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冤將」是哪十個
袁崇煥 岳飛 彭越 檀道濟 高仙芝 李牧 周亞夫 蒙恬 高穎 韓信
十大冤將第一名: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見《明史本傳》),也說字自如(見《黃尊素說略》),漢族。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縣北門街。(另一種說法:袁崇煥出生於廣東東莞)。定遠城守將,大明遼東道督師,寧遠之戰擊斃後金首領努爾哈赤,坐鎮遼東十數年,胡馬不敢過此久矣,可以說是處於危勢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後一根支柱,不出意外,後金已無力對中原構成大的危協,可恨崇禎不明,誤信皇太極離間之計,自壞長城,從此,大明朝之亡指日可待。死法:凌遲 罪名:通敵蒙冤指數:10 慘烈指數:10 影響:10
十大冤將第二名: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精忠報國之人,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
死法:勒死,一代名將不能死於沙場卻得如此下場,令人心寒不已,恨不能生啖秦檜肉,活剝趙構皮以泄吾恨。罪名:莫須有,有可能有的意思,怎麼個說法呢?本來是想給他定通敵的,可這說出來連定罪的人自個也不信,只好搞了個莫須有的罪名。蒙冤指數:9.5 慘烈指數:9 影響:10
十大冤將第三名:彭越
彭越(?-前196年),漢族,昌邑人(今山東巨野縣人),字仲,楚漢戰爭時漢軍著名將領,西漢開國功臣,拜魏相國,又被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為劉邦所殺。彭越與韓信、英布並列為漢初三大名將,位在英布之上,曾率偏師在楚漢相爭於滎陽之時抄敵糧道,迫使楚兵主力回師,復敗復起,拖住楚軍主力,使得漢軍主力及淮陰候部能夠並力前行,終於將楚軍壓至彭城一帶,方有以後垓下事,功勞甚著,封趙王(淮陰候為楚王,英布為淮南王),後劉邦疑懼之,發配往蜀地,路中碰到呂後,以為碰到知音,向呂後訴苦,呂後仍帶他到劉邦處,勸劉邦殺之,以絕後患。
死法:剁成肉泥,據說至今長江一帶還有一種叫「蟛」的小蝦,便是當初英布吃了用彭越的肉做成的所謂「肉羹」時吐出來的,彭越的冤魂附在其上形成。罪名:謀反蒙冤指數:9 慘烈指數:10 影響:8
十大冤將第四名:檀道濟
檀道濟(?-436),南朝宋將領。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將軍。曾隨劉裕征戰沙場多年,又為宋文帝開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穩健,又不失詭詐,是自劉裕後,韋睿前南朝第一名將,唱籌量沙更是體現了其人謀略的一面。威名赫赫,宋廷疑懼,宋文帝嘗與人言「安知道濟不為司馬仲達者乎」?於是在臨死前下詔殺之,並滅其族,據言檀道濟臨死大喝「乃復自壞汝輩之萬里長城」,飲酒而亡,北魏得知,皆彈冠相慶,「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道也」,從此南朝走入危勢,次年胡馬長驅直入抵金陵城下,飲馬長江,宋文帝目睹胡馬,悔言 「若使吾有道濟在,安使胡馬濟此哉」?
死法:毒殺 罪名:不詳 蒙冤指數:8.5 慘烈指數:7 影響:9
十大冤將第五名:高仙芝
大唐四鎮之一安西鎮主帥,頗有計謀,怛羅斯之戰雖敗然至今仍為兵家所津津樂道,其用兵之果敢,行軍之詭異,作戰之兇狠,非一般將領可比。潼關之戰,因監軍邊令誠之前向他索賄未果,懷恨在心,在殺了另一安西名將封常清之後矯詔殺之,直到死前高仙芝仍不相信他忠心效忠的大唐會向他下此毒手,天真地以為這只是一個玩笑,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向帥台下眾軍大呼:君等觀於冤乎?可為吾申之。於是三軍皆跪大呼冤枉不止……如此軍心與如狼似虎一般的安祿山軍作戰,結果不想而知。
死法:斬首罪名:畏敵不前 蒙冤指數:8.5 慘烈指數:7 影響:9
十大冤將第六名: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華夏族。戰國時期趙國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大將軍銜,受封趙國武安君。武安君,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後期抗秦戰爭主將,曾兩敗秦師,秦軍聞之將則色變,不敢犯趙多年,就連老兵油子王翦也是無從下手,只好使離間計挑郭開唉使趙王下令除之,一代名將,就此撒手人寰,令人心痛不已,據說死時曾因新換將領不足以成事,李牧攜大將印潛逃,被追兵追殺於親友家中,窩囊得很。
死法:斬首罪名:通敵蒙冤指數:8 慘烈指數:7 影響:10
十大冤將第七名: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前143年),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的著名將軍,漢族,沛縣(今屬中國東南部的江蘇省)人。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後死於獄中。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開始景帝對他非常器重,由於周亞夫的耿直,不會講政治策略,逐漸被景帝疏遠,最後落個悲劇的結局。有一次,景帝要廢掉栗太子劉榮,劉榮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亞夫卻反對,結果導致景帝對他開始疏遠。還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來,都在太後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對他也很不利。後來,有兩件事導致了周亞夫的悲劇。一件是皇後的兄長封侯,一件是匈奴將軍封侯的事。竇太後想讓景帝封皇後的哥哥王信為侯,但景帝不願意,說竇太後的侄子在父親文帝在世的時候也沒有封侯。竇太後說她的哥哥在世時沒有封侯,雖然侄子後來封了侯,但總覺得對不起哥哥,所以勸景帝封王信為侯,景帝只好推脫說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亞夫商量時,周亞夫說劉邦說過,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了先祖的誓約。景帝聽了無話可說。在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他人也歸順漢朝,但周亞夫又反對說:「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失落地託病辭職。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此後,景帝又把他召進宮中設宴招待,想試探他脾氣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給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這事剛過去,周亞夫又因事惹禍,這次是由於他的兒子。兒子見他年老了,就偷偷買了五百甲盾,准備在他去世時發喪時用,這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周亞夫的兒子給傭工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要謀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負責調查的人叫來周亞夫,詢問原因。周亞夫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對問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負責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廷尉問周亞夫:「君侯為什麼要謀反啊?」周亞夫答道:「兒子買的都是喪葬品,怎麼說是謀反呢?」廷尉諷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吧!」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開始差官召他入朝時就要自殺,被夫人阻攔,這次又受羞辱,更是難以忍受,於是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他稱贊的同時,也為他惋惜,說他因為過於耿直,對皇帝不尊重,結果導致悲劇結局,令人感慨!
罪名:不守禮節、沖撞君王。 死法:餓死(絕食)。蒙冤指數:7.5 慘烈指數:7 影響:6 十大冤將第八名:蒙恬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趙政游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中車府令趙高想立公子胡亥,於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為太子。因早先趙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執法,引起趙高對蒙氏的怨恨,因此,黑手就首先伸向了蒙氏。秦始皇死後,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等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囚禁並殺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30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皇上。」蒙恬長嘆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余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葯自殺。死法:自盡
罪名:連坐<br> 蒙冤指數:7 慘烈指數:5 影響:8
十大冤將第九名:高穎
高穎,字玄昭,又名敏。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大隋開國名將之首,位在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之上。任職宰相,主要戰績有:平尉遲同(舟之底),滅陳,平蕭岩之叛。為人仁義溫良,素得軍將之心,且又素掌政事,一國上下,無不敬之,問題出在獨孤皇後及楊素、楊廣身上,因其掌管著全國的主要軍事力量,又同情楊勇,楊廣欲上台必要先除之,否則無法控制局面,又因為高穎曾為宮女之事在楊堅面前說過獨孤皇後的不是,三家同心,再加上隋文帝有懼內的習慣,高穎之死不可避免(文帝時被罷免,煬帝時被殺)。
死法:賜死罪名:誹謗朝政,是與不是很明顯,真正是大大的冤枉,你沒登基之前人家反對你就算? 蒙冤指數:6.5 慘烈指數:5 影響:8
十大冤將第十名:韓信
韓信(?—前196年),漢族,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西漢開國功臣,曾被封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後貶為淮陰侯。主要戰績有:滅趙,代,魏,齊,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說整個漢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來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功高震主,當君主對這樣的將領已無封賞可賜的時候一般都會砍了他們的腦袋,所以,韓信很不幸。
死法:勒死,據說是劉邦曾答應他不使其終生有「血光之災」,真假不知,反正挺窩囊,如此不可一世的英雄,竟然死得如此凄慘,楚霸王泉下有知,不知是否可以含笑? 罪名:謀反(果真想反,韓信早就反了,他兵權在握,就是反了劉邦也拿他沒辦法。其實韓信並沒有謀反,那隻是劉邦給他加的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而已,除之後快。)蒙冤指數:6 慘烈指數:5 影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