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特大非法集资·经济诈骗案
笨蛋,你在这里说是没用的。没人来帮你宣传,因为要惹上官司的!劝你去打省级监察部门的电话,再不行去央级监察部门!上他们官网也可以!再不行就上访~!!!
B. 我在大理洱源租了一百多亩地种植优值水果,但是投资太大现欠了很多债政府说我不是本地人不能抚持
那就找风投现在都是投资公司在找项目
C. 大理洱源大牲畜交易市场在哪里
大理州洱源县大牲畜交易市场:①农历6月会,即大理州火把节前后,在洱源县县城,以前有奶牛、骡马交易片区,但现在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②农历8月洱源县邓川镇沙坝水潭会,也叫骡马交易会。
D. 大理洱源有面包车干什么挣钱
凡是去过云南的人都知道,大理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也有一些当地人就是买一辆客车,自己当导游自己开车在那里做旅游的项目。虽然疫情期间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疫情总会过去的,而这里的旅游资源是不会减少的。可以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关注旅游这件事,它没有污染,资金周转也快,值得倡导。去过旅游的人也看到,当地人是如何赚钱的,开车有钱,推销氧气瓶有钱赚,出租保暖衣有钱赚,拉人去景点有钱赚,有的导游还在车上卖纪念品,小食品,土产品也赚钱,游客坐车时加了微信,以后还能赚到钱。有这么好的资源在身边,何愁没有事做,又何愁赚不到钱呢。
E. 洱源县的介绍
洱源县是云南省大理州下辖的县之一,它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汉、白、彝、回、傣、傈僳等24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因自然资源丰富,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唢呐之乡”。
F. 云南大理洱源右所
右所是洱源县下辖的一个镇,靠邓川镇,交通比较方便,主要是白族汉族回族居住,景点有西湖!
G.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县长
丁洪涛,男,汉族,1975年7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7月参加工作,现大理州洱源县县长。
H. 大理洱源的传说
源县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编辑本段]概况洱源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穿境而过,县境内旅游景点集中连片,形成地上地下,热水冷水,湖泊山川,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全方位立体开发的格局。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年产38-78℃温水308万立方米。建材资源质地优良,尤以品质一流的米黄、桃红大理石为人所赞。洱源县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烤烟、林果、乳畜、水产、大蒜、生物资源、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成旅游文化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扩大开放。 [编辑本段]建置沿革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唐麟德元年(664)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元宪宗七年(1257)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国元年(1912),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2003年12月,区划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归大理市,江尾镇改称上关镇;2005年1月,茈碧乡和玉湖镇合并后称为茈碧湖镇。2006年末,洱源县辖茈碧湖、邓川、右所、三营、凤羽、乔后等6镇和牛街、炼铁、西山等3乡,共2个社区、88个村委会。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 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县城驻地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洱源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来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达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仅为469.7毫米。年平均日照2061.0~2439.4小时,日照百分率55~57%。
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50多年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8年6月2日,达32.0℃,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62年1月4日,为-8.1℃。2月尾“回头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干旱,7~9月连续降雨的洪涝,8月底9月初低温,“一冬干”、“一春干”,以及局部地区的冰雹是境内间有发生的主要灾害性气候。2006年,洱源地区总降雨量547.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3℃,较历年偏高1.1℃;年日照总时数为2477.3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49.4小时,比上年偏多149.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为-2.6℃。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河谷错落其间,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山溪河流如织。
全县海拔从164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变化明显,地貌复杂多样。县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东南部落漏河峡谷、西部黑潓江峡谷,以及中部三营、玉湖、凤羽、右所、江尾等五个高原盆地。境内水文也呈多样性特征,主要河流有黑潓江、凤羽河、弥茨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天然湖泊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和东湖,共汇入较大的支流100条、山溪436条。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潓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属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流域。东北部马鞍山支系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汉、彝、回、傈僳、纳西、傣、藏等族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境内共有27个民族成分。2006年底,全县人口27584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270人,占总人口的67.9%。白族人口169759人,占总人口的61.5%。汉族88574人,占总人口的32.1%;彝族9338人,回族6211人,傈僳族1080人,藏族208人,纳西族404人,傣族120人。洱源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又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县内的8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境内存在的宗教有本土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从本土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族本主崇拜等。宗教中除伊斯兰教外,每一种宗教几乎都是几个民族共同信仰,7个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本土宗教。 [编辑本段]旅游名胜洱源县地处丽江、大理、迪庆三大风景区的枢纽地带,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风格多样的旅游资源。境内风景区名胜众多,多达200余处,可分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鸟吊山景区。茈碧湖清如碧玉,它不仅盛产“巳时开放而未时收”的珍稀植物“茈碧花”而著名,而且还因湖中奇异的“水花树”和罴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园景色而令人神往;西湖水乡湖中有村,村中有湖,柳岸芦湾,烟渚渔歌,“翛翛然有江南风景”;海西海青山环抱,漪澜静谧;鸟吊山松涛窸窣,杜鹃灿烂,更有百鸟朝凤的奇观。境内还有许多奇峰幽洞、林海甘泉,以及雾蒸霞霭的温泉、如雪花撒落的梅园。
洱源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项,其中省级2项、州级4项、县级13项。唐初浪穹诏主丰时设治颍州巷、筑凤凰台、凿白沙井,南诏统一六诏时白洁夫人率兵抗敌,明大将傅友德与元右丞普颜笃大战佛光寨,明建文帝避难眠龙洞、躬耕石龙寺等等,都留下许许多多传说和遗迹。洱源是清华园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滉的故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洱源各族人民勤劳智慧,能歌善舞,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洱源是“神话王国”、“天女撒歌的地方”,是著名的“白族唢呐之乡”。湖光与山色,冷水与热水,众多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旅游投资的理想之地,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2006年,全县有星级宾馆2家,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2.93亿元。 [编辑本段]物产资源洱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点突出。境内高山、亚高山与河谷、盆地相间,具备亚热带至高山寒温带的各种自然环境。现存厥类以上高等植物700多种,种子植物的15个地理成分齐全,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1种(一类1种,二类10种)。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地域分布最广,常见树种分属43科、95属、249种。鸟类有上百种。
罗坪山至点苍山一线及西部广大山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其中久负盛名的鸟吊山,候鸟南迁时节,百鸟翔集,蔚为壮观。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一类的有金钱豹和黑鹿两种。随着山林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不断回升,一些曾绝迹多年的野生动物种群活动也相继出现。中草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植物类达860多种,动物类也有10余种。花卉资源中,兰科植物约有16属、120余种,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洱源,家养兰花历史悠久,名品层出,是全国闻名的“兰花之乡”。洱源坝区沃野平畴,分布着广阔的水域,主产稻谷、蚕豆、烤烟、油菜、大蒜及各种水产品。早熟大蒜个头大、色泽好、食味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倍受中外客商青睐,大蒜种植已发展成产值超亿元的农村产业。得灌溉之利,享渔田之饶,洱源向为“鱼米之乡”。且水草丰茂,饲料充足,乳牛饲养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乳牛之乡”。山区土地广袤,牧草丰盛,主产玉米、薯类和杂粮,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境内适宜梅子生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渥,所产鲜梅个大肉厚质优,种植、加工、销售相连接的梅子产业已经崛起,洱源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梅果之乡”。
传统名特产品邓川乳扇、凤羽砚台等享誉省内外,“蝶泉”甜奶粉、“洱宝”雕梅和青梅爽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西部黑潓江水系是澜沧江的主要源流之一,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立方米;干流最大洪水达每秒1120立方米,境内落差达375米,平均坡降6.4‰,极具水电开发价值。东部氵弥苴河水系由弥茨河、凤羽河、海尾河、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等6条河流,以及与之连通的海西海、茈碧湖、西湖、东湖4个湖泊组成,水流南注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60%,洱源因之被称为洱海之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水电开发极具潜力。洱源地处滇西高温热水区,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是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境内分布有九台——玉湖、牛街——三营、下山口——城西——温水等地热主显示区,共有30余处自然出露点,水温在30~90℃,矿物质含量均达医疗热矿水标准。
I. 云南大理洱源县牛街镇姓什么的最多
云南大理洱源县牛街镇是一个以白族居民为主的镇,以姓杨的最多。
J. 大理市洱源县最出名的特产是什么
。。话梅。很出名。当地的白族风味食品繁多,介绍当地两种风味食品乳扇是一种呈扇形的乳制品,分乳白色、乳黄色两种,具有营养价值高、醇香可口等特点,是洱源白族群众待客的一道上等菜。乳扇产于洱源县民间,其制作方法是:先在锅内放入少量的酸水后加热,再倾入鲜牛奶,用竹筷轻轻搅拌,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渐渐凝结,再用竹筷摊成薄片凉在竹架上,就形成了颜色黄中带白、纯洁光亮、形薄如纸扇的乳扇了。 乳扇的食法很多,可生吃可熟吃,也可烧、炸、煎、煮等。用乳扇、烤茶、核桃面等泡制的白族三道茶,令人回味无穷。乳扇是白族人最爱吃的日常佳肴。 木瓜鸡是洱源白族人民美食文化中一道名菜。先将已宰杀的嫩鸡洗涤并去骨,将鸡肉切成小块,鸡杂切成细块,放入油锅中用油炒5分钟左右,然后,再加木瓜(2~3个),去皮后切成细片或细丝,连同食盐、草果、姜片、辣椒、大蒜等作料一道放入土锅中,盖上锅盖,在炭火中炖煮约30分钟,即可食。白族木瓜鸡,除保持木瓜的治风湿、活血散瘀等药理作用及鸡汤的营养滋补作用外,还有增进食欲、医治胃炎、安心养神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