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锡林郭勒盟的行政区划
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1个管理区。即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 锡林郭勒盟行政区划表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所在地 锡林郭勒盟 202,580 100 026000 152500 锡林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15,758 15 026000 152502 中央大街 二连浩特市 450 10 011100 152501 新华大街 多伦县 3,773 10 027300 152531 多伦淖尔镇 正蓝旗 9,963 8 027200 152530 上都镇 镶黄旗 4,960 3 013250 152528 新宝拉格镇 正镶白旗 6,083 7 013800 152529 明安图镇 阿巴嘎旗 27,495 4 011400 152522 别力古台镇 太仆寺旗 3,415 20 027000 152527 宝昌镇 苏尼特左旗 33,469 3 011300 152523 满都拉图镇 苏尼特右旗 26,700 7 011200 152524 赛汉塔拉镇 东乌珠穆沁旗 47,554 7 026300 152525 乌里雅斯太镇 西乌珠穆沁旗 22,960 7 026200 152526 巴拉嘎尔高勒镇 乌拉盖管理区 5,013 2 026321 152525 巴音胡硕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Ⅱ 正蓝旗的自然资源
正蓝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作为全旗最高点的乌贺尔沁敖包,海拔高度为1,673.9米。旗境北部为著名的浑善达克沙地的中东段,为典型的坨甸相间地貌类型。在沙丘间形成的平坦草地上发育着疏林、灌丛和草甸,与其他草原构成独特的牧区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西南缘的低山丘陵交会地带,山间分布有面积较大的草原。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莲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态环境的维持系统,更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屏障。
几年来,正蓝旗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5.03亿元,完成生态治理面积258万亩,沙化面积减少了234.78万亩,累计转移农牧民9800人。休禁牧草场面积1356万亩,休禁牧牲畜75.66万羊单位。2010年农牧业年度牲畜存栏57.4万头只。培育建设有带动作用的农牧业产业化项目13个,建成产业化基地26个,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66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3323元和2701元,提高到2010年的6385元和7007元。
正蓝旗有牧场1472.12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6.39%。其中可利用的草场有1249.94万亩,占牧场总面积的84.91%。从1996年以来,全旗牲畜头数连年超过百万头只,牧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为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将开平府作为临时行政地。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为中都,后称大都,定为首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
元朝灭亡,元上都几经战乱的损毁,变成了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著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诸部的领地。1675年,察哈尔林丹汗孙布尔尼举兵反清,兵败身死,清廷将察哈尔余部编入八旗序列,设总管治之。正蓝旗与镶黄旗遂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翼,被安置在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统治。民国时归察哈尔省管辖。1945年获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权,1956年最终形成现有的行政区域。
随着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进行,元上都的历史研究也在国际上取得了新成果。日本明治大学樱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8册)中,发现了收录在该书中时间为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文。
此碑是忽必烈在即皇位之前,为了纪念开平府(即后来的元上都)的建立而立之碑。碑文不仅记载了1256年建立开平府初期的情况,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与忽必烈继位前后有密切关系的政治问题。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开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资料。
《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碑高约106厘米,宽约61厘米,碑文记载了蒙哥汗六年(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皇太弟忽必烈在滦水之阳(即今内蒙古正蓝旗滦河的北面),使用版筑泥土建城墙的方式兴建了 “皇太弟府”,并命名为开平府。此事与《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岁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聪卜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室”的记载一致。1256年3月,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建立了开平府。
在碑文中对蒙哥汗的称谓是“皇帝”或“帝”,碑中忽必烈被称为“皇太弟”和“王”。因此,撰写碑文的时间是属于蒙哥汗时代的,也就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
据碑文说,忽必烈按照蒙哥汗的命令开始建造开平府。忽必烈在建成开平府后很快命人并按照唐、宋旧礼,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祇”。此碑是忽必烈派员来到山东的清源王庙(即济渎神庙)祭告岳镇海渎神时所立。
在中国古代,天子凡遇有重要大事时,会派员到“五岳四渎投金龙玉册”祭告“天地神祇”。济渎河神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被封为清源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诏封为清源王,金代仍将唐、宋之旧礼仪封之为岳镇海渎神。
《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立碑的时间约在1256至1257年之间。此碑文中强调了开平府的设立是基于蒙哥汗的命令。碑文的最后部分还引用周公旦帮其兄长武王建立周王朝的基业为例,以此来歌颂忽必烈的功德。
除了此碑之外,学界尚未发现其他资料中涉及到与蒙哥汗命忽必烈设立开平府的相关记载。因此,《创建开平府祭告济渎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记载开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资料。 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元上都遗址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滦京,为元朝的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被焚毁。
历史上的正蓝旗曾是风云聚汇之地,这里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蓝旗的发源地,迄今为止人们从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中仍能想象到当年雄踞欧亚大陆的元朝帝国的上都所拥有的繁荣与奢华。
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纪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人类经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元上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上都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陪都。元上都遗址像座巨大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认识元上都,解读元上都,不仅能获得有关蒙元王朝历史文化的许多知识,更能了解蒙古民族会同其他兄弟民族创建元朝,为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历史贡献。
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
Ⅲ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有中国银行没有
没有中国银行。有的银行:建行、工行、农行、人行、农村信用社
Ⅳ 正蓝旗汇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正蓝旗汇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2011-05-16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巴彦敖包区10-41号。
正蓝旗汇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525305732932345,企业法人马贵,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正蓝旗汇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五金交电销售,进出口贸易,服装加工与销售,牛羊饲养销售,园区经营管理
Ⅳ 锡林郭勒盟各旗介绍
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1个管理区。即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草原中部。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东邻锡盟西乌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相连,东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市境南北长208千米,东西长143千米。总面积15758平方千米(简册)/18750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26000。代码:152502。区号:0479。
二连浩特 市(简称二连)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区间距离9公里。辖区面积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1个苏木:乌兰街道、锡林街道、东城街道、格日勒敖都苏木。流动人口及本地人口近10万人。“二连浩特”是蒙语的汉译音,“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南端阴山北麓东端。东经115°30′-116°55′,北纬41°45′-42°39′。西与正蓝旗相接,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南与沽源县、丰宁县、围场县毗邻。总面积3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多伦淖尔镇,邮编:027300。代码:152531。区号:0479。拼音:Duolun Xian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区。东经116.02°,北纬42.25°。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高峰期人口10.5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它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正蓝旗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1条,湖泊147个。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蕴藏丰富,全旗有各种植物708种,珍稀野生动物资源20余种
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南边缘,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镶黄旗有八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喇那拉氏、郭罗络氏、伊尔根觉罗氏。另外在入关前还另有两个重要的部族,一为董鄂氏,一为富查氏,此亦为外戚。
正镶白旗历史悠久,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是游牧部落活动的地区,到汉为上各郡北境,唐为单于都护府辖地,辽为西京倒塌岭节度司南境,辽代为辽地西境,元为中书省上都路管辖,明为龙门地及开平。(上都)西北边地,清为直隶口北道辖地。 正镶白旗辖2个镇、2个苏木:明安图镇、星耀镇、伊和淖尔苏木、乌兰查布苏木 全旗境内风景秀丽,景致怡人,主要有美丽的乌里雅斯台,名扬区内外的佛教圣地彦都庙,全区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尔查干淖尔,独具特色的明图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汇流的达楞图如河源头,古迹有“金界壕”遗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时期古墓群等,特别是新发现的成吉思宝格都山,可堪称为世界奇观,极为神奇而壮观。
苏尼特左旗(简称东苏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16公里,南与正镶白旗、正蓝旗交界,西与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相连,东与阿巴嘎旗毗邻。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是锡盟的西大门,东邻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南靠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西接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东北与本盟二连浩特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1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8′~114°16′,北纬41°55′ ~43°39′。全旗辖3个苏木3个镇,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7万,由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组成。赛汉塔拉镇为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苏尼特左旗(简称东苏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16公里,南与正镶白旗、正蓝旗交界,西与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相连,东与阿巴嘎旗毗邻。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边境旗。旗人民政府设在满都拉图镇。
太仆寺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下的一个旗,面积为347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1万,该旗政府驻于宝昌镇。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东邻兴安盟、通辽市,南连锡林浩特市、西乌旗,西接阿巴嘎旗,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达527.6公里,国际性一类陆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旗府乌里雅斯太镇以北68公里处,是继满洲里、二连之后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全旗现辖5个镇、2个苏木,57个牧业嘎查,1个国营林场,总土地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达6917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占天然草场总面积的95%
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周边与7个旗、县、市接壤。总面积22960平方公里,辖5个镇、1个苏木、1个林业总场。现有人口72376人,蒙古族占68%,其中牧业人口39914人,占55.1%,城镇人口32462人,占44.9%。
乌拉盖管理区辖区总面积5013km2,其中:草场、林地、耕地分别占总面积的91.7%、0.3%、3.6%。境内土壤属黑钙土向栗钙土过渡区,以黑钙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结构良好,腐殖层厚度40cm-60cm。草原是乌拉盖主要地带性植被,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个类型,以草甸草原为主。
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