把盆地分割成東西兩部分,形成兩個天然的第四系沉積窪地,控制了第四系地層的沉積厚度及岩相分布。
中生代以來,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阿拉善高原的掀斜抬升和額濟納平原的相對沉降,使研究區的地勢整體上呈南高北低,引起水系侵蝕切割作用的加強,大幅度的沉降過程與充足的物質填充使研究區第四紀地層甚為發育,形成大量的沙物質,為沙漠的擴展和沙塵暴的頻發提供了物質基礎。研究區第四紀鬆散沉積物的厚度可達100~300m,總體上呈現出盆地內部較厚、向四周漸薄的特徵,北部額濟納旗-老西廟和南部青山頭東山以東至古日乃湖一帶,第四紀鬆散層大於200m,北山山前及居延海以北地帶小於50m。從岩性上看,南部地區以砂礫石、礫卵石地層為主,夾雜少量的亞砂土、亞粘土;北部為亞砂土、亞粘土與砂礫石互層地層。
中生代的地質構造運動,奠定了研究區地貌的基本格架,近期乾旱氣候條件下的風化剝蝕,流水和風的搬運堆積作用塑造了現代地貌的形態景觀。研究區地貌類型按其成因可分為構造剝蝕地貌、堆積地貌和風成地貌三大類型。每一類型中受外營力的方式與強度不同,顯示出形態差異。
地貌類型以構造剝蝕地貌、堆積地貌和風成地貌三大類型為主:構造剝蝕地貌又可分為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和構造剝蝕準平原兩個單元,前者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和西部山地,後者分布於盆地東北;堆積地貌構成盆地內部地貌的基本格架,可分為沖洪積、沖湖積和湖積平原及山前傾斜平原四個地貌單元,沖洪積平原分布在盆地南半部的廣大戈壁平原,沖湖積平原分布於建國營、額濟納旗以北,湖積平原分布於盆地東、北邊緣地帶,山前傾斜平原分布於盆地北、西山前地帶;風成地貌則包括風積和風蝕兩種地貌單元類型,前者主要分布於零星分布於盆地東部和東南部,後者分布在盆地內黑城周圍。
(二)氣候
額濟納盆地是我國典型的乾旱區,大部分地區為荒漠戈壁。額濟納盆地屬溫帶乾旱氣候,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年降水量一般小於50mm,最小年份僅17mm,氣候異常乾燥,風沙災害頻發,是嚴重的缺水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也是我國北方沙漠化日益嚴重和沙塵暴的主要物質源區之一(陳剛等,2001)。
(三)水文
1.地表水
黑河是進入該區的唯一的河流。發源於祁連山區,經高山草原和森林區出山,穿越乾旱區山前綠洲帶和廣袤的荒漠帶,流入下游地區的額濟納盆地,稱弱水,至狼心山西麓的巴彥博古都分為東、西兩河。東河向北分8個支流呈扇形匯入東居延海(索果淖爾),西河向北分四個支流匯入西居延海(嘎順淖爾)。東居延海(索果淖爾)和西居延海(嘎順淖爾)是現代黑河的尾閭湖,境內流長297 km。
黑河流入額濟納盆地的水資源量,取決於中游向下游的泄水量。由於黑河流域需水量逐年增長,到達居延海的河水逐年減少。黑河上游正義峽水文觀測站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11.24億m3,額濟納境內有8億~9億m3水可供利用,然而,因中游需水量的加大,致使河水下泄量銳減,自1949~2001年,正義峽流入下游地區的年徑流從13.19億m3/年降至6.91億m3/年,減少了48%。而實際進入額濟納盆地的水量更少,從狼心山水文站的監測資料來看,由20世紀50~60年代的5.46億m3/年,降到2001年的3.46億 m3/年。河流流量的銳減,使河道大部分時段都處於乾涸狀態。2001年後,因生態輸水工程的實施,中游下泄水量呈增長趨勢,正義峽徑流量基本穩定在11.48億 m3/年左右,狼心山徑流量則保持在7.16億 m3/年左右。
2.地下水
額濟納盆地的含水層組包括: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潛水含水層、基岩裂隙潛水含水層、第四系潛水含水層、第四系承壓含水層及相對隔水的第四系弱含水層。碎屑岩類潛水含水層和基岩裂隙潛水含水層,呈條帶狀分布於盆地周邊,總面積約1512 km2,含水層的補給條件差,一般不具供水意義;第四系含水層具有單一結構、雙層結構和多層結構,是盆地主要的開采層。額濟納盆地地下水系統的補給來源主要是黑河水的垂向滲漏,其次是大氣降水的入滲補給。地下水系統的排泄主要有潛水的蒸發蒸騰排泄及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對地下水的開采,其中潛水的蒸發蒸騰佔地下水排泄總量的96.75%,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徑。
(四)土壤
額濟納盆地地處中國西北極端乾旱區,屬於歐亞大陸的中心地段,由於第三紀末以來青藏高原隆起對西南季風的阻隔作用,使該區為高溫乾燥氣團所控制,長期乾旱少雨、蒸發強烈。由於風力強勁且地表植被稀疏,研究區風蝕作用劇烈。另外,額濟納盆地是黑河下游的一個封閉式內陸盆地,黑河水及四周山地水源不斷的注入,將山地岩石及流域上游成土母質中的鹽分攜入盆地,由於缺乏徑流出路,水中鹽分不斷向盆地低處和地表聚集,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地下水和包氣帶深層的鹽分隨土壤毛細管水不斷向地表聚集,而乾旱少雨的氣候又使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造成土壤積鹽。上述作用的綜合影響使研究區土壤呈現出以粗礫質物質為主、成壤程度低、有效土層薄、土體乾燥、土壤可溶性鹽類表聚、有機質缺乏、有效養分不足、土壤生產能力低的基本特徵(和文祥等,2000)。
從土壤類型來看:以灰棕漠土為主要地帶性土壤,受水鹽運移條件和氣候及植被影響,非地帶性分布硫酸鹽鹽化潮土、林灌草甸土及鹽化林灌草甸土、鹼土、草甸鹽土、風沙土及龜裂土等。①灰棕漠土廣泛分布於全區高平原和沖積平原上,東西戈壁和中戈壁是其典型代表地段;②林灌草甸土和潮土主要分布於弱水河(黑河)河谷階地和封閉窪地上;③鹽土和鹼土主要分布於拐子湖、古日乃湖及東西居延海等湖盆地周圍;漠鹽土主要分布於北部高原封閉窪地內;④石質土、粗骨土、新積土主要分布於盆地東、西及南部的剝蝕殘丘和殘山上;⑤風沙土除巴丹吉林沙漠外,在東河西岸尚有帶狀分布;⑥龜裂土面積很小,主要分布於高原和平原上的局部碟形窪地。
(五)植被
額濟納盆地屬乾旱區半荒漠、荒漠地帶,主要由溫帶落葉小葉疏林、溫帶荒漠草原和溫帶草本沼澤三種植被類型組成。以藜科、疾藜科、麻黃科、菊科、禾本科、豆科為多見植物。受河流水源和人類活動影響,在河流兩岸、三角洲上與沖積扇緣的湖盆窪地—帶,呈現荒漠天然綠洲景觀,代表性植物以戈壁成份占優勢,如瑣瑣、泡泡刺、霸王柴、膜果麻黃、松葉豬毛菜、合頭藜、短葉假木賊、蒙古沙拐棗等,其中瓣鱗花只分布於額濟納旗;河灘林和灌叢有胡楊、沙棗、檉柳及鹽濕草甸種芨芨草、野大麥、鹽生草等;在沼澤和樹旁生長有蘆葦、狹葉香蒲、狗尾草、灰菜、田施花等。
總體來看,研究區植物群落結構簡單,種群依賴關系不強,植物的密度和覆蓋度較低。
二、額濟納盆地土地沙漠化現狀分布與演化過程
(一)額濟納盆地土地沙漠化現狀分布特徵
同其他內陸河流域下游土地沙漠化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相類似,額濟納旗境內沙漠化土地的形成與發展源於兩種途徑:一是綠洲周邊與巴丹吉林大沙漠相鄰接,沙漠中流動沙丘前移入侵,在交界線上植被生態大范圍衰退的條件下,這種推移速度和規模已十分可觀;二是沙漠化的產生與發展聽命於水資源的盛衰,弱水(黑河)水系變遷及來水量的急劇減少,造成植被生態賴以生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嚴重不足,形成綠洲土地大量沙漠化。
沙漠化土地已遍布全旗,包括現代河水三角洲地區。據統計,額濟納旗現有風沙化土地面積155.54萬hm2其中流動沙丘(地)面積約95.31萬hm2,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60.23萬hm2;覆沙或礫石的戈壁灘地面積約483.05萬hm2,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為638.59萬hm2。沙漠化土地佔總土地面積的62.32%,是綠洲面積(耕地、林地、草地與水域面積之和)的1.7倍;流動沙丘(地)面積占總沙漠化面積的14.92%,約占單純風沙化土地面積的61.28%;戈壁灘地佔總沙漠化土地面積的75.6%。
從上述沙漠化分布指數可以看出,額濟納旗境內沙漠化土地已成為主要的土壤環境構成要素,沙漠化土地中尚以戈壁灘地為主,但單純風沙化土地中以流動沙丘(地)占據絕對優勢,反映出沙漠化演進程度和潛在危害性都十分嚴重。昔日以黑城為代表的古居延綠洲現大多成為流動或半固定沙丘(地),深居綠洲內部的古河床或廢棄乾涸的河床遍布三角洲地區,這些都是沙漠化的源地,綠洲生態十分脆弱。
(二)額濟納盆地土地沙漠化演化過程
額濟納盆地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再加上歷史時期掠奪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使生態失衡、環境退化,昔日草原逐漸退化為風沙活動頻繁、流動沙丘與半固定沙丘交錯分布的景象。
在近現代,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後,人口迅速增長,進一步引發了過度開墾、過度放牧、濫樵採等現象,尤其是黑河中游下泄水量大幅度減少,脆弱的生態系統進一步惡化,雖然2001年中游下泄水量增加,但沙漠化的進程沒有減緩:耕地、草場的風蝕和沙丘的活化越來越嚴重,沙塵暴愈來愈頻繁,從20世紀50年代的5次→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90年代的23次,且發生強度加大,影響范圍擴展,危害程度加重。根據蘭州沙漠所在1975~1986年進行的有關監測結果,在所控制的1.6萬km2范圍內,沙漠化土地從1975年的3400 km2擴大到1986年的5875萬km2,平均每年增加225 km2,年增長率達到6.7%。另據曾群柱等人利用TM影像判讀得:從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初,戈壁、沙漠面積增加了約4.62萬hm2,年遞增2333.3 hm2,而從1987 年至1991年間,戈壁、沙漠化面積(植被覆蓋率<10%)增加了約5.6%,年遞增近1.63萬hm2。
土壤物質在風力的作用下,通過懸浮、躍移、和蠕動三種方式遷移(美國水土保持局農業信息公告555 號,1994),細粒物質以漂塵形式俗稱「沙塵暴」被帶到遠處,中細粒(在風力強大的地方包括粗沙)大部分以躍移方式沉積到背風坡或窪地,局部地段有的連成沙丘。隨著時間的推移,風蝕區的細粒物質被風不斷吹走,地表顆粒粗化,呈現近似礫石戈壁的形態,而風積區逐漸形成面積越來越大的沙丘。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過程。
綜上所述,額濟納盆地,尤其是弱水三角洲地區,包括部分東西戈壁平原但不包括中低山剝蝕殘丘區和沙漠區,主要是近代洪積—沖積沼積物,土壤組成多為粗粒的砂礫石為主,有效土層薄,土體乾燥,土壤可溶鹽類表聚,除少數沿河湖盆窪地分布的潮土、林灌草甸土外(僅是總土地面積的1.8%),其餘非沙漠化土地均具有沙漠化傾向,隨著植被生態體系的極度衰退和水源枯竭,綠洲主體區外圍的零星植被小斑塊進一步消亡,裸地的連通性進一步增大,綠洲—荒漠對立分異的格局加強。綠洲繼續收縮,黑河沿岸綠洲逐步分解和消亡。隨著沿河綠洲的消亡,東、中、西戈壁將連為一體。沙漠化擴展速度及擴展強度(年擴大面積)將繼續增強。
三、額濟納盆地沙漠化地質成因分析
(一)物質來源
額濟納盆地內的干湖盆和干河床為沙漠化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沙物質來源:①位於額濟納盆地的古居延澤曾是阿拉善高原上的巨大湖泊,最大時達到2600km2,第四紀以來,由於氣候日趨乾旱,古居延澤湖盆萎縮,分解為嘎順淖爾、索果淖爾及天鵝湖等湖泊,近幾十年來,這些湖泊也相繼乾涸,乾涸湖盆地表湖相沉積物中粒徑小於10μm的顆粒佔64%以上,可以在一般風暴條件下就被颳起和搬運。②額濟納盆地地形平緩,坡降在1/1000~1/1200之間,使得河道四散漫溢,很容易淤積改道,古河床和現代干河床中留下了大量鬆散、乾燥的細顆粒沉積物,為沙漠化的發生提供了豐富的塵源。
土壤是沙漠化的基礎。額濟納盆地從山麓到河流尾閭區依次分布著灰鈣土(粟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其中受人工灌耕及水鹽條件等因素影響,非地帶性分布有草甸土、沼澤土、鹽土、風沙土及灌耕土等類型。
灰漠土、灰棕漠土是研究區分布最為廣泛的荒漠土壤類型,以黃土狀物質為母質,分布在額濟納河以西地區及北山山地以北、以東和以南。在乾旱氣候和灌木半灌木荒漠植被條件下的粗骨性母質上,質地較粗,土層較薄,礫石含量多,顆粒大小不一。
棕漠土是極端乾旱條件下的產物,其上植被稀少,土壤環境質量最差,多分布在荒灘戈壁上。地表光禿裸露。
天然綠洲內多是草甸土,封閉窪地為沼澤土,農作物種植地多為灌耕土,巴丹吉林沙漠是風沙土的典型代表,鹽土主要分布在下游的古日乃湖、東西居延海等湖盆地周圍。
總之,在額濟納地區,地表多為第四紀沖、洪積的鬆散堆積物,戈壁地帶土壤質地為沙土含礫,在河流兩岸以及湖區,則是細粒的沙及壤土沉積。地表鬆散的沙含礫及細粒的河湖沉積,為風沙作用提供了沙源。
(二)水文特徵
就水資源系統而言,河流上的水利工程和工業排污等在時間和空間上干擾了水文循環質和量的過程,農業灌溉使河道外用水大量增加,改變了地表匯流規律,地表徑流量分配(流域不同區段)、年內徑流豐枯的自然變化和地下水補給規律。
1.黑河輸水量的變化
根據狼心山水文站(黑河幹流進入額濟納旗處)監測資料,新中國成立初期,進入額濟納的水量為11.6億m3,而至1988~1995 年平均水量只有4.47億m3,1995年狼心山徑流量為2.45億m3,在生態輸水工程實施的第二年(2003年),狼心山的徑流量恢復到7.16億m3。黑河水量的減少造成生態環境的劣變,土地沙漠化趨勢加強。
2.黑河輸水量變化對生態系統形態特徵的影響
輸水量的變化改變了該區地下水系統。地下水位的埋藏條件控制著植被生態系統的分布與演化。當地下水位較深,大於某種植被的適生水位時,植被開始枯萎,直至大面積死亡;當水位埋深較淺時,雖然能為植被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但乾旱氣候條件下強烈的蒸發作用,使土壤帶內的鹽分含量增高,仍會限制多數植被正常生長。
研究區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水補給,黑河輸水量的變化改變了地下水的水位,使區域性地下水位降低,從而帶來包氣帶土壤水分的變化。包氣帶土壤水分是陸地植物賴以生存的源泉,尤其是在水資源短缺,大氣降水稀少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非飽和土壤帶內水分的數量和鹽分含量對植被體系的分布與結構起著重要的控製作用。因此,黑河輸水量變化間接引起了生態系統的變化。
(1)綠洲的收縮。
1977~2001年間綠洲的退縮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區域,即兩河沿岸、黑河下游三角洲和古日乃濕地,這三個區域子是研究區地勢最低,水分最為豐富的地段。東、西河沿岸和下游三角洲為地表水的徑流和泛濫區,同時也是地下水的主要入滲補給區,古日乃濕地是盆地內地下水的匯集區,這些地帶潛水埋藏普遍較淺,一般為1~3m(武選民,2002),由於黑河輸水量減少,綠洲收縮。在實施了生態工程以後,綠洲又有所擴張。
(2)使綠洲-荒漠過渡帶成為植被退化最為顯著的區域之一。
前人監測資料證明(曹宇等,2005),綠洲-荒漠過渡帶是受上游輸水量影響顯著、潛水埋深變化幅度較大的地段,1980~2002年間的水位變幅為2~3 m。過渡帶的潛水埋深本身處於臨界生態潛水埋深附近,地下水位的降低極易造成地表植被的退化,並且因過渡帶鄰近荒漠區,植被一旦退化,易形成風蝕的突破口,地表細顆粒土短期內就被侵蝕搬運掉,即使黑河放水量恢復,地下水位上升,植被也極難回復到原有水平。
圖3-4 1988-2001年間正義峽徑流量與狼心山徑流量變化圖
(三)土壤系統
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人類採用多種措施對土壤施加影響,使人工耕作土壤代替自然土壤,並逐漸改變了自然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以至形成新的人工土壤類型,如長期用泥沙含量高的河水灌溉,在原土壤表層可以淤積50~100cm厚的灌淤層,形成乾旱區特有的灌溉淤積土。人類改變土壤的措施主要有:
(1)通過灌溉引水改變水分的自然狀況;
(2)通過土壤脫鹽等改變土壤鹽漬化的方向;
(3)向土壤投入肥料等物質,增加土壤肥力和營養元素;
(4)耕作方式的改變等。
人類干擾後的土壤表現出兩重性,即正效應和負效應。正效應主要表現在:
(1)土地生產力提高:使土壤較快地向著有利於作用生長的方向發展;
(2)土壤類型良性轉變,新土壤類型如綠洲土的形成。
而負效應主要表現在:
(1)土壤退化,區域內由於水資源條件的再分配,一些地區水源條件劣變,土壤風蝕和侵蝕加劇,土壤肥力下降;
(2)灌溉不當引起的土壤鹽漬化或次生鹽漬化;
(3)沼澤土、泥炭土、草甸土、吐尕依土等土壤類型由於水分條件的人為干擾,向風沙土和鹽土退化演替。
總之,額濟納盆地的土地沙漠化的地質因素內在表現主要是水和土壤系統的變化,受沙漠化形成的地域性和地表動力過程復雜性的外在影響,形成沙漠化的區域機制。
四、額濟納盆地沙漠化監測的環境地質指標研究
通過對額濟納地區土地沙漠化機制和成因的分析,說明在氣候條件不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影響土地沙漠化的地質因子主要是水和土壤系統,確定此地主要的沙漠化調查、監測指標為:
(1)地下水位埋深
(2)水質(主要指礦化度);
(3)土壤物理性質(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粘利率);
(4)土壤化學性質(土壤有機質、養分);
(5)植被(植被蓋度和植被類型)。
據額濟納地區土地沙漠化特徵,可建立環境地質指標與沙漠化發展程度對應監測表(表3-13)。
表3-13 額濟納盆地土地沙漠化分級環境地質指標體系
⑻ 阿拉善左旗三道橋那個工行是哪個開戶行
工行城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