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能注冊優步車主
還沒有開通。
請給我採納,謝謝。
② 貴州銅仁地區德江縣多久能升級為市級、你覺得近幾年裡德江經濟的走勢偏向那個行當,德江有招聘求職網站嗎
國發2012 2號文明確提出要支持貴州行政區劃改革,一般情況下,如果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經申請和國家批准就可以升格為市,但德江作為貴州相對落後的銅仁市以農業為主的縣,升格為市還需經過更大的努力。隨著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的實施,近年來德江的發展速度也在加快,據貴州統計年鑒公布數據。2011年德江GDP排全省第44位,在全省處於中下游水平。展望未來,德江農產品加工業有較大發展潛力,因為德江生態農業發展有優勢、有潛力。
③ 聽說貴州銅仁市德江縣組建地區,是真的嗎,如果組建,它有分管什麼縣市,請公布真實的回答
首先很明確的告訴你,目前幾十年內是不可能的事情!
下面是德江「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內容搞錄: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骨幹交通網。目前,德江縣交通主通道為「兩縱一橫」,兩縱為326國道和烏江河,一橫為303省道,全縣75%的鄉鎮分布在這「兩縱一橫」上,對外交通運輸主要依靠國、省道和烏江水運。「十二五」期間,將努力加大工程要素的投入,構築「三橫兩縱一聯」的骨架交通快速通道。
三橫:G56杭瑞高速總長3405德江段27.0257公里,工程於2013年6月竣工;提級改造S303省道南客至共和段,擬建等級為二級,擬建規模為18公里;提級改造G326國道德江至復興段,擬建等級為一級,擬建規模為33公里。
二縱:沿河至思南高速公路是《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第2縱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中的一段,路線起於沿河縣與重慶市交界處,終點在德江縣合興鄉湯口灣接杭瑞高速公路,項目全長105.43公里,其中德江境內長47公里;德江港口座落於共和鄉白果村,規劃為500噸級客貨運碼頭,岸線長度160米,作業區管理區面積10700平方米,管理站房以級相應的裝卸設備。環保。水保消防等附屬設施,設計年吞吐量為80萬噸。工程項目完工後,烏江航運的通航能力將達到800萬噸左右/年,相當於一條鐵路運輸專線。
一聯:德江至習水高速公路是《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橫線高速公路之一,路線起於德江縣,途徑務川、正安,終點止於習水,德江至務川段全長40公路,力爭2013年實現控制性工程動工建設,2016年通車。
到「十二五」期末,將較大地縮短德江與貴陽、銅仁、湖南、重慶經濟圈的距離加強與相聯系。項目全部設施完成後德江縣境內高速公路總里程為114.4公里一二級公路51公里,四級航道47公里形成。區域「三橫二縱一聯」骨幹交通大通道,區域性中心城市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顯。
可見目前德江縣的區域優勢逐漸明顯!
④ 銅仁市德江縣有哪些銀行
反正我看見的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信用社,貌似只有這些。。。希望能幫到你。
⑤ 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穩平鎮、政府太黑了、
今風日下,要是還能保留一點政府職能就謝天謝地了
⑥ 貴州銅仁地區德江縣
貴州省銅仁地區德江縣楓香溪鎮楊家壩組
⑦ 貴州銅仁市德江縣有多少鄉鎮
截止2013年,轄建制街道2個,建制鎮9個,民族鄉10個。
1、9個鎮:煎茶鎮、潮砥鎮、楓香溪鎮、穩坪鎮、高山鎮、泉口鎮、長堡鎮、共和鎮、平原鎮。
2、10個民族鄉:堰塘土家族鄉、龍泉土家族鄉、錢家土家族鄉、沙溪土家族鄉、楠桿土家族鄉、復興土家族苗族鄉、合興土家族鄉、桶井土家族鄉、荊角土家族鄉、長豐土家族鄉。
3、2個街道:青龍街道、玉水街道。
德江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高原的東北部,地處武陵山、大婁山匯接處。東與印江相鄰,南與思南接壤,西與鳳岡交界,北接沿河、務川之間。
(7)銅仁德江縣股市開戶擴展閱讀:
夏、禹時德江屬荊梁二州南微外地。殷周屬鬼方。春秋戰國屬巴國南境。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全國為36郡,德江屬巴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建縣,德江屬巴郡之涪陵縣,縣治今四川彭水。東漢獻帝六年(201年),分涪陵縣地置巴東屬國,治涪陵縣,轄涪陵、丹興、漢葭、永寧4縣,德江屬永寧縣。章武元年(221年),蜀漢改巴東屬國為涪陵郡,郡治丹興縣。
改永寧縣為萬寧縣,德江屬萬寧縣。晉代和南北朝時期德江仍屬涪陵郡的萬寧縣。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信州總管龍門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僚王元殊、多質等,以其地遙置費州,州治今德江楠木鄉官宅村。德江屬費州。
秦隋統一中國後,重新調整行政區劃,取銷費州。隋文帝開皇五年(585年),以原費州地置涪川縣,屬黔州。開皇十三年,置彭水為黔州治。仁壽四年(604年)設扶陽縣,屬庸州(州治德江泉口鄉馬納村)。
大業二年(606年),廢庸州,扶陽縣撥屬巴東郡,德江大部屬扶陽縣。是時,改黔州為黔安郡。涪川縣在今德江、思南之間,德江東南部屬涪川縣。
唐貞觀四年(630年),以涪川、扶陽二縣置費州。天寶元年(742年),費州改名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費州,州治涪川縣(今德江)。德江仍和隋代相同,分屬涪川縣和扶陽縣。
宋為羈縻州。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土著首領田祐恭入朝內附,重和元年(1118年),以其地置思州,領務川、邛水、安夷3縣,德江屬務川縣。
宣和四年(1122年),廢州縣,原3縣以務川城、邛水堡、安夷堡為名撥屬黔州。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復置思州三縣,德江仍屬務川縣。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水特姜長官司。長官司治所設今思南,隸屬治設龍泉坪的思州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水特姜長官司為水德江工長官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思南宣慰使田宗鼎與思州宣慰使田琛因爭砂石坑相仇殺,不聽朝廷調處均革職逮辦,廢思州、思南兩宣慰司,以其轄銅仁、鎮遠、烏羅、思南四府,隸貴州布政司,思南府治思南,水德江屬之。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貴州巡撫郭子章,巡按金忠士請准,改水德江為安化縣,治與思南府附廓。
清代為達「王化」,於咸同農民起義失敗後的光緒八年(1 882年),從貴州巡撫岑毓英請,將安化縣移治大堡場(今德江縣城)。
民國二年(1913年),改安化縣為德江縣,設德江縣公署,屬思南府。民國三年,德江縣屬黔東道(治鎮遠,慣稱鎮遠道)。
民國十二年裁道直屬省民國二十四年,貴州分建11個行政督察區,德江隸屬第6區,專員公署設思南。次年,劃原81個縣的11個區為8區,德江隸新編第6區。
署治銅仁民國二十六年,貴州省政府除直轄15個縣外,其餘66個縣縮編為5個行政督察區,德江屬治設遵義的第5督察區。民國三十二年,將原第1行政督察區分為第1、6督察區,德江劃入新成立的第6區,署治銅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德江一直隸屬貴州省銅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