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矿产资源基础与潜力
一、基础地质调查
阿勒泰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位于世界著名的成矿带的中段,矿产资源潜力巨大。阿勒泰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新疆全区处于领先水平,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阿勒泰地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奠定了基础。阿勒泰地区至 2008 年底已完成了全地区基岩露头区的1∶20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面积约9. 2 万 km2,完成了 1∶ 5 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面积约1. 2 万 km2,1∶ 20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除西北部高山区 ( 友谊峰南部,面积约4 200km2) 外,其余基岩露头区均已覆盖,部分地区完成了 1∶ 5 万化探工作。另外,还开展了1∶10 万至1∶20 万航磁、航重及 1∶ 5 万航空综合站及地电、地磁测量等工作 ( 表 3-1) 。但相比全国而言,基础地质工作欠账较多,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如 1∶5 万的区域地质调查仅完成了全地区面积的10. 19%,1∶5 万物探普查只完成了0. 93%。
表 3-1 阿勒泰地区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 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地质项目调查工作建议汇报和地质勘查成果汇报资料,2008; 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阿勒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研究,2003。
伴随着基础地质工作的开展,地学科研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各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等在本地区开展了大量的专项研究,地学科研工作基础扎实,特别是国家 “305”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公开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加快了成果转化,注重社会效益。上述基础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为矿业特区资源潜力分析评价提供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勘查
阿勒泰地区位于哈-中-蒙世界级黑色、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下面分别就地区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进行阐述。
( 一) 能源矿产
1. 油气
历史上看,阿勒泰地区属于少油气的地区。近年来通过地区对油气资源的勘查显示: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前景较好,乌伦古河区域具备形成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该区域内乌伦古坳陷、布尔津盆地、福海盆地均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2006 年,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投资9 亿元,在福海县境内获得天然气流,2008 年已形成日产30 万 m3的天然气规模,有 20 多口油井正式产油。2008 年,地区原油产量约 2. 2 万 t/a。在地区南缘滴水泉以西一带,已施工油、气、水井 119 口,其中出油气井 87 口,油气资源前景较为可观。
2. 煤炭
阿勒泰地区在历史上属于缺煤地区,其煤炭资源的特点: 一是规模小,二是分布不均衡。截至 2008 年底,区内尚未发现大中型煤矿。沿额尔齐斯河南吉木乃的托斯特—福海吉拉沟—富蕴的卡姆斯特—青河卡拉塔什一带均为地区煤炭资源重点勘查区。以上大体沿准噶尔盆地东、北、西北缘呈半环形分布,含煤地层的埋深随着向准噶尔盆地中心延伸由浅变深。其中卡姆斯特一带为主要煤田区,总面积约 7 400 km2。从行政区划看,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富蕴、青河、福海、吉木乃县等境内。
依据阿尔泰区域地质背景,阿勒泰地区在北屯、布尔津县城至吉木乃县城以及乌伦古河段扎河坝以西一带的大片第三系覆盖区,都有上述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含煤断陷盆地存在的可能,但覆盖层一般厚达几十米至上百米,表明煤炭资源潜力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在富蕴县卡姆斯特至三巴斯陶一带探明煤炭储量 6 000 万 t。2007 年富蕴县煤炭勘查取得了较好找矿成果,多个勘查区块可采厚度可达 7 ~ 10 m,显示出良好的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前景,截至2008 年底已探明储量10. 26 亿 t,远景储量500 亿 t。在吉木乃县诺海—哈尔交一带和山巴斯套至德伦山一带煤炭资源潜力巨大,今后应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提高储量级别,为矿业特区煤电、煤化工基础建设提供坚实的煤炭资源保障。
阿勒泰地区现有煤炭探矿权 142 个,主要分布在富蕴卡姆斯特地区,另外福海、吉木乃等县市也有分布。综上所述,地区煤炭勘查程度低,大部分为预查,资源潜力大,应进一步加大勘查开发力度。
( 二) 金属矿产勘查
阿勒泰地区金属矿产勘查工作大体上可分为 3 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找矿成果显著。
1. 地质勘查情况
第一阶段 ( 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60 年代初) 。以铁、稀有、砂金等矿产勘查为主。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对铁矿基本未做过地质工作,仅 20 世纪 30 ~40 年代有少数地质学家做过菱铁矿地质勘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大规模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磁力测量等基础地质工作,1958 年 “全民大炼钢铁”,极大地促进了铁矿的找矿和勘查,在 50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就发现和评价了一大批磁力异常和铁矿产地,如阿勒泰蒙库铁矿等也在其中。新疆是我国开展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最早的地区,尤其是阿勒泰地区,早在 1935 ~1950 年,前苏联及我国的地质学家对阿尔泰山进行过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地层和金矿等调查工作。前苏联对可可托海 3 号脉等稀有矿进行勘查开采。1950 ~1954 年,中苏合作,统一对阿勒泰地区稀有矿山勘查和开发进行管理,前苏联专家编写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报告。1955 年由中国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对阿勒泰地区稀有金属矿进行勘查和开发管理,阿勒泰地区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开发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 ( 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 。主要以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为重点。这一阶段主要由我国地质学家对阿尔泰伟晶岩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丰硕成果。阿勒泰地区伟晶岩的研究始于 1964 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原冶金部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地勘局以及新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对阿勒泰地区柯鲁木特和可可托海等地伟晶岩的矿物学、矿化特征、构造地质及控矿构造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伟晶岩成矿地质条件和特征的认识。这些研究为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 (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 。主要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为主。在火山成矿、层控成矿、多源多期多成因等成矿理论和阿尔泰山南缘是哈萨克斯坦成矿区阿尔泰东延区等新的找矿思路推动下,1997 年至 “305”项目实施前期,新疆地勘单位在阿尔泰山南缘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大比例尺地物化探综合找矿和铁、金、铜镍、铅锌矿等普查工作。1978 年新疆地矿第四大队发现喀拉通克铜镍矿并开始进行有色金属勘查,1984 年新疆地矿第四大队发现哈巴河县阿舍勒铜锌矿床,新疆有色 706 队发现阿勒泰市铁木尔特铜多金矿床,至此,阿勒泰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由于在铅锌的找矿思路上有了新的认识,相继发现了可因布拉克铜锌矿、红敦铅锌矿 ( 1985 年) 、可可塔勒铅锌矿、阿巴宫铅锌矿 ( 1986 年) 、阿克哈仁铅矿 ( 1987 年) 等一批矿床。在“七五”、“八五”期间,由于地勘单位与 “305”项目科研单位进行了勘查-科研一体化的联合攻关,阿尔泰山南缘有色金属成矿带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就贵金属矿产金而言,20 世纪 50、60 年代阿勒泰地区金矿地质工作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0 世纪 70 年代后,特别是 “七五”期间,金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发现和探明了哈巴河县多拉纳萨依金矿、富蕴县沙尔布拉克金矿等。1981 年至今,为大规模金矿勘查阶段。1981 年,武警黄金部队对阿尔泰山开展了大面积砂金普查和重点砂金矿床的勘查评价。1985 年以前,采取 “就矿找矿”方法,在阿勒泰地区基本查明了西岔河、红墩和卡拉迈里 3 个中小型砂金矿。通过新疆地矿局、武警黄金部队、国家 “305”项目科研单位、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等单位的工作,对金矿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找矿取得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青河县砂铁矿勘查工作也在开展,预测资源量约 4 000 万 t ( 金属量) 。
2. 主要金属矿产查明程度分析
阿勒泰地区相比新疆全区而言,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特别是稀有金属、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等。
利用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分析阿勒泰地区主要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如下,据 2006 年国土资源部资料: 我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为 1/3,多数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较大。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平均为35%,铁、铝等大宗矿产查明率为40%左右。相比全国而言,阿勒泰地区主要金属矿产查明程度较低。如铁矿的查明程度为 17. 84%,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2 个百分点,其他如铜、铅、锌、镍、金等矿种的查明程度仅为全国 10% ~18%,找矿潜力巨大 ( 表 3-2) 。
表 3-2 阿勒泰地区主要金属矿产查明程度对比表
注: ①矿产资源查明程度 = 已查明储量/预测资源储量 ×100; ②金矿包括了岩金、砂金和伴生金。
资料来源: 阿勒泰地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根据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资料,2004; 全国资源来源于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 2008 ~2015 年) 》,2008,国土资源部。
综合各类矿产科研预测表明,阿尔泰成矿区带是全国16 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黑色、有色金属、稀有、贵金属等矿产资源潜力很大,特别是铜、镍、铅、锌、金、铁等重点矿种。但地区主要金属矿产查明程度相对较低,这与上述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阿勒泰地区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深度不够,因此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深部找矿是增加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深部找矿力度,拓展深部及外围第二找矿空间对阿勒泰地区而言是增加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如 2009 年 10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进一步加快地质勘查步伐,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深部找矿意见: 在矿业特区内,深化阿尔泰的地质勘查布局,与 “358”项目紧密结合,以铁、铜等优势矿产为重点,开展富蕴县锰库铁矿、青河县哈腊苏铜矿两个矿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 三) 非金属矿产勘查
主要有白云母、钾长石、宝石等地区优势特色矿产资源。早在 20 世纪 30 ~ 40 年代,前苏联一批地质工作者在新疆路线调查中,发现了阿尔泰山的白云母和宝石矿。新中国成立后,阿勒泰地区非金属矿产勘查得到全面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以白云母和水晶等国防尖端工业原料为勘查重点,为我国提供了大型白云母矿基地。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非金属找矿工作得到全面加强。20 世纪 90 年代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地质工作重心西移,非金属矿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使得非金属矿产勘查的力度不断加大。以新疆地矿局和新疆建材地质队伍为主,并有其他多个部门参加,对阿勒泰地区的非金属矿产进行了大量的勘查,发现 54 个非金属矿产地。探获了大量的储量,为新疆和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原料基地。20 世纪 60 ~70 年代进行的阿尔泰山白云母矿勘查,探明了纳森恰、阿尤布拉克、库威中下游等 3 个超大型白云母矿床,使新疆白云母储量居全国首位。阿尔泰山白云母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程度比较高。
( 四) 地下水资源勘查
阿勒泰地区地下水资源研究程度极低。截至 2003 年底,仅完成 1∶ 50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局部地区结合工、农、牧、矿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大比例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但所占比例甚微。
三、地质科研方面
随着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勘查的大量投入,阿勒泰地区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地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完成了 1∶ 50 万阿勒泰地区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20 世纪 80 年代末,编制了阿勒泰地区 1∶ 50 万地质矿产图、有色及贵金属成矿规律图,并出版了 《新疆阿勒泰地区金、铜、镍、铅、锌成矿预测区划报告》。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国家 “305”项目在本地区设置了大量的专项研究,自 “七五”以来,在阿勒泰地区实施了 120 项研究课题,引进技术援助项目 1 项,从事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科研院所和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达2100 人次,投入研究经费共计9129 万元,使本地区的地学研究工作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在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地质科研方面,对稀有金属矿产及其成矿规律的研究早,投入大,攻关单位技术力量强大,前苏联以及我国地质学家对新疆阿尔泰山伟晶岩的研究非常深入,提出了阿尔泰山花岗岩成矿规律、演化等方面的理论,为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 ~1987 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新疆有色地勘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等对阿勒泰花岗伟晶岩的矿物成分、稀有金属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等进行了研究,出版了相关专著,提交了研究报告。1986 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305”项目实施以来,使新疆阿勒泰地区稀有金属矿产的勘查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新疆地勘局地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完成了阿尔泰山花岗岩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的研究。在非金属矿产科研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 “305”项目开展以来,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如针对白云母进行过典型矿床研究等。
2008 年 7 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合作开展的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勘查项目 ( “358”项目) 经过对阿勒泰地区的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总体部署方案,国土资源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 《关于加快开展新疆公益性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合作协议》。现已明确了 2009、2010 两年工作目标,使得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阿勒泰地区找矿前景预测
按照区域地质背景、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成矿带划分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黑色、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区。对接替区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初步统计出预测资源量。
( 一) 国家级的接替选区
为了科学定量评价西部资源接替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布局提供支撑,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地质调查实施项目———西部资源接替区选区评价,阿勒泰地区有色金属资源接替区是西部 12 个资源接替区之一,西起哈巴河县,东至青河县,南北宽50 ~80 km,东西长约 200 km,面积约 1 300 km2。区内铁矿、铜矿和铅锌资源有较大潜力。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在富蕴县获得铁矿资源量 ( 333+ 334) 17 500 万 t,阿巴宫测区 3 500 万 t、巴利尔斯 3 500 万 t、加尔巴斯岛 500 万 t、蒙库东10 000 万 t,巴利尔斯、加尔巴斯岛、科依来普铁矿、阿舍勒铁矿可供普查。另外,在青河县发现了喀拉苏、卡拉先格尔铜矿,具有较大的斑岩铜矿找矿前景。
另据中国铜业网2009 年11 月19 日报道,阿舍勒铜矿深部地质勘查获重要突破。在深516. 20 ~ 587. 00 m 见铜硫矿体 1 层,矿体真厚度约 61. 31 m,Cu 平均品位 3. 00% ,Zn 品位0. 71% ,S 品位 48. 88% ,Ag 品位 23. 93g / t,其中 516. 20 ~ 530. 00 m ( 视厚度 13. 8 m) ,铜平均品位达 5. 27%。该矿体位于阿舍勒铜矿Ⅰ号矿带北侧,深部发现厚度大品位高的铜矿体,表明Ⅰ矿体在深部没有封闭,显示阿舍勒铜矿在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和潜力。
( 二) 资源预测
阿勒泰地区有铁、铅、锌、铜和金勘查开发区,区内以额尔齐斯构造挤压带为界,可分为北部阿尔泰成矿区和南部准噶尔成矿区,全区划分出 2 个Ⅱ级成矿区,分别为阿勒泰成矿区和准噶尔成矿区,划分 6 个 A 级成矿预测区和 12 个 B 级成矿预测区 ( 图 3-2) ,并对未来该区矿产资源情况进行预测 ( 表 3-3) 。
图 3-2 阿勒泰地区成矿带及成矿预测区图
表3-3 阿勒泰地区各成矿预测区资源统计表
续表
资料来源: 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研究,A 级成矿预测区资料统计,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局,2003。
另据有关资料,阿勒泰矿业特区主要矿种预测资源量为: 煤炭超过 511 亿 t,铁矿8 亿 t,铜 1500 万 t,锌 2 000 万 t,铅 1 000 万 t,镍 160 万 t,金 2 000 t,白云母 2. 37 万 t等。因此,加大地质勘查力度,使预测资源量尽快转变为探明储量,是矿业特区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Ⅱ 克拉玛依自来水来自哪里是地下水,还是有其他来源
克拉玛依自来水主要来自额尔齐斯河和百口泉水源(地下水)。
1、额尔齐斯河
1997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引额济克工程开工报告。1997年5月,克拉玛依市正式开工建设引水工程。2000年8月,克拉玛依河(引水工程)建成投产后,有效缓解了克拉玛依用水紧张状况。
额济克工程的“635”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北屯镇以东约56公里的额河(额尔齐斯河)干流中流段。引水总干渠及西干渠由福海县经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至克拉玛依市。
2、百口泉水源
百口泉水源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距离市区65千米,属新第三系承压水水源。由于受到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和白杨河3条河流的渗透滋润,水资源比较丰富。1958年查明其储水面积为565平方千米,水层埋藏深度25米,平均水层厚度15米,静储水量为16亿立方米。1960年投入开发,曾为克拉玛依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2)阿勒泰福海县原油开户扩展阅读
克拉玛依石油资源
1955年6月14日,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技师陆铭宝、副技师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带领下进军克拉玛依,在距黑油山东南方向5.5千米处的1号井现场布置打井。7月6日开钻,10月29日完井出油,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同年11月26日,新华社报道了克拉玛依黑油山地区1号井出油的消息。
此后,克拉玛依油田经过50年代开发,70年代发展、80年代腾飞,90年代创新,取得累累硕果,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2008年,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全面完成“数字油田”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数字化油气田。
Ⅲ 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口岸有哪些
共对蒙古国开放有10个口岸,它们分别是: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公路口岸、策克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阿日哈沙特公路口岸、满都拉公路口岸、额布都格水运口岸、阿尔山公路口岸、巴格毛都公路口岸。
以下对五个口岸简介:
1、二连浩特(铁路)口岸
该口岸位于中蒙边界815号界标附近。是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与蒙古共和国扎门乌德口岸隔界相望,过货能力350万吨,也是欧亚大路桥中的重要战略枢纽。二连浩特口岸城市辖区面积401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近10万人。
该口岸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周末正常开放。口岸开放期间,中方工作时间为北京时间8:00—18:00;蒙方工作时间为乌兰巴托时间8:00—18:00(夏令时为9:00—19:00)。
2、策克口岸—西伯库伦
该口岸位于中蒙边界572号界标附近。策克口岸连接额济纳与蒙古国的南戈壁省。南戈壁省同样是地广人稀,口岸贸易以煤炭为主。在口岸北100多公里处,是蒙古国的纳林苏海煤田。丰富的煤田资源通过这个口岸入境,继而运往酒泉或乌海。
随着临(河)哈(密)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建设,阿拉善不仅是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很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口岸上每天拉运煤炭的车辆排成超过一公里的长龙,但其他商贸不多。口岸通道为中蒙边界策克—西伯库伦边防会谈会晤通道。
该口岸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口岸。口岸开放期间,中方工作时间为北京时间8:00—17:00;蒙方工作时间为乌兰巴托时间8:00—17:00(夏令时为9:00—18:00)。
3、甘其毛都口岸—嘎舒苏海图
该口岸位于中蒙边界703号界标附近。该口岸地处半干旱草原之中、自然环境差,沙尘天气较多。该口岸设计年货运能力20万吨,年客运能力10万人。甘其毛道口岸对应的蒙古国南戈壁省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煤、铜、金矿,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开采价值十分可观。
目前该口岸主要过贷为从蒙古国进口原煤,开设了煤车专用通道。口岸通道为中蒙边界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边防会谈会晤通道。
该口岸为双边性季节开放口岸。口岸开放时间为每年3月、5月、8月、11月的16日至30日。口岸开放期间,中方工作时间为北京时间8:00—17:00;蒙古工作时间为乌兰巴托时间8:00—17:00(夏令时为9:00—18:00)。
4、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毕其格图
该口岸位于中蒙边界1046号界标附近。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位于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之间,对内辐射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并向南延伸到东北和华北腹地,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锦州均在900公里以内;对应蒙古国苏赫巴托省毕其格图口岸,辐射蒙古国苏赫巴托省、东方省、肯特省3个省,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860公里。
现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以逐渐发展成为以原油、煤炭、萤石等矿能产品,饲草、活马、羊绒、皮张等畜牧业产品以及建材机电、生活用品等多元型发展的综合型口岸。口岸通道为中蒙边界珠恩嘎达布其—毕其格图边防会谈会晤通道。
该口岸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口岸开放期间,中方工作时间为北京时间8:00—17:00;蒙方工作时间为乌兰巴托时间8:00—17:00(夏令时为9:00—18:00)。
5、阿尔山口岸—松贝尔
该口岸位于中蒙边界1382号界标附近。阿尔山至蒙古国乔巴山的铁路,就可以形成东联朝鲜、韩国、日本、西进蒙古、俄罗斯直至欧洲的国际大通道,这也是联合国规划的新的一条欧亚大陆桥。"两山"铁路建设事宜也正在积极推进。
努木尔根河是一条中蒙界河,向北便汇入了哈拉哈河,它是联系中蒙两国人民的纽带。哲罗鱼是努木尔根河的特产。也是兴安盟通往蒙古国东方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连接蒙古国口岸、连通中国与蒙古国贸易往来、推动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口岸通道在中蒙边界1382号界标附近。
该口岸为国际性季节开放口岸。口岸开放时间为每年6月11日至30日、7月16日至30日、8月16日至9月25日。口岸开放期间,中方工作时间为北京时间8:00—17:00;蒙方工作时间为乌兰巴托时间8:00—17:00(夏令时为9:00—18:0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连浩特口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策克口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甘其毛道口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尔山口岸
Ⅳ 阿勒泰福海县和二百个字作文。。
案西部大开发10周年,新疆从中国最西部的经济“洼地”一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其丰富的资源更使新疆成为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抢滩登陆的“风水宝地”。回顾过去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如数家珍,细谈新疆变化;展望未来10年,他相信人们将看到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生机勃勃的魅力新疆。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新疆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各族人民受益最多的时期。”努尔·白克力这样概括西部大开发10年给新疆带来的变化。
新疆民生支出比例为全国之最
努尔·白克力用数字解读民生变化:2000年,新疆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支出是37亿元,占整个支出的40%;到了2008年,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支出已高达720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6%;2009年,预计用于民生的支出将达到创历史纪录的940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还要强。
努尔·白克力说,这个比例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过去在民生领域很多我们想干干不成的,或者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一些难题,在今天都变成了现实。
去年国家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国债新疆申请到55亿元。其中20亿元用到了教育上,卫生院的建设用了5亿元,保障性住房用了15亿元,农村公路用了10亿元,喀什老城区改造用了5亿元,55亿元全部用于民生工程。
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5645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618元增长到2008年的3503元。努尔·白克力说,2009年我们预计农牧民人均增收500元,突破4000元大关。新疆还产生了第一个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县--若羌县。
“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
“交通基础建设的奇迹实际上就是新疆这10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缩影。”谈起新疆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飞速发展,作为自治区主席的努尔·白克力很是欣慰。他说,西部大开发10年新疆交通建设投入达到664亿元,新增通车里程65000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疆公路里程接近15万公里。
新疆铁路建设也令人瞩目,2008年10月,“兰新第二双线”开工建设,总投资1450亿元。“兰新第二双线建成通车以后,乌鲁木齐到北京的时间将由42个多小时缩短到11-12个小时,实现朝发夕至。”新疆还是我国直线机场最多的省份,现在运营的机场有14个,到2010年将增加到17个。
“有了这些交通条件的变化,我相信遥远的新疆将不再遥远。” 努尔·白克力说。
大企业、大集团加速新疆优势资源转换
新疆矿产资源丰富,近些年来已依托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建成了一批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新疆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石油化工基地,原油产量从2000年的1848.4万吨增至2008年的2715.1万吨,成为我国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从2000年的35.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235.89亿立方米,并且从2006年起跃居全国第一位。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煤电煤化工项目全面推进。
努尔·白克力说,新疆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已吸引了大批大企业、大集团抢滩新疆,已有89家央企入驻。“2009年一年,大企业、大集团投入新疆资金总量超过1000亿元。这为新疆今年的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未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支撑作用。”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谈到西部大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努尔·白克力说,西部大开发一开始遵循的就是“基础设施先行,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的道路,这也是新疆今后未来开发和发展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要对得起我们的子孙后代。”
努尔·白克力介绍说,西部大开发有几个标志性的生态建设工程,如塔里木河综合整治总投资是107亿元,到2009年底已经投入86亿元。这86亿元的投资建成200多个生态项目,成功地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9次生态蓄水,使断流了30多年的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另一方面,新疆实施退耕还林,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63万亩,退耕补助占到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6%,惠及到34万农户,150万牧民。10年间,新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恢复了1.2亿亩的天然草地。在天山、阿尔泰山等主要林区坚决实施禁伐,使过去的伐木工人变成了今天的种树者。
10年前,新疆荒漠化程度是以每年20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在实施生态工程建设以后,荒漠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到2009年,每年荒漠化的速度缩减到80万平方公里。
文化繁荣,教育优先为新疆发展添后劲
“因为有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和厚爱,新疆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到2009年,经过15年的努力,我们在全疆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汶川地震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新疆实际一次性拿20亿元用于彻底消灭义务教育领域的所有危房和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努尔·白克力说,“我们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安全的、安心的读书环境。”
从2006年,新疆提出“双语教学”从娃娃抓起;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学的覆盖面将达到85%。“也就是说,到了2012年,在新疆可以实现十一年义务教育。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南疆地区的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如果这个目的能够实现,新疆就是14年的义务教育,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变化和进步。”
努尔·白克力说,在抓教育的同时,新疆积极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我给一些外国朋友也讲,在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方面,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像中国政府这样做得如此到位,如此重视。”
从经济发展“洼地”跃升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如今,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努尔·白克力说,大家除了认识到新疆自身的资源优势之外,新疆的区位优势也在不断显现,新疆出口周边的商品70%来源于内地,新疆真正成为我们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
努尔·白克力说,西部大开发10年来,新疆主要是围绕通道建设做文章,也最大限度地使新疆的地产品能够更多地占领周边国家的市场,为新疆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新疆和8个国家接壤,15个一类口岸。我们背靠13亿人的市场,也面向13亿人的中、西、南亚市场。人就是巨大的市场,我们还有大文章可作。”
努尔·白克力最后说,“7·5”事件虽然对新疆的各项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害,但是改变不了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也改变不了新疆改革发展的趋势。任何势力都休想破坏几千年来新疆各族人民所形成的水乳相融、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牢不可破的团结;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书写新疆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决心和坚强的脚步。
Ⅳ 福海油(厦门)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福海油(厦门)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5月1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成品油批发(含汽油)等。
法定代表人:黄文德
成立时间:2015-05-18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5020520007912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大道899号泰地海西中心写字楼A座裙楼厦门石油交易中心2层80-05号
Ⅵ 尴尬,原来通往蒙古国的口岸这么多,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吗
二连浩特口岸位于我国正北方,与蒙古国扎门乌德隔界相望,是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的铁路口岸,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十三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欧亚大路桥中的重要战略枢纽。
“二连”是蒙语的汉译音,有海市蜃楼之意。远在公元十世纪前,二连浩特就是欧亚通商要道,并设有驿站。1956年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正式通车,二连浩特口岸诞生,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又一个窗口。
以二连浩特为终点的集二铁路线,把京山线与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各国的铁路网串接起来;通过京包、京山线与天津港相连,是日本、东南亚及其它邻国开展对蒙古国、俄罗斯及欧洲各国转口贸易的理想通道,更是蒙古国走向出海口的唯一通道,二连浩特口岸因此被人们誉为又一座欧亚“大陆桥”。
二连浩特口岸拥有亚洲最大的散堆装货场、换轮库和先进的H986火车检验系统。年进口原油300多万吨、木材300多万立方米、铜矿粉50多万吨、铁矿石300多万吨、钼矿粉5000多吨,蒙古国70%的果蔬和日用品经由该市运入。
(6)阿勒泰福海县原油开户扩展阅读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边境线长68.29公里。二连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陆路口岸,也是陆路连接欧亚最便捷的通道。二连面对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国际市场,背靠京津塘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带,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进出口集散地。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转变、调整、开放、提高”上下功夫,着力完善过货通关、物流贸易和落地加工三大功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明显增强,通关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构筑欧亚国际大通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连浩特”是蒙语的汉译音,“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它是中国陆路连接欧亚最捷径的通道,以二连为终点的集二线,连通京包,京山线,与蒙古、独联体及东西欧各国的铁路结成一座欧亚铁路大路桥。以北京为起点。经二连浩特到莫斯科,比经满州里口岸的滨洲线近1140公里。
特别是通过京包、京山线与天津港相连,是日本、东南亚及其它邻国开展对蒙古、俄罗斯及东欧各国转口贸易的理想通道。更是蒙古国走向出海口的唯一通道。
改革开放以来,二连口岸的客货运量逐年增加。2002年,进出口运量达到421万吨,创二连浩特口岸历史最高。出入境人员近8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1.3万辆次。
2002年,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新通道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客运能力进一步扩大。铁路口岸站场改造工程也于今年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二连铁路口岸过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连浩特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