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海拔多少
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海拔:3500米左右。
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西部,西、南與印度交界。
距離札達縣城170公里,因處於喜馬拉雅山西段的恆河源,盤山的道路奇險無比。
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日照時間長,空氣稀薄,乾燥多風。
㈡ 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象泉河谷介紹
新疆,西域古名,這意味著中國西部領土的自漢代出現在我們的歷史書,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秦統一新疆後更名為新疆。
?現代新疆考古發掘的的數據顯示,還是前約新石器時代23年的前,天山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如哈密三道嶺,Qijiaojing吐魯番盆地阿斯塔納,烏魯木齊縣蔡窩堡,森,奇台,伊犁,庫車,巴楚,且末,於闐,皮山的遺跡,人類祖先的活動,其新石器時代的類型系統,打標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顏色,類似的模式與中國,甘肅,內蒙古,寧夏等地。
㈢ 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境內到印度境內還有多遠
不知道我會不會審題有誤,這里我說兩個答案。1.札達縣到印度最短的直線距離大概60公里。2,如果是入境的話,中印關口是關閉的,就算到了那裡也不能出關。你要先從札達縣到尼泊爾再入境印度。
㈣ 西藏阿里札達縣糧食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藏阿里札達縣糧食公司成立於2007年04月12日。
法定代表人:拉姆
成立時間:2005-04-12
注冊資本:2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42500100000320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阿里地區札達縣城
㈤ 阿里地區到各縣的距離
下面是各個縣的詳細信息。
●普蘭縣
普蘭,藏語意為「獨毛」。1959年以前,稱為普蘭宗。1960年將「普蘭宗」更名「普蘭縣」 ,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普蘭縣委員會和縣人民政府。歸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縣府駐普蘭鎮。
普蘭縣地處西藏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印度、尼泊 爾三國交界處,是我區邊境縣之一,面積12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萬畝。總人口 7300餘人萬。轄3個區,10個鄉,51個村民委員會。
該縣以高原山地為主,中部較高。主要山峰有納木那尼峰,是喜馬拉雅山的主要高峰之一, 海拔7694米。礦產資源主要有砂金、鐵、硼等。
普蘭縣屬半農半牧縣,糧食產量占阿里地區糧食總產量的1/3以上。
工業主要以生產農具及生活用品為主。
目前境內主要公路有兩條,可通日喀則、拉薩等地。各鄉均有公路相通。土特產品主要有酥油、牛羊皮、羊毛,瑪旁雍裸裂腹尻魚、長體裸鯉魚。吉讓在孔淮河東南岸。道路整潔寬敞,綠樹成蔭,幽雅清靜。
普蘭縣為西藏佛教聖地之一。境內有著名的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等風 景名勝區。
●札達縣
札達,藏語意為「下游有草的地方」。原為扎布讓宗和達巴宗屬地。1956年10月兩宗合並,設立札達宗辦事處。1960年5月建立札達縣,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縣府駐托林鎮。
札達縣地處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為我區邊境縣之一。面積24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萬畝,森林面積37萬畝,草場面積3190萬畝。總人口5200餘人。轄6個區,15個鄉,60個 村民委員會。
該縣屬高原地帶,平均海拔4000米。礦產資源主要有鉻、銅、鐵、蘭晶石、葉臘石、紅寶石、大理石、白雲母、石英沙等。札達縣是阿里地區以牧為主、牧農並舉的縣。1965年修通了札達至獅泉河的第一條公路,全長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獅泉河的第二 條公路,全長380公里。現在全縣除薩讓區外都已通了汽車。至1990年,全縣公路總長1065公里,鄉村道路6條,總長118公里。
托林為縣府駐地,也是著名的托林寺所在地。現佔地面積已擴大到0.3平方公里,人口近600 人,為該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境內著名的古格王朝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噶爾縣
噶爾,藏語意為「帳篷、兵營」。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擊克什米爾的森巴(錫克族)軍隊入侵時,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敗森巴軍隊後曾在此扎營,由此得名。清代在此設宗。1959年10月8日噶爾縣成立,隸屬阿里專區(地區)管轄至今。縣址曾幾度遷移,1988年9月遷到獅泉 河鎮至今。
噶爾縣地處西藏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噶爾藏布流域,是西藏18個邊境縣之一。面積17197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0.89萬畝。總人口0.98萬。轄4個區,1個鎮,11個鄉,36個村民委員會。
該縣四周環山,中部低平,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為6554米。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煤、硼、鹽、鐵、鉛、金、水晶石等。
該縣經濟以牧業為主、農牧業相結合。民族手工業僅為少量家庭作坊,主要生產氆氌、木碗等。
噶爾縣境內的主要公路有三條,即葉獅公路、阿日公路和黑阿公路。境內公路里程達498 公里。
獅泉河鎮,既是阿里地委、行署的機關駐地,也是噶爾縣府的駐地,鎮區建築總面積為1133 6平方米。
●日土縣
日土,藏語意為「槍叉支架狀山下」。噶廈政府時期,日土縣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為宗政 府和 拉讓兩個機構。宗政府官員由噶廈政府從拉薩直接委派。拉讓設堪布,由拉薩色拉寺委派。 1961年3月設立日土縣,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管轄,1978年劃歸西藏自治區,隸屬阿里地區 管轄至今。縣府駐日土鎮。
日土縣地處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區西北部,是我區邊境縣之一。面積754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平方公里。草場面積7000萬畝,耕地面積0.73萬畝。總人口6300餘人。轄4個區,12個鄉,30個村民委員會。
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支脈橫穿全境,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為6800米。已知的礦產資源有砂金、鉛、鉻鐵礦、硼砂、食鹽等。
日土縣屬半農半牧縣。牧業比重較大,農業生產局限性很大。交通便利。新藏公路貫穿全縣,可通獅泉河、日喀則、拉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鄉、村 都有公路相通。土特產品主要有酥油、皮張、羊毛、牛羊絨、裂腹魚、斜齒裸鯉魚等。
●革吉縣
革吉,藏語意為「美麗富饒的土地」。舊時境內曾駐有包括革吉部落在內的7個部落,與藏北 其它部落一道被稱作藏北十八區,統屬阿里噶本所轄。1960年8月合並7部落設立革吉縣。1962年春,縣址正式確定在那坡。革吉縣自建縣起一直隸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縣府現駐革 吉 鎮。
革吉縣地處西藏西部、獅泉河的源頭。面積47225平方公里。草場面積4萬余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0餘畝。總人口11萬。轄4個區,15個鄉,52個村民委員會。
革吉縣屬羌塘高原大湖盆區,平均海拔4800米,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礦產資源有鹽、硼砂、硼 鎂 石、煤、水晶、鐵、銅、琥珀、黃金等。革吉縣基本上是一個純牧業縣。1989年建成國 內 第一個光能電站,使用良好。風力發電正在試驗中。公路建設始於60年代,現有獅泉河至改則公路橫貫境內。1990年全縣共有公路495公里,區鄉通車道路約560公里。土特產品主要有高原畜產品和高原魚類。
那坡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始建於1978年,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現轄3個小區,人口400餘人。擁有全國先進的光能電站1座。該縣較大的寺廟有扎西曲林寺、扎加寺和執熱普寺等。
●改則縣
西藏民主改革前,這里為改則、色鍋和幫巴三大部落之地。「改則」、「色鍋」、「幫巴」 原是族名,後演變為部落的名稱。分別隸屬於西藏噶廈政府和後藏的扎什倫布寺管轄。1960年10月,改則縣人民政府成立,轄路南、路北共4個區。1961年3月23日,縣址由門董村遷至 現在的隆仁。1970年底將路南2個區劃出,新成立了措勤縣,兩縣均隸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縣 府現駐改則鎮。
改則縣地處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區的東部、藏北高原腹地。面積97437平 方公里。草場面積1億畝,可利用草場面積7000萬畝。總人口15萬。現轄5個區,21個鄉,75個村民委員會。改則縣地處南羌塘高原湖盆區,均為高山河谷地帶,無平原。全縣平均 海拔4700米,最低海拔4416米。礦產資源主要有砂金、銅、天然鹼、食鹽、鉀鹽、冰洲石 、石膏等。
改則縣境內有廣闊的牧場,經濟以牧業為主。改則縣已形成以隆仁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安獅公路貫穿改則縣境,各區、鄉均通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000多 公里。土特產品主要有酥油、皮張、牛羊絨、食鹽等。隆仁,因其北面的魯瑪仁布河而得名。居民500多人。城區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
●措勤縣
措勤,藏語意 為「大湖」,因距縣駐地東部 10多公里處的「扎日南木錯」大鹹水湖而得名。解放前分屬申扎宗、昂仁宗、崩巴宗和橋秋 等八部落。解放後至1970年屬改則縣管轄。1971年7月22日建立措勤縣,縣府駐措勤鎮。
措勤縣地處西藏中西部、阿里地區東南部、岡底斯山中段北側。面積22388平方公里。總人 口1萬多,轄4個區,21個鄉,53個村民委員會。
該縣地處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帶,屬高原丘陵型和高原寬癱型地貌。礦產資源主要有硼鎂石、水晶石、鉻、原煤、硼砂、硼晶石、磁 鐵 、鉛等。措勤縣境內有廣闊的草原,為純牧業縣。境內江河、湖泊眾多,魚類資源較為豐 富。工業除民間簡易的家庭手工業外,因歷史、地理等原因,目前還沒有其它工業。現有拉薩至獅泉河公路貫穿縣境,還有幾條簡易公路通往區鄉。除兩條主要公路外,其它公路 段夏季多有翻漿現象,冬季時又大雪封山,不便通行。境內人文景觀主要有:位於達雄 區西部的布噶寺和位於門董鄉東部的門董寺。兩寺都信奉白教。自然景觀有湖水碧綠、與藍天交相輝映的扎日南木錯。
㈥ 西藏阿里札達縣香孜鄉有多少人 tn=baidulocal site:www.meet99.com
幫不了你。。。。。。。。。
㈦ 5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農業銀行卡62305以後的數字
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東起唐古拉山以西的雜美山,與那曲地區相連;東南與岡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則市仲巴、薩嘎、昂仁縣接壤;北倚昆侖山脈南麓,與新疆喀什、和田地區相鄰;西南連接喜馬拉雅山西段,與克什米爾及印度、尼泊爾毗鄰。轄域總面積34.5萬平方公里。南北寬約680公里,東西長700多公里。
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及零星的沖擊扇地帶;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寬谷和一望無際的草原戈壁。總的地勢特徵是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脈主脊線逐漸降低,最高點為普蘭縣境內的納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對高差4894米。
㈧ 阿里扎達縣有幾個鄉鎮
阿里札達縣有1個鎮(托林鎮)和6個鄉(薩讓鄉、達巴鄉、底雅鄉、香孜鄉、曲松鄉、楚魯松傑鄉)。
㈨ 阿里地區有哪些鄉鎮
2012年,阿里地區調整為7縣、7鎮、37個鄉、141個村(居)委會。轄7個縣:噶爾縣、普蘭縣、札達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
轄縣 面積(平方千米) 郵政編碼 人口 政府駐地
噶爾縣 18087 859001 13364 獅泉河鎮
普蘭縣 12539 859500 7919 普蘭鎮
札達縣 24580 859600 6384 托林鎮
日土縣 71963 859700 7175 日土鎮
革吉縣 55287 859100 12826 革吉鎮
改則縣 99324 859200 17502 措勤鎮
措勤縣 22903 859300 12083 改則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