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网上申请社保多久成功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社保网上查询不需要申请,直接可以进行网上查询。通过社保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注册,注册成功以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进去以后,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每年缴纳社保的相关记录;切记:查询需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号。
建议你到当地社保局申请查询,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有疑问的,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方电话12333电话进行查询。
Ⅱ 买社保第一步,先在网上申报,还是先到社保局办社保开户,然后在办数字证书,到社保局去了好几次了,啥
企业首次参保
社保费缴费单位登记(单位、个体户适用)
一、缴费单位登记范围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
注:之前已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了社保登记的缴费单位无需再到地税局办理缴费登记。
二、所需资料(复印件须用A4纸复印、加盖公章或签名。)
1、《社保缴费登记表(单位适用)》;
2、《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工商户须提供);
3、 其他资料在办理税务登记时提供。
三、办事流程
办事步骤
第一步
业务项目 : 备齐资料,办理税务登记
办事地点:地税服务厅
第二步
业务项目:办理缴费登记
办事地点:地税服务厅
第三步
业务项目 :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
办事地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咨询电话:12333)
四、所需时限:半小时
五、办理须知
1、从事生产经营的缴费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非生产经营性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缴费登记。
2、缴费单位在办理缴费登记后、首次缴费申报前应到地税服务厅办理每一位缴费个人的基础资料明细登记。
3、缴费单位应于每月1~15日申报缴费。
4、扣缴社保费与扣税为同一账户,缴费单位每月申报前须保证银行存款足额扣缴相关税费。
5、办理登记后,缴费单位必须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到工行、农行、中行、交行、广发行、商行、建行开设扣税(费)账号,并与银行签订《委托银行扣缴税(费)协议书》(可到地税服务厅领取或地税局网站下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报送到地税服务厅,否则无法通过扣税(费)账户扣缴有关税费。
6、缴费单位在办税服务厅办理缴费登记后,应于10个工作日之后可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
六、咨询途径:社保局12333、地税局12366-2
Ⅲ 个人办社保卡上面显示已提交办卡申请,待银行受理什么意思
个人社保卡是和银行绑定的,也要加入到银行系统。以后使用时具有银行卡功能。
Ⅳ 社保网上办事权限怎么开通啊
以杭州为了,单位和个人开通网上办事须到市、区劳动保障系统各业务经办窗口进行有效身份确认和相应权限的授予,领取用户名和密码,凭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办事项目的申报和查询。
申请人为在职职工的,除可按杭劳社办[2008]364 号的要求自行到受理点申请认证网上办事和查询服务外,还可委托用人单位经办人员代其办理。
申请人、受托人和用人单位应填写《杭州市劳动保障个人网上办事权限委托开通申请单》,加盖单位公章,由受托人携带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受理点办理,领取《杭州市劳动保障个人网上办事权限委托开通回执》后即可进行个人网上办事和查询服务。
(4)社保网上开户申请已受理扩展阅读:
1、新开通网上办事权限单位
单位到所属区社保开通网上办事权限,社保需留取人事经办人手机号码,由所属区社保窗口工作人员发放网上办事权限开通回执,空USBKEY和在线自助安装证书操作手册给开通网办单位。
2、已开通网办但未领取证书单位
单位携带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杭州市社会保险数字证书业务申请表》加盖公章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到经办机构办理或邮寄杭州市公众电子认证应用服务中心办理。
Ⅳ 灵活就业社保缴费开户申请,一般多久会审核通过
看窗口办理不办理了,一般就是当天就能开户。
不过窗口可能找借口不给你办理。
Ⅵ 社保卡制卡进度显示:发银行开户申请是什么意思
本来社保卡是由社保部门来制卡的,后来因为二代社保卡可以附带金融卡功能,各家银行为了争揽发卡业务量,主动承担社保卡的制卡费用,即由银行来制作社保卡,社保中心将制卡信息发送银行,银行制卡后送抵社保中心,再由本人或单位到社保领取。
希望采纳。
Ⅶ 今天农商银行信息告诉我社保卡开卡已成功受理,我没申请,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意
社保卡的开通并不是你自己办理的,而是由您的单位和当地相关部门去办理,社保卡也不会绑定您现有的银行卡,而是会重新办理一张卡,这张卡具有社保功能的同时也同时可以当银行卡用,但是要激活银行功能方可使用。
Ⅷ 社保开户网上操作流程
当企业在当地工商局注册成功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去当地政府的社保局开通企业社保缴纳账户。社保缴纳方式可以是到社保中心的经办机构办事窗口办理,也可以开通网上办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