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位網友了解新疆兵團阿拉爾市的情況可以說下嗎
農一師阿拉爾市位於天山南麓,東距首府烏魯木齊1000公里,西距南疆旅遊城市喀什600公里,距南疆阿克蘇市120公里。航空;距阿克蘇市飛機場130公里。鐵路:距阿克蘇市火車站120公里。公路:全區公路網建全,省道(阿塔公路)與314國道相連接,規劃擬建的玉阿公路(哈拉玉爾滾至阿拉爾)穿越阿拉爾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位於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所轄的沙井子、阿拉爾、4團、5團、6團五個墾區地處阿克蘇地區境內,分別與阿克蘇市、溫宿縣、阿瓦提縣、烏什縣和柯坪縣接壤。農一師師部座落在阿克蘇市中心。 農一師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部隊。其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抗日戰爭時期為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解放戰爭時期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二軍第五師,1949年進駐阿克蘇 等地,1953年改編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農一師劃歸兵團轄制。"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就是農一師光輝的歷史寫照。四十多年來,農一師三代軍墾戰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風沙,斗酷暑,在塔里木河兩岸的亘古荒原上,用辛勤的汗水開發建設出萬頃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換來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如今農一師已成為一個農林牧漁業並舉,工農商學兵科教文衛一體,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農一師總人口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4萬人,佔5.3%。全師建制屬派出機構的副師級和團級管理局各一個;有團級單位48個,其中農牧團場16個,工交建商企業15,科教文衛事業單位17個,有獨立營級企業事業單位13個。全師職工總數9萬多人,離退休職工4.7萬人。全師東西相距22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已開發利用445萬畝,其中:耕地204萬畝,水域128萬畝,牧草場42萬畝,林園面積56萬畝,尚有231萬余畝宜耕荒地待開發。近幾年,全師農業播種面積185萬畝左右,其中棉花面積保持在125萬畝左右,總產在300萬擔上下,糧食麵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總產在15萬噸上下。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建材和棉紡為主,年國內生產總值在20億元以上,其中第一產業9億多元,第二產業4億多元,第三產業6億多元,職均收入7000元左右。 農一師所處地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乾燥少雨,無霜期長,病蟲害相對較輕,具有發展中、早熟棉花生產的特有生態條件。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糧食完全自給有餘,糧棉爭地矛盾較小。具備大、中型調節水庫和水利灌溉配套樞紐工程,屬典型的灌溉綠洲農業。農業是農一師的優勢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60%,農業中種植業的主導產品棉是農一師的主要經濟支柱。自"八五"以來,已建成優質出口長絨棉和細絨棉基地120萬畝以上,年總產棉花280萬擔,佔全國兵團總量的四分之一,佔全疆總量的十分之一,位居兵團第二,被列為國家長絨棉出口基地,農一師棉花生產在整個兵團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墾區現有長絨棉育種中心、國家級棉花原種場,兩個原種擴繁基地,二套種子統一加工生產線,三個墾區病蟲中心測報站,三個土壤中心化驗室,並建立以雷達監測、無線電短波通訊和高炮、火箭的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體系。有一支科技推廣隊伍和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的先決條件,廣大幹部職工和科技人員積累和總結了四十餘年豐富的優質高產地膜植棉經驗,植棉熱情高漲。機械化裝備水平相對較高,人均管理面積大,除摘棉、打頂、定苗等作業外,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目前機采棉試驗工作在農一師開展了4年,為今年機采棉示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棉花種子產業化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堅持育、繁、加、推統一供種;技術依託於塔里木農墾大學(農業部屬院校)、中棉所、新疆長絨棉育種中心(農科所)和國家級棉花原種場(阿拉爾良繁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並具有兩套進口國產化棉種加工生產線,原種生產基地和擴繁基地。籽棉加工清理設備水平不斷提高,已形成團場工業的主體;銷售及生產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農資集團、棉花集團、物資集團運轉效率不斷提高。面對西部大開發這一大好機遇,農一師充分發揮黨政軍企合一特殊組織的優勢,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結合起來,堅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強化基礎,突出重點,積極實施結構優化,外向帶動,科教興師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扎扎實實搞好西部大開發工作。根據中央、自治區、兵團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方針、措施和重點,結合農一師實際,提出一師西部大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根本,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關鍵,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條件,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分步實施,注重實效,實現全師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農一師西部大開發的思路: 一是按市場的規律辦事,提高經濟效益。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開發,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商品市場和多種生產要素市場,大力吸引師內外、區內外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把自己的開發項目推到各種市場上去,積極尋求互惠互利的合作者。要把深化改革作為大開發的內動力,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集體、個體、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經濟,積極發展商品市場,逐步把企業培養成西部開發的主體。 二是按科學規律辦事,依靠科技加快發展。要用科學的思想指導各項工作,各級黨委對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問題都要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論證,各級領導幹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認清國情、區情、師情、團情,精心規劃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藍圖,防止一哄而起。要組織廣大科技人員進入西部開發的主戰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運用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經濟。西部大開發的目標是: 從今年到2005年,通過推廣和應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升級;精準農業、節水農業初具規模;紡織、建材兩大支柱基本形成;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收入水平與東部差距不再擴大,基本消除貧困。從2006年到2015年,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水、特色、精準、創匯農業達到相當規模,基本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紡織和建材兩大支柱工業地位確立,高科技新興工業初具規模;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收入水平與東部差距開始縮小;職工生活有所提高。從2015年到2030年,通過大規模的開發建設,率先在兵團實現農業現代化;二、三產業有長足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與東部差距明顯縮小;職工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職工生活普遍比較富裕。經過30年的建設,把我師建成兵團乃至西部的現代化農業、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示範區,建成國家優質出口棉基地、優質果品基地以及優質紡織業基地。主要任務是八個方面的48個重點項目建設 一是農業。主要是以80萬畝優質細絨棉出口基地為主的11個項目的建設,計劃投資26.1億元; 二是水利。主要是以節水灌溉、防風固沙等6類17個項目,計劃投資40.99億元; 三是交通。主要是以阿塔公路擴建為主的6個項目的公路建設,計劃投資9.8億元; 四是城市建設工程。主要是以阿拉爾城市建設為主的10個項目建設,計劃投資32.44億元; 五是能源、通訊、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以熱電公司二期工程為主的4個項目的建設,計劃投資6.8億元; 六是工業建設。主要是以30萬錠棉紡配套工程為主的4個項目建設,計劃投資9.6億元; 七是市場建設。主要是以師物資供銷調配中心為主的5個項目的建設,計劃投資2億元; 八是高新技術與通用技術推廣應用項目建設,計劃投資2億元。以上八個方面48個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29.11億元,建設年限1-15年不等。農一師西部大開發的4個重點 一是以農業為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講,就是要以中低產田改造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合理開發水資源,搞好節水農業,帶動交通、能源、通訊、信息、城鎮建設等其它產業共同發展; 二是以林園業建設為主,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具體的就是以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退耕建林、防風固沙復合生態項目建設為基礎,加大六大防風固沙基幹林等生態環境建設,從外部和內部改變一師生態環境,保證農業和經濟的發展; 三是以棉花生產為重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要抓住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從一師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出發,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工業調整、改組和改造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速經濟的發展; 四是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積極實行科技興師戰略。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發揮師科研機構和有關院校的科技力量,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應用。要千方百計培養和使用好現有人才,並採取積極措施從師外、區外引進人才。 兩個突破: 一個是實現"白"色工程建設的突破"白"是指15萬噸出口棉基地建設和30萬錠棉紡配套工程建設。(1)抓好棉花基地建設。要在3-5年內用精準施肥技術、精準種子技術、精準播種技術、機械采棉技術、噴滴灌技術、超寬膜植棉技術、高密度高產栽培技術改造和提升棉花產業,使一師的棉花質量達到出口標准,單產達130-150公斤,每個職工管理100畝以上的棉花,創產值13-15萬元,職均收入1.5-2萬元。到2005年全師棉花總產達350萬擔,其中出口200萬擔,棉花總量佔全兵團的1/4以上,今後逐步加大出口量,爭取更多的外匯。(2)抓好紡織業生產和建設。在搞好銀海紡織集團建設的同時,增加18萬錠棉紡設備,使全師棉紡到2015年達到30萬錠的規模。要把紡織業的重點放在有特色的長絨棉和中長絨棉棉紡上,紡高支紗,增建配套的印染織、成衣服裝一條龍工業項目,擴大工業規模和能力,以此帶動銷售、運輸、科技、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最終達到經濟結構調整的目的。要向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不斷延長棉花的產業鏈,向高檔棉紗、成衣服裝發展。要把阿拉爾建市與棉花發展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爭取把阿拉爾市建成全疆、全國乃至中亞地區的棉業城、棉業中心,以推動棉花產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經濟圈、經濟帶。(3)搞好機采棉的示範、應用、推廣工作。第一,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機采棉示範、應用、推廣工作作為農業增效、團場增盈、職工增收的決定性措施來抓,抓到底,抓出成效。第二,堅持不懈地擴大推廣和應用面。明年全師推廣應用的團場要達到4-6個,面積5-8萬畝;後年達到7-10個,面積15-20萬畝;2003年達到10個團場以上,面積達40萬畝,到"十五"末,全師16個農牧團場60%以上的棉花要實現機采棉。第三,為促進機采棉的盡快發展,師里制定兩條政策給予支持,一是種植機采棉的團場,其機采棉產品可以放開市場自行銷售。二是鼓勵和允許職工個人、領導幹部入股購買采棉機。(4)堅定不移地搞好四個轉移。從實際情況看,一師的農業要上一個新台階,必須實現四個轉移:一是由過去搞春灌向大搞秋冬灌轉移;二是由春翻地向秋冬翻地轉移;三是由過去的堅持種晚熟品種向種早、中熟品種轉移;四是由人工採摘棉花向機械采棉轉移。這四個轉移做好了,生產力水平就能進一步提高,農業就能增效,農場就能增盈,農工就能增收。 另一個是實現"綠色"工程建設的突破"綠"是指以20萬噸優質香梨為主的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從現在到2010年,要建成以香梨為主的20萬畝名、特、優果品基地,其中香梨15萬畝,紅棗、核桃、巴旦杏5萬畝。在綠色工程建設規劃中,既要解放思想,積極進取,又要遵循客觀規律,充分考慮各團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把解決當前生態環境治理、防風固沙、退耕建林(還草)與長遠名特優果品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做好區域優勢這篇大文章。師初步考慮規劃塔里木墾區以阿拉爾市為中心建成香梨、紅棗基地;沙井子墾區以三團為中心建成薄皮核桃、巴旦杏基地;以五團為中心建成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各單位要圍繞師這一總體布局,認真制定各自的發展規劃,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放開搞好土地使用權,鼓勵社會各界廣大職工群眾多渠道融資,加快實施步伐。從明年開始,每年新增1.5萬畝名、優、特果園,早日形成規模優勢,要實現這一規劃目標,要著重搞好品種體系、管理服務體系、果品分級、包裝、貯運、保鮮體系、營銷體系等4個體系建設。內容來源:http://www.ale.gov.cn/structure/zjale/alegk.htm
『貳』 阿拉爾第一中學數學七下兵團抽考卷
農一師阿拉爾市位於天山南麓,東距首府烏魯木齊1000公里,西距南疆旅遊城市喀什600公里,距南疆阿克蘇市120公里。航空;距阿克蘇市飛機場130公里。鐵路:距阿克蘇市火車站120公里。公路:全區公路網建全,省道(阿塔公路)與314國道相連接,規劃擬建的玉阿公路(哈拉玉爾滾至阿拉爾)穿越阿拉爾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位於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所轄的沙井子、阿拉爾、4團、5團、6團五個墾區地處阿克蘇地區境內,分別與阿克蘇市、溫宿縣、阿瓦提縣、烏什縣和柯坪縣接壤。農一師師部座落在阿克蘇市中心。農一師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部隊。其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抗日戰爭時期為八路軍一二零師三五九旅,解放戰爭時期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二軍第五師,1949年進駐阿克蘇等地,1953年改編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農一師劃歸兵團轄制。"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就是農一師光輝的歷史寫照。四十多年來,農一師三代軍墾戰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戰風沙,斗酷暑,在塔里木河兩岸的亘古荒原上,用辛勤的汗水開發建設出萬頃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換來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如今農一師已成為一個農林牧漁業並舉,工農商學兵科教文衛一體,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農一師總人口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4萬人,佔5.3%。全師建制屬派出機構的副師級和團級管理局各一個;有團級單位48個,其中農牧團場16個,工交建商企業15,科教文衛事業單位17個,有獨立營級企業事業單位13個。全師職工總數9萬多人,離退休職工4.7萬人。全師東西相距22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已開發利用445萬畝,其中:耕地204萬畝,水域128萬畝,牧草場42萬畝,林園面積56萬畝,尚有231萬余畝宜耕荒地待開發。近幾年,全師農業播種面積185萬畝左右,其中棉花面積保持在125萬畝左右,總產在300萬擔上下,糧食麵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總產在15萬噸上下。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建材和棉紡為主,年國內生產總值在20億元以上,其中第一產業9億多元,第二產業4億多元,第三產業6億多元,職均收入7000元左右。農一師所處地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乾燥少雨,無霜期長,病蟲害相對較輕,具有發展中、早熟棉花生產的特有生態條件。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糧食完全自給有餘,糧棉爭地矛盾較小。具備大、中型調節水庫和水利灌溉配套樞紐工程,屬典型的灌溉綠洲農業。農業是農一師的優勢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60%,農業中種植業的主導產品棉是農一師的主要經濟支柱。自"八五"以來,已建成優質出口長絨棉和細絨棉基地120萬畝以上,年總產棉花280萬擔,佔全國兵團總量的四分之一,佔全疆總量的十分之一,位居兵團第二,被列為國家長絨棉出口基地,農一師棉花生產在整個兵團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墾區現有長絨棉育種中心、國家級棉花原種場,兩個原種擴繁基地,二套種子統一加工生產線,三個墾區病蟲中心測報站,三個土壤中心化驗室,並建立以雷達監測、無線電短波通訊和高炮、火箭的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體系。有一支科技推廣隊伍和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的先決條件,廣大幹部職工和科技人員積累和總結了四十餘年豐富的優質高產地膜植棉經驗,植棉熱情高漲。機械化裝備水平相對較高,人均管理面積大,除摘棉、打頂、定苗等作業外,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目前機采棉試驗工作在農一師開展了4年,為今年機采棉示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棉花種子產業化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堅持育、繁、加、推統一供種;技術依託於塔里木農墾大學(農業部屬院校)、中棉所、新疆長絨棉育種中心(農科所)和國家級棉花原種場(阿拉爾良繁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並具有兩套進口國產化棉種加工生產線,原種生產基地和擴繁基地。籽棉加工清理設備水平不斷提高,已形成團場工業的主體;銷售及生產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農資集團、棉花集團、物資集團運轉效率不斷提高。面對西部大開發這一大好機遇,農一師充分發揮黨政軍企合一特殊組織的優勢,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結合起來,堅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強化基礎,突出重點,積極實施結構優化,外向帶動,科教興師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扎扎實實搞好西部大開發工作。根據中央、自治區、兵團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方針、措施和重點,結合農一師實際,提出一師西部大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根本,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關鍵,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條件,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分步實施,注重實效,實現全師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農一師西部大開發的思路:一是按市場的規律事,提高經濟效益。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開發,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商品市場和多種生產要素市場,大力吸引師內外、區內外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把自己的開發項目推到各種市場上去,積極尋求互惠互利的合作者。要把深化改革作為大開發的內動力,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集體、個體、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經濟,積極發展商品市場,逐步把企業培養成西部開發的主體。二是按科學規律事,依靠科技加快發展。要用科學的思想指導各項工作,各級黨委對西部大開發的重大問題都要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論證,各級領導幹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認清國情、區情、師情、團情,精心規劃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藍圖,防止一哄而起。要組織廣大科技人員進入西部開發的主戰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運用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經濟。西部大開發的目標是:從今年到2005年,通過推廣和應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升級;精準農業、節水農業初具規模;紡織、建材兩大支柱基本形成;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收入水平與東部差距不再擴大,基本消除貧困。從2006年到2015年,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水、特色、精準、創匯農業達到相當規模,基本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紡織和建材兩大支柱工業地位確立,高科技新興工業初具規模;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收入水平與東部差距開始縮小;職工生活有所提高。從2015年到2030年,通過大規模的開發建設,率先在兵團實現農業現代化;二、三產業有長足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與東部差距明顯縮小;職工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職工生活普遍比較富裕。經過30年的建設,把我師建成兵團乃至西部的現代化農業、節水農業和生態農業示範區,建成國家優質出口棉基地、優質果品基地以及優質紡織業基地。主要任務是八個方面的48個重點項目建設一是農業。主要是以80萬畝優質細絨棉出口基地為主的11個項目的建設,計劃投資26.1億元;二是水利。主要是以節水灌溉、防風固沙等6類17個項目,計劃投資40.99億元;三是交通。主要是以阿塔公路擴建為主的6個項目的公路建設,計劃投資9.8億元;四是城市建設工程。主要是以阿拉爾城市建設為主的10個項目建設,計劃投資32.44億元;五是能源、通訊、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以熱電公司二期工程為主的4個項目的建設,計劃投資6.8億元;六是工業建設。主要是以30萬錠棉紡配套工程為主的4個項目建設,計劃投資9.6億元;七是市場建設。主要是以師物資供銷調配中心為主的5個項目的建設,計劃投資2億元;八是高新技術與通用技術推廣應用項目建設,計劃投資2億元。以上八個方面48個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29.11億元,建設年限1-15年不等。農一師西部大開發的4個重點一是以農業為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講,就是要以中低產田改造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合理開發水資源,搞好節水農業,帶動交通、能源、通訊、信息、城鎮建設等其它產業共同發展;二是以林園業建設為主,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具體的就是以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退耕建林、防風固沙復合生態項目建設為基礎,加大六大防風固沙基幹林等生態環境建設,從外部和內部改變一師生態環境,保證農業和經濟的發展;三是以棉花生產為重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要抓住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從一師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出發,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工業調整、改組和改造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速經濟的發展;四是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積極實行科技興師戰略。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發揮師科研機構和有關院校的科技力量,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應用。要千方百計培養和使用好現有人才,並採取積極措施從師外、區外引進人才。兩個突破:一個是實現"白"色工程建設的突破"白"是指15萬噸出口棉基地建設和30萬錠棉紡配套工程建設。(1)抓好棉花基地建設。要在3-5年內用精準施肥技術、精準種子技術、精準播種技術、機械采棉技術、噴滴灌技術、超寬膜植棉技術、高密度高產栽培技術改造和提升棉花產業,使一師的棉花質量達到出口標准,單產達130-150公斤,每個職工管理100畝以上的棉花,創產值13-15萬元,職均收入1.5-2萬元。到2005年全師棉花總產達350萬擔,其中出口200萬擔,棉花總量佔全兵團的1/4以上,今後逐步加大出口量,爭取的外匯。(2)抓好紡織業生產和建設。在搞好銀海紡織集團建設的同時,增加18萬錠棉紡設備,使全師棉紡到2015年達到30萬錠的規模。要把紡織業的重點放在有特色的長絨棉和中長絨棉棉紡上,紡高支紗,增建配套的印染織、成衣服裝一條龍工業項目,擴大工業規模和能力,以此帶動銷售、運輸、科技、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最終達到經濟結構調整的目的。要向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不斷延長棉花的產業鏈,向高檔棉紗、成衣服裝發展。要把阿拉爾建市與棉花發展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爭取把阿拉爾市建成全疆、全國乃至中亞地區的棉業城、棉業中心,以推動棉花產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經濟圈、經濟帶。(3)搞好機采棉的示範、應用、推廣工作。第一,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機采棉示範、應用、推廣工作作為農業增效、團場增盈、職工增收的決定性措施來抓,抓到底,抓出成效。第二,堅持不懈地擴大推廣和應用面。明年全師推廣應用的團場要達到4-6個,面積5-8萬畝;後年達到7-10個,面積15-20萬畝;2003年達到10個團場以上,面積達40萬畝,到"十五"末,全師16個農牧團場60%以上的棉花要實現機采棉。第三,為促進機采棉的盡快發展,師里制定兩條政策給予支持,一是種植機采棉的團場,其機采棉產品可以放開市場自行銷售。二是鼓勵和允許職工個人、領導幹部入股購買采棉機。(4)堅定不移地搞好四個轉移。從實際情況看,一師的農業要上一個新台階,必須實現四個轉移:一是由過去搞春灌向大搞秋冬灌轉移;二是由春翻地向秋冬翻地轉移;三是由過去的堅持種晚熟品種向種早、中熟品種轉移;四是由人工採摘棉花向機械采棉轉移。這四個轉移做好了,生產力水平就能進一步提高,農業就能增效,農場就能增盈,農工就能增收。另一個是實現"綠色"工程建設的突破"綠"是指以20萬噸優質香梨為主的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從現在到2010年,要建成以香梨為主的20萬畝名、特、優果品基地,其中香梨15萬畝,紅棗、核桃、巴旦杏5萬畝。在綠色工程建設規劃中,既要解放思想,積極進取,又要遵循客觀規律,充分考慮各團所處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把解決當前生態環境治理、防風固沙、退耕建林(還草)與長遠名特優果品基地建設有機結合,做好區域優勢這篇大文章。師初步考慮規劃塔里木墾區以阿拉爾市為中心建成香梨、紅棗基地;沙井子墾區以三團為中心建成薄皮核桃、巴旦杏基地;以五團為中心建成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各單位要圍繞師這一總體布局,認真制定各自的發展規劃,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放開搞好土地使用權,鼓勵社會各界廣大職工群眾多渠道融資,加快實施步伐。從明年開始,每年新增1.5萬畝名、優、特果園,早日形成規模優勢,要實現這一規劃目標,要著重搞好品種體系、管理服務體系、果品分級、包裝、貯運、保鮮體系、營銷體系等4個體系建設。內容來源:/structure/zjale/alegk.htm
『叄』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拉爾新開嶺支行怎麼樣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拉爾新開嶺支行是1989-05-02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國有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新疆阿拉爾市新開嶺。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拉爾新開嶺支行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9002718940974W,企業法人陳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拉爾新開嶺支行的經營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結匯、售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代理資金清算;各類匯兌業務;代理政策性銀行、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業務;貸款承諾;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匯借款;發行、代理發行、買賣或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外匯票據承兌和貼現;自營、代客外匯買賣;外幣兌換;外匯擔保;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企業、個人財務顧問服務;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業務;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企業年金託管業務;產業投資基金託管業務;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託管業務;代理開放式基金業務;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業務;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拉爾新開嶺支行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