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宝坻区到昌黎县有没有公共汽车
如果你认为这架飞机是太昂贵了,它是21时55分在株洲坐K1684长沙到福州的火车,大概在9点钟第二天上午在南平南站下车,坐车到车站入口三明车西站车,然后去到宁化在下午3点左右,运气好的话,将能够宁化县可以考虑在24小时内正确的。 。 。不这样做,重庆北至厦门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个问题。
㈡ 材料一: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长5.3%,原油消费量增长12.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8.2%,电力消费量增长
(1)材料一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迅猛增加,国内资源、能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材料二说明我国资源、能源利用率低,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2)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引导公民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并落实在行动上;等等。 |
㈢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凤凰大道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开户网点
我是兴国的,但是对县城不是很熟
㈣ “石油”的由来
现代社会,人们对石油及石油产品已经耳熟能详了,但对于究竟是何人如此形象地把这一重要的能源称作“石油”却依然十分感兴趣。
从古时候开始,世界上许多民族就已通过地面油苗发现了石油。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就发现了属于石油家族的地沥青或沥青曾被用于建筑、筑路、防水、油漆和堵船缝的记载。在日本的越后、法国的佩谢尔布龙、西班牙的加里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苏门答腊以及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地,都有古代油气苗的文字记载。在美素不达米亚、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阿支特克族等地的藏书以及桦树皮上的绘画中,都曾有过关于石油的描述。
中华民族也是最早认识、使用石油的民族之一。我国迄今已发现的关于石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书中写道:“高汉,有洧水,可燃”。这里的“高汉”即为现在陕北延安东北一带的地区;“洧水”就是现在为延河支流的清涧河。“可燃”,是指水面上有可以用火点燃的东西。这段记载,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此之后,我国古代关于石油的记载就更多了。西晋时,张华对古代酒泉郡延寿县的石油从形态、性质到用途都作了详细而客观的描述,他在所著的《博物志》中将石油称为“石漆”。晋代范晔的《后汉书?郡国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都引用或出现了类似的记载。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石油曾被许多国家称为“魔鬼的汗珠”,“普鲁米修士之血”、“发光的水”等。在我国,除了西晋张华把石油称为“石漆”之外,唐代李吉甫在所著《元和郡县图志》中把石油称为“石脂水”。他在书中描述道:“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我国古人还有将石油称为“石脑油”、“猛火油”、“雄黄油”的(图20)。
图20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打井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北宋。现在许多人认为是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最早提出和使用这个名称的。据考证,沈括晚年,大约公元1090年前后所著的《梦溪笔谈》(卷24)中,不仅使用了“石油”这个词,而且描述了石油的状态、用途等,这是很有科学价值的(图21)。其实,在此之前,文人李昉(公元925—996年)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中就已出现了“石油”一词:“石油井在延长县北90里,井出石油,取者以雉尾挹(意yì,舀,汲取之意),采入罐中,燃之如麻,多煤烟,为墨雉,更疗疾病。”《太平广记》的编撰工作始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结束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沈括是在此书成书后50年才出生的,而他所著的《梦溪笔谈》则是《太平广记》成书以后100多年的事了。因此,最先为“石油”命名的人应是我国北宋时的李昉。
图21沈括(北宋)《梦溪笔谈?石油条》人类发现石油的历史虽然很久,但由于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不可能对石油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近代石油工业才缓慢地发展起来。但是当时仅仅是从石油中提炼煤油,用来点灯照明,煤油灯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时髦、最明亮的灯。比煤油更轻的汽油,由于容易燃烧和爆炸,当时只能白白地烧掉,这一时期被称为“煤油时代”。
1878年内燃机的出现,1885年汽车问世,它们都需要大量的汽油。随后出现的摩托车、飞机、汽艇等也都需要大量的汽油。这使得以前被大量烧掉的汽油派上了用场,而且还大量需要,迫使人们加大寻找石油的力度、提高汽油的提炼水平,这样就有力地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1940年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喷气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进入航空航天时代,喷气机大量取代内燃机,航空煤油取代航空汽油,压燃式柴油机大量使用,对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极大地提高。各国争先发展化工工业,而石油产品和天然气是化工工业最优质的化工原料,几乎所有的化工产品都可从石油与天然气中获得。20世纪可以说是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不仅它本身获得辉煌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现代文明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般认为,近代石油工业是从1859年美国人E.L.德雷克在宾西法尼亚州钻成的第一口油井开始的,其后的90多年中,美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约占该时期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0%~70%。俄罗斯1863年在沙皇时代开始生产石油,十月革命后,由于油气资源充足和工业化水平高,很快成长为世界产油大国。世界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是18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边开始的。
我国的第一口油井是1873年由当时的满清政府从美国雇来的技师和买来的钻机在我国台湾的苗栗出磺坑钻成的,深度只有133.8米,在约90米处见到油流,每天出油750千克。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口油井是1907年在陕西省延长油矿钻成的,至今仍在出油(图22)。
图22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口油井
㈤ 茶油是什么
“野生茶油有益健康”的秘密,早在明代就已经被发现,史书记载,我国从野生茶籽中取油食用始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许多医书也都记载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已患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或需要预防的人士应多吃茶油,并指出在买茶油时以野茶油为首选。野茶油一般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以及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和棉酚等,故从中提取的茶油是食用植物油脂中的上品。由“中国茶油之乡”江西宜春青龙高科技生产的“润心”野茶油受到与会专家推崇。
营养专家指出,膳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三高”的发生及冠心病的死亡率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食用油中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越多,其营养价值就越高,如野茶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最高达85%,比橄榄油的含量还要高,高居食用油榜首,是国内外公认的好油,有益防治心脑血管等富贵病。另外由于茶油含有一种生理活性成分角鲨烯,可抗缺氧和抗疲劳,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的功能。同时,茶油还含有其它食用油所没有的茶多酚和山茶甙,这对降低胆固醇有明显功效。调查发现,长期食用茶油的人群,其乳腺癌、结肠、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病率相当低。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江西宜春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润心”测试表明:“润心”野茶油有着比其它食用油更优越的药用及营养品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远远高于普通食用油,连续食用野茶油6个月以上,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