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拉善右旗有什麼銀行
有中國人民銀行阿拉善右旗支行,中國農業銀行(丹巴吉林處),中國工商銀行雅布賴分理處。
㈡ 阿拉善右旗的行政區劃
阿拉善右旗轄3個鎮、4個蘇木:巴丹吉林鎮、雅布賴鎮、阿拉騰敖包鎮、曼德拉蘇木、阿拉騰朝克蘇木、巴音高勒蘇木、塔木素布拉格蘇木。旗政府駐巴丹吉林鎮旗府所在地巴丹吉林鎮。
㈢ 阿拉善盟股票開戶,交易手續費多少
股票交易手續費是從萬分之2到萬分之30都有可能,一般是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極少數券商能做到萬分之二。
㈣ 阿拉善盟和阿右旗啥關系
阿拉善盟(級別相當於市,但是沒有改)有3個旗,阿左旗、阿右旗、額濟納旗,但是三個旗的面積都很大。
換種說法,阿拉善盟轄三旗,分別為阿左旗、阿右旗、額濟納旗,要從我們這里的地域版圖看,阿拉善盟就3塊。
應該說明白了。
㈤ 在內蒙古阿拉善右旗開什麼店好
阿拉善右旗市場挺大的,可以做的東西真的也不少了,可以先調查一下阿拉善右旗的市場情況,去看看當地現在哪些行業還沒有飽和,去這些行業找找看,去找一些適合行業發展的項目或者產品都不錯的,可以考慮去做特色小項目,但是最好不要選擇那種投入過大的項目,因為投入大了風險高,風險高壓力太大。
㈥ 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駱駝實業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駱駝實業專業合作社是2009-12-18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農牧業產業園7號。
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駱駝實業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1529226994536783,企業法人范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駱駝實業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駱駝及肉類的加工銷售#。在內蒙古自治區,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6086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駱駝實業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㈦ 阿拉善右旗、人口及經濟
阿拉善右旗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達3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5.2億元,同比增長21.9%;第三產業增加值6.2億元,同比增長4.3%。人均地區生總值達132523元。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5:72.3:21.2,演進為6.0:75.6:18.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財政支出不斷增大。全旗財政總收入達3302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47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6.7%和156.0%。全年財政總支出80684萬元,同比增長26.5%。其中:一般預算支出80119萬元,同比增長32.2%,占總支出的99.3%。
金融機構順應經濟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全旗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2.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3311萬元,增長19.01%。各項貸款余額為3.49億元,同比增加3611萬元,增長10.34%,較年初增加8263萬元,增長23.66%。
二、農牧業
農牧業生產穩步增長,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大項目扶持力度,多方籌資,引導種植戶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牧民增產增收。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2495畝,增長1.0%。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600畝,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上年的59.5%下降為57.9%,減少了1.7個百分點;油料、棉花、葯材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3425畝,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上年的26.4%上升為31.6%,增加了5.2個百分點;青飼料播種面積3300畝,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上年的8.3%下降為7.8%,減少了0.5個百分點。
林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全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9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2萬畝、退耕還林換荒山荒地造林1萬畝、造林補貼試點6萬畝。完成新育苗65畝,義務植樹10萬株,四旁植樹24萬株,補植補造2152畝。各類林業有害生物面積為15萬畝,防治面積為14.5萬畝,有效防治面積14.39萬畝,測報准確率為90%。產地檢疫率達100%,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達到100%,成災率為0.2201‰。
畜牧業產業化進程邁出新步伐。實施惠農惠牧政策,全面開展農牧業保險工作。推進標准化規模養殖,擴大舍飼養殖規模,規范產業化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年末牲畜總頭數達22.0萬頭(只),比上年增加1.6萬頭(只),增長7.8%。牲畜出欄9.8萬頭(只),出欄率44.4%。全年肉類總產量3073噸,增長1.7%;奶類總產量882噸,是去年同期的1.2倍。農牧業產業化實現銷售收入4190萬元,實現利潤419萬元,實際上繳稅金234萬元。
三、工業、建築業
園區建設形成產業鏈,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旗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平台,著力調整工業布局,打造新型工業化主體區。雅布賴工業園區擴容增量,鹽硝化工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形成年產5萬噸硫化黑、1萬噸硫化雜色染料生產能力;年產5000噸對氨基苯甲醚、6000噸甲基磺醯氯、3000噸硝基甲烷、10萬噸元明粉技改擴建等部分子項目建設,並投入生產;常山工業園區初步形成煤-火力發電-硅鐵-粉煤灰磚產業鏈,應用動態無功補償等節能技術提高用電效率,減少熱損失量,新建6000萬塊/年粉煤灰蒸壓磚生產線。慶華公司鐵礦采選項目通過增加球磨機、磁選柱、高頻篩等設備,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單位能耗。不斷探查新礦點,研製新產品,力求多金屬綜合開發提煉。
截止十二月末,全部工業現價總產值達891318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完成86937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5.22%和46.22%;全部工業增加值達241226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完成22852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1.7%和22.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完成85.9億元,同比增長46.8%。主要產品原煤264.9萬噸,鐵合金3.7噸,原鹽66.5萬噸,深加工鹽15.7萬噸,元明粉1551噸,同比分別為30.6%、51.6%、-23.8%、96.8%、105.7%。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2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1781萬元,同比增長17.7%。施工面積340282平方米,同比增長153.3%。總投資中:房地產投資4900萬元,工業企業投資63740萬元,城鎮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投資35464萬元,交通建設投資19800萬元,農林牧水項目投資17877萬元。
四、貿易、旅遊業
經濟繁榮,市場活躍。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282.2萬元,同比增長20.4%。隨著全旗社會經濟的發展,流通市場不斷完善,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逐年提高。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食品、服裝等剛性消費市場旺盛;家用電器、通訊器材類等銷售不斷升級;住房、裝修、休閑等消費市場活躍,市場的拉動作用明顯,全年共完成批發、零售額34981.1萬元,同比增長22.0%。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餐飲業市場的規模和檔次也逐漸提高,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服務業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餐飲業的活力充分展現,加之糧油、蔬菜、肉禽價格的上漲,餐飲業成本上升,銷售價格提高。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達9301.1萬元,同比增長22.9%。
區域協作不斷加強,旅遊事業快速發展。年內,邀請中央電視台旅遊衛視、新華旅遊網、騰訊網、新浪網等10多家區外著名媒體組成的旅遊踩線考察團來旗考察;《精品絲路、多彩甘肅》旅遊形象宣傳片將巴丹吉林沙漠作為一個共享旅遊資源進行宣傳拍攝。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國阿拉善世界級沙漠地質公園兩大品牌在國內旅遊界再掀高潮,國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得以有效提升。在「金、武、阿框架旅遊協議」的基礎上,與額旗、甘肅省旅遊局、武威地區、金昌市、金川區、永昌縣等周邊旅遊部門及旅行社在建立旅遊合作機制、旅遊宣傳促銷、旅遊產品打造及推介等方面達成共識,簽署了《旅行社客源互送協議書》,為逐步實現「武金阿無障礙旅遊和區域旅遊共同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年內,全旗共接待遊客總數達23.8萬人次,同比增長30%,實現旅遊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50%。
五、交通、通訊
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完成巴丹吉林鎮—馬山井二級公路、Y017線—阿日毛道、阿日毛道—呼和烏拉、巴彥高勒管委會—巴彥高勒等三條通村油路工程建設任務和雅布賴至沙爾台二級公路續建工程建設任務。長途客運車輛全部安裝了GPS監控系統,對長途客車的營運狀況進行全程監控。截止年底,我旗擁有公路里程2449.6公里,其中省道637公里、縣道305.7公里、鄉道271.9公里、村道1189.0公里。全年共完成客運量100.89萬人,客運周轉量16124.74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583.74萬噸,貨運周轉量62229.6萬噸公里。
信息產業不斷擴展延伸。全旗郵電業務總收入達2819萬元,同比增長11.5%。郵政快件收入22.2萬元,同比增長28.0%。快遞進口投遞57138件,同比增長116.3%;快件出口量7770件。固定電話累計達到4179部,手機用戶累計達37318部。每百人擁有手機148部,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17部。全年信息產業不斷延伸,通訊方式不斷擴展、居民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六、教育和科學技術
穩抓教育項目建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旗現有教育事業單位12個,其中完全小學4所,漢授普通完全中學、蒙授初級中學、公辦幼兒園、職業高中、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教研室、招生辦、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各1所。有在校學生和幼兒2945人,其中,高中591,初中722人,小學1170人,幼兒462人。有在職教職員工491人,其中,專任教師402人。小學、初中輟學率均為零。普通高考上線率100%,其中:本科上線率42.68%。職業高考上線率100%,本科上線率5.56%。全年落實「兩免」資金208萬元,受益學生4484人;落實「一補」資金81.3萬元,受益學生857人;落實「幼兒免學費」87.55萬元,受益幼兒970人;落實學校助學金42萬元,受益學生521人。爭取各類基金、助學工程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拓寬貧困家庭學生救助空間。落實救助資金146.3萬元,資助貧困學生820人次。
年內,推廣農牧業適用技術23項,重點推廣4項。新增效益410.6萬元。年末全旗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26人。
七、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內容形式更加多彩。年內,共組織文藝活動600餘場次,放映電影、錄像460場,旗流動電影放映隊流動放映數字電影150場。全年圖書借閱、閱覽達6000多人次、8000多冊次,電子閱覽室接待讀者4000人次左右,完成圖書回溯建庫800冊。開展送書下鄉4次,送書240冊次。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年內,全旗新農合參合農牧民9396人,參合率、覆蓋率繼續鞏固在100%。籌資標准達到312元,住院起付線最低為50元,最高300元。封頂線提高為10萬元。報銷比例提高為蘇木鎮衛生院80%,盟內旗級以上醫院70%,盟外公立醫院50%。全年共為2981名參合農牧民報銷各類費用246.86萬元。加強婦幼系統化管理工作,孕產婦、0-7歲兒童系統化管理率分別為94.08%和92.86%,嬰兒死亡率6.58‰,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實施覆蓋全旗困難群眾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擴大救助范圍,將城鄉低保、五保戶之外的城鄉低收入群體統一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大病住院和大病門診救助封頂線由1.5萬元和0.2萬元提高到3萬元和0.6萬元。
體育活動特色突出,群眾文體活動生機勃勃。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組隊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和「天堂草原錫林郭勒?那達慕」搏克比賽,分獲第二名和第一名;在自治區第二十三屆「神華准能益壽杯」老年門球賽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成功承辦第四屆全旗那達慕大會,順利完成了第七屆中國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文藝演出和建旗50周年那達慕大會各類比賽活動,成功舉辦了總里程1200公里、特殊賽段700多公里的2011年中國「巴丹吉林杯」汽車越野挑戰賽。協助萬峰駱駝文化節組委會成功舉辦阿拉善萬峰駱駝文化節,555峰阿拉善雙峰駱駝成功完成5公里越野比賽,創雙峰駱駝越野賽吉尼斯世界紀錄。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旗總人口25203人(計生口徑)。全年出生153人,出生率為5.88‰,自然增長率為1.88‰。綜合節育率為89.37%;農牧區長效節育措施落實率為80.13%;出生嬰兒性別比為91.25;計劃生育知曉率90%以上。
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著社會保障與勞動力市場的不斷完善,行政事業職工工資大幅調整,加上企業經濟的好轉和私營個體經濟的不斷壯大,城鄉居民收入有了明顯的改善。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788.93元,同比增長12.0%。人均消費支出21596元,同比增長13.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9681.0元,同比增長15.3%。人均消費支出8037元,同比增長15.6%。
加大就業扶持政策力度,拓寬就業渠道。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加強職業培訓、落實減負措施等形式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年內,城鎮新增就業315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2人,就業困難對象就業82人。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603人。年內共為符合政策人員發放小額貸款1117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
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加強。12月末,全旗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263人,征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4234萬元;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遺屬生活費3160萬元,月均支付263萬元。項目區、非項目區養老保險參保農牧民4889人,其中參保繳費3027人,基金收入1580萬元,支出2346萬元。新農保參保7761人,其中參保繳費6134人,參保率達100%。為全旗1322名企業退休(職)人員進行了基本養老金調整,養老金月增資額26萬元。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旗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全覆蓋,參保繳費人員1043人,60周歲以上城鎮居民免費享受331元的基礎養老金。為全旗343名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長壽保健金補助金額,全年共發放「高齡津貼」44.5萬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提高50元,達到340元/人。全年共救助困難群眾5802人次,發放低保金253.1萬元。
㈧ 阿拉善盟在哪
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詞,最早記載於《蒙古秘史》,是關於阿拉善的詞義,有幾種解釋,此處為漢語賀蘭山的音轉。)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西與甘肅省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銀市相連,東南隔賀蘭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相望,東北與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733.48公里,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專區一級的政權機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之後由於區劃變更,先後改稱甘肅省蒙古自治區、甘肅省蒙古自治州、甘肅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管轄。1969~1979年,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由阿拉善左旗析置)和額濟納旗由甘肅省管轄。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盟府駐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亦是阿拉善左旗旗府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