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炒外匯為什麼拉人進去
炒外匯之所以會拉人,就是想要賺取傭金,可以獲得經紀人傭金。不過外匯投資的風險比較高,所以玩這個想要賺錢,一定要看好平台,一定要選擇像FCA這種監管比較嚴格的平台。受FCA監管的外匯平台:登富特DFX、英諾、杜高斯貝、嘉盛、盈透證券等等。
通過與(指定投資)銀行簽約,開立信託投資帳戶,存入一筆資金(保證金)做為擔保,由(投資)銀行(或經紀行)設定信用操作額度(即20-400倍的杠桿效應,超過400倍就違法了)。

(1)杜高斯貝外匯開戶流程擴展閱讀:
若保證金融資比例為100倍,即最低的保證金要求是1%,投資者只要1000美元,就可以進行高達100,000美元的交易,充分利用了以小搏大的杠桿效用。
除了資金放大之外,外匯保證金投資另一項最吸引人的特色是可以雙向操作。可以在貨幣上升時買入獲利(做多頭),在貨幣下跌時賣出獲利(做空頭),從而不必受到所謂的熊市中無法賺錢的限制,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間和機會。
㈡ 杜高斯貝開戶需要多少錢
1000美金
㈢ Dukas杜高斯貝外匯用著可以放心嗎
杜高斯貝外匯用著可以放心的吧,我認為都會比挺權威的一個產品
㈣ 有在做杜高斯貝外匯理財的人或團隊隊嗎
如果簽協議就靠譜 如果不簽 就不靠譜 因為我們都和客戶簽保險協議。 我們做的別的
㈤ 杜高斯貝的儲蓄賬戶能不能進行外匯交易
瑞士的外匯零售業務規定只有銀行有資格承攬,所以能夠交易,不過你得開通才行,具體問你的客服。
㈥ 日本杜高斯貝銀行是不是正規的外匯平台嗎
日本杜高十倍銀行是不是正規的外匯平台嗎?他應該算是一個的,畢竟是國家的一個銀行,肯定是一個正規的外匯平台
㈦ 如何在kas杜高斯貝銀行申請開戶
Dukas是一傢具有瑞士銀行資質的交易商,中文名字叫杜高斯貝,我查過確實有銀行資質,要是其他名字就是假冒的,請大家別上當。
㈧ 杜高斯貝銀行是受瑞士最高金融監管機構(FINMA)及日本金融廳(FSA)嚴格監督嗎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成立於2009年1月1日。
目前受瑞士FINMA監管的零售外匯持牌券商超過295家,其中有Dukas(杜卡斯貝)和Swissquote bank(瑞訊銀行)。
提供零售外匯的經紀商必須獲得銀行資質,其最低注冊資本為1,000萬法郎(約合人民幣6,400萬元),且公司需制定內部管理制度、管理人員適用性要求,並需要在瑞士設立實體辦公室,同時客戶資金必須放在隔離賬戶中。
瑞士FINMA受理中國大陸投資者投訴。針對破產銀行,每位投資者賠償上限為10萬瑞郎(約合人民幣64萬元)。日本金融廳FSA成立於1998年,是日本外匯保證金業務的主要監管部門。
目前共監管294家第一種金融商品交易業持牌機構。FSA要求金融工具業務運營商的人事結構足以從事金融工具業務,並有一定的業務損失風險管理能力。
FSA對在交易所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會員機構的資本金要求是3億日元以上,凈資產20億日元以上,資本充足率200%以上。FSA明確規定須將客戶資金和公司資產相隔離,並規定,從2011年8月1日起,杠桿比例不得超過25倍。FSA還要求外匯公司必須設立實體辦公室。
不過,日本FSA禁止招攬海外客戶(包括中國客戶)。日本關於金融工具交易方面的投訴交由FINMAC處理,其投訴處理是免費的,但調解服務收費,費用依據索賠金額的數額確定。
㈨ 怎麼正確選擇操作外匯系統進行任務
現在國內很多很多人都在做外匯交易,一部分是之前做國內股票和期貨的,發現股票和國內期貨有一些弊端交易方面,比如我國股票不能做空,當日不能平倉,坐莊的問題就不提了,然後期貨的話跟國際走勢一樣但是國際24小時交易情況下我們卻是有交易時間限制的,所以國際波動劇烈我們收盤了再等開盤直接跳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就有一部分人轉做了外匯交易,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新人是被國內業務員和分析師騙子騙進了這個市場,最常見的套路就是直播間和喊單群,還有股票指導群,對方先從股民入手,跟你說公司提供免費的股票指導,拉你進群,然後開始講解股票問題,等你慢慢沒有了抵觸心理之後開始跟你說國內股票多麼不好,外盤多麼好,然後現在老師開始布局外盤,帶大家怎麼怎麼樣,然後大多新人被稀里糊塗帶入了市場。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進來的,想要在這個市場生存,你首先需要了解怎麼選擇一個靠譜正規的平台。
1.監管, 判斷平台好壞,首先是從監管出發的,沒有了監管說什麼都沒有用,就猶如你買了一瓶牛奶,你說我看上面寫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包裝很漂亮,廠家名字也高大上,價格也便宜,我管他監管不監管的,只要這些滿意就行了。此處就忽略了一點,他寫的是牛奶,你怎麼確定這是牛奶的,你怎麼確定這裡面是有多少蛋白質含量的,除非你有很強的專業鑒定能力,不然拋開了質檢機構(監管機構)你怎麼確定對方寫的都是真實的,沒有了質檢部門商家直接可以賣給你牛奶的話估計給你三聚氰胺都覺得成本太高,不排除有些商家在沒有監管的前提下還是有良心在的,但是將希望寄託在對方的良心上,這個靠譜度很低啊,所以你看到商品信息與本質相符的前提一定是有質檢(有監管),而且是嚴格的質檢(嚴格的監管機構),很多人去國外帶奶粉的例子了解一下,本質是什麼,不是地域問題,不是商家問題,而是對應的質檢問題,任何市場,監管不嚴了,市場就會亂,人也是一樣,法律不嚴了或者極端一點沒有法律了,人在大街上只靠道德約束也不會有多麼好的秩序。
目前國際上比較好的幾個監管:美國NFA、英國FCA、瑞士FINMA、澳大利亞ASIC、香港證監會.其中美國NFA要求杠桿最高50倍,現在只有兩家平台擁有他的外匯牌照:安達和嘉盛
瑞士要求平台需要取得銀行牌照才能做外匯券商業務,現在有兩家平台:杜高斯貝和瑞訊
香港證監會監管下的平台外匯交易杠桿最高20倍,擁有其牌照的平台不多,而且也都同時擁有其他監管牌照,開戶一般也不會開在他監管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