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玉溪市峨山縣哪裡有安裝商用洗碗機的地方
峨山彝族自治縣 %D%A雲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成立於1951年5月12日,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的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縣。全縣兩個街道兩個鎮兩個鄉,土地面積2,908,869畝,人均26.1畝,耕地面積174,099畝,人均1.2畝。在這塊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居住著彝、漢、哈尼、回、蒙古等勤勞、勇敢、智慧、純朴的14萬各族人民。少數民族佔62.8%。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D%A編輯本段歷史沿革%D%A峨山歷史悠久,據塔甸老龍洞出土的舊石器時期人類下頜骨及石器、骨器、動物骨骼化石,證明距今約1—2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D%A據史籍記載,峨山地域在先秦時期屬古滇國轄地,漢屬益州郡愈元縣地。三國時期益州郡劃設建寧郡,峨山屬建寧郡俞元縣地,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南寧州絳縣地。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國時期屬秀山郡。元憲宗六年(1256年)置嶍峨千戶,隸阿僰萬戶。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置嶍峨州,隸臨安路;二十六年(1289年)改置嶍峨縣,隸屬安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仍置嶍峨縣,隸臨安府。清沿明制。民國建立人仍名嶍峨縣。民國2年(1913年)裁府設道,隸蒙自道。民國18年(1929年)廢道制,直隸雲南省政府。民國19年(1930年)更名為峨山縣。 %D%A %D%A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縣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縣臨時人民政府由甸中遷回縣城。1951年5月12日成立峨山民族自治縣。 %D%A1954年6月18日改稱峨山縣彝族自治區。1956年1月17日改稱峨山彝族自治縣隸玉溪專區。1971年隸玉溪地區。1998年隸玉溪市。 %D%A編輯本段行政區劃%D%A峨山彝族自治縣轄5個鎮、3個鄉:雙江鎮、小街鎮、甸中鎮、化念鎮、塔甸鎮、岔河鄉、大龍潭鄉、富良棚鄉;化念農場?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D%A編輯本段經濟發展2005年概況%D%A2005年完成生 %D%A %D%A產總值14.86億元,比2002年增5.85億元,年增長14.3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5億元,比2002年增2.87億元,年增長30.1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5億元,比2002年增0.58億元,年增長26.72%;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928元, 比2002年增802元,年增長1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8元,比2002年增2498元,年增長12.07%。 %D%A2005年工業經濟拉動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2個百分點,比2002年提高6.7個百分點。資源優勢、區位優勢逐步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愈顯現。同時,較好地拉動了交通運輸、飲食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D%A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 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大農業投入,落實農業科技措施,不斷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全縣糧經種植比例由2002年的50.4∶49.6優化為2005年的41.5∶58.5 。烤煙支柱地位得到鞏固,糧食、油菜穩步發展,畜牧業結構調整和良種引進工作力度加大,林業發展政策進一步完善。 %D%A在黨的領導下,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民有民營為主要形式,完成了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進一步理順體制,明晰產權,激活機制,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增量資產,促進了生產要素向優勢特色行業集中,支持企業加大技改力度,發展勢頭增強,工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以「一瓶酒、一塊鐵、一包肥、一壺油」為主的縣域特色產業。 %D%A三次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一、二、三產業比重由2002年的24∶33∶43 調整為2005年的22∶36∶42。[1] %D¢011年綜合%D%A[2]2011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7.92億元,增長10.5%,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6.18億元、17.97億元、13.77億元;財政總收入7.65億元,增長3%,地方財政收入3.86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億元,增長2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6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6089元,增長16.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7%。 %D%A農業經濟%D%A實現農業總產值9.95億元,增長7.8%。實現糧食總產5591萬公斤,增長17%,確保了糧食安全。烤煙生產再創佳績,收購煙葉1164萬公斤,交售收入2.21億元,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煙農增收4355萬元,實現煙葉稅4858萬元。全力支持紅塔集團推進中國第一座煙草庄園——玉溪庄園·峨山鳳窩園建設,著力打造有機煙葉生產基地。種植油菜6.29萬畝,實現產值3598萬元。種植蔬菜3.43萬畝,實現產值9837萬元,增長53.9%。積極推進良種繁育、動物防疫、標准化生產等工作,實現畜牧產值3.54億元,增長15.6%。穩步推進「2213」工程,新植竹子2.43萬畝、核桃2.91萬畝、魔芋1.02萬畝、除蟲菊1.2萬畝;累計種植竹子13.22 萬畝、核桃17.33萬畝。完成中低產林改造1萬畝。農業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兌付農業保險324萬元。全面落實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強農惠農政策,兌現補貼資金1155萬元。啟動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工作,兌現獎補資金339萬元。投入1656萬元,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52個。投入210萬元,實施新農村重點村項目17個。 %D%A工業和建築業%D%A實現工業總產值52.63億元,增長14.8%。「四個一」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產值36.53億元,主導地位更加凸顯。貫徹落實加強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園區產業聚集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入園項目26個,實現產值37.42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1.1%。重點工業項目順利推進,源天生物除蟲菊產業化遷擴建、順興紙業10萬噸包裝紙、宏峰建材6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竣工投產;礦冶集團化念鐵礦深部開采技改和100萬噸菱鐵礦磁化分選、天恆通泰公司劣質褐煤深加工等項目穩步推進,綠汁江流域梯級水電開發第一級龍門電站即將完工,第二級雨果電站建設積極推進;新銀河化工遷擴建、中糧集團15萬噸木薯燃料乙醇、翔展公司3萬噸數控機床鑄件及精加工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D%A第三產業%D%A以商貿流通、交通運輸、民族文化旅遊、房地產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3.77億元,增長7.7%。積極發展民族文化旅遊,完成《峨山縣旅遊業總體規劃(修編)》、《「梁子一路情」文化旅遊線路策劃》和《塔甸鎮大西部分區域概念性規劃》編制工作。推進「彝人谷」等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全年共接待遊客7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7 億元,增長15.1%。繼續落實汽車下鄉、家電下鄉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全年共補貼15338台次、671萬元。交通運輸、房地產保持較快增長,有力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市場監管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城鄉市場繁榮興旺。 %D%A編輯本段民族概況%D%A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D%A編輯本段交通運輸%D%A峨山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213國道縱貫全境,是通往思茅、西雙版納等南部邊疆的交通咽喉。縣城距昆明126公里,距玉溪28公里,距昆玉鐵路終點站17公里。昆玉及玉元高等級公路建成後,到昆明僅需1個多小時,到玉溪只需20分鍾。 ? %D%A編輯本段自然資源%D%A峨山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煤、銅、鈷、鎂、鉛、鋅、硅、高嶺土、硅澡土、花崗岩、大理石等。這些礦藏大都分布於公路沿線,品質較好,礦點集中,便於開采。其中鐵礦儲量達億噸以上,平均品位達50%以上,煤炭儲量近3000萬噸,且多為優質無煙煤。峨山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低緯度、高海拔的良好生態環境和立體氣候,極適宜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鬱郁蔥蔥的森林蘊育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 %D%A編輯本段基礎設施%D%A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並入國家電網運行,全縣8個鄉鎮73個村(辦)全部通電、通路;建成公路1356公里,新修的高速公路(玉元公路)預計2000年通車,城鄉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近萬門,開通了行動電話和無線尋呼機,建成各類專業市場15個。 %D%A編輯本段自然地理%D%A峨山屬高原地貌形態,地形東部狹長,西部較寬。境內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較大的有高魯山、大西山、總果山、大黑山、火石頭山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因受曲江(縣境稱猊江)切割,形成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山地與谷地相間的地貌形態。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鄉屬岩溶比較發育的石灰岩地區,群山起伏,溶洞、窪地較多,有地下溝、河分布,地面水源較缺。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狹,地形破碎。全縣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點為北部甸中鎮鏡湖行政村的火石頭山,海拔2583.7米,最低點在西部綠汁江邊的丫勒,海拔820米。 %D%A峨山地層出露比較齊全,從最新的第四繫到古到老的昆陽群地層均有出露,而以距今7000萬年至2.25億年的中生界地層分布最廣,約佔全縣總面積的60%以上。 %D%A峨山地處康滇地盾東界,燕山運動時期(距今7000萬年左右),康滇地盾發生強烈褶皺、形成了許多斷裂帶,縣境東部的雙江、小街等地,位於曲江斷裂帶上,地殼運動劇烈,地震活動頻繁。據史料記載,從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至公元1970年的275年間,曾發生過7次較大地震。發生於1970年1月5日凌晨1時零分34秒的一次大地震,震級達里氏7.7級,震中在小街鎮大海洽行政村駐地梅子樹村。這次地震波及雲南省南部的大部地區,以峨山、通海、華寧、建水等縣災情最重。峨山受災面積達475.8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3.58%。小街、雙江等鎮的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D%A編輯本段生物化石%D%A1、恐龍化石。如今先後在甸中鎮的昔古牙村附近、古井村南面l公里半的山坡上;岔河沿河村、中正村東200米處的山坡上;大龍潭塔克村;西舍迭以北1公里至綠汁江斜坡地帶等多處發現距今二億三千五百萬年左右、一億七千萬年左右、晚三疊世至早朱羅世的恐龍化石。 %D%A2、古象牙化石。甸中鎮團山水庫發現15顆長0.11米,寬0.08米厚0.025米,距今500萬年前的古象牙化石,現由峨山縣文化館收藏保存。 %D%A3、其他動、植物化石。甸中鎮賈栗木村發現爬行動物化石,經鑒定屬「蛇頸龜類一新種」,定名為「峨山蛇頸龜」。時代是晚朱羅世。在賈栗木村附近的「莫若依多」(彝語,就是魚睡覺的地方),曾發現過不少魚化石,專家鑒定為「早朱羅世的硬骨硬鱗類魚」.是現代側魚、鯉魚的祖先。另外,在塔甸鄉黑膩村附近,也曾發現「莫若依多」類化石。 %D%A在富良棚鄉稻香村西面的綠汁江邊的幾堵崖壁上,則富有中生代植物化石,在含碳質的石灰岩上,有著多種層理清晰的棵子類和真蕨類化石,其種類之多,數量之豐,被專家們稱之為中生代的植物化石寶庫。 %D%A4、恐龍腳印。在甸尾村的冬帽山腳下「妖精塘」的石灰岩上,地質工作隊於1982年12月發現17個恐龍腳印,每個均呈雞爪形,相距有1.2米.中趾長0.31米.兩邊趾尖趾0.25米。 %D%A據考察:一億七千萬年前,「妖精塘」一帶,是一片沼澤、湖泊區,氣候炎熱,水邊生長著茂密的蕨類植物,是恐龍聚居和活動的場所,因此常常在湖邊淤泥上留下明顯的腳印。後來,湖泊乾枯,植物死亡,恐龍也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而滅絕,但留下的腳印卻隨著淤泥變成岩石而被保留下來,成為珍貴的化石。 %D%A編輯本段地方特產%D%A小街舂雞 %D%A化念烤鵝 %D%A坡腳雜菜 %D%A核桃煮雞蛋 %D%A玉林泉酒 %D%A玉林泉酒始創於清朝中葉,民國年間便馳名滇中,距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玉林泉酒始終固守雲南傳統的小曲小罐發酵工藝,堅持純糧釀造,以其綿、甜、凈、爽的獨特風格及個性魅力,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日久彌香,給人們帶來激情與歡樂。 %D%A2005年,玉林泉酒業借勢而上,與世界500強企業——泰國TCC集團聯姻,實現強強聯合,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依託泰國TCC集團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人脈關系和優異的產品品質,將玉林泉打造成中國大型小曲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和國際知名品牌。公司注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擁有員工500餘人,通過外引、內培等方式,造就了一支能吃苦、懂管理、善經營、技術精的專業團隊。 2008年玉林泉酒業基礎白酒產量達到7000千升,可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利稅超過2000萬元。公司順利研製成功53°原漿酒、12年50°陳釀酒、20年52°陳釀酒,以其獨特優異的品質、精美的包裝裝潢引領雲南小曲白酒躋身於中、高檔白酒行列,改寫雲南有好煙、好茶、無好酒的歷史。 %D%A在玉林泉酒業發展征程中佳信頻傳,2007年玉林泉酒在「雲南十佳名酒」評選中獲得專家評分第一名。獲得「雲南著名商標」,連續8屆蟬聯「雲南省消費者喜愛商品」,2005年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把玉林泉評為「全國酒類產品質量安全誠信品牌」和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換屆考核樣品酒,國家商務部舉辦「中國名酒」評選活動,玉林泉作為雲南省唯一參評品牌獲得專家好評。最值得欣慰的是玉林泉酒業成為了雲南省唯一參與中國「小曲白酒」國家標準的制定企業。玉林泉酒作為雲南省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產品品位和行業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成為了全國37家重點白酒生產企業。 %D%A氣候特徵:峨山屬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總的氣候特點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差立體分布。年平均日照為2286.9小時,日照率為52%。全年太陽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氣溫15.9℃,月均氣溫一月份最低,為8.4℃;七月份最高,為21.2℃。 %D%A由於縣內各地海拔懸殊,氣溫各異。化念、丫勒等低熱河谷區最高,年均達20℃左右,農作物可一年三熟,大西、總果等高寒山區最低,年均13℃左右。 %D%A由於縣內地形小塊多樣,地域性強,低熱河谷壩子散落於崇山峻嶺之間,在小范圍內的山上山下,南坡北坡,氣溫高低差別十分明顯。無霜期約268天,在局部范圍內,霜凍幾乎年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現。降水量適中,年均降雨量為934.6毫米。 %D%A其分布特點是:山區多於壩區,壩區多於河谷地帶,如富良棚、塔甸等山區,年降雨量達1000—1100毫米,雙小、小街930毫米,甸中、大龍潭800毫米,丫勒、化念等低熱河谷地帶僅700毫米。降雨量集中在夏秋季節,5—10月平均降雨量765.6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82%,特別是8月中、下旬多大雨或暴雨,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達169.3毫米,僅佔全年降雨量的18%。降雨年際差異較大,如1971年降雨量達1229.4毫米,而1979年降雨量僅518.1毫米,相差近1.4倍,以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為正常年。40年來,豐水年有19年,正常年有8年,不足年有13年,其中有5年為乾旱年,年降雨量不足750毫米。 %D%A參考資料
❷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慈菇產銷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慈菇產銷專業合作社是2008-08-05在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峨山縣小街鎮小街村委會。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慈菇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530426693055740M,企業法人馬存喜,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慈菇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慈菇的種植、收購、銷售;組織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不含農葯);提供成員所需的慈菇貯藏、運輸、包裝、引進種植新技術、新品種等信息咨詢服務。(以上經營范圍中涉及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項審批,按審批的項目和時限開展經營活動)。在雲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4179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79家。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慈菇產銷專業合作社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小街慈菇產銷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❸ 峨山彝族自治縣的介紹
峨山彝族自治縣(簡稱峨山縣)是玉溪市下轄縣,舊名嶍峨,有「臨郡岩邑,省會南藩」之稱。峨山彝族自治縣成立於1951年5月1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縣。1峨山縣東接紅塔區,東南與通海縣交界,南與石屏縣接壤,西南與新平縣相連,西北與雙柏縣隔江相望,北與易門縣相通,東北與晉寧縣毗鄰。縣城設於雙江街道,距玉溪市24千米,距昆明市116千米,玉元高速公路縱貫縣境。截至2012年底,峨山縣轄2街道3鎮3鄉,幅員面積19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6.4萬人。
❹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峨臘廠銅礦詳查
工作區內,發現下廠礦段銅礦體賦存於霏細岩中,而非原報告認為的白雲岩中,同時在上廠礦段采場和施工的鑽孔也發現含銅霏細岩。目前在上廠、下廠礦段圈定了2個激電異常區,編號分別為IP1、IP2。其中圍繞ZK6-1鑽孔展布的激電異常區域,其地球物理特徵為低阻高極化,異常帶極化率為5%~17%,異常中心強度峰值高達17%,異常主體Ms>6%、南北向長約1000米,寬約200~300米,異常帶呈南北至北東走向,與地質構造、破碎帶走向基本一致,異常區與礦化帶吻合較好。特別需要指出的是78線260~286號點往北至83線該Ms異常呈連續分布,往西幅值逐漸降低,向北東方向有異常幅值逐漸增高、異常寬度增大的趨勢。
勘探線地質剖面與激電中梯異常吻合較好,測深成果結合鑽孔資料可以看出,異常深度准確地對應著已知礦體,頂板埋深為120米左右,向下最大延深100米以上,推斷是含銅礦(化)體引起。激電成果反映出本區成礦地質條件較好,具有很好的找礦前景。新增(333+334)類銅金屬0.63萬噸。
❺ 玉溪市峨山縣怎麼樣
山縣,在雲南省中部。東部101°52′—102°37′,北緯24°01′—24°32′之間。東接紅塔區,東南與通海縣交界,南與石屏縣接壤,西南與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相連,西北與雙柏縣隔江相望,北與易門縣相通,東北與晉寧縣毗鄰。總面積1972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雙江鎮,距玉溪市人民政府駐地紅塔區州城鎮24.7公里,距省會昆明市110公里峨山舊名嶍峨,據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唐時為嶍猊蠻所居,名嶍峨部,阿僰蠻酋逐嶍猊據其地」。《清史稿》載:「東北嶍山,其後峨山,縣以此為名」又據《雲南通志館徵集雲南各縣疆域資料》載:「峨山高聳縣治之北,勢甚巍峨,峨者大也,是以山為峨名之由來,嶍山在峨山之下,有嶍猊人居焉,以人名山,是為嶍山命名之由來。元時建縣於嶍山之陽,北有峨山為其屏障,嶍峨連用,為嶍峨命名之由來」。民國18年(1929年)峨山人徐為光(任省民政廳廳長)認為「嶍峨」與「峨山」與「習惡」諧音,殊不雅訓,根據鄉紳要求,簽呈省政府將「嶍峨」改為「峨山」。省政府於同年10月8日115次會議決議呈經中央核准,於民國19年(1930年)1月1日始更名為峨山縣。 巡檢司城遺址在今大龍潭鄉司城村,明朝成化年間開始在這里築城設巡檢司,至清代乾隆五十九年裁撤,該地因而得名司城,後由於天災-,現此城絕大部分已經倒毀。龍洞遺址位於塔甸街北面300餘米山腰上,洞口朝北,高10餘米,寬20餘米,深10餘米,1991年2月共出土了敲砸、刮削、錐鑽等舊石器及角鏟等10餘件,以及犋貘、中國犀、黑熊、大象、馬鹿、獼猴、獐、鹿等13件珍稀動物的牙化石。其中,犋貘和中國犀已在地球上消失了一萬多年,故可以推斷,此老龍洞已是一二萬年前人類居住過的遺址。老龍洞遺址的發現,不但把該縣的歷史,從兩千多年推到了一萬多年(或許是兩三萬年),還填補滇中南過去屬於舊石器時代的空白,
❻ 雲南峨山在哪裡
中文名稱
峨山彝族自治縣
外文名稱
EshanYizuAutonomous County
行政區類別
自治縣
所屬地區
雲南·玉溪
下轄地區
小街街道、塔甸鎮、大龍潭鄉等
政府駐地
雙江街道
電話區號
0877(+86)
郵政區碼
653200
地理位置
雲南省中部
面積
1972平方公里
人口
常住人口為16.4萬人(2012年)
方言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
著名景點
高香茶園、小街太極圖、阿普篤慕文化園等
機場
昆明機場
火車站
玉溪火車站
車牌代碼
雲F
❼ 雲南玉溪峨山彝族自治縣有多少人口
根據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峨山彝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為162831人。8個鄉鎮的人口分布為:
人口數(人)
雙江鎮 56532
小街鎮26945
甸中鎮18358
化念鎮11538
塔甸鎮14992
岔河鄉10606
大龍潭鄉13148
富良棚鄉10712
❽ 雲南省 玉溪市 峨山彝族自治縣 峨山縣小街鎮 什麼快遞可以到
順風和EMS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