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湘西自治州鳳凰縣有幾個鄉鎮
鳳凰縣轄9個鎮、22個鄉 沱江鎮 廖家橋鎮 木江坪鎮 阿拉營鎮 茶田鎮 吉信鎮 山江鎮 臘爾山鎮 禾庫鎮 齊良橋鄉 官莊鄉 橋溪口鄉 水打田鄉 林峰鄉 都里鄉 落潮井鄉 新場鄉 茨岩鄉 黃合鄉 大田鄉 三拱橋鄉 竿子坪鄉 兩頭羊鄉 火爐坪鄉 麻沖鄉 板畔鄉 千工坪鄉 木里鄉 兩林鄉 柳薄鄉 米良鄉
2. 湘西鳳凰具體在哪
一、地理位置
鳳凰縣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位於東經109度18分-109度48分,北緯27度44分-28度19分。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地區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松桃苗族自治縣。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50公里,總面積為1759.1平方公里,(合263.87萬畝)。約為全省面積的百分之0.84,佔全州面積的百分之8.12,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較小的山區縣。
二、地形地貌
鳳凰縣地形復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台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竿子坪、吉信、橋溪口、木江坪、官莊、南華山,新場、廖家橋、七良橋、水打田、林峰、沱江鎮等地,最低的水打田鄉竹子坳海拔170米。地表物質以紅岩為主,夾有部分石灰岩、面岩。氣候較溫暖。
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台階,海拔500-800米,包括茨岩、茶田、黃合、阿拉營、落潮井、麻沖、都里、板畔、千工坪、山江、木里、兩頭羊、火爐坪及三拱撟、大田的一部分,以中低山和中低山原為主,地勢較平緩開闊,谷少坡緩、壠田較多,石灰岩廣布,天坑溶洞甚多,氣候適中。
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台階。海拔在800米以上,包括米良、柳薄、禾庫、兩林、臘爾山及太田、三拱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地表組成物質石灰岩佔95%,地表起伏和緩,坡度在5-20度之間。邊緣地帶,峰巒連綿,谷深坡陡,為中山類型。氣候較寒冷。
三、河湖水系
鳳凰縣水系屬於長江水系,經洞庭湖上溯為沅水系,再上溯分屬武水或辰水水系。縣境內大小河流溪溝156條,總長709公里。河流由西南向東北呈樹枝狀分布,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或幹流長5公里以上的有40條。主要河流有四條。
沱江為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在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為305.9米,最低的1962年為300.39米,平均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為0.014立方米/秒,平均為11.89立方米/秒。
萬溶江在縣北,為武水二級支流。在縣內流經山江、兩頭羊、火爐坪、木里、吉信、三拱橋、竿子坪等7個鄉鎮,長38.7公里,流域面積29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5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51米。
白泥江又名白岩江,為辰水一級支流,發源於楊家寨。在縣境內長約36.1公里,流域面積340.26公嚅。多年平均流量7.53立方米/秒,自然高差302米。
四、氣候氣象
鳳凰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但西北中山山原卻有北亞熱帶的性質。由於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差異,氣候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型是西北高寒山區(臘爾山區和山江區的北半部),海拔700米以上;第二類型是較暖區(吉信區和城郊區的南部地區)其餘地區是第三類型,界於兩類之間。高寒山區和較暖區氣溫一般相差5-6攝氏度,節氣相差15天左右。
全縣處於全國多雲中心區的邊緣,年平均雲量在8成以上,年平均霧日達35天,因此日照偏少,處於全國低照度中心區及湘西北低值中心區,但仍足以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
全縣處於湘西低熱區,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於等於35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
鳳凰縣位於雲貴高原東側少雨地區,歷年平均降雨量僅1308.1毫米,年降水量為州內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區之一。但由於山區陰地形對暖溫氣流的阻滯和抬升作用。臘爾山區的旱情往往比城郊區為輕。
全縣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所以受大氣環流的影響,表現為最明顯的季風環流。
http://www.07430743.com/Search.asp?page=4&SearchType=0&ClassID=0&KeyWord=鳳凰&ChannelID=0
3. 湘西鳳凰縣
鳳凰縣
鳳凰(苗文:Jib Zhes),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與瀘溪縣交界,南與麻陽縣相連,西同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史稱「西托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2015年,鳳凰縣轄4鄉13鎮。[1]
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已有300年的歷史。2016年,鳳凰縣總人口43.2548萬人,常住人口32.7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34.1418萬人。2016年,鳳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9273萬元,增長10.1%。
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4. 湘西鳳凰縣,亂岩溪往哪走
距離鳳凰縣城約22公里,走Y128線即可到達
從鳳凰縣城到S308,行駛120米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S308,行駛560米
左轉,從S308到Y128,行駛4.3公里
左後方轉彎,進入Y128,行駛15.9公里
左轉,從Y128到亂岩溪,行駛1.5公里
5. 現在湘西鳳凰縣新房大約什麼價位
商品房的價格在1800左右 臨江的,現在基本不賣,江邊的都拿來做客棧了,一間房一年在租金在5000以上,所以基本都只租不賣 我在「鳳凰自遊人」裡面看到有具體的信息,你可以去了解下。
6.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
這個地址快遞到不了.
只能用EMS發貨.
7. 湖南鳳凰縣屬於什麼市
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鳳凰,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位於東經109度18分-109度48分,北緯27度44分-28度19分。東與瀘溪縣接界,北與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南靠懷化地區的麻陽苗族自治縣,西接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松桃苗族自治縣。
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東與瀘溪縣交界,南與麻陽縣相連,西同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史稱「西托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
鳳凰縣全境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5O公里,土地總面積174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5月,全縣轄17個鄉鎮261個行政村20個社區。
鳳凰古城2001年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07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強縣」,2012年晉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區域軍事防禦體系」入選新一輪「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被正式授予「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7)湘西鳳凰縣炒股開戶擴展閱讀
鳳凰縣歷史悠久。《鳳凰廳志》記載,夏、商、殷、周以前,這里即為"武山苗蠻"之地。戰國時期,屬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建黔中郡。秦王贏政統一中原後,把其所轄的廣大地域劃分為36郡,鳳凰所在的黔中郡即為其一。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後幾經變革,西漢期間鳳凰歸辰陽縣轄,西晉歸鐔成縣,東晉改歸舞陽縣,但一直屬武陵郡管轄。
《元和郡縣志》記載,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坡山西址設渭陽縣」,並載「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鳳凰山,坡山西設縣城,據考,古縣城址就是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址屬錦州盧陽郡。
元時,統治者為了穩固政權,在渭陽境內設五寨司,五寨長官司駐鎮竿(今鳳凰縣城。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 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設鎮竿守備。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移麻陽參將駐鎮竿城。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設鎮竿協副將,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升協為鎮,鎮竿成為清朝全國六十二鎮之一。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廢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移辰沅靖道駐鎮竿。鎮竿成為全國八十九道之一。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於湘西北設永順府,辰沅靖道改為辰沅永靖兵備道,鎮、道員均住鳳凰、治轄范圍覆蓋整個大湘西二十餘州縣廳,據載,為全國八大兵備道之一。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改鳳凰營為廳(散廳),升通判為同知;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 升散廳為直隸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廳為縣,稱鳳凰縣,相沿至今。
歷史演遞,雲卷雲舒,悠悠數千年。鳳凰的區位日顯突出,古城鎮竿的地位日顯重要,最終成為統轄「大湘西」二十餘州、縣(廳),輻射影響至湘鄂川(渝)黔四省(市)邊區的一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這種中心位置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