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炒股開戶 » 南通海門市股指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南通海門市股指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7-08 16:09:32

❶ 我家在南通開發區新開鎮我想炒股,請問在哪裡開戶啊最近的最方便的

網路地圖搜索一下。
新開鎮沒有搜索到 證券公司

你可以去 南通市崇川區 或者 附近的 海門市,那裡都有證券公司的。
周一到周五去。
申銀萬國證券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中山證券南通營銷服務部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青年西路營業部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華泰長城期貨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南通青年西路證券營業部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青年西路1號
華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南通環城西路證券營業部(環城南路)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環城南路128號飛馬大廈二樓
聯訊證券南通營業部
地址:工農路235
南京證券南通營業部
地址:姚港路10號
華泰證券南通營業服務部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華泰證券南通營業部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帶上身份證銀行卡就可以。
帶上身份證和一張銀行卡就可以去證券營業部開戶了!
1:先開戶:攜帶本人身份證,找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開戶手續,需要辦上海和深圳的股東帳戶卡;上海證券賬戶卡40元,深圳證券賬戶卡50元,一共90元,目前很多證券營業部免收開戶費。
2:簽定三方存管協議,也就是綁定一張銀行卡,以後資金轉進轉出都是通過那家銀行的銀行卡;選擇一家銀行,一張銀行卡。
3:綁定三方銀行卡之後,開戶過程就結束了!回家在自己電腦上下載交易軟體,在開戶的證券公司的網站上下載。記得一定要在官方網站下載;切忌不可以胡亂下載,小心木馬盜取帳號.一般都是通達信炒股軟體
!
4:軟體有一種是看行情的,一種是做交易的,就是網上委託程序;一般我們下載的都是行情+交易的 ,不買股票的時候直接點擊獨立行情,不用輸入帳號密碼就可以登錄看行情,需要交易的時候再登陸交易!或者點擊 行情+交易,輸入資金帳號,交易密碼(就是你在證券營業部開戶的時候要求你輸入4次的交易密碼)!證券公司網站有下載.
5:買賣股票最低單位為一手,也就是100股。買入數量為100股的整數倍.
6:交易費用有三部分:
印花稅,單向收取,賣的時候才收;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
過戶費,買賣上海股票才收取,每1000股收取1塊;低於1塊也收取1塊。
傭金,這個就是證券公司的收入來源;買賣股票的時候才收取,雙向收取,最低收取5元,最高上限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可以調低的,需要你和證券公司談;根據你的資金量和成交量大小可以適當降低。
股票開戶其實很簡單的,別想的那麼復雜;比去銀行辦銀行卡還簡單.

❷ 最近這五天各大城市的污染指數

城市污染指數排名都是實時更新的,這是2015年8月25日各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
排名城市空氣質量指數質量狀況
1阿里10優
2文登市12優
3玉溪市14優
4宜蘭縣15優
5花蓮縣16優
6基隆市17優
7台東縣19優
8呼倫貝爾市19優
9榮成市19優
10丹東市19優
11秦皇島市20優
12煙台市20優
13招遠市21優
14萊西市21優
15大理21優
16三亞市21優
17臨滄市22優
18巢湖市22優
19錫林郭勒盟22優
20吉林市22優
21膠州市23優
22鐵嶺市23優
23保山市23優
24即墨市23優
25九華山風景區23優
26威海市23優
27乳山市23優
28唐山市24優
29香格里拉24優
30濱州市25優
31林芝26優
32蓬萊市26優
33德宏26優
34澎湖縣26優
35西雙版納27優
36哈爾濱市27優
37廣元市27優
38金門27優
39壽光市27優
40朝陽市27優
41怒江傈27優
42牡丹江市27優
43日喀則28優
44迪慶28優
45大同市28優
46昆明市29優
47晉中市29優
48文山29優
49楚雄29優
50赤峰市29優
51撫順市29優
52章丘市29優
53北京市30優
54膠南市30優
55內江市30優
56遼陽市30優
57新竹市31優
58富陽市31優
59大慶市31優
60鞍山市32優
61營口市32優
62萊州市32優
63阿壩32優
64思茅市32優
65麗水市33優
66錦州市33優
67鹽城市33優
68新竹縣33優
69安陽市33優
70呼和浩特市33優
71長春市34優
72日照市34優
73盤錦市34優
74沈陽市34優
75齊齊哈爾市35優
76長治市35優
77麗江市35優
78曲靖市35優
79太原市35優
80黃山市35優
81宜賓市35優
82阜新市35優
83台北市35優
84新北市36優
85濰坊市36優
86廊坊市37優
87彰化縣37優
88忻州市37優
89台州市37優
90廈門市37優
91雲林縣37優
92義烏市38優
93青島市38優
94葫蘆島市38優
95泉州市38優
96東營市38優
97昭通市38優
98樂山市38優
99遵義市38優
100烏海市38優
101泰安市38優
102庫爾勒39優
103甘孜39優
104雅安市39優
105攀枝花市39優
106金華市40優
107克拉瑪依市40優
108嘉義40優
109興安盟41優
110涼山41優
111景德鎮市41優
112紅河哈尼族41優
113池州市41優
114本溪市42優
115苗栗縣42優
116昌都42優
117資陽市42優
118臨安市43優
119安慶市43優
120自貢市43優
121陽泉市43優
122桃園縣43優
123莆田市43優
124蘭州市43優
125海門市44優
126渭南市44優
127鶴壁市44優
128朔州市45優
129天津市45優
130眉山市45優
131瀘州市45優
132淄博市45優
133鷹潭市45優
134連雲港市46優
135萊蕪市46優
136濟南市46優
137瓦房店市46優
138蕪湖市46優
139大連市46優
140溫州市46優
141遂寧市46優
142承德市46優
143保定市47優
144周口市47優
145拉薩市47優
146張家口市47優
147屏東縣47優
148石家莊市47優
149撫州市47優
150九江市48優
151鄂爾多斯市48優
152臨汾市49優
153台中市49優
154福州市49優
155包頭市49優
156杭州市50優
157神農架50優
158濟源50優
159巴中市50優
160銀川市50優
161高雄市50優
162衡水市50優
163成都市51良
164開封市51良
165通遼市51良
166重慶市51良
167宣城市51良
168廣安市51良
169隨州市52良
170金昌市52良
171焦作市53良
172菏澤市53良
173滄州市53良
174石嘴山市53良
175龍岩市54良
176南昌市54良
177汕尾市54良
178邯鄲市54良
179許昌市54良
180南平市54良
181烏魯木齊市55良
182商丘市55良
183淮南市55良
184咸陽市55良
185台南市55良
186漳州市55良
187梅州市55良
188西寧市56良
189南投縣56良
190運城市56良
191潮州市57良
192二連浩特市57良
193三明市57良
194邢台市57良
195晉城市57良
196上饒市58良
197衢州市58良
198南充市58良
199揚州市59良
200德州市59良
201山南59良
202馬鞍山市59良
203三門峽市59良
204巴彥淖爾市59良
205河源市59良
206海口市60良
207聊城市60良
208韶關市60良
209金壇市60良
210襄陽市60良
211寧波市61良
212銅川市61良
213滁州市62良
214天門62良
215惠州市63良
216溧陽市63良
217汕頭市63良
218延安市63良
219南通市63良
220貴陽市63良
221黃石市64良
222駐馬店市64良
223呂梁市64良
224達州市64良
225常州市64良
226南京市65良
227永州市65良
228濮陽市66良
229平度市66良
230徐州市67良
231濟寧市67良
232漯河市67良
233吳江市67良
234信陽市68良
235新余市69良
236清遠市69良
237淮北市69良
238雲浮市70良
239洛陽市70良
240鄂州市71良
241淮安市71良
242揭陽市71良
243黃岡市71良
244阜陽市71良
245西安市71良
246常熟市72良
247江陰市72良
248張家港市72良
249綿陽市72良
250泰州市72良
251湘潭市73良
252阿拉善盟73良
253鎮江市73良
254句容市73良
255嘉興市73良
256湖州市73良
257株洲市74良
258合肥市74良
259無錫市75良
260寶雞市75良
261蘇州市75良
262鄭州市75良
263婁底市75良
264常德市75良
265萍鄉市76良
266恩施76良
267香港特別行政區76良
268宜春市77良
269贛州市77良
270棗庄市77良
271銅陵市77良
272桂林市77良
273岳陽市78良
274廣州市78良
275舟山市78良
276臨沂市78良
277吉安市79良
278太倉市79良
279上海市79良
280嘉峪關市80良
281深圳市80良
282柳州市82良
283六安市83良
284十堰市83良
285荊門市83良
286益陽市83良
287蚌埠市83良
288紹興市83良
289陽江市84良
290宿州市84良
291郴州市85良
292南寧市85良
293宿遷市86良
294肇慶市86良
295那曲86良
296亳州市87良
297長沙市87良
298宜昌市87良
299仙桃88良
300北海市88良
301黃山風景區88良
302德陽市88良
303孝感市89良
304南陽市94良
305崑山市94良
306邵陽市94良
307張家界市96良
308東莞市97良
309衡陽市97良
310宜興市98良
311武漢市99良
312佛山市100良
313珠海市100良
314荊州市100良
315江門市102輕度污染
316諸暨市104輕度污染
317平頂山市104輕度污染
318湛江市106輕度污染
319中山市107輕度污染
320澳門107輕度污染
321茂名市108輕度污染
322潛江112輕度污染
323咸寧市114輕度污染
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❸ 2013最新城市排名是按照什麼指標來劃分的

通過綜合商業指數,從低到高進行排名,指數越低則排名越高,對400個中國城市新分級.
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城市行政級別的劃分,擯棄了以GDP論英雄的單一指標分級,而是綜合了人均收入、教育資源、大公司和大品牌的選擇等多項更具現代商業意義的指標.

1一線城市

一線強:北京 上海 (一個政治文化中心,一個經濟中心,無爭議)
一線弱:廣州 深圳 (南粵雙雄,實力旗鼓相當,公認一線)
准一線:天津 (原本屬於二線強,近幾年國家重視、發展極快,步入准一線)

2新一線城市: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西安、重慶、青島、沈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等15個。

3二線城市

寧波、昆明、鄭州、長春、合肥、哈爾濱、常州、煙台、南寧、溫州、南昌、石家莊、太原、珠海、南通、揚州、貴陽、東莞、徐州、大慶、佛山、威海、洛陽、淮安、呼和浩特、鎮江、濰坊、桂林、中山、臨沂、咸陽、包頭、嘉興、惠州、泉州等36個城市。

4三線城市

三亞,金華,泰安,榆林,新鄉,舟山,贛州,慈溪,南陽,聊城,海口,東營,淄博,漳州,保定,滄州,丹東,宜興,紹興,唐山,湖州,揭陽,江陰,營口,衡陽,郴州,鄂爾多斯,泰州,義烏,汕頭,宜昌,大同,鞍山,湘潭,鹽城,馬鞍山,襄樊,長治,日照,常熟,安慶,吉林,烏魯木齊,蘭州,秦皇島,綿陽,肇慶,西寧,濱州,台州,廊坊,邢台,株洲,綿陽,雙流,平頂山,龍岩,銀川,蕪湖,晉江,連雲港,張家港,錦州,岳陽,長沙縣,濟寧,邯鄲,江門,崑山,柳州,九江,紹興縣,運城等73個城市。

5四線城市

衢州、太倉、張家口、湛江、眉山、常德、盤錦、棗庄、資陽、宜賓、赤峰、餘姚、清遠、蚌埠、寧德、德州、寶雞、牡丹江、阜陽、莆田、諸暨、黃石、吉安、延安、拉薩、海寧、通遼、黃山、長樂、安陽、增城、桐鄉、上虞、遼陽、遵義、韶關、瀘州、南平、滁州、溫嶺、南充、景德鎮、撫順、烏海、荊門、陽江、曲靖、邵陽、宿遷、荊州、許昌、焦作、丹陽、麗水、延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茂名、梅州、渭南、葫蘆島、齊齊哈爾、婁底、滕州、上饒、富陽、內江、三明、淮南、孝感、溧陽、樂山、臨汾、攀枝花、陽泉等76個城市。

6五線城市

玉溪、銅陵、宿州、菏澤、錫林郭勒盟、大理白族自治州、益陽、衡水、梧州、漢中、嘉善縣、宜春、萊蕪、達州、海門、本溪、即墨、自貢、如皋、開封、永康、咸寧、涼山彝族自治州、玉林、新余、承德、臨海、淮北、六安、商丘、酒泉、寧海縣、永州、庫爾勒、亳州、壽光、阿克蘇、周口、信陽、駐馬店、宣城、潮州、通化、佳木斯、榮成、朝陽、河源、朔州、呂梁、克拉瑪依、欽州、遷安、平湖、濮陽、金壇、啟東、四平、三門峽、長興縣、十堰、萍鄉、呼倫貝爾、平度、瀏陽、靖江、神木縣、海安縣、東陽、德清縣、如東縣、遂寧、膠州、白山、膠南、懷化、黃岡、准格爾旗、福清、諸城、南昌縣、巴彥淖爾、池州、新泰、漯河、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隨州、泰興、青州、六盤水、龍口、興化、萊州、寧鄉縣、招遠、玉環縣、肥城、綏化、鐵嶺、儀征、百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伊金霍洛旗、章丘、畢節地區、鄒城、阜新、撫州、惠安縣、郫縣、安康、府谷縣、姜堰、銅川、廣安、龍海、海安、鄒平縣、忻州、鄂州、雲浮、雞西、東台、廣元、高密、東港、雅安、楚雄彝族自治州、閔候縣、三河、萊西、鶴壁、烏蘭察布、鷹潭、貴港、汕尾、桓台縣、遼源、兗州、濟源、白城、大豐、邵通、肥西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沭陽縣、邳州、伊犁州、遼中縣、庄河、海城、阿拉善盟、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保山、白銀、建湖縣、張家界、武安、普洱、昌吉州、開原、永安、仙桃、文登、天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順、商洛、慶陽、巴音郭楞、石嘴山、雙鴨山、河池、大窪縣、新鄭、興安盟、博羅縣、沛縣、銅仁地區、蓬萊、天門、潛江、新民、贛榆縣、鞏義、武威、吳忠、臨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孝義、巴中、平涼、張掖、黑河、七台河、調兵山、鶴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新密等200個城市。

❹ 聽說江蘇的沛縣。豐縣被兩會提按化給安徽。是真的嗎

估計可能性不大,這是典型的獨裁,誰也不能個代表豐沛淳三縣300++萬人民,三縣人民是不會同意的!
近來徐州地區有些區劃傳聞,如下

傳聞1:豐縣沛縣劃到安徽

將江蘇豐縣、沛縣、高淳三縣劃給安微,將安徽天長劃給江蘇。

江蘇全省分為24個行政單位,分別是:

副省級市(下轄若干區、縣[ 市]為副廳級):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區、溧水)

2.蘇州市(含:原蘇州市區、常熟、太倉、崑山、吳江)

3.無錫市(含:原無錫市區、江陰、張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區、銅山) 正廳級市(下轄若干區、[ 市]為正縣級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區、宜興、金壇、溧陽)

6.鎮江市(含:原鎮江市區、揚中、句容、丹陽)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區、通州、海門、啟東、如皋)

8.揚州市(含:原揚州市區、江都、儀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區、泰興、姜堰)

10.鹽城市(含:原鹽城市區、鹽都、建湖、阜寧、射陽)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區、漣水)

12. 連雲港市(含:原連雲港市區、灌雲、灌南)

副廳級市(下轄若干副縣級大鎮和正科級小鎮)

13.東台市(含:原東台市、如東、海安、大豐)

14.興化市(含:原興化市)

15.高寶市(含:原高郵市、寶應)

16.宿遷市(含:原宿遷市、睢林)

17.天長市(含:原安徽天長市)

18. 盱眙縣(含:原盱眙縣、金湖、洪澤)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陽縣(含:原沭陽)

21.泗州縣(含:原泗洪縣、泗陽)

22.濱海縣(含:原原濱海縣、響水)

24.東海縣(含:原東海縣、贛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蘇南5市: 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

蘇中6市(縣): 南通市、揚州市、泰州市、東台市、興化市、高寶縣

蘇北共12市(縣) :徐州市、鹽城市、淮安市、連雲港市、宿遷縣、天長縣、盱眙縣、泗州縣、沭陽縣、濱海縣、新沂縣、東海縣

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蘇南、蘇中、蘇北分成六組,實行接對幫扶,每組考核指標綁在一起,其中蘇南的市領導為各組第一責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區協調權力:

A組:南京(南)-揚州(中)-天長(北)-盱眙(北)

B組:蘇州(南)--高寶(中)-宿遷(北)-沭陽(北)

C組:無錫(南)-泰州(中)-濱海(北)泗州(北)

D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組:鎮江(南)--東台(中)-淮安(北)-東海(北)

F組:南通(南)--興化(中)-鹽城(北)-連雲港(北)

傳聞2:徐州建成直轄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與夢
「尷尬的徐州」

和更多見於媒體的長三角地區「桌面上談合作,桌底下飛黑腿」的狀況一樣,蘇北、魯南、豫東、皖西北交界地帶的「暗戰」也是持續不斷。徐州則是這個戰場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圖上的位置就能感覺到某種尷尬:它位於江蘇省最西北翹出的一個「角」上,以徐州市區為中心,北上不過30多公里,即是山東;西南去同樣距離,則是安徽;在它的西邊50公里,就是河南。

許多徐州人或許不知道,在徐州還有個「淮海經濟區聯絡處」。這個聯絡處主任蔡芳基說,淮海經濟區成立於1986年3月,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其成員都是位於蘇北、魯南、豫東、皖東北的「苦孩子」城市(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在省里的話語權很少),現在,它已經發展成跨四省、20市、147縣(市、區)的經濟合作組織。區內人口1.2億,面積17.9萬平方公里。

但蔡承認,「合作是相對的,而競爭是絕對的」。

最讓徐州人頭疼的是北面的山東(魯南),一來在眾多對手中,山東的經濟實力最強;二來,據說,江蘇的政策遠不如山東的靈活。

這樣的爭奪體現在市場經濟要素的各層面:原材料、資金、市場,人才、政策(如稅收)等等。

徐州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學院副院長沈正平最近做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沒有得出非常確切的數據-因為「很多東西都體現在行動中,卻找不到落到紙上的文字」。但是調查得到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基本上可以涵蓋一個經濟鏈條中的各個環節:

魯南的電價要比蘇北便宜近0.1元。這是因為山東是獨立的山東電網(而江蘇則屬於統一的華東電網),山東省有支配權,它可以齊心協力,支持魯南的發展,降低電價不在話下;

本來成本就低的山東水泥,在銷售到江蘇境內以後,還可以享受當地政府類似「出口退稅」一類的優惠政策(包括減免、補貼、退稅等方式,幅度從幾十元/噸到上百元/噸不等)。蘇北的小水泥在實行關停破產,而魯南的小水泥,則迅速南向靠攏,以低成本搶占江蘇市場。

在山東飛速發展的小水泥、小造紙、小化工--很多時候造成的污染,往往會由蘇北來承擔後果。由於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東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終經由邳(州)蒼(山)分洪道到達江蘇。據說,在2003年,這種「外來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個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還有,魯南的很多企業(尤其是消費類企業如啤酒),在做市場開發時,更喜歡到蘇北聘請「顧問」,因為蘇北的人更了解蘇北的市場,也更熟悉蘇北的「套路」……

所以,當山東的日照市以「亞歐大陸橋東端橋頭堡」自居之時,早在十幾年前就自稱是「亞歐大陸橋東端橋頭堡」的連雲港除了爭執和苦笑,別無他法。當然,外國友人們甚至大多數的中國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橋頭堡」。

日照和連雲港是「冤家」,這只是其中的小題目。據說,同位於淮海經濟區的「兄弟城市」,魯南對江蘇實施的「一對一」的「盯防戰術」,「捉對」的「冤家」分別是,濟寧、棗庄對徐州,臨沂對新沂(徐州市下屬的一個經濟相對發達的縣級市),臨沂、日照對連雲港,策略當然是:產品打過去,投資(項目)搶過來。當然,具體的策略,都在實踐中操作,卻沒有任何文字落到紙面上。

戰線拉得很長,就是沿著那個並不規則,相對扁平的「V」形的兩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個蘇北)當然也有類似的策略,例如,江蘇的煤炭運往山東、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內增收附加費用,但是他們更多時候感到的是力不從心。因為,當山東人齊心協力發展魯南的時候,蘇北在江蘇,依然還是個「女兒地區」。政策上「遠沒有山東靈活」,江蘇省政府給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蘇「女兒地區」、「殖民地」。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這兩個詞多次出現在徐州本地的官員、學者口中。老百姓沒有這樣的結論,但是他們有最直觀的感受:徐州的發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這些路中最好的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現任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任徐州市長時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屬山東省所轄(「鐵道游擊隊」的原形即是歷史上活動在這一帶的「魯南鐵道隊」),當年劃歸江蘇,是因為江蘇省內沒有產煤區,徐州是最近的煤炭產地。

這就決定了徐州在江蘇的歷史地位。徐州當地的一位官員至今依然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一位江蘇省長官在徐州視察時說的話,「他說,你們徐州只要提供足夠的煤炭、糧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這樣的地位現在「在改變,但是沒有根本得到改變」。結果是,徐州出產的糧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斷運往蘇南:「蘇北做了貢獻,蘇南產生了效益」。

能夠看見的數據是,1984年,蘇南、蘇北人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2.23:1,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74:1。同期,中國東、西部這一比例為2.58:1。「蘇北就是江蘇的西部,比西部還西部。」

促進蘇北發展的思路是為了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2001年,江蘇省政府召開了「蘇北區域發展座談會」,並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蘇北地區發展的意見》,但是「該戰略尚未全面付諸實施,就提出了沿江開發戰略。」

實際上,促進蘇北發展戰略的嘎然而止,還是由於在整體上蘇南優於蘇北的「傳統」:在長三角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製造業轉移,並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的一個巨大車間時,蘇北,由於其區位的、歷史的、發展階段的不足,很難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產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蘇省的高官在徐州視察時講過一個笑話。他說,對於加速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蘇南是在「發狂」,蘇中是在「發急」,而蘇北是在「發呆」。

這也有「歷史傳統」:早在明末,蘇南地區就已經萌發出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第一棵幼苗;而蘇北,那是中國傳統文化(農業文明)積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為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而出名。

但蘇北人還是覺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會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蘇省三個沒有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其餘兩個分別為淮安、宿遷)。所以,當原本盛傳一時的「徐州都市圈」戰略規劃嘎然夭折,被「沿江開發戰略」取代時,徐州人就感覺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戰略規劃,是在2001年江蘇決定促進蘇北發展之後緊接著提出的。這一戰略的藍圖是,在江蘇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別建設以蘇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連雲港)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的格局。

但是,當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實施其「173計劃」,把蘇南的蘇州、崑山作為明確的競爭對象之後,6月,江蘇隨即提出了「沿江開發戰略」,促進蘇北發展以及建設三大都市圈的計劃,也隨之煙消雲散。

與「沿江開發」戰略配套的、是在蘇北實施「東隴海產業帶」 的開發戰略,即以徐州、連雲港為中心,在隴海鐵路東段江蘇省內形成資源產業、海洋產業等地區性的產業群落。

在徐州人看來,這顯然又是一個在給予蘇南「機遇」之後,給蘇北地區的一個安慰性的安排。當規劃中的這個產業帶形成之後,它對江蘇省的輻射范圍(北面)也只能局限在這短短的20-50公里之內。江蘇省會願意把這里作為它的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心嗎?

在朱傳耿的報告中,有一個「沿江戰略」對蘇北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長遠來看,正面效應大於負面效應,但短期內,則是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應多是「虛效應」,包括激發蘇北發展活力、增強其競爭意識、激活其創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經濟外溢和產業轉移;負面效應則似乎就實實在在地擺在蘇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蘇北發展機遇的喪失、導致生產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動和聚集、蘇北的失業、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波及效應、地方保護主義的強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資等等。

一組數字或許可以說明蘇北的困局:自今而後,即使在蘇南停止發展的情況下,蘇北以10%的發展速度進行追趕,那麼,兩地經濟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蘇南的發展速度為8%,蘇北仍為10%,蘇北追趕蘇南,需要72年,即使蘇北以15%的高速度發展,仍舊需要21年。

「徐淮省」與「徐-連直轄」

也許打破現有區劃鉗制是惟一理性的選擇。

朱傳耿用四個「一致性」來描述淮海經濟區的特徵:資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糧食的主要產區)、產業結構的一致性、發展階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區內區域條件的一致性(都在東部沿海,擁有連雲港、日照兩個海港)。沈正平則又補充了一個:人文積淀的一致性(文化、風俗)。

在專家的眼中,這個區內的五個「一致性」實際上把淮海區黏結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板塊。但是現實的條件,尤其是那幾條省界的存在卻把這些一致性割裂開來,最終形成的即是:生產要素難以正常流動,惡性競爭層出不窮。正如徐州人所說的,在徐州,從來都是「只有都市沒有圈」。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一個本來各種條件都相對優越的地區,造就了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的一個低谷。同時,蘇北、魯南、豫東、皖東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線上的低點,這正是專家們所說的「邊緣效應」。

所以,當網路上配合「50個省」的合理設置出現了許多版本的方案以後,在每一個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關於設立徐淮省的傳言在徐州已經有了至少三四年的歷史。細心一點的人可以發現,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經存在了18年的淮海經濟區大體吻合。

其中一個方案出現是這樣設計的:「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現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另一份方案則強調,「新淮海省的成立將大大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並將激活連雲港作為新歐亞大陸橋橋頭堡的龍頭作用,極大帶動黃淮海地區的發展。」

不過,多數專家和民政部的官員都強調,省級行政區劃不可能貿然推進,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從局部展開,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設直轄市。在之前媒體所提及的增設直轄市名單中,江蘇南部的蘇州是一個「熱門」。但在中國行政學院教授杜鋼建的構想中,位於蘇北的「徐州-連雲港」也應列入這個名單。

在他的構想中,未來的徐州和連雲港可類比為現在的北京和天津,一個是地區中心,一個是對外門戶,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處在於,北京和天津是兩個直轄市,而徐州和連雲港則會劃為一個直轄市。兩個直轄市的設置以及更多情況下側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傾向,是造成現在天津發展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在一個直轄市框架下的徐州和連雲港則不存此憂。

「未必一定要一個中心,關鍵是跨區域的,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杜鋼建說,「還要顧及到區域的平衡,並非一定要在東部的發達地區。」

杜鋼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訪的官員、學者都認為,這一地區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顯著的功效,無疑是打破了這一地區嚴重存在的行政壁壘,重新整合其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為激活在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版圖中最難看的這個「東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提供條件。「把自然經濟的一致性和區域規劃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資源的一致性統一起來,形成合力。」

和比較熱門的蘇州、青島比較起來,這樣的選擇似乎更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它所涉及的地區無疑都是所在省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動起來影響和震動不會那麼大,不會涉及更多、更復雜的利益矛盾。」朱傳耿這樣強調,「風險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設直轄市,相對而言,其風險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來,未來的中國經濟版圖應該是個「π」的形狀,上面的一「橫」是沿海地區,下面右邊一「勾」是沿長江流域,而左邊的一「撇」則恰恰應該在以魯南、蘇北為東端的隴海沿線,唯如此,以東部帶動西部,東西部共同發展的戰略方可完整。而現在,這個關鍵的一「撇」恰恰成了這個「π」最短、輻射能力最低的一線。

傳聞3:蕭縣、碭山重新劃歸徐州

豐沛蕭碭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縣,蕭縣、碭山距離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聯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為礦業城市,與兩縣少有經濟上的往來,特別是碭山,距離淮北較遠,交通也不方便。
事實上淮北市的煤炭資源已進入衰竭,加上產業單一,位置偏僻,發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區位、交通上遠優於淮北,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現在,蕭縣、碭山更希望重新劃歸徐州,如果將來成立淮海省,這個問題會比較好解決.

傳聞4:江蘇省管縣方案出台
1、撤消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太湖區;撤消崑山市,設立蘇州市崑山區;撤消太倉市,設立蘇州市太倉區;
2、設立地級常熟市,撤消縣級常熟市,設立常熟市尚湖區、虞山區;
3、設立地級江陰市,撤消縣級江陰市,設立江陰市澄江區,撤消靖江市,設立江陰市靖江區;撤消張家港市,設立江陰市張家港區;
4、撤消揚中市,設立鎮江市揚中區;
5、撤消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金沙區;
6、撤消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
7、撤消銅山縣,設立徐州市銅山區、彭城區;
8、撤消大豐市,設立鹽城市大豐區;
9、設立地級新沂市,撤消縣級新沂市,設立新沂市沂河區、新安區;
10、撤消灌南縣、響水縣,合並設立灌河縣,駐響水鎮;
省直管地級市為:南京、鎮江、常州、蘇州、無錫、南通、泰州、揚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徐州、宿遷、江陰、常熟、新沂16個;縣級市和縣為:宜興市、丹陽市、金壇市、溧陽市、句容市、海門市、啟東市、如皋市、泰興市、姜堰市、儀征市、高郵市、興化市、邳州市、東台市和沛縣、豐縣、睢寧縣、東海縣、贛榆縣、灌雲縣、漣水縣、沭陽縣、泗洪縣、泗陽縣、盱眙縣、金湖縣、洪澤縣、寶應縣、濱海縣、阜寧縣、建湖縣、射陽縣、海安縣、如東縣、灌河縣36個;高淳、溧水2縣仍由南京市管轄

附:豐縣漢文化:

豐縣古稱豐邑,始建於秦末漢初,歷史悠久,名家輩出。

文天祥《豐沛懷古》寫道:「秦世失其鹿,豐沛發龍顏,王侯與將相,不出豐沛間」。

西漢名士蕭何、周勃、周亞夫,文學家劉安,梁太祖朱溫,清代名臣李衛,康熙年間狀元李蟠,道教始祖張道陵等均族豐縣。豐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漢高祖劉邦的誕育之地,被譽為「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兩漢文明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臧克家說:「豐沛蕭碭自古多英雄!」

我感覺,只有第四個說法有些靠譜,其他的現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現在經濟衰退、失業率下降、行政區劃不能很快的解決經濟發展問題,需要很長時間的協調整合,搞不好的話會出亂子的,這種時候還是穩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貨和創業板一樣,只是傳聞而已,就像證監會主席所說: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❺ 沛縣劃給安徽

估計可能性不大,這是典型的獨裁,誰也不能個代表豐沛淳三縣300++萬人民,三縣人民是不會同意的!
看看一群瘋狂人的做法,如果江蘇不要我們了,我們情願自治,我們三縣人民是不會妥協的,希望全國人民支持人民民主專政!!!反對獨裁!!!

近來徐州地區有些區劃傳聞,如下

傳聞1:豐縣沛縣劃到安徽

將江蘇豐縣、沛縣、高淳三縣劃給安微,將安徽天長劃給江蘇。

江蘇全省分為24個行政單位,分別是:

副省級市(下轄若干區、縣[ 市]為副廳級):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區、溧水)

2.蘇州市(含:原蘇州市區、常熟、太倉、崑山、吳江)

3.無錫市(含:原無錫市區、江陰、張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區、銅山) 正廳級市(下轄若干區、[ 市]為正縣級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區、宜興、金壇、溧陽)

6.鎮江市(含:原鎮江市區、揚中、句容、丹陽)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區、通州、海門、啟東、如皋)

8.揚州市(含:原揚州市區、江都、儀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區、泰興、姜堰)

10.鹽城市(含:原鹽城市區、鹽都、建湖、阜寧、射陽)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區、漣水)

12. 連雲港市(含:原連雲港市區、灌雲、灌南)

副廳級市(下轄若干副縣級大鎮和正科級小鎮)

13.東台市(含:原東台市、如東、海安、大豐)

14.興化市(含:原興化市)

15.高寶市(含:原高郵市、寶應)

16.宿遷市(含:原宿遷市、睢林)

17.天長市(含:原安徽天長市)

18. 盱眙縣(含:原盱眙縣、金湖、洪澤)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陽縣(含:原沭陽)

21.泗州縣(含:原泗洪縣、泗陽)

22.濱海縣(含:原原濱海縣、響水)

24.東海縣(含:原東海縣、贛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蘇南5市: 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

蘇中6市(縣): 南通市、揚州市、泰州市、東台市、興化市、高寶縣

蘇北共12市(縣) :徐州市、鹽城市、淮安市、連雲港市、宿遷縣、天長縣、盱眙縣、泗州縣、沭陽縣、濱海縣、新沂縣、東海縣

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蘇南、蘇中、蘇北分成六組,實行接對幫扶,每組考核指標綁在一起,其中蘇南的市領導為各組第一責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區協調權力:

A組:南京(南)-揚州(中)-天長(北)-盱眙(北)

B組:蘇州(南)--高寶(中)-宿遷(北)-沭陽(北)

C組:無錫(南)-泰州(中)-濱海(北)泗州(北)

D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組:鎮江(南)--東台(中)-淮安(北)-東海(北)

F組:南通(南)--興化(中)-鹽城(北)-連雲港(北)

傳聞2:徐州建成直轄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與夢
「尷尬的徐州」

和更多見於媒體的長三角地區「桌面上談合作,桌底下飛黑腿」的狀況一樣,蘇北、魯南、豫東、皖西北交界地帶的「暗戰」也是持續不斷。徐州則是這個戰場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圖上的位置就能感覺到某種尷尬:它位於江蘇省最西北翹出的一個「角」上,以徐州市區為中心,北上不過30多公里,即是山東;西南去同樣距離,則是安徽;在它的西邊50公里,就是河南。

許多徐州人或許不知道,在徐州還有個「淮海經濟區聯絡處」。這個聯絡處主任蔡芳基說,淮海經濟區成立於1986年3月,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其成員都是位於蘇北、魯南、豫東、皖東北的「苦孩子」城市(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在省里的話語權很少),現在,它已經發展成跨四省、20市、147縣(市、區)的經濟合作組織。區內人口1.2億,面積17.9萬平方公里。

但蔡承認,「合作是相對的,而競爭是絕對的」。

最讓徐州人頭疼的是北面的山東(魯南),一來在眾多對手中,山東的經濟實力最強;二來,據說,江蘇的政策遠不如山東的靈活。

這樣的爭奪體現在市場經濟要素的各層面:原材料、資金、市場,人才、政策(如稅收)等等。

徐州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學院副院長沈正平最近做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沒有得出非常確切的數據-因為「很多東西都體現在行動中,卻找不到落到紙上的文字」。但是調查得到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基本上可以涵蓋一個經濟鏈條中的各個環節:

魯南的電價要比蘇北便宜近0.1元。這是因為山東是獨立的山東電網(而江蘇則屬於統一的華東電網),山東省有支配權,它可以齊心協力,支持魯南的發展,降低電價不在話下;

本來成本就低的山東水泥,在銷售到江蘇境內以後,還可以享受當地政府類似「出口退稅」一類的優惠政策(包括減免、補貼、退稅等方式,幅度從幾十元/噸到上百元/噸不等)。蘇北的小水泥在實行關停破產,而魯南的小水泥,則迅速南向靠攏,以低成本搶占江蘇市場。

在山東飛速發展的小水泥、小造紙、小化工--很多時候造成的污染,往往會由蘇北來承擔後果。由於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東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終經由邳(州)蒼(山)分洪道到達江蘇。據說,在2003年,這種「外來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個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還有,魯南的很多企業(尤其是消費類企業如啤酒),在做市場開發時,更喜歡到蘇北聘請「顧問」,因為蘇北的人更了解蘇北的市場,也更熟悉蘇北的「套路」……

所以,當山東的日照市以「亞歐大陸橋東端橋頭堡」自居之時,早在十幾年前就自稱是「亞歐大陸橋東端橋頭堡」的連雲港除了爭執和苦笑,別無他法。當然,外國友人們甚至大多數的中國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橋頭堡」。

日照和連雲港是「冤家」,這只是其中的小題目。據說,同位於淮海經濟區的「兄弟城市」,魯南對江蘇實施的「一對一」的「盯防戰術」,「捉對」的「冤家」分別是,濟寧、棗庄對徐州,臨沂對新沂(徐州市下屬的一個經濟相對發達的縣級市),臨沂、日照對連雲港,策略當然是:產品打過去,投資(項目)搶過來。當然,具體的策略,都在實踐中操作,卻沒有任何文字落到紙面上。

戰線拉得很長,就是沿著那個並不規則,相對扁平的「V」形的兩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個蘇北)當然也有類似的策略,例如,江蘇的煤炭運往山東、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內增收附加費用,但是他們更多時候感到的是力不從心。因為,當山東人齊心協力發展魯南的時候,蘇北在江蘇,依然還是個「女兒地區」。政策上「遠沒有山東靈活」,江蘇省政府給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蘇「女兒地區」、「殖民地」。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這兩個詞多次出現在徐州本地的官員、學者口中。老百姓沒有這樣的結論,但是他們有最直觀的感受:徐州的發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這些路中最好的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現任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任徐州市長時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屬山東省所轄(「鐵道游擊隊」的原形即是歷史上活動在這一帶的「魯南鐵道隊」),當年劃歸江蘇,是因為江蘇省內沒有產煤區,徐州是最近的煤炭產地。

這就決定了徐州在江蘇的歷史地位。徐州當地的一位官員至今依然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一位江蘇省長官在徐州視察時說的話,「他說,你們徐州只要提供足夠的煤炭、糧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這樣的地位現在「在改變,但是沒有根本得到改變」。結果是,徐州出產的糧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斷運往蘇南:「蘇北做了貢獻,蘇南產生了效益」。

能夠看見的數據是,1984年,蘇南、蘇北人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2.23:1,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74:1。同期,中國東、西部這一比例為2.58:1。「蘇北就是江蘇的西部,比西部還西部。」

促進蘇北發展的思路是為了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2001年,江蘇省政府召開了「蘇北區域發展座談會」,並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蘇北地區發展的意見》,但是「該戰略尚未全面付諸實施,就提出了沿江開發戰略。」

實際上,促進蘇北發展戰略的嘎然而止,還是由於在整體上蘇南優於蘇北的「傳統」:在長三角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製造業轉移,並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的一個巨大車間時,蘇北,由於其區位的、歷史的、發展階段的不足,很難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產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蘇省的高官在徐州視察時講過一個笑話。他說,對於加速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蘇南是在「發狂」,蘇中是在「發急」,而蘇北是在「發呆」。

這也有「歷史傳統」:早在明末,蘇南地區就已經萌發出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第一棵幼苗;而蘇北,那是中國傳統文化(農業文明)積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為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而出名。

但蘇北人還是覺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會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蘇省三個沒有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其餘兩個分別為淮安、宿遷)。所以,當原本盛傳一時的「徐州都市圈」戰略規劃嘎然夭折,被「沿江開發戰略」取代時,徐州人就感覺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戰略規劃,是在2001年江蘇決定促進蘇北發展之後緊接著提出的。這一戰略的藍圖是,在江蘇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別建設以蘇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連雲港)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的格局。

但是,當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實施其「173計劃」,把蘇南的蘇州、崑山作為明確的競爭對象之後,6月,江蘇隨即提出了「沿江開發戰略」,促進蘇北發展以及建設三大都市圈的計劃,也隨之煙消雲散。

與「沿江開發」戰略配套的、是在蘇北實施「東隴海產業帶」 的開發戰略,即以徐州、連雲港為中心,在隴海鐵路東段江蘇省內形成資源產業、海洋產業等地區性的產業群落。

在徐州人看來,這顯然又是一個在給予蘇南「機遇」之後,給蘇北地區的一個安慰性的安排。當規劃中的這個產業帶形成之後,它對江蘇省的輻射范圍(北面)也只能局限在這短短的20-50公里之內。江蘇省會願意把這里作為它的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心嗎?

在朱傳耿的報告中,有一個「沿江戰略」對蘇北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長遠來看,正面效應大於負面效應,但短期內,則是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應多是「虛效應」,包括激發蘇北發展活力、增強其競爭意識、激活其創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經濟外溢和產業轉移;負面效應則似乎就實實在在地擺在蘇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蘇北發展機遇的喪失、導致生產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動和聚集、蘇北的失業、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波及效應、地方保護主義的強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資等等。

一組數字或許可以說明蘇北的困局:自今而後,即使在蘇南停止發展的情況下,蘇北以10%的發展速度進行追趕,那麼,兩地經濟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蘇南的發展速度為8%,蘇北仍為10%,蘇北追趕蘇南,需要72年,即使蘇北以15%的高速度發展,仍舊需要21年。

「徐淮省」與「徐-連直轄」

也許打破現有區劃鉗制是惟一理性的選擇。

朱傳耿用四個「一致性」來描述淮海經濟區的特徵:資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糧食的主要產區)、產業結構的一致性、發展階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區內區域條件的一致性(都在東部沿海,擁有連雲港、日照兩個海港)。沈正平則又補充了一個:人文積淀的一致性(文化、風俗)。

在專家的眼中,這個區內的五個「一致性」實際上把淮海區黏結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板塊。但是現實的條件,尤其是那幾條省界的存在卻把這些一致性割裂開來,最終形成的即是:生產要素難以正常流動,惡性競爭層出不窮。正如徐州人所說的,在徐州,從來都是「只有都市沒有圈」。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一個本來各種條件都相對優越的地區,造就了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的一個低谷。同時,蘇北、魯南、豫東、皖東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線上的低點,這正是專家們所說的「邊緣效應」。

所以,當網路上配合「50個省」的合理設置出現了許多版本的方案以後,在每一個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關於設立徐淮省的傳言在徐州已經有了至少三四年的歷史。細心一點的人可以發現,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經存在了18年的淮海經濟區大體吻合。

其中一個方案出現是這樣設計的:「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現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另一份方案則強調,「新淮海省的成立將大大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並將激活連雲港作為新歐亞大陸橋橋頭堡的龍頭作用,極大帶動黃淮海地區的發展。」

不過,多數專家和民政部的官員都強調,省級行政區劃不可能貿然推進,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從局部展開,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設直轄市。在之前媒體所提及的增設直轄市名單中,江蘇南部的蘇州是一個「熱門」。但在中國行政學院教授杜鋼建的構想中,位於蘇北的「徐州-連雲港」也應列入這個名單。

在他的構想中,未來的徐州和連雲港可類比為現在的北京和天津,一個是地區中心,一個是對外門戶,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處在於,北京和天津是兩個直轄市,而徐州和連雲港則會劃為一個直轄市。兩個直轄市的設置以及更多情況下側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傾向,是造成現在天津發展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在一個直轄市框架下的徐州和連雲港則不存此憂。

「未必一定要一個中心,關鍵是跨區域的,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杜鋼建說,「還要顧及到區域的平衡,並非一定要在東部的發達地區。」

杜鋼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訪的官員、學者都認為,這一地區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顯著的功效,無疑是打破了這一地區嚴重存在的行政壁壘,重新整合其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為激活在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版圖中最難看的這個「東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提供條件。「把自然經濟的一致性和區域規劃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資源的一致性統一起來,形成合力。」

和比較熱門的蘇州、青島比較起來,這樣的選擇似乎更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它所涉及的地區無疑都是所在省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動起來影響和震動不會那麼大,不會涉及更多、更復雜的利益矛盾。」朱傳耿這樣強調,「風險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設直轄市,相對而言,其風險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來,未來的中國經濟版圖應該是個「π」的形狀,上面的一「橫」是沿海地區,下面右邊一「勾」是沿長江流域,而左邊的一「撇」則恰恰應該在以魯南、蘇北為東端的隴海沿線,唯如此,以東部帶動西部,東西部共同發展的戰略方可完整。而現在,這個關鍵的一「撇」恰恰成了這個「π」最短、輻射能力最低的一線。

傳聞3:蕭縣、碭山重新劃歸徐州

豐沛蕭碭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縣,蕭縣、碭山距離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聯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為礦業城市,與兩縣少有經濟上的往來,特別是碭山,距離淮北較遠,交通也不方便。
事實上淮北市的煤炭資源已進入衰竭,加上產業單一,位置偏僻,發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區位、交通上遠優於淮北,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現在,蕭縣、碭山更希望重新劃歸徐州,如果將來成立淮海省,這個問題會比較好解決.

傳聞4:江蘇省管縣方案出台
1、撤消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太湖區;撤消崑山市,設立蘇州市崑山區;撤消太倉市,設立蘇州市太倉區;
2、設立地級常熟市,撤消縣級常熟市,設立常熟市尚湖區、虞山區;
3、設立地級江陰市,撤消縣級江陰市,設立江陰市澄江區,撤消靖江市,設立江陰市靖江區;撤消張家港市,設立江陰市張家港區;
4、撤消揚中市,設立鎮江市揚中區;
5、撤消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金沙區;
6、撤消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
7、撤消銅山縣,設立徐州市銅山區、彭城區;
8、撤消大豐市,設立鹽城市大豐區;
9、設立地級新沂市,撤消縣級新沂市,設立新沂市沂河區、新安區;
10、撤消灌南縣、響水縣,合並設立灌河縣,駐響水鎮;
省直管地級市為:南京、鎮江、常州、蘇州、無錫、南通、泰州、揚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徐州、宿遷、江陰、常熟、新沂16個;縣級市和縣為:宜興市、丹陽市、金壇市、溧陽市、句容市、海門市、啟東市、如皋市、泰興市、姜堰市、儀征市、高郵市、興化市、邳州市、東台市和沛縣、豐縣、睢寧縣、東海縣、贛榆縣、灌雲縣、漣水縣、沭陽縣、泗洪縣、泗陽縣、盱眙縣、金湖縣、洪澤縣、寶應縣、濱海縣、阜寧縣、建湖縣、射陽縣、海安縣、如東縣、灌河縣36個;高淳、溧水2縣仍由南京市管轄

附:豐縣漢文化:

豐縣古稱豐邑,始建於秦末漢初,歷史悠久,名家輩出。

文天祥《豐沛懷古》寫道:「秦世失其鹿,豐沛發龍顏,王侯與將相,不出豐沛間」。

西漢名士蕭何、周勃、周亞夫,文學家劉安,梁太祖朱溫,清代名臣李衛,康熙年間狀元李蟠,道教始祖張道陵等均族豐縣。豐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漢高祖劉邦的誕育之地,被譽為「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兩漢文明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臧克家說:「豐沛蕭碭自古多英雄!」

我感覺,只有第四個說法有些靠譜,其他的現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現在經濟衰退、失業率下降、行政區劃不能很快的解決經濟發展問題,需要很長時間的協調整合,搞不好的話會出亂子的,這種時候還是穩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貨和創業板一樣,只是傳聞而已,就像證監會主席所說: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❻ 海門市期貨開戶,海門股指期貨,海門最好期貨公司在哪

期貨開戶可以選擇網上開戶,可以選擇任意一家期貨公司

❼ 分等指標區調整

農用地分等所依據的分等指數主要是根據評價土地一年生長期內各季作物可能達到的理論總產量進行確定。計算方法上,首先計算作物的光溫生產潛力,然後再分別進行土地自然因素質量的訂正、農田基礎設施狀況影響下的土地自然生產潛力發揮程度即實際產出(土地利用系數)的訂正,以及主要受區位和人工管理水平影響的土地產出效益水平(土地經濟系數)的訂正。分等指標區劃分目的就是要對研究區進行區域細分,確定各細分區域光溫生產潛力計算時所選擇的作物(分等指定作物),以及進行土地自然質量訂正時參評的自然因素。因此,分等指標區劃分要滿足以下要求:

(1)分等指標區劃分時,應該遵循主導因素和區域差異的原則,劃分所得到的分等指標控制區域與其他指標區之間有顯著區別。

(2)每個分等指標區均可建立一套經過科學分析論證的農用地分等因素指標體系。被選定的分等因素對農用地的質量差異應該有明顯影響,未選定的分等因素對土地質量差異的影響小或不明顯。農用地自然質量分計算時將只採用該指標區內被選用的分等因素體系。

(3)分等指標區將決定農用地分等時所選擇的自然質量參評因素的區域組合,以及這些因素對分等指定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性和影響程度。也就是說,不同的分等指標區,雖然其指定作物可能一樣,但分等所選擇的自然質量參評因素以及這些參評因素影響作用的權重、自然質量分值量化的標准和方法可能會有所差異。

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在全國農業耕作制度區劃中江蘇省各市、縣耕作制度分屬於3個指標區:①Ⅱ.黃淮海區的Ⅱ4黃淮平原區,包括的市、縣有徐州市、豐縣、沛縣、銅山縣、邳州市、新沂市、睢寧縣、連雲港市、贛榆縣、東海縣、灌雲縣、響水縣、沭陽縣、灌南縣、漣水縣、淮陰區、泗陽縣、宿遷市、泗洪縣,標准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的小麥-水稻、小麥-玉米或小麥-棉花,年均溫14.0℃~15.0℃,年≥10℃積溫4500℃~4800℃,年降水量650~950毫米;②Ⅲ.長江中下游區的Ⅲ1江淮平原區,包括的市、縣有鹽城市、濱海縣、阜寧縣、射陽縣、建湖縣、大豐市、東台市、海安市、如皋市、如東縣、揚州市、寶應縣、高郵市、興化市、姜堰市、泰州市、江都市、泰興市、靖江市、儀征市、邗江區、淮陰區、淮安市、洪澤縣、金湖縣、盱眙縣、南京市、六合區、江浦縣、江寧區、溧水縣、高淳縣、溧陽市,標准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的小麥-水稻或小麥-棉花,年均溫14.0℃~16.0℃,年≥10℃積溫4600℃~5000℃,年降水量950~1200毫米;③Ⅲ.長江中下游區的Ⅲ3沿江平原區,包括的市、縣有南通市、通州市、海門市、啟東市、蘇州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市、無錫市、江陰市、錫山區、宜興市、常州市、武進區、金壇市、鎮江市、揚中市、丹徒區、丹陽市、句容市,標准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的小麥-水稻或小麥-棉花,年均溫15.0℃~19.0℃,年≥10℃積溫5000℃~6100℃,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相應的,江蘇省農用地分等指標區分屬於黃淮海區和長江中下游區。

但是,就省級層次而言,江蘇省根據農業生產現狀、作物組成、生產條件、限制因素等可分為相互間差異較為明顯的6個區,即徐淮農業區、里下河農業區、沿海農業區、沿江農業區、鎮寧揚丘陵農業區和太湖農業區。為此,本研究在全國農業耕作制度和分等指標分區基礎上,對江蘇省農用地耕作制度和分等指標區進行調整和細分,即保持Ⅱ4黃淮平原區的范圍不變,但更名為徐淮平原區;Ⅲ1江淮平原區進一步細分成里下河平原區、沿海平原區和鎮寧揚丘陵區;Ⅲ3沿江平原區更名為太湖平原區;Ⅲ1江淮平原區與Ⅲ3沿江平原區中屬於長江沿岸的部分縣、市,合並組成新的沿江平原區。

❽ 海門市辦的銀行卡是叫海門支行嗎

如果同事為銀行卡轉賬的話,直接寫海門支行應該能收到,或者寫海門分行。如果你就想知道詳細的開戶行名,請直接電話開戶行。

❾ 聽說兩會上要把徐州的沛縣和豐縣等劃分到安徽,這是提議,還是結論啊

估計可能性不大,這是典型的獨裁,誰也不能個代表豐沛淳三縣300++萬人民,三縣人民是不會同意的!
再說自古豐沛兩縣一家親,大漢文化的發源地,這么這么重大意義的地方,江蘇省委也不回同意把豐沛兩縣割出去的,除非他們腦子進水了!!同志們頂一下!!!謝謝!!!
近來徐州地區有些區劃傳聞,如下

傳聞1:豐縣沛縣劃到安徽

將江蘇豐縣、沛縣、高淳三縣劃給安微,將安徽天長劃給江蘇。

江蘇全省分為24個行政單位,分別是:

副省級市(下轄若干區、縣[ 市]為副廳級):

1.南京市-(含:原南京市區、溧水)

2.蘇州市(含:原蘇州市區、常熟、太倉、崑山、吳江)

3.無錫市(含:原無錫市區、江陰、張家港、靖江)

4.徐州市(含:原徐州市區、銅山) 正廳級市(下轄若干區、[ 市]為正縣級 )

5.常州市(含:原常州市區、宜興、金壇、溧陽)

6.鎮江市(含:原鎮江市區、揚中、句容、丹陽)

7.南通市(含:原南通市區、通州、海門、啟東、如皋)

8.揚州市(含:原揚州市區、江都、儀征)

9.泰州市(含:原泰州市區、泰興、姜堰)

10.鹽城市(含:原鹽城市區、鹽都、建湖、阜寧、射陽)

11.淮安市(含:原淮安市區、漣水)

12. 連雲港市(含:原連雲港市區、灌雲、灌南)

副廳級市(下轄若干副縣級大鎮和正科級小鎮)

13.東台市(含:原東台市、如東、海安、大豐)

14.興化市(含:原興化市)

15.高寶市(含:原高郵市、寶應)

16.宿遷市(含:原宿遷市、睢林)

17.天長市(含:原安徽天長市)

18. 盱眙縣(含:原盱眙縣、金湖、洪澤)

19.新沂市(含:原新沂市、邳州)

20. 沭陽縣(含:原沭陽)

21.泗州縣(含:原泗洪縣、泗陽)

22.濱海縣(含:原原濱海縣、響水)

24.東海縣(含:原東海縣、贛渝)

全省分成三大片:

蘇南5市: 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

蘇中6市(縣): 南通市、揚州市、泰州市、東台市、興化市、高寶縣

蘇北共12市(縣) :徐州市、鹽城市、淮安市、連雲港市、宿遷縣、天長縣、盱眙縣、泗州縣、沭陽縣、濱海縣、新沂縣、東海縣

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蘇南、蘇中、蘇北分成六組,實行接對幫扶,每組考核指標綁在一起,其中蘇南的市領導為各組第一責任人,授予其更大的跨區協調權力:

A組:南京(南)-揚州(中)-天長(北)-盱眙(北)

B組:蘇州(南)--高寶(中)-宿遷(北)-沭陽(北)

C組:無錫(南)-泰州(中)-濱海(北)泗州(北)

D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組:鎮江(南)--東台(中)-淮安(北)-東海(北)

F組:南通(南)--興化(中)-鹽城(北)-連雲港(北)

傳聞2:徐州建成直轄市或成立淮海省

「徐淮」的惑與夢
「尷尬的徐州」

和更多見於媒體的長三角地區「桌面上談合作,桌底下飛黑腿」的狀況一樣,蘇北、魯南、豫東、皖西北交界地帶的「暗戰」也是持續不斷。徐州則是這個戰場的地理中心。

看看徐州在地圖上的位置就能感覺到某種尷尬:它位於江蘇省最西北翹出的一個「角」上,以徐州市區為中心,北上不過30多公里,即是山東;西南去同樣距離,則是安徽;在它的西邊50公里,就是河南。

許多徐州人或許不知道,在徐州還有個「淮海經濟區聯絡處」。這個聯絡處主任蔡芳基說,淮海經濟區成立於1986年3月,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其成員都是位於蘇北、魯南、豫東、皖東北的「苦孩子」城市(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在省里的話語權很少),現在,它已經發展成跨四省、20市、147縣(市、區)的經濟合作組織。區內人口1.2億,面積17.9萬平方公里。

但蔡承認,「合作是相對的,而競爭是絕對的」。

最讓徐州人頭疼的是北面的山東(魯南),一來在眾多對手中,山東的經濟實力最強;二來,據說,江蘇的政策遠不如山東的靈活。

這樣的爭奪體現在市場經濟要素的各層面:原材料、資金、市場,人才、政策(如稅收)等等。

徐州師范大學城市和環境學院副院長沈正平最近做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沒有得出非常確切的數據-因為「很多東西都體現在行動中,卻找不到落到紙上的文字」。但是調查得到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基本上可以涵蓋一個經濟鏈條中的各個環節:

魯南的電價要比蘇北便宜近0.1元。這是因為山東是獨立的山東電網(而江蘇則屬於統一的華東電網),山東省有支配權,它可以齊心協力,支持魯南的發展,降低電價不在話下;

本來成本就低的山東水泥,在銷售到江蘇境內以後,還可以享受當地政府類似「出口退稅」一類的優惠政策(包括減免、補貼、退稅等方式,幅度從幾十元/噸到上百元/噸不等)。蘇北的小水泥在實行關停破產,而魯南的小水泥,則迅速南向靠攏,以低成本搶占江蘇市場。

在山東飛速發展的小水泥、小造紙、小化工--很多時候造成的污染,往往會由蘇北來承擔後果。由於地理上北高南低,在山東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終經由邳(州)蒼(山)分洪道到達江蘇。據說,在2003年,這種「外來的」污染造成了徐州市一個多月城市供水的困局。

還有,魯南的很多企業(尤其是消費類企業如啤酒),在做市場開發時,更喜歡到蘇北聘請「顧問」,因為蘇北的人更了解蘇北的市場,也更熟悉蘇北的「套路」……

所以,當山東的日照市以「亞歐大陸橋東端橋頭堡」自居之時,早在十幾年前就自稱是「亞歐大陸橋東端橋頭堡」的連雲港除了爭執和苦笑,別無他法。當然,外國友人們甚至大多數的中國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橋頭堡」。

日照和連雲港是「冤家」,這只是其中的小題目。據說,同位於淮海經濟區的「兄弟城市」,魯南對江蘇實施的「一對一」的「盯防戰術」,「捉對」的「冤家」分別是,濟寧、棗庄對徐州,臨沂對新沂(徐州市下屬的一個經濟相對發達的縣級市),臨沂、日照對連雲港,策略當然是:產品打過去,投資(項目)搶過來。當然,具體的策略,都在實踐中操作,卻沒有任何文字落到紙面上。

戰線拉得很長,就是沿著那個並不規則,相對扁平的「V」形的兩省省界。

徐州(包括整個蘇北)當然也有類似的策略,例如,江蘇的煤炭運往山東、河南、安徽,就要比在省內增收附加費用,但是他們更多時候感到的是力不從心。因為,當山東人齊心協力發展魯南的時候,蘇北在江蘇,依然還是個「女兒地區」。政策上「遠沒有山東靈活」,江蘇省政府給予的支持,也似乎小得多。

徐州是江蘇「女兒地區」、「殖民地」。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這兩個詞多次出現在徐州本地的官員、學者口中。老百姓沒有這樣的結論,但是他們有最直觀的感受:徐州的發展太慢。

徐州的道路很窄,這些路中最好的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現任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任徐州市長時候留下的,它成了徐州的「人心工程」。

1953年以前的徐州屬山東省所轄(「鐵道游擊隊」的原形即是歷史上活動在這一帶的「魯南鐵道隊」),當年劃歸江蘇,是因為江蘇省內沒有產煤區,徐州是最近的煤炭產地。

這就決定了徐州在江蘇的歷史地位。徐州當地的一位官員至今依然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一位江蘇省長官在徐州視察時說的話,「他說,你們徐州只要提供足夠的煤炭、糧食,其他的就不必管了。」

這樣的地位現在「在改變,但是沒有根本得到改變」。結果是,徐州出產的糧食、棉花、煤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斷運往蘇南:「蘇北做了貢獻,蘇南產生了效益」。

能夠看見的數據是,1984年,蘇南、蘇北人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為2.23:1,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74:1。同期,中國東、西部這一比例為2.58:1。「蘇北就是江蘇的西部,比西部還西部。」

促進蘇北發展的思路是為了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2001年,江蘇省政府召開了「蘇北區域發展座談會」,並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蘇北地區發展的意見》,但是「該戰略尚未全面付諸實施,就提出了沿江開發戰略。」

實際上,促進蘇北發展戰略的嘎然而止,還是由於在整體上蘇南優於蘇北的「傳統」:在長三角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製造業轉移,並日益成為世界工廠的一個巨大車間時,蘇北,由於其區位的、歷史的、發展階段的不足,很難在同等投入下,看到同等的產出。

「徐州都市圈」

一位江蘇省的高官在徐州視察時講過一個笑話。他說,對於加速推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蘇南是在「發狂」,蘇中是在「發急」,而蘇北是在「發呆」。

這也有「歷史傳統」:早在明末,蘇南地區就已經萌發出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第一棵幼苗;而蘇北,那是中國傳統文化(農業文明)積淀最厚重的地方,徐州就因為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而出名。

但蘇北人還是覺得很委屈:可能很少人會相信,徐州是至今江蘇省三個沒有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其餘兩個分別為淮安、宿遷)。所以,當原本盛傳一時的「徐州都市圈」戰略規劃嘎然夭折,被「沿江開發戰略」取代時,徐州人就感覺到了巨大的落寞。

「三大都市圈」的戰略規劃,是在2001年江蘇決定促進蘇北發展之後緊接著提出的。這一戰略的藍圖是,在江蘇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別建設以蘇州、南京和徐州(最初包括連雲港)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以都市圈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的格局。

但是,當上海市在2003年4月正式實施其「173計劃」,把蘇南的蘇州、崑山作為明確的競爭對象之後,6月,江蘇隨即提出了「沿江開發戰略」,促進蘇北發展以及建設三大都市圈的計劃,也隨之煙消雲散。

與「沿江開發」戰略配套的、是在蘇北實施「東隴海產業帶」 的開發戰略,即以徐州、連雲港為中心,在隴海鐵路東段江蘇省內形成資源產業、海洋產業等地區性的產業群落。

在徐州人看來,這顯然又是一個在給予蘇南「機遇」之後,給蘇北地區的一個安慰性的安排。當規劃中的這個產業帶形成之後,它對江蘇省的輻射范圍(北面)也只能局限在這短短的20-50公里之內。江蘇省會願意把這里作為它的經濟發展的戰略中心嗎?

在朱傳耿的報告中,有一個「沿江戰略」對蘇北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長遠來看,正面效應大於負面效應,但短期內,則是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

他所看到的正面效應多是「虛效應」,包括激發蘇北發展活力、增強其競爭意識、激活其創新能力以及吸收沿江的經濟外溢和產業轉移;負面效應則似乎就實實在在地擺在蘇北人面前:可能造成蘇北發展機遇的喪失、導致生產力要素不合理的流動和聚集、蘇北的失業、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波及效應、地方保護主義的強化以及非理性的招商引資等等。

一組數字或許可以說明蘇北的困局:自今而後,即使在蘇南停止發展的情況下,蘇北以10%的發展速度進行追趕,那麼,兩地經濟水平持平需要14年;假使蘇南的發展速度為8%,蘇北仍為10%,蘇北追趕蘇南,需要72年,即使蘇北以15%的高速度發展,仍舊需要21年。

「徐淮省」與「徐-連直轄」

也許打破現有區劃鉗制是惟一理性的選擇。

朱傳耿用四個「一致性」來描述淮海經濟區的特徵:資源的一致性(都是煤炭、糧食的主要產區)、產業結構的一致性、發展階段的一致性,以及在淮海區內區域條件的一致性(都在東部沿海,擁有連雲港、日照兩個海港)。沈正平則又補充了一個:人文積淀的一致性(文化、風俗)。

在專家的眼中,這個區內的五個「一致性」實際上把淮海區黏結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板塊。但是現實的條件,尤其是那幾條省界的存在卻把這些一致性割裂開來,最終形成的即是:生產要素難以正常流動,惡性競爭層出不窮。正如徐州人所說的,在徐州,從來都是「只有都市沒有圈」。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一個本來各種條件都相對優越的地區,造就了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的一個低谷。同時,蘇北、魯南、豫東、皖東北也恰恰是所在省GDP波浪線上的低點,這正是專家們所說的「邊緣效應」。

所以,當網路上配合「50個省」的合理設置出現了許多版本的方案以後,在每一個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位列其中。關於設立徐淮省的傳言在徐州已經有了至少三四年的歷史。細心一點的人可以發現,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徐淮省」,都和已經存在了18年的淮海經濟區大體吻合。

其中一個方案出現是這樣設計的:「淮海省,由現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濱海、響水、灌南、宿遷市、現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現河南省商丘市、現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濟寧市、荷澤市組成,省會徐州。」

另一份方案則強調,「新淮海省的成立將大大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並將激活連雲港作為新歐亞大陸橋橋頭堡的龍頭作用,極大帶動黃淮海地區的發展。」

不過,多數專家和民政部的官員都強調,省級行政區劃不可能貿然推進,所以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從局部展開,而合理的安排,是增設直轄市。在之前媒體所提及的增設直轄市名單中,江蘇南部的蘇州是一個「熱門」。但在中國行政學院教授杜鋼建的構想中,位於蘇北的「徐州-連雲港」也應列入這個名單。

在他的構想中,未來的徐州和連雲港可類比為現在的北京和天津,一個是地區中心,一個是對外門戶,正可以相得益障。不同之處在於,北京和天津是兩個直轄市,而徐州和連雲港則會劃為一個直轄市。兩個直轄市的設置以及更多情況下側重北京、冷落天津的傾向,是造成現在天津發展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在一個直轄市框架下的徐州和連雲港則不存此憂。

「未必一定要一個中心,關鍵是跨區域的,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杜鋼建說,「還要顧及到區域的平衡,並非一定要在東部的發達地區。」

杜鋼建和徐州地方接受采訪的官員、學者都認為,這一地區存在整合的可能性。其最顯著的功效,無疑是打破了這一地區嚴重存在的行政壁壘,重新整合其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為激活在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版圖中最難看的這個「東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提供條件。「把自然經濟的一致性和區域規劃的一致性,也就是行政資源的一致性統一起來,形成合力。」

和比較熱門的蘇州、青島比較起來,這樣的選擇似乎更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它所涉及的地區無疑都是所在省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動起來影響和震動不會那麼大,不會涉及更多、更復雜的利益矛盾。」朱傳耿這樣強調,「風險也就小了很多。」而首先設直轄市,相對而言,其風險就更加小了一些。

在他看來,未來的中國經濟版圖應該是個「π」的形狀,上面的一「橫」是沿海地區,下面右邊一「勾」是沿長江流域,而左邊的一「撇」則恰恰應該在以魯南、蘇北為東端的隴海沿線,唯如此,以東部帶動西部,東西部共同發展的戰略方可完整。而現在,這個關鍵的一「撇」恰恰成了這個「π」最短、輻射能力最低的一線。

傳聞3:蕭縣、碭山重新劃歸徐州

豐沛蕭碭自古是一家,是原徐州的北四縣,蕭縣、碭山距離徐州比淮北近的多,聯系也更密切。而淮北作為礦業城市,與兩縣少有經濟上的往來,特別是碭山,距離淮北較遠,交通也不方便。
事實上淮北市的煤炭資源已進入衰竭,加上產業單一,位置偏僻,發展前途不大,宿州在區位、交通上遠優於淮北,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現在,蕭縣、碭山更希望重新劃歸徐州,如果將來成立淮海省,這個問題會比較好解決.

傳聞4:江蘇省管縣方案出台
1、撤消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太湖區;撤消崑山市,設立蘇州市崑山區;撤消太倉市,設立蘇州市太倉區;
2、設立地級常熟市,撤消縣級常熟市,設立常熟市尚湖區、虞山區;
3、設立地級江陰市,撤消縣級江陰市,設立江陰市澄江區,撤消靖江市,設立江陰市靖江區;撤消張家港市,設立江陰市張家港區;
4、撤消揚中市,設立鎮江市揚中區;
5、撤消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金沙區;
6、撤消江都市,設立揚州市江都區;
7、撤消銅山縣,設立徐州市銅山區、彭城區;
8、撤消大豐市,設立鹽城市大豐區;
9、設立地級新沂市,撤消縣級新沂市,設立新沂市沂河區、新安區;
10、撤消灌南縣、響水縣,合並設立灌河縣,駐響水鎮;
省直管地級市為:南京、鎮江、常州、蘇州、無錫、南通、泰州、揚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徐州、宿遷、江陰、常熟、新沂16個;縣級市和縣為:宜興市、丹陽市、金壇市、溧陽市、句容市、海門市、啟東市、如皋市、泰興市、姜堰市、儀征市、高郵市、興化市、邳州市、東台市和沛縣、豐縣、睢寧縣、東海縣、贛榆縣、灌雲縣、漣水縣、沭陽縣、泗洪縣、泗陽縣、盱眙縣、金湖縣、洪澤縣、寶應縣、濱海縣、阜寧縣、建湖縣、射陽縣、海安縣、如東縣、灌河縣36個;高淳、溧水2縣仍由南京市管轄

附:豐縣漢文化:

豐縣古稱豐邑,始建於秦末漢初,歷史悠久,名家輩出。

文天祥《豐沛懷古》寫道:「秦世失其鹿,豐沛發龍顏,王侯與將相,不出豐沛間」。

西漢名士蕭何、周勃、周亞夫,文學家劉安,梁太祖朱溫,清代名臣李衛,康熙年間狀元李蟠,道教始祖張道陵等均族豐縣。豐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皇帝-漢高祖劉邦的誕育之地,被譽為「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兩漢文明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臧克家說:「豐沛蕭碭自古多英雄!」

我感覺,只有第四個說法有些靠譜,其他的現在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現在經濟衰退、失業率下降、行政區劃不能很快的解決經濟發展問題,需要很長時間的協調整合,搞不好的話會出亂子的,這種時候還是穩步向前的好,就像股指期貨和創業板一樣,只是傳聞而已,就像證監會主席所說:一切要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