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银交易 »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贵金属开户
扩展阅读
渭南市天然气开户手续 2021-12-16 12:20:24
井冈山期货开户 2021-12-16 12:02:48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贵金属开户

发布时间: 2021-05-14 18:13:04

1. 做个关于 锡林浩特 的调查

使劲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到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实在是爱莫能助,楼下那位朋友给出了数据,楼主可以参考一下。

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盟的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所以这里现在还保留着不少历史遗迹,如元上都遗址、贝子庙等。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许多北方少数民族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如回纥、突厥等。
这里自然风光绮丽多姿,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天然草原,夏季繁花似锦,冬季一片银白,在草原上体验这种明显的季节更替,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此外还有锡林九曲、沙海疏林等。
从纷扰的城市喧嚣中脱身而出,到这里享用纯净明丽的白云蓝天,那喷香的奶茶和手扒肉一定可以让你流连忘返。
区号:0479
邮编:026000
位置:位于锡林郭勒盟的中部。
区划:锡林郭勒盟下辖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阿巴嘎旗、西乌珠沁旗、东乌珠沁旗、苏尼特左 旗、苏尼特右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镶黄旗。

美丽富饶的锡林浩特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的正北方,盟府锡林浩特至北京直线距离460公里。全盟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99.59万,其中蒙古族占28.8%。北邻蒙古国,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国家一类常年开放的对蒙陆路口岸,二连浩特是通往蒙俄东欧最便捷的大陆桥。

气候条件:锡林浩特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年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195毫米。

畜牧业资源:畜牧业是锡林浩特市的基础产业,有天然草场2311万亩,其中优良草场占总面积的 79%,属典型的天然牧场。牧草品种多,质量好,产量高,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矿产资源:锡林浩特市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以石油和煤炭为主。二连油田已探明储量达1亿吨,乌兰图嘎煤矿储量达250亿吨,是自治区六大煤田之一。 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极为丰富,已探明有铬、铁 、铜 、锡、钨、银 、锌 、萤石等,其中萤石矿、锡铜矿、芒硝矿以其储量大、品位高而倍受瞩目。

旅游资源:旖旎的草原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古朴的民俗民风,富于民族特色的“那达慕盛会”,奇特的平顶山,风景如画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中外驰名的贝子庙,使“草原明珠”闻名遐迩。夏日,在此可尽情领略宽广、坦荡的草原自然美景,享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穷乐趣,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观光旅游圣地。

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主要有天鹅 、灰鹤、苍鹰 、百灵鸟、黄羊、狍子、獾子等;天然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芪、甘草、防风、知母、黄苓、柴胡等;天然食用植物有白蘑、黄花、蕨菜、山杏仁等。

人口民族:锡林浩特市辖4个苏木,2个建制镇,5个国有农牧场,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8750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7.7 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4.9万人,有蒙、汉、回、满、达斡尔等17个民族,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新兴草原城市。

2. 我是满族正蓝旗人,我父亲在我小时候就留着一对双短戟,请问这个怎么样

这个问题应该与是否满族人没关系!
这种双戟,应该是一种祭祀品或工艺品,很明显的现代工艺。
喜欢就留着吧!这种形式的东东,以后越来越少,没准就会值钱了。

3. 锡林郭勒和锡林浩特是不是一个地方

不是一个地方。

4. 内蒙古的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

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

蒙古族人的传统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酪、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4)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贵金属开户扩展阅读:

内蒙古名称由来:

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出“内蒙古”一词。

在蒙古语中,内蒙古的名称原来和汉语一致。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将蒙古语名称更改为内蒙古,并沿用至今。其中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阳面”即“阴山的南面”。汉语一般仍称为“内蒙古”,也有少数人称这一地区为来源于漠南蒙古的一词,直译“南蒙古”。

5. 锡林郭勒盟乌拉盖五十三天气情况未来七天

2010年07月02日 星期五 气象信息由中央气象台提供乌拉盖今日天气07月01日
(星期四)·多云
·30℃~15℃
·东北风东风4-5级 乌拉盖一周天气预报07月02日(星期五) 多云 35℃~20℃ 东风北风4-5级 07月03日(星期六) 晴 转 多云 27℃~15℃ 北风4-5级 07月04日(星期天) 晴 转 多云 27℃~15℃ 北风东北风4-5级 07月05日(星期一) 雷阵雨 25℃~15℃ 东北风5-6级 07月06日(星期二) 晴 24℃~14℃ 东北风东风4-5级

6. 关于内蒙古的问题,请了解此地的朋友塑解!

内蒙古是清朝内扎克蒙古的简称。
成立日: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于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全国第3位,仅次于新疆和西藏。
总人口: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13.73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86.1万(2005年11月1日零时统计);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赤峰、乌兰浩特、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有呼伦湖、贝尔湖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四季分明;夏短冬长,较为干冷。年均气温一1~10摄氏度;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大兴安岭林区木材蓄积量较大。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牧区草场肥美,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东起东经126度29分,西北东经97度10分,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 、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2.3% 。
[编辑本段]地质地貌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即为内蒙古高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减到零下32摄氏度,夏季温热而短暂,多数地区仅有一至两个月,部分地区无夏季。最热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最高气温为36℃--43℃。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降水量受地形和海洋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由500毫米递减为50毫米左右。蒸发量则相反,自西向东由3000毫米递减到1000毫米左右。与之相应的气候带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这里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冬春季多风大,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 其中位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中旗全年有风日在272天以上,为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编辑本段]土壤特点
内蒙古地域辽阔而宽广,土壤种类较多。根据土壤属性的不同,内蒙古土壤可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全区土地带由东北向西南排列,依次为黑土地带、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目前,全区总面积中,耕地占7.32%,未利用土地13.85%,林地占16.40%,草地占59.86%,水域及沼泽地占1.43%,城镇村及工矿园地占0.84%,交通用地占0.269%。
[编辑本段]首府资料
首府:呼和浩特 (蒙语意为“青城”)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内蒙古南部定居。如赵武灵王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境内始建云中城。“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宁城。
秦朝修筑万里长城,连接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内蒙古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而北部塞外主要是匈奴人和乌桓、鲜卑等东胡人的领地。西汉时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取胜,匈奴势力北迁、西迁。在整个汉朝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南匈奴人和东胡人逐渐和华夏民族融和,形成今天的汉族的前身。汉朝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立郡县。如(前127年)西汉设置五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东部、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吕布就出生于此。
隋唐时突厥势力左右蒙古高原。北宋时鲜卑人的一支后裔契丹人创立了辽国,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都城上京。清亡之后内蒙古则一直在中华民国的统治下,被恢复为若干个省。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2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编辑本段]历届领导
区委书记:乌兰夫 解学恭 尤太忠 周惠 张曙光 王群 刘明祖 储波
主席:乌兰夫 滕海清 尤太忠 孔飞 布赫 乌力吉 云布龙 乌云其木格 杨晶 巴特尔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内蒙古政区图呼和浩特市 回民区 新城区 玉泉区 赛罕区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格尔县 武川县 清水河县
包 头 市 昆都仑区 东河区 青山区 石拐区 白云矿区 九原区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 海 市 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
赤 峰 市 新城区 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林西县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宁城县 敖汉旗
通 辽 市 科尔沁区 霍林郭勒市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开鲁县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 杭锦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阿荣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巴彦淖尔市 临河区 五原县 磴口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集宁区 丰镇市 卓资县 化德县 商都县 兴和县 凉城县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
兴 安 盟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突泉县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编辑本段]铁路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铁路线路由铁道部下属的三个铁路局管辖:
1、哈尔滨铁路局管辖部分:呼伦贝尔市全境。
铁路线路:干线2条: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牙林线(牙克石—满归)。
支线5条:博林线(博克图—塔尔气)、伊加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伊敏线(海拉尔东—伊敏)、朝乌线(朝中—莫尔道嘎)、卓江联络线(牙克石—汇流河)。
铁路单位:哈尔滨铁路局海拉尔铁路办事处
2、沈阳铁路局管辖部分:兴安盟全境、通辽市全境、赤峰市南部。
铁路线路:干线2条:平齐线(四平—齐齐哈尔)、京通线(北京北—通辽西)。
支线4条:大郑线(大虎山—郑家屯)、通让线(通辽东—让湖路)、通霍线(通辽北—霍林河)、通辽南线(通辽—通辽南)。
铁路单位:沈阳铁路局通辽铁路办事处
3、呼和浩特铁路局管辖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北部。
铁路线路:干线4条:京包线(北京北—包头)、包兰线(包头西—兰州东)、集二线(集宁—二连浩特)、集通线(集宁—通辽北)。
支线7条(含一条环线):包白线、包石线、包环线、乌吉线、海公线、郭查线、包神线。
[编辑本段]人口概况
全年出生人口23.63万人,人口出生率9.81%;死亡人口13.34万人,人口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长率4.27%,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13.73万人,比上年增加8.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33.68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有蒙古族人口436.47万人。城镇人口1248.26万人,比上年增长3.5%,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51.7%;乡村人口1165.47万人,比上年下降2.8%,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48.3%。男性人口1240.18万人,女性人口1173.55万人。在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6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7.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
民族及人口
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49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为1870.3万人,占总人口的78.38%;蒙古族人口为421.1万人,占总人口的17.6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4.7万人,占总人口的3.97%。在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126.2万人,占总人口的4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52.8%。[1]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3所,比上年增加2所;全年招收学生7.09万人,比上年增长1.1%;年末在校学生23.0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2%,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6.29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2965人,比上年增长23.4%;年末有中等职业学校236所,招收学生8.45万人,比上年增长25%;年末有普通高中359所,全年招收学生19.84万人,比上年增长10.8%;年末有普通初中1346所,全年招收学生32.77万人,比上年下降6.4%;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4%,小学学生辍学率0.22%。
[编辑本段]资源宝藏
在内蒙古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据估算,全区近300个大小城镇国有土地资源产量在2000亿元以上,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农业资源
内蒙古现有耕地549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实际可利用的耕地面积超过80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东和以南。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的丘陵地区,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自治区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农作务多达25类10266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许多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还有发展苹果、梨、杏、山 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
·畜牧业资源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盖6个著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 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森林资源
内蒙古森林总面积约1406.6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全国第二位,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13.8%,高于全国13.4%的平均水平。森林总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树木种类繁多,全区乔灌树种达350多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林木蓄积量占全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的3/4以上,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等,均为著名的的优质林木。此外,在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山地也生长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罕地区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人工林也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区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37万公顷,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积增长52倍。
1978年开始进行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使全区平原农业一半左右的农田实现林网化,牧区草原建设也得到林木保护。
·水资源
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15.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58条,较大的湖泊有295个,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0毫米--500毫米。全区淡水面积85.7万公顷,可利用水面为51.1万公顷,已利用的水面有49.5万公顷。发展淡水养殖前景广阔。饲养的主要鱼种有鲤、鲫、鲢、鳊等十几种,尤以黄河鲤鱼最为著名。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养鱼户发展到2600余户,从事渔业人口已达1.5万人。
·野生动植物资源
内蒙古各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已分属于1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的有24种。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大叶草、芦苇、红柳等70多种。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等500多种。榛子、山杏、金莲花、松籽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酿造的重要原料有越桔、笃斯、悬钩子、山樱桃等。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和发菜最负盛名。内蒙古兽类分属于24科,有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具有产业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分属于51科,有365种,占全国鸟类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同49种。蒙古野驴和野骆驼属于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还有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1/3,多属害兽。
·矿产资源
内蒙古是我国矿床类型比较齐全的省区之一。现已发现各类矿床4100多处,种类达128种。已探明储量并上储量平衡表的有83种,其中能源矿两种,金属矿32种,非金属矿49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7种,前3位的有22种,居全国前5位的有41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56种。全区现有大型矿产地106个,中型矿产地177个,小型矿产地501个。铌、锆、稀土、冰洲石、煤、铬、锌、钽、铍、铅、萤石、砷、蛭石、锡、硅藻土、珍珠岩、铁、铜、银、钨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特别是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内蒙古已探明的黑色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铬,其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目前已发现大小铁矿产地254处,累计探明储量17.12亿吨,居全国第9位,储量集中于包白和集二两条铁路沿线。其中白云鄂博以富有铁和稀土等多种金属共生矿而成为世界罕见的“宝山”。铬铁矿探明储量18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已知锰矿产地35处,储量31.4万吨,居全国第15位。有色金属资源已上储量表的矿种有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铋、钼10种,其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6种,矿产地102处。贵重金属资源,全区共发现金矿床、矿点200余处,探明储量的原生金矿产28处,保有各类黄金储量127吨。银矿产地23处,累计探明储量4749吨,保有储量4141吨。冶金辅助原料资源,非金属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64处,其中铸型用砂、铁矾土、萤石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化工原料资源有硫铁矿、湖盐、芒硝、天然碱等11种,其中天然碱、硫铁矿、芒硝、砷、泥炭、溴在全国储量排序中居前5位。达拉特旗芒硝矿储量34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芒硝矿之一。建筑原料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石棉、石墨、石膏、石灰石等15种。其中蛭石、冰洲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石膏、砖瓦粘土储量居全国第2位,耐火粘土、云母储量居全国第3位,石墨居全国第5位。

·煤炭资源
内蒙古含煤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截止1993年底,共发现煤田318处,累计探明储量2253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7个旗县储有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2%。其中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处,10亿吨~100亿吨的大型煤田有11处。
2007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发现一处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50亿吨。 国土资源部公布消息说,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超过山西省,居全国第一位。
内蒙美食
“金杯、银杯斟满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请你吃个够。”这首祝酒歌,对蒙古族饮食文化作了精确的概括。
磨成面粉,叫荞面。一般有荞面圪坨等。熬羊肉稍子汤吃起来美味可口。 ?

7. 银贵钱贱的说法由来已久,这么说的根本原因是哪些

乾隆中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令统治者一个颇为头疼甚至是事关民生国计的特大经济问题——银钱比价。从清初开始,货币市场陆续出现了“银贵钱贱”和“钱贵银贱”的现象。乾隆中期至道光时期,不仅长期存在“银贵钱贱”,而且银两排挤制钱的情况愈发严重。因此,本章节从经济角度出发,探索揭示这一问题。


乾隆时期日益发展的中外贸易,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化一、成色重量一致的银铸币。因此,这一时期国外流入了大量的银币,并迅速被中国市场接受,而到了晚清时期,朝廷才开始铸造银币,其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强烈要求。

8. 介绍一下内蒙古

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0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此外,赤峰也是公认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属于东北辽吉黑蒙四省区的西部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1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方言为东北方言辽西口音;赤峰已有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赤峰属于东北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大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东北振兴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腹地,也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距离锦州港260公里、绥中港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