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户费用 » 保定博野县原油开户
扩展阅读
渭南市天然气开户手续 2021-12-16 12:20:24
井冈山期货开户 2021-12-16 12:02:48

保定博野县原油开户

发布时间: 2021-04-22 18:19:38

1. 谁知道衡水怎么样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东部与沧州市的东光县、吴桥县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辛集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的南宫市、新河县以及山东省武城县相连,北部同保定市的安国市、博野县、蠡县和沧州市的肃宁县、献县、泊头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区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9公里。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衡水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 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 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辖原冀南、冀中两区之部分县域,包括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清河、恩县、夏津、武城、故城、景县、阜城等13县,属新建立的河北省。
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奉华北行政委员会之命撤销,其辖区之夏津、恩县、武城3县划归山东省,衡水、深县、武强、武邑、枣强、冀县6县划归石家庄专区,景县、故城、阜城3县划归沧县专区,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62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准衡水专区复置,下辖衡水、冀县、枣强、武邑、深县、武强、饶阳、安平、故城、景县、阜城计11县。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1993年9月,冀县改建为冀州市。1994年7月,深县改建为深州市。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同时撤销原县级衡水市,改设桃城区。至2000年末,衡水市下辖1区、8县和2个县级市。

人口概况
[编辑本段]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24.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死亡率为6.95‰,自然增长率为5.45‰,比上年增0.3个千分点。
衡水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到2004年末,共有少数民族37个,512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12%,主要居住在桃城区、故城县、深州市、景县等地,呈小聚居特点。全市有景县西营村、大枫林村和故城县太兴镇、赵鲁屯村4个回族聚居村。
全市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壮族人口较多。其中回族227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44%,主要居住在景县、桃城区、故城县;满族95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8.5%,主要居住在桃城区、深州市、故城县、景县;土家族420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主要居住在阜城县、枣强县、深州市、冀州市。
衡水市境内居住的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纳西族、俄罗斯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共1479人,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全市各民族长期以来交错居住,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互相支持,团结合作,互通有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市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为建设经济强市做出了新的贡献。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全市总计: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8个县。共设57个镇,57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下辖4994个村委会, 92个居委会。
市辖区:桃城区
县级市:冀州市 深州市
县:枣强县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安平县 故城县 景县 阜城县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土地资源】 衡水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原中地形变化较大,高差多为30厘米~50厘米,有的可达1米左右,构成明显的岗、坡、洼等不同地貌类型。缓岗为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一般沿古河道呈带状分布,比附近地 面相对高出1米~3.5米。饶阳、安平境内缓岗地貌十分普遍。微斜平地分布最广,是缓岗向洼地过渡的地貌单元。洼地分布也很多,仅万亩以上大型洼地就有46个,其中冀州市、桃城区界内的千顷洼为全市最大洼淀,总面积达75平方公里。

【土壤类型】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衡水市共有3个土纲,4个土类,7个亚类,26个土属,111个土种。面积最大为潮土土类。全市潮土亚类面积43.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0%,广泛分布于各县市区,是农用土地主要土壤类型。其土层深厚,质地多变,但以轻壤土为主,部分为砂质和粘质。土壤矿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份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历年以种植业为主。脱潮土面积14.3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4%,广泛分布于古河道自然堤缓岗及高平地处。该土类地下水质好,无洪涝盐碱威胁,水利条件好的地段,多是粮、棉高产区。

【土地资源利用】 根据2003年衡水市土地变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为883664.88公顷。其中耕地58529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6.3%,耕地中有旱地228026公顷、水浇地350896公顷、菜地6376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38.96%、59.95%、1.09%;园地 374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5%;林地118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0%;牧草地18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6万公顷,占13.63%;交通用地58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7%;水域353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8%;未利用土地33467.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79%。

【矿产资源】 衡水市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地热、矿泉水和砖瓦用粘土资源等4个矿种。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州市、饶阳县、武强县。11个县市区均有地热异常显示,地热资源已被开发利用的有桃城区、深州市;砖瓦用粘土资源全市广泛分布,并已大量开采,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油气资源】 目前已查明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州市、饶阳县、武强县一带,有深南油田、深西油田、留楚油田等。分布面积约91平方公里,查明的石油储量约3000多万吨,原油日产量约1500吨。油气藏类型属古潜山油气藏和第三系油气藏。1996年在饶阳县与深州市交界处探明溪村油区,储量约600万吨。

【地热资源】 属新能源,衡水市特有的地层构造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热储条件。全市平均地温梯度值3.16℃/100米,略高于大地梯度背景值(3℃/100米),垂向上可分为三个热储层。一是上第三系中低温热水。开采深度为300米~1200米,水温在23℃~50℃,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二是下第三系高矿化热水。开采深度在1000米~1500米以上,水温可达50℃~80℃,矿化度较高,由于目前综合利用条件限制,暂不宜开发。三是古潜山基 岩高温热水及凹陷区上第三系高温热水。基岩高温热水埋深在1500米~2500米以深,水温60℃以上,矿化度较低,水量较大,水头高,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

据《衡水地热田普查报告》表明,衡水市桃城区中低温地热田,计算面积556平方公里,2000米深地温平均为68℃~80℃,热水体积储量51868×106立方米,开采储量为1471.45×106立方米,可采热储量为523.497×1016 J(合12552385167×106kcal),有效利用资源热量折合标准煤约1亿吨。属中等规模热田。

【矿泉水】 衡水市已查明两处矿泉水,分布于桃城区刘家庄和深州市石象村。

【水资源】 降水 2003年衡水市降水量为56.6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为642.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22.5毫米)多119.6毫米。比上年降水量(340.7毫米)多301.4毫米,为近年来第一个丰水年份,从总的情况看,2003年衡水市降水无论从区域分布还是从年内分配上都是不均匀的,这也是衡水市降水的主要特征。

【地表水】 自产水量。2003年全市平均径流深14.4毫米,自产径流量为12660.6万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深(19.1毫米)的75.4%。

入出境水量。2003年总入境水量13.7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入境量最大为8.74亿立方米(主要为引黄济津输水),其次是卫运河,入境水量为4.35亿立方米。全市总出境水量为12.3亿立方米,其中清凉江出境量最大为7.25亿立方米,卫运河出境水量次之为4.31亿方米。全市各河流入出境水量差为1.39亿立方米,其中3517万立米入蓄衡水湖。2003年石津渠总引水量为0.92亿立方米,比上年引水量(1.15亿立方米)少20.0%。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2003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5.92亿立方米,加上2克/升~ 3克/升和3克/升~5克/升微咸水量,全市地下水总量为12.17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 2003年全市用水总量为15.4亿立方米,比上年总用水量少1.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利用量为13.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9.0%;地表水利用量1.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1%;外调水量0.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9%。地下水利用量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8.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开采(包括微咸水)5.49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作物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黍子、稻谷、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食用菌、烟草等。蔬菜瓜果类主要有:白菜、菠菜、芹菜、茄子、西红柿、豆角、白萝卜、辣椒、茴香、葱、蒜、韭菜、笋、冬瓜、北瓜、西瓜、南瓜、西葫芦、甜瓜、黄瓜、土豆等。

家畜主要有:猪、羊、牛、驴、骡、马、兔、驼、鹿等。野生类被驯化饲养的有狐、貂、貉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近些年国内引进并已在衡水市养殖的野生禽类有山鸡、火鸡、珍珠鸡、鹧鸪、鹌鹑及观赏鸟类。水产主要有罗非鱼、河蟹、甲鱼、优质鲫鱼、白鲳、白鲨、黑鱼、鲶鱼、美国回鱼、青虾、鳝鱼、泥鳅、蚌类等。

自然环境
[编辑本段]

【地质条件】 衡水市辖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第三系及古生界和元古界地层。

【地势地貌】 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12米~30米。地面坡降,滏阳河以东在1/8000~1/10000之间,以西为1/4000。境内河流较多,由于河流泛滥和改道,沉积物交错分布,形成许多缓岗、微斜平地和低洼地。境内的衡水湖为华北平原上仅次于白洋淀的自然洼淀,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20平方公里,设计水位21米,最大蓄水量2亿立方米,被誉为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气候特点】 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是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好干旱、冰雹、洪涝、低温、大风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河流水系】 流经衡水境内的较大河流有潴龙河、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卫运河——南运河9条,分属海河水系的4个河系。其中潴龙河属大清河系,滹沱河、滏阳河、滏阳新河属子牙河系,滏东排河属南大排水河系,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属南大排水河系,卫运河——南运河属漳卫南运河系。

旅游概况
[编辑本段]
衡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期袁绍曾于冀州屯兵百万与曹操抗衡,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董仲舒就生于衡水枣强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县“封氏墓群”和“开福寺舍利塔”。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县的“周亚夫墓”、“高氏墓群”,桃城区的“宝云塔”、“孔颖达墓”、“安济桥”,故城县的“庆林寺塔”,深州市的“马君起造像碑”、“大冯营汉墓”(即李佐车墓)、“深州盈亿义仓”,枣强县的“董仲舒石像”,安平县的“东汉壁画墓”、“西寨子古墓”,冀州市的“后冢墓”、“冀州旧城址”、“西元头汉墓”、“西堤北石塔”(即震雹塔)、“双冢汉墓”,武邑县的“窦氏青山”和“中角汉墓”。此外,衡水湖,冀州市的“孙郑李大墓”、“东元头大墓”,桃城区的“尚王坟”,阜城县的“窦氏青山”,枣强县的“侯冢古柏”,安平县的“圣姑台”,桃城区的“人民公园”、“中华公园”,枣强县的“比干庙公园”,武邑县的 “武罗园”,深州市的“贸易城”、“教育城”,饶阳县的“镇海寺”,武强县的“年画博物馆”,故城县里老的“原始森林”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衡水现有星级饭店11座,客房1万余间,旅行社9家,业务遍及全球市场。

教育科技
[编辑本段]
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平稳发展。至年末,全年普通高中在校生9.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4万人,分别较上年增长了9.0%、5.4%,小学在校生28.6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3.2万人,分别较上年下降了8.5%和6.6%。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03件,比上年增长12.3%;授权专利241件,增长37.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1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38万元。共有42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省级鉴定40项,市级成果鉴定41项。

经济建设
[编辑本段]
整体情况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6%,人均GDP达12971元。三次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85.6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64.7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52%和30%。
农 业
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09.3亿元,增长5.5%;畜牧业产值71.2亿元,增长3.3%。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同步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9万公顷,较上年增加了1.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317.9万吨,增加了7.9万吨,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2.7万吨,增加0.2万公顷,产量达14.4万吨,增产0.5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9万公顷,减少了0.3万公顷,产量11万吨,下降了7.7%。全年蔬菜产量408.0万吨,牛奶产量3.9万吨,生猪出栏数321.4万头,家禽存栏4825.4万只。
工 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9.7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 125.5亿元,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下降9.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12.8%。分经济类型看:2006年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5亿元,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2.2亿元,较上年增长3.9%,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9%;集体企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增长4.1%;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0亿元,下降9.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增长4.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4.6%。
工业生产产销衔良好。经济效益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4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2亿元,增长11.6%。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效益综合指数为191.9%,比上年提高7.86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我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有110个,竣工房屋价值1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7.2%。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5亿元,增长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7.3亿元,增长11.3%。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6亿元,增长22.9%,高出批发和零售业8.4个百分点。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126个,比上年增加39个,全年成交额达到147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69.9亿元,生产资料成效额77.2亿元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国省干线总里程达1074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40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达13.0%,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旅客周转量26.6亿人公里,下降了2.2%。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固定电话达到8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4.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8%。2006年全市互联网用户达到10.6万户,较上年增长了1%。

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支大幅度增加。全市财政总收入32.6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增值税12.5亿元,增长15.1%;企业所得税增幅最大,完成2.3亿元,增长57.8%。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4亿元,增长20.1%;农业支出2.0亿元,增长6.7%;科教文卫事业支出12.6亿元,增长7.5%。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6.1亿元,比年初增加69.3亿元,贷款余额305.9亿元,比年初增加24.4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405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422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7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3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全年保费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3亿元,增长14.8%;人身保险保费收入9.2亿元,增长21.0%,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97亿元,其中,财产险1.14亿元;人身险8300万元。

城市建设
[编辑本段]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来,市区城市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了长足发展。到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6.7平方公里,人口27.6万,已初步形成集纺织、化工、机械、商贸等为一体的中等发展城市,是衡水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 市政建设日新月异
伴随着地级市的建立,市政建设呈现出强力度超越空前的发展态势。从地改市之初的"一路、一街、一场"建设到1997年的"五路四处"、1998年的"126、215"、1999年的"30项"、2000年的"621"、2001年的"642"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都为整个市区的市政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先后新建、拓宽、改造各种道路72条,衡水市区扩展了14.5平方公里。至2001年底,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已达144公里,铺装总面积335.8万平米,排水管网总长243.9公里,拥有城市路灯5079盏,城市桥涵32座。其中道路建设是改革开放前的5.5倍,路灯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6.8倍。
二、 园林绿化初具特色
按照"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的基本工作思路,专业绿化先后完成了育才街、榕花街、红旗大街、中心街等数条路段10万多平米的精品绿化工程,新上仿汉白玉护栏4361米,种植乔、灌木105.47万株,草皮16万平方。街道树木已由原来的单一种植乔木发展为常青树与落叶树相结合,乔、灌、花、草相配置的绿化格局。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庭院活动,涌现出石油公司、衡水师专、老白干酒厂、发电厂、财政局等28个"省级园林庭院单位",59个单位成为市级达标单位。目前,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536.0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4.46%,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6.25%,人均公共绿地5.55平方米。
三、 公用事业发展迅速
总投资7亿元,开工建设了地表水厂(引湖入衡)、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处理厂。新建了3座水厂,给水管道总长已达100公里,日供水能力11.4万吨。目前,全市110KV以上线路总量长度达595公里,11KV以上变电站达19座,35KV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1839.54公里,35KV以上变电站达78座。全市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用电水平也日益提高。
四、 市区环境洁净靓丽
目前市区共拥有机械中转站6座,简易运转站56座和一座占地40余亩的垃圾处理场。近年来,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施了"净化"工程,先后对安居工程小区等5个居民生活小区的25000多户居民和市区主要街道的6000多个门店实行了垃圾上门收集服务,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市容卫生初步达到"四有"、"六无"的要求。自1996年以来,连续保持了"省卫生城市"荣誉称号。1998年市区人民路被省主管部门评为"城市样板街"。近几年,先后建设了体育休闲广场、胡堂排干绿化带、滨河绿化带、人民公园百花园等工程。2001年在全省城市容貌"燕赵杯"考核竞赛中取得了全省C类城市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在市区内实施"夜景"工程,目前市区内各种灯箱、电子屏幕、霓虹灯达到了5000余处,设置了各种光源带3500多米,城市夜景流光异彩。
五、 电信网络纵横交错
京沪214微波、京九广、津石、济石太银四条国家一级干线和省中环、南环、石衡光缆、石唐微波等省级干线在衡水境内交织,使衡水成为通讯地理上的"黄金十字点",成为河北省及石家庄后的第二个电路汇接中心。2001年,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3.5亿元。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1.4部,并相继开办了无线寻呼、移动通讯、IC卡电话、数字、数据传输、国际互联网等新型电信业务。
六、 交通线路四通八达
随着1982年石德铁路复线全面开通和1997年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的全线通车,确定了衡水铁路枢纽的重要位置。作为京九铁路京南第一大站,衡水被誉为"黄金十字交叉"。至2001年底,全市油面路里程已达606公里。公路密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60公里,大大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了以衡水市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的公路网络。市区公交车辆74部,营运线路12条,计72公里。

2. 保定市博野县南白沙村探测出石油没有

10年就探测过

3. 从宝坻区到昌黎县有没有公共汽车

如果你认为这架飞机是太昂贵了,它是21时55分在株洲坐K1684长沙到福州的火车,大概在9点钟第二天上午在南平南站下车,坐车到车站入口三明车西站车,然后去到宁化在下午3点左右,运气好的话,将能够宁化县可以考虑在24小时内正确的。 。 。不这样做,重庆北至厦门的行程,在早晨至三明,住的是一个问题。

4. 华北油气勘查历史性的大转折

1955~1960年,以5年时间华北胜利地完成了区域普查任务。这个时期的工作方针是:“区域展开、物探先行、整体解剖、面中求点”。在全面掌握华北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区域资料的同时,已在济阳、黄骅坳陷的重点地区展开了“面中求点”的地震详查工作,并发现了一批局部构造,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查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1959年9月26日,发现大庆油田后,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消息传到华北,大大地鼓舞了华北油气勘查工作者,形势的发展将会使战略决策发生重大变化。

同年,李四光根据新华夏系沉降带理论,对中国东部石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评估观点:“看来松辽油区,大局已定,今后该是我们跳出门坎(指铁岭一带隐伏的东西隆起带)往南移动的时候了(指下辽河、渤海及华北平源)。”

11月,李四光在地质部召开的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就当前石油普查和勘探方向问题提出了在辽河平原的南部,华北平原的北部,渤海和其他若干离海岸不远的海洋区域,值得开展普查乃至钻探工作。

12月,中央同意地质部党组报告,收回各省石油普查队,建立区域性、综合性的石油普查大队,由地质部直接领导。

1960年9月,地质部副部长旷伏兆和康世恩副部长在长春召开了两部联席会议,商定石油勘探以松辽为重点,由石油部统一指挥,石油普查以华北为重点,由地质部统一安排。

综上所述,华北已从理论导向、地质成果、决策部署和组织措施等四个方面具备了从区域普查转向区域勘探工作。准备迎接东部战略从松辽南移华北,积极筹划华北石油大会战。

同年10月,地质部在天津召开华北石油普查勘探会议。何长工副部长主持会议,并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华北找到油田》的报告,关士聪总工程师作了《华北石油地质与油气突破点的选择》的汇报。国家计委代表和石油工业部沈晨副司长率代表参加了会议。旷伏兆副部长作会议总结,并作出决定:首先选择含油远景最好的济阳、黄骅坳陷作为重点工区,围绕渤海湾选择东营、义和庄、羊三木、盐山、北塘、马头营等6个局部构造或异常作为突击点,要求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突破,积极努力争取在1~2年内突破出油关。根据李四光部长的意见将条件最好的东营构造作为第一个突击点,经两部商定将该构造交给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率先进行钻探。会议还决定:以山东、河北两省石油队伍和天津海洋地质筹备处为基础组成由地质部直接领导的地质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简称一普),加强华北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从此,全国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重点由松辽转到了华北,而成为华北油气普查勘探历史性大转折。

天津会议之后,华北找油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进入了连续突破的高峰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961年2月12日,河南石油队济源凹陷后邓构造上沁3井于济源群钻遇含油砂岩,这是华北平原内第一口见油气显示井。从油气地质观点看,证明华北盆地第三系具有油气生储条件。联系到华7井所见的“沙河街组”,更证明华北盆地有其分布广泛的勘探目的层,由此确认华北第三系为主要的油气突破领域和勘探对象。

(2)1961年3月4日,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构造上布钻华8井。该构造是光点地震详查圈定的相当T:反射层,构造轴部有一条断层穿过,井位是定在断层下盘高点上(小于1950米等深线内),当钻至1755.88米钻时遇油砂30层总厚40米。决定提前完钻投入试油,射开其中较好的8个含油气层(老第三系上部),用9毫米油嘴测试获日产8.1吨油流,从而首次突破华北出油关成为第一口发现井。

为什么当时地质部将东营构造交由华北石油勘探处打钻?主要原因是该处技术力量强,包括固井、试油和运输能力。而刚筹建的一普原苏制五德钻机才运抵山东张店,无法到达东宫构造上施工。

(3)1961年7月29日,山东区队3004钻井队在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义和庄构造上布钻沾1井,于老第三系中试获油流日产4~5吨,这是地质部在华北第一口出油井。

(4)1961年8月22日,河北区队3007钻井队在黄骅坳陷羊三木构造上布钻黄1井,于老第三系济阳群试获油流日产1.7~2立方米,这是河北平原首口出油井。

(5)1962年9月23日,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构造上继打营2井,于老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岩中试获高产工业油流,日产原油555吨,为当时全国最高日产量记录。

(6)1963年11月29日,河北区队在羊三木构造上继打黄3井,于新第三系馆陶组中试获工业油气流,次年4月获日初喷原油84立方米,天然气3万立方米。

(7)1964年1月25日,石油工业部决定成立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组织华北石油大会战,调集大批大庆队伍入关参战,地质部发出动员令动员一普和中原石油物探大队共3500人参加华北石油会战。

(8)1964年11月24日,京津区队在廊固凹陷风和营构造南北高点施工的风1、风2两口浅井先后于老第三系钻遇油气显示。一普调河北一区队3007钻井队上该构造打京参1井,在井深1050~1901.25米老第三系钻遇更多的含油气层,经选择其中8层合试,获间歇自喷日产1.5~1.8立方米油流,从而首次实现了对冀中坳陷的局部突破,它不属于天津会议上选定的6个突击点,而是一次意外收获。京参1井距北京仅50公里是在首都大门口找到的油田,又是冀中坳陷第一口发现井,为后来发现华北油田起到了先行作用。出油后曾轰动一时,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地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旷伏兆等都曾前往视察。我和刚从苏联留学归来分到大队的张国鼐等都曾参加该井固井和测试工作,质量是可靠的,后交石油工业部进行勘探。

(9)1964年12月20日,山东区队在义和庄构造上继打义2井,试获日产原油4.2立方米。

(10)1965年2月1日,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在东营胜利村构造上打完坨11井,获自喷特高产工业油流、日产量达1134吨,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口日产千吨井,从而胜利油田正式诞生。

天津会议后,在短短5年时间内,先后在济阳、黄骅、冀中三大坳陷实现了油气连续突破,并在6个突击点中找到了两个油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宣告继大庆油田之后,华北成为我国第二个石油工业基地,为我国油气勘查史上又树起一座里程碑。

在全国三届人大会议期间,毛主席高度赞扬了李四光运用构造体系找油理论。

理论指导除李四光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的多旋回理论,应用于华北盆地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和构造形变,对华北找油的导向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是这样称赞他的:“黄汲清是一个受人崇拜的老师和受尊敬的地学界领导,80年代期间中国构造学综合理论都受到他科学哲理的影响。”

胜利、大港油田发现之后,主要任务便是扩大战果了。1963年3月,国家计委指示:“向华北西部铁路沿线进行侦察。”一普把油气勘查重点迅速转向惠民凹陷,解剖临邑构造带,在大芦家构造上布钻惠4井,在田家构造上布钻惠5井,相继取得日产油流54立方米和11.6立方米。临邑构造带的突破,扩大了济阳坳陷含油范围,为后来临盘油田的建成起到了先行作用。

河北区队完成羊三木构造探井同时,扩大了钻探队伍力量并转向了冀中地区,配合区域大剖面,于1963年3月9日,在蠡县蔺岗打冀参1井,该井于2900米老第三系冀中群发现油砂及含气层,证实了冀中地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为扩大油气勘探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蠡县,位于河北平原中部,潴龙河流域。前汉为陆成县,后汉至晋为博陵县,北魏置博野县,明置蠡州为蠡县,为小说《红旗谱》蠡县十八岗故事发源地,老区百姓对打钻热情相助。旷伏兆副部长在天津会议期间,因他曾在抗日战争年代于冀中做敌后工作,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建议将博野坳陷(高阳坳陷)改名为冀中坳陷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普除在华北关内参加会战外,还派出钻井队开赴下辽河坳陷开展油气勘查工作。该坳陷早于1955年,由地质部第二物探大队进行综合物探工作,初步划分了凹陷与凸起,发现了油燕沟、田庄台、黄金带、热河台和兴隆台等13个构造。1964年地质部第二普查勘探大队又在黄金带构造上打通1井,在老第三系钻遇12层含油砂岩。一普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开辟下辽河找油工作,集中在田庄台和盘山凹陷开展深井钻探,打井12口,其中10口井见含油砂岩,6口井测试结果都见到油气流,尤以辽6井最好,该井位于热河台构造上,在老第三系钻遇12层含气层,经测试获日产天然气65万立方米,为国家又找到了一个大型的油气勘探基地,后交石油工业部勘探开发,建成了现今的辽河油田。人们庆贺一普在关内、关外取得双丰收,实践证明渤海湾盆地在油气地学上具有特别显著地位。

“万事成于谋”。天津会议决策,使华北石油会战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战绩。在地跨冀、鲁、辽等大半个华北盆地内找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油气田,其价位已能与大庆油田平分秋色,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确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储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人们将永远记住60年代华北油气勘查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