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一)效率優勢指數(EAI)
該指數主要通過分析特定地區、特定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與該地區所有農作物平均單產的相對水平或與全國該作物平均單產的比值。主要用於考察該地區在該農作物生產上的生產效率相對優勢。效率優勢指數用公式表示為
鄱陽湖地區農業地質環境與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式中:EAIij為效率優勢指數;APij為i區j種作物單產;APj為全國j種作物平均單產。
效率優勢指數主要是從資源內涵生產力的角度來反映作物的比較優勢。EAIij>1,表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i區j種作物生產具有效率優勢;EAIij<1,表明i區j種作物生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生產效率處於劣勢。EAIij值越大,生產效率優勢越明顯。
(二)規模優勢指數(SAI)
該指數是通過分析特定地區、特定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占該地區所有農作物的播種面積與全國該比例平均水平的對比關系。用於考察該種農作物在該地區農業生產上的相對重要性及規模優勢。
規模優勢指數反映一個地區某一農作物生產的規模和專業化程度,它是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種植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規模優勢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鄱陽湖地區農業地質環境與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式中:SAIij為規模優勢指數;GSij為i區j種農作物的播種面積;GSi為i區所有農作物的播種總面積;GSj為全國j種農作物的播種面積;GS為全國所有農作物的播種總面積。
SAIij>1,表明與區域平均水平相比,i區j種作物生產規模較大,具有規模優勢,表示該省的這種作物生產具有一定的專業化集中度,而且規模優勢指數越大,說明專業化程度越高;SAIij<1,表明i區j種作物相對於區域平均水平來說規模較小,i區j種作物生產處於劣勢。SAIij值越小,劣勢越顯著。
(三)綜合優勢指數(AAI)
為了綜合反應科技、市場、社會需求等方面的綜合信息,引入綜合比較優勢。綜合優勢指數適合於在一國范圍內、不同區域之間某種產品或同一區域不同種產品之間比較優勢的衡量和比較。綜合優勢指數公式為
鄱陽湖地區農業地質環境與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式中:AAIij為綜合優勢指數;EAIij為單產比較優勢;SAIij為規模比較優勢。
該模型是單產比較優勢與規模比較優勢的綜合,它較全面地反映了某地區某作物生產的優勢度。AAIij>1,表明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i區j種作物生產具有比較優勢;AAIij<1,表明i區j種作物生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無優勢可言。AAIij值越大,優勢越明顯(表3-9)。
表3-9 各陽湖地區鄱種農作物的EAI,SAI及AI的值
續表
註:以上數據2006年《江西統計年鑒》經作者計算得來。
(四)分析結論
根據比較優勢綜合指數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稻穀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南昌縣、新建縣、都昌縣、奉新縣、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臨川區、東鄉縣、余干縣、鄱陽縣和萬年縣。
2)小麥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進賢縣、廬山區、九江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彭澤縣、豐城市、余干縣、鄱陽縣和萬年縣。
3)玉米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九江縣、永修縣、星子縣和湖口縣。
4)大豆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進賢縣、樂平市、余江縣、奉新縣、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余干縣和鄱陽縣。
5)油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廬山區、九江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余江縣、奉新縣、樟樹市、高安市和鄱陽縣。
6)棉花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安義縣、樂平市、廬山區、九江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奉新縣、豐城市、高安市、臨川區、鄱陽縣和萬年縣。
7)糖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樂平市、九江市、余江縣、豐城市、臨川區、余干縣和萬年縣。
8)蔬菜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南昌縣、樂平市、九江縣和東鄉縣。
9)奶類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新建縣和廬山區。
10)禽蛋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南昌縣、安義縣、進賢縣、德安縣、余江縣、豐城市、樟樹市、臨川區和余干縣。
11)水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南昌縣、新建縣、安義縣、進賢縣、九江縣、永修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余江縣、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臨川區、東鄉縣、余干縣、鄱陽縣和萬年縣。
2. 奉新縣干洲鎮電信寬頻業務
您好,辦理電信寬頻業務請直接到當地電信營業廳進行開戶辦理,辦理後會在48小時內上門安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