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陕西省榆林市有哪些地方
陕西省榆林市是世界少有的矿产富集区,全市原煤、天然气、原油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占全国总量的3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6。近年资源开发使当地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脱贫速度远远滞后。榆林市财政收入过去5年翻了近3番,2005年达到67亿元,排全省第三。但这个财政大市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35%的行政村尚未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还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全省最多。神木县去年产原煤8200多万吨,是全国产煤第一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位居陕西省第一名,财政收入高达19.8亿元。但是这个县仍有贫困人口12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3左右。
『贰』 g42沪蓉高速白河服务区是石化还是石油加油站
西安市
西安中学西安市85中西工大附中陕师大附中
交大附中西安育才中学西安市89中西铁一中
西大附中西安市26中西安市34中长安一中
西安市一中西安高级中学西安市83中华清中学
西安市三中西安市六中西铁三中周至中学
户县一中西电科大附中西安田家炳中学长安二中
咸阳市
咸阳中学咸阳育才中学咸阳市实验中学乾县一中
三原北城中学武功县普集中学泾阳泾干中学礼泉一中
三原县南郊中学
宝鸡市
宝鸡中学凤翔中学宝鸡长岭中学扶风高中
眉县槐芽中学宝鸡市渭滨中学眉县中学虢镇中学
烽火中学宝鸡石油机械厂子弟中学
铜川市
铜川市一中铜川矿务局一中耀州中学
渭南市
大荔中学华县咸林中学富平迤山中学合阳中学
渭南市瑞泉中学韩城象山中学白水中学澄城中学
蒲城县尧山中学
延安市
延安中学宜川中学宝塔区第四中学
汉中市
勉县一中汉中中学西乡一中南郑中学
城固一中洋县中学西乡县第二中学
安康市
安康中学旬阳中学安康汉滨区一中白河一中
宁陕中学石泉中学安康铁二中平利中学
榆林市
榆林中学绥德中学府谷中学神木中学靖边中学榆林市一中
商洛市
商州中学镇安中学商南中学丹凤中学洛南高中
注:上述学校不含改制及民办省级重点高中
『叁』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概述
一、煤炭开发现状概述
鄂尔多斯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已探明储量2300亿t,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1/2,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m处,总储量约有1万亿t(王再岚,2005)。
(一)鄂尔多斯煤田分布状况
鄂尔多斯煤田地跨陕、甘、宁、晋、内蒙古5省(区),是我国最大的多纪煤田,按地域大致分为7个含煤区:
1.鄂尔多斯东缘含煤区
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基本上沿黄河分布,北至晋、陕、蒙交界,南止禹门口附近,东界大致在偏关—离石—蒲县一线,相当于煤层露头位置,西界在禹门口—绥德—佳县—神木一线,煤层垂深2000m。南北长450km,东西宽50~100km。地理坐标东经110°15'~111°30',北纬35°55'~39°36'。包括陕西府谷、吴堡与山西河东煤田河津、保德、偏关、离石、柳林、乡宁共8个矿区/煤产地,含煤面积18813.7km2。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与山西组。太原组与山西组煤的煤类从长焰煤到无烟煤均有。
预测可靠级资源量1194.12亿t,可能级372.42亿t,推断级390.41亿t。埋深1000m以浅的资源量626.09亿t,其中可靠级601.95亿t。
2.鄂尔多斯北部含煤区
位于内蒙古西南,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北至黄河河套南缘,东至晋蒙交界的黄河向南拐弯处,西至贺兰山西麓,南止蒙陕省区界,地理坐标东经106°40'~111°30',北纬37°38'~40°13'。包括准格尔、东胜煤田及乌兰格尔煤产地,含煤面积62368.5km2。
该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与中侏罗世延安组。太原组为中灰、特低硫煤;山西组为中灰、特低硫煤;太原组为中灰、中硫煤;延安组为低灰、特低硫优质不粘煤。
全区预测资源量可靠级2627.3亿t,可能级6794.68亿t。埋深浅于1000m资源量985.83亿t,其中可靠级951.14亿t。
3.陕北含煤区
位于陕北中部,西北至陕蒙交界,与鄂尔多斯北部含煤区相连,东南至中侏罗世延安组与晚三叠世瓦窑堡组煤层的可采边界,地跨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吴旗、子长、安塞、延安、富县等市(县)。地理坐标:东经107°15'~110°45',北纬36°05'~39°16'。该区包括新民、神北、榆神、榆横、安边、定边6个煤产地,以及子长三叠纪煤田的子长、牛武煤产地,含煤面积28765.1km2。
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延安组与晚三叠世瓦窑堡组。其中延安组煤为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煤和长焰煤。
全区10个预测区预测可靠级资源量853.18亿t,可能级12.07亿t。埋深1000m以浅的资源量252.43亿t,其中可靠级240.36亿t。
4.鄂尔多斯西部含煤区
位于甘肃东部及宁夏东南的固原、灵武及盐池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6°25'~108°40',北纬35°25'~38°20',包括甘肃华亭煤田及安国—峡门、庆阳、砂井子及宁夏固原、盐池、灵武—马家滩等6个煤产地,含煤面积21818.14km2。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山西组与中侏罗世延安组。山西组煤为中灰、特低硫气煤。延安组煤多为低—中灰、低硫长焰煤。
全区预测资源量可靠级1819.65亿t,可能级685.58亿t,推断级168.63亿t。埋深浅于1000m资源量218.54亿t,其中可靠级68.88亿t。
5.桌子山、贺兰山含煤区
位于宁夏北部,北跨内蒙古桌子山与阿拉善左旗,南至韦州,沿黄河两侧分布,包括宁夏萌城、韦州、石沟驿、横城、石炭井、石嘴山市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桌子山8个煤田、煤产地。地理坐标东经:105°46'~107°11',北纬37°07'~39°52'。含煤面积4752.28km2。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与中侏罗世延安组。石炭-二叠纪煤以焦煤与贫煤无烟煤占多。太原组煤为中灰、中硫、低磷、高热值动力、炼焦用煤。山西组煤以中灰、特低硫煤为主。延安组煤为低—特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烟煤、无烟煤,汝箕沟优质无烟煤驰名中外,为特优质无烟煤基地。
全区预测资源可靠级296.32亿t,可能级318.49亿t,推断级111.14亿t。埋深浅于1000m的预测资源量208.98亿t,其中可靠级117.55亿t。
6.渭北含煤区
位于渭河北岸,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以黄河为界,与鄂尔多斯含煤区南端的山西乡宁煤产地相邻,南部及西部分别至嵯峨山、将军山、尧山、露井一线与嵯峨山—凤凰山一线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底界露头线,北至太原组埋深-1300m标高。含煤区东西长200km,南北宽30~55km,含煤面积8010.6km2。地跨韩城、澄城、合阳、白水、蒲城、洛川、黄陇、宜川、宜君、铜川、黄陵、旬邑等12个市(县)。地理坐标:东经107°55'~109°35',北纬39°45'~36°05'。渭北含煤区即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自东而西分为韩城、澄合、蒲白、铜川等4个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
19个预测区预测可靠级资源量105.57亿t,可能级113.05亿t,推断级194.63亿t。埋深1000m以浅的资源量102.08亿t,其中可靠级89.91亿t。
7.黄陇含煤区
位于陕西中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北起陕甘边界,南至中侏罗世延安组剥蚀露头线,东至葫芦河,西止陇县峡口,地跨黄陵、旬邑、彬县、永寿、麟游、凤翔、千阳、陇县等县,地理坐标:东经106°35'~109°15',北纬34°46'~35°05'。黄陇含煤区即黄陇煤田,自东而西有黄陵、焦坪、旬耀、彬长、永陇5个矿区、煤产地,含煤面积5230.5km2。
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延安组,煤类多为中低灰、低硫、低磷长焰煤、不粘煤与弱粘煤。
10个预测区预测可靠级资源量40.64亿t,可能级27.70亿t,推断级30.36亿t。埋深1000m以浅预测资源量68.34亿t,其中可靠级40.64亿t。
(二)鄂尔多斯煤矿区分布状况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煤炭开采区主要分布黄土高原的陕西韩城—铜川—彬长—黄陵等渭北煤矿区、陕西神府及内蒙古东胜煤矿区,甘肃的平凉华亭煤矿区,宁夏的灵武、石嘴山、石炭井煤矿区,内蒙古乌达、乌海、包头石拐煤矿区等。其中侏罗纪煤矿区主要分布在陕北的焦坪、彬长、黄陵、神北、新民、榆神矿区和蒙西的东胜矿区,这些矿区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煤层埋藏浅且稳定,构造简单,是我国21世纪前期主要煤炭开发区。
(三)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开发状况
该区煤炭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盆地所跨五省区均不同程度地对区内煤炭进行了开发利用,煤炭产能超过200万t/a的主要煤矿区有6个,宁夏的石炭井产能589万t/a,乌达289万t/a和石嘴山270万t/a;陕西的铜川521万t/a,韩城365万t/a。盆地内陕西省的煤炭企业有70多个,但一半以上为小型煤矿。2000年煤炭产量达3156万t。甘肃省的陇东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西部,目前开发利用的煤田主要有华亭县华亭煤田和崇信—华亭县安口新窑煤田。两个煤田2002年产量达823万t。宁夏位于盆地的煤炭企业100多个,以小型矿山为主,占90%以上。2002年煤炭产量达到1531万t。在内蒙古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内的大中型企业共有40家,2001年产量达3671万t(李新玉,2005)。
二、石油资源开发现状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及砂岩型铀矿的大型综合能源盆地。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85.88亿t,其中可采储量约24亿t,探明程度仅20%;天然气总资源量10.70万亿m3,探明储量1.18亿万m3,拥有苏里格、乌审旗、靖边、榆林4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世界级大气田。
(一)勘探历程
盆地的石油勘探历史悠久,陕北的延长油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并投入开发的油田。从1907年延长县钻探的我国大陆第一口石油陆井(延1井)算起,石油勘探历经95年的漫长岁月,可分为6个发展阶段。
1.初始勘探阶段(1907~1949年)
这一阶段长达42年之久,经历了清末官办(1907~1911年)、中美合办(1914~1919年)、民国官办(1932~1934年)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办矿4个时期。许多中外地质学家对盆地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但工作零星,主要限于陕北浅油层分布区,累计钻探浅井52口,进尺1.2994万m,采油6035t。
2.区域勘探阶段(1950~1960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陕甘宁地区的石油勘探十分重视,着眼全盆地,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先后组建94个地质队/年,68个物探队/年(含地震、重磁力、电法、大地电流),对全盆地进行区域地质、物探普查、详查及细测。1954年完钻的郎9井钻入二叠系石千峰组423m,井深2646m,延长组钻遇168m厚的含油层。1955年完钻的延伸1井钻入奥陶系306m,建立了盆地东部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通过以上工作,基本查明了盆地轮廓、地层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盆地周缘发现265个局部构造,404处地面油苗,对盆地含油远景的认识取得很大进展。1959年首次在马家滩构造延长组第二段钻遇长8油层,初产原油0.507m3/d;1960年李庄子构造延安组延5油层获工业油流,实现了盆地西部找油的突破。
3.盆地西缘构造油藏勘探阶段(1961~1969年)
60年代,石油勘探的重点由三叠系转移到侏罗系,有构造油藏为勘探目标,在灵武、盐池、定边地区发现了一批新油田。
1965年,在李庄子构造发现了延6~8新油层,李探8,15两口井分别获日产19m3,20m3的工业油流,开创了盆地石油勘探的新局面。
1966年,位于马家滩构造的马探5井第一次采用压裂改造工艺,获得工业油流,为改造延长组低渗透油层,提高单井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967~1969年进一步向南发展,1967年于家梁构造获得油流;1968年发现马坊、大水坑两个油田,1969年发现王家场、大东两个油田。
此外,地质部第三普查大队在盆地腹地的庆阳、华池、吴旗地区钻探庆参井、镇参井、华参井、志参井、吴参井也见到好的含油显示,其中,庆参1井延长组油层经压裂改造,日产油3.1t。发现新的含油领域。
4.盆地南部侏罗系古地貌油藏勘探阶段(1970~1979年)
1970年石油部在盆地南部部署18口区域探井,庆阳、华池、吴旗地区4000km2范围钻探的9口井,均发现油层,6口井获工业油流,展示了盆地南部石油勘探的良好前景。
为了全面加快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步伐,1970年9月,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长庆石油勘探指挥部,在盆地南部10万km2范围内,以陇东、灵盐、陕北3个地区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石油会战,按照“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分区歼灭”的部署原则,先后组建离了区域侦察、围歼马岭、扩大华池、发展吴旗、出击姬原、钻探两河、进军定边等战役,完钻石油探井1252口,进尺198.3万m,520口获工业油流,探井成功率41.5%,建立了侏罗系成藏模式。探明或控制马岭、城壕、华池、南梁、吴旗、直罗、下寺湾、东红庄、红井子、马坊、大水坑、李庄子、马家滩、摆宴井14个油田。发现元城、油房庄、王洼子等26个新油藏。新增含油面积483.8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171万t,为年产130万t奠定了基础。
5.盆地东部三叠系三角洲油藏勘探阶段(1980~1994年)
三叠系延长组的勘探从科技攻关入手,通过对延长组沉积体系、砂体分布、储层演化及石油富集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东探三角洲,西探水下扇”的战略方针,首先对安塞三角洲进行整体解剖,用5年时间,投资7100万元人民币,钻井126口,发现安塞油田王窑、侯市、杏河、坪桥、谭家营5个含油区块,连同侏罗系新增含油面积206km2,探明地质储量1.0561亿t,可采储量2122.7万t,成为盆地第一个亿吨级大油田。连同其他地区,15年累计含油面积409.8km2,探明地质储量2.0923亿t
6.开拓进取,石油勘探大发展阶段(1995~2005年)
7年来,石油勘探按照“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商业储量为目标,立足三叠系,兼探侏罗系;立足全盆地,主攻陕北”的发展战略,大打勘探进攻仗和科技攻坚战,陕北及陇东的石油勘探都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含油面积1411.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356亿t,7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历年探明石油储量的70%,是盆地石油储量增长的最快时期,为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创造了条件。
其中,陕北地区的勘探以三角洲成藏理论为指导,探明靖安大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335亿t,成为盆地第二个亿吨级大油田。安塞油田的二次勘探硕果累累,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1050亿t,相当于以往探明储量的2倍。陇东地区发现西峰、南梁油田午6井区、镇北等新油田;华池等老油田的含油面积进一步扩大,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西峰油田的发现,开创了特低渗透油层勘探的新局面。
(二)开发历程
1.初始阶段(1907~1969年)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的历史悠久。从1907年延1井获工业油流、发现延长油田算起至1949年,石油开发虽经过清末石油官场(1907~1913年)、民国实业厅、资源委员会(1914~193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1935~1949年)3个时期,但都处于初始阶段,规模小、不正规,产量小,42年间累计采油仅6035t。正规的石油开发始于1953年延长油田的开发,采用100m井距的井网,裸眼完井后,以爆炸含油段为增产措施,月产量10t以上。1954年投入开发的永坪油田埋藏浅、物性差,含水高,埋深仅200~500m,采用50~100m井距,裸眼完井,初期井均日产油0.096t。
2.起步阶段(1970~1979年)
1970年李庄子油田的开发及1973年马岭油田的开发,拉开了盆地石油现代化开发的帷幕。马岭油田的开发,采用压裂投产、早期注水、抽油开采的新工艺,原油产量稳定增长,鄂尔多斯盆地原油产量由1971年的7万t,上升到1979年的113万t,突破了百万吨大关。
3.稳定阶段(1980~1990年)
80年代,盆地的原油产量处于稳定发展期。1980年,原油产量上升为141万t,其后虽有华池、元城、油房庄、樊家川等油田投入开发,增产幅度不大,盆地的原油产量稳定在(160~180)万t之间。
4.大发展阶段(1991~2005年)
90年代,随着安塞、靖安等油田的投产,鄂尔多斯盆地原油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年迈上新台阶,1991年超过200万t,1996年超过300万t,1997年达到476万t,2001年达到836万t,2002年突破千万吨,截至2004年达到1326万t(图3-1)。
(三)开发程度
截至2005年底,鄂尔多斯盆地共发现安塞、靖安、马岭、华池等47个油田,探明含油面积2720.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453亿t,可采储量2.40131亿t。40个油田投入开发,动用地质储量7.695214亿t,可采储量1.58217亿t,剩余地质储量5.757791亿t,可采储量8826.71万t,采油井总数19039口,采油开发总数16344口,注水井总数2306口,注水开发井数2981口,累计生产原油7223.188万t。
图3-1 鄂尔多斯盆地历年石油产量直方图
(四)石油开采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原石油工业部“多层次开发”政策指导下,随着安塞以北油区勘探成功,鄂尔多斯盆地原油开采范围迅速扩大,产量逐年递增,其中延安市原油年产量已达近200万t。
1.开发层次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管理局和县区石油钻采公司(在陕北地区存在)3个层次并举共同开发的格局。其中,除长庆油田采用原油集中输运、污水集中处理回注外,其他几乎全部采用单井或集中排污的方式。延长油矿管理局所属油井集中输运,在选油站脱水,脱出的含油废水经简单隔油处理外排。县区石油钻采公司由于其开发商来源复杂,不易统一作业规程,绝大多数采用非常简陋、落后的脱水技术,脱出水含油浓度很高。
石油开发管理混乱最严重的地区是陕北延安榆林地区。该区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混乱,部分县级政府违法越权发放石油开采证,因而形成了除国有长庆石油勘探开发局和延长油矿外,还有以各种形式名义挂靠在延长油矿名下的各县钻采公司及个体采油者,陕北地区已成为全国唯一有民采从事石油开采的地区。不同企业的石油采收率见表3-1。
表3-1 陕北地区不同企业石油采收率表
从表3-1可见,长庆油田公司与延长油田同在同一地区开采低渗透石油,由于民采开发的规模小,开采技术水平低,其石油平均采收率为8%。长庆油田公司一次采收率是20.5%,通过注水驱油等工艺技术后二次采油累计采收率可达30%,即地方及个体采收率仅相当于长庆油田公司总采收率的26.67%,换言之,造成了73.33%的资源无法获取,造成了宝贵的石油资源浪费与破坏。
2.油田渗透率低、面积大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开采侏罗系延长统和三叠系延长统两个含油层系,均属世界罕见的超低渗透油田,平均渗透率只有0.49mD。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地区油井单井产量较低,油井采出油含水率波动范围大,并且随开采时间的延续,采出油含水率呈增加趋势。另外,油田面积大,油井分散在各个河谷、沟岔、山峁,造成石油类污染范围广、难以治理。
3.水土流失严重,非点源污染普遍存在
鄂尔多斯盆地采油区属黄土高原的丘俊沟壑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石油类非点源污染对该地区水环境将造成严重的污染。
『肆』 榆林是陕西最富的地方吗
“十一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陕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陕北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奋起直追,乘势而上,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一、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榆林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榆林市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发展竞争压力。全国各地都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千方百计抢占竞争制高点。谁发展得速度快、水平高,谁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大,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从榆林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三大失衡问题和三大瓶颈制约。三大失衡:一是区域内南北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南北县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2005年南六县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9.7%,人均GDP仅占到全市平均水平的30%,地方财政收入总和仅占全市的3.2%。二是城乡之间收入失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水平低1452元,比全省水平低24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3.4:1。三是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投资拉动型、资源输出型的粗放式增长。三大瓶颈:一是交通运输、二是水资源、三是生态环境。存在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发展不快所致,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也必须靠发展,而且绝不能是一般的惯性发展,必须是顺应发展大势,打破发展常规,发挥后发优势,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已具备了良好基础和条件。经过这些年埋头苦干,榆林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GDP达到320亿元,增长18.1%,由“九五”末占全省GDP的4.8%提高到8.7%,比“九五”提高了5.4个百分点,综合实力由全省排名第七位提升到第五位;人均GDP由“九五”的2377元增长到9723元,由全省平均水平的52%提高到99%;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1年至2005年GDP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0.8%、15.2%、16.3%、17.5%、18.1%),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改善,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财力与物力基础。同时,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形成了自主增长、多点支撑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明显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经过多年打基础、抓管理、上水平,城市软硬环境大为改观,有力提升了城市功能,拓展了发展空间;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也造就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的热情日渐高涨,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越来越强。这些都构成了榆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成为目前榆林大好形势的显著标志。从发展大势上看,榆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十分难得;从物质基础上看,榆林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已经搭起;从运行轨道上看,榆林跨越式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
二、高点起步,明确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围绕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榆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挖掘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区位功能优势,统筹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城镇与农村、南部与北部、中省企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交通建设和生态治理三个方面的突破。据此,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即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化带动、信息化带动、科教兴榆和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大力发展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四大经济,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能源经济和城市经济是构成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的主要载体;生态经济将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生态名市建设的同时,打造榆林新兴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要成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高榆林经济扩张力的功能经济。四大经济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十一五”期间要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能源经济,带动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促进能源经济发展。
三、抓住关键,把握好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点
(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一是要积极探索资源开发的新机制。坚持科学合理持续的开发方针,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比较效益高、加工程度高、工业化标准高、环境代价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电及载能基地、煤化工基地、煤油气盐化工基地。在开发方式上,坚持有限化、有序化、市场化、链条化、生态化和集团化的方针。二是要做大做强五大支柱产业。煤炭。围绕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加快整合、改造现有地方矿井,提高生产能力和资源回采率,建设一批地方煤炭工业项目,提升地方煤炭开采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煤炭产量控制在1.5亿吨左右,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转化基地。油气。提高天然气生产净化能力,扩大石油勘探和开采面积,提高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到2010年,天然气产能达到12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达到8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盐。扩大勘探与开发,提高生产和转化能力,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电力。加快“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建设,到2010年,形成8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利用煤电优势发展载能工业,形成500万吨载能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建设电源点的同时,配合“西电东送”电源点建设,使榆林电网与全国联网,规划建设500KV、1000KV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形成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安全稳定的供用电网络。化工。以煤转变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化工工业,同时将煤、气、盐等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组合,发展精细化工生产,到2010年,力争形成400万吨煤制油、600万吨甲醇、8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煤焦油加工生产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六大工业集中区。府谷火电载能工业集中区。以坑口火电基地为核心,发展电石、硅铁、金属镁等高载能产业,规划建设府谷庙沟门、清水川、段寨和郭家湾煤电一体化和府谷150万吨焦化项目。榆神煤电化工工业集中区。以煤电化工为主导产业,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甲醇装置、甲醇制烯烃(MTP)装置和聚丙烯装置、煤制油装置和大型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实现煤电化工向精细化工的转化。榆横煤化工工业集中区。采用先进的煤液化制油工艺和合成油工艺,形成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国家级、超大型煤化学工业生产基地。榆米绥盐化工工业集中区。利用煤、气、盐综合配置优势,以盐化工产业为核心,规划建设3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氯酸钠、200万吨工业盐、100万吨纯碱等项目。定靖油气化工工业集中区。扩大以定靖为中心的石油、天然气产能建设,提高天然气净化能力和石油加工能力。吴堡煤焦化工业集中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6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工作思路,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要以“强五基、促五化”为重点,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从解决老百姓饮用水、行路、推广沼气、发展庭院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入手,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全面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活动,重点抓好榆阳、绥德两个示范县区和靖边尔德井、米脂高西沟两个示范村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数量,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村落向新村镇、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三个转变”。加快城市、工业园区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引导失地农民和农业人口向工业园区和城镇转移。要根据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整村吊庄移民的办法,把不适宜居住地区的村民有计划、有组织地整体搬迁到北部风沙草滩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加强骨干工程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体系。公路建设。建设“两横两纵”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形成布局合理、等级搭配优化的公路运输骨干网架,实现以榆林为中心,连接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形成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到2010年,实现通县公路高速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畅通化,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0公里,一级公路达到200公里,二级公路达到165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2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建设。以拓展外连通道、增加路网密度、提高运输能力为目标,建成太原至中卫铁路榆林段、西安至神木铁路复线、能源化工基地铁路专线及绥德铁路枢纽工程,形成市内“两横一纵”铁路新格局。到2010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54公里。机场建设。建成4C级机场,开通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水利设施建设。建设王圪堵、采兔沟、朱盖沟水库,开发黄河岩溶水,开工建设黄河调水工程。信息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1231”信息化工程建设,即一张宽带城域网(覆盖全市的信息传输城域网)、两个应用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三个服务中心(计算机技术服务咨询中心、榆林RA注册中心、计算机防病毒中心)、十大应用领域(政府办公、企业、城建、教育、医疗、金融、农业、旅游、社区、个人),把榆林建成连接晋陕宁蒙毗邻地区的信息中心和陕西第二信息枢纽。
『伍』 中石油冲突多少人遭刑拘
中石油冲突遭刑拘 ,双方出动100多人形成对峙 ,5人被拘。
9月5日消息,9月1日,绥德县枣林坪镇中山村,长庆油田公司与延昌石油公司因矿业权纠纷发生冲突。绥德县公安局公安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随即展开案件调查。
8月31日至9月1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枣林坪镇中山村长庆油田保护队与陕西延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发生冲突。双方形成100多人对峙。这是今年第三次在枣林坪镇中山村发生冲突。
由于两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多年来矿业权冲突持续,近年来天然气井冲突数量开始上升。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榆林市长庆油田发生了23起侵权钻探活动。
目前,绥德县警方已将长庆油田的5人带走问话,陕西省公安局也介入此事。
『陆』 西安到榆林高铁啥时开通
“十二五”期间,榆林将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升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为中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建设的铁路、公路铁路建设规划
干线铁路准神铁路、准朔铁路、神木北—大保当、神木(红柳林)—瓦塘、榆林—定襄、包西第二通道、榆林—佳县铁路。
支线铁路榆横铁路、清水沟工业园、绥德物流园、杨桥畔、鱼河化工区、米脂工业园区、麻黄梁工业园区、吴堡焦化厂、横山魏家楼、绥德义合、黄甫川—清水川—庙沟门、定边工业园区等30条铁路支专线。公路建设规划
高速公路榆(林)绥(德)、神(木)府(谷)、绥(德)清(涧)、榆(林)佳(县)、定(边)汉(中)、安(塞)石(楼)。
国省干线公路G210 榆林过境线,沿黄公路,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县城过境线改建工程,G307 青银线三级改建和S303、 S204、 S205、 S206 二级改造。
构筑通江达海的交通运输体系
我市将按照“强化通道、完善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的方针,打通区域出口通道,建设连接主要城镇、矿区、产业园区及旅游景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构筑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榆林成为西北地区连接环渤海、辐射陕甘宁蒙晋的重要交通枢纽。
铁路:
运力达到2.3亿吨——
建成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按照扩大路网规模、提高干线运能、强化枢纽功能的要求,加强与国家路网主骨架衔接,建成准神、准朔、神瓦、神木北至大保当等干线铁路和各专支线铁路,开工建设包西第二通道和榆佳铁路,启动嘎鲁图—靖边、定边—延安、靖边—延安等干线铁路建设和西安——榆林——包头、太原——榆林——银川高速铁路前期工作,推动大保当—瓦塘、绥德—延川—韩城—日照港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努力完善铁路专支线网络建设,形成连接各矿区及产业园区的现代化装运专支线铁路网络。五年新增干、专支线铁路350.5公里,铁路货物运力达到2.3亿吨,建成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公路:
干线网络化、市县高速化、县乡等级化、乡村通畅化——
建成陕西第二大交通枢纽
公路网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升等改造,基本贯通“四横四纵”高速公路,建设马扎梁至横山、敏盖兔至石马川、神府联络线一级公路,改造S204、 S307、 榆补、榆乌等二级公路,打通榆林过境公路,建成沿黄等三级公路。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工程,90%以上村通油路。实现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化、市县连接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乡村道路通畅化,形成以榆林为中心连接西安、北京、石家庄、郑州、太原、呼市、兰州、银川的“一日交通圈”和市县“一小时交通圈”,成为陕西第二大交通枢纽。
客货运站建设。建设榆阳北站、东站、西站和开发区、绥德、神木、靖边等客运一级枢纽站7个;建设榆林市东沙、南站、西站、北站、绥德、神木锦界、靖边等一级货运站8个,新建、改建二级客运站13个,改建三级客运站1个,形成综合性客运枢纽。到2015年,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建制村班车通达率达到80%以上。
管道:
建设榆林济南输气管线——
强化市域内支线管道建设
加快油气田集输通道建设,优化内部集输管线,建设榆林—济南输气管线。强化市域内支线管道建设。到2015年,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年输送能力分别达到1000万吨、180万吨和1744亿立方米。
航空:
启动府谷定边机场建设——
构建“一主两辅”航空运输格局
改扩建榆阳4D级机场,启动府谷、定边2座4C级机场建设,构建“一主两辅”航空运输格局。增加航线和航班,全面提升区域内、外人流和物流通行能力;加快空港经济区建设,增强榆阳机场航空枢纽功能。
『柒』 2019年第一季度绥德县农村低保几时发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你的问题太模糊,低保金现在都是打到存折帐户里去,办成低保之后,会让你去指定银行开户,不是现金发放城乡低保资金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实行社会化发放。一般情况城市低保金一月一发放,农村低保金一季度一发放,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根据低保资金到位情况具体的发放时间也不同。因此,请您向低保证发放的县(市、区)民政部门进行咨询。
低保金打到帐户里,办成低保之后,会让你去指定银行开户
低保是由个人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经过基层审核后上报民政部门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榜公示后由民政局统一到各地指定银行开户办理存折再由各乡镇、管理区、街道办民政部门下发到低保户手中一般来说城镇低保是按月汇进账户农村低保是一个季度都是直接汇进低保户手上的低保存折中不需要经过其他民政工作人员发放的
『捌』 陕西省榆林市的企业50强有哪些
神木县煤焦电(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府谷县天桥化工集团公司
陕西省府谷黄河集团有限责公司
陕西荣民集团
神木电化有限公司
神府恒源煤焦电化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金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万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
榆林市神通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普惠酒业集团
陕神木玻璃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市东洲大地集团公司
榆林市东方物资有限公司
文昌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神木县腾龙气化煤有限公司
陕西定边长城盐化集团公司
府谷县天龙镁业有限公司
神木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榆林市兴亚集团
榆林市长盛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榆林市成功建工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市龙盟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
陕西三忻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府谷县府光工贸有限公司
吴堡溱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神府经济开发区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定边县森豪威原油运销公司
神木县大砭窑气化煤有限责任公司
神木县明化煤焦有限公司
清间巨鹰上风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市长城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龙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绥德县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神木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羊老大集团公司
神木开发区亚华实有限公司
榆林胜利(集团)煤焦化有限公司
榆林市大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榆林市横山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市王贵集团新潮毛皮厂
榆阳区青电冶炼有限责任公司
榆林市永乐煤矿
榆林市新田源富元淀粉有限公司
榆林市基泰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神木煤海冶金焦电建材有限公司
榆林市怀远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神木县神府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府谷三源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玖』 帮忙了解一下榆林市
榆林概况
自然地理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最大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湖泊。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行政区划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12个县区,222个乡镇,5676个行政村。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为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人口333.7万,其中农业人口287.6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人均国土面积19.6亩。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部(今靖边县北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2。本市曾先后涌现出赫连勃勃、宇文恺、李继迁、杨继业、折可行(折赛花父)、韩世忠、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革命史实 榆林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明末,由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1900年8月,本市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爆发了义和团反天主教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46年三边解放,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教案。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爆发的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在这里发表了《东征宣言》,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和《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认务》等光辉著作;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特别会议、小河会议;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作出战略反攻决策,下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征;在这里为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当时,陕北人民在欠收、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响亮的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等口号,全力支援前线,发生过一年七次交纳公粮的感人事迹,谱写了兄弟争先、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壮丽赞歌。佳县民歌手李有源情不自禁地高唱《东方红》,唱出陕北人民热爱领袖毛泽东、热爱党中央的真挚感情。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张映文的《扶我上战马的人》、张俊贤的纪实小说《红太阳从这里升起》以及电影《悠悠故人怀》、《沙家店粮站》、《巍巍昆仑》等都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写真。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资源禀赋 矿产资源优势突出,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罕见,举世少有,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460亿吨,属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1%)、特低磷(0.006-0.035%)、中高发热量(28.470-34.330mj/kg)的优质环保力煤和化工用煤,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 ,是迄今我过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中心主储区在我市靖边、横山两县,气田储量丰度为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机硫级微,在燃烧中不产生灰渣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小。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292万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沙等资源。市内自产水资源总量30.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81亿立方米。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 “ 科威特 ” 。八十年代以来,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阶段,在神华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建设资金 300多亿元,基本形成以大柳塔为中心的现代化煤炭基地,在靖边建成亚洲最大的天然净化装置,并实现向北京、上海、西安、银川等十几个大中城市供气。1998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截止目前,国家和地方已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形成4000万吨原煤、40亿立方米天然气、250万吨原油、2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和近6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初步形成以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建材、轻纺为主的工业体系,能源化工基地初具规模。目前,榆林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的重要源头。
风景名胜 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以及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墓等。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及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生态环境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进入 “ 九五 ” 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 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 “ 三北 ” 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 “ 南治土、北治沙 ” ,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5.2%;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漠。
基础建设 铁路有3条,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公里,境内48公里;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公里,境内100公里;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公里,境内299.9公里。形成 “ 一纵两横 ” 铁路总骨架。全市公路总里程 201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77公里。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陕蒙半幅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府谷一级公路也将建成。榆神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公路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以210、307国道,包神府、榆靖西省道为干线的公路网络。航空,目前开通西安、包头的航班。电力装机容量57.5万千瓦,电网有330千伏线路两条,总长268公里,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变电容量6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全长1485公里,主网架覆盖全市。通信,济银、西呼两条国家一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4.8部,移动通讯用户35.5万户,互联网用户2.2万户,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乡乡通程控电话。
榆林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经过建国 5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榆林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5%。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1.4亿元,同比增长15.2%,财政收入完成19.8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22.7%。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为今后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结实基础。
展望新世纪,榆林后发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完全有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率先突破、率先开发,实现由资源大市走向经济强市,成为陕西以至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陕西省 “ 三步走 ” 规划要求,我们在深化市情认识、总结过去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使榆林经济总量跻身于全省前列,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建成具有先进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环境。第一步,从 2003年到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比2000年翻一番,力争达到2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800元,多数县乡或乡村基本达到或接近小康。第二步,从2007年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9%,达到400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4万元,基本建成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陕西畜牧业基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成为陕西经济强市。第三步,从2011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达到12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2万元,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 “ 三大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