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寧高新區屬於邕寧區
楊美古鎮
如何不好說,看你的心情和目的吧,實際還算不錯的。
南寧高新區
實際屬於西鄉塘區,不過屬於,原南寧市
邕寧縣
的管轄范圍極廣,之前南寧郊區幾乎全屬於邕寧縣管轄。
至於你說的
農村信用社
,可能是城區重新劃分後星光工作沒有跟上導致,不過,這並不影響你呀!
祝您開心
② 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廣電網路電視村村通在什麼路
好象是紅星路32號吧,邕寧區政府背後那個位置。從石獅子往政府門口(紅星路)走,到政府門前往左轉,再走幾十米到叉路口,右轉,走個幾十米,看到公積金管理中心,原本廣電邕寧營業廳在那,後來搬了,
公積金管理中心對面,再往前走一點,有條小巷子,從那裡進去幾十米,遇到岔路好象是往左轉,能在牆上看到廣電的指示牌,照著指示牌走,基本上走到小巷子盡頭,有個掛著廣電網路牌子的老宅,進門往右轉,邕寧區廣電營業廳就在那。
反正我是第一次見堂堂的營業廳藏在這么深的位置,某天去幫朋友問開戶的事情,找了一早上才找到。 至於其他辦事繳費點,我不知道。
③ 南寧市邕寧區蒲廟有聯通4G了嗎
目前聯通在全國56個城市已開通TD-LTE4G網路,分別有北京、濟南、青島、煙台、濰坊、上海、重慶、天津、石家莊、保定、唐山、秦皇島、成都、銀川、海口、三亞、太原、合肥、蘭州、沈陽、大連、長沙、武漢、長春、南昌、昆明、西寧、哈爾濱、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呼和浩特、鄭州、杭州、寧波、溫州、台州、金華、福州、泉州、廈門、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西安、咸陽、貴陽、南寧、柳州、桂林。南寧已經覆蓋有聯通4G網路,具體覆蓋區域可以聯系當地聯通客服查詢。
④ 農用地調查評價現狀
20 世紀 80 年代,為了摸清土地的家底,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展土地資源調查工作。根據國務院的工作部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桂政發〔1985〕92 號文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土地資源調查領導小組,在全自治區全面開展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主要調查土地利用的數量、質量、分布、權屬及利用狀況。這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自 1985 年 4 月開始,到 1998年 8 月結束,歷時 13 年 4 個月,成果包括鄉鎮級、縣級、地市級和自治區級土地資源調查的各種文字報告、數據冊、圖件、航片、衛片、照片等。根據這些成果,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資源調查領導小組和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局共同編制撰寫《廣西土地資源》,並於 2000 年 5月出版。《廣西土地資源》著重敘述土地權屬、分類、分布特點及劃分依據,針對農用地利用狀況進行土地質量評價,評價的原則是根據土地生產潛力的區域性劃分土地潛力區。按照區域的光能、熱能、水分、空氣和土壤養分等因素與作物共同作用造成的土地生產潛力差異,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劃分為 4 個土地潛力區(桂東北土地潛力區、桂西北土地潛力區、桂東南土地潛力區、桂西南土地潛力區)。土地資源評價系統按類、等、型三級劃分,分為 7 個土地適宜類、3個土地資源等;土地型是在土地資源等的范圍內,按其限制因素及強度劃分。土地適宜程度和生產潛力的高低是土地資源評價的核心,通過區域內土地資源適宜性評價,土地潛力區以及土地質量等的劃分,從而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土地資源開發與利用戰略,確定土地利用方向,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用地分布合理布局。
1997 年,為推進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化改革,科學、合理地確定農用地的承包轉讓、徵用補償相關標准,為建立合理的土地稅收制度以及調整農業用地結構提供土地質量和等級狀況方面的科學依據,柳州市國土資源局在國家及省(區、市)層面的定價估價工作全面開展之前,率先在柳州市郊區 10 個鄉(鎮)開展農用地(指大農業,含農、林、牧、園以及可利用荒地)定級估價工作。定級方法採用分類與綜合定級相結合,對耕地和園地的評價以投入產出模型理論和區位理論為依據,全面、科學地分析了影響農用地綜合質量的主要因素、因子,以多因素、多因子綜合評判與專家集體征詢打分相結合。本次評價共有近 2000 個土壤取樣點,分析近 14000個數據,樣點密度大,計算機運算程度高。土地估價方法採用收益還原法和地價比照法相結合,並結合城市郊區的特點,與城市地價相銜接,逐類、逐級定出基準地價。該項工作形成的成果有農用地定級估價報告、定級估價系統軟體、柳州市郊區農用地定價估價圖(1∶5 萬彩圖)、郊區各鄉(鎮)農用地定級估價圖(1∶1 萬或 1∶2 萬彩圖)。成果內容豐富,圖文表齊全,工作成果於 1998 年 10 月 28 日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會同柳州市人民政府組織的有關領導、專家進行的成果驗收。
2001 年 4 月,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批准開展 2000 ~ 2001 年度〈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133 號),決定在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安徽、福建、湖南、廣西、新疆 9 個省(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開展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工作。根據該文件精神,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於 2001 年 6 月組織開展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工作,同期在南寧市原邕寧縣、玉林市玉州區、河池市金城江區等縣(區)開展農用地定級與估價試點工作。至 2002 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已基本完成農用地分等主體工作,2003 年7 月通過全國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辦公室預檢,2004 年 10 月 17 日通過國土資源部的正式驗收。
2004 年,為了全面查清目前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 號),明確提出了「啟動新一輪土地調查,保證土地數據的真實性」。廣西壯族自治區根據文件精神,開展了新一輪土地調查的試點工作。2005 年,為貫徹落實該文件精神,又在全自治區開展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測算以及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測算等工作。
根據《農用地分等規程》(TD/T 1004-2003),為建立標准樣地理論體系,並將其納入農用地評價技術體系中,2005 年 11 月~ 2008 年 4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展開農用地分等標准樣地設置工作。以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成果為基礎,針對耕作制度多樣、水旱耕作區分明顯、地貌和土壤類型復雜等特點,設置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用地標准樣地,建立了以國家與自治區兩級層面為控制核心的標准樣地體系。全自治區共設置標准樣地 534 個,針對標准樣地的耕地質量、耕地基礎設施水平、耕地利用條件、耕地投入產出的經濟條件、耕地的限制性因素、耕地生產能力等進行監測分析,建立一個獨立的耕地質量評價參照系統。這個系統深化了標准樣地的內涵,使成果的應用更具操作性,能應用於分等成果更新、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耕地保護、土地利用規劃功能分區、產能核算、糧食安全研究等。
根據國務院的工作部署,1997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了第二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2005 年,針對第二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要完善規劃體系,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調控作用。為此,急需對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在規劃修編前期准備工作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32 號)以及《關於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和修編前期調研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133 號)的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增加專題評價工作。根據第二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過程及土地利用現狀存在的問題,針對耕地的質量、數量及其分布狀況進行分析評價,預測耕地的後備資源及潛力區,調整及劃定基本農田的保護區、片、塊,提出耕地保護的目標和對策。
為嚴格執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防止「佔多補少、占優補劣」,確保耕地佔補平衡,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 號)規定補充耕地數量質量要按等級折算。國土資源部作出了相應工作部署,下發了《關於開展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128 號)。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展開了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基礎工作,按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原則,利用農用地分等成果與方法,分析標准糧產量與利用等指數的對應關系,建立利用等指數與標准糧產量模型,測算各等級折算系數,將補充耕地數量、質量與被佔用耕地等級掛鉤並進行折算,實行耕地佔補數量和質量平衡。
2006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玉林市的北流市、桂林市全州縣列入 116 個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名單。三地按照「建設促保護」、「基本農田標准化、基礎工作規范化、保護責任社會化、監督管理信息化」等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以及建立健全基本農田保護監管體系的總體思路要求,對示範區耕地數量與質量狀況進行分析評價,並編制相應的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方案。
從 2007 年 1 月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啟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1 ~ 6 月,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有關准備工作,完成調查方案編制、技術規范制定以及試點經驗總結、業務培訓和輿論宣傳等工作。7 月 1 日,全面啟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調查方式是基於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外業農村土地調查以 1∶1 萬比例尺為主,以 RS 的正射影像圖作為調查基礎底圖,充分利用現有資料,在 GPS 等技術手段引導下,到實地對每一地塊的地類、權屬等情況進行外業調查,並作詳細記錄,繪制相應圖件,填寫外業調查記錄表,確保每一地塊的地類、權屬等現狀信息詳細、准確、可靠且具現勢性。內業以外業調繪圖件為基礎,採用成熟的目視解譯與計算機識別相結合的信息提取技術,對每一地塊的形狀、范圍、位置進行數字化,准確獲取每一地塊的界線、范圍、面積等土地利用信息。根據農用地分布的位置、面積大小、分類、坡度坡向等屬性數據特徵,參照歷年土地利用變更數據,對農用地的流向進行動態分析。這些工作成果可以作為劃定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社會穩定,保護農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科學依據。
以上論述的是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農用地調查評價研究工作的現狀,這些工作的開展,有助於政府部門全面掌握該自治區農用地的准確、翔實的數據,為制定國土資源政策工作提供了基礎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