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位箏友,練習古箏其間是否有被媽媽批評甚至於挨打
我今年18了,自己練古箏,自己學古箏,然後一邊學一邊住宿工作,我媽不在我旁邊
㈡ 請問有沒有古箏微信交流群啊,不限地區,只要是古箏愛好者微信交流群,微信群,謝謝啦
你去網路古箏吧,好多群,挑自己適合的年齡組或水平組吧。
㈢ 古箏價錢一般都是多少,買一款比較適合個人用的古箏
初級練習箏1000—4000,適應一般古箏興趣愛好的箏友,對音質沒有特別的要求,這個價位的古箏可選的太多了。
中級專業演奏箏4000—7000,不管是純粹的興趣愛好還是專業考級都適應,如果想一步到位,考到10級不用換箏最好不要低於5000的箏。
高級演奏箏7000—10000,專業學習和考級,以及專業演奏常用箏。
頂級演奏收藏箏10000以上,這個級別古箏專業人士選擇比較多。
㈣ 為什麼練古箏練到幾個月感覺自己進步不大好像卡在那了一樣什麼原因呢
學了一段時間難免會到瓶頸期 慢慢練習 沉下心 基本功扎實 每天都練習 時間長了自然瓶頸期就過去了 量變引起質變嘛
㈤ 有人買過1.30的古箏嗎,都評價一下怎麼樣
為您解答
就是半箏啊,音色還是比不上大箏,除非你花大價錢買個半箏,而且低音部分還不好按。主要還是為了攜帶方便,或省空間,如果追求音色,還是得全長箏。
㈥ 古箏價格一般多少錢有什麼區別
古箏價格一般多少錢?有什麼區別
對於古箏來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箏品質和音質的高低,而從價格上可以把古箏區分為四類。
采樂古箏-大納彩-胡桃木國畫-紅花鳥
㈦ 各位箏友學古箏半年都到什麼程度了啊
如果速成大概能達到頂級或者8級左右,如果正常學應該是4級那樣,但是一般前面應該學一本入門做鋪墊.
㈧ 關於練古箏雙手配合問題
練箏要決 良好的練琴方法, 是打開進步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練琴的「十六字訣」(分合分合,零整零整,慢快慢快,看背看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 「分合分合」:就是在彈奏新樂曲時,一般要先單手---後雙手---再單手---再雙手這樣的反復多次的練習。
分手練習能集中地體會彈奏方法是否正確,也容易注意到樂曲的各個方 面。在分手練習准確、熟練的基礎上,雙手彈奏時,運用正確的彈奏方法,盡量把音樂處理得比較完整。對於初學者,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層次,一般情況下要突出主旋律。單、雙手練習之後,再分手彈奏也很重要,因為通過一段時間的雙手練習,對於彈奏方法和樂曲的處理,肯定不會表現全面,所以再次單手練習時,還需要集中注意力,爭取更加准確、細致地表現樂曲。對於復調音樂作品,僅僅分手練習還不夠,還要進行分聲部練習 。
2. 「零整零整」:就是在練琴時,從部分---整體---再部分---再整體地反復多次練習。
「零」有兩個含義:首先開始練習時,要把樂曲劃分為段落,練熟一段才能練 下一段,直到練完全曲為止,千萬不能從頭到尾總是一遍一遍地彈,表面上節省了時間,其實到頭來是一無所獲。
再有,就是要針對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強訓練。之後,再完整
地彈奏樂曲。如再發現不足還要集中進行訓練,這樣反復數次,難點克服了,
就意味著你有了長足的進步。
3. 「慢快慢快」:就是在練習時,按照慢速---快速---再慢速---再快速這一規律進 行反復練習。
慢練既可以糾正技術上的不足,還可以注意到樂譜上的音符、對位、指法、表情記號等。一味地快速練習,會使手變得很僵硬。在彈奏是極容易造成吃音、虛音的毛病。所以,一定要先慢練,等到彈熟後再快速彈奏,之後還要進行更高層次的慢練,之後的慢是為了更好地快。所以你要記住:不會慢練琴就不會彈琴!
4. 「看背看背」:就是在彈奏樂曲時,通過看譜---背譜---再看譜---再背譜這樣反 復練習,達到完美表現音樂的目的。
看譜演奏能更容易注意樂曲的各個方面,在把樂曲彈奏熟練的基礎上,為了達到表現音樂的更高境界,還需要背譜演奏。一味地看譜,不容易做到音樂的融會貫通;一味地背譜,隨著時間的推移,更不容易把音樂表現完美。要反復多次地看譜練習和背譜練習,做到技巧上的准確無誤和更好地再現作曲家真實的藝術風格。
在實際的練琴過程中,以上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活學活用。如果你堅持按照「十六字訣」這種科學的方法練琴,持之以恆,讓它成為你良好的練琴習慣,一定會終身受益的。古箏技法的一些領悟(續) 在練習的過程中有了一些領會。再來和各位箏友交流一下:
1.古箏在觸弦時講究手指的爆發力,也就是很突然的發力再放鬆的感覺。如果感覺不對。單純的理解為突然很用力的撥弦,那就會發出硬綁綁的聲音。其實更多的要注重內心的體會。還是要提到靜心的一個感覺。在彈大撮時更容易找到爆發力的感覺。把手放在指定的位置後,內心是放鬆的,但一定要感覺所有的力量都到了手指尖上後才開始彈。這種內心的意會一定要有。然後迅速的發力。一定要用指尖來彈才會發出好聽的聲音。練習琶音時也是同樣的。如果手沒擺好,沒有準備的就匆忙的去撥弦,彈出的音效是不好聽的。音也不會清晰和均勻。還是兩個字:慢練。一定要把手形擺好了後,然後內心有所意會,即所有的力聚集在指尖上了才彈,這樣才容易逐漸的找到感覺。當然找到感覺後,正確的爆發力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了。
2.彈曲子前的准備和曲中音之間銜接的准備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等到彈到那個音才去想,這里該用什麼指法,那是不行的。想想其實彈曲子就好象拼圖。把每一個塊都正確的拼上去了,才會顯出美麗的畫面來,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導致整體的不完美。所以,也許你覺得手型不是那麼重要,到了一定的階段,你也能彈出高級以上的曲子,但外觀上看就不那麼美觀了。其實每種樂器都一樣,每個老師的教法也不同,常在網上視頻看見就連中音的一些教授彈出的手形也不一定好看。手形也千差萬別。雖然都能彈同級別的曲子,但整體來看就千差萬別了。就好象衣服穿上都能禦寒,但漂亮的衣服穿上又會別有一番風景了,所以我認為初期階段一定要追求一個標準的手形和彈奏方法。等練到一定的火候,手形。意境便可隨心所欲的變幻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了。比如坐姿,彈曲之前的起手姿勢,表情。。其實太多的細節需要學習了。那次看到一個女孩彈了一首曲子,人很漂亮,曲子也彈得很不錯。意境也有。但只有一個細節沒做好,讓人看到就覺得總差了點什麼。在彈曲的過程中她的身體始終處於歪斜狀態。這就是坐姿的問題。初期階段基本功不扎實的時候,一個細節都會影響整首曲子的質量。有的人坐在琴凳上處於後仰姿態,除了導致姿態不美之外,身體的發力點也不是靠前的,就好象你端一根凳子,是後仰著能輕松的端起,還是前傾的力量更容易呢?所以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基本功沒到一定的火候,千萬不要加入莫須有的動作和自我的姿態,你得相信象朗朗那樣的傾情彈奏絕不是一個連手指都還站不穩的初學者能做到的隨心自如。先一步一步的走穩了,才有可能跑,跳和做出其它的姿勢。
3.為什麼人家能彈快,我不能呢?其實問題有幾個:1.基本功沒到一定火候,彈快了手就僵,僵了的東西是動不了,就象手變冷了,動作自然就減慢了,只有暖和起來,才能自如的加快。所以多練習基本功和時間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忙是忙不了的。2.任何一首曲子都需要在慢-快-慢-快這樣的反復分解的練習中才可以達到速度的。3.曲中很快的快板部份,要彈得幾乎閉著眼都能找到位置了才快得起來。也就是熟悉到手能很自然的就擺那個音去了,根本沒有空餘的時間去想哪根弦。如果每個音都能去想,就絕對快不起來的。彈的時候心中就只有一串連貫的音符,而在對曲子的走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過程後,手指就如一種貫性,很自然的就放那裡去了。就象走路,左腳走了就會換右腳,很自然的事。不需要去多想。一句話曲子要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4.曲子強弱的轉換不一定只在單獨的左手或右手上。就象兩只手握在一起做波浪形一樣。時高時低(左右手等同於曲子的時強時弱)有時是從左手傳遞到右手去的,左手弱下來,右手又強起來,突出重點,音樂聽起來才會更多彩。當然這個也需要對曲子的細節反復練習和基本功的扎實才能做到並很好的去控制它。
5,不要單獨的去強調快,而不考慮到音色和音的清晰度。就好象漁舟唱晚的快板部份。有的人雖然能很快了,但音域聽來一片模糊。虛有其表,毫無美感可言。但在強調音的清晰度時,又不能把音符彈成一個個太獨立的音了,那樣就顯得呆板,雖然由單個音符組成,但音樂應該是柔和的。是具有旋律感的。就象走路。自然的擺動。如果太強調每一步的姿勢,就變成了機器人。呵呵。
6。曲譜上常標注有強弱的記號F或P等。但不是說一下就強起來或是一下就變弱了。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然排除某些曲中情緒的突然轉變。但一定得有明顯的對比才能體現強弱的表現力。弱一定要弱下去,強也一定要強起來。音樂才好聽。不然就聽不出,都是一個感覺。
7.在彈奏的曲中,一定要用音位來更好的表現曲意,彈奏的位置不是始終處於靠前岳山一掌的位置的。靠右邊彈奏音色會顯得很硬。左邊就顯得柔和一些,需要根據曲意來分配每個音符應該處於的位置,曲子中有的地方需要硬朗的感覺,有的地方則需要柔美的感覺。這樣一鋼一柔才更具有表現力。就如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落葉。冬有雪。姿態萬千,各有美態。拘泥於一種感覺。樂曲便少了很多色彩。
8.入境:在學琴的過程中。如果能涉足其它的藝術門類就更好了,比如書法,繪畫。太級。。等。不要認為有些武,有些文,有些靜,有些動,其實學過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都是相通的。動靜相宜才好。在這方面的體會同樣可以用到其它門類上。就象書法講究平心靜氣。必然沉浸在一種情緒里。再未完成之前,甚至連呼吸也驟停了,這樣說稍有一些誇張,但大致意思是這樣的。要不然你常看很多書法家寫完一幅作品或是演奏家彈完一首曲子後,會暗自呼出一口氣。慢慢的才從曲中的情緒中走出來,這就是一種意境了。沒有入境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彈出的只是技術,絕不是真正的技巧性的東西。很多圍棋大師。看著都顯得很呆木,但心裡卻可以對棋子計算多步。曾聽一位下棋的朋友說過,當棋藝精進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棋盤上仿似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你相信嗎?你能看到嗎?當然不能。因為你沒有入境。自然看不到,就好象人與人的相處,永遠都不能完全的了解別人內心真正的感受一般。
9.投入:要想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傾情的投入才有成效。教授英語的李洋說過。天才都是經過反復的練習達成的。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當然排除一些天賦極高的人,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要想出神入化,必定經過刻苦的練習才做得到。聽聞古時一位書法家途經一座涼亭,看到亭柱上刻的字,便入了迷,站在那裡看了兩天。人家都說他是獃子。其實那是他內心入境的一種享受。旁人是無法理解的。以前教過我書法的一位老師,現在八十多了,我很欣賞他的字畫,他告訴我。在他那個年代,三歲多他就開始練習書畫了,到如今看來,他寫過的字和繪過的畫,至少可以拉一卡車了。具體能有多少未可知,但這樣的說法只證明了,他是在反復的練習中和不斷的學習中達到這樣的高度的。
10.堅持:要堅持下去,應該對學的門類抱有極大的熱情,熱愛是一切的動力。熱愛讓學習變成了有樂趣的事情。怎麼樣來培養熱情呢?一定要在堅持中不間斷的學習和練習,才不會導致學習興趣的減弱 ,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時候懶下來了,就結束了。。。
呵呵。暫有這些體會,總結到這里 ,請各位箏友指點一二。</SPAN></p>
㈨ 我是古箏初學者,有沒有初學古箏群啊
網路古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