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河子的環境如何400字介紹
石河子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轄的縣級市,一度是新疆兵團總部所在地(後總部遷至烏魯木齊),也是農八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的新興城市,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官兵建設起來的。石河子市是以農場為依託、以工業為主導、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農工商一體化的軍墾新城,以「戈壁明珠」的美譽著稱於世。
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人居環境改善良好範例獎(2000年)
國際迪拜人類改善居住環境改善良好範例獎(2002年)
國家園林城市(2001年)
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2001年)
全國衛生城市(1995年)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首屆全國人居環境獎(2001年)
全國雙擁模範城(1997年、2000年、2003年)
中國第五家棉紡織名城(2010年9月)
第四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2008年11月)
首批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2003年12月)
第二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1年1月)
首批全國綠色批發市場(2006年6月)
第三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10年12月)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7年3月)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2009年11月)
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07年11月)
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2010年5月)
在半個世紀的開發、建設歷程中,墾區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創業、開拓奮進、團結奉獻、爭創一流」的石河子精神,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被譽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新城,創建了以石河子市為中心,以國營農牧團場為依託、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交建商服綜合經營,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貿工農一體化的新型經濟聯合體。石河子是軍墾事業的縮影和自治區、兵團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特別是近幾年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56. 8億元,比上年增長1⒎1%。市財政收入⒉23億元。職均貨幣工資9369元。[1]
農業:石河子墾區系典型的灌溉農業,水土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宜農宜林宜草宜牧。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現代化農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規模化經營和機械化水平較高的大農業優勢。機械化程度達85%,科技貢獻份額達45%,農業商品率達85%。是自治區、兵團棉花生產基地,其中,「銀力」牌棉花享譽國內外,總產量佔全疆九分之一,建成了全國天然彩色棉花生產基地。盛產優質瓜果,「花園」蟠桃、「下野地」西瓜聞名遐邇。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推行精準農業、膜下滴灌技術及高密度植棉模式,促進了「特色、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目前,已建成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
工業:突出工業主導作用,以做大做強三大上市公司和優勢產業為支撐,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項目引進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型產業格局正在形成。以棉花產業化、節水灌溉技術產業化、綠色環保食品產業化和電力基礎設施區域化為主體的工業布局日趨完善。正在打造天業塑化、天宏紙業、天富電力、銀力棉紡四大集團,初步形成了「天業、天宏、天富」股市版塊。
商貿流通:圍繞建立大流通、大市場和大貿易的思路,不斷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積極培育規模化市場。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8000萬美元。
交通電信:交通發達便利。亞歐大陸橋之北疆鐵路、烏奎高等級公路和312國道貫穿市區南北兩側,墾區公路通達各農牧團場,其中省道7條,縣道16條,等級公路里程1640公里。郵電通信事業快速發展,多種現代通信業務相繼開通,通信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電話普及率每百人達到27.87部。
5、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擁有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支持的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等39個各類科研機構和3萬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平均每百人有專業技術人員5名),科技成果年鑒定驗收均在30項以上。現有各類院校118所,已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教育體系。擁有《石河子日報》、電台、電視台、《綠風》詩刊、圖書館、群藝館、文化宮、體育館、艾青詩歌館、軍墾博物館、周總理紀念館和2個專業文藝團體。醫院35個,病床4050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465人,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健康主要指標達到我國中等城市水平。
6、城市及精神文明建設。石河子市是自治區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是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範例城市」、中國首屆「人居環境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自治區「文明城市」四連冠、自治區「科技興新」先進市。城市功能齊全,小區建設規范,環衛設施配套,綠化覆蓋率40%,綠地率32.3%,人均公共綠地7.6平方米。市區已形成以多行寬闊街道樹為骨幹,以環城防護林為屏障,以三十里花帶為特色,以園林小品為景點的點、線、片、環相結合,喬、灌、花、木錯落有致的綠化體系,被中央綠化委員會評價為公園城、生態城。對外交往日益擴大,國內締結了20個友好城市,與加拿大東貴林瑞市結為友好城市。周總理紀念館、軍墾博物館、軍墾第一犁、王震將軍銅像等人文景觀已成為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軍墾事業教育的主要陣地美國進口普衛 欣天 貓又效防霧霾。
7、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6.1平方公里,目前首期5.3平方公里初具規模,「六通一平」全部完成。在開發區注冊的各類企業已達324家,其中有普爾斯馬特(倉儲超市)、頂新集團(康師傅方便食品)、娃哈哈集團(食品)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稅收等指標年均增速在40%以上,已成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最具生機與活力的試驗地、主戰場。
8、非公有制經濟。師市大力支持、鼓勵和引導,促其發展壯大,使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截至2002年底,墾區有個體工商戶19650戶,私營企業1451個,非公有制組織占師市經濟的比重為29.3%。
② 石河子市醫保辦理中心在哪
石河子市社會保險管理局在北三東路,黨政服務中心即市政府大樓內。
③ 新疆沙灣縣股票在哪裡開戶
新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石河子證券交易營業部沙灣證券服務部,三道河子鎮廣場西路15號
沙灣縣廣場西路36號---宏源證券
④ 新疆建行石河子市分行北一路支行行號是多少
建行石河子市分行北一路支行
地址:城區北一路171-14-16號紅旗商場1樓(移動公司對面)
支付聯行號壹零伍902800055
開戶行全稱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市分行北一路支行
⑤ 石河子市被譽為戈壁綠洲其發展的大農業的特點是
其實石河子的農業並不是很發達,主要是周邊的團場有大片的地種棉花,甜菜等,城區周圍的,有種向日葵,葡萄,西紅柿和一些菜.但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占的比例越來越少了。
⑥ 本人在新疆石河子宏源證券開戶,因工作變動,需將股票戶轉到烏魯木齊,該如何操作
1、先到烏魯木齊確定你新開戶的券商,然後帶上身份證和股東卡到原證券公司辦理轉戶手續;
2、其實不用這么麻煩,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你完全沒必要轉戶,網上交易很方便,下載一個原證券公司的股票軟體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進行交易了。
⑦ 股票:新疆天業為什麼08年大漲又大跌
新疆天業08年大漲又大跌,原因:當時的中國股市也是大漲又大跌。
它是隨著股市的漲跌而漲跌。08年的上證綜指從5200點上漲到5522點,又下跌到1664點。
簡介: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於1996年7月,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的大型國有企業。企業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開發區北三東路36號。集團控股的新疆天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6月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新疆天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2月在香港成功上市。
集團所屬產業涉及塑料製品、節水器材、化工、電石、食品、熱電、礦業、建材、對外貿易、建築與房地產等多個領域。2010年底企業總資產達270億元,主營收入158億元,實現利稅19億元,各項經營指標連續多年均以40%左右的速度遞增。聚氯乙烯、燒鹼、電石、節水器材、塑料加工、電石渣水泥已位於全國行業第一。
⑧ 新疆石河子怎麼樣
石河子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轄的縣級市,一度是新疆兵團總部所在地(後總部遷至烏魯木齊),也是農八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的新興城市,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官兵建設起來的。石河子市是以農場為依託、以工業為主導、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農工商一體化的軍墾新城,以「戈壁明珠」的美譽著稱於世。
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人居環境改善良好範例獎(2000年)
國際迪拜人類改善居住環境改善良好範例獎(2002年)
國家園林城市(2001年)
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2001年)
全國衛生城市(1995年)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首屆全國人居環境獎(2001年)
全國雙擁模範城(1997年、2000年、2003年)
中國第五家棉紡織名城(2010年9月)
第四批中國金融生態城市(2008年11月)
首批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2003年12月)
第二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1年1月)
首批全國綠色批發市場(2006年6月)
第三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10年12月)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7年3月)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2009年11月)
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07年11月)
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2010年5月)
在半個世紀的開發、建設歷程中,墾區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創業、開拓奮進、團結奉獻、爭創一流」的石河子精神,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被譽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新城,創建了以石河子市為中心,以國營農牧團場為依託、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交建商服綜合經營,工農結合、城鄉結合、貿工農一體化的新型經濟聯合體。石河子是軍墾事業的縮影和自治區、兵團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特別是近幾年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56. 8億元,比上年增長1⒎1%。市財政收入⒉23億元。職均貨幣工資9369元。[1]
農業:石河子墾區系典型的灌溉農業,水土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宜農宜林宜草宜牧。經過五十年的發展,現代化農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規模化經營和機械化水平較高的大農業優勢。機械化程度達85%,科技貢獻份額達45%,農業商品率達85%。是自治區、兵團棉花生產基地,其中,「銀力」牌棉花享譽國內外,總產量佔全疆九分之一,建成了全國天然彩色棉花生產基地。盛產優質瓜果,「花園」蟠桃、「下野地」西瓜聞名遐邇。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推行精準農業、膜下滴灌技術及高密度植棉模式,促進了「特色、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目前,已建成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
工業:突出工業主導作用,以做大做強三大上市公司和優勢產業為支撐,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項目引進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型產業格局正在形成。以棉花產業化、節水灌溉技術產業化、綠色環保食品產業化和電力基礎設施區域化為主體的工業布局日趨完善。正在打造天業塑化、天宏紙業、天富電力、銀力棉紡四大集團,初步形成了「天業、天宏、天富」股市版塊。
商貿流通:圍繞建立大流通、大市場和大貿易的思路,不斷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積極培育規模化市場。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8000萬美元。
交通電信:交通發達便利。亞歐大陸橋之北疆鐵路、烏奎高等級公路和312國道貫穿市區南北兩側,墾區公路通達各農牧團場,其中省道7條,縣道16條,等級公路里程1640公里。郵電通信事業快速發展,多種現代通信業務相繼開通,通信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電話普及率每百人達到27.87部。
5、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擁有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支持的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等39個各類科研機構和3萬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平均每百人有專業技術人員5名),科技成果年鑒定驗收均在30項以上。現有各類院校118所,已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教育體系。擁有《石河子日報》、電台、電視台、《綠風》詩刊、圖書館、群藝館、文化宮、體育館、艾青詩歌館、軍墾博物館、周總理紀念館和2個專業文藝團體。醫院35個,病床4050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465人,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健康主要指標達到我國中等城市水平。
6、城市及精神文明建設。石河子市是自治區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是聯合國「人居環境改善良好範例城市」、中國首屆「人居環境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自治區「文明城市」四連冠、自治區「科技興新」先進市。城市功能齊全,小區建設規范,環衛設施配套,綠化覆蓋率40%,綠地率32.3%,人均公共綠地7.6平方米。市區已形成以多行寬闊街道樹為骨幹,以環城防護林為屏障,以三十里花帶為特色,以園林小品為景點的點、線、片、環相結合,喬、灌、花、木錯落有致的綠化體系,被中央綠化委員會評價為公園城、生態城。對外交往日益擴大,國內締結了20個友好城市,與加拿大東貴林瑞市結為友好城市。周總理紀念館、軍墾博物館、軍墾第一犁、王震將軍銅像等人文景觀已成為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軍墾事業教育的主要陣地。
7、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6.1平方公里,目前首期5.3平方公里初具規模,「六通一平」全部完成。在開發區注冊的各類企業已達324家,其中有普爾斯馬特(倉儲超市)、頂新集團(康師傅方便食品)、娃哈哈集團(食品)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稅收等指標年均增速在40%以上,已成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最具生機與活力的試驗地、主戰場。
8、非公有制經濟。師市大力支持、鼓勵和引導,促其發展壯大,使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截至2002年底,墾區有個體工商戶19650戶,私營企業1451個,非公有制組織占師市經濟的比重為29.3%。
⑨ 新疆石河子市有證券交易所嗎
有啊在夕陽紅街最西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