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破碎帶蝕變岩型——湖南省新邵縣龍山銻金礦
1.礦區地質特徵
龍山銻金礦為湖南省四大金礦之一,距湖南省新邵縣城30km,區域上位於華南褶皺帶的湘中坳陷中部,東西向白馬山-龍山構造隆起帶與北東向寧鄉-新寧基底斷裂帶和北西向錫礦山-漣源基底斷裂帶交會部位。區域上發育眾多的金、銻礦床、礦點,如高家坳金礦、錫礦山銻礦等(圖4-8)(劉鵬程等,2008)。
圖4-8 龍山地區地質略圖
(據劉鵬程等,2008)
D-T—泥盆系-三疊系;Z-S—震旦系-志留系;Pt—新元古界;γ—花崗岩。1—細粒花崗岩;2—花崗斑岩;3—石英斑岩;4—不整合地質界線;5—隆起區界線;6—基底斷裂;7—隱伏-半隱伏基底斷裂;8—金礦床;9—金礦點;10—銻礦床;11—礦區范圍
2.礦體特徵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下震旦統江口組上段,為一套淺變質灰綠色碎屑岩系,自下而上分為4個亞段,其中第一、第二亞段為一套濁積岩建造的淺灰—灰綠色富含凝灰質的含礫砂質板岩和含礫板岩夾絹雲母板岩,為主要賦礦層位(劉鵬程等,2008;劉升友等,2013)。礦體呈脈狀、透鏡狀發育在斷裂破碎帶內,斷裂帶的空間發育規模決定了礦體的規模和形態,為典型的受斷裂構造控制的破碎帶蝕變岩型金銻礦脈。單個礦體的產出規模較為懸殊,走向延長多在40~190m之間,最長可達300m,礦體厚度在0.3~4m之間,平均厚度在1m左右,金的平均品位在4~6g/t之間,銻的平均品位在4%~22%之間(圖4-9)。
圖4-9 龍山銻金礦床地質剖面簡圖
(據劉升友等,2013)
1—下震旦統江口組;2—砂質板岩;3—蝕變帶;4—礦體
據野外觀察,結合鏡下鑒定,礦石主要為粒狀結構,鏡下可見鱗片變晶結構、他形葉片狀結構、交代尖角狀結構、草莓狀結構、變膠狀結構等。礦石構造有塊狀構造、緻密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脈狀-網脈狀構造,條帶狀構造、角礫狀構造,局部可見晶洞構造。礦石自然類型以石英-輝銻礦-黃鐵礦(毒砂)-自然金型為主,金屬礦物主要有毒砂、黃鐵礦、輝銻礦等,偶見閃鋅礦、黃銅礦、褐鐵礦等,自然金主要以次顯微金形式賦存於輝銻礦中,次賦存於黃鐵礦、毒砂的載金礦物中。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
3.成因模式
李己華等(2004)根據成礦地質特徵構建了礦床成因模型(圖4-10),根據該模型,在區域上首先形成EW向穹窿,在上隆過程中使上覆蓋層發生褶曲,新元古代地層褶曲時處於穹窿頂部,發生大量微裂隙並為石英脈所充填,形成含明金的石英脈型金礦體;震旦系在褶曲過程中處於較有利的轉折端位置,形成不同方向的小斷裂,由基底大斷裂輸運的岩漿熱液中的金、銻礦質在上述小斷裂中沉澱,與大氣降水形成的流體共同作用,形成本礦帶中主要的金-銻礦床;寒武系至三疊系由於距離穹窿頂部較遠,在穹窿上隆過程中僅在核部形成破劈理,圍岩中的礦質聚積於其中,形成規模較小的礦體。
4.礦床系列標本簡述
2010年,在研究龍山銻金礦地質特徵及成礦背景後,針對礦區開采情況採取礦區揀塊法對礦區各開采中段採集標本共17塊(表4-3)。其中,採集礦石標本3塊,岩性為輝銻礦礦石和角礫狀輝銻礦礦石;採集圍岩8塊,岩性為含礫砂岩、絹雲母化含礫砂岩、次生石英岩化含礫砂岩、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和白色黏土岩;採集礦化圍岩標本5塊,岩性包括輝銻礦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黃鐵礦化絹雲母化含礫砂岩和輝銻礦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採集岩石標本1塊,岩性為脈石英。所采標本基本涵蓋了出露的各地層岩石、礦石及圍岩。
圖4-10 龍山金銻礦成礦模式示意圖
(據李己華等,2004)
O—T—奧陶系—三疊系;
1—隱伏岩體;2—破碎帶及礦體;3—礦質;4—礦液流向;5—天然水流向
表4-3 湖南省新邵縣龍山銻金礦採集標本
註:表中Au3-B代表湖南省新邵縣龍山銻金礦標本,Au3-b代表該標本薄片編號,Au3-g代表該標本光片編號。
5.圖版
(1)標本照片及其特徵描述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1
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灰色,中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砂粒成分主要為石英,砂粒直徑為0.3~0.5mm,磨圓度較好,呈圓狀—次圓狀,為基底式膠結,膠結物成分為粉砂質。礫石成分為石英岩角礫,磨圓程度不均一,次圓狀、次稜角狀,礫徑差別較大,小者5mm,大者2cm,含量約5%,礫石分布無序。岩石中膠結物具弱絹雲母化蝕變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2
絹雲母化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灰色,中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砂粒成分主要為石英,砂粒直徑為0.3~0.5mm,磨圓度較好,呈圓狀、次圓狀,發生絹雲母化。基底式膠結,膠結物成分為粉砂質。礫石成分為石英岩角礫,磨圓程度不均一,次圓狀、次稜角狀,礫徑差別較大,小者5mm,大者2cm,含量約5%,礫石分布無序。岩石中膠結物具弱絹雲母化蝕變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3
輝銻礦礦石。礦石呈灰色—鉛灰色,微細粒狀結構,緻密塊狀、稠密浸染狀構造。礦石礦物均為輝銻礦,他形細粒、微細粒結構,鉛灰色、鋼灰色,不顯金屬光澤,含量約70%。脈石礦物為石英,白色—無色,透明—半透明,粒狀,與輝銻礦鑲嵌共生,含量約30%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4
輝銻礦礦石。礦石呈鉛灰色—鋼灰色,細—微細粒狀結構,緻密塊狀構造。礦石幾乎全部由細—微細粒狀輝銻礦組成,呈鉛灰色—鋼灰色,礦石密度大,不含或基本不含其他礦物成分,輝銻礦含量接近100%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5
脈石英。岩石呈深灰色,非晶質結構、碎裂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非晶質塊狀石英,白色、乳白色,含量>90%,其次為脈石英邊部和裂隙中的綠泥石,綠色—深綠色,片狀、纖維狀擦痕階步發育,含量10%左右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6
含礫砂岩。岩石呈深灰色、綠灰色,非晶質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局部石英發生絹雲母化較強,並伴生綠泥石化,呈綠灰色,粒徑約0.3mm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7
絹雲母化含礫砂岩。岩石呈灰黑色,非晶質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石英絹雲母化強烈。岩石中偶見細粒黃鐵礦團粒,其中有微細粒輝銻礦,集合體呈針柱狀,未見到毒砂和自然金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8
次生石英岩化含礫砂岩。岩石呈灰色,變余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礫石成分為硅質石英,稜角狀、次稜角狀,礫徑一般為3~5mm,含量10%~15%。砂質成分為石英,圓狀、次圓狀,無色透明,基底式膠結,膠結物成分為硅質,輕微變質後膠結物重結晶石英岩化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9
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綠灰色,中粒—細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礫石成分為硅質石英,白色、乳白色,礫徑為3~5mm,含量3%~5%。砂質成分為石英,粒徑0.25~0.3mm,無色透明,圓狀、次圓狀。膠結物為硅質、粉砂質。岩石經輕微變質形成綠泥石化和絹雲母化,使岩石變綠而顯綠灰色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0
輝銻礦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礫石成分為硅質石英,礫徑一般為3~5mm,屬細礫石,大者可達10mm,無定向,次圓狀、次稜角狀,有時具壓扁特徵,含量5%。砂質成分為石英,無色透明,圓狀、次圓狀,膠結物為粉砂質和部分泥質,輕微變質後形成綠泥石化和絹雲母化,使岩石產生片理。岩石中不均勻發育輝銻礦化,輝銻礦呈細粒狀、針柱狀自形晶,呈鉛灰色,強金屬光澤,含量1%~2%。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1
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灰色,中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砂粒成分主要為石英,砂粒直徑為0.3~0.5mm,磨圓度較好,呈圓狀、次圓狀。基底式膠結,膠結物成分為粉砂質。礫石成分為石英岩角礫,磨圓程度不均一,次圓狀、次稜角狀,礫徑差別較大,小者5mm,大者2cm,含量約5%。礫石分布無序。岩石中膠結物具弱絹雲母化蝕變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2
黃鐵礦化絹雲母化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灰色,中粒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砂粒成分主要為石英,可見石英脈,脈寬2~20mm,具分支復合現象。除石英脈外還可見粒狀黃鐵礦,粒徑2~5mm,自形程度高,多為等軸晶系的立方體晶形,但也可見五角十二面體晶形,有的發育在石英脈和砂岩中,含量約2%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3
角礫狀輝銻礦礦石。礦石呈灰色—灰白色,自形—他形集合體狀,角礫狀構造。礦石礦物為輝銻礦,鉛灰色,集合體呈針柱狀,強金屬光澤,晶體寬約1mm,長10~15mm,含量3%~5%,生長於晶洞中。脈石礦物主要為含礫砂岩的角礫,其次為石英脈體。礦石中角礫為含礫砂岩和早期硅化石英脈,破碎後由輝銻礦膠結,輝銻礦充填於角礫之間空隙中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4
輝銻礦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礦石呈灰色—灰白色,自形—他形集合體狀,角礫狀構造。礦石礦物為輝銻礦,鉛灰色,集合體呈針柱狀,強金屬光澤,含量1%~2%。脈石礦物主要為含礫砂岩的角礫,其次為石英脈體。礦石中角礫為含礫砂岩和早期硅化石英脈,破碎後由輝銻礦膠結,輝銻礦充填於角礫之間空隙中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5
輝銻礦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綠灰色,鱗片變晶結構、變余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礫石成分為硅質石英,礫徑差別較大,一般為3~5mm,最大可達5mm×20mm,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約5%。砂粒成分為無色石英,粒徑約0.3mm,圓狀、次圓狀。膠結物為粉砂質,少量泥質,基底式膠結,膠結物中的泥質絹雲母化和綠泥石化,多沿構造滑動面發育。輝銻礦,灰色,呈細小針柱狀晶形,呈細脈浸染狀分布於構造裂隙中,含量1%~2%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6
輝銻礦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岩石呈淺綠灰色,鱗片變晶結構、變余砂狀結構,塊狀構造。礫石成分為硅質石英,礫徑差別較大,一般3~5mm,最大可達5mm×20mm,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約5%。砂粒成分為無色石英,粒徑約0.3mm,圓狀、次圓狀。岩石中可見硅化石英細脈,脈中有輝銻礦充填。膠結物為粉砂質,少量泥質,基底式膠結,膠結物中的泥質發生絹雲母化和綠泥石化,多沿構造滑動面發育。輝銻礦,灰色,細小針柱狀晶形,呈細脈浸染狀分布於構造裂隙中,含量1%~2%。另可見呈細脈狀或團窩狀發育的微細粒狀黃鐵礦,含量2%~3%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7
白色黏土岩。白色土狀,塊體,手捻極細具滑感,加水不膨脹,加酸不起泡,可能為蒙脫石類黏土礦物
(2)標本鏡下鑒定照片及其特徵描述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1
含礫砂岩。鱗片粒狀變晶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Se,約75%)和石英(Qz,約20%)。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大多是由斜長石絹雲母化作用所致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5
絹雲母砂岩。鱗片變晶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Pl,約60%)、絹雲母(Se,約20%)和石英(Q z,約15%)。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斑晶雙晶發育明顯。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大多是由斜長石絹雲母化作用所致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6
含礫砂岩。變余砂狀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Se,約50%)、石英(Qz,約30%)和斜長石(Pl,約15%)。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斑晶雙晶發育明顯,大多由斜長石絹雲母化作用所致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7
絹雲母化含礫砂岩。鱗片變晶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Se,約55%)、石英(Qz,約30%)和斜長石(Pl,約10%)。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斑晶雙晶發育明顯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8
次生石英岩化含礫砂岩。變余砂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Qz,約80%)、絹雲母(Se,約10%)和斜長石(Pl,約5%)。石英,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斑晶雙晶發育明顯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09
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含礫砂岩。鱗片變晶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Se,約50%)、石英(Qz,約30%)、綠泥石(Chl,約10%)和斜長石(約5%)。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石英,呈他形,無色透明,表面光滑,正低突起,無解理和雙晶,顆粒粒徑0.1~0.2mm。綠泥石,單斜晶系,淡綠色,具弱多色性,干涉色低,為I級灰白,「柏林藍」或「鐵銹色」異常干涉色,呈平行或近平行消光。斜長石,三斜晶系,無色,負低突起,斑晶雙晶發育明顯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b14
絹雲母化含礫砂岩。鱗片變晶結構,板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Se,約60%)和石英(Qz,約35%)。石英,呈他形,無色透明,表面光滑,無風化物,正低突起,無解理,無雙晶,顆粒粒徑0.1~0.2mm。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g07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少量褐鐵礦,偶見黝銅礦及輝銻礦等。黃鐵礦(Py)含量約1%,早期呈變余草莓狀結構,粒徑介於0.001~0.01mm之間;晚期多呈他形粒狀結構,黝銅礦沿其邊緣分布,被晚期褐鐵礦沿其裂隙及間隙交代,粒徑介於0.001~0.2mm之間。輝銻礦(Snt)少量,呈半自形長板狀結構或他形粒狀結構分布於晚期透明礦物脈中,粒徑介於0.005~0.03mm之間。黝銅礦(Td)偶見,呈不規則粒狀結構沿晚期黃鐵礦顆粒邊緣分布,粒徑約為0.02mm。褐鐵礦(Lm)少量,呈不規則粒狀沿黃鐵礦顆粒間隙及裂隙交代,粒徑介於0.001~0.02mm之間
礦物生成順序:黃鐵礦→黝銅礦→輝銻礦→褐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g12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偶見褐鐵礦。黃鐵礦(Py)含量約1%,呈自形粒狀結構分布於透明礦物中,可見立方體及五角十二面體晶體截面形態,偶見褐鐵礦沿其裂隙交代呈尖角狀結構,粒徑0.005~2.0mm不等。褐鐵礦(Lm)偶見,呈不規則粒狀沿黃鐵礦顆粒間隙及裂隙交代
礦物生成順序:黃鐵礦→褐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g13
主要金屬礦物為輝銻礦、毒砂及黃鐵礦,少量黃銅礦。輝銻礦(Snt)含量約5%,呈不規則粒狀結構,可見聚片雙晶,集合體呈脈狀—網脈狀穿插於透明礦物顆粒中,呈尖角狀、細脈狀交代毒砂顆粒,局部包裹毒砂顆粒呈包含結構,粒徑0.002~3.0mm不等。毒砂(Apy)少量,呈自形粒狀結構,被黃鐵礦沿顆粒邊緣交代,或被輝銻礦呈尖角狀或細脈狀沿其裂隙交代,粒徑介於0.002~0.3mm之間。黃鐵礦(P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五角十二面體晶體截面形態,可見其交代毒砂顆粒,粒徑介於0.002~0.1mm之間。偶見黃銅礦(Ccp)呈不規則粒狀分布於透明礦物顆粒中,粒徑約0.01mm
礦物生成順序:毒砂→黃鐵礦→黃銅礦→輝銻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g14
主要金屬礦物為毒砂、黃鐵礦及輝銻礦,少量輝銻銀礦、黝銅礦、輝鐵銻礦。黃鐵礦(Py)含量約2%,早期呈草莓狀結構,重結晶呈變余草莓結構或變膠狀結構,被晚期輝銻銀礦及黝銅礦沿膠狀黃鐵礦裂隙及間隙交代,粒徑介於0.001~0.01mm之間,晚期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介於0.001~0.1mm之間。毒砂(Apy)含量約1%,呈自形粒狀結構,交代包含晚期自形黃鐵礦,粒徑介於0.01~0.5mm之間。輝銻礦(Snt)少量,呈不規則粒狀結構,沿輝鐵銻礦邊緣交代並包裹殘余顆粒呈包含結構,粒徑0.001~0.1mm不等。輝銻銀礦(Mgy)少量,呈不規則粒狀結構,交代黃鐵礦呈細脈結構或包含結構,粒徑介於0.001~0.02mm之間。黝銅礦(Td)少量,呈不規則粒狀結構,沿黃鐵礦顆粒間隙充填交代,粒徑介於0.002~0.02mm之間。少量輝鐵銻礦(Btr)
礦物生成順序:黃鐵礦→毒砂→輝銻銀礦→黝銅礦→輝鐵銻礦→輝銻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鉛鋅銻銀金礦
Au3-g16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及輝銻礦,少量毒砂及閃鋅礦等。黃鐵礦(Py)含量約1%,早期重結晶呈變余草莓結構或變膠狀結構,粒徑介於0.001~0.02mm之間,晚期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可見五角十二面體晶體截面形態,局部被毒砂交代包裹呈包含結構,或輝銻礦、閃鋅礦沿其邊緣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狀結構或細脈狀結構等,粒徑介於0.01~0.3mm之間。輝銻礦(Snt)含量約1%,呈不規則粒狀結構,集合體呈脈狀穿插於透明礦物中,沿毒砂及黃鐵礦顆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狀或細脈狀結構,粒徑0.001~0.3mm不等。毒砂(Apy)含量約1%,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顆粒較為破碎,交代包含晚期自形黃鐵礦顆粒,並被輝銻礦沿其裂隙及邊緣交代呈尖角狀結構或細脈狀結構等,粒徑介於0.01~0.2mm之間。偶見閃鋅礦(Sp)
礦物生成順序:黃鐵礦→毒砂→閃鋅礦→輝銻礦
B.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吉林有限公司遼源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吉林有限公司遼源分公司(以下簡稱遼源移動)是1999年從電信剝離出來獨立運營的移動通信企業,2004年7月1日在香港、紐約成功上市,是我市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通信運營企業,下設東豐、東遼兩個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剛
成立時間:2005-01-19
工商注冊號:22000040000476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遼源市龍山區遼河大路260號(市農行道南)
C. 禾龍山加起來讀什麼
禾龍山加起來是嵇,讀音:jī。
嵇漢語漢字,拼音:jī,可作為姓氏,也是中國山名。
在江蘇北部灌南地區,當地讀音是:yí,二聲(移)同音,在灌雲地區也是讀yí的,我們灌雲龍苴鎮這里有個嵇(yí)嶺的村子,在山東濰坊高密地區是讀xi。在沭陽地區讀音和灌南與灌雲相同,也是「yí」。
(3)遼源龍山區td開戶擴展閱讀:
嵇組詞示例如下:
1.嵇山[ jī shān ]山名。在安徽省宿縣西南。相傳三國魏嵇康居此。山名。在河南省修武縣西北。亦以嵇康曾居此而得名
2.嵇散[ jī sàn ]嵇康。因官至中散大夫,世稱 嵇中散,省稱「嵇散」。
3.嵇呂[ jī lǚ ]嵇康與呂安 的並稱。二人相交甚為友善。事見《晉書·嵇康傳》。後因以借指摯友。
4.嵇劉[ jī liú ]嵇康和劉伶 的並稱。兩人均嗜酒,故以喻指酒友。
5.嵇阮[ jī ruǎn ]嵇康與阮籍 的並稱。兩人詩文齊名,皆以嗜酒、孤高不阿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