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炒股開戶 » 錫林郭勒盟多倫縣炒股開戶
擴展閱讀
渭南市天然氣開戶手續 2021-12-16 12:20:24
井岡山期貨開戶 2021-12-16 12:02:48

錫林郭勒盟多倫縣炒股開戶

發布時間: 2021-07-25 01:31:10

1. 多倫股份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上海板塊
房地產板塊
代碼600696

2. 錫林郭勒盟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多倫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錫林郭勒盟興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多倫分公司成立於2011年08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房地產開發(許可證有效期至2017年5月3日)等。
法定代表人:田勝利
成立時間:2011-08-08
工商注冊號:15253100000699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2130)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諾爾鎮福盛社區東一環西側福鑫庄園小區

3. 內蒙古錫林浩特多倫縣

善琨路

4. 在多倫縣做什麼生意好

多倫縣的市場太大了,適合的商機還是很多的,不妨先對多倫縣的市場做一些細致的調查,去看看當地現在哪些行業還沒有飽和,去這些行業找找看,去找一些適合行業發展的項目或者產品都不錯的,可以選擇那種新出來的項目去做,因為新項目做的人很少,競爭很小,利潤應該會比較高一些,賺的錢可能會多一些。

5. 多倫股份,是什麼做生意的

你好,請給個最佳答案,謝謝,歡迎加為好友看資料隨時討論各種問題,開轉戶萬8
2.主營構成分析】
【2011年度概況】
┌────────────┬─────┬─────┬───┬──────┐
|項目名稱 |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 |毛利率|佔主營業務收|
| |萬元) |萬元) |(%) |入比例(%) |
├────────────┼─────┼─────┼───┼──────┤
|房地產(行業) | 9183.98| 4553.43| 49.58| 99.14|
|合計(行業) | 9264.09| 4633.54| 50.02| 100.00|
├────────────┼─────┼─────┼───┼──────┤
|商品房(產品) | 9183.98| 4553.43| 49.58| 99.14|
|合計(產品) | 9264.09| 4633.54| 50.02| 100.00|
├────────────┼─────┼─────┼───┼──────┤
|福建地區(地區) | 9183.98| -| -| 99.14|
|合計(地區) | 9264.09| -| -| 100.00|

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綜合開發和物業管理,目前公司與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就改造與開發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社區事宜達成合作意向,推進上海多倫路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與改造二期項目的實施。
截至11月30日,東平焦化的資產總額為5.3億元,負債總額為2.2億元,凈資產為3.1億元。此次增資完成後,多倫股份將持有公司4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審計機構對東平焦化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不僅如此,東平焦化公司此次納入評估范圍的房屋,全部沒有房屋所有權證。另外,評估范圍中的土地3宗、房屋建築物約9項,面積約為5154.25平米,以及所有生產設備全部抵押給吉木薩爾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牽頭的貸款社團,抵押期限從2010年10月20日至2013年10月19日,抵押的貸款本金為7000萬元。而公司作為"門外漢"進入煤化工行業,還將面臨來自經營管理和行業本身的各種風險。公司在房地產主業發展受制政策調整時積極轉型本來無可厚非,但其新涉足的煤化工也是受到政策調控的行業,也存在較大風險。
公司也表示,我國煤化工行業內重復布點、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仍然存在,近幾年來,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新建產能也在進一步擴張,可能會對東平焦化的銷售形成一定的壓力。同時,東平焦化二期工程完成後,對原煤等原材料需求大增,若相關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將對公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6. 多倫科技股票怎麼一下掉那麼多

【2017-04-27】多倫科技(603528)繼續停牌公告(詳情請見公告全文)
證券代碼:603528 證券簡稱:多倫科技 公告編號:2017-018
南京多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繼續停牌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南京多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 2017 年 4 月 25 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下發的《關於對南京多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期報告披露相關事項的問詢函》(上證公函[2017]0462 號)(以下簡稱《問詢函》),要求公司於 2 個交易日內回復並對外披露。因公司未能及時回復,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 2017 年 4 月 27 日起停牌 1 天,待相關事項核實後公告並復牌。
公司承諾:股票停牌期間,公司將根據上述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公司信息披露指定媒體為《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sse.com.cn。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在上述指定媒體披露的信息為准,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公司後續公告並注意投資風險。
特此公告。
南京多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 4 月 26 日
有人分析了這個公告。

7. 內蒙古多倫地區怎麼樣

多倫縣位於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盟東南端。背靠草原、面向京津,是內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旗縣(航線距離180公里),距錫林浩特、張家口、承德、赤峰均在280公里左右,是錫盟連接東北、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轄2鎮2鄉,總面積3773平方公里,人口10.5萬人。

全縣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是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典型的農牧結合經濟類型區。氣候屬中溫帶半乾旱向半濕潤過渡的大陸性氣候。海拔1150一1800米。年均氣溫1.6℃。年均降水量385毫米,屬錫盟境內豐水帶。
境內水資源豐富,是海河流域灤河水系的源頭,有常年性河流47條、大小湖泊62個,水域總面積16.2萬畝。有庫容1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1座、庫容0.26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7座,水庫工程所蓄積水資源佔全盟一半以上。
礦產資源較為豐富,1996年被列為國家13個重點找礦區之一。初步探明的有褐煤、鐵、螢石、珍珠岩等20個礦種,礦化點27處。
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自然景觀獨特。以十七世紀末清康熙帝親征噶爾丹獲勝後會盟建寺為起點,開創了多倫蒙古草原寺廟之都和旅蒙商之都二百餘年的繁榮,形成了匯宗寺、善因寺、山西會館為代表的清代古建築群,共有十一處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得益於山、水、林、沙的優勢,形成了西山灣、榆木川、姑娘湖、大渡口等自然生態景區。
多倫縣先後獲得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城鎮管理先進縣、全國財政工作先進縣、全國廣電工作先進縣、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多倫縣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低調務實、激情創業,全力推進「三化兩建」進程。2007年全縣經濟出現拐點,開始從農業大縣步入工業化初級階段。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大關,第二產業超過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之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7億元,較上年增長64.7%。財政收入再上億元台階,達到2.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跨7千元、8千元和9千元三個千元台階,達到901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人均增收775元,達到3385元。目前,我縣綜合實力由全盟的第9位越升到第6位,由全區的第96位越升到前60位。
一是工業化取得重大突破。經過不懈努力,大唐國際、中國大唐、協鑫、伊利、超大、東岳六大上市公司相繼落戶我縣投資興業,拉開了工業大發展的序幕。2005年,全國最大的大唐國際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項目入駐多倫,為我縣實施新型工業化創造了先決條件,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近百億元,動力車間並網發電,化工區土建工程完工,預計明年試車生產;大唐煤制芳烴項目(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扎實推進;同時,圍繞煤化工及下游產品開發轉化啟動了化工園區建設,目前已有9家企業入駐園區。中國大唐10萬千瓦風電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二、三期今年同時開工建設。協鑫120萬噸煤礦技改項目井下掘進工程順利推進,今年全面投產。伊利3萬噸奶粉一期工程已正式投產。超大多倫良種奶牛繁育項目一期工程投入運營,二期工程今年已開工,當年投產。同時,開工建設了全盟第一條氟化工生產線,建成了目前全盟最大的鐵精粉和螢石精粉生產基地。
二是農牧業產業化邁出重要步伐。我們始終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牧業發展,大力推進奶牛、肉牛、馬鈴薯、蔬菜四大主導產業。通過引進超大、伊利、寶象綠豐等龍頭企業,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飼養奶牛、肉牛的積極性,促進了奶牛和肉牛產業化。目前,全縣牛的存欄達到12萬頭,奶牛達到2.1萬頭,羊的存欄由54萬只壓縮至3.5萬只。通過積極培育永白澱粉等龍頭企業,發展水澆地,促進了馬鈴薯和蔬菜產業化。去年全縣產銷各類蔬菜16.5萬噸,馬鈴薯14.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首次實現大旱之年農民持續增收。
三是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近年來,按照「城鎮東擴、跨河發展」的思路和「舊城求古、新城求洋」的風格,政府直接投入近5億元進行了大規模城鎮建設。完成多倫淖爾鎮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把縣城總體規劃為東城區、西城區、南城區和化工園區,明確了城鎮區域功能。啟動東城區和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二環路,基本形成三橫九縱加兩環的城鎮主幹道路系統,拉開了城鎮發展整體框架。建成文化公園、龍澤湖公園和濕地公園,提高了城鎮整體品位。基本完成建城區道路硬化、亮化,綜合實施了供熱、供水、電網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城市基礎設施承載功能。積極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城市凈化水平明顯提高。目前,縣城建城區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4.5萬人。

8. 多倫縣在錫林郭勒盟的哪個方位

位於錫林郭勒盟的南端陰山北麓東端

9. 內蒙古 多倫

在內蒙古,你可以零距離接觸草原民族,體驗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風情。在這個成吉思汗曾馳騁過的地方,還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傳說,以及許許多多神秘的地方。
歐洲人的「東方神話」——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貴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後來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幾經擴建,元上都逐漸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每年從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來此消暑、狩獵、處理政務,前來朝覲的各國使節、王公大臣、巨商大賈雲集上都,使其成為一個影響亞、歐兩大洲的國際性大都會。馬可·波羅父子就曾在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見。
《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的宮殿設計精巧,裝飾豪華,令人嘆為觀止。該宮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間里都鍍了金,裝飾得富麗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歐洲人稱為「東方神話」。
中原漢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這里做到了完美結合。漢人設計的這座都城,布局合理、選址絕佳、守備設計合理。一個專門研究元上都遺址的專家稱,它在總體布局上即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布局觀念,又考慮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點,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見的冰川石林
大興安嶺余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時候,岩漿活動、冰川運動以及自然風蝕,最終就形成了世界罕見的花崗岩石林——克什克騰旗的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
還沒看夠銀白色的白樺樹和雜花片片的草地構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聳起許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獨柱擎天。卧駝、箭石、拴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後人的想像,便成了種種獨特景觀。
這里的石林通體為堅硬的花崗岩石,遠看恰似千層餅。石林頂部有冰臼分布,這在海內外尚屬首次發現。在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的同時,它也已成為研究古地質和古地貌變遷難得的科研資料。
因為人跡稀少,森林面積大,這里的人說,他們現在還能經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黃羊、鹿、狼。雨後,在樹林中採摘蘑菇,或者尋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話音末了,當地人指著遠出的一片片山脈說,那邊就是著名的大興安嶺。
成吉思汗的「天賜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產,質地純凈而濕潤,色澤豐富而艷麗,被稱為「中國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雞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極品,質地溫潤堅實,石上「血跡」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猶如紅霞映月,錦上添花。它更是難得的欣賞、雕刻、收藏用石。
相傳,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的慶功宴上,屬下獻上一隻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滿美酒,頻頻舉杯,不住地稱贊,「天賜之石!」。
如果有興致,在內蒙古,你還可以沙漠悠閑乘駝,也可以草原縱情奔馬。內蒙古大草原沒有都市的喧囂,有的只是草原的遼闊和些許安詳。

10. 內蒙古多倫市的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古多倫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經緯度西起東經97°12′,東至東經126°04′,橫跨經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直線距離1 700公里;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2.3%,居全國第3位。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221公里。
[地質]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層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以北42°為界,可分為兩個I級大地構造單元。42°線以北為天山--內蒙古--興安地槽區,以南為華北地台區。中、新生代時受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的影響,內蒙古東部地區形成北北東向的構造火山岩帶,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內蒙古存在著兩個全國著名的Ⅱ級成礦帶,就在這兩大工級構造單元接觸部軸和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上。前者為華北地台北緣金、銅多金屬2級成礦帶,後者為大興安嶺Ⅱ級銅多金屬成礦帶。
[地貌]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復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著大興安嶺、陰山(狼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灰騰梁)、賀蘭山等山脈,構成內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樑。內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總面積 15萬平方公里。在大興安嶺的東麓、陰山腳下和黃河岸邊,有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黃河南岸平原。這里地勢平坦、 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是內蒙古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帶,分布著黃土丘陵和石質丘陵,其間雜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較嚴重。全區高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53.4%,山地佔 20.9%,丘陵佔16.4%,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面面積佔0.8%。
[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 ,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 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於l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於1 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達3200 毫米以上。內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資源非常豐富, 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於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 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 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水文]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l000餘條,祖國的第二大河--黃河,由寧夏石咀山附近進入內蒙古,由南向北,圍繞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一個馬蹄形。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條。有近千個大小湖泊。全區地表水資源為671億立方米,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300億立方米,佔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9%。扣除重復水量,全區水資源總量為518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佔有水量l萬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為4.4l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內蒙古水資源在地區、時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勻,且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適應。東部地區黑龍江流域土地面積佔全區的27%,耕地面積佔全區的20%,人口佔全區的18%,而水資源總量佔全區的65%,人均佔有水量8420立方米,為全區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區的西遼河、海灤河、黃河 3個流域總面積佔全區的26%,耕地佔全區的30%,人口佔全區的66%,但水資源僅佔全區25%,其中除黃河沿岸可利用部分過境水外,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
地表水] 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地表年徑流量約291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78%;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22%。由於河川徑流受大氣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年徑流量地區分布不均,水資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區水量富而有餘,而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同時,河川徑流年內分布 不均,年際間變化比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徑流量佔全區徑流量的60~80% 。歷年間徑流量大小不勻,相差很大。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東部林區各河流為4~12;中部各河流為6~22;西部地區各河流高達26以上。此外,從區外流入自治區境內的河川徑流量有330.6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入境的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額濟納河8.4 億立方米。
[地下水] 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平均資源量為254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13億立方米,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44%。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佔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l%。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72億立方米,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重復計算後,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的56%。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受大氣降水、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平原多、山丘區少和內陸河流域更少的特點。自治區平原區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間的重復計算後的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在5.9~6.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山丘區地下水平均水資源模數的2.2~2.7倍。內陸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只是在內陸閉合盆地的平原或溝谷窪地,地下水才比較富集。全區按自然條件和水系的不同,分為:大興安嶺西麓黑龍江水系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大興安嶺東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區;西遼河平原遼河水系地區;陰山北麓內蒙古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陰山山地、海河、灤河水系地區;陰山南麓河套平原黃河水系地區;鄂爾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區;西部荒漠內陸水系地區。
[土壤]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土壤種類較多,其性質和生產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點是土壤形成過程中鈣積化強烈,有機質積累較多。根據土壤形成過程和土壤屬性,分為9個土綱,22個土類。在9個土綱中,以鈣層土分布最少。內蒙古土壤在分布上東西之間變化明顯,土壤帶基本呈東北--西南向排列,最東為黑土壤地帶,向西依次為暗棕壤地帶、黑鈣土地帶、栗鈣土地帶、棕壤土地帶、黑壚土地帶、灰鈣土地帶、風沙土地帶和灰棕漠土地帶。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結構和水分條件良好,易於耕作,適宜發展農業;黑鈣土自然肥力次之,適宜發展農林牧業。
[植被] 內蒙古境內植被由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種類組成。植物種類較豐富,已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351種,分屬於133科,720屬。其中引進栽培的有184種,野生植物有2 167種(種子植物2106種,蕨類植物61種)。植物種類分布不均衡,山區植物最豐富。東部大興安嶺擁有豐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中部陰山山脈及西部賀蘭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澤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區以草原與荒漠旱生型植物為主,含有少數的草甸植物與鹽生植物。內蒙古境內草原植被由東北的松遼平原,經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和內蒙古高原到陰山山脈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組成一個連續的整體,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於伊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鹽柴類和矮灌木類組成,共有種子植物1000多種。植物種類雖不豐富,但地方特有種的優勢作用十分明顯。

湛藍的天,潔白的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星星點點的蒙古包點綴其中。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內蒙古大草原。
在內蒙古,你可以零距離接觸草原民族,體驗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風情。在這個成吉思汗曾馳騁過的地方,還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傳說,以及許許多多神秘的地方。
歐洲人的「東方神話」——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貴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後來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幾經擴建,元上都逐漸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每年從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來此消暑、狩獵、處理政務,前來朝覲的各國使節、王公大臣、巨商大賈雲集上都,使其成為一個影響亞、歐兩大洲的國際性大都會。馬可·波羅父子就曾在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見。
《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的宮殿設計精巧,裝飾豪華,令人嘆為觀止。該宮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間里都鍍了金,裝飾得富麗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歐洲人稱為「東方神話」。
中原漢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這里做到了完美結合。漢人設計的這座都城,布局合理、選址絕佳、守備設計合理。一個專門研究元上都遺址的專家稱,它在總體布局上即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布局觀念,又考慮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點,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見的冰川石林
大興安嶺余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時候,岩漿活動、冰川運動以及自然風蝕,最終就形成了世界罕見的花崗岩石林——克什克騰旗的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
還沒看夠銀白色的白樺樹和雜花片片的草地構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聳起許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獨柱擎天。卧駝、箭石、拴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後人的想像,便成了種種獨特景觀。
這里的石林通體為堅硬的花崗岩石,遠看恰似千層餅。石林頂部有冰臼分布,這在海內外尚屬首次發現。在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的同時,它也已成為研究古地質和古地貌變遷難得的科研資料。
因為人跡稀少,森林面積大,這里的人說,他們現在還能經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黃羊、鹿、狼。雨後,在樹林中採摘蘑菇,或者尋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話音末了,當地人指著遠出的一片片山脈說,那邊就是著名的大興安嶺。
成吉思汗的「天賜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產,質地純凈而濕潤,色澤豐富而艷麗,被稱為「中國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雞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極品,質地溫潤堅實,石上「血跡」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猶如紅霞映月,錦上添花。它更是難得的欣賞、雕刻、收藏用石。
相傳,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的慶功宴上,屬下獻上一隻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滿美酒,頻頻舉杯,不住地稱贊,「天賜之石!」。
如果有興致,在內蒙古,你還可以沙漠悠閑乘駝,也可以草原縱情奔馬。內蒙古大草原沒有都市的喧囂,有的只是草原的遼闊和些許安詳。
這里還有太多關於成吉思汗的傳說故事,更有許多值得人們留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