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户费用 » 塔城托里县原油开户
扩展阅读
渭南市天然气开户手续 2021-12-16 12:20:24
井冈山期货开户 2021-12-16 12:02:48

塔城托里县原油开户

发布时间: 2021-04-14 12:07:49

❶ 在新疆克拉玛依当老师的待遇怎么样

  1. 待遇非常好,不过要看你跟哪里比较了。刚去的一个月有四千多吧,以后会根据地方的工资调整幅度进行调整。另外福利待遇、奖金什么的,都非常优厚。

  2. 跟本地的消费水平和房价水平比,是很不错的。教师落户可以申购经济适用房,两千块钱左右一平米。工作量没内地那么大。

❷ 新疆克拉玛依市个怎么样的城市搞石油的外地人在哪里什么感受多谢前辈指点啊!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قاراماي شەھرى;维吾尔语拉丁化:Qaramay;英语:Karamay或Karamai),系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
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县级);同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克拉玛依市成立。1982年2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克拉玛依市为设区的地(州)级市,下设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4个区。1984年8月17日,自治区决定克拉玛依市为直辖的不设区的县级市,下辖街道办事处和乡、镇。1990年1月8日,自治区恢复克拉玛依市为地级市。
建市前,独山子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县级建制镇,其余各地均为邻县辖区。其中乌尔禾属于和布克赛尔县;大、中、小拐属沙湾县,克拉玛依地区属托里县。1958年克拉玛依设市后,行政区域包括克拉玛依、独山子、六十户、乌尔禾、百口泉、红山嘴、前山捞坝、白碱滩、小拐、中拐、大拐等地区,下设独山子和乌尔禾两个区;撤销了独山子镇人民委员会建制。 2010年末 全市总人口(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为391008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数的76.5%;少数民族人口占23.5%。
截至1999年4月,克拉玛依市下设克拉玛依、独山子、乌尔禾、白碱滩4个区,乌尔禾、小拐2个乡;还设有胜利路、昆仑路、天山路、银河路、金龙镇、五五新镇、金山路、西宁路、北村、中兴路、三平镇、百口泉等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全市设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4个区、9个自然镇、2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109个居民委员会和20个村民委员会。境内有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4个团场。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设在克拉玛依市。石油管理局与克拉玛依市实行一个党委领导下政企分设的两套管理体制。 2004年,克拉玛依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8年11月,领导班子调整,市委书记是徐卫喜,代市长是陈新发。
2008年末,克拉玛依市总人口27.27万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号。克拉玛依市常住人口总数为:391008人。
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克拉玛依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❸ 新疆独山子地区的天气状况怎样

历史、环境

位置、面积: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地处东径80°44′~86°1′,北纬44°7′~46°8′之间。东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邻;东南与沙湾县相接;西部与托里县和乌苏县毗连;南边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这个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2千米,直线距离280千米;距北京公路里程4086千米,直线距离2600千米。市域东南最宽距离110。3千米,南北最长距离240。3千米,呈斜条状,总面积95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于250~500米之间。市区面积16平方千米。独山子距市区150千米。

建制、沿革:“克拉玛依”维吾尔语为“黑油”,得名于市区东北部的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6年克拉玛依油田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后,随着石油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初具规模。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设立县级市;同年7月25日,克拉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告克拉玛依市的诞生。1982年2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克拉玛依市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1984年8月17日,又改为自治区直辖的不设区的县级市,下辖街道办事处和乡、镇。1990年1月8日,自治区恢复克拉玛依市为区辖地级市。克拉玛依区是克拉玛依市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行政区划:克拉玛依市地处沙湾、乌苏、托里、和布克赛尔4县之间。建市前,独山子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县级建制镇,其余各地均为邻县辖区。其中乌尔禾属于和布克赛尔县;大、中、小拐属沙湾县,克拉玛依地区属托里县。1958年克拉玛依设市后,行政区域包括克拉玛依、独山子、六十户、乌尔禾、百口泉、红山嘴、前山捞坝、白碱滩、小拐、中拐、大拐等地区,下设独山子和乌尔禾两个区;撤销了独山子镇人民委员会建制。1982年2月,克拉玛依升格为地级市,下设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4个区。截至1999年4月,克拉玛依市下设克拉玛依、独山子、乌尔禾、白碱滩4个区,乌尔禾、小拐2个乡;还设有胜利路、昆仑路、天山路、银河路、金龙镇、五五新镇、金山路、西宁路、北村、中兴路、三平镇、百口泉等街道办事处以及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人口与民族:克拉玛依1955年开发建设以来,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5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从军队复员转业的军人;二是内地支援油田建设的职工和家属;三是从新疆各地招收和迁入的员工;四是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的学生。60年代后,在克拉玛依出生的人口比例逐渐增大,1997年全市总人口(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为254560人。其中男性136109人,占53.5%,女性118451人,占46.5%;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6‰。

克拉玛依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1997年全市共有37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达翰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白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水族土族、黎族、畲族、羌族、布依族、朝鲜族、东乡族、土家族、撒拉族、裕固族哈尼族、高山族、仫佬族、僳僳族、普米族、藏族、京族等。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数的76。5%;少数民族人口占23.5%。

地形、山脉:克拉玛依市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地区为戈壁滩,在海拔500米以下。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低点在艾里克湖,海拔250米左右。市区西部有加依尔山、青克斯山;北边有阿拉特山;中部、东部地形开阔平坦,向准噶尔盆地中心倾斜;南部独山子为山名,哈萨克语称“玛依套”,意为“油山”,地处独山子中西部,海拔1283米,独山子区由此而得名。

气候:克拉玛依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年平均大风日数71.3天,年平均气温8.1℃,无霜期225天,平均日照时数2705.6小时。初霜一般在11月上旬出现,终霜一般在3月下旬结束。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为7月,平均气温27.6℃,最低月为1月,平均为-16.3℃。年平均降水量108.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3008.9毫米,为降水量的20.8倍。

土壤、植被:克拉玛依市全境大部分地区为弋壁荒漠,从南到北,土壤分布依次为棕钙土、荒漠灰钙土和灰棕色荒漠土。土质低劣,遍地砂砾,不少地方土壤含盐量高。因缺雨水冲刷,盐分板结在土壤表层上,形成严重的土壤盐碱化。境内“白碱滩区”就是因遍地白茫茫的盐碱而得名。由于具有干旱、少雨、多风、温差大等特征,植被一般比较稀少、矮小,多属能耐干旱、抗风沙、抗盐碱的藜科类植被。常见的有梭梭、沙枣树、骆驼刺、苦豆子、红柳等约230余种。

克拉玛依植被较好的地区是白杨河流域,河流两岸的河滩地带生长着大片胡杨林和红柳。在小拐、大拐、乌尔禾等地区,因地势低,土质细,经常积水,生长着大片芦苇、芨芨草、狗尾草等。独山子地区由于地处天山北麓,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从山上到山下,植被呈垂直分布景象。山的最下层为荒漠植被类型,山上生长着阔叶树。海拔1500米处有高大挺拔的云杉林。

水系:克拉玛依市属内流区,境内全属内流河与内陆湖。河流为流程短、水量小的季节河。主要河流有白杨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玛纳斯河,独山子有奎屯河。湖泊有艾里克湖。

水利设施:为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五、六十年代,克拉玛依重点开发了百口泉地下水,通过长65千米的暗渠输水到克拉玛依市区。1970年,在白杨河修建了1座库容量为3573.9万立方米的水库(白杨河水库)。同时,修建了与其配套的全长72.8千米的混凝土防渗明渠。1979年,在白碱滩地区又修建1座库容量为1950.5万立方米的调节水库。为了充分利用白杨河水源,从1989年开始,又修建了库容量为5800万立方米的黄羊泉水库。市南部的独山子地区,主要引用奎屯河水。克拉玛依水利设施的建设,基本保证了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

矿产石油和天然气是克拉玛依的主要矿产资源。克拉玛依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大、油层浅、质地优良。油气田分布横向连片、纵向叠合,由多种油气层系和油气藏类型组成,便于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1983年,在市辖白碱滩、红山嘴、风城地区以发现油层埋藏浅、物性好、储量丰富的重油,成为我国少见的宝贵资源。此外,还有天然沥青、煤、石膏、石灰石、芒硝、盐、石棉、水晶、耐火材料以及烧制砖瓦和超轻陶粒的黄土、砂石等建筑材料。

草场、林地:克拉玛依市有天然草地10.52万公顷。其中草场2。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乌尔禾、小拐、独山子等地。草场质地较差,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超量放牧,草场质有逐年退化现象。市境内有林地2.74万公顷,覆盖率为3.5%,主要是胡杨次生林、梭梭、红柳等荒漠灌木林。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生活用柴而砍伐植被,使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从80年代开始,随着燃料和供热方式的改变,再不需要砍伐植被作燃料,荒漠植被有所恢复。

动植物资源:克拉玛依市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鹅喉羚(黄羊)、野兔、野猪、盘羊、狐狸、蜥蜴、野鸡、野鸭、天鹅、麻雀、布谷鸟以及狼、鼠、蛇、蟾蜍、黄鹂、喜鹊、百灵、鹰、乌鸦、斑鸠、蚜虫、蚧壳虫、红蜘蛛、天牛、步甲、蝗虫、瓢虫、芽茧蜂、蜜蜂等;家畜有绵羊、山羊、骆驼、牛、马、猪、鸡等鱼类资源有鲫鱼、鲤鱼、草鱼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胡杨、榆树、沙拐枣、沙枣、梭梭、铃铛刺、枸杞、芦苇、香蒲、红柳、白刺、芨芨草、羊茅、赖草、苍耳、针茅、白茅、蒲公英、羊栖菜、珍珠猪毛菜、假木贼、粉色苣、黄芪、郁金香、贝母、党参、乌头、柴胡、大黄、甘草、肉苁蓉、锁阳、地肤、大蓟、小蓟、苦豆子、牛旁等。

经济状况

财政、金融:克拉玛依市建市40年来财政收入比较稳定,财政收支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方位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财政和金融事业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1997年,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亿元(现行价),实现工业总产值176.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99亿元。

克拉玛依市的金融事业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金融事业主要为石油生产服务。建市40年来,金融事业从单一的存、放、汇发展为专业进行分工的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

石油工业:石油是克拉玛依的支柱产业,并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油田勘探开发40多年来,原油产量连上新台阶,石油生产已建成克拉玛依和独山子等4个主要石油生产基地,是一个拥有地质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炼油化工、产品销售、油田建设、科研设计、机修制造以及生产服务等门类齐全的特大型石油联合企业。

地方工业:克拉玛依市的地方工业起步于50年代后期,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市属地方工业规模小,数量少,主要是为职工生活服务的面粉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和木器制作等轻型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以油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相继建成一批小型企业,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地方工业以大力扶持,使地方工业逐步发展。1992年后,地方工业发展较快,主要产品有劳保服、皮鞋、家具、红砖、电子制品以及油漆、塑料、防冻液等化工产品。

农村经济:克拉玛依市由于受水资源和草场资源的影响,使农牧业生产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牧业生产规模在市属经济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小,生产地区仅有市属的2个乡、3个牧场以及石油企业自办的农场等农副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主要畜牧及养殖业有牛、羊、马、猪、鸡、鸭、鱼等。1992年后,由于加大了投入和扶持,使农牧业发展较快。1997年,全市农作物总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大副增长,农牧业总产值与1992年相比,年平均增长近20%。

个体私营经济:克拉玛依市的个体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较快。1981年出现了第一家私营工商企业;1992年底,有个体工商户4000多家,从业人员4700多人。截至1997年11月,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7496户,从业人员11402人。

商业、贸易:克拉玛依市商贸机构从50年代建立以后,随着油田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须的日用百货、食品、蔬菜、粮油和肉食供应等。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相继出现,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把国营企业逐步推向了靠竞争求生存的境地,全市形成国有、集体、个体和私营“三位一体”的市场经济体系。1997年,市属商贸系统有百货公司、纺织品公司、五金交电化工公司、蔬菜果品公司、糖业烟酒公司、饮食公司、医药公司及日杂土产公司等,有较大的商场6家,较大的贸易市场10个。克拉玛依的集体商业主要有市供销系统和劳动服务公司组成,构成集体商业经济的重要部分,其贸易额在商贸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城建、通讯、交通运输

城建:克拉玛依市的城市建设是随着油田开发建设起步的,大致可分为1978年前和1978年后两个阶段。1978年前,城市建设速度较为缓慢,全市住宅面积仅有106万平方米,且大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城市道路除友谊路、准噶尔路外,大都为土沙石道路。1978年后,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1992年,市区城建区扩展到17平方千米,建成市区道路43条,总长57.5千米。近几年来,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发展,工业设施、民用设施和交通道路等成龙配套,形成体系。1997年,完成了人民广场改造南半部分的计划施工任务、体育中心改造第一期工程、群众艺术馆改造和档案馆建设、克拉玛依市第一家社会福利院建设、康复中心主体建设、乌尔禾区闭路电视工程建设、南林小区部分配套工程等主要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通讯:克拉玛依市的邮电通讯行业由油田专用通讯网和邮电通讯网两部分构成。近几年来,通讯事业迅猛发展,通讯技术设施不断改进和完善。截至1997年,全市有通讯站9座,程控交换机容量6。9万线,总容量已达10.8万门。电话用户达8.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6.5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33部,每百户拥有电话84部。1997年,市邮电局市话总容量已达5万门,“126”寻呼系统实现全疆全国联网漫游。

交通运输:克拉玛依市交通便利,建市40多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公路网由2条国道公路、3条省道公路、3条县乡道公路和100多条(段)油田专用公路组成。乌伊公路(乌鲁木齐----伊犁)横跨独山子地区;阿独公路(阿勒泰----独山子)纵贯克拉玛依全境;独库公司(独山子----库车)穿越天山通往南疆各地;岔巴公路(塔城岔道口----巴克图)向西通往塔城及其边贸口岸巴克图;呼克公路(呼图壁----克拉玛依)全长223千米,使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87千米。油田公路四通八达,遍布百里油区,总长2000余千米,沥青路面和能达到阴雨通车的等级公路占总数的90%以上。随着油田公路的发展,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和运输规模也不断发展。截至1997年,建成一级客运站1座,二级客运站3座,开辟长途各运线路20多条。有民用机杨1座,可供小型飞机起降,航线为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有克拉玛依公路运输管理总站、新疆石油管理局客运公司等10多家专营运机构;共有各类营运车辆及机动运输车辆近2万辆,实现了“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目标。

科教文卫体

科技工作:克拉玛依市的科技工作主要以石油生产为中心,油田开发40多年来,科研水平和机构队伍都具有相当规模。截至1996年,全市拥有科研机构20多家,有专业技术工作者2万多人。

教育:克拉玛依市的教育事业随着油田建设的发展而稳步发展,多年来,逐步形成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截至1997年,全市共有大中专院校6所,技工学校3所,职业中学和聋哑学校各1所,普通中学23所,小学37所,幼儿园42所;各类学校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价值达4亿多元。1997年,全市有各类教职工9124人,在校学生64062人,毕业学生15069人,招收新生16241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8%。共有1168人参加高考,上线率32.6%,有865人被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录取率为74.1%。有105万多人次参加自学考试,64538名干部和工人参加教育培训。

文化、体育:克拉玛依建市后,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至1997年,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有电视差转台8座,市内有职工文化中心、群众艺术馆、矿史陈列馆、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各1座,有专业演出团体和业余演出团体各1个,有新华书店和集体、个体书店30多个。此外,在市属各单位还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娱乐设施和业余文艺团体。市图书馆藏书15.6万册,全年接待读者16.2万人次,借阅书刊19.1万册次;市新华书店全年发行图书565.2万册;市邮电局全年发行报纸1774万张、杂志164.2万册。

40年来,克拉玛依市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至1997年,全市拥有体育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射击场以及篮、排、网球、足球场等体育场所200多处,文体项目多次获全国和自治区奖项。1997年,派队参加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总司、西此协作区和自治区的多项赛事,共获金牌12枚、银牌14枚、铜牌10枚。

医疗、卫生:克拉玛依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是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遍布百里油区。至1997年,全市有人民医院、职工医院、乌鲁木齐明园石油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及保健站、卫生所等医疗卫生机构40多个。仅克拉玛依、独山子两地就拥有综合性医院6所,乡卫生院2所,卫生防疫机构3所;拥有病床153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63人,其中医生1069人,护师、护士1044人。全年出院病人治愈率74.8%,好转率21.8%,病床周转率15。5%次/年,基础免疫建卡率100%,“四苗”覆盖率98.9%,基本形成全方位的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克拉玛依建市40多年来,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二是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三是贵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度增长;四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五是居民储蓄存款幅度增加。全年新建住宅4990套,总面积32.02万平方米,使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❹ 为什么会引起海上石油污染

由于世界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上运输,而油船在航行中搁浅、碰撞、触礁、起火爆炸以及船体本身结构破损等造成的溢油事故经常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年大约溢出原油20万~40万吨。

1967年3月下旬,位于英国康沃尔海岸到锡利群岛之间的马温特海湾,到处都是一片死亡景象。螃蟹、海胆、鳌虾和各种鱼类陈尸海滩,海面上是一大片酱黑黏稠的原油。原来在这个月的18日,一艘美国的超级油轮“托里•卡尼”号不慎碰触在名叫“七块石”的暗礁上,8个油槽当即损坏6个,石油大量泄漏出来。为打通航道,最后用飞机炸沉了油船,所载70多万吨原油全部泻入大海。

1978年3月下旬,美国巨型油轮“阿莫柯•卡迪兹”号在法国布勒塔尼海岸线外触礁断裂为二。两个星期之内,它往海中漏出的原油达22万吨,造成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浸污海滩达160千米长,不计其数的鱼类死亡。

1989年3月24日,美国9.5万吨级的“埃克林•瓦尔德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湾触礁,船体破裂,2.32万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油膜覆盖了大约1600平方千米的海水。水上的浮油蔓延达4600平方千米。使1万只海獭,10万只海鸟受害。

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海湾战争破坏了大批油井,使大量的原油流入海中,形成的原油带长96千米,宽16千米,漂流的原油估计多达1100万桶,这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严重的一起。海湾地区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烧,每小时喷出1900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其烟雾扩散到印度、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地区,并造成地中海、整个海湾地区以及伊朗部分地区降黑雨。

墨西哥湾拥有282口海底油井,再加固态垃圾的倾倒,严重污染了200万平方千米海域,来自油井的油和其他燃料,在海的表面形成厚厚的凝聚层。由于油的污染,沿海的一些海鸟不再下蛋,即使下蛋,蛋壳也很容易破碎。有毒物质也影响到了像螈鱼和其他游入江河产卵的鱼类的正常回游规律,因为它们被受到污染物的海流所包围。墨西哥海军打捞出16.1万种浸在水中的含油物,以及来自墨西哥海滩与港口中的1202吨垃圾。

❺ 和不克赛尔县属于哪个地区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地理位置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一个边境民族自治县。217国道的柏油公路快捷方便地边通着县城与自治区首府。县境东接福海县,南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沙湾县毗邻,西南接石油城克拉玛依市,西以白杨河为界与额敏县、托里县相连,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北隔赛尔山与吉木乃县接壤。

历史沿革

和布克赛尔蒙古包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总面积为30589.2平方公里。南北朝时属突厥汗国,为葛逻禄部的游牧地。长安二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置北大都护府,和布克赛马尔电大都护府下属的昆陵都护府管辖,汉族士兵开始在这进而驻守、屯垦。清天聪明才智八拉,准噶尔部巴图尔继任珲台吉后,准噶氽部势力日益壮大,迅速统一了新疆北部地区的卫拉特各部。准噶尔汗国建立,势力达到天山南北及中亚草原。1757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该 地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辖制。民国时期,和布克赛尔继续保持亲王统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和丰县人民政府成立。1945年9月1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哉自治实施纲要》,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县级)人以政府宣告成立。

草场和畜牧业资源

和布克赛尔县是以牧为主的县。全县天然草场院面积为142.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1.87%。草场类型多样,有牧草植物600余种。

全县林地面积1.3万公顷,活立木总畜积量变4万立方米。北部赛尔山分布有西伯利亚落叶松林,面积1736公顷,蓄积量82756.2立方米。其中幼林474公顷,占27.3%,这部分森林是本县北部山地主要水源涵养林及用材林基地。

矿产资源

和布克赛尔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初步探明的有:煤、石盐、石膏、粘土、蛇纹岩、铬、金、铁、铜、铀、石油等20种矿产,矿产地共65处。上述矿产中正被开发利用的不煤、石盐、膨润土、石油、铬、铁等8种。

和布克赛尔县的优势矿产主要是煤、石盐、膨润土、石油。

煤炭资源是和布克赛尔县的主要能源矿产,分布于本县中部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夏孜盖以南中新生代陷下的盆地中。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分布于白杨河——和什托洛盖——库化铁布克一带。

和布克赛尔县盐矿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固态湖盐以上部盐壳及湖盐矿层赋存。液相矿床以表面卤水及晶间卤水赋存,伴生有钾、硼、镁等。

和布克赛尔县夏孜盖西南经新疆石油局1992年12月勘探发现,到1997年8月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亿吨,属于整装亿吨级油气田。1995年3月进行了开民试验,1996年投入正式开民。到1997年8月底累计钻井113口,新井投产109口,日暗原油3000吨,年内原油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

除上述优势矿产外,和布克赛尔县境内还有芒硝、石英砂等潜在优势矿产。

民族

美丽富饶的和布克赛尔大地上生活着哈萨克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等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指引下,各族人民在建设祖国边疆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名胜古迹

和布克赛尔县美丽富饶,山川秀丽,景色迷人。雄伟的噻尔山像座色彩斑斓的巨大屏围,和步克河、白杨河静静地流淌,阿吾斯奇夏牧场,群山环抱,郁郁葱葱,水草丰美,松树沟避暑胜地,高山流水,苍松翠柏,风光旖旎。县境内有阿尔格勒气泉、魔鬼城、戈壁绿坪、阿吾斯奇等名胜古迹。

❻ 克拉玛依到白碱滩的路线和里程

一、概况

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傍依加依尔山东麓,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处于奎屯市、乌苏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沙湾县、托里县两市三县之间,市区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3千米,距北京公路里程4086千米,海拔高度在250~500米之间。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是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勘探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1982年2月16日,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设区的地级市,是新疆两个地级市之一。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区,乌尔禾、小拐两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个团场,总面积9500平方公里。克拉玛依市居住着汉、维、哈萨克等38个民族,总人口36万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76.5%,少数民族占23.5%。克拉玛依区是克拉玛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克拉玛依属典型的大陆性半荒漠气候,晴天多,日照强,冬夏温差大,空气质量好。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5.4℃;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7.9℃。5至10月为夏季旅游季节,12至2月为冬季旅游季节。

克拉玛依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天然沥青、煤、石膏、芒硝、水晶等矿藏。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大,质地优良,可炼制超高压变压器油、高档环烷基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高档橡胶油等产品。1983年, 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风城、红山嘴发现埋藏浅、油层厚、储量丰富、凝固点低的重油,这是世界上较为稀缺的环烷基原油。克拉玛依油田(新疆油田)的主要勘探开发领域是准噶尔盆地。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量为8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1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量达到103亿吨,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超过100亿吨的四大盆地之一。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2%,天然气探明率仅为3.5%,显示克拉玛依油田(新疆油田)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区位交通优势

克拉玛依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西轴,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所在地,也是新疆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

公路交通。国道217自南向北贯通全市,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呼克公路与217国道相接,另有2000多公里的油田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可使克拉玛依直达乌鲁木齐、伊宁等北疆各主要城市和南疆库车等地区。

机场航空。克拉玛依新飞机场2006年4月已建成通航。新机场位于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内,距离市区15公里,可降落波音757客机,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最近的备用机场。每天早上8::00(北京时间)从克拉玛依飞往乌鲁木齐,当晚9:30(北京时间)从乌鲁木齐飞往克拉玛依,两地空中飞行时间约46分钟。早上从克拉玛依起飞,当天可在乌鲁木齐机场转机飞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全国八个大城市。

铁路运输。途经克拉玛依区、百碱滩区、乌尔禾区的奎北铁路已于2007年4月动工兴建,2008年年底将修到克拉玛依中心市区,2009年将进入货运试运行阶段。铁路建成后,克拉玛依将建成立体的交通网络,届时为游客的出入带来更大的便利。

三、三大特色

1、国家级石油石化基地

克拉玛依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石油工业重要的战略接替区。克拉玛依石油工业于1909年从独山子起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955年,开发建成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中国大庆油田发现之前,克拉玛依油田曾是中国最大的油田。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2007年,原油产量达到1217万吨,天然气29亿立方米,实现连续27年稳定增长。50多年来,克拉玛依油田(新疆油田)陆续开发建成克拉玛依、百口泉、火烧山、彩南、石西、陆梁、盆五、玛河等26个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2亿多吨,天然气300多亿立方米。伴随着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克拉玛依的石油石化工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先后建成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两大炼油化工企业,累计年加工能力超过1100多万吨,能生产300多种各类化工产品。2007年,两大石化公司共加工原油884.8万吨,生产乙烯23.9万吨。目前,克拉玛依已形成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油气集输、炼油化工、科研开发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呈现整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发展态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石油战略西移,中石油先后实施了中—哈原油管道和独山子—郑州成品油管道建设、克拉玛依石化500万吨炼油和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为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延伸石油石化产业链,促进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综合化工产业的发展,克拉玛依启动了石化工业园区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克拉玛依将建成一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和加工转化基地。

2、具有示范效应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克拉玛依是一座在戈壁荒原上发展起来的石油工业城市。经过50年的建设,昔日的蛮荒之地已变成为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宜居之地,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总局在考核验收克拉玛依的环保工作时指出,克拉玛依的环保工作具有示范性。从油气资源开发、炼油化工到城市建设,克拉玛依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自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近10亿元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政府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推广。在工业环保方面,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油气田活动,及时处置油田废弃物,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植被,11个单位成为新疆首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独山子石化公司被评为全国首批8个“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被确定为新疆发展循环经济首批试点企业,克拉玛依市被确定为新疆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城市环保方面,大力加强城市外围生态建设,重点实施防护林一期、绿化造林基地、白杨河——艾里克湖生态恢复一期、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野生植被封育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国家重点公益林和荒漠灌木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生态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不断加强城区环境改造,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工作,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汽车尾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治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克拉玛依市环境状况明显改观。2007年,全市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达36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9.5%;人均公共绿地9.93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7%;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均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其中绝大部分指标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城市燃气普及率为100%,集中供热率为84.7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7.68%。

❼ 卡拉马依在什似地方

克拉玛依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泛中亚地区的中心区,是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油气资源储量占全世界的近80%。

29张
克拉玛依 听语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市更多义项
克拉玛依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泛中亚地区的中心区,是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油气资源储量占全世界的近80%。
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于1958年建市,2002年,其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2011年12月20日,克拉玛依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克拉玛依拥有众多旅游景点,世界魔鬼城曾被评选为“中国最瑰丽的雅丹”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2014年克拉玛依市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223341.42元人民币,折合36358.24美元,成为中国大陆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地级市。
中文名称
克拉玛依市
外文名称
Karamay
别名
油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西北地区
地理环境 听语音
位置境域
克拉玛依市位于东经84°44′~86°1′,北纬44°7′~46°8′之间,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傍加依尔山,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东北部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接,西南与托里县为邻,南面与乌苏县、沙湾县接壤。中部、东部地势开阔平坦,向准噶尔盆地中心倾斜。市域东西最宽处110千米,南北最长处240千米,克拉玛依市总面积773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约16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270~500米之间。市区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公路里程313千米,飞机航程280千米。

❽ 海洋污染是怎么产生的

海洋污染是对生活在海洋中或依赖于海洋的任何有机体的重要威胁。人类影响海岸和海洋栖息地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通过农业径流和排水管道向海洋排放营养物;工业和农业向海洋排放有毒化学物质;石油运输泄漏;固体废物排放,等等。

海上石油污染

由于世界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上运输,而油船在航行中搁浅、碰撞、触礁、起火爆炸以及船体本身结构破损等造成的溢油事故经常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年大约溢出原油20万~40万吨。

1967年3月下旬,位于英国康沃尔海岸到锡利群岛之间的马温特海湾,到处都是一片死亡景象。螃蟹、海胆、鳌虾和各种鱼类陈尸海滩,海面上是一大片酱黑黏稠的原油。原来在这个月的18日,一艘美国的超级油轮“托里·卡尼”号不慎碰触在名叫“七块石”的暗礁上,8个油槽当即损坏6个,石油大量泄漏出来。为打通航道,最后用飞机炸沉了油船,所载70多万吨原油全部泻入大海。

1978年3月下旬,美国巨型油轮“阿莫柯·卡迪兹”号在法国布勒塔尼海岸线外触礁断裂为二。两个星期之内,它往海中漏出的原油达22万吨,造成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浸污海滩达160千米长,不计其数的鱼类死亡。

1989年3月24日,美国9.5万吨级的“埃克林·瓦尔德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湾触礁,船体破裂,2.32万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油膜覆盖了大约1600平方千米的海水。水上的浮油蔓延达4600平方千米。使1万只海獭,10万只海鸟受害。

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海湾战争破坏了大批油井,使大量的原油流入海中,形成的原油带长96千米,宽16千米,漂流的原油估计多达1100万桶,这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严重的一起。海湾地区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烧,每小时喷出1900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其烟雾扩散到印度、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地区,并造成地中海、整个海湾地区以及伊朗部分地区降黑雨。

墨西哥湾拥有282口海底油井,再加固态垃圾的倾倒,严重污染了200万平方千米海域,来自油井的油和其他燃料,在海的表面形成厚厚的凝聚层。由于油的污染,沿海的一些海鸟不再下蛋,即使下蛋,蛋壳也很容易破碎。有毒物质也影响到了像螈鱼和其他游入江河产卵的鱼类的正常回游规律,因为它们被受到污染物的海流所包围。墨西哥海军打捞出16.1万种浸在水中的含油物,以及来自墨西哥海滩与港口中的1202吨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