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疆熙泰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新疆熙泰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是2012-10-10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兴农路36号(3-1、3-2号)。
新疆熙泰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502000531751461,企业法人荣新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新疆熙泰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机械设备、金属制品、五金加工、维修及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电子产品销售;软件开发及销售;信息技术服务;货物与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新疆熙泰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Ⅱ 白碱滩是哪个地方
邮编:834009 代码:650204 区号:0990 拼音:Baijiantan Qu
白碱滩区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北30千米处,北与托里县接壤,南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连接,西南是克拉玛依区,东北是乌尔禾区。东经84°57’-85°15’,北纬45°34’-45°43’。总面积1272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
地形轮廓呈条形。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干燥、多风、温差大,大风、寒潮、冰雹、山洪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年平均气温为8.4℃,历年极端高温达42.9℃,极端低温-39.5℃。年平均降水量为169毫米,蒸发量2558毫米。年平均大风(8级以上)日数72天。无霜期225天。
白碱滩区辖2个街道:中兴路街道、三平镇街道。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白碱滩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个主要生产区。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日产上百吨的高产油井——193井诞生于此,193井长期以来被誉为油田的“王牌井”。从50年代的勘探开发、60年代的艰苦创业、70年代的发展,到80年代的腾飞,经过两代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白碱滩区逐步建成门类齐全的石油工业体系,城区建设、商业贸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982年设立白碱滩区政权机关,1984年撤销。1991年8月恢复组建设立白碱滩区,辖2个自然镇(白碱滩镇、三平镇),共有16个新村,26个居民委员会。
1998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2633人;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回、苗、满、壮、锡伯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4816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6.9%;少数民族人口1446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对23.1%。
2000年,白碱滩区辖2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4297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中兴路街道 46724 三平镇街道 17573
[编辑本段]开发简史
石油是白碱滩区的主要自然资源,石油储量大,质地优良,可炼制多种航空、航天用油、最耐低温的柴油和多种润滑油、优质沥青等。除石油外,还有煤、石膏、芒硝、石棉、水晶石等矿产资源以及烧制砖瓦和超轻陶粒的土、沙、三等建筑材料。全区土壤分布从南到北,依次为棕钙土、荒漠灰钙土和灰棕色荒漠上。荒漠植被有梭梭柴、红柳、胡杨、沙枣以及多年生禾草和短生植物,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黄羊、野兔、野猪、狐狸、蛇、蟾蜍及野鸡等。
白碱滩区在解放前是一片戈壁荒滩,低洼处常年积水,到处长满芦苇、灌水,常有黄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出没,游牧到此的牧民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曾取名“结然·布拉克”,意为黄羊聚集的地方。后来又有人起名“白水滩”,意思是这荒滩上有水。1956年石油工人勘探至此,见遍地是茫茫盐碱,于是又取名“白碱滩”,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82年设立白碱滩区政权机关,1984年被撤销,1991年8月恢复组建设立白碱滩区辖2个自然镇(白碱滩镇、三平镇),辖区新疆石油管理局二级企事业单位有:钻井公司、采油二厂、采油三厂、试油处、电厂、新疆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地质录井公司;二级半单位有: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二运输公司、局房产一分公司、白碱滩职工医院。大队级单位有:供水大队、供热分公司、通讯站。驻区企事业单位有:新疆兵团五建一分公司、白碱滩道班等。全区共有16个新村,26个居民委员会。
白碱滩区的人口数量随着油田生产和城区建设而不断增加,1998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2633人,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回、苗、满、壮、锡伯等27个民族。汉族人口4816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6.9%;少数民族人口1446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对23.1%。
[编辑本段]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是白碱滩区的支柱产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行业有钻井、采油、试油、电力等,其他行业都是围绕石油生产和服务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56年,白碱滩油田开始大规模开发,数千名满怀豪情壮志的开拓者迅速汇集到这片荒凉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开发初期,这里没有房屋,从领导到工人都住帐篷和自挖自建的地窝子。沙漠边缘的气候,冬季天寒地冻,夏季酷暑难耐,油田饮用水十分紧张,实行定量供应。老一代建设者克服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等困难,战天斗地,奋发拼搏,夜以继日地献身油田建设。1960年,全区生产原油123.4万吨,占克拉玛依油田总原油产量160万吨的77.15%,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主要生产区。
经过60年代的全面调整,白碱滩区境内油田走上了管理开发、产量长期稳定增长的道路。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批新的储油区块陆续投入开发,原油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85年,原油产量为308万吨;1987年,年产量达到361.4万吨;到1998年,白碱滩区境内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8200万吨。
1993年以来的5年,是白碱滩区石油工业大发展的5年。境内各石油单位在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坚持把油气勘探开发和原油生产摆在首位,石油工业迅猛发展。 1993—1998年全区累计完成原油产量 1517万吨, 1998年为217万吨;钻井进尺474万米, 1998年为 80万米;发电量 46亿千瓦小时, 1998年为8亿千瓦小时;试油层1064层,N98年为220层。
白碱滩区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等,都曾亲临白碱滩视察,极大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石油职工开拓进取,奋发拼搏,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白碱滩区地方经济起步于50年代后期,基础比较薄弱,主要有农副业、饮食服务、运输、建筑、建材、木器、装璜等轻工业。
1991年,区政府成立后,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地方工业予以大力扶持,相继建成一些地方工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由辖区各石油单位多种经营企业、区属企业、驻区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组成的地方经济体系。全区地方经济的发展,坚持以辖区各石油单位多种经营企业为主体和骨干,在依托石油、服务于石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1991-1998年,累计完成地方经营总产值19.7亿元,1998年为5.03亿元,比1991年增长7.98倍。
区政府利用有限的资金,遵循市场客观经济规律,不失时机地发展和新建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地方工业企业,艰难中起步,困境中发展,形成一些富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992-1998年区属企业累计实现经营产值l.16亿元,1998年为0.36亿元,比 1991年增长 6.2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对搞活流通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壮大第三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98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业户 1803户,私营企业 22家,注册资金 5629万元,分别比 1991年增长4.05倍、6.3倍和3.54倍。由于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1.07亿元提高到1998年的3.04亿元,年均增长26.3%。
白碱滩区农牧渔业受水利资源、草场资源的限制,生产规模及所占比重较小,仅有石油单位办的农副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是蔬菜,畜牧及养殖业有马、牛、羊、猪、鸡、鱼等。
[编辑本段]城区建设
白碱滩区的城区建设是随着油田开发建设起步的。60年代油田开发初期,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除了一口口油井之外,没有一间房屋,住的是帐篷和地窝子,条件艰苦,冬季狂风席卷着大雪,夏季蚊蝇牛莽成阵。1965年,辖区各石油单位建起土木结构的简易平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公用的文化娱乐等设施随之逐步完善,白碱滩、三平镇居民 95%以上都住进了楼房,邮电、金融、商业、服务业网点和文化娱乐设施遍布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有医院、保健站、卫生所和卫生防疫站,教育机构有技工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体育设施有篮球场、排球场及体育馆等,1997年又建成全疆第一流的游泳馆。
1991年8月,针对城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区委、人大、政府制订“治理一大公害、完善一条街道、繁荣一个中心”的环境治理和城区建设的三大奋斗目标,1997年9月完成苇湖塘北侧治理工程,在臭水塘上建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文化公园——一信心园。在市政府的支持和辖区各石油单位的协助配合下,区政府对三环商贸中心地段进行改造,把白碱滩镇的三大石油企业(即钻井公司、采油二厂、克拉玛依电厂)联为一体;对中兴街“卡脖子”地段道路进行了拓宽和改造,从而使白碱滩镇城区化雏型逐渐形成。从1992年至1998年,区政府大胆地采取公开集资的方式,建起三环商贸中心和三环批发市场,使三环这个“三不管”地带,成为全区商品交易、文化娱乐和交通运输中心。通过5年多努力,城区建设三大目标基本实现。
1992年以来,全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1998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项,投资额350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40平方千米,园林绿化面积11.3公顷,全区已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网络,污水处理率达 90%,环境质量逐年好转。
白碱滩区交通比较便利,217国道阿(勒泰)——独(山子)——库(车)公路纵贯全区,并与油田生产区公路相连接,形成公路网络。白碱滩区每天有定时班车和出租车来往于克拉玛依市各区、乡。区客运站设有通往石河子、独山子、奎屯、阿勒泰等地的班车,客运站还设立了通往全国各地的火车票、飞机票代售处等。
白碱滩区的邮电通讯行业由区邮电系统和油田通讯网两部分组成。1998年末,邮电部门开办的主要邮政业务有:函件、包裹、汇兑、储蓄、报刊发行及集邮等;电信业务有: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市内电话、农村电话、电报及国际报话。截止1998年末,全区程控电话拥有量 1.2万门。油田专用通讯网担负着对石油生产的指挥、信息交流及通讯联络任务,成为石油生产统一指挥和现代化管理的基本保证。
白碱滩区科技工作以石油工业为中心,科技兴区事业发展迅速,科技力量雄厚,全区共有科研单位7个,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科技人员196人,科技工作者4154人,辖区各石油单位都设有科技管理部门。1997年6月,白碱滩区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
白碱滩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族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两个离木开”思想深入人心。
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居民收入日益增长, 1998年,居民人均年收入为 8231元,比 1964年增长 19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后,居民在吃、穿、用等消费方面从简单的满足于吃饱穿暖,发展到吃讲营养,穿讲时髦,用讲档次品牌。贵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度增长,从1985年开始,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组合音响等增长速度很快。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一批批居民住进了“三通”(通电、通气、上下水)平房和住宅楼。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1998年末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7600元,比1957年的150元增长49倍。
地形地貌
白碱滩镇位于扎依尔山麓的洪积扇前缘,西北方向是起伏的扎依尔山,山南坡较为平缓。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坡降为2.2%,平均海拔310m。北面为山前坡地,南面为洼地,东西两侧为山前丘陵地。北部高程约为350m,南部约为265m。北部山脊最高点在西端的青克斯峰,海拔1100m,向东北延伸逐渐降低,最东端海拔700m。山南部较为平缓,从山脊到山脚平均每千米下降20—22m,逐次以每千米10—13m的坡度逐渐倾没于戈壁之中。镇区内地势较复杂,北面为山坡,镇中有一条泄洪沟,局部地区起伏较大,例如13中北部的地势起伏较大,不能作为建设用地。坡度变化不大,地形起伏较小的地段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地形起伏大的用地,必须进行改造才能作为建设用地,相对投资较大。
气候条件
白碱滩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02.6mm,6-8月时有暴雨,年平均蒸发量3445.5mm。年平均温差与日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为8.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9℃,极端最低气温-35.9℃。平均无霜期190天,平均冰冻深度为163.4cm,最大可达197cm。春秋季多风,平均年大风日76天,风力最大可达12级以上。
地震及地质构造
白碱滩镇区位于准噶尔凹陷西北部,西准噶尔褶皱带与准噶尔地块交界部位,且位于天山地震带与阿尔泰地震带之间,处于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地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按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作为基本烈度考虑,白碱滩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按照2001年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白碱滩镇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两者规定有出入。因而,镇区内重点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一般建筑物按6度设防。
工程地质条件
白碱滩镇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地层结构为第四系坡洪积粗粒物质互相沉积,沉积厚度一般为2.0~6.1m。该区内松散层由上到下依次为粉砂、碎石土、粘性土,其下多为白垩系泥岩砂岩。海拔290m以上为剥蚀残立带。290m以下为丘陵湖相平原过滤带。217国道以南为湖相沉积平原过渡带,地层比较简单,地表覆盖1—3m的碎石层,下部为泥砂岩风化或湖相沉积粘性土。局部地区为风化泥岩和湖相沉积淤泥质的交互带,岩性差异较大。地下水浸润对地基承载力会产生较大影响,总而言之,地基承载力可满足一般工程要求。
白碱滩镇区内地下水赋存于砂砾石及基岩风化裂隙带中,地下水一般埋深在3.5m左右,局部可高达6m,属潜水型水。近年,随着绿化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已经对五中、沁园小区及其镇区内的暖气管沟等造成较大影响,对国道以南的低洼地带影响更大。
土壤植被
白碱滩镇区土壤土质贫瘠,为盐渍土和膨胀土。盐渍土多为粉砂类土,局部地带常年积水,盐渍化程度较高;膨胀土埋深在10m以上的泥岩风化层,属于低-强膨胀岩土。盐渍土的腐蚀性和膨胀土的膨胀性是主要不良地质现象。白碱滩镇区场土一般为中硬性场地土,217国道以北镇区的东部与西部的松散层覆盖厚度小于3m,镇区中部与国道以南地区覆盖厚度在3-9m。
自然植被主要为碱蒿、红柳和其它耐盐碱耐旱的杂草。在居民区内近几年人工栽培一些林木以白杨、榆为主,有少量的柳、桑、白腊等树木,在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有自然繁生的芦苇丛。
自然资源
水资源主要依靠白杨河水系由管道输入调节水库,经净化处理供白碱滩镇区生产和生活需要。“引额济克”的风克干渠从镇区北部穿过,本地有部分地下水,但没有认真进行勘察水质动静储量均不清楚,有待进行详细勘察。
白碱滩地区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除石油外,还有煤、石膏、芒硝、五棉、水晶五等矿产资源以及烧制砖瓦和超轻陶粒的土、沙、三等建筑材料。全区土壤分布从南到北,依次为棕钙土、荒漠灰钙土和灰棕色荒漠上。荒漠植被有梭梭柴、红柳、胡杨、沙枣以及多年生禾草和短生植物,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黄羊、野兔、野猪、狐狸、蛇、赡除及野鸡等。
石油是主要自然资源,具有储量大,油层浅,原油质量优良等特点。储量丰富的稠油,是我国少见的宝贵资源。石油质地优良,可炼制多种航空、航天用油、最耐低温的柴油和多种润滑油、优质沥青等。
Ⅲ 克拉玛依的维文意思是什么
新疆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东麓,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313公里,全市面积950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平方公里。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是新疆石油工业的主要基地。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证“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1982年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为设区市(地级市),市辖4区,各区下辖2乡、6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和6个村民委员会。
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是新疆石油工业的主要基地。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设在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与新疆石油管理局一个党委(简称市、局党委,即一套班子,同时行使市委和石油局党委两种职权)市人民政府与石油管理局政企机构分设。
石油是克拉玛依的主要自然资源,储量大,原油质地优良,可炼制多种航空航天用油、最耐低温和柴油及多种润滑油、优质沥青等。1983年在市辖白碱滩、红山嘴、风城地区又发现油层贮藏浅、物性好、储量丰富的稠油,是我国少见的宝贵资源。除石油外,还有天然沥青、煤、石膏、硭硝、盐、石棉、水晶及烧制砖瓦和超轻陶粒的黄土、砂、石等建筑材料。
克拉玛依市是以石油工业为主体产业的工业城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是主行业,其他工业行业主要有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加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20个行业。全市工业产品主要是原油、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生产过200个多个品种的成品油,其中65种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优质产品,2种获国家金质奖,8种获国家银质奖。有20多种产品出口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朝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N32号通用车辆油、50号军用柴油、蓄电池封口沥青等多种产品为全国独家生产,并有部分产品走俏国际市场。独山子14万吨乙烯化工厂于1995年8月投入生产,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同类装置的一流水平。
克拉玛依市农牧业因受水资源极为贫乏的限制,生产规模及所占比重较小,仅有市属2乡、3个牧场和企业办的农副业生产基地,共有耕地4.08万亩。但随着经国务院批准的引额(额尔齐斯河)济克水利工程的兴建,每年引水4亿立方米,将大大改变克拉玛依缺水面貌。市局党委、市人民政府决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克科玛依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足、经济实力雄厚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建成50万亩现代高效示范农田,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克拉玛依市交通、通讯事业发达。公路网由国道、省道和油田专用公路组成。北疆公路干线乌伊公路(乌鲁木齐——伊犁)途径市南端独山子区;阿独公路(阿勒泰——独山子)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穿越天山通往南疆各地;向西公路通往塔城及边贸口岸巴克图。1988年又建成呼克公路(呼图壁——克拉玛依)缩短了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市内公路四通八达,每天有定时班车和出租中巴、的士来往于市区与各区、乡镇之间,有一级客运站1座、二级客运站3座,开辟长途客运线路20条,可发往南疆和北疆各主要城市。市、局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程控电话装备,移动电话站已开通,使克拉玛依市的通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邮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缩短了克拉玛依与国内外交往的距离。
作为国家特大型能源基地,环境保护问题一直被市人民政府和石油局所重视。全市有较完全的环保网络,通过对“三废”治理,有效控制了各种污染,使环境质量逐年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等4项指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降尘达到国家三级标准,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1992年克拉玛依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
Ⅳ 新疆中曼西部石油钻井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新疆中曼西部石油钻井技术有限公司是2018-02-2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北兴路4号。
新疆中曼西部石油钻井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50204MA77UMMF2T,企业法人李春第,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新疆中曼西部石油钻井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节能技术推广服务,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贸易经纪与代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新疆中曼西部石油钻井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