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炒股開戶 » 嘉興海鹽縣外匯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嘉興海鹽縣外匯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5-27 03:11:47

❶ 我在海鹽縣紹興銀行辦的銀行卡,能在外地紹興銀行提身份證集合嗎

激活銀行卡一般需要在開戶地所在銀行網點辦理,其他的普通業務在相同的銀行網點大多數都可以辦理。

❷ 海鹽哪幾個銀行可以兌換外幣的

中行肯定行的
限額好像是每人每年最多等值5W美元
中行兌換的外幣總類最多
如果外幣低於7層新的話,只能去中行,其他銀行是不辦理的美元,
日元,港幣很多銀行都可以換。如果是其他貨幣只能到中國銀行換。
另外,在國內,外幣的硬幣就只能當紀念品了,沒有銀行給換的。

❸ 海鹽富水路證券公司是什麼

1,海鹽富水路證劵公司是中信證劵的一個營業部;中信金通證券海鹽河濱西路營業部座落於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海鹽,是海鹽縣內唯一合法的證券營業機構。
2,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6,630,467,600元。2002年12月1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證券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中信證券",股票代碼"600030"。

❹ 浙江海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海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HaiyanRuralCommercialBank)是經中國銀監會浙江監管局批准設立,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銀行機構,總行位於浙江省海鹽縣,規范化簡稱」海鹽農商銀行「。經中國銀監會浙江監管局批準的經營范圍為: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上述業務不含外匯業務)從事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國際結算,外匯拆借,資信調查、咨詢和見證業務,經外匯管理機關批準的結匯、售匯業務;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
法定代表人:包永良
成立時間:1993-11-18
注冊資本:40160.806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424000008409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浙江省海鹽縣武原街道棗園西路176號

❺ 海鹽武原鎮近30年的變化

海鹽是錢塘江口,歷史上以產鹽著稱,古代早有「海濱廣斥,鹽田相望」的描繪,這里還有「鹽關」等的地名,該區域更多的如下:
[地理情況]
海鹽縣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處北緯30°21′到30°28′,東經120°43到121°02′,東瀕杭州灣,西南鄰海寧市,北連平湖市和秀洲區。
海鹽縣地形似一個頂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東西最寬處相距約31公里,南北相距約33公里。全縣海拔平均在3~4米,整個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傾斜,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南部為平原孤丘區,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與海寧市交界的高陽山為縣境最高處,主峰高251.6米;東部為平原海塗區,地勢稍高於西部平原;西部為平原水網區,總面積約佔全縣的三分之二。
海鹽縣陸地總面積534.73平方公里(其中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積96.26平方公里),海灣面積537.90平方公里,島礁0.48平方公里。境內陸地海岸自澉浦起到海塘鄉方家埭止,全長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最長的縣(市)。
海鹽縣地理位置優越,縣城武原鎮北距上海118公里,南離杭州98公里.境內主要公路有01省道東西大道、鹽湖公路、鹽王公路等,四級以上公路總里程 189.5公里。境內河道縱橫,總長1860.7公里,骨幹河流有鹽平塘河、鹽嘉塘河、長山河、白洋河等。公路、水路網路交織,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

----------------------------------------------------------------------------------------
[氣候]
海鹽地處北亞熱帶南緣,是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5.9°C,年平均高溫累計日數明顯低於長江中下游同緯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無霜期約為240天,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19.7小時。

歷史沿革

海鹽縣是崧澤文化發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縣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建縣以來,海鹽曾四徙縣治,六析其境。秦末縣治陷為湖(柘湖),遷至武原鄉(今平湖市東門外)。

東漢永建(126-131)中,縣治又陷為湖(當湖),南遷至齊景鄉山旁。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鹽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縣(今海寧市)。晉咸康七年(341)縣治遷至馬嗥城。南朝梁天監六年(507),析縣東北境置前京縣。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縣東北境置胥浦縣。唐開元五年(717),遷縣治於今地。天寶十年(751),割海鹽北境、嘉興東境、崑山南境置華亭縣。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海鹽州。明洪武二年(1369)復降為縣。宣德五年 (1430),析武原、齊景、華亭、大易4個鄉置平湖縣。

1949年5月7日,海鹽解放。1950年5月,獅嶺鄉3個行政村劃屬海寧縣,平湖縣10個行政村劃屬海鹽縣。1958年11月21日,撤銷海鹽縣建制,區域並入海寧縣,其中西塘橋、海塘、元通3個鄉劃歸平湖縣。1961年12月15日,復置海鹽縣,轄2個鎮16個公社,獅嶺鄉仍屬海寧縣。1983 年,撤銷公社建鄉。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橋撤鄉建鎮。隨著經濟發展,又有於城、百步、秦山撤鄉建鎮。1999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轄9個鎮 3個鄉。 2001年10月,鄉鎮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優化,轄武原、沈盪、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8個鎮。

--------------------------------------------------------------------------------
[對外交往]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我縣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我縣與國外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友好交往活動日益頻繁。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縣於1988年建立了海鹽縣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負責全縣外事歸口管理工作。圍繞國家的對外方針,加強與日本、韓國等近鄰國家的友好交往,在政府、民間開展形式廣泛的交流活動。1992年10月與日本富岡町建立了友好交流關系,2005年5月與韓國全羅南道長興郡簽署了締結友好交流關系意向書,我縣對外友好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行政區劃]
2006年末,全縣轄武原、沈盪、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橋、於城、百步8個鎮。共有行政村104個,居民委員會23個。

--------------------------------------------------------------------------------
[面積]
海鹽縣陸地總面積534.73平方公里(其中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積96.26平方公里),海灣面積537.90平方公里,島礁0.48平方公里。境內陸地海岸自澉浦起到海塘鄉方家埭止,全長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最長的縣(市)。

--------------------------------------------------------------------------------
[人口]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5890人,比上年增加15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960人,男女性別比為98.9∶100。全年出生人口2634人,出生率為 7.2‰;死亡人口2518人,死亡率為6.9‰;遷出人口3254人,遷入人口471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2‰。

[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據市統計局統一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8.22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37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6.54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工業增加值101.81億元,增長5.0%,建築業增加值4.74億元,增長28.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9.31億元,增長12.4%。剔除核電,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54億元,同比增長12.9%。第一、二、三產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由上年的8.26:67.92:23.81調整為7.82:67.34:24.85。全縣人均生產總值為43240元,摺合5405美元。

--------------------------------------------------------------------------------------------
[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2.37億元,扣去物價因素,同比增長3.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9.85億元,未扣除物價因素,比上年增長6.3%。
種植業結構繼續調整。總播種面積70.27萬畝,比上年下降0.3%。糧食播種面積40.54萬畝,增長6.4%,糧食總產量達19.01萬噸,增長12.6%。油菜種植較上年下降,面積13.03萬畝,下降19.7%,油菜籽產量2.29萬噸,減少 21.8%。棉花種植面積1.23萬畝,增長3.4%,產量1201噸,增長14.9%。經濟作物面積穩中有升,蔬菜種植面積增長較快,為11.36萬畝,增長7.8%,產量為25.87萬噸,比上年增長12.1%。果用瓜產量5.8萬噸,增長25.5%。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38公頃,全縣森林面積6840公頃,增長2%。
畜牧業生產穩定。全年肉類總產量為38795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豬肉和羊肉產量分別為33992噸和1958噸,禽肉2694噸。全年肥豬出欄56.65萬頭,下降4.1%。禽蛋2289噸,減少17.5%。
漁業生產穩定。全年水產品總產量為13261噸,增長0.1%,其中,海水產品產量2010噸,淡水產品產量11251噸。
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到年底,全縣共有農業龍頭企業25家,新增4家;建立農業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48家,新增6家。農業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全縣已注冊農產品商標50個,新增5個;有省級無公害基地17個,新增2個;綠色農產品15隻,新增3隻;農業地方標准38個。

--------------------------------------------------------------------------------------------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101.81億元,增長5%。全縣工業總產值317.55億元,增長14.1%,其中核電工業產值76.36億元,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9.47億元,增長13.3%,其中重工業163.95億元,佔63.2%,輕工業95.52億元,佔36.8%。
工業經濟內在動力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28.24億元,新產品產值率1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57.13億元,增長20.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1%提高到22.3%。
工業經濟效益穩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78%,比上年增長0.4%。實現利稅32.08億元,比上年提高2.8%,實現利潤12.93億元,增長1.7%,其中核電實現利潤8.54億元,下降2.2%。列入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標綜合指數為222.95,比上年下降15.99分。
新辦工業企業增多。在新辦的1228家企業中工業企業達969家,增長36%,注冊資本64182萬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工業用電量150410萬千瓦時,增長21.6%。
建築業發展較快。全年建築業增加值4.74億元,比上年增長28.4%。

--------------------------------------------------------------------------------------------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04億元(縣內),比上年增長15.9%。其中,第一產業1.08億元,增長1%,第二產業40.3億元,增長24.3%,第三產業12.65億元,下降3.7%。
製造業投資增長較快。在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31.56億元,比上年增長37.5%。
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共完成6.93億元,增長40.7%,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投資額分別為2.4億元、2.4億元和1.3億元,分別增長213.5%、211.1%和下降45.9%。
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投資中非國有投資38.6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占規模以上投資的83.9%;民間投資34.8億元,同比增長33.8%,占規模以上投資的75.7%。
投資項目增加。全年規模以上投資項目達303個,比上年增加6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77個,增加44個。
房地產投資下降。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77億元,比上年下降44.1%。新開工面積10.5萬平方米,下降64%,竣工面積23.5萬平方米,下降35%;實際銷售面積26.8萬平方米,增長22.1%;全年商品房銷售額8.24億元,同比增長35.4%。

--------------------------------------------------------------------------------------------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較快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縣的消費品零售額19.4億元,增長12.8%,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4.58億元,增長12.8%。批零貿易業零售額29.4億元,增長13.9%,餐飲業零售額4.06億元,增長5.9%,其他行業零售額0.52億元,增長7.6%。
全縣商品市場24個,比上年增加1個,成交96980萬元,增長3%。

--------------------------------------------------------------------------------------------
[外向型經濟]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7.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1%,其中出口6.46億美元,進口1.02億美元,分別增長24.8%和下降15.7%。
外資工作取得良好成績。全縣累計引進外資項目22個,合同利用外資61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673萬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61%和增長10.9%。

--------------------------------------------------------------------------------------------
[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郵電業穩步發展。實現增加值5.95億元,增長13.3%。境內等級公路里程259.4公里,增長8%;全年公路客運量408.5萬人次,增長2.7%,水運貨運量1056.8萬噸,下降12.5%。
年末固定電話用戶(包括小靈通)18.9萬戶,增長7%。年末行動電話用戶22.2萬戶,增長12%。電話普及率由上年末的93部/百人提高到98部/百人(包括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和小靈通)。擁有互聯網用戶3.9萬戶,增長40%。年末郵電所21處,全年報紙發行量867.7萬份,增長4.7%。
旅遊業穩定發展。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149.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9%;國內旅遊收入10.62億元,增長9.4%。境外入境人數4614人次,下降16.9%。其中,外國人4155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459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550萬美元,下降21.6%。全年國際國內旅遊總收入11.06億元,增長7.7%。

--------------------------------------------------------------------------------------------
[財政、金融]
財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全縣財政總收入129508萬元,增長23.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726萬元,增長23.3%。一般預算支出70288萬元,比上年增長15.9%。全縣上交國稅240506萬元,增長8.4%,實現地稅61567萬元,增長14.6%。
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8.03億元,比年初增加18.69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45.61億元,比年初增加18.15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09.35億元,比年初增加13.21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05.69億元,比年初增加15.07億元。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88.99億元,比年初增加10.94億元,同比增長14%。

[文化傳媒、體育和衛生]
文化傳媒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場所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1個,全縣公共圖書館藏書量234千冊,增長6.4%,博物館1個,劇場、影劇院數7個。廣播電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縣有線電視用戶9.3萬戶,增長8.1%,有線電視入戶率78.4%,同比增長6.5%。
體育事業蓬勃展開。全縣有體育場、館416個(包括學校、企業),當年我縣體育健兒在市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94枚,其中,獲得金牌25枚。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全縣共舉辦縣級和鄉鎮運動會273次,增長3.8%。
衛生事業穩步前進。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11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7個、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1個,村級衛生機構95個。醫院、衛生院病床數1034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036人,其中:醫生513人。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5.4%,衛生廁所覆蓋率92.8%。

--------------------------------------------------------------------------------
[城市建設和安全生產]
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縣城建成區面積10.8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長3%,年末人均道路面積24.44平方米,增長3.6%,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28公頃,增長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07平方米,增長6.6%,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55%,增長34.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各類事故下降。全縣發生各類事故186起,比上年下降25%,死亡63人,受傷160人,直接經濟損失307萬元,分別下降6、20、21%。其中,安全生產事故15起,死亡9人,火災事故16起,無傷亡,公路交通事故152起,死亡54人,水上交通事故3起,無傷亡。

--------------------------------------------------------------------------------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得到較快發展。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科技三項費用支出2213萬元,比上年增長33.2%。全縣有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1家,市級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1家;市民營科技企業63家,新增4家;企業技術開發中心54家,新增33家,其中省級7家,市級16家。全年經縣以上科技部門鑒定的科技進步獎有37項,其中省級7項。受理專利申請220件,減少10件;授權專利158件,增加29件。全縣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122項,增加1.1倍,成交金額2642萬元,比上年增長2.5倍。
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縣有小學40所,在校學生29846人,教師1439人;普通中學18所,在校學生21659人,教師1365人。九年義務教育對象入學率達到99.98%。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分別為100%和95.34%。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發展,現有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2229人。全縣向普通高校輸送新生2148人,輸送高職(單考單招)385人。
全縣共有13348人參加各類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證書的自學考試。全縣擁有幼兒園32所,在園幼兒9581人,教師499人。

--------------------------------------------------------------------------------------------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據抽樣調查,年末全縣戶籍人口365890人,比上年增加1588人。其中,女性人口183960人,男女性別比為98.9∶100。全年出生人口2634人,出生率為7.2‰;死亡人口2518人,死亡率為6.9‰;遷出人口3254人,遷入人口471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2‰。全縣計劃生育率98.8%,已婚婦女綜合節育率91.8%。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656元,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41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分別為12761元和5850元,分別增長19.5%和5.6%。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2.4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68.03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8.4%和35.3%。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年末城鎮從業人員57737人,增長2.5%,一、二、三產從業人員分別為194人、38730人和18813人;城鎮在崗職工55709人,增長2%,城鎮私營和個體從業人員11985人,增長4%。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8%。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52000人,比上年增長23.8%,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54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523.85萬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5679人,增長5.2%;有58379人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增長21.4%。全縣低保對象4731人,其中城鎮652人,農村4079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貼487.9萬元,增長13.6%。
社會福利事業蓬勃發展。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家,床位數865張,安置人數達423人。

❻ 中投證券原來是虎門開戶銀行,農業銀行的,後來轉到外地工作,原來賬戶不想用了,要增加交通銀行賬怎麼辦

攜帶你的股東賬戶卡、身份證到虎門去銷戶,注意只是銷了在虎門的三方存管。一般三天才能銷了。然後攜帶股東賬戶卡身份證和新的銀行卡到你需要的證券營業部就可以了。。其他都不成,不能增加的。如果不想用了,用你愛人或者你爸爸媽媽的身份證開戶也可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